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我的脱贫的故事初三(汇总16篇)

我的脱贫的故事初三(汇总16篇)

时间:2023-12-28 21:06:18 作者:雨中梧

优秀作文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和思想用生动的文字形象地呈现出来。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我的脱贫的故事作文初三

从清明到谷雨,是产笋制笋的高峰期。湖南省绥宁县唐家坊镇盐井村村民白天上山挖笋,傍晚开始蒸煮、浸泡、进仓压榨,前后需要十天左右才能完成一仓笋的所有加工环节。今年令人欣慰的事情是,我们所做的工作开始见到成效:15公里林道提高了生产效率、3000余亩楠竹提高了竹笋产量、通过加工提高了竹笋的附加值、村民开始接受用科学的方法培植和管理竹林……看得出,大家虽然辛苦,但明显有了奔头和希望,开始主动朝前走。

204月,我接受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交给的任务,成为湖南省社扶贫队长,离开省社党组秘书岗位,来到了盐井村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绥宁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没有高速、不通铁路,从长沙过去大概六七个小时的车程。盐井村村道狭窄、道路泥泞,雨天走路都成问题。村里劳动力多数外出,留守的全是老幼,基本上见不到青壮年劳力。第一轮走访,问到脱贫,大家看上去有些茫然:“党的政策好,能吃个低保、混个‘日食’,就满足啦。”对于发展产业,大家都觉得这里山高林密、田少人疏、交通不便,不好搞也不愿意搞。

不过,要让村民增加收入,让一部分劳动力愿意回到村里发展经济,进而逐步解决儿童留守、父母无人照顾等问题,发展产业是必由之路。我们先后考察了鹅、竹鼠、牛、湖羊、药材、水果、竹笋等近十项产业,发现竹笋产业非常契合盐井村实际,可以很好地发挥盐井村的资源优势。但是老百姓认为,竹林他们已培植了几十年,也没见到什么成效,且上山很不方便,卖不出好价钱。

为此,扶贫工作队先后6次组织村民培训,让村民逐步掌握竹林管理、培植、采笋、加工环节的技术要点;修建了15公里林道,使货车能够开进山里,不再肩扛担挑,影响效率;多方争取资金60余万元,改造低产楠竹林3000余亩,使竹笋产量成倍提高;成立了绥宁县宝鼎竹笋专业合作社,注册“宝鼎玉节”商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产业、脱贫攻坚中的组织引领作用,将村支部书记推举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村集体也在专业合作社中持有一定股份,使专业合作社成为村集体经济建设的一个平台。年,专业合作社加工鲜笋80吨,笋干由省社直属企业鑫瑞惠民供销(湖南)公司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包销。笋干产品一经上线,就销售一空。参与笋干制作的贫困户,户均增收数千元。至此,村民对发展竹笋产业的态度由观望到积极参与,由白给加工设备也不要到自费制作设备,志愿加入加工行列。现在,全村鲜笋年加工能力可达400余吨。通过两年的努力,盐井村竹笋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正在着手推进笋干精深加工业,绥宁县宝鼎竹笋专业合作社也被评定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为了做到精准施策,解决帮扶力度不一、贫困户攀比等问题,湖南省社还通过干部和直属单位捐款建立了一个30万元的资金池,由结对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方案、资金池支出资金。在帮扶方式上,每一个贫困户的帮扶方案都是量身定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发展产业;家里有读书郎的支持他们完成学业,掌握一技之长;因病致贫的在农村合作医疗之外给予支持。目前,盐井村已有269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2.5%降至3%。

如今的盐井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发展势头喜人,已吸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贫困户也感觉生活有了奔头。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表示,自己每回一次村,村里都有变化。很多村民都说:“扶贫工作队让盐井村变了样。”

虽然发展一个产业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但只要坚实地迈出每一步,能在村民心里埋下希望的种子,都是欣慰和值得的。这,就是扶贫的动力所在。

我的脱贫的故事作文初三

“李子书记”,是当地村民给他取的“外号”,34岁却有着5年驻村经历的扶贫干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党政办熊平。根据组织安排,从起他便开启了驻村生涯,先后到了三个村。,他被选派到国家级贫困村——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派驻清镇市新店镇归宗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认真走访和调研后,熊平认为,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改变归宗村党支部落后的面貌,补齐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增强归宗村自我“造血”功能,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做到扶智、扶志相结合,才能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

支部建强党旗飘。

刚到归宗村时,因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村级活动场所狭小简陋、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等原因,归宗村党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摘掉后进党支部的帽子,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升党支部为民服务的能力,他带着所有队员协调到各方资金,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楼和15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陆续开展先进支部、帮扶单位支部与归宗村支部的结对帮扶联谊活动,和“我为家乡献一策”、“最美庭院”、“最孝儿媳”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在一次次支部会议、一次次交心谈心中,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到提升。年,归宗村不仅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还成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实现了“后进”变“先进”。

优化产业见成效。

熊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制定了归宗村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采取盘活现有的金银花产业,发展壮大李子产业,培育元宝枫新产业,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面条加工厂提升产业水平的总体思路,形成了“一花一果一宝枫,李子树下红彤彤”的产业发展布局。“李子树下红彤彤”是指合作社在李子树下套种辣椒,通过合理套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产业带动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就业问题。目前全村金银花全年产值近500万元,李子产值200万元,辣椒产值500余万元。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和劳动务工等方式增加了收入。

科班出身显身手。

熊平刚到村走访时,发现当地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李子树,而且本地李子具有成熟早、口感清脆香甜的特性,全村每家每户都有李子树,但却疏于管理生长情况良莠不齐,大家都没想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本科修习果树种植专业的熊平利用村民的闲暇时间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村民怎么施肥、疏果、修枝,三个月的时间,他几乎走遍了每一户农户的李子地,把全村12个村民组培训了一遍。在驻村工作组和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归宗村的李子第一次有了专业的管护,还建起了鸭池河画廊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李子种植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20,全村李子产量达20万斤,2019年突破50万斤,为村民创造经济收益100多万元。

朋友圈里有妙招。

产业有了,如何_产销衔接难题?让熊平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李子销售问题,前期在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合作社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李子种植在年迎来了大丰收,但到了销售的时候,大家又犯了难。由于没有销售农产品的经验,村民们只能肩挑背扛地到集市上零散销售,摘下的李子有时5毛钱一斤都没人要,有时卖不出去的李子又要原封不动地搬回家,或者忍痛倒进路边山沟里……熊平心急如焚。“不行!坐着等没有出路,得想办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编辑图片、信息,把李子滞销的信息通过朋友圈、qq群、微信群发出去,消息一经发出,一天的时间,就接了8000斤订单。他还主动联系上了几家大型生活超市和一些水果超市,滞销李子变脱销,老百姓的收入翻了几番。从此,归宗村的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李子书记”。

一心一意只为民。

在日常驻村走访中,熊平发现村里很多土地都不通机耕道,基础条件非常差,村民们都是自发组织挖土把路填平,勉强能让货车通过,但由于路较陡而且没有条件进行硬化,到了来年,道路又被雨水冲刷得坑洼不平、无法通车,村民们又要重复上一年的工作……要想富,先修路!熊平再一次带着驻村队员历经2个月,就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占用村民土地的问题,逐户走访、征求意见、开院坝会,做通了涉及占用土地的35户村民的思想工作,2019年6月,归宗村3.5米宽,1.8km长的机耕道终于开工了!在“李子书记”的带领下,村民们热情高涨,主动出工出力,历时3个月,归宗村机耕道通车了!竣工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热烈庆祝。

在熊平的带领下,困扰归宗村多年的自来水问题得以解决;村集体入股的第一家加工企业——归宗村面条加工厂顺利投产,打破了归宗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局面。村里的老支书说:“看着这个小伙子为我们村谋发展的这股拼劲、闯劲,作为土生土长的归宗人,我们没有干劲都不行啊!”

2019年,归宗村顺利通过验收,实现脱贫“摘帽”出列,同时,归宗村党支部获得“全省脱贫先进党组织”的称号。熊平也先后荣获“全省农业园区建设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地组织部门还将他的驻村故事拍成了微电影—《李子书记的扶贫日记》。

我的脱贫的故事作文初三

我叫梅杰,是贵安新区税务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马场镇新寨村是贵安新区税务局的对口帮扶村,12月,我被任命为新寨村第一书记。

新寨村有新寨组、竹林山组、旧寨组三个自然村寨,全村共计361户,常住人口1628人。作为贵安新区17个贫困村之一,新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433人。

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到新寨村开展帮扶工作后,我和驻村工作组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那时,新寨村道路崎岖不平,部分道路没有硬化且路面坑洼不平,一到雨天就污水泥浆横流,出行不便。

要致富,先修路。20至,经我积极争取和对接协调,贵安新区税务局投入资金20余万元,逐年推进新寨村“连户路”工程建设,村民出行条件大为改善,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受地理位置所限,新寨村长期存在用水难的问题。为此,我积极向单位和共同帮扶单位汇报情况,争取35万元资金,用于人饮工程改造,解决180余名村民的饮水难题。由于我长期忙碌在项目现场一线,负责道路建设和饮水工程改造建设的相关事宜,大家都叫我“项目经理”。

缺乏产业支撑是新寨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年以来,我带领驻村工作组进行了多次考察和实践。最终,我们找到适合新寨村发展的路子:春季养鹅,秋种土豆,种养殖双管齐下。同时,我和驻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愿景、谈未来、算收入、搞试点,顺利推进1000多亩高钙苹果种植。此外,新寨村和周边几个村子联合实施生态养牛项目,我带领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成员积极宣传动员,多方联系推进立项,勘察选址,实地参观,争取资金,把村集体产业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干,精打细算投入,竭力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模式的作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底,新寨村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看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我由衷地高兴。但我知道,新寨村产业帮扶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仍需不懈努力。

我的脱贫的故事作文初三

我叫彭小雨,今年33岁,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人。曾经是威宁的一名人民教师,因为妻子在黔西工作,所以我通过公务员招考来到甘棠镇人民政府。到甘棠镇以后,我被派到三马村任驻村干部。

从老师到帮扶干部的转变,虽然开始时有些不适,但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加班加点的把村里关于扶贫政策方面的资料学完,并通过和村干部们交流,了解本村的基本情况和贫困户的情况,共同商议扶贫帮扶方案、方法,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坚决在脱贫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尚永贵是我到村后的帮扶对象之一,这名30多岁的汉子的转变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因为尚永贵嗜酒成性,既不挣钱养家,也不教育子女,他的妻子最终忍受不了,离开了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妻子走后,尚永贵更加颓废,家里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一家人就靠着低保救助为生。,通过评议后他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

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尚永贵家,屋里乱七八糟,一股酒味扑鼻而来。多次走访后,尚永贵也还是那副无所谓的样子,无论你如何劝说,他都不为所动,看着他那5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我也陷入了沉思。

事情的转机也是一次走访中发生的一件小事。那天,我和村干部来到尚永贵家,天气比较冷,走进他家屋里,闻到一股浓浓的煤烟味,而尚永贵喝醉了正在床上睡觉,几个孩子在屋里玩耍,后面经过查看发现是烟管损坏,煤烟直接排放在家中,我便来到街上买好烟管并给他送去安装好,同时给5个孩子送去御寒的棉衣,并对他进行了思想教育。

这一次,尚永贵和我交流了很多,答应以后会努力戒酒,好好发展生产,抚养自己的几个子女。有了这次的转变,为避免再生“变故”,我到他家的次数就更勤了。

考虑到尚永贵子女都还小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我便帮他家申请了基础母牛、商品猪及本地土鸡养殖项目,鼓励他将产业发展起来,还帮助他申请护林员的岗位,一年工资10000余元,让他既照顾了孩子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一次次的走访、一次次的帮扶,最终尚永贵也终于意识到生活不能如此颓废,在如此好的政策下,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好好抚养自己的5个子女才是自己最大的责任。

现在,尚永贵家中再也没有了横七竖八的酒瓶子,新房子装修好了、新圈舍修起来了、环境卫生也改善了,而他也没有了以往的颓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

在这几年的扶贫工作中,我也完全从教师的角色进入到了帮扶干部的角色,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给予群众帮扶和鼓励,帮助他们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共赴小康生活正是我驻村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的脱贫的故事作文初三

“在这里,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心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将来挣钱补贴家里。”到福建省飞毛腿技师学院的第二年,来自宁夏固原的母得余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希望。

国务院提出实施技能脱贫专项行动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招收对口帮扶的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帮助有在东部地区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就业。这一年闽宁协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福建省飞毛腿技师学院原州分校正式成立这是两地“造血式扶贫”的又一成果。

“到另一片土地成长”

建档立卡贫苦户、哥哥残疾、一家七口靠两亩地和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在走出大山之前,母得余的生活被打上深深的“贫困”烙印。

两年前初中毕业时,他陷入迷茫,一度不想继续读书。偶然得知飞毛腿技师学院原州分校“在校学习不要钱,还包实习就业”,他在父母和班主任的鼓励下,果断报名,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原州分校采用“1+1+1”的培养模式:1年在宁夏原州学习,1年在福州飞毛腿技师学院总校学习,1年在飞毛腿集团实习。

5月,母得余由学校安排乘火车来到福州。那是他第一次独自远行到2000多公里外的城市。“在来福州的火车上,每经过一个城市我都在想,这里是福州吗?三十多个小时,我几乎没怎么睡觉。”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大桥、轮船……在母得余看来,这里符合他对“大城市”的一切想象,就连潮湿的气候,在他眼里都带着诗意的美好。

来福州第一年,他边上课,边挣钱补贴家用。当年暑假,他在飞毛腿集团当电池操作员,两个月共拿到5100元实习工资。他自己留下1000元,将剩下的钱寄回家,那是他第一次给父母寄钱。

如今,母得余正在准备考取中级电工证,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他对自己的技能颇为自信,春节回家,他已经可以帮父亲修理割草机。

“走进大山,为了让他们走出大山”

飞毛腿技师学院由飞毛腿集团投资建设,是福建省第一所由企业办学的技师学院。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大潮中,这所技校承担了技能扶贫的重要任务。

“要让学生走出大山,需要自己先走进大山”,原州分校校长方德榕深谙此理。去年夏天,他和同事驱车前往大山深处,挨家挨户走访宣传。

“在寨科乡招生时,山路崎岖,车开不进村里,是学生骑电动车将我领回家里的。”让方德榕颇感意外的是,尽管交通闭塞,但这些孩子对知识充满渴望,在听闻招生政策后,20多个学生主动报名,今年6月,他们已经和其他学生一起乘包机来到福州,开启了两年的学习生活。

“今年的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了,目前有320人预报名,这些学生都来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方德榕说,随着技能扶贫的效果初显,学校在当地名声已经越来越响。尽管如此,他仍打算继续走访当地贫困户,招收更多贫困学生。

“我们为原州学生免去了3年学费,同时承担他们学习期间‘衣食住行’的全部费用,学校每年为每名学生开支不少于1万元。”飞毛腿技师学院常务院长唐大强说,为了除去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集团公司尽可能免除学生费用,同时投入资金用于原州分校的翻新改造,两年间投入资金达到400万元。

原州分校计划再投入800万元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500名增设两个专业并在当地建设相关专业的实验室。

“我们还计划建立产教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规模成熟后会转移到固原工业园区,贡献当地税收。”方德榕说。

“一技在身,不怕贫穷压顶”

“我想学成之后找一份好工作,能养活自己,为父母养老,照顾哥哥,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对今年只有18岁的母得余来说,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

“有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终究要凭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他说,“技能扶贫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

7月毕业后,他打算留在飞毛腿集团就业。到时,他可以拿到每个月不低于4000元的工资。

母得余代表了一批宁夏学员的想法,未来,他们中许多人将留在工厂,实现就业。据介绍,近三年,飞毛腿公司共接收宁夏固原籍人员108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14人,占总人数的75%。

为了让异乡求学的学子有更好的就业环境,福建省人社部门还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将宁夏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劳动力纳入福建省就业困难人员对象范围,务工就业时给予同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唐大强说,“扶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原州老百姓也需要技术、职业方面的帮助。对我们来说,技能扶贫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而眼下,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让这些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学技,全家脱贫”。

“我们从事职业教育,传授技能的同时,也想传递一种精神,希望我们能为社会多做贡献,让贫困山区的学生靠技能脱贫,一起走上小康的道路。”在唐大强看来,今后还会有更多来自山区的孩子,借着闽宁对口帮扶的春风,在福建实现自己的求学和就业梦。

我的脱贫的故事作文初三

一听记者来访,李成兴心里打起了鼓。“我就是个‘粗人’,文化水平也不高。天天干的是和群众打交道的事,有啥子说事嘛。”

大伙儿知道李书记做事细致,有啥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说道说道。“其实,老李之所以得人心,就是会抓重点工作。抓准了重点,就不会打乱仗,大伙儿才越来越信服。”采访时,当地干部这样评价李成兴。

永隆村整村脱贫“摘帽”后,李成兴最上心的事,是村里剩下的四户贫困户如何帮扶。

李成兴每周都要到贫困户蒋洪文家里坐坐。不用翻扶贫手册,李成兴对蒋家致贫原因、帮扶措施了然于胸。

“老蒋家房子是1980年修的,早就老朽了。有一侧土墙倾斜,墙壁裂缝最宽的有好几厘米。”李成兴说,我们好几次过来现场踏勘,拍照片、留资料,帮着向政府申请d级危房改造。

“村干部工作扎实,材料递上去不久,项目就落下来了。”蒋洪文接过话茬,“新房子政府补助了五万多,下个月就能入住了。我得赶紧把灶台搭起,添些家具。新房也要有新气象嘛。”

“住得安全”有了着落,李成兴还惦记着帮老蒋落实个工作。“政府各项政策好,你也要更勤快些,加油干哦。村里有养殖场招工,每天有好几十元,你愿不愿意去嘛?”

“天天有钱挣,那当然愿意哦!”蒋洪文话说得实在。

“别看现在群众对村里扶贫工作总体还认可,过去我们可曾是走过弯路,碰过钉子的。”李成兴说。

前些年,借着退耕还林,村里想到发展猪腰枣产业,群众干劲也很足。但种了两三年才发现,当初引进的外地品种“水土不服”,结出的果大多是些硬疙瘩,咬起来费劲,商贩根本不愿收。

“吃一堑,长一智。这让我们更明白扶贫是个精细活,可来不得一点马虎。”李成兴和村民代表仔细合计,认为猪腰枣这项产业还是适合永隆村这样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栽植的,关键要选好品种,掌握技术。

为了让产业更保险,村干部们先上手,在本地苗圃中重新选育本地苗,还用老枣树的枝条重新搞嫁接。

给枣树施肥时,要特别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比;枝条嫁接必须适度,不能太浅或太深……技术员不可能天天待在地里,很多技术细节李成兴得自学,他自己买了好几套美工刀、锯子,搞嫁接试验,不断摸索经验。

“我得先把自己搞成半个‘土专家’,才有底气教别人怎么种好枣树。”李成兴说,如果失败,这个“学费”我先交,不能再让群众吃亏。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第一代引进外地品种、第二代嫁接本地品种,永隆村猪腰枣发展到第三代了:利用先进的矮化密植技术,进一步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在刚刚过去的九、十月份,最新一批猪腰枣上市销售了。靠着香甜可口的高品质口感,村里没怎么宣传,销售行情却很火爆,每斤售价二三十元。如今的猪腰枣成了永隆村一个响亮的增收招牌。

我的脱贫故事

在这几天调查走访中,我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老致贫,农民因年岁数大了,劳动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有的是因学致贫,农村孩子升学是农民的开销之一,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是天文数字,靠泥土里刨食,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愚因懒致贫,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他们思想保守,不外出打工,也不懂得积累,甚至因为游手好闲、赌博,造成家里生活艰难。

现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项因素中,最主要的无疑是因病致贫。疾病是农民的大敌。一个农业家庭,如果其主要劳动力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如果有一人得了大病,对这个家庭来说,生活将被彻底打乱,那就是致命的打击、无法承受的天大的灾难。地没人种了,不能出外打工了,更何况,为了治病,为了救命,可能把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钱全花出去,还可能拉下几年也还不完的债务。这样的家庭生活随即就会陷入困顿,陷入无奈,陷入绝望。

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搞两年,当前,群众盼什么,以后扶贫工作咋搞,我想除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村户,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换要通过有效方法加大扶智扶志力度,加大带动作用,精准扶贫不是简单去拍几张照片,嘘寒问暖,更不是天天开会,整天纠结资料。我个人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应该如何加强完善:

1)如何通过个人贷款,调整小产业,如何通过引导调整一个地区整个大产业。

2)如何继续推广企业带动和企业分红;

3)如何完善医疗体制使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每个人看大病,国家都能多报销;

4)随着农村老龄化发展趋势越来越严重,如何加大和提高每位老年人基本生活补贴;

5)如何提高给国家现在生活在贫困地区作过贡献的人员,如农村退伍军人、优抚对象、烈士的遗属,抗洪救灾,见义勇为等类人员的生活补贴或者救助。弘扬社会正能量。

6)如何更大利用现有普惠政策帮扶群众,而不是普惠政策稍没有执行好,就追责;

7)如何把等靠要变成我要致富,提高广大贫困户个人素质,对党对社会要有感恩之心。要有诚信。

我的脱贫故事

我叫路峥学,55岁。退伍转业后一直在赫章县古基镇工作。

镇党委决定派几位老同志联系村担任驻村脱贫攻坚小队队长。组织找我谈话时我坚定地说:“坚决服从安排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古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就这样我担任了古基镇水塘村脱贫攻坚小队队长。

水塘村,是一个十分偏远的山村,距县城约37公里,距镇政府12公里,平均海拔1520米……有村民486户2520人,贫困人口多。在深入了解村情后,我才发现让全村脱贫任务很艰巨。

在认真分析驻村队员的情况后,我发现他们有经验的年纪太大,年轻的又经验不足。部队的历练和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于是,我组织召开工作队会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扶贫先洗“脸”。分完工后,我首先聚焦于环境卫生。水塘村的环境卫生,是出了名的脏乱差。贫困户的卫生由帮扶人负责落实,公共区域和非贫困户的,由村组干部负责落实。作为队长,我主动帮扶了9户贫困户。由于我的带头示范,做到分工明细,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水塘村的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我相信水塘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

“李子书记”,是当地村民给他取的“外号”,34岁却有着5年驻村经历的扶贫干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党政办熊平。根据组织安排,从年起他便开启了驻村生涯,先后到了三个村。年,他被选派到国家级贫困村——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派驻清镇市新店镇归宗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认真走访和调研后,熊平认为,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改变归宗村党支部落后的面貌,补齐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增强归宗村自我“造血”功能,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做到扶智、扶志相结合,才能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

支部建强党旗飘。

刚到归宗村时,因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村级活动场所狭小简陋、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等原因,归宗村党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摘掉后进党支部的帽子,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升党支部为民服务的能力,他带着所有队员协调到各方资金,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楼和15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陆续开展先进支部、帮扶单位支部与归宗村支部的结对帮扶联谊活动,和“我为家乡献一策”、“最美庭院”、“最孝儿媳”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在一次次支部会议、一次次交心谈心中,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到提升。,归宗村不仅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还成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实现了“后进”变“先进”。

优化产业见成效。

熊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制定了归宗村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采取盘活现有的金银花产业,发展壮大李子产业,培育元宝枫新产业,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面条加工厂提升产业水平的总体思路,形成了“一花一果一宝枫,李子树下红彤彤”的产业发展布局。“李子树下红彤彤”是指合作社在李子树下套种辣椒,通过合理套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产业带动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就业问题。目前全村金银花全年产值近500万元,李子产值200万元,辣椒产值500余万元。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和劳动务工等方式增加了收入。

科班出身显身手。

熊平刚到村走访时,发现当地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李子树,而且本地李子具有成熟早、口感清脆香甜的特性,全村每家每户都有李子树,但却疏于管理生长情况良莠不齐,大家都没想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本科修习果树种植专业的熊平利用村民的闲暇时间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村民怎么施肥、疏果、修枝,三个月的时间,他几乎走遍了每一户农户的李子地,把全村12个村民组培训了一遍。在驻村工作组和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归宗村的李子第一次有了专业的管护,还建起了鸭池河画廊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李子种植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2018年,全村李子产量达20万斤,年突破50万斤,为村民创造经济收益100多万元。

朋友圈里有妙招。

产业有了,如何_产销衔接难题?让熊平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李子销售问题,前期在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合作社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李子种植在2018年迎来了大丰收,但到了销售的时候,大家又犯了难。由于没有销售农产品的经验,村民们只能肩挑背扛地到集市上零散销售,摘下的李子有时5毛钱一斤都没人要,有时卖不出去的李子又要原封不动地搬回家,或者忍痛倒进路边山沟里……熊平心急如焚。“不行!坐着等没有出路,得想办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编辑图片、信息,把李子滞销的信息通过朋友圈、qq群、微信群发出去,消息一经发出,一天的时间,就接了8000斤订单。他还主动联系上了几家大型生活超市和一些水果超市,滞销李子变脱销,老百姓的收入翻了几番。从此,归宗村的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李子书记”。

一心一意只为民。

在日常驻村走访中,熊平发现村里很多土地都不通机耕道,基础条件非常差,村民们都是自发组织挖土把路填平,勉强能让货车通过,但由于路较陡而且没有条件进行硬化,到了来年,道路又被雨水冲刷得坑洼不平、无法通车,村民们又要重复上一年的工作……要想富,先修路!熊平再一次带着驻村队员历经2个月,就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占用村民土地的问题,逐户走访、征求意见、开院坝会,做通了涉及占用土地的35户村民的思想工作,2019年6月,归宗村3.5米宽,1.8km长的机耕道终于开工了!在“李子书记”的带领下,村民们热情高涨,主动出工出力,历时3个月,归宗村机耕道通车了!竣工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热烈庆祝。

在熊平的带领下,困扰归宗村多年的自来水问题得以解决;村集体入股的第一家加工企业——归宗村面条加工厂顺利投产,打破了归宗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局面。村里的老支书说:“看着这个小伙子为我们村谋发展的这股拼劲、闯劲,作为土生土长的归宗人,我们没有干劲都不行啊!”

2019年,归宗村顺利通过验收,实现脱贫“摘帽”出列,同时,归宗村党支部获得“全省脱贫先进党组织”的称号。熊平也先后荣获“全省农业园区建设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地组织部门还将他的驻村故事拍成了微电影—《李子书记的扶贫日记》。

我的脱贫故事

我叫梅培磊,是观山湖区百花湖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健康扶贫工作的负责人。前,怀着对成为白衣天使的憧憬,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服务群众的基层医生。在这一路上,做“群众信赖、品德高尚”的好医生是我坚持的信念。

百花湖镇作为观山湖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健康扶贫任务十分艰巨。自成为百花湖镇健康扶贫工作的负责人以来,每天除了要做好管理卫生院公共卫生的本职工作,还要进村逐户核对全镇近名贫困人口的患病情况、居民健康档案、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信息。那时,“五加二”“白加黑”是我的工作模式,白天核实信息,晚上就把信息录入系统,周末也不例外。靠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因病致贫户个人档案1455份,核实患病人群236人,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摸底工作。

情况摸清后,如何随时、更清楚掌握贫困村民的健康状况又成为摆在我面前的另一道难题。在了解到村民们的所想所需后,我们决定通过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行包村、包户、包人制度,为贫困村民提供健康咨询、急诊急救、转诊、专家号等全方位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就医难题。

另外,针对村民的体检、义诊活动也必不可缺。三年来,我主动与金阳医院联系,为村民争取到金阳医院专家参与义诊30多场次,还组织卫生院医护人员进村入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体检;规范落实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信息交换、即时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制度,大力宣传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保障等政策,真正给村里的贫困户带去了实际的福利。

在这个过程中,我既是将,也是兵。这三年来,我勇于挑起这份责任,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工作最重要位置,毅然走在医疗扶贫的最前线。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和卫生院门诊量、住院量的数据显示,我欣喜发现村民们的就医状况有了很大转变,大家从以前的害怕看病、看不起病到现在有病立马就医治疗,贫困村民的就医难题也大大得到了缓解。

欣喜之余,我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早出晚归,无法照顾父母与孩子,有时连续好几天都见不到他们一面;身体不适也无暇顾及;父亲病重,在照顾好他的同时依然没落下工作......虽然对家人有很多愧疚,但是一想到能帮助更多人解决实际困难,我就觉得很欣慰。因为“做贫困群众健康守护者,脱贫攻坚的前线人”是我一直以来的扶贫情怀。我深知健康扶贫任重道远,接下来,我将继续坚持这份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医疗事业的忠诚。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

__,现工作于__中医医院__医院。10月至5月到科左中旗人民医院参加“京蒙扶贫”工作。

自收到来科左中旗对口支援的任务,我的心情忐忑万分,一方面是对新工作环境不熟悉,担心与当地蒙古族居民沟通不顺畅,另一方面担心不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听说科左中旗冬天比较冷,怀着这种心情,我于十月初来到这里,当天晚上下飞机后,医院特意安排一名司机接机,然后我们又开车一百多公里来到了目的地,大概晚上十点多我们到了宾馆,这里的气候真冷,而且很干。第二天一早医院派人接我们来到了科左中旗人民医院,我来到中医科门诊,这样我对口支援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不知不觉来这里已经近半年,对这里的患者特点有了一些了解,这边居民高盐高脂饮食,同时喜欢喝酒,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这里部分患者庭条件差,有病不能及时就医,很多患者来医院只是咨询,没有能力支付挂号费及医药费,针对这种状况,在医院领导的帮助下,我们进行以下尝试:鉴于患者家庭经济水平差,我们为患者免挂号费,义务为患者看病;很多患者为了省钱,有病不就医,我们义务工作者去社区乡镇,上门为患者提供医疗帮助,同时进行健康宣教,让老百姓多了解医学常识,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我们支援医生为他们带来的帮助与温暖,让他们感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福利,能为他们解决一个问题,真是高兴万分!

期间诊疗患者百余人,到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及义诊,同时举行学术讲座,为当地患者缓解病痛的同时扩大了人民医院的影响力,感受到本地就医之难同时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给当地病人带来温暖!得到患者的好评及科左中旗人民医院的认可,荣获“京蒙对口帮扶杰出贡献奖”。

我的脱贫故事作文

新闻里的消息除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最“火”的词便是“决胜小康”和“脱贫攻坚战”吧。

早在中国古代《诗经》上的《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这诗句很好地解释了小康的含义。

在1979年,邓小平爷爷提出了要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蓝图。

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又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是重要收官之年。回望我们朝夕相处的大地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中国人时刻感受着小康带给我们的美好。

在我生活的厦门市区,只要我走出家门,就能看见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铺满街道的绿植让人神清气爽;遍地开花的商超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

但是,听爸爸说在大山里还有不少“贫困户”还未摘帽。

一天,爸爸拿着一大箱东西走回来,上面写着“扶贫订单”。

我疑惑了:“这是什么?”

爸爸回答:“是为了扶贫而买的食品。”

“为了扶贫而买食品”这种事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是的,国家利用“电商”购物精准扶贫,帮那些尚未脱贫的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样一来,扶贫就不再是捐钱和施舍了,扶贫也加快了全面小康的脚步,让社会变得温暖,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二三十几年前,一家三代人挤在一间房子的寒酸样随处可见,三十年后的今天,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走进一看犹如进入了一片钢铁丛林,这不仅体现了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还体现了中国梦直奔小康的梦想。有了安居的房子,中国人离小康梦就又近了一步。

那高大的楼房,那干净的山村,那一份份扶贫订单,那一颗颗共筑小康的信心,这些动力无一不推动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予一个重创。但我坚信,中国一定能走出阴霾,奔向小康!

我的脱贫故事作文

“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是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是选择了高尚。”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话激烈着无数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勇就是其中一个,90后的他就职于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月,被派驻到么站镇香厂村任第一书记、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扶贫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牢记使命勇担当。

接到“第一书记”的任命时,张勇很兴奋,他说:“从一个农家娃成长为国有企业的职工,一路走来,离不开国家的培养,现在是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时候了。”他出生在沿河自治县农村家庭,老家也是贫困县,从小感受到农村的苦、农民的难,知道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他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走访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积极落实帮扶政策,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惠民实事成效明显。

盘点张勇的驻村工作台账:一个星期梳理完148户建档立卡户的资料;半个月熟练运用《挂牌督战脱贫攻坚应知应会手册》政策知识点;一个月走访完建档立卡脱贫户148户;两个多月熟悉全村603户3350人;三个月完成三白蔬菜基地建设,从动员、土地登记造册98户,流转土地157.05亩,务工就业50余人。

村容变样文明兴。

依靠党建引领,围绕志智双扶,提升环境形象。张勇刚到村里时,香厂村没有公共卫生设施,村民不重视环境卫生,垃圾随意倒、污水到处流。他跑项目、拉资金,筹集40万余元安装了210盏太阳能路灯,使全村亮化工程全覆盖;积极争取金控集团支持5万余元修建了6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筹集7.5万元,修建了1.3公里的排污沟;拉来5万元赞助,购置车载垃圾箱21个;今年完成串户路和院坝硬化4898平方米。

配套施设有了,宣传效益和奖惩机制也必须跟上,在他的带领下,积极推进党建宣传工作。在全村6个村民小组开展“美丽乡村、从我做起”及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集中宣讲,同时为提升脱贫攻坚勤劳致富氛围,制作50余条宣传标语和51幅脱贫攻坚宣传墙画在全村各小组、乡村公路两旁、活动场所、人口集居地等进行宣传;全面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完成赵家院组和阳泥地环境整治示范点,以点带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组织“查卫生、比干净”奖惩机制,并将评比结果在村“红黄榜”上进行公示,以此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进步的目的。目前全村6个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民已经自发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一年多来,张勇亲自驾车负责垃圾转运,垃圾处理站来回14公里,山路崎岖,但为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群众幸福感,他一直坚持着。

先锋模范赢口碑。

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张勇带领村干部逐户走访宣传抗疫知识,走十几公里山路那是常事,每天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0小时,饿了就泡一桶方便面吃。天寒地冻的夜晚,坚守在村口排查车辆与人员。但张勇没有一丝埋怨,用扎实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坚决打赢阻击战、攻坚战两场战役。

今年2月20日文化管理员耿合荣生了重病,张勇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驾车赶到,送到隔村33公里的县医院,直到耿合荣病情稳定后才返回村公所,回到村上继续走访摸排工作。

“群众的事无小事,要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解决难题。”张勇说。

开展脱贫攻坚讲习所,架起干群“连心桥”。组织群众会、院坝会、小组会这是张勇工作的一部分。在会上,他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以及贫困户生产发展措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对群众进行详细宣传和解读,逐一回答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重点突破抓产业。

为了创新产业机制,更好地引导乡村经济发展,今年,在张勇的倾力帮扶下,香厂村积极探索,以党支部引领,建强红色引擎,脱贫有了方向。首先稳定粮食收入,驻村干部齐心协力,带领群众增加花椒种植,加强引导农技培训,增大农作物田间管理指导的频率,为缺劳力贫困户助耕助收,实现稳产稳收;其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采取“村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375532111”产业规划,即花椒种植3000余亩、南瓜种植700亩、辣椒种植50亩、洋芋种植500亩、烤烟350亩、蔬菜种植200亩、芸豆种植100亩、红花种植100余亩、旱烟种植100余亩,还养牛785头,实现户均增收1000余元;同时用足用活小额信贷政策。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小额信贷发展产业,实现收入安全稳定有保障。

今年,党支部与威宁荣协合作社合作,动员村民流转土地220亩种植辣椒,如今辣椒长势良好。香厂村97户村民以每亩600元土地流转费用入股合作社,其中涉及土地流转建档立卡户23户115人,村民们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每天80元工资,种植、采收时段可以解决50余名闲置劳动力。

为了真正做到扶贫出成效,拓宽产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张勇积极奔走,向“娘家”寻求帮助。香厂村党支部根据区域环境优势,精心研判后,决定创新产业机制。今年3月,张勇向派出单位申请5.72万元,用于合作社购买第一批瑶山土鸡2800羽,在松树和花椒树下发展林下养鸡项目。

8月19日,在派出单位贵州省金控集团帮扶下,香厂村养殖的瑶山土鸡卖了!第一批爱心采购540羽,村民夏怀银开心地说:“我们只管养殖,帮扶单位帮我们找好了销售渠道,帮助我们增加了收入。这一次我们家就增加了8000元收入,感谢张书记的帮助。”

一边做加法,一边做减法。通过干群齐心奋战,今年脱贫24户76人(均达到脱贫标准),香厂村的贫困发生率从的27.5%降至“零”发生。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

当清晨的第一屡阳光从东方露出,中国移动驻闫家村扶贫工作队早已梳洗完毕。一杯牛奶,一个面包过后,开始了驻村帮扶平凡的一天。

桦南县闫家镇闫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村。经过几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村内“三通三有”已全面达标。住房、饮水、教育、医疗保障已落实到位。于2018年底脱贫摘帽。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目前村内仅剩的8户20人未脱贫人口,这是驻村工作队王灿义、冯永全、杨志国三人的心头大事,也是他们驻村帮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上午8点,每天开展工作的第一件事,是工作队王队长带领着驻村队员们跟村干部开个碰头会。做好走访前的商议工作,定好一天的走访规划。会上大家各抒己见,队员小冯根据会议内容做好走访计划,今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村上几户贫困户进行进行入户走访。

上午8点半到11点半,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走访计划,大家开始分头行动。首先,工作队员小冯来到曾庆英老人家,老太太一个人住,前段时间因为肠梗阻进行手术,刚恢复出院回来。她有冠心病、高血压的老毛病,中国移动曾前后两次来到曾大娘家中为老人现场义诊,并赠送药品与物品。大伙儿对曾大娘家的情况也十分挂念,隔三差五的去看看她,问问家里有没有什么苦难,帮扶责任人帮助其购买的鹅苗,经过曾大娘的精心饲养,也已经长大了。工作队员们详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情况,得知其身体状况良好,前段时间住院报销也快报销好了。随后,工作队一行又来到了杨桂财家,杨大爷因病致穷,但是这几年在扶贫工作队和村委的帮助下,也建起了明亮的新房子,工作队员和杨大爷亲切交谈起来,大爷一直感谢党的政策好。现在大爷家养了四头牛,并且也养了好几十只鸡,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大爷家因为没什么年轻劳动力,村上还为他的老伴儿申请了公益岗位,大妈一直夸政策好。

在小冯走访曾大娘和刘大爷家时,工作队王队长去走访了王淑琴家里。一路上,她家的情况在驻村工作队的脑海。大孩子24岁了,小儿子12岁。前两年大闺女还没有毕业在读书的时候,给家里。村里给申请了贷款等;夫妻二人的身体都不算太好,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驻村工作队的主要任务,为了更好的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工作队联系家庭签约医生,定期入户看诊,做到小病不出村,同时,工作队还帮助他们申请一些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也为也力所能及,为村里做些贡献,也能增加些收入家庭收入。

在村上和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军家栽种了自家李子园。他家种的李子甜脆可口,每年结下的李子工作队帮助其送到县里售卖,年可增收4000到5000元。

13点半到15点,短暂的午休过后,队员们又深入田间地头去和农户交谈,了解今年收成,看看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村里越来越整洁的道路和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带式,大家辛劳的最好回馈。

15点半到17点,回到村里的党员活动室,指导村民们利用电脑业余时间。上网查阅惠民信息并学习各类农业知识,闲暇之余,他们也和村民拉拉家常,拉近拉近关系。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

__省__县__镇,像一颗饱满丰润的浑金璞玉,镶嵌在郁郁葱葱的苗岭山脉之中,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清水江河畔。

10月18日,就在__镇脱贫攻坚指挥部里,我们前线工作队员一起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再次作出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为了这个承诺,千千万万的扶贫工作者被派往贫困的基层农村,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承诺。

我作为__省水利厅极贫乡镇脱贫攻坚前线工作队的一名队员,派驻黄平县__镇参加脱贫前线工作,至今已有一年。一年时间里,我见识了__的美丽,也目睹了__贫困的一面。

__是美丽的,它的美丽出尘脱俗。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绮丽。有大高山万亩杜鹃花、翁干洞九级瀑布群、飞云大峡谷、清水江等自然风光。更为奇特的是,湘黔铁路途径此地,由于特殊的地理落差,铁轨在这里连续绕了两个大湾,形成s型,列车沿山坡盘旋而上,从村寨的一面穿进另一面穿出,形成两个相接的美丽圆环。特别是夜间,列车车窗亮着灯、鸣着笛,环状穿行在山间,灯光、笛声环绕而过,如夜空长龙呼啸,蔚为壮观让人叹为观止。这个景观,时常吸引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村寨拍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作品。

这里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岩门司土司城、明清古梯田、建在石板上的滚水寨子等历史文化遗迹,体现了勤劳朴实的苗家儿女适应自然又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

这里是苗族歌后阿幼朵的故乡,更有“芦笙会”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节日。__镇群众几乎全是苗族,苗族喜爱苗银苗绣装饰的服装,每当苗历节日到来,苗族同胞都身着盛装,特别是妇女,佩戴银花银饰,穿上绣工繁复的衣裙,参加苗族盛会,吹笙跳舞,斗牛游方,芦笙声、酒歌声、情歌声、飞歌声弥漫在苗寨,每年九﹒二七芦笙会,阿幼朵等本地艺术家,都会回来献艺,与家乡同胞一起过节,抒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一连几天,长桌宴不散,米酒飘香,歌声不断。

然而,__又是贫困的,它的贫困让人心酸心痛。

它是全省二十个极贫乡镇之一,距县城28公里,地理位置偏远,全镇220多平方公里土地,大都是山地、丘陵,土地贫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寨子里基本都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苗族木屋,设施简陋;由于缺少清洁垃圾桶、垃圾车,公共环境卫生得不到解决;镇上的男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家里农活全由女人承担,路上常常看到年老的阿婆弓着背缓慢行走,背已弯成九十度,这是由于长期艰辛的劳作,老年便成了勾腰驼背的模样。诸多历史条件的制约,阻碍了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没有上规模、有效益的产业,导致贫困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土地收成少、农民收入少,除了基本解决温饱外,仍有2万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是我省20个极贫乡镇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

在全省开展的精准扶贫战略中,__镇作为全省极贫乡镇之一,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更多关怀,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保障就业、社会公共服务、农村环境治理,再加上易地扶贫搬迁、民政社会兜底等脱贫攻坚措施,目标是改变__镇的现状,帮助__镇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经过扶贫工作队和全镇干部群众一年多的艰苦努力,__镇脱贫工作已初见成效,通往县城和周边县市的交通主路已是热火朝天开工建设,6000余人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即将完工、迎来走出大山深处的苗族同胞,宽阔笔直的城镇大道两边已绿树成荫,大型生猪养殖场也即将建成,水果基地上,农民正在合作社组织下平整土地,24个村的新村委会正在装修粉刷,村民有了崭新的便民服务中心和活动广场,7500盏太阳能路灯已矗立在偏僻的乡村小道上,__镇作为全县中心城镇之一已初具规模。

水利项目在水利厅党组关心下进展迅速,农村人畜饮水、灌溉工程、山塘维修、沟渠整治、水土保持、防洪治理、小水电站改造、城镇水源地保护等一大批水利项目全面铺开,在惠及农村用水安全和质量的同时,也极大地支持了全镇扶贫产业,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推进项目的同时,我与水利扶贫工作队员一起,充分利用与各水利部门、单位和其他社会资源的联系渠道,牵线搭桥,为镇上滞销农产品找市场,为学校500余名贫困学生御寒用品找捐助,为贫困孤儿的生活费找资助,每一次的成功,带给我的,有喜悦,也有感动,绵薄之力,不能完全改变贫困,却能一点点触动各方观念的改变,让一个个看到贫困的人群从旁观者变成扶贫的参与者。

我们工作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就安置在原苗陇乡政府办公楼,废弃的办公楼经简单装修后作为扶贫工作队办公及生活场所。指挥部的成员来自省、州、县各单位,是一个团结协作、敬业实干的大集体。在这里,队员们一同勤奋工作,用行动一点点改变着身边的贫困;在这里,队员们一起体验苗家淳朴的民风民情,共同分享扶贫工作的苦与乐;在这里,洒下了队员们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队员们灿烂的微笑。

看看身边的一物一事,我们更深刻理解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既看到了苗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看到了贫困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脱贫攻坚大战略,需要紧紧依托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我们扶贫工作队员的基层工作来落实,更离不开山区贫困群众的脱贫愿望和内生动力。

我们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旁边,就是__火车站。这个四等小站,每天只有来回各一班慢车停靠,由于班次少、上下乘客少,火车绕着这里运行了四十多年,几乎还是几十年前的模样,几栋低矮简陋的红砖房,沿着站外狭窄的小街排列,小店铺里摆着老旧木制柜台,每次坐车前走过小街,仿佛时光倒流,回到数十年前。

每一次坐在回镇的火车上,望着车窗外层峦叠嶂的青山,我常常会思绪万千。在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作家、上海知青叶辛曾在__参与这一段湘黔铁路的修建。当年条件艰苦,叶辛与他的工友们开山砍树修铁路,吃住在工棚,艰苦的条件并未磨灭他们的意志。艰苦工作之余,叶辛深入__苗族村寨采风,积累了丰富的民俗知识,撰写了许多描写当地民族文化的文章,先辈们不仅留下了通向文明的湘黔铁路,还为我们记载了苗族同胞的民风民俗和的生活状况,“蹉跎岁月”,其实并未蹉跎啊!

随着脱贫攻坚的进程加快,小小的__火车站必然将产生更大的改变。等到那一天,已经脱贫奔小康的__镇一定会邀请更多匆匆而过的列车停留下来,悉心领略新__的风采。到那时,我会收集起叶辛等知青前辈和工人们在__镇修建铁路的历史,收集起脱贫攻坚工作的见闻和回忆,浓缩成一篇纪念文字,留在站前广场上,记录下前辈在这块曾经贫穷的土地上留下的足迹,记录下苗家曾经的贫困和他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也记录下我们曾参与脱贫工作的点点滴滴,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脱贫奔小康、奔富裕的路上奋力追赶,让__的苗家生活汇入新时代的洪流,就像这川流不息的列车一样,奔向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

10月22日,湖南省20“百名最美扶贫人物”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

会上,保靖县迁陵镇陇木峒村党支部书记彭运江、衡阳县扶贫办主任刘鸿雁、桂东县青山乡人民政府干部黄琰清、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驻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谢历冰、湘西“七绣坊”巾帼扶贫车间负责人石佳等5位与会代表先后作先进事迹报告,讲述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故事。

“村社合一”,全村集体产业直接收入281万。

我是保靖县迁陵镇陇木峒村党支部书记彭运江。我们村是一个典型的湘西土家山寨,山多地少又缺水,有一首民谣是这样传唱的:“有女不嫁陇木峒,一水要当三次用”。因为生产生活条件差,村民在外都抬不起头。我当选村主任时,就郑重对村民许下承诺:一定要让陇木峒人在外面抬得起头!

为了发展产业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全村义务投入一千八百多个工大家起早贪黑用铁锹、锄头硬生生刨出了2.2公里产业路!

路通了,心齐了,就能齐心协力干大事!

4月,村两委决定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水果种植。我们实行“村社合一”,“统一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村里的集体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然而,奋斗之路并无坦途,创业的艰难也一次次考验我。记得花海生态园建设时,播进地里的花种子迟迟长不出花苗,火辣辣的太阳晒死了一片又一片的猕猴桃。我的情绪,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就在这时,村班子和党员站出来号召大家:村书记几次放弃出国发展的机会,家都不顾,带领我们一起干,为的就是大家共同致富。接下来的日子,乡亲们都自觉地来到地头,顶着高温酷暑,一起抗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花海生态园顺利如期开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敢于追梦终会圆梦!,我们建成了湘西州第一个滑草场,引爆了当地的乡村旅游;20,全村集体产业直接收入281万元,全体村民人人受益。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增收、股金分红、村公益保障等利益联结,村民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全村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

当好参谋,全面推进扶贫车间建设。

我是衡阳县扶贫办主任刘鸿雁。,我被组织选派担任衡阳县扶贫办主任。

208月上旬,一个村民来扶贫办反映情况,见到我扭头就走,我感到纳闷,一问,原来他举报的是我舅舅的邻居洪某,他们村的支部书记,洪某违规将自己加进贫困户,还弄了一套易地搬迁房。核实情况后,我要求乡镇按程序清退。这时,舅妈的电话来了:“洪书记可是看着你长大的,他房子都搬了,你就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我与舅妈情同母女,她来讲情,让我有些为难,但我考虑再三,还是没有给她这个面子。我想,作为扶贫办主任,只有守住底线,才能挺直腰杆。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家。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我因摘除一个拖了两年的良性肿瘤,还在住院。想着省里新出台的应对疫情十条措施,鼓励建设扶贫车间,我再也躺不住了,拆线后第二天就返了岗。首先邀请宝泉鞋业到全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金兰镇泉隆村,考察办分厂,仅用一个月扶贫车间就顺利开工,吸纳300多人就业。

同时,我积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建议县里组织专门班子,全面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一个职能部门对接一个乡镇,负责引进一家企业。在我的推动下,全县今年新建扶贫车间62家,900多名贫困劳动力得到安置。

目前全县4738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44351人,余下的3033人也通过验收,完全可以如期脱贫。

鲜血染红青山,你是扶贫一线最美的姑娘。

我是桂东县青山乡人民政府干部黄琰清。我和方璇既是同学、又是同事,方璇奉命来到青山乡,担任副乡长。我与方璇,在脱贫攻坚一线,并肩作战了一年零三个月。

我们青山乡山多地少,常年云雾缭绕,难得看见哪里有块平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后,经过实地考察,乡里认为宋家村木梓林组一块8.8亩的平地,是集中安置点建设的最佳地点。在宋家村驻点的方璇主动承担起了征地拆迁的重任。一开始,当地村民就不同意,这块地涉及木梓林组的11户村民,方璇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动员村民顾全大局,积极支持乡里的工作。

青山乡教育扶贫任务同样很艰巨。由于硬件设施落后,很多年幼的孩子都被送到外地就读。方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曾经跟我说,“决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她辗转于县城,找教育、国土、规划等多个部门协调,经过不懈努力,青山乡唯一一所幼儿园在年3月破土动工了。建设过程中,她经常到工地上检查工程安全和质量。她常说,山里孩子,励志很重要。在她提议和推动下,青山中心小学围墙变身为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增添了46条励志标语。

青山中心小学四年级女生玉婷,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被姑姑收养,经常想妈妈。这件事牵动了方璇的心,她找到电信部门,在学校创建了两间亲情电话室,为全校71个留守儿童,搭起了一座亲情之桥。不久,亲情电话室又升级为视频聊天室,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交流,更加频繁了。

2017年8月2日,天下着大雨,方璇下村验收产业扶贫项目,因雨大路滑,她乘坐的汽车坠入山涧,额头被撞出一个窟窿,鲜血不停地往外流。经过二十多天的抢救,我们渴望的奇迹还是没能降临,方璇终因伤势过重,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

现在,三年过去了,方璇牵挂的宋家村74户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家,孩子们就近入学,扶贫产业越做越大,乡亲们都摆脱了贫困。但这一切,方璇永远也看不到了。如果上天有灵,我想对你说:“你用鲜血染红了青山,你用生命诠释了坚守和情怀,你是千千万万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你是我们扶贫一线最美的姑娘!”

“你们和他们,我都放不下!”

我是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驻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谢历冰。20初,我刚带队完成新邵县花竹村三年扶贫工作。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启动时,组织上征求意见,是否再去带队搞一轮。

妻子发微信:“已经3年了,还要干3年,孩子毕业,老母生病,你放得下吗?20建光伏电站摔伤的后遗症,你要吃得消呀!”我发去贫困村民的照片,加上一句:“你们和他们,我都放不下!”

我们翻山越岭,鞋子跑坏好几双,在海拔1273米的金龙山北麓,发现大片原生态的野生茶树。心里顿时敞亮:“村民们采鲜叶,就近建茶厂,光伏发电做能源,一定能做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可村里地少人多,茶厂怎么建才能少占地?作为电气工程师,我就想到把光伏板铺在制茶车间顶上,两个项目一块地,搞“农光互补”。

面对这个颇有挑战的项目,质疑声扑面而来。我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和厂家代表召开“圆桌会议”,以我多年做电力工程的实践经验,用计算出来的数据反复推演,打消了大家的疑虑。半年后,一座透明的玻璃厂房拔地而起——棚顶是光伏板,棚体是玻璃加钢结构,棚内恒温恒湿,还有光伏发电驱动的机械化制茶设备。

硬件设施建设不容易,软件跟不上就会掉链子。果然,由于村民缺乏质量观念、贪多图快,用蛇皮袋送来的鲜叶和成一坨,随心所欲设置加热温度,结果不合格产品出了一大堆。于是,我在加强培训的同时,带队辗转建瓯、句容、安化等茶乡取经,多次试验后,茶叶检测报告显示“九项零农残”。现在我们注册了“老山凼”商标,取得了sc食品生产许可证、商品条形码,还即将获批绿色食品认证,包装精美喜气的小河野茶纳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和国家民委外事礼品。

现在的小河村,楼房星罗棋布,道路宽敞通畅,扶贫产业欣欣向荣,网络直播、展销会、旅游+消费扶贫措施各显神通,村集体所有的合作社累计分红近160万元,人均年收入增长到1.2万元,村集体纯利润突破20万元,全村医保由合作社出资缴纳,村级班子得到强化,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环境越来越美。

返乡创业,“让妈妈回家”

我是湘西“七绣坊”巾帼扶贫车间、“七绣坊”非遗扶贫工坊负责人石佳。我的家乡是个美得让人心动,也穷的让人心痛的苗寨。,我还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大三,那时就开始创业了。

三年前一次返乡探亲,我被母亲强行留下了。她要我放弃城市里优越生活回到村里,带着乡亲们做苗绣。我的内心很抗拒,但最终没拧不过母亲的执拗,我妥协了。

2017年7月,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公司在石栏镇成立了,最初我只打算投入200万,带动几十个人,当是为母亲心愿买单,亏完就算了。没想到这条路一旦进入便停不下来。

当看到石栏镇总人口19000人中,竟有1200多名留守儿童,大部分年轻的父母为生存迫不得已外出打工。那一幕幕不忍直视的离别剧都深深刺痛了我。

于是我发起实施了“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号召外出打工的妇女返乡来公司基地,每人配额5200元带薪培训三个月。合格后与公司签约上岗。她们可以自主的选择到基地来上班,或者是在家承接公司的订单。

听说家门口就能工作了,妇女们纷纷赶回来。200万不到一年就花光了,而我们刺绣作品几乎无人问津。想要达到长效、造血式的扶贫,必须要以商业的行为来做。于是我调整思路,再追加万投资,在3个县建立了5个扶贫车间。先代加工来稳定生存,用以工代训的方式培训了各个工种一千多人,同时在城市里组建产品设计团队、开实体店、推广自营产品。

我们收集了上万种传统图案,建立数据库。再通过设计创新,运用到现代的服装、鞋、箱包、文创上,受到市场的欢迎,还创新了管理和销售模式,线下直营、线上社群电商分销。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了低成本爆发式的增长。今年7月我们网店开业,仅仅1个多月时间销售达1380万元。

返乡创业的这三年,“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400多个,帮扶贫困户1272人次,让300多个孩子的父母返乡就业。全产业链的产值达5320万,其中1400万元支付给了当地百姓。

接下来,我们计划将现有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来打造非遗特色小镇。用苗绣、旅游、农业、康养四重复合产业构成的扶贫包来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样板。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热门19篇)
    读后感是一种记录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之书。以下是一些感人至深的读后感范文,让我们一同领略阅读的魅力和力量。德鲁克认为,“有效的
  • 12-28 九年级年级主任年度工作述职报告(优质15篇)
    它是一种重要的记录工作经历、面对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的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时光匆匆,已经结束。本年度,按照学校的
  • 12-28 挫折班活动教案(热门15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如果您正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到您。
  • 12-28 海关协管员个人总结(优秀21篇)
    个人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是我们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下面的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在总结时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
  • 12-28 三月雷锋月(精选19篇)
    优秀作文需要我们注重细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文字更富有感染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获奖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写作的启示和动力。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 12-28 端午包粽子(通用17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对文学知识和表达技巧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推荐给大家几篇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考。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
  • 12-28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热门20篇)
    拜年是中国人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个传承千年的习俗。下面是一些非常有创意和个性的拜年短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此刻,小乌贼悻悻地离开了家门。这在平
  • 12-28 推进党的建设论文(热门19篇)
    范文范本的编写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文体特点、写作目的、受众需求等因素。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 12-28 一个坚强的人(优质19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有恰当的例证和论据支撑,更具说服力。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那故乡的小山丘并不高大,
  • 12-28 家长会主持人发言稿(通用19篇)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之间重要的沟通平台,有助于促进家校合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的家长会案例,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