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窦娥冤教案(优秀8篇)

2023年窦娥冤教案(优秀8篇)

时间:2023-10-03 16:54:32 作者:雁落霞 2023年窦娥冤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窦娥冤教案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23号考生,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窦娥冤》。

我说课的篇目是新教材第四册《窦娥冤》。新教材选取了《窦娥冤》一、二、三3折。《窦娥冤》全剧的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它通过窦娥含冤被杀的悲剧结果,深刻揭露了元代封建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与混乱,歌颂被迫害的妇女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性格。所以,今天我以第三折带全剧的方式来讲述本课。

本课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由中国古代戏曲代表人物关汉卿写成,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同时也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窦娥冤》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本文的学习力求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

1、(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知识。

(2)把握主人公形象。

(3)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2、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象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3、领会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窦娥的悲剧形象是古典戏曲创造出来的千百年来不朽的形象之一,具有深刻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魅力。分析主人公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主义的现实情节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个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点教法:

1、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2、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而让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效果。

3、讨论分析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法有:

1、合作学习法:学生合作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对学习的兴趣,还起到了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2、朗读法: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对于词曲的学习,朗读法是最常用到的。

3、勾画圈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将重要的字词或存在疑惑的重难点勾画出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非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我由祥林嫂、别里科夫、葛朗台三个不同文学人物的死亡联系到窦娥蒙冤被杀,让学生受到强烈地心灵震撼,不由自主的进入课文情境。

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让学生带有沉重的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问题。

(1)本文主要讲述了怎样一件事情?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点评、归纳,并明确以下内容。

(1)本文主要讲述的事件是:张驴儿逼迫蔡婆婆及其儿媳妇窦娥嫁给他们父子,以及父子两个逼婚被窦娥识破后,张驴儿错毒死了其父,诬陷窦娥的过程。第三折是整个剧本的高潮。窦娥被残酷无道的贪官桃杌施以酷刑,但坚持自己无罪;当贪官要拷打蔡婆婆时,窦娥不忍婆婆受刑,便招认了被诬陷的罪行,最后被问成死罪的这样一个悲剧故事。

(2)让人为之动容的是:【滚绣球】一曲中,窦娥道:“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以上节选的内容足以说明当时社会是充斥着不公平,惨无人道,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让人最为震撼的是:无论社会有多么黑暗与龌龊,终究还会有正义的存在。正义最终是要战胜邪恶的。

高尔基曾说:“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刚才,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下面,再接着细读课文,品析细节,把握本文的精神核心。

1、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讨论。

2、教师需要点拨、肯定、补充、明确具体内容。

(1)【滚绣球】一曲,想想窦娥被贪官污吏判死罪时,为什么要指天斥地怨鬼神呢?

(3)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分别是什么?

窦娥冤教案篇二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高中二年级语文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杂剧的语言。

2课时。

赏读法。

了解元杂剧、赏析第一部分

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1.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三)》。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2.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窦娥冤教案篇三

1、故事情节

楔子,故事的序幕: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窦娥出。

第一折,故事的开端:蔡婆遭劫,二张搭救;父子逼婚,窦娥严拒。窦娥苦。

第二折,故事的发展:驴儿下药,误杀亲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窦娥冤。

第三折,故事的高潮::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窦娥恨。

2、人物形象

窦娥是一个苦命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而富有反抗精神的封建社会的童养媳。

苦命: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了童养媳,十七岁完婚,不上两年丈夫离世,被流氓恶棍纠缠,惹上人命官司,最终含冤被斩。这样把一连串的不幸遭遇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产生了浓厚的悲剧的效果。

善良孝顺,安分守己: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于是赶紧阻拦衙役,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

有主见,刚强:窦娥冤窦娥坚决抵制蔡婆含糊应允的婚事。蔡婆胆小、怕事、怯弱,她眼看难以将张驴儿父子打发走,又感念他们的救命之恩,就想干脆答应和他们成亲了事。这样窦娥的处境就比较孤立,可是她毫不退让,反复劝告蔡婆,使蔡婆不能贸然行事。张驴儿父子一时不能如愿。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

反抗精神:她誓死不放过张驴儿,被判处死刑的她唱道:“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

3、三桩誓愿

誓愿内容所用典故誓愿实质

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希望刑场上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六月飞雪飞霜六月因邹衍表明自己的清白,冤情足以动天

亢旱三年东海曾经孝妇冤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斗争矛头更加明确,不可颠倒。三桩誓愿的提出都是先宾白,再用曲词强化。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而感人。并且都运用了典故,用明君、忠臣、贤媳作比,强调自己蒙受的冤情之真之深,也暗示了自己三桩誓愿都能实现。三桩誓愿的实现都借助了超现实情节,突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及其感天动地的巨大力量,同时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奇异的浪漫色彩,使得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

4、悲剧原因

a、直接责任人:张驴儿父子——以强欺弱,以恶欺善。

b、主要责任者:太守桃杌——吏治腐败,贪赃昏聩(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c、间接责任者:窦天章——热衷功名典押女儿。蔡婆婆——懦弱动摇引狼入室。赛卢医——既是造恶者也是助恶者。

5、矛盾冲突

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的。《窦娥冤》中有三个层面的矛盾冲突:1、社会冲突(高利贷盘剥、流氓恶霸的横行、吏治腐败);2、道德冲突(改嫁与守节);3、意志冲突(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不相信鬼神与不得不相信鬼神)

6、主题思想

通过写窦娥屈打成招从而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的情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揭示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及在它的庇护下流氓恶棍的横行,反映了人民深重的灾难和坚定的反抗精神。

7、曲词特点

第一、抒情性强,反复渲染人物的感情。

元杂剧中的曲词普遍具有抒情性强的特点,并且对人物的感情反复渲染,务尽务透,这一点和诗词作品强调含蓄蕴藉、点到为止大不相同。如本剧第一折里的“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等几段曲词,是表现窦娥对自己的命运的悲叹的。她先说自己“满腹闲愁”,老天知道了都会伤感;再尽情倾诉自己愁苦的情状:每日寝食不安,日夜受煎熬,看到烂漫的花枝、圆圆的月亮,也只能加倍觉得伤心断肠,心里是说不出的焦虑、烦闷,眉头总是紧锁着;接着她感叹自己的愁苦没有尽头,随即简略回顾了她不幸的人生遭遇;最后她无可奈何地宽慰自己,把自己的不幸命运归因于前世注定,为了来世的幸福,此生她要好好积德。这几段曲词将窦娥内心的痛苦、愁闷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

再如《滚绣球》,抒情性:悲愤地质问天地(直抒胸臆)、痛切地指斥天地(高亢激越)、大胆地否定天地(满腔怨愤);音韵美: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强化情感、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第二、朴素本色,贴合人物的性格和处境。

本剧是由窦娥一人主唱的,她的唱词朴素通俗,多用当时流行的俗语,大量引用民间故事、历史故事。此外,作者对人物在特定时候的心理把握得很到位,设计的唱词非常贴切,剧中的人物因此就好像就在我们眼前一样。如第三折“快活三”“鲍老儿”两支曲词,这是窦娥临刑前和婆婆诀别时的唱词。她一面为自己的身世伤心,一面向婆婆“交代后事”。她反复唱“念窦娥”,表现了她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回想起自己的不幸身世悲不自胜的心情。她向婆婆“交代后事”:“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这几句唱词看起来平平淡淡,实则意蕴无穷,极为动人。它让人感受到窦娥这位生命无端被戕害的青年妇女对生命的留恋,而她临死前对婆婆提出的要求之低,又表现了她在婆婆面前一贯的善良与温顺。

窦娥冤教案篇四

1、掌握“对牛弹琴”“檄文”“接洽”“流毒”等词的意义

3、揣摩本文运用成语、俗语、引例、设喻使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以及语言使用的原则。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由“八股”导入,讲述背景,明确论述对象

2、整体感知课文,圈点批注

3、研读第二段,理清论述思路(解决目标2)

4、用“表”图示文章内容

一、导入

联系旧知、解题、介绍背景与文题内涵

党八股:是一种文风,内容空洞、形式死板的文章或报告(联系某些领导的讲话,增加感性认识)

课文阐述了党八股的罪状、表现、危害、根源及克服办法,是我党整风动力的重要文献。

二、快速阅读,圈点批注,整体感知

1、用不同的符号勾划出党八股的各条罪状表现、危害、根源及克服办法,标出使用的口语、成语、俗语及比喻。

2、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三、质疑与讨论(就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研读第二段

1、第一条罪状的表现是?危害是?克服的办法是?

2、“为什么空洞·······下定决心不让人看”概括起来是指出了什么。

3、斯大林一例的作用是?

4、总结思路

五、课堂练习

1、根据第二段的思路用表格列出其它7项

2、列出本文简要的结构提纲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七、板书(附后)

八、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

一、讨论修改表格

党八股罪状、表现、危害、根源及克服办法一览表

罪状

表现

危害

根源

克服办法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把文章写短写精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生怕人家驳装样子恐吓辱骂

妨害真理

剥削阶级流氓无产者惯用的手段

讲科学讲真理实事求是

无的放夭不看对象

故意写人们看不懂的

起不到作用见不到成效

不要老百姓看

研究分析宣传对象

语言无味象个瘪三

没几句生动的话学生腔

文章没人看

没和人民群众接触过

学习语言

甲已丙丁开中药铺

不动脑筋罗列现象

使人作概念游戏

形式主义的方法

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不研究不准备不修改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责任心不强

加强责任心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二、重点研读第五段

这段中作者论述了学习语言方面的问题,精读并思考

1、为什么要学习语言?

2、怎样学习语言?

3、为什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请从本课中和生活中举出人民群众语言生动的具体例子。

4、怎样向古人学习语言?

5、针对当前实际,谈谈对学习外国语言的看法。

6、谁应该学习语言?

7、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语言?

三、课堂练习

找出本文与前文使用的成语、俗语、文言词语及口语,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文言词语

臻于郅治、一言以弊之、从容避匿、视同一律、装腔作势、以毒攻毒

口语:落水狗、靠科学吃饭、瘪三、不中用、扔到垃圾桶去

俗语:懒婆娘的裹脚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生动的比喻:洗脸

四、讨论

党八股这种坏文风在我们今天还有没有,请列举其典型表现。

五、小作文训练

根据课文所列罪状,反其意而行之,写几条写作原则

六、讨论课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设计一(第一课时)

反对党八股

八股 ------封建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党八股 -----革命队伍内的一种坏文风,内容空洞、形式死板

反对党八股 -----整顿文风

思路:罪状、表现、危害、根源、克服办法

设计二(第二课时)

学习语言

为什么要学 -----不学,文章演说没人喜欢

怎样学 -----下苦功夫

向谁学---- 向人民群众

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外国语言中于我们有用的

谁来学------- 都要学

八、教后小记

窦娥冤教案篇五

窦娥原本善良本分,认为自己之所以屡遭不幸,很可能是因为前世做错了什么,此生只有好好奉养婆婆,才能修得来世的幸福。她的心愿很卑微,可是先有流氓张驴儿破坏在前,接着有昏官桃杌毁灭在后,他们联手剥夺了窦娥的生存权,将她逼上了绝路。原本坚信官府能辨明她的冤屈的窦娥怎能不万般委屈、愤慨呢?而呼天抢地,这是人们在遭受巨大打击时近于本能的一种反应。从深层意义上来看,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人民,往往以青天白日自喻,官府的公正、清明和天地的公正、清明一样,是不容怀疑的。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暗含着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因为窦娥已认识到,自己的冤案不只是由桃杌造成的,她原以为上级会复勘案件,完全没有料到自己马上就被押赴法场受刑。另外,窦娥的唱词里对不合理的黑暗社会现实的抨击,超出了一己遭遇的性质,具有广泛概括的意义,因此有着鲜明的社会批判的性质,这一点更多体现了剧作者的思想高度。不过,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窦娥还是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仰赖的,她也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动天地,所以在临刑发誓愿时,她满心期盼天地能主持公道:“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又不能不依靠天地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是窦娥的命运的可悲之处,也是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哀呼无告的普遍状况。

2、解读刘兰芝、祥林嫂、窦娥几位女性形象,谁更有反抗精神?

刘兰芝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要求也无济于事,事情无法挽回时,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遣归”,早早起来“严妆”,把自己打扮得美艳动人。刘兰芝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极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祥林嫂和窦娥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在窦娥的身上,表现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这是祥林嫂无法企及的。

3、根据关汉卿的《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在情节上和原剧相比有较大改动。下面是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主要剧情(有两种结尾),试和原作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一种最好,并谈谈理由。

秀才蔡昌宗进京赶考,佣户张氏之子驴儿随往。驴儿垂涎昌宗之妻窦娥,途中将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说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吃羊肚汤,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不想被驴儿的母亲吃下,当即身亡。驴儿于是诬告说蔡母杀害了他母亲,县官动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恐异常。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前来楚州巡查,解救了窦娥,同时,蔡昌宗也并没有死,窦娥一家团圆。(另一种结尾是:窦天章来楚州一带巡查时,乡民替窦娥喊冤,于是将张驴儿抓获。但当他赶去搭救窦娥时,窦娥已屈死于刑刀之下。)

参考答案:两剧情节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六月雪》里窦娥是秀才蔡昌宗的妻子,《窦娥冤》里窦娥先做童养媳,成婚后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六月雪》里张驴儿在官府上诬告的是蔡母,《窦娥冤》里张驴儿诬告的是窦娥;《六月雪》里,窦娥在临刑前没有发三桩誓愿,天降大雪并不是应了她的誓愿。结尾部分两剧差别更大:以“大团圆”结尾的《六月雪》,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及时赶到,将她解救了,窦娥夫妻、父女团圆;以窦娥被斩结尾的《六月雪》,乡民为窦娥喊冤,窦天章抓获张驴儿,却没能来得及搭救窦娥,窦娥屈死。《六月雪》的两种结尾,窦娥的冤屈都很快被查明,没有了窦娥鬼魂伸冤报仇的情节。

窦娥冤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戏剧戏曲的文学常识并掌握一些古代白话的意义;

2、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3、鉴赏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

4、鉴赏夸张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中国古代戏剧的常识,完成目标1;把握剧情,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中国传统戏剧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后面单列重点介绍。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窦娥冤教案篇七

一、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古典戏曲的艺术素养。

(二)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三)认识封建社会官吏昏聩,法制的黑暗现实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难点和重点:

(一)这曲戏由几部分组成?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如何理解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

三、教学方法安排:

点拨、研讨、赏鉴

四、学时量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斋叟,金未元初大都人(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尘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的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60多部,但大都散失了,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子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讲授课文

1、提问:在课文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于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有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三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宣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鱼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三、作业设计:背诵[端正好][滚秀才]两个曲子

四、板书设计

一、关汉卿

二、情节结构:窦娥指斥天地鬼神——告别婆婆——发下三大誓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研学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一层

齐读课文第一层的两支曲子

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天地惊鬼神。”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的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筑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二、分析第二层: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的善良与淳朴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情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做分析

三、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明确: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戏情的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对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四、阅读[快活三][鲤鱼儿]

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受冤屈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阅读第三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桩誓愿是六朋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苍得到反应。第三桩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介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

六、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是否矛盾?

明确:窦娥对天地的指斥和感受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者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动动容不定期昭雪窦娥的冤案。

七、归纳主题

本剧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八、作业设计:

如何分析理解窦娥的反抗精神?

九、板书设计:

窦娥冤

1、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2、三桩誓愿是什么?表现了窦娥什么样怕精神?

3、归纳主题

4、作业设计。

窦娥冤教案篇八

《窦娥冤》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

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抨击社会黑暗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渗透点

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

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结构,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现。诵读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诵读第三部分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较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二)解决办法

加强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全剧剧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曲词,借助课堂讨论,使学生认识剧中安排“三桩誓愿”超现实情节的作用,落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读本《元曲和明清传奇》一文的相关部分,了解杂剧的基本常识。以曲词为主,诵读课文;借助课文题解,了解全剧剧情。有条件的,可进而引导学生阅读剧本全文及关于关汉卿的戏剧评论。

2.第一课时,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以便更好地投入情境,体味作品。而后,要求学生独立分析课文节选部分的基本情节,列出简要提纲。

3.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反复吟诵关键曲词,体会剧作语言和艺术构思的特色,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归纳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分析剧中超现实情节的作用。

4.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关汉卿》和《窦娥冤》。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本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借助分角色朗读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节选部分的剧情发展脉络,并初步把握主人公窦娥的基本性格。

(二)整体感知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现代戏剧家田汉创作话剧《关汉卿》(《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该剧片断)时,也是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作为剧作核心情节的。《窦娥冤》历来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课文节选部分,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借弱小无助的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剧作赋予主人公窦娥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备受凌辱,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还为窦娥设计了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借助超现实的夸张与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作的感染力,使整个作品达到“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关汉卿(约1210—约1300)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经把自己比做“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烂,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表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的疾苦,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经常出入于歌楼、戏场之中,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熟悉人民的语言和民间的艺术形式,音乐和戏曲方面的造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产的杂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60多部剧本,现存的有18部,其中《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蝴蝶梦》《单刀会》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2.指名提问,要求学生简要说明元杂剧的主要体式特点(参看《语文读本》)。

3.指名提问,要求学生复述《窦娥冤》全剧剧情(参看课文题解)。

4.分配角色,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只读曲词与念白,科介从略)。

5.问题讨论:

(1)试分析剧情的发展过程,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归纳各层大意。

第一层:开头至[滚绣球]曲末“……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诉说冤屈,指斥天地的不公。

第二层:“(刽子云)快行动些”至[鲍老儿]曲末“……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请求绕道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被押赴法场而伤心;与婆婆见面后,诉说冤屈,嘱托后事。

第三层:“(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至文末。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

(2)从课文的三个层次中,可以大致看到她怎样的性格特点?(第一、三层主要表现她的反抗精神,第二层表现她的善良心地。)

6.学生自读课文,梳理课文词语。

下一课时,重点任务是鉴赏曲词,容量较大,难点较多。因此,在熟悉剧情后可引导学生分层梳理词语,减少下一课时的学习困难。以下所列词语,仅供参考。

第一层:实词:生(深) 糊突(混淆) 勘(核查、查验) 虚词:合(应当)

第二层:实词:纽(拘束) 哥哥行(那边) 落的(落得) 葫芦提(糊里糊涂)

第三层:实词:罚(同“发”) 委实(确实) 湛湛(清明)青天 苌弘化碧(周朝的贤臣) 望帝啼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暑气暄(暖,文中指炎热) 古陌荒阡(“阡陌”,指田野) 官吏每(同“们”)

(四)总结、扩展

学习《窦娥冤》,重点在欣赏其曲词和艺术手法,这是下一课时的任务。但了解背景、把握剧情、梳理层次、通解文字,是进行鉴赏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也可以说是进行鉴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大家要充分认识本课时知识积累的作用,有些内容,如作家作品、杂剧曲词语汇等,是可以融入我们的语文素养的,更不可忽视。

(五)课后作业 

1.诵读全文,重点诵读[滚绣球]、[耍孩儿]、[二煞i、[一煞]等几支曲子。

2.初步思考设计“三桩誓愿”的戏剧情节对于刻画人物、凸现剧作主题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剧情发展 窦娥性格

一、押赴刑场指天斥地 刚强、坚贞宁折不弯

二、婆媳诀别诉说冤屈 善良、纯朴开始觉醒

三、感天动地三桩誓愿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是在前一课时初步通解文字、了解剧情和初步把握主人公形象的基础上,以曲词为主来鉴赏课文的语言,鉴赏剧作借助想象、夸张来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和深刻批判的艺术手法,并更深入地把握主人公形象。

(二)整体感知

杂剧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念白、科介三部分组成,其中曲词和念白是剧中的人物语言。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主要就是品味曲词和念白。《窦娥冤》第三折中,由[端正好]、[滚绣球]、[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等十支曲子构成的一套剧曲,十分生动地展示了窦娥这个无辜的弱女子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她满怀冤屈的极端悲愤的感情,推动了剧情向高潮的发展。“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表现了窦娥的冤屈之深重,反抗之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 

([端正好]一曲,可看作[滚绣球1和以下各支曲子的引子。“叫声屈动地惊天”,正与剧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相合。“没来由”、“不提防”说明窦娥身陷冤狱的无辜。她不仅屡受酷刑,而且即刻便要惨遭杀戮,“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冤深似海,怨气冲天,她不能不爆发出悲怆惨痛的呼号。)

2.重点赏析[滚绣球]

(1)指名学生口译这支曲子。

(2)这支曲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支曲子写窦娥蒙冤赴刑时对天地鬼神的怨恨,运用了呼告、对比以及对偶、感叹、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物的情感。

曲词中,最能体现反抗精神的是“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两句。在这支曲子里,窦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日月鬼神由信奉到怀疑、质问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后则借指天斥地,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最猛烈、最尖锐的抨击,对包括最高统治者在内的封建王权作了大胆指责与否定,因而反抗精神最强烈。)

3.对比赏析[耍孩儿]至[煞尾]等四支曲子,鉴赏曲词,领悟剧作采用超越现实的手法进行构思的艺术魅力。

(1)指名学生朗读并口译曲词。

(2)试各用4个字为“三桩誓愿”拟一个名目。

(三桩誓愿的名目分别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课文中连写三桩誓愿,是使用递进手法,使戏剧冲突步步激化。三桩誓愿,也可以说是一桩比一桩更大,由此凸现窦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控诉“恶人横行,好人受害,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的社会现实,实现了对那个产生“时代的悲剧”的“悲剧的时代”的批判。

作家借三桩誓愿,也进一步突出了刚强的窦娥决不妥协的性格。作家描画了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身份卑贱的童养媳,化作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无边黑暗。一个苦度青春的少妇被吞噬、毁灭了,但是,一个传诵千古的艺术形象却屹立起来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格催人泪下,令人钦敬。

连写“三桩誓愿”,是借助想象、夸张手法完成的杰出艺术构思。这样的处理,在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上洒上了一层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于事理不合”,却“为人情所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理想和要求。它启示人们:“善”虽一时无力战胜“恶”,但正义的力量不会泯灭。这样的构思,拓展了剧情发展的空间,符合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给人以鼓舞和感召。)

(四)总结

关于主人公形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小结,见前面的分析。

关于关汉卿剧作的语言特色:

王国维先生曾盛赞关汉卿“一倚空傍,自铸伟词”,称赞其剧作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人第一”。“本色”二字,准确概括了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而自然,朴实而生动。如课文中,指天斥地的场面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押韵;而诀别婆婆的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则激情如火,慷慨激昂。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集中体现了元曲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 

1.抄写二至三则最喜欢的曲词,反复吟诵。

2.就课文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写一则五百字以内的短评。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最新职工趣味运动会讲话稿(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10-03 职工趣味运动会讲话稿(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
  • 10-03 德育工作国旗下讲话 德育国旗下讲话稿(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
  • 10-03 2023年青年运动团课心得 青年运动史团课心得感悟(大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 10-03 2023年大二新学期计划课前演讲(汇总5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
  • 10-03 初中综合自我评价 初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优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 10-03 最新自主招生自荐信自荐信(模板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 10-03 高校师德师风的讲话稿 教师师德师风发言稿(大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 10-03 2023年读弟子规的心得与体会(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
  • 10-03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