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再别康桥的基调 再别康桥教案(通用10篇)

再别康桥的基调 再别康桥教案(通用10篇)

时间:2023-09-26 02:11:31 作者:纸韵 再别康桥的基调 再别康桥教案(通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再别康桥的基调篇一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再别康桥 

老师补充介绍徐志摩。这个新诗坛的美男子,竟成了北平少女界的“大众情人”。 

二、讲授新课 

(一)朗读指导 

一个同学读,另一个同学评。如此反复。 

2、第一节应该怎么来断句?应该怎样来读? 

彩梦――――寻梦――――梦醒 

放朗诵带,同学们体会。 

(二)内容研讨 

意象分析: 

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主题分析及徐志摩其他的诗欣赏 

参考: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云 游 ----谈徐志摩的人生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的一生就象他的一首《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根本不想停流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阻拦的逍遥 

徐志摩诗歌欣赏: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郞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再别康桥的基调篇二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当堂背诵全诗。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教学步骤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解释:康桥=剑桥=gambriage)

然后问学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学生会说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播放大学图片。让学生指出剑桥大学,引出对徐志摩的介绍。

(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先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提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他们说出这是为什么——有诗人的情感融入;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进而由教师总结出意象的含义——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配合板书……)

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谢榛《四溟诗话》)

1、 每人写一首小诗,借景物抒发某种感情;2、 选学徐的其它诗歌。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

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这相互交汇时的光亮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云彩 ……

金柳 ……

青荇 ……

潭水 …… 依恋之情

长篙 ……

星辉 ……

(客观物象) + (主观情意)= 意象

再别康桥的基调篇三

《再别康桥》这首诗将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化作缕缕情思,融会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吟成了宛如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般的抒情诗,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意境美。

1、动静相衬中见深情美: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诗人离开无限眷恋的康桥,内心同样是沉重而压抑的,但这首诗总体上诗情的表述是含蓄的,有节制的,用词遣句尽力轻巧,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不仅如此,诗人使用了绚丽多彩的语言,如“云彩、金柳、夕阳、青荇、彩虹、星辉斑斓”等,使诗在轻盈飘逸中浸染了诗人的缕缕情思。诗人还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静谧清幽中给人以流动感,既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也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美感享受。

2、虚实结合间见离情美:

诗人实写离开康桥时的情景,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康河如此美丽,怎不让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怎不让诗人“心头荡漾”,纵情想像?于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美梦“揉碎在浮藻间”,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诗人追忆往昔美好的“理想”,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却不能放歌,因为彩虹似的梦幻已经揉碎,斑斓璀璨的星辉早已流逝。如今诗人不想惊动这眼前的宁静清幽,轻轻地来,悄悄地走,充溢其间的只是诗人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的种种复杂情感。

3、比拟夸张里见浓情美:

诗人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诗人把对母校的深情,溶入了对康桥晚景的形象描绘中: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竟具有了新娘的魅力;绿油油的水草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离别的惆怅似笙箫悠悠,就连“夏虫也为我沉默”,诗人用比喻拟人写活了对康桥的浓情蜜意。“云彩”本就不能带走,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夸张手法的运用,更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

这样,全诗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诗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更深、更美、更为浑厚和潇洒。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是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18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侯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再次,我觉得它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我们欣赏诗也是从形象入手,来逐渐接受诗人的心灵的。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那么这个梦引起我们什么感觉呢?这使我想起了闻一多先生纪念它的长女夭折时写的一首诗。他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大家知道梦时美好的,钟时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1927年他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节,既然谈到梦,那么这次再来康桥,再回母校,是不是来寻梦的呢?”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处放歌。“这句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的两年,悠哉悠哉。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最好的诗诗第三句诗。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句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这句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悄悄是离别的笙萧“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萧“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歌讲究精练,为什么一再重复”沉默“”悄悄“”轻轻“?这不是浪费语言,而恰恰是他的重点。

其实”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他回忆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此处无声胜有声“,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用反衬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开,可惜好友欲离我而去。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下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往往用在评价诗,意思诗不说愁,却把愁表现得最为恰当,看着朋友走掉,长久孤立的站着,表现感情的深厚。如王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即抒情“。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能引起我们很多的遐想,又如利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要能让我们产生联想的诗就是好诗,这些都告诉我们欣赏诗要调动我们知识的积累,像形、相似的诗能在头脑中产生,用此来理解新诗。写得好都是诗人生活经历的提炼和升华,换句话,我们通过生活的桥梁可以达到诗人的心灵。例如,刚离开父母的学子读《再别康桥》是不是更有感觉?为什么”沉默时感情最深“呢?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达时飞机、船都已走了,但送别的人伫立不动,若有所思。结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实际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了。

再别康桥的基调篇四

透过《再别康桥》看徐志摩诗的美

几瓣雪花,几枚黄叶,一缕清风,一弯秋月,一位美人带着笑靥轻盈走过……于是,诗意便散做缤纷的花雨,悠悠然落下。

这诗意,正是属于徐志摩的。

观志摩其人,坦诚天真,只知爱,不知恨。有他在,夏不热,冬不冷。人们称他为“朋友中的朋友,诗人中的诗人”。

味志摩之诗,无论语言还是意境,都是一场华丽的盛放,如春水荡漾,如夏花绚烂,如秋夜静好,如冬雪晶莹,集古典、浪漫、唯美于一体。

今天我将通过《再别康桥》一首,来欣享这一桌美的宴席。

首先是语言韵律之美。一位美人,如果其衣着极不得体,那么形象便要打折,诗亦如此,不管怎样优美的意境,一旦离开了语言的修饰与包装,那韵味就没法体现得淋漓尽致了,或者还会适得其反。志摩是个有眼光的诗人,他总能为自己的诗披上合适且动人的纱衣。读《再别康桥》这首诗,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其清新秀丽的语言和轻柔委婉的节奏。如一曲菱歌飘在风中,撩拨心弦。

他的语言,有时素面朝天:

诗的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地”描写他的来去,重叠反复,轻轻地来,轻轻地走,如踮着脚尖,踩着微风,似是平淡之极的字眼,却不动声色地诉说着最深的“流连”。

他的语言,有时又淡妆浓抹:

河畔的绿柳便被抹成了“金柳”,波光里的影被涂成了“艳影”;泥是“软”的,青荇是“油油地”“招摇”,连那树下的一潭清泉也被描画为色彩斑斓的“天上虹”方才尽兴。。。

然而这看似经过了雕琢的句子,却丝毫不显得矫揉造作。因为那浓妆的涂抹、明丽的色调或是因了夕阳的余晖的赐予,或是对康桥黄昏的美丽的写照,总之是来得极富依据的。

志摩又是善用比喻的巧匠。他将河畔的金柳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将无生命的景语兑换为有生命的情物,温润可人;他将榆荫下的清澈的潭水比喻为“天水虹”,又将被浮躁揉碎的虹幻化为梦,然后他撑着长篙,载着星辉去寻那切近又遥远,遥远又切近的梦。我们且不说这梦凝聚着怎样的深意,单是这洒脱婉转的比喻,就已让诗的语言美到极致。

当然,再华美精致的言辞,少了一定的韵律也难说是好诗。徐志摩是追求诗的外在形式美的,他认为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体现,而且一直试图为艺术的思想的灵魂构造适当的躯壳。他认同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且尤重音乐美。他曾说过:“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无论精神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彻底的‘音乐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

我们看《再别康桥》这首诗,诗的七个小节错落有致的排列,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一三句短,二四句长,显出视觉美,整首诗不拘一格且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但又不是一韵到底,而是随着情感的变化不断调整,韵律之美如炊烟袅袅铺展,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优美的辞藻配合舒缓的节奏使得整首诗在外形上已是美不胜收。

其次是意境之美。《再别康桥》一诗,景语如画,情语如歌。作者轻轻地徐徐地再一次踱到久违了的康桥。一样的是那美丽的地界,一样的是那安宁的黄昏,然而心情却迥然不同。时光辗转,弹指间,一切已然物是人非了。

看那河畔的细柳摇曳依然,被夕阳镀上了一层暖暖的金辉,如同娇羞的新娘。她投落在水波里的艳丽的影子不停地摇晃,竟像是在诗人的心头荡漾,纷乱了他本就不平静的心。那从软泥中长出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着,毫不掩饰它的自在、它的安逸、它的快乐!它们仿佛是调皮地、故意地诱惑和嘲笑着诗人。其实,能在这康河的柔波里做一颗水草,作者也是甘心的是愿意的!没有世俗的纠葛,没有现实的残酷,多好!榆荫下的那一潭清水,倒不像清泉,反似天上的虹被浮藻揉碎了,沉淀为绚烂的梦。然而我想这梦,不单单是梦吧,也许它更是诗人的过往,那激情澎湃的昔年,那理想燃烧的岁月,那个爱过的人,那段跌宕的情,那时说过的话,笑过的事。。。一切的一切,都再也不复返了,如梦般沉落。

那么诗人此刻还能再寻到那梦么?像昔年那样,撑一支长篙,载着满船的星辉,在星辉斑斓里纵情放歌,唱尽悲喜?不,他不能!今夜的宁谧正奏着离别前的笙箫,今夜的夏虫沉默着诗人的沉默,今夜的康桥是沉默的离别的哀伤的康桥!

诗人终于终于要走了,他挥一挥衣袖,去作别那西天的最后一抹云彩却不带走。那曾经的记忆,那曾经的美好,就如这美丽的云彩一样让它们安静地留在这澄澈的地方,化作短暂的永恒吧。

《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全诗似乎处处是景,却又处处是情,离别前的哀伤和惆怅漂浮在每一个细微处,而那愁绪是来自诗人心底的浓深的康桥的依恋和痴爱!或者还有政治理念被现实击破的无奈,爱情理想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但是,志摩的诗愁是有度的,是“哀而不伤”的。它不是苏东坡“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沉,也不是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恣肆,而是有着一种节制感情的理性在里面,这理性,使得诗的意境更为隽永纯正,同时赋予了本诗均衡完整的品格。

再次是追求之美。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的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光的月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生成的一片。”是的,徐志摩是追求美的,蔷薇的花、星月的光辉、人类的希望都是他理想主义的追求。不管现实世界怎样的复杂,他的.美丽的希望怎样被摧毁,他都要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的需求,坚守高贵的理想。正如胡适在《追忆志摩》中所说的:“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的信仰实现的历史。”而诗人在康桥的徘徊,正是这种追求的一个缩影。我认同某些人的看法:康桥是徐志摩的理想,“康桥情结”贯穿在他的一生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康桥的生活是诗人一生中最为满意的生活,那里孕育了他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和理想,宁静幽雅的景致唤醒了久蜇在他心底的诗人的天命,和林徽因华丽的邂逅相知则交织成一片恋爱的雨,给了他最为甜蜜的洗礼。他曾经满怀深情的说过:“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得,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以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爱,既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爱情美的追求,一种对理想美的追求。

也许真是因为这些美的集结吧,《再别康桥》被一代代的读者所喜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首,是二十世纪现代诗篇中当之无愧的皇后!

再别康桥的基调篇五

《再别康桥》既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也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美感享受。

一、情真意切,细腻含蓄。

徐志摩一贯主张诗应表现作者的“性灵”,表现“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流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再别康桥》即是这一诗论的结晶。诗中写了三方面内容,情感极为丰富:一写康桥之美,抒发深爱之情;二写心境之变,表现理想已碎、今非昔比的无奈心态;三写离别之苦,流露出欲厮守而不能的缠绵情思和难言隐忧。三者浑然融为一种缱绻而凄惘的复杂心绪。

全诗共七节,首节连用三个“轻轻的”,以轻盈跳跃的节奏托出含泪缓步而去的形象,透露了一种“更行更远还生”般难舍难分的离情,为全诗定下伤离别的基调。2至4节,借对康桥优美风光的具体描绘,表达了对康桥往昔生活的回味和对康桥发自内心的挚爱。“夕阳中”绿油油的水草向将别的诗人招手致意;“榆荫下”,清潭倒映着天上的彩虹,沉淀着令人神往的梦境!在这里,作者把自己的真切细腻的情思,完全融入康桥景物之中。第5、6节,表现了感情的明显起伏。诗人为追寻“彩虹似的梦”,便欲撑篙漫溯,甚而“在星辉斑谰里放歌”。此时诗人已忘情到“不知今夕为何夕”了,然而梦幻倏忽即逝,惜别的苦哀爬上心头,他已“不能放歌”,只能在心灵深处悄悄地吹奏起“别离的笙箫”。尾节与首节相呼应,融进了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诗人的缠绵、惆怅和幻灭之情萦绕再三,回荡不已。这感情是何等的柔细、真纯!

诗贵含蓄。《再别康桥》运用多种方法隐蔽意向,蕴蓄感情。如以“彩虹似的梦”象征理想,以虹影之碎暗示理想破灭。再如第6节,通过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把无声的“悄悄的”、“沉默”与有声的“笙箫”、“放歌”等相对立的听觉内容,重叠、凝聚在一个意象中,委婉地道出了复杂的别离之情,避免了表达之直露。尤其是,诗人没让伤感一味上涨、泛滥,而是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去彩”轻轻煞住,使真切的爱恋之情深藏心底,无限的凄惘之愁止流心头,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情景交流,虚实相生。

诗人以明丽柔和的色调,勾画了一幅秀丽的康桥晚景图,并在其中揉进了自己依依惜别的情愫,创造了绝美而凄迷的意境,诗中所有的自然物,无不是在悄悄不语的、似梦非梦的特定情景中诗人心灵的物象化,是性灵的自然流程所致,都分外牵动诗人的离情别绪。“金柳”成了在心里荡漾的新娘;“青荇”受康河柔波的爱抚,而惹起愿做水草的联想;清潭虹影就像梦境般令人陶醉……这些描写,虽为景语,实为情语,都是景中有情,情里融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离别之际“触目皆情”的独特感受。

情与景的水乳交融,得力于虚实相生手法的巧妙运用。实笔实景,虚笔抒情,二者相辅相成。从全诗看,第5节是虚写,2、3、4、6节是实写。虚写节是抒情的高潮,与实写节对比、照应,造成情感上的起伏跌宕。实写中亦有虚写,2至4节先实后虚,第6节先虚后实。虚写在于为想象留下一个回旋延宕的空间,增强景物描写的诗意,赋予客体更多的主观色彩,使诗荡起抒情的涟漪。实写,也只是撷取最显“性灵”的夕阳金柳、柔波水草、清潭夏虫、虹影星辉等景物,旨在为虚写而铺垫、设境。

三、构思精巧,首尾照应。

这首诗的构思,可谓匠心独运。诗人无限的情思,由一个轻轻招手的动作牵动出来,并以作别这一刹那间感情的起伏流潜为线索,将所见、所闻、所思、所为连缀成有机的整体,突出地表现了轻轻的动作、梦幻似的景致和沉默的气氛。形式与内容、外观与心灵、视觉与听觉、梦想与现实,达到极其完美的和谐与统一,使得瞬间的意趣变得诗意盎然,具体感人。特别是首尾两节相应相援,貌似复唱,实已推移、深化,不仅造成了全诗回环复的韵律美,而且渲染了伤别的氛围,构成了主题的回旋。

四、语言鲜美,形式整齐。

徐志摩说:“绝对的值得一听的话,是从不曾经人口说过的。”《再别康桥》描绘康河风光,选取了诸如“金柳、彩虹、青荇”等色彩绚丽的词,让人在视觉上得到优美的享受,并和诗人一起沉醉于康桥五彩缤纷的晚景中。动词的锤炼亦颇见功力,“招摇、荡漾、沉淀”等,无不使那些难以状摹的抽象情思高度具象化,让人不由自主地随诗人的思绪波动。“作别西天的云彩”、“做一条水草”,“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等语句,也都十分清新隽永,道别人所未曾道。就是大体相同的内容,如首尾两节,也选择不同句式和词语来表达,以产生新鲜别致感。

形式整齐匀称。全诗7节,正好以第4第这一过渡节为轴对称。每节四行,奇句稍短,大抵六字,偶句略长,一般八字,偶句较奇句后空一字排列,形成有规律的长短错落。整首诗看起来,犹如一条齐整之中略有变化的艺术长廊,有着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美。

五、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徐志摩非常注重诗的节奏美。他说:“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再别康桥》每行大致含有三四个节拍,第4节是情思的回转和过渡,节奏有所变化:第二行切分为二,共五拍;第三行改为两拍。第5节是抒情的高潮,节奏亦相应变快,偶句变为“一二三二”的音组,形成顺延对仗的匀称结构。音组和停顿有规律地安排,产生了抑扬顿挫的节奏,造成声音的流动回环。诗中还用了重言和双声、叠韵;非韵脚处用重言和双声,如“轻轻、油油、艳影、清泉”;当押韵处选叠韵,如“荡漾、招摇”。声短韵长,轻重相间,错落有致,跌宕多姿,增强了音调的和谐美。

就押韵形成看,全诗基本上押偶韵,但第4、6节分别押交错韵,1与7节,3与6节又构以遥韵。这些押韵形式呼应回环,中间流荡变幻,构成了抒情小调似的旋律。

总之,《再别康桥》是一首充满真情实感,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集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于一身的“三美”诗。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读后感

近了,眼中的景,草坪、树荫、康河、那最美的彩虹、还有那彩虹般最美的康桥……

近了,眼中的我,衣衫、脚步、面容、思索、还有那近乎割断脐带的婴儿般的不舍……

哦,还有你,可爱的青荇,我的小东西!在这熟睡的一刻、在这熟睡的季节里,只有你强忍睡意,不愿别离而为我送行?油油悠悠的你,在水底;轻轻的我,在你的爱意里。因为你,做一棵水草,我甘心!在我们的爱河——康河里,柔情蜜意!吻别,我最爱的你!

来到那曾经到来过的树荫下,傍着悠悠康河,蓦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心跳、脸红,做了少妇的你更加丰腴美丽。深情地望着你,问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婚礼?当你挽着新郎夕阳而去,你那金色的艳丽、婀娜的艳丽,却成了康河和我最永久的记忆!康河为你而波光荡漾,我为康河眼中的你心头荡漾!问你是否还记得那件送给你的嫁衣?你身影前的那一面平镜,记住了你新娘的美,记住了我彩虹般的梦。亲爱的,嫁做人妇的你,如果还在意我们曾经的倾心,那么在我离别之际,请你再看看镜中的记忆:我为你,在青草更青处撑一支长篙,漫溯;我为你,在满载的一船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是我的梦啊!那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啊!我把梦献给了你,把梦留在了这里!

远了,眼中的景,草坪、树荫、康河,还有那最美的彩虹,还有那彩虹般最美的康桥……

远了,眼中的我,思索、面容、脚步、衣衫,还有那一步三回头的背影……

再别康桥的基调篇六

《再别康桥》以其浓烈深沉的抒情历来为人称道,也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首兴之所至挥笔而就的随意性很强的诗歌。

柔美和谐的音乐美

诗人对诗的音乐美非常看重。《再别康桥》全诗七节,每行六至八字,大体上每行三顿,音节长短不一,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诗行整齐匀称,声调回环往复,随情变韵,平仄声交替使用,读起来抑扬顿挫,舒纡婉转,节奏鲜明和谐,形成流动感,极富音乐性。

诗人追求的是“在梦的轻波里依洄”的境界,他的诗歌常常是漫不经心地唱出来的,没有雕琢,没有造作,潇洒淡远,一片天籁: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在《偶然》一诗的片段。“……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便是从这时断时续的诗行间,吹来些飘飘渺渺的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多么坦率直挚,这是发之心底的声音,却不是用诗的语言,而是用口语,可又是那么甜美动听。第三行首尾有“你”和“好”两个音调曲折的上声词,把诗句点化得委婉又多情;第四行似乎很不经意地变换了句式和语调,节奏自由极了:末尾“忘掉”的“掉”字,在轻读的ao韵上悠然抹去,不留一丝余音,于是把一句话分成了两行,在第四、五行之间留下一个休止,就象一个没有愁云的清空,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很显然,强烈的音乐效果在这首诗中已经成为表情达意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了。

诗人能将语言运用得出神入化,轻而易举地把白话文字中的音乐元素解放出来,让诗情乘着音乐的翅膀,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翱翔。他不仅常常把口语插入诗中,有时竟全部用口语作诗,同样能创造出浓郁的音乐效果。如他的《残诗》:

怨谁?怨谁?这不是青天里打雷?

关着,锁上,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

别瞧这白石台阶儿光滑,赶明儿,唉,

……..

真娇养惯,喂食一迟,就叫人名儿骂,

现在,您叫去!就到空院子给你答话!

全首以口语缀成,每行作五顿或六顿划分,节奏基本整齐;第七行的后韵脚排列颇似我国北方的“信天游”和“爬山调”,也和西方的所谓“英雄偶韵体”相似;两行换一韵,每行押韵,音韵和谐,富有变化。特别是大量儿化音的运用,有明显的北京地方色彩,语调圆转,读来朗朗上口,字字如珠。同时,儿化音使某些词语的韵母发生变化,从而使语流更富旋律性。

在徐志摩的诗中,一些韵式的处理,也能得到独特的语言音乐形象。往往是一些极其细微的语音因素,一经诗人捉住,便处理的十分精湛。请看他的《月下雷峰影片》: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

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

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

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

假若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

这是极其普通的逐行押韵的`形式,诗人又毫不在意地使用了一些勉强可以通押的近韵词作韵脚,乍看起来,不免有粗俗笨拙之嫌。然而,如果朗读几遍,仔细体味一下,也许你就会被诗人的音韵技巧所折服了。全诗分为上下两节,共八行,除最末两行外,前六行的尾韵分别是:影、云、影、心、影、鳞,后鼻韵和前鼻韵交替修饰诗行末尾;同时,凡后鼻韵都为仄声,前鼻韵均是平声。这就使相邻两个诗句在韵律的归结处出现或暗或亮的差异,致使全诗在每一行都变换一次音色,整个诗情也随之开合,节奏柔和缓慢,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梦:远处灰色的塔影时隐时现;黑云与白云时聚时散;月影坠入水中,湖面泛起波鳞;“你”和“我”轻声合唱,一高一低,诉说各自的心灵感受。当诗歌进入第二节时,四组叠字悠悠鸣响(深深、依依、团团、纤纤)像是轻轻闯入的第二主题,与那个变换音色的乐句唱成复调,它们在对比中相互交织融化,忠实地传达诗歌情感的信息,音乐形象不仅完整,且饱满而具有立体感。在诗魂编结的“梦境“中,黑夜、塔影、月彩、波鳞都被洒上了神奇的乐音,真不愧是一个情、景、乐三者交融相生的“完全的梦境”。

徐志摩诗歌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几乎没有两首诗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但他的不少诗都能借助一定的格律,表现较为鲜明的语言音乐形象,而且常常有出人预料的独到之处。可以说,以语言传达诗歌主题情感,以诗歌内容为语言音乐形象标题,以诗歌语言为节奏和旋律作注,使音乐化语言形式由抽象而具体到与情感同等的地位,这就是徐志摩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这就是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的基调篇七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的基调篇八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再别康桥

一、导入新课:1、大家有没有看过《人间四月天》?能不能介绍一下。(它有哪些内容,徐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在中国,有钱往往意味着为所欲为,意味着挥霍无度,所以中国多的是有钱人但缺少的是贵族。真正贵族出身的人举止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更有教养,更亲近艺术而远离金钱。所以中国的社会风气要想好转,要想变成受人尊敬的国家,必须有自己的贵族群落,在西方,贵族影响着整个社会风尚。东欧巨变之后,俄罗斯一度陷入困境,人民生活非常困难,但在和中国接壤的俄罗斯小城,人们看到的却是井然有序,彬彬有礼,(与中国的抢购风对照)照样进歌剧院,照样看书,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古人有一句话:温饱足而知礼仪。马斯洛有一个需要层次论,满足口舌之欲是人最起码的追求,在温饱与安全感得到满足后,人还有归属的需要,还有尊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为了追求生理需要,有人称之为“猪栏的理想”,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有时候,在庸俗与高尚之间,在堕落与追求之间,我们必须有所选择。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竭力培养自己的贵族气质。这种贵族气质不是傲慢,而是谦逊,不是粗野,而是文明,不是放荡不羁,而是遵守规则。流氓大亨黄金荣大热天把衣服从小到下扣得紧紧的,为什么?他不想做流氓了,想要做绅士。泰坦尼克号上的那些绅士,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做人的尊严,把生机留给老人与妇女,而乐队也照样在庄严地演奏,这就是绅士。比如我希望陈文思同学以后是以自身的魅力,内在的修养去吸引别人眼球,而不是*大声说话引人注意。

老师补充介绍徐志摩。这个新诗坛的美男子,竟成了北平少女界的“大众情人”。

二、讲授新课

(一)朗读指导

1、现在大家先听一首歌曲。然后自己在下面读一遍。呆会儿哪个同学给大家读一遍。

指导朗诵:徐志摩是属于新月派的,新月派主张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要读出音乐美,断句就很重要。自自己读,然后体会三美。

一个同学读,另一个同学评。如此反复。

2、第一节应该怎么来断句?应该怎样来读?

3、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诗人一开始说“轻轻的我走了”而不是“我轻轻地走了”,后者更符合语法规范啊。他后面连用了两个轻轻的,都在“我”之后。

说明:前面讲过调整语序的作用,一个是强调,一个是音韵的需要。这里主要是强调,而且这样一写,音韵上感觉也好一些。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连用三个,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康河给诗人留下的最美的印象,就是她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心惊动她的宁静,打破她这种美。(竹林里:某某某到此一游)

彩梦――――寻梦――――梦醒

关于轻轻的与悄悄的:有一种看法,认为悄悄,可以理解为他不愿意把来寻旧梦的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同时,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地是属于自己的,一个感情纯真的诗人只能选择这种告别方式。轻轻则突出宁静,主要是在一开始营造一种气氛,而当作者内心经历了一番狂澜之后,他的心其实是更加寂寞的。

放朗诵带,同学们体会。

(二)内容研讨

意象分析:

1、金柳。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3、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六节: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因为他马上就要离开康桥了,一想起离别,诗人的心情马上变得万分沉痛。所以诗人说“我不能放歌”。离别时候的沉重压得人发不出任何声响。

怎样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痛苦的笙箫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这是多么沉重的痛苦啊。(别离的笙箫是悄悄的,看似矛盾,实际上在这里达成了统一,悄悄有孤寂的意思,离别的笙声更加剧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寂静区别,无声音称为寂,如万籁俱寂,而静则有和谐的意思在里面,还有一种生机。又如贫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第二课时:主题分析及徐志摩其他的诗欣赏

问:徐志摩为什么对康桥如此依恋?(有没有同学能够试着说一下?《人间四月天》)

参考:

1、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里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19,由于狄更生先生的劝说与推荐,诗人以特别生的资格在剑桥大学读书,度过了一年多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是他经常去读书、散步,划船的地方,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诗人“慢慢地‘发见’了康桥”,对他充满了感情,“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愉快。”正因为如此,诗人第三次欧游时,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康桥。然而“会难别易”,短短的停留后,诗人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康桥。“黯然而销魂者,唯别而己!”江淹《别赋》)几个月后诗人追忆这一次离别时,字里行间依然充满了浓浓的眷恋之情。同学们将来也可以写一个再别盐外。

在诗人笔下,康桥是有灵魂、有感情的,或者说充满灵性的。诗的开始用了三个“轻轻的”,仿佛母亲怕惊醒熟睡的婴孩一样,诗人对康桥的那份怜惜,那份依恋跃然纸上。因为眷恋,所以当诗人即将离去时,寻常的景物在诗人充满感情的目光中也变得不寻常起来。康桥水光潋滟,美丽中浸看一层凄迷;油油的水草是康河伸出的—只只小手,像在欢迎,又像在挽留;榆树下的清潭,沉淀着往昔的康桥生活,那些美好的日子像陈年老窖,发出阵阵醇香……诗人几乎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撑一只长篙,划向康河深处放歌。然而梦毕竟是梦,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把对康桥的眷恋之情压在心底,悄悄地离开,不惊醒这里的一花一草,整个康桥世界都在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全诗快乐与惆怅交织,柔美与伤感并存,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寄寓了很深的情意,表现出了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

2、如果仅仅是对剑桥大学的美好回忆,那为什么不说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剑桥图书馆?康桥的风光是十分优美的,诗人称康桥为“全世界最美丽的一条水”。在诗人对康桥的眷恋里,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这种热爱与向往不是—般人的游山玩水,而是诗人性情与大自然深深的契合。诗人说过:“我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决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仅仅从自身经验推得的那样暗惨。我们的病根是‘忘本’。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资养。”

可见,这里的康桥世界,已成为大自然的象征。康桥世界的自然风光滋润着诗人的心灵,一次次地给诗人带来欣喜和快乐;同时也一次次地抚平诗人心头的创伤,荡涤去了诗人的“苦痛,烦闷,拘索,枯燥”。(我去秦岭中一游)所以诗人对康桥的描写并不是完全写实的,而是撷取了最具典型意义的几样景物,(不是标志性建筑)遗其貌而取其神,精心构筑了几幅色彩斑斓,对比柔和的画面;夕照河柳,碎影披金;柔波漾漾,水草摇摇:潭映彩虹,浮藻如梦:星落清泉,斑斓多姿……这里看不到车水马龙,听不到嘈杂的市声,完全是一片幽美迷离的自然世界,是大自然最美的几个片断。就连诗人也仿佛踮着脚尖走路,来去无声,但对大自然的一片痴心却早就融入到这优美的景色之中了。诗人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母亲,“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难怪诗人在别离之际要感到惆怅了。诗人以至美至纯的诗句,表现出了自己对未被世俗沾染的自然之境的向往与守护。

胡适:志摩今年在他的《猛虎集·自序》里曾说他的心境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这句话是他最好的自述。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决不——决不——志摩最爱他自己的一首小诗,题目叫做“偶然”,在他的《卞昆冈》剧本里,在那个可爱的孩子阿明临死时,那个瞎子弹着三弦,唱着这首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云游----谈徐志摩的人生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就这么悄悄的走了,一心“想飞”的他,一心要“kissfire”的他,终于在蓝天中化作了一团永恒的火焰。他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他那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

诗人的一生就象他的一首《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根本不想停流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阻拦的逍遥

结语:所以在我看来,康桥是徐志摩灵魂的故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灵魂的故乡,我们的灵魂之乡在哪里?我们也可以写一首诗啊!

再别康桥的基调篇九

徐志摩是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18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侯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再次,我觉得它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我们欣赏诗也是从形象入手,来逐渐接受诗人的心灵的。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那么这个梦引起我们什么感觉呢?这使我想起了闻一多先生纪念它的长女夭折时写的一首诗。他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大家知道梦时美好的,钟时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1927年他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节,既然谈到梦,那么这次再来康桥,再回母校,是不是来寻梦的呢?”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处放歌。“这句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的两年,悠哉悠哉。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最好的诗诗第三句诗。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句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这句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悄悄是离别的笙萧“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萧“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歌讲究精练,为什么一再重复”沉默“”悄悄“”轻轻“?这不是浪费语言,而恰恰是他的重点。

其实”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他回忆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此处无声胜有声“,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用反衬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开,可惜好友欲离我而去。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下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往往用在评价诗,意思诗不说愁,却把愁表现得最为恰当,看着朋友走掉,长久孤立的站着,表现感情的深厚。如王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即抒情“。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能引起我们很多的遐想,又如利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要能让我们产生联想的诗就是好诗,这些都告诉我们欣赏诗要调动我们知识的积累,像形、相似的诗能在头脑中产生,用此来理解新诗。写得好都是诗人生活经历的提炼和升华,换句话,我们通过生活的桥梁可以达到诗人的心灵。例如,刚离开父母的学子读《再别康桥》是不是更有感觉?为什么”沉默时感情最深“呢?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达时飞机、船都已走了,但送别的人伫立不动,若有所思。结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实际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了。

第七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认为”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以上才是深入理解了这首诗。

再粗略讲一下,《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旧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所谓建筑美,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

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似的特点和个性,所以我概括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

再别康桥的基调篇十

1、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大致了解该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学生通过对具体字句的感悟能够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3、学生通过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诗歌。

1、对于&“绘画美”的感悟。

2、对于文章情感的把握。

多媒体

对比鉴赏法、扩写法、美读法、分组讨论法

一课时

以古曲《阳关三叠》入境,与大家一起背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诗篇呢?(离别)

这是古人的离别,那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现代的离别诗歌《再别康桥》,看一看这种离别又是一种怎样的离别。

1、整体感知

一起朗读这首诗歌,感知这首诗歌写得怎样?

(好、美或者举诗歌中的一些具体景物作答)

2、对比鉴赏(通过对比进一步感知本诗的意境美)

通过对比得出:“金柳”、“新娘”、“艳影”给人创造了一种唯美的意境,好像让人看见了一幅新娘对着镜子摇曳身姿的动态画面一样,而“柳树”、“姑娘”、“影子”通过对比就显得枯燥无味。

“娘”和“漾”押韵,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娘”和“徊”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3、思考

在第二段中,让作者心境荡漾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场景?

4、鉴赏

根据上面的诗歌第二段的鉴赏方式,分组讨论:3、4、5、6段中通过作者的精心描写,你可以看到什么场景,请你把这种场景描述出来。

(把组分好,然后每小组一小段)

(总结参考------同学回答完了之后进行总结)

第三段:康河沁人心脾的河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在软泥中欢快的招手。

第四段:梦像彩虹一样五彩斑斓,每一片康河的浮藻间都沉浸着有待发现的自由的梦。

第五段:撑一支长篙,驾一叶扁舟,我在康河的柔波中泛舟寻梦,那满天的星光倒映在康河的水波中,水天一色。小舟在星光中摇摆穿行。此情此景,只有用歌声才能表达我的心情。

第六段:梦依旧,人以非。我还能撑一支长篙去寻找自由的梦吗?今晚的沉默将伴着我悄悄地离开。离开这自由的康桥,离开这自由的梦。

5、诗图

6、思考[来源:]

作者在描写这些让人憧憬的景观时,他的情感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请在诗歌的每一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或词。

难舍难分(有一种不愿打破宁静的依依不舍之情)

欢喜(看到康桥有如此的美景作者满心欢喜)

眷恋(招摇的水草是自由的象征是我想要的)

迷恋(很多梦想藏在浮藻间他们都是我的梦)

沉醉(撑着长篙寻着梦我快乐无比我要放歌)

失落(回顾现实青春不再梦不再只能离别吧)

难舍难分(失去了梦让我的心隐隐作痛还是走吧)

7、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了解)

1922年归国后,徐志摩在现实的中国为了生活苦苦挣扎。1928年当他第三次欧游,第二次游历英国剑桥时,站在曾经梦想飞翔的康桥上,眼前不禁想起了早已不在的自由欢乐。作者感慨万千,后来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这首感怀的离别诗篇。

8、朗诵

首先:老师范读

其次:学生互读(在朗读时要加强情感的投入)

再次: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通过对比让学生有所感)

9、总结

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水草、星辉、夏虫。音乐美——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10、探讨

作者离别的仅仅就是自己的母校剑桥大学吗?他离别的还有什么呢?

1、曾经想要实现的文学上的梦。

2、两年的康桥生活让他和林徽因有了不解之缘,文章里的第二段中隐含有林徽因的出现让作者心境荡漾的意思。

11、板书

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2、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再别康桥》。

2、对《再别康桥》进行扩写。

新月派的诗歌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因此在阅读鉴赏时要好好的揣摩形式与内容这两方面,然后才能在把握作者写作情感的基础上去有感情的朗诵。以此作为出发点我从两个角度入手对文章进行了分析。第一,内容方面的“绘画美”作为教学难点重点突破;第二,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在诗歌的.字句中如何的体现。这两点突破之后再进行朗读训练,会更有益于对这篇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具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对诗歌“绘画美”的感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比如:对比鉴赏法、美文扩写法、讨论法等,从不同的方面调动学生对诗歌意境进行感悟。化抽象的美为一种可鉴赏的美。对于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的把握,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在第四、第五段上有很大的障碍。特别是对“揉碎”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彩虹似的梦已经被揉碎了;一种是彩虹似的梦分散在每一片浮藻间。怎么会“满载一船星辉”呢?在这里我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幻化出满天的星星洒满康河,一叶扁舟摇曳其间的场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一段中体现情感的词在美文扩写的过程中大体都有涉及,稍加点拨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朗读可以说是本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朗读过程中我采用了对比朗读的方法。用自己的范读和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flash进行对比。让学生领悟到诗歌朗读是要把握节奏、重音等基本内容还要领悟作者的情感融进自己的感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学生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读法。

本节课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内容的层次方面,临场上没有很好的把握。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下:第一,内容的设计方面有点偏多,有点想要面面俱到。这样一堂课的容量太大,使得有些内容还没讲完就下课了。比如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如果重新教授的话应该分两节课要好一点。第二,讲台上比较紧张,在授课时出现的本应该在后讲授的内容放到了前边讲。造成课堂的内容很乱。第三,在课前预习时没有明确的问题提示,最好应该让学生先尝试着扩写文章。这样课堂上就不用苦思冥想还无所得了。

总的来说就设计而言应设计成两课时;就预习而言应该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就备课而言,应该熟记于心。努力做到课前仔细准备、课上临场不乱。

相关范文推荐
  • 09-26 最新高中教师学年度述职报告(通用7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09-26 公文报告格式及字体要求(通用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
  • 09-26 弘扬中国精神的论文(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 09-26 2023年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报告版(汇总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 09-26 2023年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在写培训心得时,可以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希望能给在军训中的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和思考。
  • 09-26 员工个人提升计划 新员工个人工作计划(模板6篇)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之制定相应的计划。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那么下面我就给
  • 09-26 最新新入职教师 新入职教师发言稿(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新入职教师篇
  • 09-26 最新中秋节对老人的祝福语 给老人的祝福语(通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
  • 09-26 党支部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精选5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党支
  • 09-26 最新兔年祝福语四字带兔字(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