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和平与战争叙利亚(精选19篇)

和平与战争叙利亚(精选19篇)

时间:2023-12-24 22:09:18 作者:BW笔侠

优秀作文的句子通常流畅精确,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叙利亚战争心得体会

叙利亚战争作为21世纪最复杂和持久的战争之一,已经给叙利亚人民和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作为一个世界公民,关注并参与叙利亚战争的进程已经成为一种责任。在这场战争中,我有幸接触到了许多现实和残酷的现象,从中也汲取到了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叙利亚战争揭示了国际社会的无能和分裂。叙利亚战争爆发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但国际社会至今仍未能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推诿责任,反而加剧了叙利亚人民的痛苦。战争中的各方势力也在争夺利益,让整个叙利亚陷入更深的混乱。这表明,国际社会的团结和多边合作是解决武装冲突的关键。只有通过各方平等对话,并尊重叙利亚人民的主权和利益,才能真正实现和平与稳定。

其次,叙利亚战争让我深刻体会到战争对儿童的影响。在战争肆虐的叙利亚,无数无辜的儿童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他们失去了安全感、教育和健康条件,甚至面临暴力和虐待。这些无辜的儿童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他们的未来也被摧毁。这让我深感战争对于儿童权益的危害,强调了我们必须优先保护儿童的责任。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对叙利亚儿童的援助,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并重建自己的未来。

再次,叙利亚战争促使我反思宗教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叙利亚的战争问题本质上是宗教和民族之间的矛盾。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之间常常存在彼此的对立和敌对。虽然我们不能忽视宗教和民族意识对于个人认同的重要性,但我们需要更加包容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只有通过和平的对话和互相尊重,才能够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国际社会应当秉持宗教和民族平等的原则,并鼓励叙利亚不同宗教和民族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最后,叙利亚战争还提醒了我们对于人道主义危机的重视。战争给叙利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境,无数人丧失了家园、生命和尊严。面对战争的摧残,人道主义援助显得尤为重要。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应当加大对叙利亚的援助力度,提供紧急救助、食品、水和医疗等基本物资。同时,还需要与不同方面合作,推动战争各方更好地配合人道主义援助的工作,确保援助物资能够顺利到达受灾区域。

总结起来,叙利亚战争让我深刻认识到国际社会的无能和分裂、战争对儿童的伤害、宗教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人道主义危机的重要性。面对这场可怕的战争,国际社会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推动和平解决方案的实施。只有这样,叙利亚人民才能重建家园,迎来和平与稳定。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当从这场战争中汲取教训,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准则,关注并援助那些受战争影响的人们,为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和公正的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

叙利亚战争沉思心得体会

叙利亚战争是当代世界一个惨痛的事件,给叙利亚和整个中东地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经过多年的战斗,战争给无辜百姓造成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和破坏。对于这场战争,我深感沉思和思考,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叙利亚战争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和平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的最基本需求,也是最重要的财富。叙利亚的战争给我们展示了战争带来的后果,无辜民众的流离失所、房屋和基础设施的遭受破坏,这些都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我们应该从中认识到,和平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目标,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努力为和平而奋斗,使战争不再发生。

其次,叙利亚战争告诉我们战争无法解决问题。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破坏,无法解决矛盾和分歧。叙利亚战争的根源是复杂的,包括政治、宗教、经济等多个因素。各方为了争夺权力和资源而发动战争,结果导致了无数人的死伤和家园的毁灭。通过这场战争,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通过对话和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和平是唯一的出路。

再次,叙利亚战争启示我们需要对人道主义危机给予更多关注。战争导致了大量的难民和流离失所者,他们失去了家园和生活的基本保障。我们不能对这些人被迫背井离乡的遭遇无动于衷,我们应该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帮助。人道主义援助应该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加大对受战争影响的国家的支持,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此外,叙利亚战争也让我们认识到地区和国际间的利益冲突是复杂而深远的。众多国家卷入战争,支持不同的方面,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这种局面不仅使叙利亚战争更加复杂化,也对中东地区的整体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思这种利益冲突的本质,并加强国际社会间的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最后,叙利亚战争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教训。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只会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破坏,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坚决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战争是复杂而深刻的问题,不能仅仅靠一个国家或个人的力量解决。只有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才能避免类似的战争再次发生。

总而言之,叙利亚战争让我深感沉思和思考。通过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我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战争无法解决问题,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性,利益冲突的复杂性,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教训。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努力为和平而奋斗。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安宁的世界。

叙利亚战争沉思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叙利亚战争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持久、最具破坏力和最复杂的冲突之一。自2011年开始,这场战争导致数十万人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对于这场战争的回顾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提醒我们,种族、宗教和政治因素如何使一个国家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

第二段:背景介绍(约200字)。

叙利亚战争源于对阿萨德政权不满的抗议活动,随后发展为全面的内战。在这场冲突中,不仅涉及政府军、反对派势力,还融入了恐怖组织如ISIS等。外部势力也介入其中,包括美国、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家。这场战争导致了整个国家的毁灭,文明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园。

第三段:反思与启示(约400字)。

叙利亚战争引人深思的一个方面是,它提醒我们政治和人权的重要性。阿萨德政权的镇压和迫害是民众起义的导火索,然而,叙利亚战争的持续不断证明了一个真理,即政治决策的无能和忽视人权的后果会导致人们的绝望和愤怒。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更加注重政治的公正性和人民的需求,以避免重复类似的悲剧。

叙利亚战争也暴露了国际社会在处理这类危机上的无能和分歧。各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不同利益导致无法达成一致,使得停火和和谈的进程一波三折。这一点告诉我们,只有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发挥共同力量,才能解决这样的冲突。叙利亚战争的教训是,只有通过合作和全球治理,我们才能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和平与稳定。

叙利亚战争还提醒我们宗教和种族关系的脆弱性。冲突的双方在种族和宗教上存在严重的分歧,这导致敌对派别之间的深仇大恨。尽管我们无法改变人们的信仰和种族背景,但我们可以通过促进宗教和谐以及多元文化共存来减少冲突。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宗教和种族冲突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包容性和理解的教育体系,以打破误解和偏见的循环。

第四段:人道主义危机与国际援助(约200字)。

叙利亚战争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生活在巨大的困境中。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叙利亚的援助力度,提供食品、水源、医疗等基本援助,以帮助那些受伤害最深的人们恢复过来。同时,国际社会也要加强对难民问题的解决,帮助受苦受难的人们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并找到持久的解决方案,以结束这场战争带来的痛苦。

第五段:结论(约200字)。

叙利亚战争是一个可怕的悲剧,对人们的生命和尊严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通过反思与启示,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冲突再次发生。同时,我们也需要反省国际社会的角色,通过协作和共同努力,解决类似的危机。叙利亚战争的教训应该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在追求和平与稳定的道路上永不懈怠。只有通过团结和合作,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战争与和平

(一)教材分析:

关于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美术作品,在古今中外的美术史中极为丰富,其表现的内涵与传递的信息也相当深厚,是个容量很大的课题,可拓展的空间也可以很开阔。根据课时、学生的学情,这里对本课的定位,旨在作个引子,导引学生课后再继续探讨与拓展。其切入点是以几幅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剖析美术这种独特的方式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教学主要是内容: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展开。先播放一段音乐作品为导入,通过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代表进行讲解作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补充。第三部分主要是欣赏有关和平的作品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最后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即教学设计的“定位”与教学效果的“到位”,作为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一堂课或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达成效果的预测和反思效果的到位也很重要。

面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内容课,我要以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在短短的一个课时突破问题,然后又要拓展这个庞大的空间,给学生留有余地,激发他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并能自觉拓展该课题,将课题的内容与内涵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是我考虑得比较多的问题。

(五)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欣赏系列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画家爱国、爱和平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这种主题性的美术作品,美术大师们想向我们传递什么?(以剖析战争主题的作品为主)。

(七)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艺术作品教学用课件。

(八)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音乐作品“松花江上”。(情境与氛围)。

这首歌传递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心理感受?(提示: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已赏析过该作品。)。

小结:这首歌给人以悲伤、悲愤的心理感受,它曾激起无数中华儿女对残酷战争的回忆,并引领人们为保家卫国、捍卫和平而奋起直追!这种如此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音乐传递给我们的。这是音乐作品中反映战争的经典名曲,那么,在美术作品中,大师们又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的呢?(板书课题)。

二、作品欣赏与重点讲解:

2、组织讨论由每组选出的解说员,结合课后搜集的材料具体的进行解说。教师将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进行总结和连接。并评出最佳解说员。

附:根据古罗马历史故事改编。但是罗马城邦和邻近的伊达拉里城邦交恶,结果决定动武。但是他们似乎并不想大动干戈,因为战争会给双方极大的灾难,两败俱伤的后果是大家都不愿接受的。于是双方商定各选代表上场教练,谁最后赢,谁的城邦就算胜利。在罗马城邦,荷拉斯家族选出三兄弟去应战,对方也排除了三兄弟。值得注意的是,荷拉斯兄弟的姐妹已经许配给了对方的兄弟,一面是亲兄弟,一面是未婚夫,现在为了城邦的利益要拼个你死我活,她们内心又怎么能平静。决斗的结果是荷拉斯兄弟牺牲了两个,但最后一个终于打败了对手,为罗马赢得了胜利。

教师补充:组织思考交流在画面中你感受到怎样的场面?

总结:达维特没有描绘双方械斗的场面,而是选择了荷拉斯三兄弟出战前的情景。画面上,荷拉斯的父亲把三把宝剑交付给三兄弟。三兄弟相互扶持,伸手在接受宝剑时庄严宣誓:“不成功,宁死亡!”他们的动作威武有力,神情大义凛然。为了城邦的利益,抛弃个人家庭的情感,这种悲壮牺牲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父亲的身后,三兄弟的母亲俯身安抚孙儿们,而三兄弟的姐妹,则痛苦地相互依靠,欲哭无泪。

第二组同学讲解:作品2“内战的预感”达利(出示课件)学生讲解:提问设计:

1、你对该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新奇的视觉刺激与强烈的心灵震撼;)。

2、作者在这幅作品中想传递什么信息?(战争来临前带给人们的极度恐惧心理;)。

3、作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是什么?(对法西斯战争的控诉;)。

这幅作品,表达了达利对战争的有力控诉,把战争来临前带给人类恐惧与痛苦的心理感受传达得很充分,是控诉罪恶战争的杰作。1937年,达利的这种预感得到了不幸的证实。

教师补充:作品的构图、形、色上分析作品的造型特征:a、构图满、大,主体形象扑面而来,营造有一种紧张、恐惧、痛苦的视觉感受;b、造型上是拆散的人体及事物,高度2写实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可怕的真实;c、色彩上,客观呈现,加强逼真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拉近与观者的距离。

达利把人性最强的厌恶感投射在对内战的绝望上,画面上没有一丝战争相关事物,只有心理上的感受与之相符,其作品中的形象内容在现实中没有办法看到,在很多人梦境中也没有,但是他把它画出来了。而这就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的表现特征。

作品描绘拿破仑统治下的西班牙人民奋起反抗但惨遭屠杀的历史事件。画面描绘的是西班牙宫廷后山的一角,夜空体现了黑暗中的马德里,地上的灯光代表了黎明前的黑暗。士兵的猥琐和人民的愤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极大的愤慨和控诉的激情,表现法国拿破仑侵略者在夜晚对赤手空拳的西班牙人民的屠杀暴行,歌颂西班牙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

教师补充:画家用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动人心魄的效果的?

戈雅(1746-1828)是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西班牙最具影响的艺术大师。他以极其多产而又风格多变的创作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以及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戈雅对灯光的独到运用,用低光源,让人产生不寒而栗的情感,反映出拿破仑镇压的残酷。

教师讲解[画面故事]:1625年西班牙军队进攻荷兰要塞布雷达,由于双方军力悬殊,要塞司令官尤金斯·纳萨乌斯基向西班牙军团司令斯宾诺拉投降,交出要塞城市的钥匙。这只是西班牙占领军的一次战役胜利,并没有挽救它最终失败的命运,更没有阻挡荷兰人的独立。画家对这件创作任务并不乐意,因为这是一次不光彩的侵略,而且事过10年,荷兰人早就收复了要塞,没有炫耀的意义。但是国王之命,宫廷画家不能不从,另一方面斯宾诺拉司令官是画家的朋友和主顾,最后画家不得不画。

作为历史画必须遵从历史的真实再现,画中主要历史人物必须是真实的,但绘画是艺术,必然体现画家的政治和思想倾向以及艺术观念。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画家是站在西班牙的立场上,运用人道主义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从画面上看,一场激烈的交战刚刚结束,背景空间开阔,大气浮动,弥漫着战火硝烟;前景敌对双方分列两边,双方司令长官达成协议,结束战争。画家显然站在胜利者一边,他塑造了英武的西班牙军士,标枪林立威严整齐;而荷兰军松散零乱无序,像一群乌合之众,形成胜败对比。西军司令斯宾诺拉和荷军首领纳萨乌斯基虽然握手言欢,但在形象塑造上,胜利者居高临下、宽容大度、具有高傲的尊严;失败者虽举首向上,但并没有乞求而丧失勇敢者的刚毅。这种一俯一仰的形象差别正表现了画家站在西班牙国家立场的思想倾向。画中西班牙军队人强马壮,而荷兰军人却漫不经心。但3画家没有丑化失败者的形象,荷兰士兵仍然具有善良自尊的个性,使交战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

请同学们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

《我的愿望》招贴作品。

用儿童的角度反思战争。

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我们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三、课堂内容小结:

通过对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知道,每一个美术家对战争的理解,关注点和着眼点不一样,他在美术创作作品中对事物的表现方法和处理手段就不一样。

我们再来看看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其他美术作品(出示其他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美术作品)。在这些美术作品中,美术家们又表现了怎样的视角和观点?希望今天的课能作为一个很好的引子,导引同学们课后再继续探讨与拓展。

历史上曾经爆发过无数战争,即使在现实社会中,仍有战争在遥远的地方进行,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但是战争毕竟是人类经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正确地理解战争与和平,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素质。在文学、电影、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艺术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品,它们都以其独具的表现手段,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观点诠释这个主题,传达着深刻的内涵,既有对战争的控诉,也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更有对和平的呼唤!

四、课后作业(情感的表达)。

1、立意:确立想要表达的主题。

素材: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国国都——南京沦陷,屠城。

30万。南京这座历数千年的古城,几经更宕,饱受战火摧残,但异族侵入屠城只此一次,是为国耻。

作品:出示中国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

资料:令人惨不忍睹的血腥场面——整幅画面几乎全部让倒卧血泊中的人物充满,横七竖八的尸体堆成一座山丘。在画的底线部位,我们能看见被血染红的土地,土地上有死者的头颅和被砍下的手。画面的上端,尸体堆上爬着一个侥幸存活的小男孩,他在死去的母亲身旁嘶声啼哭;画面右侧,一位僧人从尸体里抱出一位死去的老人;画面左侧,两个日本军面对如山的尸体,用白手绢擦着带血的屠刀。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构成,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这幅画真实的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艺术效果十分到位。军刀的寒光,婴儿的泣诉和滚滚的大江,娓娓道来了这一段惨痛的历史。这幅油画在海外巡展时曾引起巨大轰动,观者无不默默伫立,泪流满面。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用极为真实的笔调刻画了南京大屠杀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是一幅典型的具像表现作品。这幅作品映射着人性的善恶,承载着历史的注解,它蕴含的力量远远超出了一件油画作品的审美,显示出巨大的现实警示意义。不仅仅毕加索可以用画笔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我们4同学同样可以做到,课后,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招贴画。

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构思设计。

可画草图,也可以是文字方案,可合作讨论,也可以独立思考。不仅如果让你用美术的语言来表现这一主题,你会以怎样的立场和观点、以怎样的构图处理和以怎样的形象塑造来表达?接下来,我们以我们民族最为触目惊心的历史惨案南京大屠杀为素材,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3、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描绘。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在学生表达自己构思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进一步完善这一主题创作。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气氛。)。

(九)收获与反思:

艺术教材中艺术与情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如何让学生理解、感受战争题材特有的绘画语言和他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并运用学习到的艺术技能创造性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我采用分组布置学生课前的搜集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好习惯。在视频观摩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对比法、分组讨论法等方式,体现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叙利亚战争分析心得体会

叙利亚战争自2011年爆发以来,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为复杂和具有严重人道主义危机的冲突之一。这场战争涉及的各方势力众多,各有各的利益和意图。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叙利亚战争进行一些分析,同时分享我所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叙利亚战争的爆发源于当地民众的不满和对政府的抗议。这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累积而导致的。叙利亚政府对于民众的抗议采取了暴力镇压的手段,这无疑激化了局势,并引发了更广泛的抵抗。

其次,叙利亚战争的复杂性在于各方势力的存在。除了政府军和反对派之外,还有多个外国势力介入。在这些势力中,伊斯兰国是最为知名的一个。伊斯兰国的激进主义和扩张行为对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产生了重大威胁。此外,土耳其、伊朗和俄罗斯等国家也参与了冲突,推动了更复杂的地缘政治游戏。

第三,叙利亚战争给叙利亚民众带来了无法言喻的痛苦和苦难。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许多城市和村庄被毁坏,数不清的无辜生命被夺去。这场战争也引发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国际社会应该加大救援力度,帮助叙利亚民众度过难关。

第四,叙利亚战争的解决之道不能仅仅通过军事手段来实现。尽管军事打击对于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和保护民众来说很重要,但唯有通过政治对话和和解才能够实现长期和平。这需要各方势力之间的合作和妥协,并且应该以叙利亚人民的利益为核心。

最后,叙利亚战争的相关吸取的教训和体会。首先,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对类似冲突的预防和干预。早期干预可以将冲突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内,避免进一步升级。其次,各方势力应该尊重国际法和人道主义法规定,确保保护平民和人道救援人员的安全。最后,各国应该加强对叙利亚难民的接纳和援助,帮助他们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总之,叙利亚战争是一场充满挑战和复杂性的冲突。它不仅影响着叙利亚的未来,也牵动着整个中东地区和国际社会的稳定。唯有通过政治对话和合作,加大援助力度,才能够为叙利亚人民带来和平和希望。我们应该从这场战争中吸取教训,并且为实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叙利亚战争沉思心得体会

叙利亚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这场战争造成了无数人的伤亡和破碎的家庭。面对这个困境,我们不禁沉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五个方面,探讨叙利亚战争所带来的沉思和心得体会。

首先,叙利亚战争使人们反思政治决策的重要性。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政治和经济层面的问题,包括贫困、政府腐败、宗教之间的矛盾等等。这场战争让我们认识到,政治决策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政府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叙利亚战争提醒我们,好的政府决策可以防止暴力冲突的发生,避免人们的无辜伤亡。

其次,叙利亚战争促使人们思考宗教和文化的交流与尊重。这场战争涉及到不同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冲突,例如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斗争。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宗教和文化交流与尊重极为重要。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接纳不同的信仰和文化,积极推崇和平与和谐,而不是引发暴力冲突。

第三,叙利亚战争迫使人们思考全球贫困问题。贫困是战争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战争往往破坏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基础设施,使无数人处于贫困的边缘。我们应该认识到,世界上的贫困问题是普遍存在而不仅仅局限于叙利亚。国际社会应该联合起来,采取措施解决全球的贫困问题,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

第四,叙利亚战争引发人们对人权和人道主义关怀的思考。战争使无数人丧失了生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人道灾难。在这场战争中,无辜的平民成为了战火的牺牲品。这令人不禁思考:人权是否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人道主义行动来减少战争的伤害?叙利亚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和平和人权的渴望。

最后,叙利亚战争挑战了全球安全的观念。战争使国家间的关系紧张,破坏了地区和全球的安全。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这场战争提醒我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

总之,叙利亚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沉思和思考。政治决策的重要性、宗教和文化的交流与尊重、全球贫困问题、人权和人道主义关怀以及全球安全等方面,都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在这个多元而复杂的世界中实现和平与繁荣。

叙利亚战争心得体会

叙利亚战争,作为当代世界上最严重的人道灾难之一,已经持续了数年。身为一个对国际形势一知半解的普通人来说,通过媒体了解到的信息对于了解这场战争的真实面貌来说是片面的。然而,随着我的深入研究和心灵体验,我逐渐明白了叙利亚战争的深刻影响,以及对于我个人而言从中学到的一些体会。

第二段。

首先,叙利亚战争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曾经盛衰交替的古城阿勒颇在战火中几乎变成了废墟,成千上万的平民被迫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从媒体报导中所看到的只是冷硬的数据和图像,而现实生活中我亲身目睹了无数被战火摧残的人们,他们面对着风雪和饥饿。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景象让我深感人类社会的脆弱和战争的可怕。

第三段。

其次,叙利亚战争也让我意识到国际社会在解决全球问题上的困境。尽管众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来寻求解决方案,但到目前为止,这一战争仍在肆虐,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迹象。各方利益的复杂纠葛和地区冲突的充分爆发都使这场战争成为一个看似无解的局面。这使我明白到,在处理全球问题时,只有各国的合作与协调才能实现和平。

第四段。

同时,叙利亚战争也给我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战争的蔓延让人们的恶性刺激被放大,暴力行为在战争中多次上演。然而,我同样注意到那些拼尽全力帮助他人的善心人士。即使在战争的阴霾中,许多无私的人们仍然勇于承担责任,为受难者提供帮助和援助。这种对人性的观察使我更加深信,对于任何一场战争,理解、宽容和相互合作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五段。

总的来说,从叙利亚战争中我得到了丰富的心得体会。这场战争让我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人们在其中的困境和挣扎。它也让我明白了全球问题解决的困难,并激发了我对国际关系的深入思考。最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战争中人们的行为,我深信人性中的善良与合作的力量能够战胜战争的恶。只有通过理解、宽容和相互协作,我们才能为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并帮助那些正遭受战争苦难的人们重建幸福的生活。

叙利亚战争分析心得体会

叙利亚战争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全球冲突之一,其影响不仅局限于中东地区,也波及到国际关系和人道主义领域。作为一个全球公民,对于叙利亚战争的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通过对叙利亚战争的观察和研究,我深感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教训和心得体会,本文将分五个段落逐一阐述。

第二段:导火索与根本原因。

叙利亚战争的导火索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影响延伸至叙利亚,民众对于政府腐败和压迫的不满情绪爆发。然而,战争的根本原因却要溯源至叙利亚政府长期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叙利亚民族间的宗教和地区矛盾。政府缺乏改革和民主化的决心,导致社会福利下降、失业率上升,这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在民众中的民意支持。宗教和地区矛盾也加剧了整个国家的分裂,形成了对立的阵营。

第三段:国际介入与地缘政治利益。

叙利亚战争不仅仅是内政问题,国际大国的介入进一步复杂化了局势。俄罗斯和伊朗支持叙利亚政府,而美国和其盟友则支援反对派势力。各国的介入并非单纯出于人道主义考量,而更多是出于地缘政治和利益考量。此外,恐怖主义势力的崛起也使各国必须共同应对,因为这对全球安全和稳定构成了威胁。然而,国际介入的结果却往往是让叙利亚更加分裂,使叙利亚成为了大国之间的角力场。

第四段:人道主义危机与难民潮。

叙利亚战争导致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和大规模的难民潮。成千上万的平民死亡或被迫逃离家园,寻找安全的庇护所。叙利亚战争对叙利亚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痛苦,令人痛心疾首。国际社会在面对这一人道主义危机时,应该提供更多的援助和支持,为流离失所的人们提供安全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第五段:和平解决与国际合作。

叙利亚战争的结束和重建需要全球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各利益方应共同努力,通过政治解决来实现和平。这需要建立一个包容性的政治进程,以使各方都能找到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得到满足的空间。国际社会也应该发扬人道主义主义精神,提供紧急援助和促进重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叙利亚战争的分析和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东地区的复杂情况,而且可以为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贡献我们的力量。

结论。

叙利亚战争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问题,涉及多方利益的角力。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这场战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人道主义危机和难民问题,为叙利亚人民提供更多支援和援助。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政治解决,才能实现叙利亚的和平与重建。作为一个全球公民,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叙利亚的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写叙利亚战争的范文

你们好!

我是中国的一名小朋友,虽然我不认识你们,但是我从新闻中知道你们国家还存在残酷的战争:4月7日,军队对你们国家的一个空军基地进行袭击,使你们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其中一名男子此次在事件中,有20多名亲人身亡,包括他的一对双胞胎孩子。看完这个新闻报道,我的内心十分地愤怒,也感到很伤心。

不知道你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人保护你们?我知道战争已经降临到你们的国家了。但是你们要坚强,不要害怕。你们要相信你们国家的士兵会保护你们的。希望你们能恢复健康,重建家园。迟早有一天,世界会和平的,每一个国家的孩子都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全世界的孩子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朵“和平之花”终有一天会永驻人间。

早日日脱离战争。

写叙利亚战争的范文

我家养了一只母鸡,它身穿黄中带黑的大皮袄,显得很高贵。小小的红鸡冠是它炫耀的资本,它常常摇来晃去。瞧它整天昂首挺胸“咯咯咯”的样子,我真想告诉它要“高调下蛋,低调为鸡”。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温和的阳光抚摸着大地,小草在溪边扭起了秧歌,白蝴蝶在野花丛中翩翩起舞,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忽然,一阵鸡鸣打破了原有的宁静。我打开了窗户往下望去,只见一只黄毛恶狗眼中喷着怒火,又尖又利的牙齿全从嘴里露了出来,像裂开了嘴的石榴。与恶狗对峙的正是我家那只“高调鸡”,它身边的三只小鸡在恶狗的怒视中惊慌失措,有一只还躲在母鸡身后“叽叽叽”地颤抖着。看那母鸡,全身的羽毛扎煞起来像极了刺猬。它面对着恶狗,毫不示弱,俨然一位正面临强敌的武士,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赞道:好样的,母鸡!我这就下去帮你对付恶犬。但转念一恕,觉得还是先静观其变为好。

这时,午后的暖阳照在母鸡的“大皮袄”上,金灿灿的,美极了!

战争与和平

盘古开天地以来,大地的精华诞下了一对胞兄胞弟,大的叫战争小的叫和平。他们天生神力,与众不同。

战争踏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冷漠荒凉,到处是一片荒凉与死寂。而和平所到之处,枝开繁茂,花开遍地,天地间呈现出一片安详繁宁。然而这美丽的世界却缺少动态美,于是和平造出了善良的人类在此安居乐业。战争不甘冷漠也造出了千千万万的后代为他所用。

千年之后,原本死寂的世界变得热闹非凡,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受到了万民的敬仰,战争知道后,决定造出更多的后代,来破坏这一切美好的事物“你们要和谐,要安定,要幸福与美好,我就偏不给你们”战争狠狠的说。

起初,和平不愿打自己的兄弟。对战争好言相劝,不料战争根本没把和平放在眼里,仅而变本加厉,大肆屠杀,战争心狠手辣,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尸横遍野,不及数十日,便侵占了和平大片土地。

战争沾沾自喜,却不满足自己的野心,他的部落,到处厮杀,引发瘟疫。沾染了大片土地,战争的所有部落全部感染只有和平的军队完好无损,和平明白了,只有鲜花绿草,才能抵抗瘟疫。

和平研制出大量的解药,给战争军营送去,将士们喝了这解药都好了,战争不解,为什么和平有解药。和平笑着说:“解药就在我的身边,那就是鲜花绿草。

战争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和平的重要性,也知道世间不能缺少和平,如果没有和平,世间就没有安宁,世间就没有安宁与幸福,美好与和谐。从此战争变成了和平,世间就有了两个和平,他们和自己的族人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从此,他们所到之处,到处充满了鲜花绿草,大地呈现出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修水一中初二:夏思思。

战争与和平

高植的译本,曾也看过董秋斯的译本。下面的有些评论是我现在后加上去的。1984年10月30日星期二晴今天我再次看完了老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第一卷,安德莱公爵之“死”深深地感动了我。“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托氏清楚地认识到了,一些帝王领袖和英雄人物其实没有创造历史,而是实现历史规律的一个被动的重要棋子罢了。他认为人群是最重要的,英雄帝王等人物的改变历史的行为往往是受人群意志所制约,所引导。成功的英雄,是顺应了人群的意志,并将其付诸实施,在实施中,又时刻受其左右和修正。总之这个问题太复杂了,需要专门用毕生的精力和头脑以及人类所有相关的间接经验去加以研究。绝不是什么胡思乱想就可以触及到的。1985年2月2日星期六晴(下面是彼埃尔自结束俘虏生活后的感受)现在他学会了在一切之中看见伟大的、永久的、无限的东西,因此,自然而然地,为了看到这个,为了享受这种观察,他抛弃了一直到现在他从人们的头上观察远方所用的望远镜,高兴地观察他身边的永远变化着的、永远伟大的、难理解的、无限的生活。他看得愈近,他愈是心安而幸福。(1559页《战争与和平》第4卷)从前他说话很多,当他说话时,他便激动,并且很少听人说话。现在他很少说话不停,并且善于听人说话,所以人们乐意向他说出内心的秘密。(1560页)一般来说,人到了老年才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而这个我对之心存好感的诚实且有思想的彼埃尔经历了一个人生中的大变故,受到了一次强烈的人生冲击后,思想也提前成熟了。虽然较之少年老成的安德莱成熟得晚。其实,确实是这样,那时我刚大学毕业不久,常常看到的是人们的愚昧丑恶劣根性等等,常用罗曼·罗兰的那种理想主义眼光去鞭鞑社会,向往理想的全人类的新社会。可老托的这段内容给我的触动很大。人群中有美好的东西,应该低头倾听。而且你会因为在倾听的过程中而发现美好的东西,同时也使自己的心中产生莫大的幸福感。历史说,“机会造成局面,天才利用局面。”但什么是机会?什么是天才?机会和天才这两个名词,指得并不是实际上存在的东西,因此是不能够下定义的。这两个名词只是表示对于现象的某种程度的了解。我不知道为什么发生了某一个现象;我以为我不能知道;因此我不想要知道,便说那是由于机会。我看见了一种力量产生了一些和一般人类的能力不相称的效果;我不了解为什么发生了这件事,便说那是由于天才。(1599页)是的,现在这两个名词都用烂了。其实就是人们不了解也不想费脑筋去思考,而轻易地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现象以及因而产生的一些连带的后果均称之为机会。而对一些还远非托氏所说的因一种力量产生了一些超越一般人能力的不相称的效果的天才,人们往往津津乐道,其实这种现象亦只是其一种顺乎规律的一种不自觉的预见性。有时往往越是思考则越不得要领,而顺应一种自我觉得应该如此的习惯势头,就很可能水到渠成。但这里头肯定有一种解释,但往往人们觉得自我没有这个能力知道这个解释,人们也就不想知道。玛丽亚伯爵夫人(注:即安德莱之妹,后与尼考拉·罗斯托夫伯爵——即娜达莎之兄——结婚,而由公爵小姐变成伯爵零夫人,其实她即是托尔斯泰母亲的写照)的心灵永远地渴望着那无限的、永恒的、完善的东西,因此他永远不能安宁。(据说,托氏在这里就是说他自己)。(1661页)太累了,但,值!人类的高尚即体现于此。彼埃尔说:“在尼考拉(托氏父亲的写照)看来,思想和讲座是一种娱乐,几乎是时间的消遣。他正在购置图书,并且定了一个规则,不读完已经买的书——西斯蒙地,卢骚,孟德斯鸠——不买新书。”此时的尼考拉·罗斯托夫已不是以前的小伙子了,此时正处于12月党人革命的前夜,俄罗斯政坛风雨飘摇,一些经历过1814年战争并去过巴黎的受过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正积极投入到即将来临的风暴中去。而头脑较为简单的罗斯托夫却置身其外,且颇有微词,象其他无聊的贵族一样,他也开始慢慢成为他们的一员了。彼埃尔说:“„„爱好正义的人们,联合起来吧,让我们只有一个旗帜——积极的美德。„„”唉,安德莱已经死去,只有彼埃尔这个有头脑有着积极向上精神的人还活着,有些令人感伤。这个口号应该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不朽的托尔斯泰。尔斯泰倾注心血,刻意刻画的两个光彩夺目的,非常有头脑的人物(其实,保尔康斯基家族就是以托尔斯泰母系家族为原形的,托氏的母亲及母亲家族对托氏的遗传和影响都是巨大的,安德莱保尔康斯基的妹妹,不太好看的玛丽亚公爵小姐则就是以托氏母亲为原形的),他们二人在书中的大段的独白和丰富的内心思考及反省,给予了这部著作以伟大和耀眼的光环,给予这部著作以深邃的思想性,使它成了不是单纯的小说,而是一部思想巨作的人类精神财富。我最喜爱看的正是这些大段的独白和思索,它们使我的精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充实,使我的思想不在受人影响和制约(也许有人会指出这是个悖论,但我在这不想多费口舌,我需要的是心灵上的相通,而不是跟没有思想的人浪费唾沫)。有趣的是,比埃尔的思想并不一定比安德莱肤浅,但他却永远是个思想者,不善于付诸于行动。使我不由地想起了那些流亡在巴黎的经常在小酒馆和咖啡馆高谈革命的那些革命者。安德莱却不同,托尔斯泰以后在他自己的庄园所实施的改革其实就是安德莱的写照。只有他们俩人才谈得拢,其它的贵族则均是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势利小人(当然除了头脑简单的罗斯托夫伯爵,这个以他的父亲为原形的人物)。托尔斯泰的思想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反对封建制度,但也怀疑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和制度(当然不是站在其对立面去怀疑),我以前对他这种“晦涩”的思想很是不以为然,可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对当代世界的发展的观察了解及思索,现在仔细想想,他的思想和观点还真是太有远见,太深刻了,他不但看到了濒死之躯的腐朽,也看到了只有现在的只有深邃的人才能看到的那时还是新生婴儿的瑕疵。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是永恒的托尔斯泰!(这段个人评论是我现在刚加上去的)索尼亚拿着一个杯子经过大厅走进餐具房。娜塔莎从餐具房的门缝里瞥了瞥她,她觉得,她记得从前有一次,光线从餐具房的门缝里射进来,索尼亚拿着杯子走过。“是的,这完全是,完全是一样的,”娜塔莎想。(739页)这个生活及心理细节怎么和我偶尔几次的心理活动那么相似。真是奇怪极了,托氏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这个非凡的人怎么能把这么微妙的心理细节用文字活灵活现地写出来呢?佩服佩服!1984年12月1日星期六晴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帝王——是历史的奴隶。(864页)人在江湖还身不由己呢,更何况在权位之上了,这就是“责任”,一般的时候,他必须得怎么怎么做,否则就不行,就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甚至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他们的行为必须有种必然性,他必须得顺应某种法则行事。而他的行为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作为历史的无意识工具的人的有意识的日常生活,从而构成了正常的人类生活及团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1984年12月10日星期一阴冷第三卷的870页上有句法语有点意思:“quosvultperdere—dementat”(意为:要谁毁灭——夺其理智)卜富尔(887页注:“”(1751—1827)为普鲁士将军,耶拿(jena)战役后,入俄军服役,拟成1812年战役中俄国第一个计划)是那种自信得不可救药、不可改变的,自信得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国人才是这种人,正因为只有德国人的自信是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就是绝对真理的虚假知识。法国人自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智慧上和身体上,对于男人对于女人,是同样不可抗拒地有魅力的。英国人自信,是根据他是世界上最有组织的国家的人民,因此他,作为英国人,总是知道他所应做的事,并且知道,作为英国人,他所做的一切,无疑他是对的。意大利人自信,因为他是冲动的,并且容易忘记他自己和别人。俄国人自信,正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要知道,因为他不相信,他能够充分了解任何事情。德国人的自信,是最坏的,最固执的最令人讨厌的,因为他以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学,这种科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的真理。(911—912页)正所谓:德国人的严密,英国人的冷静,法国人的魅力,意大利人的冲动,俄国人的怀疑和不信任人的狡猾。哈哈,德国人是工程师,英国人是政客,法国人是戏子,意大利人是运动员,而俄国人则是乡巴佬(但这已是托氏及高尔基笔下的人了,而非现在的教育水准在全球占最高的俄国人了)。好的统帅不但不需要天才或任何特殊品质,他所需要的,是缺少人类最高尚、最好的品质——爱,诗,亲切,哲学的、探究性的怀疑。他应该是克制的,坚决地相信他所做的是很重要的(不然他便没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是一个勇敢的统帅。上帝不许他有人性,不许他爱什么人、同情什么人,想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足见天才的理论是早就替他们捏造出来的,因为他们有权力。战争的胜利不是决定于他们,而是决定于队伍中的那个喊叫“垮了!”或喊叫“乌拉!”的人。(917—918页)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令我想起了一个突突然闪现于脑际的画面:一个人狼吞虎咽地撕咬着一整只鸡,可眼睛里却因为非常同情这只鸡的悲惨命运而流出了善良的眼泪(这不是鳄鱼吗)。但是吃鸡,对我们人类来说是重要的,所以人类的所有的道德、理论、艺术等等,都为吃鸡而捏造出来。可这一切的理论又有什么用呢?拿到鸡,你就只管啃吧,别的一切想法、理论等都是多余的。此外,以上的内容中亦可看出托氏一贯反对科学的方法,主张不是用人脑去想当然地发制造和发展一些原理,而是用“上帝”所赋予我们的顺其自然的直觉的判断力去从事一件重大事件。“他(注:指你俄军统帅库图索夫)不会有任何自己的主张。他不会去计划什么的,也不会去做什么的,”安德莱公爵想,“但是他要听一切,要记得一切,要使一切各得其所,不会去阻挠任何有用的东西,不会许可任何有害的东西。他知道,有一种比他的意志更有力、更重要,——这是事件的不可避免的趋向,他能看见这些事件,能了解这些事件的重要性,并且在了解这个重要性时,他能不干预这些事件,能够放弃他的个人的意志,他的个人的意志是另有目的的。(1016页)亦就是说人有天生的洞悉力,事物亦有它自己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人的意志之类的东西往往是受人的自身生理和心理干扰而使然,惹欲使事物有个好的结果,就必须“看见”这件事物的“不可避免的趋向”,成功的关键是看你能否适时地放弃你的那不可转移的意志。(安德来语)“啊,我的朋友,近来我觉得活着是痛苦。我知道,我懂得太多。人不适宜尝试善恶的知识的果子„„(1105页)确实是种痛苦,人最好安安稳稳,浑浑鄂鄂,什么也别多想,如同鸡和猪似的,只管当前吃饱睡好,不要想它们的最终命运是什么。如此人方能幸福而满足地渡过他的一身。苦恼往往是有头脑的人自找的。1985年1月14日星期一晴第二集看完了,又在图书馆借了第一集,可惜的是此第三集是董秋斯译的,一些译名与我一直看的高植译文不一样,而高植的第三集又找不到,所以一时衔接不上,因此又在别处重借了高植的译本第三集。安德来公爵再也克制不住他自己了,他为同伴们、为自己、为他们的和自己的错误,流出了深情的亲爱的眼泪。(本人注:因受重伤的安德来看到了他以前一直寻找的想与之决斗的为娜塔莎之故的情敌阿那托尔·库拉根因与法军作战而割断一条伤腿痛哭时而感慨万分)“同情,对兄弟们的爱,对于爱我们的人的爱,对于仇人们的爱(本人注:此仇人可能指情敌阿那托尔·库拉根),是的,上帝在世界上所宣传的,玛丽亚公爵小姐(本人注:邓安德来之妹),我没有了解的那种爱;就是因此我爱惜生命,这就是留着给我的,假如我还活着。但现在已经太迟了。我知道!”(1158页)1985年1月15日星期二晴“是的,爱,”他(指安德来)又十分清楚地想着,“但不是那种爱,即因为什么东西,为了什么目的,或者因为什么缘故而爱,而是这种爱,即当我临死时,我看见了我的敌人却仍然爱他的时候我第一次所体验到的爱。我体验到那种爱的心情,它是心灵的本质,它不需要对象。我现在也体验到了那幸福的心情。爱邻人,爱仇敌。爱一切——爱有着各种表现的上帝(本人注:这句话可能翻译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内在的东西,可能应该译为“爱着上帝所创造出的各种表现形式”即各种表现形式中都能体现出上帝的存在)。爱亲爱的人,可以用人间的爱;但是爱敌人,只能用神圣的爱。因此当我觉得我爱那个人的时候,我感觉到那样的快乐。他的情形怎么样了?他还活着吗?„„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1305页)这段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太深了。世界上真有两种爱吗?前者是存在的。后者呢,我早已从罗曼·罗兰、雨果等的作品中体会到了,但,似乎托尔斯泰阐述得较为深刻。我憧憬这种爱的境界。我觉得有这种爱的人是人间最崇高的人。这种爱即是博爱,它无须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出自于一颗善良本质的心。1985年元月21日星期一多云(安德来公爵临死前的感觉:)他所感到的意识,是对一切人世的的事物的疏远,和身体的快乐的、奇怪的轻飘之感。他不着急,不焦虑,等待着他就要遇到的东西。那个严厉的,永恒的,不可知的,遥远的东西,——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地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和他靠近了,并且,由于他所感觉的身体的那种奇怪的轻飘,几乎是可能的,实在的。„„(1391页)哎——怎么说呢?死亡,对我来说即是意味着整个的结束,不单是从他人的角度来看仅仅是我的小小躯壳的结束,而是从我自身来看所有所有的结束,整个世界整个宇宙的结束,欢乐、痛苦、热情、彷徨、朋友、亲人、敌人、小时候有天晚上听到院落中的一声怪怪的虫鸣、第一次碰到那个令我砰然心跳的且永远再也不会忘怀的人、我们心中所经常惦记的、我们所为之痛不欲生的、所有所有的一切、阳光、月色、海洋、傍晚夕照中的残垣、晨风中独自摇曳的树梢、那句慰籍的话语、那支熟悉又动听的歌„„整个整个的世界,地球、宇宙、我的日记、感觉、所有所有的秘密、所有所有欢乐和痛苦的源头,等等,全都消失了,如同消散的烟云,再也收不回还。值此之际,我不可能如同安德莱那样对以往美好的人世之事之情无动于衷,而任它远去,我可不相信那个永恒而严厉的主儿。我肯定会极其留恋我一生中所经历的所有所有的世俗之事和世俗的感情。如同我现在正在一边写一边听的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那么迷人,那么令人留恋,那么使人不愿去想到死。如果死亡是解脱的话,那么,它在解脱痛苦的同时,也将欢乐和美好葬送了。我可不愿意用一生的感动和欢乐作为代价,仅仅为了去换取那终究会成为过去的痛苦的解脱。不,我不愿意,这不值,非常不值!即便他,那个我不相信其存在的据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怪物一定要我去见他,但我也一定会象很不情愿被强迫打针的小孩那样尽我的一切力量去抗争去反抗,去大喊大叫。我可不想轻易地让那个东西将我带到永远也回不来的地方。当然,当我的离去成为不可逆转时,我会非常伤心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记得看过一本记述斯特劳斯的生平的书,当他在爱人的怀中弥留之际,昏沉中断断续续地唱了最后的一支古老的德国民歌:小朋友,小朋友,我们现在不得不分别了。无论艳阳有多么美好,可终也有下山的时候„„哎——活着,是一桩多么美好的事物啊!现象的全部原因是人的头脑不能了解的。但是人的心里却有寻找原因的要求。人的头脑往往不考虑的无数复杂的条件(每个条件可以单独作为现象的原因),却抓住了最初看到的、最明了的近似原因就说:这就是原因。在历史事件中(这里观察的对象是人们行动的实质),最初的、最原始的近似物是神的意志,后来是那些处于最显著历史地位上的人们,即历史英雄们的意志。但是我们只要探究每一历史事件的实质,即探究参与事件的整个人群的活动,便会相信历史英雄的意志不但不曾领导人群的行动,而且他们自己是经常被领导着的。„„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除了这唯一的原因以外,没有而且不可能有别的原因。但是有些规律支配着事件,一部分规律是人们不知道的,一部分是可以了解的。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了地球不动的概念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1398—1399)或许有时,我们听着音乐,在周日家中书房的写字台前无所事事地翻看着早先的日记,或两本早已卷边磨损的旧书时,心中一种感念油然而生,很偶然地就会对过去的某些历史事件产生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认识,不是刻意去追求的,但以前曾下过一番功夫思考过,研究过的。但我心里清楚,此时的认识之所以是“崭新”的,是因为过去我从没从今天的这个角度,或今天的这个无意中的形象思维(往往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更能把握全面的因素),通过音乐或轻松回忆的一个情感印象,无意中综合了涉及该历史现象的几乎所有我所接触过的概念,从而闪现出该历史现象原因的“崭新”的也许最接近规律性的认识。有时往往在毫无关联的思维中,会发现一些正如托氏所说的一部分人们不了解的规律。但在社会发展上,托氏似乎成了一个“宿命论”者了,从他一贯的观点看,他最反感德国似的企图认识规律,并用所谓的科学来驾驭规律。他正如他自己所描写的一个典型的“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俄罗斯人一样,觉得,到了一定的时候,只要凭一些不别出心裁的感觉以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而行事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在《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中怎样描写俄罗斯及它们的统帅库图索夫是如何抗击拿破伦入侵所要真正表达的用意。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托氏清楚地认识到了,一些帝王领袖和英雄人物其实没有创造历史,而是实现历史规律的一个被动的重要棋子罢了。他认为人群是最重要的,英雄帝王等人物的改变历史的行为往往是受人群意志所制约,所引导。成功的英雄,是顺应了人群的意志,并将其付诸实施,在实施中,又时刻受其左右和修正。总之这个问题太复杂了,需要专门用毕生的精力和头脑以及人类所有相关的间接经验去加以研究。绝不是什么胡思乱想就可以触及到的。1985年2月2日星期六晴(下面是彼埃尔自结束俘虏生活后的感受)现在他学会了在一切之中看见伟大的、永久的、无限的东西,因此,自然而然地,为了看到这个,为了享受这种观察,他抛弃了一直到现在他从人们的头上观察远方所用的望远镜,高兴地观察他身边的永远变化着的、永远伟大的、难理解的、无限的生活。他看得愈近,他愈是心安而幸福。(1559页《战争与和平》第4卷)从前他说话很多,当他说话时,他便激动,并且很少听人说话。现在他很少说话不停,并且善于听人说话,所以人们乐意向他说出内心的秘密。(1560页)一般来说,人到了老年才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而这个我对之心存好感的诚实且有思想的彼埃尔经历了一个人生中的大变故,受到了一次强烈的人生冲击后,思想也提前成熟了。虽然较之少年老成的安德莱成熟得晚。其实,确实是这样,那时我刚大学毕业不久,常常看到的是人们的愚昧丑恶劣根性等等,常用罗曼·罗兰的那种理想主义眼光去鞭鞑社会,向往理想的全人类的新社会。可老托的这段内容给我的触动很大。人群中有美好的东西,应该低头倾听。而且你会因为在倾听的过程中而发现美好的东西,同时也使自己的心中产生莫大的幸福感。历史说,“机会造成局面,天才利用局面。”但什么是机会?什么是天才?机会和天才这两个名词,指得并不是实际上存在的东西,因此是不能够下定义的。这两个名词只是表示对于现象的某种程度的了解。我不知道为什么发生了某一个现象;我以为我不能知道;因此我不想要知道,便说那是由于机会。我看见了一种力量产生了一些和一般人类的能力不相称的效果;我不了解为什么发生了这件事,便说那是由于天才。(1599页)是的,现在这两个名词都用烂了。其实就是人们不了解也不想费脑筋去思考,而轻易地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现象以及因而产生的一些连带的后果均称之为机会。而对一些还远非托氏所说的因一种力量产生了一些超越一般人能力的不相称的效果的天才,人们往往津津乐道,其实这种现象亦只是其一种顺乎规律的一种不自觉的预见性。有时往往越是思考则越不得要领,而顺应一种自我觉得应该如此的习惯势头,就很可能水到渠成。但这里头肯定有一种解释,但往往人们觉得自我没有这个能力知道这个解释,人们也就不想知道。玛丽亚伯爵夫人(注:即安德莱之妹,后与尼考拉·罗斯托夫伯爵——即娜达莎之兄——结婚,而由公爵小姐变成伯爵零夫人,其实她即是托尔斯泰母亲的写照)的心灵永远地渴望着那无限的、永恒的、完善的东西,因此他永远不能安宁。(据说,托氏在这里就是说他自己)。(1661页)太累了,但,值!人类的高尚即体现于此。彼埃尔说:“在尼考拉(托氏父亲的写照)看来,思想和讲座是一种娱乐,几乎是时间的消遣。他正在购置图书,并且定了一个规则,不读完已经买的书——西斯蒙地,卢骚,孟德斯鸠——不买新书。”此时的尼考拉·罗斯托夫已不是以前的小伙子了,此时正处于12月党人革命的前夜,俄罗斯政坛风雨飘摇,一些经历过1814年战争并去过巴黎的受过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正积极投入到即将来临的风暴中去。而头脑较为简单的罗斯托夫却置身其外,且颇有微词,象其他无聊的贵族一样,他也开始慢慢成为他们的一员了。彼埃尔说:“„„爱好正义的人们,联合起来吧,让我们只有一个旗帜——积极的美德。„„”唉,安德莱已经死去,只有彼埃尔这个有头脑有着积极向上精神的人还活着,有些令人感伤。这个口号应该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不朽的托尔斯泰。[1][2][3][4]范文三: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中讲的是十九世纪初,历史在俄罗斯掀起了滔天巨浪;在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伦,开始把他征服的目标指向这里,于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爆发了。

这个时代,俄国还在沙皇主政的社会,虽然整个国家并没有太大的自然灾害,但是拿破仑的入侵使得这块美丽得土地到处布满战火。

我读的这本书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利用这样的历史背景些出的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全书内容浩大,前后花了托尔斯泰七八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故事仅出场人物就有五百多个,而且个个人物性格鲜明;而从血战、国王会议、贵族生日、葬礼、舞会、狩猎到农民生活等种种场面的描写,则几乎把十九世纪初俄国的政治、社会事件包罗其中。

这本书拿破仑的战争是全书的中心。但是托尔斯泰想写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给灾民带来的苦难。

虽然在书里有拿破仑、亚历山大等许多历史人物,但他们并不是主人公;那些年轻人如娜塔纱、尼古拉、安德烈等人才是主角。

这些年轻人都还很年轻但他们为祖国挺身而出,在十几年的战争中慢慢成长,成为知识丰富的大人这是书中最令我最感动的。

范文四:

战争与和平

背景的文选学巨作,它的作者是俄国的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四大家族——别祖霍夫、保尔康斯基、华西里、那斯托里,抗击外敌的成与败、生与死。放弃安全和奢华的生活投入危险与困苦的战争,热爱祖国胜过爱自己的生命,花花公子成了护国英雄。那些在我们这和平年代无法想象的事例在故事里都成了现实。

诗意的多情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价值,更甜蜜,更美丽。

以上几段所表达的只有一个字:“爱”。但也明显地分类为两种类型,这是托氏思想的核心所在。一种是情感之爱,如两位夫人的爱以及日常我们一贯所宣传的那种类型;另一种则是我们生活中很少考虑到的,并且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很讲求实际价值的中国人所不承认存在这种类型的爱。即玛丽亚小姐所表述的这种类型的爱。这种类型的爱是高尚的,相信它的人也是高尚的,如迷惘的托氏、悲天悯人的雨果、热情澎湃的罗曼〃罗兰等。尼考拉〃罗斯托夫转过身来,好象在找寻什么,他望着远处,望着多瑙河的水,望着天和太阳,天是多么美丽、多么蔚蓝、宁静而遥远呵!夕阳是多么明亮而壮丽哦!而遥远的多瑙河里的水闪灼得多么亲切而灿烂呵!更美丽的是多瑙河那边遥远的蓝色的山峦,修道院,神密的峡谷,顶上弥漫着烟雾的松林……那里又宁静又幸福……“只要我能在那里,我便什么,什么也不需要了,什么也不需要了,”罗斯托夫想。“只在我的心中和这个太阳光下有那么多幸福,而这里……呻吟,痛苦,恐怖,和这种不可知,这种匆忙……他们又在这里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们一阵跑,它,死亡,就在这里,在我头上,在我周围……俄顷之间——我便永远看不见这个太阳,这个河水,这个峡谷了!……”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

穆与安宁,什么也没有。谢谢上帝!……”以上内容我觉得是这本书最令人感动的内容了,这种体验并非仅仅是看破红尘,而是对一种永恒的礼赞。对一种宁静,安详,辽远的憧憬。是对幸福的终极定义。这段内容对我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使我从此一改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而升华到人类的良心上来感觉世事了。庄严、蔚蓝色的、宁静而悠远的天空,超脱于人类所有痛苦、欢乐之上的永恒和安宁,只有它才是我内心深处真正的精神寄托。

今天看完了《战争与和平》的第二卷。真是托尔斯泰呀!尽管我在有些方面极不赞同你,但,你的作品真叫我折服。“啊,玛利亚公爵小姐!”忽然他不自然地说,并且扔掉了凿子。括号中的内容只有思想深邃且善感的人才会有此共鸣的相同体验。太妙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被老托的神笔不经意间即写了出来。“你要死了——一切都要完结了。你死了,你就知道一切,或者停止发问了。“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这科学解释整个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清涤并革新自己内心的“自我”,因此,在认识之前,必须信仰,并使自己趋于完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在我们心里放进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安德莱公爵看了看彼埃尔向他所指示的天空,在奥斯特理兹战役之后,他第一次看见了那个崇高的、永恒的,他躺在奥斯特里兹田野上所见的天空;并且他心里的沉睡了很久的、最好的东西,忽然在他心灵中醒来,这使他感到又高兴又年轻了。

战争与和平

说起我们家,那可就太不平凡了,如果今天是和平,那明天就是战争。不知道三国(爸爸、妈妈、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统一。详细情况见下文。

前天,我自封为刘备,我妈和老爸分别自封为司马懿和曹操。三个人好不容易坚持到中午,吃饭时,我妈妈提意:“何不把餐桌也三分天下?”我和爸爸虽然满口同意,但是也太不公平了,老妈占1/2,我和爸爸各占1/4,不公平呀!

到下午,我刚要写作业,我妈便前来夺拿我的徐州(是我写作业的`地方)阵地,只见我妈一手拿桌布,一手拿扫把,三下五除二就把徐州给夺过去了,我气急败坏地找曹操,让他帮我再次夺回,只见我爸装饰了一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司马懿给吓跑了。这时,你应该想到我爸爸办成了什么样子。

终于可以写作业了,这时,我爸又对我放了个万箭齐发:“快点写,字不要太丑,要挨着写……”,唉,我好悲,这已经是第三次战争啦!

虽说我家战争不断,但我家也不是只有战争,也有和平。就在昨天,我和我妈都投靠了我爸。我爸开心极了,下午又是请我们吃kfc,又是请我们吃战斗鸡排,让我们吃得开心极了,让我现在还馋。

我喜欢这个家庭,是这个家庭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开心,给了我数也数不尽的东西!幸亏我没有投错胎。

1.2.巴黎圣母院3.童年4.呼啸山庄5.大卫科波菲尔6.红与黑7.悲惨世界8.约翰克里斯托夫9.安娜卡列尼娜10.飘11.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著12.竞争战略13.第五项修炼14.......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从八国联军到武昌起义。每一场重大的战役背后都有无数冤屈的人民在心底呼喊着“和平”。忘不了,战争攻伐年代民生的疾苦;没有淡忘,日军侵华......

战争在当今的世界几乎天天在上演: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伊拉克战争….21世纪的今天依旧不能做到真正的和平。战争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和平也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小的时候,受战争电视剧的影响,我竟然产生了渴望战争的想法——打仗的时候,那些剧中的主人公多么英勇啊!一个人杀了几十个敌人,威风凛凛。我信奉的,是乱世出英雄。我怀着......

小的时候,受战争电视剧的影响,我竟然产生了渴望战争的想法——打仗的时候,那些剧中的主人公多么英勇啊!一个人杀了几十个敌人,威风凛凛。我信奉的,是乱世出英雄。我怀着......

战争与和平

这原是个纯洁而美丽的世界。蓝天上火红的太阳高高的挂着,蓝天里还飘着朵朵白云,蓝天下那自由的小鸟在不停的歌唱。树木高大茂盛,百花齐放,人们微笑地面对生活。世界一片灿烂!

但是,一个巨大的黑齿轮来到人间。它无情地打破了世间的和平,残忍地剥夺了万物的幸福。这个齿轮被人们称为“战争”。

随着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的欲望也逐渐变大,疯狂到互相残杀。战车不断地开向战场,炮声不断响起。

“轰”的一声响,乌黑发臭的浓烟升上天空,把一个绿色的世界染成灰色。老百姓们,有的发疯似的狂跑,有的抱在一起哭着、喊着,有的偷偷地躲起来,还有的死在枪火下。战场上一片鲜红!

我们钟爱和平的世界。水中的花儿是可爱的,地上的小草是美丽的,心中的天使是纯洁的,世间的和平是光荣的!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的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

“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已经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争的硝烟还是时时燃起。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谈到维护全球和平时表示:只有在有关冲突各方真正希望和平解决分歧时,冲突才有机会停止。

和平需要世界各地的人们播种,传递,让我们一起向蓝天放飞白鸽,共同来维护这个美好的家园!

中南中英文学校二年级:翟媛燕。

战争与和平

导论:在本篇论文中,我将分两部分对近期阅读的托尔斯泰著作《战争与和平》的一些感悟呈现出来。第一部分为《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写作背景、现实意义和人物性格的同与不同。第二部分将阐述托尔斯泰和摩根索对道德与人性和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看法。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我着重分析了第一部分内容,也是本人较感兴趣的部分。

第一部分《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写作背景、现实意义和人物性格的同与不同。

毋庸置疑,《战争与和平》给西方文学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托尔斯泰的成就在于他成功地描写了俄国十月革命中全体人民的顽强斗争,并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人性、道德、革命以及战争与和平作了一系列的思考。反观《红楼梦》,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先生却有着与托尔斯泰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写实了作者身处的年代和环境,都用大量的笔墨写了贵族们的奢华生活。只是略有不同的是,曹先生将自己抽离于《红楼梦》之外,书中的“甄”谐音为“真”;“贾”谐音为“假”。简单理解就是“甄府”是真正的王府,也是带作者更多影子的王府。可在整部书中,甄府所占篇幅并不多,可见曹先生无意让自己的生活过多的暴露于《红楼梦》中,也可推测为他规避了被当时皇帝注意的风险。但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似乎把他的“本我”融入到了人物皮埃尔中。皮埃尔身处贵族,托尔斯泰也是;皮埃尔的思考是托尔斯泰的思考;皮埃尔的情感不顺也与现实中的托尔斯泰相似;皮埃尔在战争初期和战争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与生活相融,他加入了共济会后又因为不热衷而退出,就好像托尔斯泰本人在早年生活中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如皮埃尔一样迷失在酒吧中。正如作者在第二卷第四部第二章中所讲的:“皮埃尔具有俄罗斯人所特有的能力,相信善和真实的存在,同时对生活中的丑恶和虚伪又看得太清楚,所以无法认真地参与生活。”我相信,这是托尔斯泰对自己内心的写照。

最近看了一位利比亚战地记者的回忆录,其中她提到,在利比亚反政府军攻占首都的当天,她采访了一位反政府军的成员。他是当地的富豪,丝毫不缺食物,房子,甚至他还有家室。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同他的战友们并肩作战。虽然他不是贵族出身,但我觉得这个人同安德烈公爵很像。也或许只有这些人是清醒的,他们的每次作战都有目的,富豪是为了新政权建立后能改善他的生活,安德烈则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保卫祖国做出贡献。

《战争与和平》同《红楼梦》在人物上也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存在巨大差异的地方。只是《红楼梦》是一部以一位男性与许多位女性而构成的小说,而《战争与和平》的主人公多为男性。故以下我所讨论的是二书中的人物性格,不涉及性别问题。

比于宝玉的不学无术,皮埃尔是个正面教材。

《战争与和平》中最耀眼的女角要属罗斯托夫家族里的娜塔莎了。娜塔莎的天真活泼直接表现在她第一次参加舞会上。书中写道:“梳妆完毕后,娜塔莎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在还没有接到任何舞伴邀请时的焦急和受到安德烈爵士邀请时的狂喜,娜塔莎的存在就像是严肃的战争题材中的一味调味剂,活泼的动作和心态无不彰显着这个不到20岁女孩的青春活力。同样地,《红楼梦》中也有这样一个人,史湘云。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她却是整部著作中最单纯的,既不会勾心斗角耍心机,也不会挖空心思讨好别人的人。她可以在冬天大口吃鹿肉,也会还不顾忌地讽刺黛玉是“戏子”。史湘云和娜塔莎一样,身上有中魔力,可以在大环境中保有一份纯真。但是两个人都不能拜托各自的命运。娜塔莎和史湘云的天真都随着她们的婚姻而各自磨灭了。娜塔莎变得吝啬了,而史湘云孤独终老。

第一部分总结: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现实意义,《战争与和平》和《红楼梦》都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到国与国的矛盾与纷争,小到生活琐事、伦理道德都有涉及,在百年后的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不愧是中外历史上的著作。

第二部分托尔斯泰和摩根索对道德与人性和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托尔斯泰对人生和道德的看法点点滴滴都融入在他的著作中。以下是我在阅读中所摘录的特别有感触的句子,并对此分析并作适当评论。

“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信念是什么?为什么跟随自己的信念就不会有战争。一开始我以为,作者所说的信念是指宗教信念。因为在全书最后几场战役在莫斯科打响时,作者有一点描述,当人们看到圣母娘娘的像被抬出来时,大家兴奋欢呼。但是仔细一想我又觉得光是宗教信念还收有些不妥。因为就宗教的发展而言,每个教越临近现代社会教义思想上的分化就越厉害。如伊斯兰教就是信奉哪怕毁灭自己也要实现信仰。这样的思想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吗?不能。就像在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中第十七章世界舆论中提到的观点:“世界心理,世界舆论就我们时代的人类的组成情况而言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托尔斯泰所说的信念是什么呢?我只能用一个很宽泛的词来概括,那就是对和平的信念。可是,这也是有前提的。我认为对和平的信念必须是这个人唯一的信念。假如一个人如托尔斯泰书中所写的那样,即相信圣母娘娘,又对沙皇有狂热的崇拜,那他仍有可能成为“历史的工具”,因为皇帝发动战争,那个人源于对其崇拜,也极有可能被蛊惑参军打仗。至于托尔斯泰的正解如何,还望老师多多指教。

“是的,爱,但不是那种爱,即因为什么东西,为了什么目的,或者因为什么缘故而爱,而是这种爱,即当我临死时,我看见了我的敌人却仍然爱他的时候,我第一次说体验到的爱。我体验到的那种爱的心情,它是心灵的本质,它不需要对象。爱领人,爱仇敌,爱一切。”这样一段话我理解到了托尔斯泰与摩根索的些许不同。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中表现出的是一种极度的理性,在第一编的六项原则中的第四条就有阐述说:“政治现实主义明白政治行动的道德意义。”摩根索认为:“道德原则必须经过具体时间和地点的环境的过滤。”就我的理解来看,摩根索认为,只要是涉及政治的道德思想和行为,都是受到约束的,都不是普世道德。那么这就与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的感受的观点就有所不同了。托尔斯泰认为,即使在残酷的战争中,在两个帝国元首的政治斗争中,被卷入政治漩涡的人还是存在普世道德观念的,比如,爱。他不会被政治这种外在的因素所影响,因为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平时有太多东西分散我们这种天生的感官,也许不到像书中人物这般临死关头,心中的最美好的情感就不会被发觉。

那是一种天生的爱,而不像摩根索认为的,“道德在政治中必须经过过滤”那么绝对。结论:写到这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短短几周不可能把《战争与和平》读透,短短一个月也无法完全理解摩根索文字背后的理论与思想。只是把我的思考和想法与比较下了下来,望与老师共勉。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周佳颖。

2011年11月2日。

战争与和平

2019年9月3日,这个日子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日子中国提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而铭记历史又铭记什么历史呢?它铭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给世界多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一次战争。

这一次次的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也使得这个本是充满着传奇的世界,变得血腥,变得只懂杀戮,只为个人利益。战争带来的伤害,还不只是这些,还有无数国家国力受损,经济损失,但更重要的是人民的伤亡,人民心里的创伤,还有来自炮火与敌军的威胁与迫害。也许,军人是战争的主题,但是他们却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自己将会丧命哪里,将会永别这个世界,并且无论对错,只得惟命是从,自己的命运向来都是由主导者掌控。战争带给的不只是某一类人,而是全部人民的伤害,是所有人内心无法弥补的伤害。

也许你们会想,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它又为何发生,又是谁引导的呢?这个人其实就是人类自己,很可笑吧,人类自己带给自己灾难,这一切却都因为人类那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观念在作祟,这种自私自利的人,为了自己最大的利益,拿别人的生命作儿戏,拿别人的生命当自己成功的垫脚石,使得这些战争成为了发昏者的一场游戏,而在游戏暂时胜利时,发昏者则会十分开心的庆祝,而那些垫脚石则被遗忘,则被永远抛弃在历史中,而一次次的轮转,终究人们都会尝到战争带来的苦果。

既然战争有苦果,那又何必战争。

战争带给我们的记忆,是沉痛的,它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所以在21世纪的现代化的今天,这种发昏者的游戏理应不能存在,而当时带来的沉痛,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永远不能忘记战争的残酷,从而以作警醒,警醒我们不能在去重复战争,重复战争的悲痛,重复战争的血腥,重复那个悲痛的历史。

‘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了地球不动的概念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因为有了战争,所以才产生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战争带来的伤害也会警醒人民永远不去触碰,使人民把地球作为一个真正作为全人类共有的美丽家园!

战争与和平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妈妈做好饭,我们正准备吃,忽然,“吱”一声,门开了,原来是爸爸回来了,妈妈连忙为爸爸拿了一瓶“白云边”酒,爸爸笑了笑,坐在那吃起饭来。

爸爸边吃饭边喝酒,可能是喝的有点多了,脸红红的,他环视了一下四周,发现地上有点脏,带着醉意的抱怨起来:“地上怎么这么脏?”妈妈听了,心里有点不高兴了,但并没有理会爸爸,爸爸竟得寸进尺,说:“这饭太甜,菜太咸,怎么做的?”妈妈听了不服气,高声说道:“饭是我做的,地是我拖的,衣服是我洗的,家里的一切家务都是我做的,你抱怨什么抱怨。我在学校里要上课,回家后还要给孩子辅导功课,你做了个什么?”

顿时,天阴了,天上乌云密布,外面刮起了大风,“哐啷——”家里的花瓶被吹倒了,打碎了。

爸爸没想到妈妈会顶嘴,站起来把桌子一拍,说:“我在外面努力挣钱,都是为了让你们能过上好日子!你就干点家务,这能相提并论?”妈妈不甘示弱:“吼什么吼,发酒疯啊!”

“哗哗哗.....”一场大雨瓢泼而下。矛盾越演越烈—“战争”全面爆发了!

我见情形不妙,连忙“见风使舵”,我先走到妈妈耳旁,说:“爸爸挣钱也是不容易的,我们就宽容一下他吧!”我又跑到爸爸的跟前,说:“爸爸,你别生妈妈的气了,再说,你喝的这白云边还是妈妈给你准备的呢”。妈妈坐了下来,没说话,爸爸还继续喝他的酒。

双方终于平静下来了,我趁着这个时机,从书包里拿出作文本,对他们说:“这次写作,我得了个“甲++”我退步了吗?”说完,我为他们读了一遍,读完后个个笑逐颜开,爸爸拿着我的作文看了又看。

雨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天晴了,小麻雀在窗外叽叽喳喳的叫着,仿佛在说:“和好了,和好了!”

——徐家沟小学六(6)班毕克凡指导老师张喜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观《辛亥革命》有感。

在电影院,我认真的看完了全片,原来这是一部有关爱国教育的电影—《辛亥革命》,主要内容是说:中国在封建社会中,在清王朝暗无天日的统治下,早已腐朽不堪、贫困潦倒,任外国人随意剐割,一些爱国的人们忍无可忍,孙中山领导着大家起义,准备推翻清王朝,开始了革命。在广州起义中,牺牲了许多战士,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良好,有的新婚燕尔.....但因为准备不充分,最终还是失败了,孙中山没有放弃,并鼓舞着战士们,武昌首义,使将士们士气大增,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终于推翻了清王朝两千多年的封建腐朽的专制统治,打通了革命的道路,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我为之一振,心情变的沉重、敬仰,秋瑾为了革命,为了天下的孩子们有一个宁静、幸福和家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林觉民为了革命,写下了《别妻书》,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不幸被敌人捉住,可仍是宁死不屈;黄兴为革命,在刀光剑影中奋战着,在枪林弹雨中拼搏着.....这是为什么呢?怎么有这么大的动力呢?因为,他们都是为了革命,心中一直想着自己的祖国呀!我被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所震撼。

同样,我的心情也是愤愤不平的。我看见墙上挂着一副时局图,上面画着许多动物都站在中国的地盘上,让人一目了然。当时,中国就是这个情形——任人宰割。但清政府腐败无能,不敢反击他们。外国人的胆子越来越大了,而清政府一味的赔款、求和,让中国大量白银流失,让无数的人流离失所,我恨凶恶、贪婪的外国人,但我更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这是我我们中国人的耻辱。

这同样说明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的中国,经济的腾飞与科技的发展都是日新月异的,跟以前比,可谓是翻天覆地,都是革命的功劳呀!秋瑾说:“革命是为了天下的孩子得到幸福;林觉民说:“革命是为了让天下的人们活的更好”;孙中山说:“革命是推翻一个旧制度,创造一个新中国”。革命的功劳真大呀!但革命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的。

——徐家沟小学六(6)班毕克凡。

战争与和平

和平,一个人人向往的名词,可是,这个世界真有这么美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与和平相对的,还有战争。

引发战争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元首暴躁的脾气,为日益匮乏的石油、天然气而战,中东国家为水与信仰而战,还有一些国家为扩大领土与权益而战……但是,战争带来的却只有死亡、硝烟与恐惧,人们在黑夜中瑟瑟发抖,大街上弥漫着鲜血与硝烟的气味,四周充满了死亡与恐惧……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越南战争……这些本可以避免的战争,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在无言的呐喊,从那明亮的眼睛里看到的埋怨,悲哀;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奋力的挣扎,在寻找自己的骨肉;失去亲人的朋友,在经历着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在那一片广阔的天上有添了几丝哀愁。

列夫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我对此持赞同的态度。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开启了中国的封建帝国之路;盖乌斯·屋大维平息了罗马的分裂,成为罗马帝国的开国元首,为罗马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他的铁蹄一直蔓延到黑海,他的子孙为元带来了一片盛世繁荣的景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哪一个王朝的建立非血染而成,又有哪一回破灭不是因为金銮殿下反抗的旌旗满地?留下的,也只有一代传一代的叹息与撰书历史者掉落的泪水,用这些与昔日风光一起深深埋葬。

192019年,随着萨拉热窝的几声枪响,德国、英国、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几大列强展开了空前的混战,在这场浩劫中,新发明的坦克、飞机、潜艇甚至毒气等武器纷纷登场,使人类间的相互屠杀变的更加迅速,2019多万生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葬送!

就在人们还处在一战后的喘息当中时,就在人类都盼望和平会降临的时候,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灾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已经在地球的上空弥漫!和平,一个人人向往的名词,可是,这个世界真有这么美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与和平相对的,还有战争。

引发战争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元首暴躁的脾气,为日益匮乏的石油、天然气而战,中东国家为水与信仰而战,还有一些国家为扩大领土与权益而战……但是,战争带来的却只有死亡、硝烟与恐惧,人们在黑夜中瑟瑟发抖,大街上弥漫着鲜血与硝烟的气味,四周充满了死亡与恐惧……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越南战争……这些本可以避免的战争,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在无言的呐喊,从那明亮的眼睛里看到的埋怨,悲哀;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奋力的挣扎,在寻找自己的骨肉;失去亲人的朋友,在经历着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在那一片广阔的天上有添了几丝哀愁。

列夫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我对此持赞同的态度。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开启了中国的封建帝国之路;盖乌斯·屋大维平息了罗马的分裂,成为罗马帝国的开国元首,为罗马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他的铁蹄一直蔓延到黑海,他的子孙为元带来了一片盛世繁荣的景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哪一个王朝的建立非血染而成,又有哪一回破灭不是因为金銮殿下反抗的旌旗满地?留下的,也只有一代传一代的叹息与撰书历史者掉落的泪水,用这些与昔日风光一起深深埋葬。

192019年,随着萨拉热窝的几声枪响,德国、英国、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几大列强展开了空前的混战,在这场浩劫中,新发明的坦克、飞机、潜艇甚至毒气等武器纷纷登场,使人类间的相互屠杀变的更加迅速,2019多万生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葬送!

就在人们还处在一战后的喘息当中时,就在人类都盼望和平会降临的时候,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灾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已经在地球的上空弥漫!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冲昏了人们的头脑,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失去理智的人们把魔鬼捧为上帝,把疯子当作了偶像。一战后仅仅过了20年,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三个法西斯国家就亮出了杀戮人类的屠刀,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地球在战栗!古老的欧罗巴被战火摧毁,广袤的华夏在灾难中哭泣,苏联草原烈焰滚滚、非洲大漠狂沙飞舞,大西洋下杀气腾腾,太平洋上恶浪滔天!全世界60多个国家卷入战火,5000多万人死亡,直接物质损失在4万亿美元以上!——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数字并没有让人类觉醒,九一一后,美国的轰炸机便在阿富汗上空飞翔,在枚枚不断的炮弹之后,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心惊肉跳地生活,就连出门也要先向真神安拉虔诚地请示:“敢问路在何方?”

相关范文推荐
  • 12-24 万能总结领导的讲话(优质18篇)
    通过撰写演讲稿范文,演讲者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准备充分,提高演讲的自信心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传递信息、激发听众的思考、影响听众的观点和态度。在下面,小编为
  • 12-24 代理记账合同封面范文(15篇)
    代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代理商合作模式,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 12-24 新学期总务处工作计划(专业15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每个学期开始前制定的,旨在规划和安排学期内的学习和工作计划。所以请大家跟着小编的步伐,一起来看看这些学期工作计划的范例吧。在新的一年,我将在学校领
  • 12-24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优秀14篇)
    在医院工作计划中,通常会包括各科室的工作安排、医护人员的轮班排班等内容。医院工作计划范文八:以患者体验提升为目标,改善医院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
  • 12-24 服装导购年终总结与计划(专业19篇)
    年终总结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审视、分析和评估过去一年工作表现的重要工具。通过阅读这些年终总结范文,大家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
  • 12-24 档案室内部管理制度大全(14篇)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权益和利益平衡,确保其公正性和合理性。精心整理的规章制度范本,可以为你在编写规章制度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一、高度认识档案
  • 12-24 结婚典礼来宾讲话稿大全(17篇)
    讲话稿是在特定场合如会议、庆典等公共场所对某一特定主题发表的演讲稿,是一种重要的口头表达形式。这些范文是经过作者精心打磨和实践过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12-24 部编版语文八下教学计划(优质22篇)
    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材的要求和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 12-24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通用22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环境、时间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你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启发。
  • 12-24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模板18篇)
    读后感是对读书心情和体验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和持续的学习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引人深思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展开思维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