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最新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翠鸟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最新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翠鸟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时间:2023-10-14 09:11:33 作者:念青松 最新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翠鸟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运动会即将点燃激情,让我们展现青春的活力!运动会宣传要突出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会宣传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一

首先创设情景,出示翠鸟的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文之后,利用提问和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其间,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再现翠鸟的身姿和动作,使学生读懂课文,并能比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1、知识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并能说出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了解翠鸟外形上和动作上的特点,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语句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出示课件)。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指导训练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以下两点: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理解"陡峭"。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文质兼美。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本课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由结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喜欢翠鸟外形美的学生为外形组,分为几个小组;喜欢翠鸟动作敏捷的学生为动作组;还有两方面都喜欢的为综合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全文,体现本组学习内容,并未其他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讨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互相置疑,小组间合作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根据自己对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的不同喜好分好了小组,这节课我们按小组深入研究课文。

师:要想在小组里有出色的发言,自己先要有准备,我们先干什么?

生:先把课文读熟,

师:光读不行,还要有读书方法,我们学习过哪些读书方法?

生说学过的读书方法。

师:那是不是不是本组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读了呢?

生:不是。

师:对,还要学,要给对方提出问题,想办法难倒他们。

1、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员记录大家的发言。

2、选一名发言员代表大家发言

3、还要有一名同学集中大家的问题向对方组提问。

4、其他同学补充。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翠鸟外形美与动作敏捷?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1、每小组置疑员向对方组置疑。

2、各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3、组际间交流解答问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把你知道的有关翠鸟的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

3、以“我最喜欢的鸟”或“保护鸟类”为题写一篇作文。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三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学生的画、形形色色的翠鸟图片、翠鸟叫声、苇秆

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及生活习性,让学生认识鸟儿,走近鸟儿,从而爱上鸟儿,保护鸟儿。

一、出示课题

生:翠鸟又名鱼狗,也叫叼鱼郎,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由于该鸟全身以翠绿色为主,所以就叫翠鸟。嗜食鱼类,所以也被人们称以“鱼虎”、“水狗”、“鱼狗”等名称。翠鸟的寿命很短,大概也就二年。

生:翠鸟具有高超的捕鱼本领。它天生有一种人类无法做到的俯冲绝技。因此被人们封为“捕鱼能手”。

生:翠鸟是一种羽毛美丽的观赏鸟,背上、尾巴上的羽毛在某种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会发出翠绿色的光芒,即使羽毛掉落了也不会退色。所以翠鸟的羽毛可以用作工艺装饰品,非常漂亮。

师:刚才我们同学介绍到翠鸟全身以翠绿色为主,看课文,找出翠鸟羽毛是绿色的句子读一读。

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师:“翠”还指绿得发亮,说明翠鸟的羽毛有光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了解翠鸟的欲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自己读,找找翠鸟身上还有那些颜色?

生:腹部赤褐色的羽毛,红色的小爪子

师:加上漂亮的绿色,谁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生:颜色鲜艳

师:课文还描写了翠鸟的什么?

生:透亮灵活的眼睛,又长又尖的觜

师:按顺序说一说课文是怎么描写翠鸟外形的。

师小结:第一自然段按这样的顺序描写了翠鸟的外形,重点描写了翠鸟的羽毛,我们不仅知道了翠鸟样子,还了解了它的外形特点。同学们在描写小动物的外形时就可以学习这样的方法,按顺序,抓特点,突出重点。

拿出自己课前画好的翠鸟到前面展示,互相欣赏,把画送给自己的学习伙伴。

师:谁能用一个此概括一下翠鸟的外形?

生:小巧玲珑(师板书)

资料:翠鸟体长15厘米左右,和寻常一般麻雀大小,称的上是小巧玲珑。

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同时为后面明白翠鸟的捉鱼本领和外形特点之间的关系作好铺垫)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过渡:外形漂亮,还要有真本领才行。翠鸟有什么本领?

生:某某同学刚才介绍了,它的捕鱼本领高超。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翠鸟捕鱼的活动?

生:二、三自然段。

师:自己读,画出写翠鸟捕鱼时的动词。

指名说动词:注视、等待、蹬开、飞、叼起、贴、飞

指名读二、三自然段,强调动词。请读得好的同学说说怎样读好。

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应该读轻一些。

师:为什么?

生:因为翠鸟在等鱼,声音太大就把小鱼吓跑了。

师:那第三自然段呢?

生:我觉得应该读快,慢了就抓不住鱼了。

练读。强调:尽管——还是——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四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已经完成了哪些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通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3、明确文中描写翠鸟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

4、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5、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6、仿翠鸟外形、动作特点写一段话。

接下来,老师项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先让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谁愿意试一试?(边读边评价)

2、读完课文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翠鸟?完成填空:

作者抓住翠鸟的特点,从()、()、()等方面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

3、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完成填空:

第()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动作特点,这两部分是()写:第()描写了翠鸟的住处,是()写。

同学们看,作者在描写翠鸟时,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4、文章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在翠鸟飞来的时候——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谁来读一读,你从中有什么体会?(喜爱)

二、精读,合作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先来看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请拿出笔来用横线画一画,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翠鸟外形的呢?(指名读课文)

2、学生汇报时,板书:爪子-羽毛-眼睛-嘴

接下来请同学们详细地说一说文中描写的翠鸟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填空:一双()的小爪子,羽毛颜色(),头上的羽毛像(),绣出了(),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3、指名填空后,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翠鸟?(美丽、颜色鲜艳)

从哪儿能看出它是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呢?它身上都有哪些颜色呢?出示课件:引说:头上的羽毛像——;绣满了——;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这么多的颜色,所以说它是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

文中先总起一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然后再具体介绍翠鸟身上有哪些颜色,这里运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写小动物的外形是也可以这样做。

出示:“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是褐色的衬衫。”(指两三名学生读)

5.这是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通过第一自然段的介绍,它还是一只什么样的翠鸟?(板书:小巧玲珑)

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灵巧、精致。翠鸟身体轻巧,灵活,所以说他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翠鸟)

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一些比喻句、拟人句,使自己的文章显得那样生动形象,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翠鸟不仅美丽而且机灵,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钓鱼郎。(板书)

想知道它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吗?请看录像。(课件播放)

录像看完了,为什么叫它钓鱼郎?它的动作又有什么特点?

2、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刚才我们学习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接下来就用这种方法学习作者是怎么描写翠鸟动作特点的。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1、画一画:用“﹋”画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句。

2、谈一谈:你从中能体会到了什么?

3、读一读:读出你内心的感受。

出示: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比较一下,哪个句子好?哪个词用得好?这些词好在哪里呢?(鸣声:显得叫声更清脆,如:·;贴着:把翠鸟的动作写得很具体,看录像;疾:体现速度之快,选字意理解。)

翠鸟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课件出示这句话)还能从哪个词语能看出翠鸟飞行的速度极快(一眨眼)它能换个词吗?(一刹那、一瞬间等)

谁能把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注意评价)

4、课文中还有哪句话能体现出来翠鸟动作迅速、灵活的特点呢?(板书:动作迅速、敏捷)

出示: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引读——蹬开要有力量,“像箭一样”要有速度,再来读——

学生读完后,师接读: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顷刻之间小鱼就成了翠鸟的美餐,可见翠鸟的动作——太快了!

5、翠鸟的捕鱼本领真是高超啊!它的捕鱼本领与它的外形特点有什么关系呢?(出示: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思考:翠鸟的捕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特点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三、熟读,应用创新

同学们,在读过这篇文章之后,一个生动、活泼的翠鸟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抓住了翠鸟外形、动作上的特点,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流露出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学们也有喜爱的动物吧,你能仿《翠鸟》一课,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请同学们看一下小练笔的要求,谁能读一读?出示:

小练笔:1.以“我喜爱的小动物”为主题写一段话。

2、要求仿写《翠鸟》第一自然段:抓住动物的外形、动作特点,按照一定顺序,写一写你喜爱的小动物。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五

一、教学目标: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重难点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黑板 粉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鸟,比如说像孔雀、黄莺、鸳鸯,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种新的鸟,请看大屏幕(出示翠鸟文字)

生:翠鸟(出示课题)书写板书并提示‘翠’的书写要求(翠的羽毛的羽没有勾)简单介绍翠鸟的本领习性。

师:提出问题:那大家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关于文章的什么内容呢 预设:翠鸟长什么样子?翠鸟怎样捕鱼?翠鸟生活在哪儿? 师:点评,让我们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回到课文中吧!

二、初读课文,自读质疑 1.出示自学要求:

(1)标出段落,通读全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可以查字典、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解决不了的用笔标画出来。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的翠鸟?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并纠正发音)

橄榄色、红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一词总结:鲜艳)问: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文中有规律的词语可进行摘抄。总结: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朋友,相信大家再读课文就不会困难了,现在请你打开书,把刚刚学过的生字带回到课文当中,认真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示‘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翠鸟的?’)

5.解决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翠鸟的?)与同学合作学习、总结。 学习反馈:外形、行动、住处(学生回答过程中再读课文)(书写板书)

师点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并且整体知道了关于翠鸟的一些知识,剩下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现在,还有一项重要得任务没有完成呢,是什么呀?(写字)

三、指导写字

翠:先观察,上下结构,上窄下宽,要注意写“翠”时羽字头不要带钩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六

首先创设情景,出示翠鸟的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文之后,利用提问和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其间,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再现翠鸟的身姿和动作,使学生读懂课文,并能比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1、知识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并能说出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了解翠鸟外形上和动作上的特点,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语句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出示课件)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指导训练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以下两点: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

理解"陡峭"。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七

教材简析:

《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五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要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

本课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

3.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

2.学习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小巧玲珑”等。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融为一体,综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语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单元主题

二、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学习“翠”字

师是:下面就看老师写课题。咦?这个“翠”字怎么写啊?提笔忘字了,谁能提醒一下老师?“翠”字怎么写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翠”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不带钩的。)

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带钩的。你们会写吗?那好,请你们伸出手来跟着老师把课题写一写。

2、介绍翠鸟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八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词语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大自然的感情,并升华为护鸟的情感。

二、重难点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黑板 粉笔

2、那么,小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外貌、捕鱼、住处。

一、整体感知、认识翠鸟

1.学生自学,感受翠鸟外形美

(1)谁找到翠鸟外形的句子了,读给全班听一听。学生读,师出示幻灯片。

(2)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来描写翠鸟外形的?

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词语或句子(板书:爪子--背上羽毛--腹部羽毛--眼睛--嘴)

(3)师:在描写爪子、羽毛、眼睛和嘴时,作者也是有详有略的,重点在写翠鸟的什么?(羽毛。)出示描写羽毛颜色的句子。

师: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出示幻灯片,对比句子。

(4)那同学们喜欢翠鸟吗?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用喜爱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过渡:翠鸟不仅长得美,它还有一绝招大家知道是什么?(捕鱼)文中哪几段是写翠鸟捕鱼的呢? 1.出示自学提示:

(1)哪些句子是写翠鸟等鱼?哪些句子是写翠鸟捉鱼?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课件出示)师:“贴”字说明了什么?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

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体现出了停得急而轻的特点。

“一动不动”“注视”“等待”这些词语表现了翠鸟捉鱼时另一个特点是等待小鱼时非常专注。出示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师:这两组句子你更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鸣声清脆”比叫声清脆更合适,虽然“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是前者更为准确,同时还含有感情色彩。“爱在水面疾飞”比“爱在水面飞”更能准确、生动的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

过渡:翠鸟在等鱼的时候是如此的专注,那他捕鱼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捉鱼过程: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师: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一连串的动作,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出示句子: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师:对比句子,你更喜欢哪一个? 答:“蹬开”比“离开”更加具体,将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神态、速度生动的描绘了出来,“像箭一样飞过去”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将翠鸟飞走的速度和神态进行了形象的表达。

讨论:(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所以说,翠鸟能够快速敏捷的捉住小鱼,与他的体形是分不开的。

过渡: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饲养一只)

思考:我们的脸为什么发红?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指什么?(生齐读老渔翁的话。)

“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出示杀害鸟儿的图片)在我们身边却有很多鸟儿被捕杀贩卖,甚至被端上餐桌,这就是人类针对鸟类的杀戮!

是的!行动起来吧,不要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鸟类的标本!”

四、课外延伸

出示各种鸟类图片,用自己语言进行描述。

同学们,3月20日是全国爱鸟日,以“我喜欢的鸟”为主题,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九

《翠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通过对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专注、敏捷的特点描写,最后归结到对翠鸟的喜爱,层次非常清晰。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爱鸟的情感。

学生们纯真善良、富有爱心。在他们居住的周围,时常可以看见麻雀、鸽子等小鸟,像翠鸟这样的水鸟他们却很少见到,加之翠鸟又如此漂亮,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赏”中学,在“玩”中学。

鉴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学情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1.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受到爱鸟的情感陶冶。2.难点是抓住动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进行有顺序的描写。

1.认知目标:会认“衫”等10个生字,会写“疾”等14个字,掌握“疾飞”等11个词语。

2.技能目标:能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写法,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及方法,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一)、激趣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图片出示最大的鸟和最小的鸟。

师:你认识它们么?它们是什么鸟?

生:最大的鸟是信天翁,最小的是蜂鸟。

师:你还了解和喜欢什么鸟?为什么喜欢它呢?

生1:我喜欢百灵鸟,因为它的叫声很动听。

生2: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给大树捉虫子治病。

生3:…...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非常漂亮又会捉鱼的鸟,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翠鸟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师: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有两个次的读音是一样的:清脆和青翠。

师:你们可以用它们造句吗?

生1:校门口的花坛,有一棵既高大又青翠的松柏。

生2:这只小鸟的叫声很清脆。

师:这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是区别很大呦!谁来说一说?

生1:青翠是形容颜色的。

生2:清脆是形容声音的。

师:同学们不但课外知识丰富,而且词语积累运用的能力也很强。下面让我们一起进一步去解翠鸟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

师:课件出示填空: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课文介绍了翠鸟的()和(),以及我们要()。

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活动,以及我们要保护它。

师:想了解翠鸟的什么呢?个别回答,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生各抒己见)

1、这几句话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2、作者除了运用修辞手法,还按照了一定的顺序,谁来说一说?(先写头,然后写背、腹)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嗯?翠鸟听到我们生动的朗读声也迫不及待地来到我们的课堂,(没有颜色的翠鸟图)它的颜色鲜艳吗?美吗?(不美,它没有颜色)谁能让它变美?(小小化妆师,贴色说一说)生上台一边贴、一边说翠鸟的外形,贴的时候能按课文顺序,在这个环节,生基本上掌握了本段的背诵。)

4、让我们用朗读去赞美它吧(配乐朗读,背过的可以试背)

5、同学们,刚才我们不但了解了翠鸟的外形,还学了作者描写动物外形的写作方法(课件出示:抓特点、按顺序、写生动)齐读,以后我们在写此类作文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写。

6、让我们来试着写一写,完成填空。(仿写燕子,课件出示燕子天空图)

7、今天我们的收获太多了!你们知道么?翠鸟还有个名字叫“叼鱼郎”,它是一位真正的捕鱼高手,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吧。

8、出示2、3段(齐读)读完之后在书上画,完成填空,(从那些语句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9、个别同学回答,可领读,板书:(专注、敏捷。)

10、比较句子,说说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因为蹬开说明翠鸟用力,像箭一样说明叼鱼速度快)

11、翠鸟捕鱼的本事可是天生的,和它的外形有很大关系。我们来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采访一下翠鸟。(用上因为……所以……的关联词句式练说)。

12、翠鸟非常漂亮又会捕鱼,我想捉一只,可以吗?(不行,听听老渔翁的话,齐读,个别读)

1、我们不单单要爱护翠鸟这种动物,还要珍惜和保护更多的动物,并且要和它们和谐相处,课件出示,欣赏一组动物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

2、作业:“我是一个小作家”仿写小兔子和孔雀。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十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鸟叫声)让我们想起了上节课学习的一种鸟,是什么?对,是翠鸟。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学习5课《翠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出示教学目标,指生读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自学指导,请看自学指导“一”:(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一)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想每段应该带有什么样的语气读?

2、说说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3分钟)

(2)后教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读出你最好的水平,给大家一个惊喜。

2、谁能把他找到的特点的那段,再读一下。(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略)

3、哪位同学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师: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理解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师: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

4、这么好,这么有意思的翠鸟,我们真想捉一只回来饲养,可是遇到老渔翁了,老渔翁会说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老渔翁说的话?(第四段,指导老渔翁说话的语气老渔翁的话要读稍慢些,要语重心长)

(生读: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这它很不容易呀!)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翠鸟飞到这里来,是要和大家做朋友,那我们就应该和它们好好的交朋友,作为见面礼,我们就给它们画张画像吧,好吗?我们要话的像,我们必须要知道翠鸟的什么?(外貌特点)在课文的什么位置?(第一段)好,要想介绍好画好翠鸟应把第一自然段记好。我们请看自学指导二。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书中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翠鸟的外形的? 翠鸟的外形都有哪些特点?想一想,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丽的翠鸟。

(3分钟后比谁画得好,画得像)

(2)后教

1、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书上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翠鸟的外形的?(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这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的。)

2、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介绍翠鸟,一位主讲,一位当场外指导。

生:(用教鞭指图)同学们,这是一只美丽的翠鸟。一双小爪子红红的。它的羽毛非常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上面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眼睛非常明亮,红色的嘴巴又细又长。

师:说得真漂亮!谁再来说一下?

(借机指导学生“鲜艳”的意思及写作顺序)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爱翠鸟,想不想当翠鸟?好,那你们就当当小翠鸟吧,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出示自学指导三:

(3分钟后接受采访)

1、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

(我们鸣声清脆。)

2、大家叫叫我听听。(学生高兴地学着鸟叫)

3、你们的嗓子那么好,给我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好吗?哪个翠鸟愿意唱?

(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等待小鱼露出头,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

6、为什么一动不动?

(怕惊动小鱼。)

7、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谁能表演一下你的本领。我要拍张照片。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翠鸟捕鱼时的动词。蹬„„飞„„叼„„贴„„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一系列动词的理解,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

8、各位翠鸟,我想到你们家做客,树上找不到,草丛中也找不到,你们的家在哪里?

(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

9、通过采访,我打算把你们写一写,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有现成的文章吗?

10、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听?请同学们再认真练习诵读。

四、第四次先学后教

课文最后说我们脸红了,是因为什么呢?为什么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小组讨论1分钟)

1、其实翠鸟有许多种类,我们课文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请看图片。(课件播放翠鸟图片)

2、老师还请同学们看一幅照片,猜猜这是什么?(用木板自做的挂在窗外的鸟窝

谁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们为它们做窝。我们就是喜欢小鸟也不去捉小鸟,因为如果你把小鸟捉回来关在鸟笼了里,小鸟就失去了自由,它就不快乐了,所以我们不能去捉小鸟,保护大自然的动物等等)

小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我们要力所能及地为它们做一点儿事,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样,伸出你们的小手,为它们也做出一点儿贡献。其实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摘抄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3、试着仿写一篇描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十一

教学思路:

首先创设情景,出示翠鸟的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文之后,利用提问和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其间,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再现翠鸟的身姿和动作,使学生读懂课文,并能比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并能说出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上和动作上的特点,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语句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出示课件)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指导训练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4自然段、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

理解”陡峭“、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翠鸟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十二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1、词语积累:

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泡泡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

2、优美句子: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就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就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就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就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清脆、饲养”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

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投影仪出示翠鸟图片)

介绍: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领,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

2、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读课题。

2、思考:

(1)翠鸟就是什么样子的?

(2)翠鸟就是怎样捉鱼的?

(3)翠鸟的家在哪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