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新课改论文(优质9篇)

新课改论文(优质9篇)

时间:2023-09-28 21:02:21 作者:MJ笔神 新课改论文(优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课改论文篇一

文字,似一首古老歌谣中跃动的音符,如一片葱郁森林里活泼的精灵,若一个华美舞台上跳动的舞者。跳着跳着,跳进了我们心中,它不老,我们也不会忘。

是谁,对镜梳妆,人比黄花瘦。余晖散落,屋檐似弯月,她对着黄花,倦群花争芳斗艳,欲言心中愁苦与凄伤,却泪先流。风,吹得衣襟飘起,吹得帘布蓬起,吹得世界颠沛流离,吹得词人愁绪万千。醉渡荷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凄凄惨惨戚戚,她把自己的.思绪融入文字里,她把自己的情思揉入诗词中,她把自己的魂灵献给了中国古老的文字。

李清照,把词作得酣畅淋漓,把文字演绎得歇斯底里,我们怎舍得忘记?

又是谁,对月当哥,把寂寞讲给月儿听,把愁思和酒一起消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兴致高昂之处,他振臂高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人生低落之时,他喟然慨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然而,他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他自信满满,他深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字,是一条灿烂辉煌的河流,我能言说和抒写不过是冰山一角。她在历史中游弋,在诗词歌赋中萦绕,唱着一曲曲悠扬的歌谣,玩着一个个精灵般的游戏,在洁白的宣纸上跳着绝美的华尔兹。我敬畏她,爱怜她!文字不老,我们不忘;我们不忘,文字不老。

新课改论文篇二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似乎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的场所,由此,“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成了语文教学空谈。语文课改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综合性学习正是体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它能有效地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协调发展,让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沟通,把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它给教师的教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学构建了崭新的平台,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汲取养料,彰显个性,发挥潜能,提高素养。要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使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延伸与拓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教学原则问题:

一、遵循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综合性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它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但其语文的学科性质是不容改变的。但有的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去语文化”、“泛语文化”倾向,或上成思想品德课、或地理课、历史课等,却背离了语文学科性质这一根本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基本特点。在综合性学习中应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提高语文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如笔者在上《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个专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提前一个星期时间,布置学生在课余收集有关“战争”的资料:战争的定义、中国古代历次意义重大的战争、新世纪的世界性战争、战争的性质等等。一周后安排两节课的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唱主角,将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多元性评价;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所收集材料以文章的形式上交,再进行评价,并将一些优秀的作品集中以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整个教学过程引入活动课程理念,体现课标目标和内容的综合性,使学生获得主体意识和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

二、遵循开放性原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是开放的,它突破陈旧封闭的教学空间,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社会的自然环境中去学语文。如: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寻觅春天的踪迹”等等可在校外活动中开展教学,只有课堂开放了,学生才有更加宽阔的呼吸空间和活动空间,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获得更多的源头活水,从而给整个学习过程带来活力。

课堂和内容开放了,学习的形式更是开放的,综合性学习应是形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单独行动,可以小组协作,也可以是集体行动,可以在教室交流探讨,也可以走出校园参观访问,远足探访,还可以通过图书网络查阅资料,也可以实地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可以学生自行组织,也可以聘请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如,我们在八年级上册的“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中,就请来了几位有特殊经历的母亲,通过学生讲述母亲的教导和感谢母亲等活动,使整个活动很快达到高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新颖多样的形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便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了”,更多人的参与更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就必须给学生带来更丰厚的收获。学生会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要求的开放性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三、遵循主体性原则,张扬学生个性发展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活动课注重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参与从活动的设计到活动评价的全过程,学生是学习者也是组织者,教师作用主要是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如在“青春随想”专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中,教者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自主设计学习的过程和内容。有的学生具备绘画的技能,所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把自己对人生体会绘成一幅画;有的喜欢文学,设计的主题内容是搜集与“青春”相关的小说、散文、诗歌等,并朗诵、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音乐影视爱好者,搜集关于“青春”的电影、电视、歌曲音乐,图片资料等,同学们还自行主持举办一个主题班会:读诗、唱歌、舞蹈……这样的学习有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许多学生乐于参与,动手、交流、写作,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个人才能得到展示,语文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了,语文教学更具魅力了。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整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应新课程需要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为了让它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应做一个探索者,一个研究者,一个实践者,一个引导者,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新课改论文篇三

1.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魅力

1.1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学习,通常能够收获更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创造教学情景就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方式。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探索的过程中会了解许多相关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积极进行趣味教学,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有趣的教学环境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一旦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那么课堂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活跃,学生在此种氛围下,就会更加喜爱语文课。因此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积极的采纳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通常采用了较为死板的教学形式,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在此种环境下,学生无法积极的开动脑筋,且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意识。新课改的提出改变了这一现状,新课改要求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主,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使学生逐渐喜欢上语文课,逐渐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以此提高对于语文课的兴趣,最终达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

2.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改善教学环境,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逐渐扩大,传授的知识也能够更加顺利。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当在课堂内外创造出良好的趣味性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先进的教学模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钱爱萍式与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帮助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能够形成互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荷塘的影片资料与音乐,随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可配上一些柔美的音乐,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

2.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以及健全的人格,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当努力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改变自己的传授地位,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习的质量与学习的效果当做评定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例如在讲解《师说》时,教师就可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者语句等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方式,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较多,且任务较重,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较重,运用合作学习就能够帮助学生整合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共同进步,增进友谊。合作学习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借鉴他人已经总结的经验来将学习任务分散,如此便能够为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例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可将文中一些较为精彩的片段编成话剧,安排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主人公的心理,从而透彻的理解全文。

3.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魅力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方面,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及进行合作学习几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论文篇四

摘要:在实践中准确将三维目标融于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都在摸索的课题。其一,政治教学在知识和知识的传授方法上需要紧跟时代;其二,政治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其三,要凸显政治教育的本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新课改

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跟时代,创新知识传授方法

高中生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探究的欲望,谁能博得他们的眼球,谁就能将知识播进他们的心田。如果教师能够引起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尾的全程关注,能用恰当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愿意参与其中,那课堂必然是优质高效的。古语有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一节成功的政治课,从知识上来讲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本节的重难点已被突破。可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理解能力有很大差异,要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都能顿悟重难点问题,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那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又被色彩斑斓的网络生活吸引着,他们更是缺少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时间。现代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让管理学生的难度日益加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

“翻转课堂”就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有效连接了课堂与媒体。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别出心裁地把重难点知识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课下一次或多次进行观看,并记录下自己难以突破的问题,然后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讨论,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解惑,使学生真正“吸收内化”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微课视频,不但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观看加深印象、突破重难点,而且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媒体与课堂的.冲突,为新课程的成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微课真实地完成了这种要求。

教师就是导演,是课程的组织者和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就是课堂的主角,要思考、参悟、表现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最终师生互动配合在课堂中共同释疑解惑、拓展升华知识。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兴致盎然,可是一般来说,临近下课时学生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学习热情会有所下降,课堂气氛由热烈变得冷清。常言道:“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在最后时刻教师如何做好主导、组织好课堂呢?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一个章节的结尾往往是通向另一个章节的开头。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收尾时,善于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吊住学生的胃口,既可活跃气氛,又可为下一章节做好铺垫,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在讲完“世界的物质性”后,教师可前瞻性地总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既然世界是运动的,那是谁在动?既然在动,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那昨日的欠账今日还需还吗?同一瞬间,物体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矛盾吗?这就是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请课下观看视频微课,试着解决一下问题吧。生涩的哲理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情绪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思维像在自由王国中,顿时产生了许多想法,而且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这样,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在旧课的“收尾”中巧妙地埋下了伏笔,为新课的“开场”做了自然过渡。

二、动之以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的过程,更是人性养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进步、“中国梦”真正实现的思想保障。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在一两次说教之后就能悉数完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不是学习一两个理论就能顺利实现的,这些都需要长期的教导与培养。但是卢梭又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由此可见,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教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要用自己的光芒点亮学生前行的路。首先,在教学上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深刻挖掘政治学科内在的情感因素,真诚地进行教学,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真心地爱护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学生的爱与痛,帮助他们撑起远航的帆。一点一滴中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有了对教师出自心底的尊重和信任,此时教师的教育会顺其自然地如涓涓细流般淌进学生心田,引导他们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去看待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内隐的,它融汇在玄妙的知识中,散发在谆谆教诲的期盼中,生长在真诚眼神的抚摸中。它的培养和养成会成为学生永远的精神财富和力量之源,使其受益终生。

新课改的实践中教师找到了自己准确的位置,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我们的使命是在紧跟时代层层推进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开发;在关注着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让学生的心灵不再荒芜,为他们播种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活力政治课堂[j].中学时代,(8).

[2]胡光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华民族教育,(2).

[3]门瑞霞.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2(6).

[4]吴燕萍.高中思想政治课趣味性教学方法探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新课改论文篇五

一、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提问与回答不仅是知识的交流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对于高中的政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问这一行为能集中高中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参与政治学习活动。通过提问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的问题上,使得学生调动思维检索知识,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说提问是学习和注意力的触发器。

2.在提问过程中高中生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试着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形成碰撞,激起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时,就流露了自己的感情,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和互动。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

3.提问对于维持课堂秩序也有促进作用。针对高中生展开提问时,你会发现学生瞬时安静了下来,学生的注意力被拉回到了教学程序中,教学秩序得到了管理,促进了课堂秩序的安定。可以说提问具有一定的课堂管理职能。

二、高中的政治课堂提问现状

提问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也是很容易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信手拈来,而不局限于任何外部因素,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提问这一教学手段运用得怎样呢?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和听课研讨,我发现这一简单的东西在实际教学中并不乐观。在听课研讨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好像很有收获,但细细品来发现有的提问低效而重复,甚至与教学内容不相关联,有的提问虽然有关联可是不能体现教学要点,这样的提问并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误区,不能自拔。这样就违背了我们所提倡的打造高效课堂的初衷。分析原因,我们发现可以归类为以下方面:

1.主体性原则在问题教学中没有体现。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解决一个一个问题,这些问题提出的主体是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是说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问题不能是教师主动提出来,而要由学生自主发现,只有这样学生才具有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冲动,这样的学习才是由学生的内驱力驱动的主动学习过程。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实际教学情况如何呢?我们在实际听课中发现,课堂提问都是由教师严格、有序地提出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教师是整个过程的主体,占据课堂主体地位。这种一味地单向传输的做法,实质上是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没有发挥的余地,也没有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

2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鉴于此,我们要更新观念,从备课就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创设怎样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意识和理念,始终要从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我们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一件大事。3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沉不住气,对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总是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思考和解答。学生还没有经过慎重思考,问题的答案已经出现了。这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教师仍然主导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直接忽略了对于学生展开启发引导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就失去了兴趣,对于回答问题就失去了积极性,甚至漠不关心。一些老师看到问题的提出不能引起学生的反应,甚至责怪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实质上这种现象就是由教师自己造成的,教师还浑然不觉。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认识不够,还是有意和无意地在主导课堂,殊不知这种做法是有悖于学生发展和新课程要求的。

三、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高中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问题蕴含在情境中,促使学生自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有时并不容易,这时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但并不是要给学生答案,而是要用适当的语言启发学生向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思考,最终是要学生能够把问题回答的清楚圆满。

3.问题的设置要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对答案的探究。针对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设置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有层次地展开探究。切不可一开始就设置太难的问题,阻碍学生思路的展开和对问题的探究。总之,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循序渐进地思考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使高中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新课改论文篇六

摘 要:提高课堂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 细化教学环节, 其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对于完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培养信息素质, 体现“宗旨”;重视教材的作用, 重“掌握”;贴近学生生活, 渗透“应用”等方面详细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 选择与优化;

当前的高中课程教学要求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引, 结合时代需求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中, 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项技术, 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而且, 这项技术发展和更新的速度飞快, 需要把课程和现实需求密切结合起来, 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但是从现实来看,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 例如教师相对短缺, 任教班级较多, 课时相对较少但教学内容很多,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是非高考升学科目, 学生专注度不够, 学习积极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是较为普遍的。因此, 结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现实需求, 非常有必要针对当前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尤其是课时紧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重新审视教学, 细化教学环节。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合理选择并且优化教学内容, 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培养信息素质, 体现“宗旨”

在, 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说法就被提出来。学科素养是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 21世纪作为信息时代, 信息素养就是学生的必备素养。据此,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的素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 既能够体现知识的获得, 更要重视学生内在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 把有效和高效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让学生理解microsoft word这一办公最常用的软件的特点和优势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辨别, 我找到类似的软件office与之对比让学生自学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更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在实际体会中来理解知识, 也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知识, 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重视教材的作用, 重“掌握”

新课改下的教材目前呈现一标多本的趋势, 各地在教材使用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所以教材的主要作用就是辅助教学、辅助学习, 但是不能够完全死板地教教材, 而是要学会整合相关资源, 结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实际, 呈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要以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指南, 全面、恰当地解读课标, 在此基础上应用教材, 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同时, 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说明书等相关信息的学习, 达到创新学习的目标。

三、贴近学生生活, 渗透“应用”

我们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 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如此。广大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一些技术或者知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或者尝试, 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 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与远方亲人进行视频是信息技术很普通的一个应用, 对于没有用过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年龄大的人来说, 这是一个新鲜事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的周围推广这一技术, 让学生体验收获的成就感的同时, 也能够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认知。

三、捕捉意外, 演绎精彩重“联学”

教学需要有预设, 这是必要的, 而且教学预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课堂生成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 教学预设要保全生成, 并给意外生成留有空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 及时捕捉并灵活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引导, 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生成和学生的发展, 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些动态生成的意外或许会扰乱教学节奏。作为教师, 只要有意识地、创新性地利用好这些意外, 信息技术课堂就能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有一次讲“数据管理技术”, 我正准备让学生按要求筛选数据, 有一位学生举手, 大声说:“我做到了, 我做到了!”学生都投去了好奇和怀疑的目光。于是, 我请那位学生演示, 原来他按要求将表格中的其他内容都删了。于是, 我问:“你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是真正满足了要求?大家按小组讨论一下。”没想到学生非常踊跃地发言, 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学不再是完全预设的, 而是不断生成的,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 处处蕴含着矛盾, 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 生成则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和封闭性, 生成则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教师通过合理设计、生动引导, 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近70%的时间是学生的阅读、思考、体验、反思活动, 他们及时得知自己的学习成效, 在不断学习中深化认识。教师通过网络即时反馈, 准确捕捉到学生个性化的问题, 不仅从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而且通过即时反馈, 积极、正面地评价学生。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强化自我肯定感及进一步提升的愿望。师生在持续的互动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写道: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信息技术学习从基于关键词由于高阶思维的转型, 是技术发展之必然, 教育发展之必然, 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

总之,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进行更加科学的设计, 作为教师来说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来大胆整合、优化教材, 渗透学科素养的培养方向, 这样才能够打造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伟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小信息技术教育, (1) .

[2]郑英.捕捉意外演绎精彩[j].中小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 .

新课改论文篇七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于掌握。这样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加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同时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可以把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形成校园特色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

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上自主活动时间少缺乏激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充满激情色彩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一些小组协作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三、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习,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要一味地命令学生怎样去做,而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民主。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强调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人,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师生共同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我认为体育教学是双向双边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学生们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只有师生融入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游戏,才会带动课堂气氛,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

五、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要主动接近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善于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反思,大胆创新,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社会适应和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利锋,阮利民。对体育创新教育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05)。

[2]陈海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一些探索[j]。考试周刊, (29)。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第一中学)

新课改论文篇八

新课程的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历史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推行三年多了,战斗在第一线的历史老师也都努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时至今天,历史课堂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但是,是否我们的历史课堂都符合历史课改的新理念呢?我们历史课堂中有相当部分均流于表面形式的不断翻新,离新课程改革理念还有相当的距离,结合三年多在历史课堂的所见所闻和实践谈一下关于新课改的一点思考。

首先搞素质教育并不否认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因为知识水平也是衡量人的素质高低的一个方面,历史知识是历史课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依托。所以教师教改首先要正确处理知识与其他能力的关系。特别历史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科学,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通过设计新情境,用唯物观分析历史问题,提示其本质。当然也汉有把历史教学的任务限制在传授历史知识这一狭小范围内。

再其次学生由于对教师依赖学习习惯及传统学习习惯及传统作业负担很重,历史学习基本上通过课堂完成,依靠学生查找资料,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效率很低,培养的也只是一些低级能力,农村学校条件简陋,自找材料无异于天方夜潭,普通中学学生学习能力较低,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知道”、“了解”无力进行课改核心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能力,能够按课改理念,推进教学。

再次,新课改下的教材最大的特征是“学本”是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教师都可以对其进行再开发,但是不够深入,深深地打上传统思维习惯的烙印,观点单一,思维狭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围绕主流观点,编写观点,“灌输”“强化”的意味很浓,不利于学生在比较思索探索中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观点。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新的尝试,新的试验评价困难,目前课改学校的评价还是沿用传统模式,用分数说话,存在较大的问题,往往是教学回归传统,课改精神得不到落实,考出高分是家长、学校、教师关注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将课改理念、考试要求事例在一起,才是最符合实际的评价,但是在这一方面,又属于探索试验时期,怎样在评价中公平性原则,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实践、研究。

无论是以前的传统教育,还是现在的素质教育,凡是适应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皮杰语),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能尖”,历史教师应下功夫研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持久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中,使学生喜“学”,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像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新课改是一种教学实验,目前还没有成功的经验,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只有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新课改论文篇九

摘要:

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改全面推广的背景之下,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却不怎么的理想,作为新课程实践者的一线教师,面对新课改的现状,需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进行自我更新。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自我更新德育教育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1、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讲,学生听这似乎是不变的真理,发现问题的机会老师们都不给学生,何不换位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去问老师,这样就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否则老师一味的提问问题,不一定面面俱到,同学们不懂的问题不一定提问得到。为此,不如放全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课堂上谁有问题随时可以问,不要觉得这样耽误课程的进度,未然,因为同学们彼此之间更相似,在他身上反映的问题,在其他同学身上也普遍存在。课堂上的范围没必要很紧张,这方面大学,尤其是培训机构做的就很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老师对学生起的作用除了讲授外,更重要的是修补,使学生查漏补缺不断完善。

2、模式化教学。

有的学校规定上课必须得使用多媒体,这未免太机械化。殊不知新课改真正强调的是教师个人风采的凸现和教学风格的多样化,而多媒体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种辅助工具,需要则用,不需要则不用。若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就失去了原来的价值。

3、重知识培养,而不重德育培养。

语文教师本身富有教学知识和教学做人的双重使命。而老师往往为赶进度或追求绩效评价而忽视了育德与人的重要使命。新课改明确的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中学语文的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关键渠道,中学阶段也是学生道德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必须融知识于教育,能力训练和道德培养同样不能忽视。实践也证明单纯追求绩效,赶进度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新课改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1、加强教师的自我更新。

我们所称的教师自我更新是指教师为了自己能够跟上时代的需要,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的过程。通常教师的自我更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改变观念。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仍停留在新课改之前的阶段,观念更新速度慢,总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的观念更新涉及教材、学生、教室、教学和评价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他们当做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获得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只有自己主动发现的问题,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无论是教师还是教科书都不是圣经,因为他们也是人,书也是有人编写的,只要是人就没有不犯错误的。作为教师,是学生的答疑者胜于知识的传递者。

二是改变知识观念。教师必须与时代同步,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满足学生所需,虽然教师有着一定的学历,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是那只是对当时的你的鉴定,而且教师的只是具有严格的学课特点,社会需要综合性的人才,这不是针对学生提出来的,老师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在知识上不断更新,才能应对新课改所面临的“繁”、“难”、“偏”、“旧”等诸多问题的挑战。

三是改变能力。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的能力缺陷显露出来。教师为此要切实加强课程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和指导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今的学生对问题的剖析能力越来越深入,他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仅仅是答案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要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让自己向百科书靠拢。

四是改变角色。教师向来用威严来震慑学生,所以教师角色的特点是具有权威性和神秘感。尤其是权威性,让同学们见了就怕甚至是躲。这一点在大学之前表现的非常透彻,弄的学生有问题自己憋着,这一点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真的需要凭借这个来要求学生们听话,来获得学生们的尊重吗?在大学里和许多的培训机构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可能你会说大学生自觉或者老师责任感不强。其实不然,只要学生肯学,他们就渴望自己身上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否则会影响到后面的问题。所以老是必须要消除和学生的这种陌生感或是神秘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和你交流,教学质量自然就提了上去。

2、完善教师的绩效评价制度。

作为教师聘任制基础上的教师评价应该是教师的绩效评价,那么究竟应该把哪些内容纳入评级范围呢?我认为应该包括:礼仪、普通话、板书、备课、今日之星的执行情况等一系列曾经被忽略了的内容,以及工作业绩、效果和效益。我们要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改变以前单一的结果评价。因此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定义,教师绩效应该是教师本身的一套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目标的,个人控制之下的可以直接进行测量的行为组合。

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绩效评价的对象是几十本身的行为;其次,教师绩效必须是在教师地个体控制范围之内的;最后,教师的绩效是教师行为的组合。

3、切实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工具,很大程度上便利了教师的教学。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也是如此。首先,多媒体技术带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音乐、图像、文字和色彩等内容较之于白加黑的板书给能吸引同学们的眼球,这激发了学生们兴趣的同时,也让同学们转嫁了专注的焦点。他们关注图片、视频胜于关注语文课程内容。我们再利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认识到半数的不可替代性。我们要取长避短,切实地利用好多媒体资源。

参考文献:

[1]武运喜。新课程改革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j]。,(21)。

[2]语文教学的重心在育人。

[3]陈振华。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自我更新[j]。,(8)。

[4]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5]新课改语文教学探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