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成长历程的 成长历史心得体会(优质5篇)

成长历程的 成长历史心得体会(优质5篇)

时间:2023-09-28 20:36:46 作者:琴心月 成长历程的 成长历史心得体会(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长历程的篇一

人的一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从婴幼儿到成年人,每个人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成长历程。这段时间的经历会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深刻体会到成长的可贵与不易。以下是我对成长历史心得的体会,通过五段式来展开叙述。

第一段:放手成长,勇于面对挑战

在成长历史的起点,我们是无知无能的婴幼儿。但是,我发现,只有勇于面对挑战,才能真正茁壮成长。小时候,我不得不独自面对学习、交友、适应新状况等一系列新事物。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时,我曾经感到害怕和不安,但是我决定放手一搏,勇于面对。正是因为这种勇敢,我才克服了种种困难,逐渐成长起来。

第二段:吸取经验,不断进取

在成长的过程中,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从各种各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积累,不断进取。比如,我曾经在学习上失败过,但我并没有沮丧,而是把它看作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我认真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出原因,然后努力改正,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正是通过不断吸取经验,我才慢慢进步,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成就。

第三段:反思自省,不断成长

成长必然伴随着问题和挑战。在面对困难和障碍时,我们要学会反思自省,不断成长。我发现,自省是找到问题根源的有效方式。当我面临失败或者困惑时,我就会停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自省,我增强了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第四段:信心坚定,积极向上

成长的历程中,信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有时,我们会面对挫折和失败,可能会感到心灰意冷。但是,只有保持信心,才能走出低谷,迎接新的挑战。我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相信未来的美好。即使遇到困难,我也会坚持下去,相信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正是因为这种信心,我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第五段:发展潜能,实现自我

成长的最终目的是发展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和潜力,而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断开发和发现自己的潜能的过程。我在成长的历史中,不断尝试新的事物,积极开拓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发现,当我发展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的梦想时,我才能感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因此,我坚信,只要我们积极发展潜能,实现自我,我们才能在成长的历程中感到真正的幸福。

总结:成长是一段艰辛而美好的历程。通过放手成长、吸取经验、反思自省、保持信心和发展潜能,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和发展,实现自我。在今后的成长历程中,我将坚守这些体会,并不断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成长历程的篇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过许许多多贤哲志士、革命先辈、文学大家、科学巨匠……他们以崇高的信念、坚韧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创造出无数的丰功伟绩,他们自然也就成了享誉世界的“名人”。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带来的历史伟人成长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晚上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为了连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联想。他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底下。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升得最高,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子还会变长的。

回到家里,张衡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影子的长度。他发现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傍晚时分,自己的影子又变得像早晨时那样长。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高兴极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父母带着小张衡一起到打谷场上纳凉。这是人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大人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过家家。只有张衡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呆在旁边,望着茫茫夜空,嘴里还小声默念着“一个,两个……”母亲以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着了,就说:“衡儿,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着吧,不要愣在那里,丢了魂似的。”张衡好像没听见,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望着苍穹。

父母见他没吱声,也就不再管他。又过了好一会儿,大人们都困倦了,接二连三地回家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望着天空。这时,一个大点儿的孩子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咳!傻了,老瞅着天上干什么,那上边又不会掉金豆子。”张衡这才回过神来,揉一揉酸痛的脖子说:“谁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数星星。”此语一出,大家都愣住了。“什么,什么,数星星,真新鲜,还有数星星的傻瓜。那我问你,数清了吗?”那位大哥哥问。“我还没有数完呢,不过现在己经数到一千多颗了。”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插话道:“孩子呀,别数了,天上的星星是数不完的。这些星星无穷无尽,飘忽不定……”张衡却打断老爷爷的话:“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颗,只要我坚持数下去,肯定会数完的。”老爷爷被张衡的执著精神打动了,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衡的父亲赶紧过来打圆场:“不许这样跟老爷爷说话。”张衡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连忙向老爷爷道歉。但他回过头来,还是想跟父亲辩解一番。父亲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说:“衡儿,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这样挨个数是不行的。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规律的,你要按照这些规律,把它们分成一个个星座。这样才会把它们弄清、记牢。”

小张衡点了点头,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星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当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发生,地震带来的灾难尤为严重。它来无影去无踪,一旦发生却极具破坏力。这引起了张衡的思考。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种在地震发生后准确测定其方位的仪器,以便及时调拨物资进行救援。定下目标以后,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地震的资料,并且多次实地勘测。

有时,张衡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亲自来到刚刚发生地震的地方,测量大地的震感。有一次,他把测震仪插入大地,刚要读取数据,一波剧烈的余震袭来,离他不远处的一道土墙轰然坍塌。幸亏他眼疾手快,往旁边一跳,才躲过一劫,不然肯定要被砸成肉泥。他拍拍身上的灰土,继续看仪器上的数据。远处的老百姓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简直是发疯了。但张衡不为所动,仍然夜以继日地研究地动仪。

不久,地动仪成功间世了。

成长历程的篇三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成长历史中经历许多的起伏与变迁,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貌,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成长的不易。在我个人的成长历史中,曾经有许多挫折与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坚持、改变和成长。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成长历史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坚持不懈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个人发展上,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曾经,我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我没有放弃,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正是因为坚持,我才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那么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第三段:改变与适应

成长不仅仅是坚持不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与适应。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有时候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时候我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对于我来说,改变与适应是我成长历史中最重要的一点体会。在我转学到一个新的学校时,我不得不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同学。一开始,我感到非常的不适应,但是我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去适应,去改变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适应了新的学校生活,交到了许多新朋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改变与适应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四段:从失败中学习

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失败。而从失败中学习是成长的关键。在我的成长历史中,我也曾经历过许多的失败,但我从来没有被失败击垮。相反,我总是将失败视为一次宝贵的经验,从中吸取教训,为自己的成长积累经验。通过失败,我明白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只有在失败中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对于每一次失败,我都会从中找到原因,并努力改正,以期更好地成长。

第五段:成长与回顾

成长历史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本宝贵的历史书,它记录了我们的点点滴滴,记录了我们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的过程。回顾自己的成长历史,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我在坚持不懈中学会了努力,我在改变与适应中变得更加坚强,我在失败中得到了真正的成长。成长是一段艰辛的过程,但它也是一段美好的过程。我们应该坚信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努力改变自己,充分利用失败的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结尾:

通过自己的成长历史,我深刻意识到了坚持、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性。只有在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人。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史,我们也应当感激那些经历过的困难和挫折,因为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得以成长。让我们继续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成长。让我们带着成长的历史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成长历程的篇四

从诞生到现在,我已经度过了二十来个年头。回首往事,我不禁感叹时光如梭,自己从一个稚嫩的孩童成长为一个青年人,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也明白了成长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成长历史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我明白了成长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小时候,我总是习惯于依赖父母,一切都是他们来决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不再一味满足我的所有需求,而是开始教育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我逐渐发现,社会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无论是学业上的压力还是人际关系上的纷争,都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无数次的挫折。但正是这些挫折,让我懂得了勇敢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并不断成长。

其次,我认识到成长是一个与时间和经历相关的过程。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经历学习、体验和磨难。在这个过程中,我曾经感到迷茫和彷徨,不知道自己是否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然而,正是这些迷茫和挣扎,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坚强和有自信心的人。就像一颗种子需要经历大地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们也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经历,才能在成长中不断完善自己。

此外,我还意识到成长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变迁,我们必须不断适应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成长中的青年人,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改变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后,我认识到成长是一个需要懂得感恩的过程。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和支持,从父母的教育到老师的指导,从朋友的鼓励到社会的关怀。没有这些人们的付出和支持,我们将无法成长为今天的自己。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感恩,并将成长的经历和所学知识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总之,在我成长的历史中,我明白了成长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与时间和经历相关、不断改变和需要懂得感恩的过程。通过这些体会,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并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和自信的人。尽管路途上充满了坎坷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挣扎和折磨,让我成长为真正的自己,走上属于我的人生道路。成长历史虽然荆棘密布,但我坚信,每个成长的历史都是一本精彩的书,而我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主人公。

成长历程的篇五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我们要不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要发奋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们看怎么样?”

楼缓听了很赞成,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了,是不是?”

赵武灵王说:“对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马拉车,但是不会骑马打仗。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

这个议论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可是大家反对,怎么办。”

肥义说:“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

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吓了一跳。赵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不愿这样办。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

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

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

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得多。

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赵武灵王就打算同秦国比个高低啦。

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在外打仗,把国内的事交给儿子管。公元前299年,他正式传位给儿子,就是赵惠文王。武灵王自己改称主父(意思是国君的父亲)。

赵主父为了要打败秦国,把国内的事安排好以后,决心亲自到秦国去考察一番地形,并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

他打扮成赵国的一名使臣,带着几个手下人,上秦国去。

到了咸阳,赵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见秦昭襄王,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接见了那个假“使臣”后,觉得那个“使臣”的态度举止,既大方,又威严,不像个普通人,心里有点犯疑。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他,发现那个“使臣”已经不告而别了。客馆里留着一个赵国来的手下人。秦昭襄王把他找来一问,才知道他接见的原来就是有名的赵主父。秦昭襄王大吃一惊,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精兵,连夜追赶。追兵到函谷关,赵主父已经出关三天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