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2023年竹节人课堂笔记(精选12篇)

2023年竹节人课堂笔记(精选12篇)

时间:2023-10-12 12:22:39 作者:灵魂曲 2023年竹节人课堂笔记(精选12篇)

个人简历不仅要突出个人的成就和经验,还要展示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潜力。这是一份岗位职责样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借鉴。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一

今天我们举行了斗竹节人的比赛!

我们12个人分成了两组,每组每次派出一人,我是第三个出战的,所以我是三号选手,一号选手出战了,他胸有成竹地拿着他的竹节人,比赛开始!一号选手上来就给对方一记漂亮的左勾拳,接着右脚左脚,砰!对方的竹节人倒了。二号选手上场就感觉已经赢了似的,从气势上已经压倒了对方,可光从气势也不行了,要从实力,由于二号选手的失误导致我们成了平局,所以我这一次一定要赢。

我一看他们的三号选手是竟是一位傻大黑粗脑袋不太灵光的选手,我一下也就有了十足的信心打败他,我左勾拳右勾拳侧踢,再左勾拳右勾拳,他的竹节人一下就倒了,加上他是用吸管做的,所以特别脆弱。

最终我们以四对二的结果获胜了,下一次我们在比赛的时候一定要让对方一分都得不到。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二

一个有着裂缝的纸盒,两位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站在裂缝中央的竹节人,这便成了我和爸爸的“武林大会”。

你瞧,那位样子瘦瘦的一看就没有多大力气,身穿一身绿袍,手握一根牙签的就是我爸爸的竹节人——“绿骨精”;而对面那位身强力壮,有着一头冲天的红发、一双毛骨悚然的大眼直瞪瞪地凝望着你,手持着火焰枪的就是我的竹节人——“哪吒&rdqu[]o;。

我的“哪吒”和爸爸的“绿骨精”相比,显然是“哪吒”更加厉害,在气势上已经胜过“绿骨精”,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不知道爸爸会使出什么大绝招!

在“武林盟主”妈妈的一声号令之下,“武林大会”正式开始了。只见“绿骨精”比“哪本站吒”抢先一步,用他那根牙签朝我身上猛刺过来,可是我不足为惧,往后一躲,嘻嘻,没有刺着,接着又是一顿猛攻,而我一劈叉,手舞之,身摆之躲过了“绿骨精”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但是我不能一直防守,我一个接一个的放出我的大绝招——“黑虎掏心”、“泰山压顶”、“螳螂捕蝉”、“金鸡独立”……“咚锵咚锵咚咚锵,嘿哈嘿哈嘿嘿哈”的厮杀声不断从我和爸爸的口中发出。突然,我使出一招“双龙抢珠”,我和爸爸紧紧地贴在一起,再来一招“回马枪”,我的火焰枪稳稳地刺中了“绿骨精”的肚子。厉害了我的“哪吒”,我们赢了!

嘿嘿,我的竹节人“哪吒”昂首挺胸,站在“比武台”上,好不威风!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三

教材分析: 《竹节人》是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在文中,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这篇课文妙趣纵横,极富乐趣,语言诙谐幽默,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2.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介绍游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作者的描述中,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记忆。陪伴我们童年的玩具有哪些呢?你对这些玩具熟悉吗?(师出示玩具图片)而一位叫范锡林的作家,他小的时候家里穷,家里没钱给他买玩具,他就和小伙伴自己动手做玩具,他做的玩具叫竹节人,作者是怎样玩竹节人的,围绕着这个竹节人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竹节人》。师板书课题:竹节人 生齐读课题。2、介绍作者。

师:先听老师介绍一下作者范锡林,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作者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独创一格,十分有新意。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出版。

3、师动情述说:作者的童年虽然没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精美的玩具,但自制的竹节人却给了作者无限的乐趣,竹节人是作者美好的回忆,甜美的情结。那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作者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蹲风靡俨然破绽颓然沮丧前功尽弃挖空心思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弄巧成拙作鸟兽散虎视眈眈津津有味忘乎所以心满意足化为乌有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3、梳理全文结构。

思考: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第二部分(3—17):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第三部分(18-29):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竟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回答。

师展示:《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在文中,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安排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教师适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点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热情。此外,教师在读后梳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分段及概括段意。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生:这样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

师过渡:那竹节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怎样做的呢?斗竹节人的游戏又是怎样玩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牵引下,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又巧妙地引出下文的教学。(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第3~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的呢? 指名回答问题。

出示课文片段:把毛笔竹竿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课件展示竹节人的图片,再指名读这一段。

2、出示: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 请学生交流读书体会,说说这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指名回答。(言外之意是“我”瞒着妈妈把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不仅仅是“我”,其他小伙伴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卖毛笔的老头儿生意特别好。)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好玩? 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的结论:(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师: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生回答,师展示: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师这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句子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正是这样的课桌反而成了我们玩竹节人的好场所。(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师: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

生汇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师:这几段中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有哪些呢?(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从作者对竹节人的描述中可见竹节人的有趣。(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师: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 生汇报,师总结。

师: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缕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就的脑袋,做了一顶纸盔甲。

4、师小结:在作家的笔下,竹节人变得有血有肉,仿佛真的成了一名壮士,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牵引下,课文的层次感更加的清晰,同时教师的梳理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浓浓童趣。(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第18~29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竹节人发生了怎样的趣事呢? 指名读这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2、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对玩竹节人的痴迷? 生汇报,师梳理:

(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2)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作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3)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3、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1)一开始,老师的态度怎样? 从“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这些词可见老师对孩子们玩竹节人的做法非常生气,作者诙谐地写道:“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2)后来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也没留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就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生:读出了“我”心情的变化,原本的沮丧和对老师的不满荡然无存,“我”感到了快乐,因为老师也和“我”一样迷上了竹节人,这令“我”感到心满意足。

【设计意图】文本的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让人忍俊不禁,教师在这个环节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充分想像人物心理,对人物的感受更加立体化了。四、总结写作特色,情感升华 1、总结写作特色:

(1)具有夸张色彩的语句,让文章生动有趣。(2)语言幽默,耐人寻味,暗含言外之意。2、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透过文本,感受课文的独特风格,深刻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体验。

五、总结全文:

小小的竹节人,是作者美美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六、布置作业:

1、课后生字词要书写美观。

2、写一段介绍玩具或讲述玩具带给你乐趣的往事,题目自拟。

玩竹节人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回忆童年趣事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四

啊!终于做好了竹节人了,看见别的同学玩的十分痴迷,我也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

我的竹节人手上拿了一根金箍棒-铅笔,名叫“战无不胜”。我把竹节人嵌在一个盒子上,在下面一拉紧,那倒在裂缝上的“战无不胜”就站了起来,像是一个守护边疆的战士。

我将红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摆动了起来,然后叫上我爸就开始拳击搏斗了。

比赛正式开始,我一拉一松,一个扫堂腿,踢了我爸竹节人一脚。我爸一拉他的竹节人用三叉戟打了战无不胜,我用力一拉,回击了一下,我接着一套连击把他打得没有招架之力。

突然我爸一个灵活躲闪,躲过了我的连击,他一个黑虎掏心,把我打的没有了退路,我只能放手一搏了,我大喊道:“你是赢不了我的,呀呀呀呀呀……”我一个泰山压顶成功把他击退,他又一个鞭腿,差点我就倒了,幸好我稳住了阵脚。

打了半天还是没有分出胜负,突然我爸微微一笑,被我看出端倪,我立刻防守,他重重一打,只听“哈哈,你输了,嘿,我赢了!”我大喊道。原来是他用力过猛把线扯断了,所以我才取得了胜利。

欲速则不达,用力过猛的后果就是扯断了线。玩竹节人,不仅增添了乐趣,还增长了智慧,真有意思。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五

哈!竹节人做好了,不得试玩一下吗?我在家中仔仔细细地寻找了一遍,没找到一件有裂缝的东西。

怎么办呢?

有了!我从床底下搬出了一箱牛奶,把牛奶全部倒出来,把纸箱开条缝,再剪掉一个面后就完成啦!竹节人可以在上面打斗了!

我把竹节人放上去,手在下面一拉,嘿,竹节人站起来了!我把下面的线一松一紧,竹节人就舞动起来了,先来个帅气的蛟龙过海,竹节人的竹棍子的两头上下摇动,让敌人无法前进。

再来个翻山倒海,竹节人先面向左边,再突然一下转到右边。

再来个……突然竹节人卡在了上面,不动了。“唉呀!怎么不动了?”我着急地问爸爸,“不是吧,刚做好就被你玩坏了?”爸爸心疼地把竹节人拿出来,仔细地检查。

“哦,原来是线上的结太大了,线卡在洞上了。”说完,爸爸把原来系的大结散开系小了点,果然,再放在纸箱上时,竹节人立马站了起来。

修好了竹节人,我又和妹妹开始了pk。“蛟龙过海、泰山压顶、翻天倒海,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我大喊,妹妹也不甘示弱:“黑虎掏心、双节棍……嗯啥啥过海来着?咚锵咚锵咚咚咚咚咚咚咚锵!”最后我用坚持得到了胜利。

竹节人真是件极有趣的.玩意儿。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六

看,这个竹节人,真像一位武林高手啊。看着这个玩意儿,心里不禁欣喜起来。

上周,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个作业,竟然是做个竹节人,在书中看见过程,又是剪笔杆,又是穿鞋线,总之复杂的要命,不禁一头雾水。

但材料也不是很昂贵,需要几根笔杆,如果没有,可以用吸管,再就是一根线,终于,我在家翻箱倒柜才凑齐了所有材料。

第一步就是要剪,如果用吸管的话,那就要小心了,一个不小心就断了,我不耐烦的想:“怎么回事,怎么就断了,真是的,这项作业是真的烦啊!”快要剪完了,我也是提心吊胆的。

下一步是穿线,要在剪好的身躯两侧钻洞,我又想:“这还要钻洞?钻在哪?钻多大?钻几个?”“啊!烦死了!”要不是看看其他同学的,一时半会儿还完不成呢!

全部穿好后,就开始装饰了,我喃喃自语说:“给它画副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再拿根吸管。我想:“这样够不够酷啊?”想要再好看点可以给它戴顶帽子。

终于可以玩了,需要一个纸箱,在中间划条缝,将鞋线嵌进去就可以了,在玩之前,我想:“这能动起来吗?它立在那会倒吗?”有一百种疑惑还不如试一试呢!

他果真立起来了,它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拿着一根吸管,多神奇,我称它“吸管大王”,将斜线一松一紧,竹节人的手和脚都动起来,拿着吸管的手挥来回去,真像武侠片中的江湖大侠那样神气。我想:“这个竹节人也蛮好玩的.吗?”似乎所有的不耐烦都没有了。

那个下午,我沉浸在竹节人的乐趣中。

看哪,这玩意可真像武林高手啊!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七

今天班里举行了斗竹节人大赛,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跺脚拍手,高声呐喊的人处处都是。

经过了淘汰赛便是小组赛。第2轮就轮到我了,我信心满满将胶线嵌入板凳中,手在下面一拉紧,我的竹节人便威风凛凛地站了起来,我轻轻转动竹节人,将武器对准对手,深吸一口气,对阙已晨说,我准备好啦,开始吧。

我把手里的线快速地一松一紧,便是快速小范围攻击了。对手也不甘示弱,拿出兵器猛地一扫,啪,刚好被我横着的武器给截住了,我在板凳下的手也不知不觉地加大幅度,对他进行死死地压制,加油把他打倒。快发力,快发力,不然就要输了!旁观的组员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战况,他们都恨不得把头也插到缝里,好更仔细地观看这场战斗。经过大约两分钟的激战,我的竹节人顺利了,顺利晋级第3场。

虽然第三场没能成功,没能代表小组出战,但我也体验到了当观众的乐趣。

和大家一样,我全神贯注地盯着那打斗的两个竹节人,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了精彩瞬间。

半决赛,决赛,没有哪个不让人着迷,直到比赛结束,同学们才一个个依依不舍,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教室。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八

自从上完了《竹节人》这篇课文,我也渴望制作一个自己的竹节人,但是又舍不得像课文中的制作方法一样,锯毛笔杆和把课桌弄开一条裂缝作竹节人的操作台。

一位朋友告诉我:“竹节人不一定要这么制作,可以用吸管来当竹节人的身体,做一个纸盒,划开一条裂缝就可以了”。

嗯,这么办挺好!不过我这个人很懒,我得看着有没有现成的,我找找。还真有!前一天吃完的肯德基快餐盒就很好,在上面划条缝就行了!

首先准备好十条长短不一的吸管,摆放成一个小人的形状。接着用绳子把吸管串联起来,依次穿过脚、身体、头和手,左右两边分别都有一根绳子。然后绑上它的武器“一柱香”。最后,为了让竹节人更加形象,我又拿了三个瓶盖作帽子和鞋子。

制作完之后,把竹节人放在盒子上方,通过控制脚下的绳子,就可以做出各种功夫的动作哦!

制作过程中有点小翻车,竹节人身体(吸管)太细了!以至于我的竹节人好几次都站不起来。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只能采取人工抢救,把竹节人强行立起来,趁它还没倒,立马控制绳子操作它,这样就能好好玩了!

通过自己动手,可以收获到更多的快乐,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就吗?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九

昨晚,月儿朗照,透过云层,直直照进我的心,把心照的暖暖的,亮亮的,这使我的心情格外好。

看着桌上的竹节人“侯木兰〞和爸爸制作的竹节人“大侠”,不禁想到古战场上的斗殴场景,“侯木兰”和“大侠”的较量当然就成了我接下来的目标。

“侯木兰”身材高大魁梧,身披红斗篷,手持一把红缨枪。颇有一种英雄气概,而爸爸的大侠身形小巧,构造简单,虽手持一把利剑,却略显逊色了几分。

大战一触即发,伴随着棉线的一松一紧,“侯木兰”先发制人,挥动着手中的红缨枪就向大侠而去,“大侠”虽小,却很灵活,身子一闪便躲了过去。

“侯木兰”向后退了几步,“大侠〞趁此机会弯下腰,用头向“侯木兰“腹部撞去,“侯木兰”一个重心不稳,向后栽去。

本以为胜负已定,不曾想那“侯木兰”一个打挺又站了起来,趁大侠不备向他发起攻击,奈何大侠灵巧,躲、闪、攻、防,样样精通,且总能直击“侯木兰”要害。

“侯木兰”因为“脚”大还结实,像座大山屹立不倒,且总能化险为夷,场外的妈妈都看得入了神。

僵持了几个来回,依旧不分胜负,比赛在一阵咚锵声中愈发的激烈了。最后,“侯木兰”和“大侠〞握手言和,打了个平手。

只不过,这小小竹节人,既承载了无数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又让家中又出现了久违的欢笑!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十

《竹节人》这课是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的目标是教会同学们有目的的阅读。这篇课文前面的导语就提示大家,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读书方法也不同。阅读策略单元,习作策略单元都是统编教材的新内容。怎么教才让同学们掌握好阅读策略?施治平老师的这节课做出了一些尝试。

一、关注阅读

施老师一开始出示玩竹节人的视频,从同学们与老师的对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还是比较熟悉的,预习很到位。接着让对课文的导语进行了梳理和理解,明白有目的的阅读就是关注的内容不同,阅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关注合作

相信通过自己带着任务学习竹节人,又通过小组交流这个任务,你一定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没有推进建议,那么,所有的讨论只是在原有层面上的继续,没有提升。在施老师教学中,同学的建议也好,老师的建议也好,对思维的推进都起到真正的作用。例如,施老师让同学们把自己手里的任务单放一放,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继续完成这份合作单。一个同学记,其他提出建议,把这份任务单完善。

三、关注建议

同学建议的是表现的形式,老师建议的是抓关键词,这个对有目的的阅读,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小组的介绍,是对原有课文内容的梳理。对不会做竹节人的人,还是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多个方式才能达到让没有阅读的人也明白竹节人怎么做。所以,施老师设计的资料单对学生帮助的作用很大。

总之,有目的的阅读,真的不好教。一节课的容量那么大,是不是要在一节课中体现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呢?已有的知识要怎么进行串联呢?不管怎么说,施老师勇于尝试阅读策略教学的人,真了不起!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十一

昨天下午,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那就是做一个竹节人,准备明天的斗竹节人大赛。听到这个作业,我们全班都乐开了花,以前是写作业和背课文,我们以前的表情都是哭,这次作业心情就不一样了,所以我要好好的完成。为了明天的比赛,晚上我就做了一个瘦瘦高高的竹节人,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战无不胜”。

今天,我很早就把昨天晚上做好的竹节人放到书包里,兴高采烈的去了学校。上午没有语文课,只有下午才有,所以我都等的有些迫不及待了。终于到了上语文课的时间,我拿出竹节人让老师看,老师说只要做了竹节人的都可以拿到一分,所以我拿到了一分。接下来就是斗竹节人大赛了,老师说叫两个同学上来比赛,第一场是在朱家超和张梦泽之间进行,他俩的竹节人看起来都非常厉害,就看胜利落入谁家了。他俩把竹节人放到了桌子上,用桌子夹住这两个竹节人的线来摆动他们,我仿佛听到了朱家超的竹节人说:“胜利一定是我的”,张梦泽的竹节人好像在说“那可不一定”。紧接着激烈的的比赛就开始了。朱家超的竹节人首先发起了进攻,朱家超的竹节人朝着张梦泽的竹节人踢了一脚,然后又打了两拳,张梦泽的竹节人不服又给朱家超的竹节人来了一个“双龙抢珠”,朱家超的竹节人更不服,给张梦泽的竹节人来了个“黑虎掏心”,把张梦泽的竹节人给打败了,我们全班都震惊了,朱家超用很短的时间打败了张梦泽,真是太厉害了!

到了第二场是臧晓彤与赵思雨的比赛,臧晓彤拿上了她那粉粉的竹节人,赵思雨的竹节人是高高的青色的。一上场,赵思雨的线就被缠住了,臧晓彤的竹节人一招致命打倒了赵思雨的竹节人。我们全场都惊呆了,臧晓彤用的时间才叫短,只用的几秒钟就把赵思雨的竹节人战败了,臧晓彤实在是太厉害了。最后,我们开始自由赛,我和我同桌进行比赛,最后我赢了。

在这次激烈又有趣的比赛中,我感受到了传统玩具带给我们的乐趣,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比电脑游戏可是有趣多了,以后有时间了我再向爸爸学几个传统游戏的玩法,和小伙伴一起玩。

竹节人课堂笔记篇十二

针对教学设计时的几个问题,我把设计内容进行了一些改动。用“怎么写更有条理?怎么说更生动?怎么讲更精彩?”三个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三个阅读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读写训练,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以下成功之处:

1.落实了阅读策略的训练。通过具体的训练,让学生懂得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运用但阅读方法也不同。

2.训练学生用“扫读”法读全文,“跳读”法关注不同的阅读内容。并训练学生运用“圈画关键句”“围绕中心说”“突出重点写”等策略完成阅读任务。

3.三个任务的.完成体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从说到写,在实践中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4.重视了单元要素和语文园地的有机整合,把课堂练笔和“词句段运用”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教学活动安排不够合理。任务和问题有互相冲突之处,如“写玩具制作指南”设计的问题是“怎么写更有条理?”。让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时,由于没有事先发送表格,学生一边制作表格一边填写,浪费了课堂时间。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发现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书中圈画,然后“说”更有效率。

2.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在完成任务“讲一个老师的故事”时,设计的问题是“怎么讲更精彩?”但教学环节中,有一个让学生写“老师入迷时的样子”的练笔,两者之间有冲突的地方,没有用语言做好引导和解说。

3.时间把握不精准。小练笔没能当堂完成。

一点困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