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优质9篇)

2023年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优质9篇)

时间:2023-09-24 23:38:10 作者:飞雪 2023年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优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一

《分除以整数》,这课时其实上的相当失败。这一节课最主要就是要学生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含义,难点是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部分,我设计了两个复习导入,分数乘法,说出各数的倒数。这一部分存在的问题时,分数乘法的练习量有点过大,在说出各数的倒数,我重点放在如何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在教科书上出示的例题中,通过把4/5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几?我给学生准备好了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我已经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份。学生很容易就能表示出4/5,也列出算式,4/5除以2。

但是在折纸部分,存在两个问题,同桌小组合作折纸,有点流于形式,同桌之间交流较少。折纸结束后,我给学生留的说一说的时间比较少,我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纸的?通过折纸过程,如何写计算过程?我引导的太多,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引导学生理解4/5除以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相当于4/5的1/2.在这一部分,我认为应该在导入部分,增添,说一说5/6乘以6/1的意义。这样学生再通过折纸就可以容易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算理。这也是设计中最失败的部分,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意义,其实有一些淡忘了。通过三次折纸,观察两个算式,总结计算方法。其实在归纳总结这一部分,我发现其实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发现一些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我对于这一部分,通常是在少部分学生发现规律之后,先让学生齐读,再找出关键信息去理解规律,再通过举列子巩固找到的规律或者计算方法。这一课时时间也没有把握好,导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够。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言简意赅的说自己的问题是,引导太多,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预设中,应该更多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时候还是要多相信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多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后续我会在练习讲解的时候,再发现学生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二

我所执教的《分数除以整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30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单位,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计算。

关键: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1、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大胆的尝试,体验解决问题,多样性。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意识。

计算教学,把计算方法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样尽管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法,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机械模仿练习,但当我们给以一定的情境时,使问题生活化,用生活中的经历来学习数学,来理解推导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三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协调互动,形成了民主、融洽、开放的课堂氛围。

1、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了数学的亲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原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3、解决问题策略上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各小组的学生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求汽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结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被打开,于是想出了许多种的解决方法,实在让我感到欣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

4、能在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实施“猜想---验证”,从而让学生又一次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培养学生利用原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5、重视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解决问题。本课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形式多样,学生练习有兴趣,练习效果好。

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突出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在重点的学习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迁移到分数除法中;难点教学时通过图形结合帮助学生直观、透彻地理解算理,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诱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从中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然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先猜测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再集体验证计算方法;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活动,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直观认识中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从而学生领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意义。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思维得到拓展,知识得到提高。在巩固应用环节,通过在情境中笔算、解决问题、思维拓展这样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不仅在计算中巩固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而且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整堂课我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索中发现知识;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计算,使学生在不同思维,不同方法,不同角度的认识中解决问题,领悟知识,形成自己知识体系。当学生总结出算理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交流、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强化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

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五

这是一节普通的计算课,为的是以平常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研究怎样体现“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我认为,一节课,无论它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华丽也好,朴实也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学习的技能必须得传授下去。这节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和课后的学生反馈可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获得?就是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这需要老师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活动。我把例题的数据改成,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切入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从旧知迁移、转化到新知的可能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最优化。这节课学生在一系巩固练习中充分体会到分数除以整数的最优计算方法是转化成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目标并不是单独存在,它其实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更不能简单地以为它代表着德育教育。本节课,学生有困惑、有惊喜、有自豪、他们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悦,这才是数学课的魅力所在。

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六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动手操作”是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思维过程中建立表象的必要手段。通过学生分一分、画一画,理解4/5和1/2的意义,同时感受到了结果2/5是怎样来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2/5的表象,既可以表示4个1/5平均分成2份,也可表示求4/5的1/2是多少。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已经为后面算理的概括,提供了第一手、不可缺少的感性材料。

然后再出现“如果4/5 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让学生用上述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4/5÷3。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得出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就是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让学生真正地从分数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理。其实也在渗透着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新的问题转化成已有的方法来进行解决。而方法上的比较只是为了在方法上的取舍。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课堂作业的反馈,本人发现,学生在做题目时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一、除号变成乘号,但除数没有变成它的倒数。

二、分子和整数直接约分,计算。

三、把被除数和除数都变成了它的倒数,然后约分计算。

要针对以上错误情况,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七

教学整数除以分数时,我根据课改的要求,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倍加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首先,我大胆“放”手。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主读题,自行列式;再推导计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自己发现,试着让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归纳概括。比如,学生对18÷2/5究竟如何计算?这是本课的新知识,但是,我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看线段图,然后根据图和数量关系,学生列出了算式:18÷2/5=18×1/2×5;有的同学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乘法结合律得出:18×1/2×5=5/2,我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学生由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直接推想到18×5/2。所有这些想法,思路正是我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了思维的天地,学生才有了展示自己学习的舞台。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相信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抹杀孩子的想象空间。

其次,我引导恰如其分

综观其变,教学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所谓放,并不是放手不管,袖手旁观,恰恰相反。我敢于放手,因为我在课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到了充分的估和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也正是我教学的特点。我的措施是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如:学生列出18÷2/5计算式后,能及时提出研究的程序:(1)自己画图(2)看图独立进行思考(3)自己尝试求出结果。这样做能更好的使有困难的学生通过投影提示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导航。与此同时我要学生合作交流,起到了彼此帮助、开导的作用。我桌间巡视,参与学生行动,特别关注较差的学生,起到了个别辅导的作用,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对前一个环节“放”的教学的完善。这也正是我讲解形式的扩展,对“放”的教学起到了保证作用。此后,我根据学生的建议画线段图,适当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计算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

最后,激发学生的思维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借助情境的刺激产生的。我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趣激昂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其中运用了评价作用。如对学生回答问题声音的评价;根据学的关系式列出计算式时,我抓住学生获得知识的喜悦心情,不错过时机询问怎样计算,是我教还是自己探究学习,学生一致要求自己学。此刻的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要求主动性相当积极,效果可想而知。

我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不仅*几句激发的语言,更多的是*我真情的关怀。

虽说这是一节比较好的课,但还存在着不称心的地方。比如对个别学生关注的少,如果给他们更多的帮助本课的效果就更好了。

《整数除以分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八

《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基础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等。这些知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都有了足够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基础保障,我觉得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力交给学生是完全可以的。

整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上台展示,自我总结,发现方法,其中必要的操作是比不可少的。本节课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将实验中的图与式子对应起来,通过图形,学生直观感知了“4/5÷2”可以表示为“4/5里有4个1/5,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5,从而理解计算方法。同时也直观感知了”4/5÷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理解为求4/5的1/2是多少,即4/5×1/2,真正理解“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由于理解算理,学生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法则,课堂上表现在学生顺利完成4/5÷3的计算。

整节课,孩子们情绪比较激动,课堂纪律不太好,讲解的过程缺乏详细,只会照板书读下来,对于质疑环节,孩子们不太会提问,这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加以锻炼。

六年级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九

一、备课也要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例1中4/5升果汁,教材里已经呈现了4/5升果汁,让学生在图中分一分。而在黑板上呈现的时候,我只呈现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5份,然后问学生怎样在图上标注4/5升。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没想到板演的学生标的却是图1。我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正确标注图2(瓶子正放,少的应是上部)。

在把4/5升平均分成2份,分一分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状况。板演的学生又分出了图3。从图形上来说,学生的分法是合理的,但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应按图4(即上、下分)比较合理。随后用量杯演示了这个过程。

二、备课的过程也是师生一路行进,一起并肩看风景的过程,有曲折,有峰回路转,有迷惘,有欢愉……当下课铃响的时候,我还是不顾一切的拖了堂,将教材里4/5÷3=4÷3/5无法计算的局限性打破了,引导学生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此路打通”了(4/5÷3=4×3÷3/5×3=4/15)。这种算法学生在以后的计算里也许大会去用,但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可以换个思路解决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