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质15篇)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质15篇)

时间:2024-01-13 14:43:20 作者:紫薇儿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和策略调整。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六年级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3.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面积公式及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

(一)基本概念

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3.填空。(复习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

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和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高相当于,所以s平=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所以s三=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所以s梯=____________;圆可以割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所以s圆=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圆=___________。

4.填表。

(二)动手操作

请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面积是已知三角形面积的2倍。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比长方形小。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边也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2倍。

(3)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面积一定相等。

(5)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

(1)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4cm,它增加的面积________cm2。

a.等于16

b.小于16

c.大于16

(2)一个梯形的面积是32m2,上底与下底的和是8m,那么高是_______m。

a.2

b.4

c.8

(3)小学阶段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______的面积公式来表示。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d.梯形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多媒体课件。

1、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

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吃了谁的?谁是多少(已知)?谁的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

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

运用比解决问题。(教材第54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发展分析、概括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比的意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比是什么。

2、一盒糖果有50颗,平均分给甲、乙两人,甲、乙两人各得多少颗糖果?他们所得糖果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

点名学生回答,回顾平均分的特点。

3、引出新课。

师:这是一道平均分的问题,生活中,很多问题运用到了平均分,但有时为了分配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分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应用。(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54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的应用的练习课。(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二第3~7题)。

1、复习巩固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会灵活运用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师: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师:按比分配问题有几种解题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顾按比分配的两种解题方法。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了解信息。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员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员和游客的人数比是1∶7。

(3)交流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1.计算下面各题。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1.自主解答。

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1)可以把2.4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学课本。

(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

(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

小数2.4和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

4.对比思考。

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

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

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一)对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时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二)基本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

(三)提高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并适时补充我国的水资源知识,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四)拓展练习(多余条件)(机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

1、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税收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计算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打过出租车吗?付钱之后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主动向的士司机要发票了吗?

有人人打车要发票,有的人不要,谁能说说要发票有什么好处?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纳税,你们想了解有关税收的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2、各行各业都收,国家收的税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

二、营业税的理解与应用。

1、现在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算一笔帐。

出示:“一辆出租车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600元,按国家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5%是谁的5%?(板书营业额)国家按一定的百分率来收税,这个百分率称作税率。

题目要求每天要交多少的税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600×5%=30(元)。

600,5%,30各表示什么?

出示教师调查的数据和推算的结果。(720万元)。

720÷20=36(所)。

看到这些数据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3、昨天王老师到麦当劳宁海路店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

“麦当劳宁海路店十一月份交5%的营业税9.2万元,该店十一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三、个人所得税的理解与应用。

刚才讲的都是营业税,其实税的种类是很多的。

“起征点1600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1600元是?

王老师交完税以后实际只能拿到多少钱呢?

2、“王老师的先生月工资不到2100元,11月份他交了22.5元的个人所得税,他三月份实际拿了多少元的工资?”

四、巩固练习。

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没有问题的话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师:依法纳税人人有责,依法纳税从我做起,

六、提高练习。

(较复杂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略)。

七、课外延伸。

计算父母上个月的个人所得税。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二)口答应用题。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230×50%=115(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强调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沟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关系,发展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在逐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理财方案和方法。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理财吧!让我们也学会理财,回家也能帮助爸爸妈妈。

出示课题:学会理财。

二、新授。

(一)存钱计划。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图和文字,了解有关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提出帮聪聪计算每月收入是多少元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计算的结果。

3.让学生读支出项目表,了解聪聪家每月支出的项目和大约钱数,提出帮聪聪家做存钱计划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实际出发,合理提出存钱建议,并算一算到期能回收多少钱。

4.交流学生做的计划,一方面要求学生说明怎样做计划的理由,另一方面,关注计算是否正确。

(二)存钱方案。

1.教师口述聪聪爸爸获得奖金并计划存钱的事情,提出小组合作做三个存钱方案的要求,鼓励学生小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交流各小组做的方案,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这样存钱有什么好处等。

3.提出计算每种存钱方案获得的利息的要求,学生计算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议一议。

教师提出:哪种存钱方式好,为什么?

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阐述理由的。能否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说服力的说明。

三、总结。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财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理财计划给爸爸妈妈看,请他们做出评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

本单元通过对圆的研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教材注重实践和探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圆的曲线特征,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及对称性,介绍圆周率的历史,应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圆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直观认识了圆,学习了直线图形及其面积的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圆的认识(一)(2课时)。

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圆的认识(二)(1课时)。

探究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体会圆的对称性。

欣赏与设计(1课时)。

欣赏由圆组成的美丽图案;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圆周率的历史(1课时)。

阅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

圆的周长(2课时)。

圆的面积(一)(1课时)。

圆的面积的意义;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圆的面积(二)(1课时)。

体会圆的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借助周围的圆形物体画圆和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公式的应用。能正确地计算圆及圆形物体的周长与面积。

4.能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采用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2.经历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思想方法,体现了符号化思想。

3.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采用割补、拼组等方法,体现了转化和极限思想。

4.经历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明确运用转化的方法可以将新知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体会圆周率的发展历史。

3.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1.理解圆的特征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1.理解圆的周长及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1、在游戏中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环形数数和记录,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

1、夹子、鼓、音乐。

2、每人10个夹子、1个小筐子、1个圆片、1张记录单、1支水笔。

3、环形排列的物品若干:花片、飞碟、衣架、调色盘、杯垫等。

4、每组星星、夹子、扭扭棒、回形针、皮筋、毛线若干。

一、出示夹子,简单导入。

二、游戏“夹夹乐”,练习数数和比较多少。

教师敲鼓,幼儿游戏。让幼儿数数夹了多少,并和同伴比一比谁多谁少。

三、游戏“夹子变魔术”,尝试环形计数。

1、引导幼儿将夹子和圆片变成太阳,体验环形排列。

2、尝试环形数数。

(1)数夹子,尝试环形计数。

让幼儿数数自己用几个夹子变成了太阳,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2)引导幼儿讨论其他环形数数的方法。

(3)教师小结。

四、游戏“数一数”,进一步探索、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记录单,并请幼儿说说操作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拓展练习。

1、幼儿听音乐拉圆圈。

2、小结,结束。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强调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沟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关系,发展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在逐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理财方案和方法。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理财吧!让我们也学会理财,回家也能帮助爸爸妈妈。

出示课题:学会理财。

二、新授。

(一)存钱计划。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图和文字,了解有关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提出帮聪聪计算每月收入是多少元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计算的结果。

3.让学生读支出项目表,了解聪聪家每月支出的项目和大约钱数,提出帮聪聪家做存钱计划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实际出发,合理提出存钱建议,并算一算到期能回收多少钱。

4.交流学生做的计划,一方面要求学生说明怎样做计划的理由,另一方面,关注计算是否正确。

(二)存钱方案。

1.教师口述聪聪爸爸获得奖金并计划存钱的事情,提出小组合作做三个存钱方案的要求,鼓励学生小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交流各小组做的方案,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这样存钱有什么好处等。

3.提出计算每种存钱方案获得的利息的要求,学生计算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议一议。

教师提出:哪种存钱方式好,为什么?

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阐述理由的。能否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说服力的说明。

三、总结。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财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理财计划给爸爸妈妈看,请他们做出评价。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230×50%=115(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强调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沟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关系,发展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在逐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理财方案和方法。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理财吧!让我们也学会理财,回家也能帮助爸爸妈妈。

出示课题:学会理财。

二、新授。

(一)存钱计划。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图和文字,了解有关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提出帮聪聪计算每月收入是多少元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计算的结果。

3.让学生读支出项目表,了解聪聪家每月支出的项目和大约钱数,提出帮聪聪家做存钱计划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实际出发,合理提出存钱建议,并算一算到期能回收多少钱。

4.交流学生做的计划,一方面要求学生说明怎样做计划的理由,另一方面,关注计算是否正确。

(二)存钱方案。

1.教师口述聪聪爸爸获得奖金并计划存钱的事情,提出小组合作做三个存钱方案的要求,鼓励学生小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交流各小组做的方案,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这样存钱有什么好处等。

3.提出计算每种存钱方案获得的利息的要求,学生计算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议一议。

教师提出:哪种存钱方式好,为什么?

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阐述理由的。能否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说服力的说明。

三、总结。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财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理财计划给爸爸妈妈看,请他们做出评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230×50%=115(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72、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

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那你会哪种税种的计算方法?(消费税、营业税……)。

都会算了吗?看这道题会算吗?(例1)。

板书:230×5%=11.5(万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可能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谁能帮助他?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师:对,只要有工资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出示:个人所得税图表)。

能看懂吗?什么意思?

帮我算算好吗?(猜猜我的工资收入?)。

480×5%=24(元)。

谢谢大家,我一定会依法纳税的!

三、练一练。

练一练1—4题。

四、总结。

如果没有,那老师这有几个话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主题。

1.你能为自觉纳税设计一句广告语吗?

2.如果我是税务稽查员,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3.我们能为纳税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纳税。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230×5%=11.5(万元)。

小学六年级教案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xx-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让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多样化选取和优化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对三种统计图产生整体的认识。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了吗?

2.课外作业:教材第104页第8题。

在这节课里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后,自己去解决问题,领悟知识的内涵,放飞自己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我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中以启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地位。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从课前准备、引例到生活拓展,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只是在语言逻辑叙述上个别同学较欠缺,有待于进一步有意识训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课件展示: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填好统计表。

【课堂作业】。

教材第96页例3。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

(1)统计表。

(2)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相关范文推荐
  • 01-13 军人转业申请书(实用19篇)
    更多申请书是在申请各种机会或资源时需要提交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份精选申请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撰写出一份出色的申请书。敬爱的党组织:我志愿加入中
  • 01-13 幼儿园说课稿和教案(专业17篇)
    教案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幼儿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思路。幼儿在日常生活
  • 01-13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小学(通用12篇)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总结方式,优秀作文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努力,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规划和改进未来的学习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
  • 01-13 消防应急演练主持词大全(16篇)
    非常感谢各位的光临,作为主持人,我将竭尽所能,让每一位来宾都能愉快度过这段时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主持人范文,从中找到值得借鉴的地方。a:尊敬的各位领导
  • 01-13 偶遇的小学(优秀16篇)
    优秀作文是一座价值的灯塔,指引着读者在思维的海洋中找到方向和力量。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赏的优秀作文,它们或让人震撼,或让人温暖,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力。星期日,我独自
  • 01-13 清明节扫墓策划书大全(21篇)
    完善的策划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让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策划书虽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通过认真的准备和规划,我们一定能够编写出优秀的策划书。
  • 01-13 科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优质21篇)
    教师工作计划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和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 01-13 大班语言教案有趣的手影游戏大全(20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情感教育、综合素养的培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充满创意和趣味性的大班教案设计。活动目标:1、组织幼儿玩手影游戏,并在玩
  • 01-13 雷锋的故事读书心得有感(模板13篇)
    读书心得是读者在与书籍的互动中,对书中主题、观点和情感的总结和表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和思想,提高自己的写作
  • 01-13 遵守六大纪律自查报告(专业16篇)
    自查报告可以促使个人或团体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自查报告的典型问题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