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实用7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实用7篇)

时间:2023-09-30 18:06:10 作者:BW笔侠 李时珍夜宿古寺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实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李时珍夜宿古寺反思篇一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严谨的科学作风。

1、朗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

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

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

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

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让学生先搞清寺庙如何“破败”,边讲边读;在体会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明白“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含义;最后理解他们虽累了一天,但还要记下当天的寻访所得,以及李时珍在分辨不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时,是亲自品尝,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说,分角色朗读等来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育学生要向李时珍一样,做事严谨认真,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材料。

李时珍夜宿古寺反思篇二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古寺

月下谈苦

记载尝药

李时珍夜宿古寺反思篇三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二、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随着我对文本的解读不断深入,对于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先后备出了三种方案。这个过程虽然是有点痛苦,但对我来说是一种历练,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对于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新课改以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有时纸上谈兵很简单,但一旦真正落实到不同类型的文章中,落实到课堂上,真的还是不容易!今天借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心路历程!

1、一备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2、二备

当我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其他老师交流时,新的问题出现了。这篇文章是通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来刻画人物的形象的,不仅仅是讨论吃苦这一表面,而应该让学生走进文本,透过苦看到李时珍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同时习得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而且,放在一开始理解李时珍的语言,学生没有联系上下文,难以悟出两处的对比:把在家里和住破庙对比,把个人吃苦和万民得福对比。用这句话贯穿全文的教学意义不大。

于是,在原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改,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首先由故事的背景入手,让学生知道,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直接引出核心问题: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吃了哪些苦?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李时珍?接着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全班的讨论:

古寺破败——不怕吃苦——环境描写

笑谈吃苦——以苦为乐为民造福——细节描写

月下记载

亲尝草药——严谨认真  为民造福——环境描写

课堂实践证明,这样安排还是存在问题:

(1)我发现,时间上不充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处处蜻蜓点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谈,学生谈得不深入,理解不深入,就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由衷地对李时珍产生敬佩之情。此外教师牵的痕迹很重,而且,学生读书的时间没有了保证!

(2)徐老师的一番指导,也点醒了梦中的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你会怎样划分教学内容?词语的理解最好是不是结合具体的语境?核心问题的提出可不可以由学生完成,而不是老师的包办代替?李时珍最为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是不是要割裂开来?语文元素的体现是不是应该更浓一些?他还特意到王崧舟老师的经典课例《一夜的工作》。

3、三备

是啊,一篇文章内容安排得不合理,教学的重点就难以突出。无论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还是笑谈吃苦,只是故事的一个开始,最能让学生留下印象的是他一夜的工作啊!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的那一夜,看看他如何记载的,学生对李时珍最为可贵的为民造福的品质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

在品味徐老师的一番话和研读《一夜的工作》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1)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简明,方法要简便,但过程要扎实,理解、感悟要深入。

(2)教学内容的划分要更加的合理。

(3)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利用阅读教学中即时生成的有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多向思维、互动交流,通过思维碰撞,达成教学目标。

(4)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思维、感悟的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改动。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纲目》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透过这一夜,看到李时珍无数个夜晚!我决定第二课时只上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也是最能体现李时珍为民造福品质的一部分,合理分配两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步骤上,体现出层次性,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李时珍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再用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哪些句子触动你心弦,让你的心为之一颤?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读,去品,去谈自己的所思所想,真正走进那个夜晚,了解李时珍记录的条件差,记录得如此翔实,记录时的危险,并从文字背后读出李时珍的品质,让人物形象从有温度的文字中鲜活起来。从三个层面,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的这一夜是为民造福的一夜!最后,由点及面,27年中,李时珍的每一个夜晚都是在忘我地编写《本草纲目》的,从课文中走出来,领会作者窥一斑见全豹的表达方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反思篇四

-|思林居士 发表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 复习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习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  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     “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    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隐隐约约”理解)

c)     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 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三)    第三段 

1、过渡: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id=941

李时珍夜宿古寺反思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2、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长年累月

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你能选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吗?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近李时珍。

二、精读感悟,走近李时珍

出示“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感觉阴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师:再读一读,读出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同学们的朗读确实制造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是的,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但是,彼时,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明月”,他是谁?这时他在哪呢?在古寺。

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2、交流。

古寺破败到什么样子?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还可引导与家对比,没有温暖的床铺、可口的饭菜、完好的桌椅……)(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把体现"脏"的地方都读出来。你再试试)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灰蒙蒙的蜘蛛网)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觉得——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

同学们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我们一起读。

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李时珍师徒俩是在什么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到3自然段。

2、交流。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他们是偶尔遇到这样的情况呢,还是经常?(经常)你从哪看出来的?

(第一自然段)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李时珍夜宿古寺反思篇六

一、导入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感觉阴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师:再读一读,读出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

同学们的朗读确实制造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是的,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但是,彼时,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圆盘似的月亮”,他是谁?他此时的心境是什么样的?(像月亮一样宁静)。这时他在哪呢?在古寺。

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生读题目,提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师:很好,答案就在第一段里。

生: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师再追问:李时珍为什么要一心赶路呢?

生:查访药材,修订本草纲目。

师:补充李时珍的经历。(24岁从医到太医院后,在行医当中,他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谬误。于是,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他先详细研究了古代有关的本草学、医学等各类书籍,然后,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行程达上万里路。他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二、感受李时珍的生活之苦。

师: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我们的生活,那么你们会选择哪四个字?

预设答案:衣——食——住——行

师:那么我们就来说说李时珍师徒的衣食住行,看看师徒二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一)默读课文1——7自然段,在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旁批注你的感受。

(二)交流

*体会行之苦

预设:1、行的时间长:总时间长:好几个月了,每天行走的时间长:晓行夜宿。

2、行的路程长。李时珍和庞宪走遍安徽、河南、湖北。

教师补充:还有江苏和江西,上万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

预设:走到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走到前不见村,后不着店,走到心里焦急起来。

指导读第1、2自然段,读出焦急的语气。

*体会住之苦

破败的古寺里。

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古寺的破败?

厚厚的蜘蛛网、断垣残壁、灰尘、青苔

老师再提示你们:当庞宪看到房屋的轮廓时说什么?而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庞宪还有话吗?由此可见,这古寺确实破败。然而,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轻轻推开门”,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李时珍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多么低啊。

读一读,读出古寺的荒凉,李时珍的淡定。

*体会食之苦。

教师引读: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气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师:啃的意思是——

生:用力咬

师:为什么需用力咬?

预设:可能是带的粮食风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太长了。李时珍都近五十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饿了就啃些干粮,喝些凉水。他们的“食”是如此之苦。

*体会衣之苦

预设:为寻访药材,背的药材多,笔墨纸砚多,自然无法带很多衣服,得忍受衣服脏、寒之苦。

预设:一是又破又脏的衣不御寒之苦;二是啃干粮,喝冷水的食之苦;三是住古寺不能洗澡,热洗脚脸,没有安榻的住宿之苦;四是为访药材要晓行夜宿的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行走之苦。

师: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还经受什么苦?

预设:心之苦。常年漂泊在外,师徒俩形影相吊,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荒郊野外,孤独寂寞啃食着心灵。

预设:李时珍以苦为乐。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以苦为乐?

预设:是他想到修订《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

师:那么你凭什么这样说呢?

预设:第7自然段。“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是值得的。”

生:坚定的

师:好,那么你也像李时珍一样用坚定的语气把这句话告诉你旁边的庞宪们。

生齐读,体会李时珍为民造福的伟大决心。

三、体会李时珍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导入: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

1、工作连轴转。

师: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

生: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师引读:是啊,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的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师:李时珍之所以能做到坚持白天赶路采草药,夜宿古寺还要记下寻访所得,工作连轴转,是因为他说过:“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

生: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冒险尝药材

师:再读一读8——12自然段,说说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

生:他亲自品尝药草给我的印象最深。

出示重点句子: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又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生:先仔细端详,还不能辨别,就放在嘴里嚼嚼。

生:知道。

师: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生: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

此时,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更深的了解,你又想起他说过的哪一句话了?

——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师:此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什么?

预设: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好医生,你一心只想造福百姓。

师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险,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再次齐读这句话,读出我们心中的崇敬之情

四:感受不同意境蕴含的不同心境。

预设:看见“圆盘似的月亮”,看见“皎洁的月亮”,看见“大好月色”。

师:为什么?

生:他们还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

预设:1、他忘记了害怕,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心中只有《本草纲目》。

2、他忘记了饥餐渴饮,忘记了晓行夜宿,忘记了旅途的寂寞,心里只想为民造福。

师: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再读一读这最后一段话,让古寺的破败阴森,李时珍的执著无悔,都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

小结:“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表面上看,这一段话并没有提到李时珍,但联系全文一推敲,我们就知道,第一句话是我们常人对阴森森的古寺的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也是李时珍师徒俩餐风饮露,晓行夜宿的写照。而第二句话,“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正是李时珍忘却恶劣环境,心如止水的心境写照。佛教中常以月亮来比喻世界与本性的空明澄澈,同时也是人内心“无念”的具体表现。作者正是借“月”释怀,将李时珍除《本草纲目》外心无杂念的医圣风范展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李时珍说:——“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四、讲李时珍故事,感受李时珍的光辉形象。

教师补充故事: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所幸的是,后来他终于脱离了危险。

所以,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医圣——李时珍。

李时珍夜宿古寺反思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感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以苦为乐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幻灯《本草纲目》和医学成绩,请同学们读一读,再谈谈感受。

2、《本草》医学成绩之高,让人张口结舌。就来看看李时珍写《本草》的经历。

二、学习第一局部(简)。

1、揭题并考虑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2、自由朗读感悟这一局部。

三、学习第二局部(详)。

1、师徒俩就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过夜的,的确很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艰苦?

3、出示师徒对话,初读感悟,读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说一说。

重点突出“笑”字,表示他们以苦为乐的精神。

理解:“常年累月地奔走,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出示资料,为什么待遇丰厚的御医不做,在外劳苦奔走?)

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再读再悟,体会人物以苦为乐,为国为民的精神。

四、学习第三局部。

1、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2、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通过记载药物和药性和用法,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认真严谨。)

3、当记录到鸡肠草时,有个“……”,表示什么意思?李时珍又是怎么做的?(李时珍一时无法分辨两种草药了,他扯下一点放在口中嚼嚼。)

4、你敢嚼吗?(出示资料,李时珍曾经尝药险些中毒丧命)。

5、李时珍这样做值得吗?各抒己见。标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愿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1、这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也可以对庞宪说。写一写,相互交流。

2、了解了李时珍,我们再次饱含激情的读一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棒。

相关范文推荐
  • 09-30 2023年小学校园安全提示语 小学校园安全演讲稿(通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 09-30 汽车租赁合同简单(优秀5篇)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那么合同
  • 09-30 2023年汽车租赁合同免费(优秀5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合同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合同。这
  • 09-30 最新城市建设宣传标语(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09-30 2023年建筑花纹对称教学设计(大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
  • 09-30 国庆标语内容(实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09-30 2023年幼儿园小班社会类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
  • 09-30 最新支部联建活动方案 党支部联建活动方案支部联建方案(优秀5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
  • 09-30 2023年幼儿运动会致辞精美(精选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 09-30 2023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优质7篇)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之制定相应的计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