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最新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模板5篇)

最新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模板5篇)

时间:2023-09-23 23:02:23 作者:字海 最新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模板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篇一

医院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履行职务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是传染病疫情的法定报告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每个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法定职责和义务。

2.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医务人员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报告防保科。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进行订正填写传染病订正卡,并上报防保科。

3.门诊医师要认真、详细、如实填写门诊日志,特别是病人诊断、住址、联系方式必须填写清楚,15岁以下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记载家长姓名、学校年级及班级。

4.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的阳性结果时,要询问并登记病人的具体住址和电话号码,及时报临床首诊医师和防保科。

5.防保科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或卡报市疾控中心,认真填写传染病登记簿和肺结核转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保存3年。

6.对于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疾病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同时填写传染报告卡,记录患儿家长姓名、住址、电话号码。

7.报告时限:甲类和乙类甲管的传染病在2小时内,乙类传染病在6小时内,丙类传染病在12小时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小时内报院办和市卫生局。

8.日常诊治过程中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暴发苗头,应立即报告防保科,防保科核实后及时向市疾病中心或市卫生局。

9.对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对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流行和扩散的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法律责任。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篇二

上半年对辖属的38家托幼机构进行了监测监督,监测项目有:空气、物体表面、餐饮具、工作人员手等。其中:室内空气合格合格率94.1%;物体表面合格率92.7%;与水、饮食接触物体表面合格率94.1%。工作人员手合格率xx0%。工作中发现,托幼机构的保健医全部卫校以上学历,懂专业素质好,保健教师均反复接受疾控中心消毒灭菌技术培训,达到了《**省感染控制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质量管理规范》中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的管理的要求:保健教师能够全面负责本园(所)消毒隔离工作和相关的消毒技术指导。幼教中心管理严格工作流程严密,舍得投入。通过此次监测我疾控中心反复对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力求杜绝传染病流行在消毒环节上的传播。以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和消毒意识。并完成了辖区内幼教中心38家托幼机构有关消毒监测结果的卫生学评价。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篇三

为全面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管理工作,规范疫情报告程序、报告内容、报告时限,特制定本制度:

1、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展疫情监测信息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与报告工作。

2、校医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登记、审核、分析、上报工作。

3、学校内发现传染病病例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内容有:患病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住址、联系方式、发病时间、确诊时间、诊断依据、疾病名称、报告单位、报告人,同时将上述报告内容详细登记。

4、执行重大疫情实行双线报告制度,即当重大传染病疫情(含传染病暴发或异常增加)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除进行校内报告外,一定要通过电话等通讯方式逐级迅速上报至区卫生局及防疫站。

5、随时进行网络及通讯设施的维护,确保通畅。

6、校医及各班主任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人,不得迟报、瞒报、谎报、漏报传染病疫情。

格尔木英瀚幼儿园

2017年9月1日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特制定以下制定: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做好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工作是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认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建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对未履行报告人职责,造成疫情扩散和危害进一步加大追究其责任。

二、报告的时限和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校的责任报告单位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任报告人是机构指定信息的信息报送员。

当发生学校食物中毒或患病学生异常增加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该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当地卫生疾控部门;一旦确定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填写相关报告卡。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

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发现食物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报出相关信息。

5、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县教育局报告。

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提供留样食物,以便检验。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体卫艺处。

2、进程报告。在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置中,学校应当每天将事件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部门。

3、结案报告。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在一周内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省教育厅。

三、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制定适合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必要时组织学校师生按照学校制定的预案进行演练,以保证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篇四

(一)、监测内容:包括使用中消毒剂(含灭菌剂)污染菌量及浓度,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紫外线灯强度,无菌器械,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透析液,医院污水xx项内容。

(二)、监测方法及判定依据:本次监测采样方法及结果判定依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三)、存在问题:本次监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医院未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或监测项目不全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但目前许多医院未开展此项工作,或监测项目不全。原因是: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短期内又很难看到经济效益,因此,私利医院领导不愿意增加医院感染工作的投入,造成医院的监测设备短缺,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不能开展正常的自身监测工作。例如,多数公立医院及全部私立医院不能开展高压锅的生物监测工作;部分医院不能开展紫外线灯强度监测;多数医院化验室不能开展菌培养检测——各单位既不纳入日程又不主动委托他院。

2、私立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不固定,严重影响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医院感染工作都是由兼职人员承担,部分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不固定,经常更换,严重影响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工作中的脱节,加上消毒业务知识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也不能很好地开展针对其他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中新的内容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落实。

3、部分医院的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工作缺乏责任心。

压力蒸汽灭菌的无菌器械包包装不合理的问题,本次检查中部分医院出现,更值得提醒的是曾经因消毒方法不当、消毒设备不合格导致的湿包现象仍然存在,例如,现代女子医院无菌柜中存有全部湿包和过期的器械包;**医院口腔科无菌柜中的手机未消毒早晨上班时间竟无一把无菌手机,不难得出内在必然的联系;部分医院医护人员仍未养成处置病人前后要洗手的习惯,有些医院不具备洗手的条件。以上问题如不及时改正,将成为医院严重的医疗不安全隐患。

4、医院污水处理存在严重问题

对16家医院污水余氯的抽查结果显示,只两家合格,合格率为12.5%;说明医院污水的处理很难达到卫生标准。另外,部分医院都没有合格的污水处理设备。所以,目前我区医院污水处理存在着问题。

5、消毒剂未完全按操作规程配制和使用,消毒方法仍有欠缺。

本次检查中我们发现私立医院消毒剂未完全按操作规程配制和使用,消毒方法仍有欠缺。例如部分医院在戊二醛、氯制剂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防腐剂没有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现用现配,造成了器械的腐蚀;多数医院仍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消毒技术规范中已明确提出的对凡士林等油类应采用干热灭菌方法,目前大多数医院仍使用压力蒸汽灭菌;部分医院个别科室的器械在用消毒药浸泡时未完全被浸没,因此达不到消毒效果。个别医院,高压灭菌物品由铝饭盒密封后打包灭菌,这种方法不能达到灭菌效果。

(四)、改进意见: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消毒监测工作中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工作:

1、适时举办医院消毒知识统一培训,对重点医院、科室、重点部门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供各种资料及信息动态明确统一标准,争取医院的理解、支持。

2、督导各级医院必须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器材、消毒设备和相应指示的检测。如紫外线强度监测仪、3m胶带、戊二醛浓度指示卡、余氯比色器或余氯测定试剂盒、高压锅灭菌指示卡等。高压灭菌要每包包内放置指示卡,包外放3m胶带,同时标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每月必须对高压灭菌器用生物法监测一次,确保高压灭菌效果。

3、督导各医院加强手术室、供应室、婴儿室、产房、口腔科等重点部位的消毒管理工作,口腔科手机一人一用一灭菌多数医院仍为神话,要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同时建立一整套消毒隔离工作惯性运行机制及奖惩机制,使执行消毒管理办法成为每个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4、不定期的抽查各医院的污水处理状况。要加快医院污水处理站和消毒供应室的建设,尤其是私立医院。

(五)、制定档案管理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贯彻《**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消毒业务管理工作规定》要求,补建了各医疗机构消毒管理档案,上半年理顺了相关工作。建立健全了所需的有关消毒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和相应指标的检测,完成了有关消毒监测结果的卫生学评价情况。上半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医源性感染工作在监测的同时进行了16家医院的督导。发现的问题给予督导单建议整改。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篇五

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操作标准系统开展以下工作。

(一)完成预案体系完整率

1、配齐国家下发的有关单病和专项应急预案13个。

2、分卷归档省级制定的有关应急预案,疾病预防中心制定的应急预案,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级制定的有关应急预案。

3、制定本单位制定的相应技术方案或技术预案:

依据预案涉及事件类别数——按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它中毒、环境因素、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或服药、医源性感染、意外辐射照射、高温中暑、流感样病例暴发、其它公共卫生事件等12类别统计及预案涉及传染病病种数——包括甲、乙、丙三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及其它类传染病。制定本单位有关技术预案17个,已经过主管领导补充修定成文。

(二)模拟演练方案

拟定了甲型h1n1流感模拟演练方案、让区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演练记录表、让区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演练业务知识考评内容,待领导择时安排。

(三)相关表格配备

配备了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相关信息表11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损失统计相关信息报告卡。

以上是上半年主要工作。任职工作期间,虚心系统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体现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预期目标、未尽事宜、部分工作完成有待组织协调,以平和的心态去做好每一件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