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2023年北京大学教授演讲稿 北大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汇总5篇)

2023年北京大学教授演讲稿 北大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汇总5篇)

时间:2023-09-12 19:06:27 作者:笔砚 2023年北京大学教授演讲稿 北大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汇总5篇)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演讲稿篇一

非常荣幸接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邀请,等候这个邀请很久了。一直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回到母系,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向我的老师们表示感谢。今天在座的,只有张静老师参加过我的硕士论文答辩,记得那一天是大雨,您是拎着靴子进的答辩教室。周飞舟老师答辩的时候天气好得多,但是到了答辩的时间,没办法打开门,是我从隔壁办公室跳窗户打开了门。今天看到这么庄严隆重的毕业典礼,我非常激动,今天社会学系是北京大学最受同学欢迎的院系,我想这是我们老师和同学这么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我个人,如果我没有机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读,我也会努力成为一个学者,追求自己喜爱的学术事业,但是可能我没机会了解,学者首先是一个老师,把学术一代代的努力传递给学生。我有机会知道这一点,来源于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经历。

我们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的时候,系里那时候还是王思斌老师、杨善华老师、孙立平老师、程为敏老师、谢立中老师、刚刚回来的张静老师,他们都刚刚开始带学生。还有王汉生老师,我希望您能听见,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我们今天努力想做一个好的老师,只是想努力做到社会学系当年教我们的那些老师曾经做到的,传承学术的精神,对生活的理解,像当年他们传达给我们一样,传达给在座的各位同学。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经历。究竟是什么能够使这些老师、北京大学的学术传统能够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可能是非常简单,也许是偶然的一个原因。我想谈到我住过的那间宿舍,46号楼1074。1993级,因为北京大学没有应届毕业生,全班15位学生,招来了全国各高校的对社会学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四位研究生同学在这间宿舍中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北京大学的传统和老师的教诲是通过我们宿舍的生活这个小小的棱镜折射到我们身上,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经历。

我第一个结识的是李康。在来北京大学读书之前,他就给我写了一封充满理想主义的信。信里边大部分内容现在我都忘了,因为非常的长,我只记得结尾的时候李康说,“让我貌同在清贫中坚守对学术的理想”,我记得我的回答比较无趣,我希望能够坚守学术的理想,但是学术生活不一定就是清贫的。事实证明,我是比李康更好的社会学家(笑)。今天我们的学术机构,或者是我们的大学,或许有别的困难,各种严苛的制度考评和项目管理等等,但是它已经很难说是“清贫”的。但我对李康的这句话仍然有很深的印象,现在的同学可能不太了解当时的教师生活状况。曾在社会学系任教的孙立平老师曾经在那个时候写过一篇文章,用社会学系的一位老师的工资单来描述大学老师的收入。一位老师辛勤工作一个月,他的收入相当于五千张复印纸。

那时候的大学和现在非常不同。今天大学有很多的资源,但是回想起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的三年,虽然谈不上清贫,但是却比较简单。我们宿舍有一位朋友,他毕业之后直接进了公司,每个周末的时候来我们宿舍玩。有一次一起逛书店,他说了一句令我们震惊的话,他说我现在买书已经不看价钱了,当时我们都非常景仰的看着他(笑)。要知道我们每年的一个大的节日,就是琉璃厂书市的时候。所有人都看谁能在那里淘到最好最便宜的书,李康往往是第一个背包启程的人。买到好书没什么了不起,关键要买得便宜,能买到统一书号的书,那才是本事。这些最简单的快乐就是研究生生活留下很深印象的事情。研究生的生活或许十分忙乱,但也足够简单。可能学术界非常的复杂,但是学术还是最简单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从李康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没想到周飞舟会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因为好像我们各方面都差别很大。我印象里他的社会学方法水平很高。方法是所有报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的噩梦,周飞舟老师应该是我们那一届的第一名。我和他在分数上很接近,但是一入学就发现差距非常大。我记得我们上的课是卢淑华老师的高级社会统计,没有周飞舟同学的帮助,大概我们中有许多人很难通过这门课程的考试。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那时候周飞舟老师比较喜欢奥斯汀,当时我觉得奥斯汀太无聊了,都是家长里短的东西,我喜欢《堂吉诃德》这样有趣的作品。事实证明,周飞舟老师的兴趣指引了我后来的读书和学习。但或许影响我最大的是周老师的为人。我们是从那一年起一起参与《研究生学刊》的工作,这份不起眼的杂志培养了北大许多重要学者。这份杂志当时是著名北大学生贺照田主办的,但是主要干活的是周飞舟老师和另外一位朋友,后来他到了三联书店工作。当时,他们两个人的工作效率都非常低,每次都是慢慢悠悠走一个小时,再谈一小时,才开始工作,但杂志琐琐碎碎的所有事情,都是他们以这种低下的效率完成。那时候我们这些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大堆了不起的理念,但主要工作都是谈理念。我从周飞舟那里学到的是,如何将这些理念通过做事变成现实,这一点,直到今天对我自己来说,仍是要学习的。

我们宿舍的第四个人是大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王俊敏老师。不光是我叫他大哥,我的导师杨善华老师也管他叫大哥,“ 大哥”已经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我经常想,他和我们年龄差别比较大,46号楼1074是一个非常热闹而混乱的地方,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随时可能走进这个宿舍,吃饭的时候,晚上聊天的时候。但是大哥往往在旁边非常安静地听着。他的正直、善良和勇气一直是我对研究生生活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我与李康和周飞舟老师后来有许多学术上的合作,一起翻译过西方社会学的著作,共同写过社会学的文章,今天仍在和这些老师一起办跨学科的项目。但今天在回忆的时候,和这间宿舍,和我的研究生生活连在的一起的,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大哥。他的领域或许不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但是他非常宽容地听我们深夜聊天到很晚。大哥和李康睡眠不是很好。每次我们聊完了就呼呼大睡,李康的暴力解决方法是去未名湖溜一圈回来再睡,或者不睡,大哥就是静静等着我们声音消失以后才慢慢找到入睡的节奏。我们在社会学,在哲学学了很多的道理,我们对人生有太多的理解,但是这些道理却很少真地决定我们怎么做,只会给我们这么做找到更多的理由。所以社会学家很少做错事,因为当他做错事了,他总能找到错误的道理来支持他(笑)。我跟大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所有的道理应该帮助改变我们自己,敢于承认我们的错误,然后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刚才看同学们做的田野日记的话剧,非常感动。我个人以研究理论为主,我也曾经去做过田野,田野对我是一个非常震撼的经历。就像46楼的宿舍一样,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如果没有这间宿舍中的经历,我们每个人也都可能会成为一个孤独的学者,但在这个宿舍里,我们挑战了彼此的见识,伤害了彼此的自尊,甚至最终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计划,改变了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就像你们的田野一样,生活并不只是一些道理,还有一些我们必须担当和直面的责任。我想我和大家一样,我今天穿的衣服和毕业的学生不一样,我已经毕业太久了,也不像在座的老师。我在这里永远是社会学的学生,我学到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独的学者,而首先是一个教师,是一个丈夫,是一个父亲,也是一个公民。如何能够担负这样的一个责任,不仅仅有学术中的无形的学院,还有一个个寝室,未来大家将会组建的家庭,即将进入的单位,这样的有形的学院。人生和田野的巨大差别,就在于人生不是一个实验,人生没有你旁观的地方,我们希望把我们从田野中学到的,把我们从书本中学到的,投入到我们唯一的人生当中。这是我从北大社会学学到的东西。

谢谢各位!

北京大学教授演讲稿篇二

今天北大举办20xx年毕业典礼,首先我要祝贺今天要毕业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努力,今天即将拿到毕业证书,走出北大的校门。这是你们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也要祝贺学生的家长以及家属,作为学生的父母,你们经过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子女的培养,他们终于达成了你们的期许,即将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也要祝贺在座的学生的妻子、丈夫以及子女,在过去这几年的学习中,你们为他们付出了无数寂寞的夜晚和孤独的周末,让他们全心全意在北京大学接受严格的教育,训练,取得今天的学位,你们的付出终于有了成果。你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你们的丈夫、妻子证明了他们是你们所期望的优秀人才。我要感谢北大中国经济中心所有的老师跟工作人员,你们的谆谆教导以及细致的教学安排,又为国家培养了栋梁之材。

今天的毕业典礼同样也是我的毕业典礼,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4年,今天毕业典礼结束之后将把主任的位置交给周其仁教授,下午离开北京,到世界银行赴任。这些天我也是以要毕业的心情度过,每天早晨,当我从未名湖沿着这条熟悉的道路走向朗润园的时候,总在不断的问自己,毕业意味着什么?走出北大校园迎接我们的世界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走出北大校门。从北大毕业,意味着我们将承担北大110年来所承担的历史,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你们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一群人,可以在中国甚至世界上选择任何学校,但是你们选择了北大,你们选择了110年前为了国家民族的复兴而建立的大学。在北大读书,不是为了追求个人名利,而是希望在北大读书期间充实自己,为国家,为民族的复兴,为人类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我们经过几年的学习把这样的一个责任内化在我们心里,这才是我们毕业最重要的意义。

毕业了,走出北大校门,迎接我们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我们非常幸运,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代,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确实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意想不到的美好境界。不仅过去三十年非常好,相信未来10年,20年,30年,50年,100年,中国经济还会继续快速发展。一方面实现了我们北大人一百多年来的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即使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还承担着各种困难,挑战,冲突。最近汶川大地震,让我们觉得,即使我们有丰富的物质基础,面对受灾的同胞,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人民还是承担着痛苦。更何况除了偶发的天灾外,我们社会里面还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各种利益的冲突,不仅中国如此,整个世界也是这样。科技发展的潜力,目前取得的成就,让我们可以相信未来的世界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却是粮食价格飞涨,已经有几十个国家的人民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而爆发各种社会冲突和矛盾,以及战争。当我们走出北大这个象牙塔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的时代。希望带给我们机会,但克服挑战需要我们的智慧。因为即使我们已经学会了人类历史至今所有的理论、知识,但是我们面对新挑战的时候它都是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在走出北大校园的时候,我们该抱以什么样的心态呢?我觉得应该是一种责任心,一种认为我们北大毕业生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责任。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给北大的毕业生创造了很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但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去克服,这才是北大人存在的价值。

毕业了,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让我们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一群人。毕业了,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让我们以坚强的心面对各种挑战,因为任何新出现的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发挥我们的智慧。毕业了,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让我们以11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以及五千年来中国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普世关怀作为我们人生的追求。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谢谢。

林毅夫老师于20xx年6月31日pku毕业典礼上

北京大学教授演讲稿篇三

大家上午好!

在这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十分荣幸,能代表20xx届本科毕业生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毕业感言。

毕业在即,我不禁想起初入燕园时自己的模样。

那是20xx年9月5日,我拿着报道材料,徘徊在校门外,一路询问,才找到外院楼前。

面对未来的1400天,我和每一位新生一样,兴奋之余,却又带着一些不安和忐忑。

而如今,早已成为大四学姐的我,吃着西瓜唱着歌,从容地操作着毕业生离校系统,仿佛那个几经问路、希望学长帮帮忙的学妹从来不曾存在过。

再回首,四年岁月,北大见证了我们从大一新生到燕园主人的点滴改变,我经历了挫折和困难,也同时收获了成长与幸福,胸中长存黄河皓月,眼底读尽未名流波。

当我们对北大的了解愈多,她带给我们的感动也就愈发深刻。

这份感动,首先来源于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

在北大,我们包容差异,我们绽放才华,在北大,条条大路通罗马,真理不只是镌刻在书中的史诗佳话。

但北大精神的意义却又不止于此,个性之光的背后五四以降九十四载,中国大概没有哪所学校,能像北大一样,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北大人,敢于融入每一次时代潮流中,做中流砥柱,浪遏飞舟。

这份感动,也来源于为我们传道解惑的恩师们。

还记得,周其仁老师回顾中国经济30年的滔滔不绝;还记得,朱青生老师带我们走进艺术殿堂时的妙语连珠;还记得,阎步克老师讲解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时,眼中闪耀的睿智和深邃;还记得,赵克常老师演绎着地震原理时,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风采和幽默。

虽然老师们专攻异,但他们“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的风骨,都令我们深深动容,也许,我们一辈子也无法达到恩师所期望的高度,但是我们承诺,必将珍藏燕园沉静读书的时光,做永远的学生。

这份感动,还来源于我们的同窗好友。

最难忘,未名湖畔我们晨诵的声音,麦肯金教我们刷夜的身影;最难忘,三角地随风摆动的招新横幅,静园草坪伴着吉他的引吭高歌;最难忘,那些年,社团共事的战友,那些年,睡在下铺的校花,那些年,烤翅桌边的兄弟,那些年,一同膜拜的学霸。

20xx年校庆日,我们收到了“脚踏实地”四个大字,鼓励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勇往直前;20xx年,我们模仿此间少年们,吟唱着“在转身之间,消失不见”;20xx年,为伦敦奥运健儿的呐喊,给那个龙王作法、暴雨连绵的夏天平添了几分燥热;而20xx年,在装上空调的母校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却要把过往装进行囊,默默作别。

四年一觉燕园梦,梦醒时分,又一次站到了校园门口。

走出燕园,身上少了几分年少不畏失败的果敢,多了一个叫做北大校友的光环。

而伴随这光环的,是骄傲和瞩目,同时也有压力和挑战。

此去一别,今夕何夕,许多年后,我们中会有人居庙堂之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会有人处江湖之远经历人生的磨练和洗礼,有人会在燕园将北大的故事继续讲下去,而有人则要从当年听故事的人,变成未来故事的主角。

我想,无论在何方,我们始终都不应该忘记,我们脚下这一方土地,我们头顶绚烂的星空--我们心怀对千千万万挑战命运之人的敬重,我们肩负努力把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责任,这是北大赋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这是北大人一生最不朽的印厩。

狂天,我们毕业了,带着留恋,带着不舍。

明天,我们将脱下学士服,走出象牙塔,走向五湖四海,走向世界各地。

在离别之际,让我们对母校说一句再会,希望您桃李芬芳,续写辉煌;让我们对恩师说一句谢谢,希望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我们对彼此说一句珍重,长相依,莫相忘。

此去须圆心中梦,勿忘四年燕园情。

北京大学教授演讲稿篇四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在5 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 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叫《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里,我们几个人,被要求用一句话形容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李素丽的一句话我记得 , 她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非常贴切。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兀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们说我是权威,这样说也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是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怎么做,实际上他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 55 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2 年前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头衔,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脱离第一线5 年,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从来没有过55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55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笑声、掌声)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已经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了,(笑声)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说:“前几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要结束了。”(笑声,长时间的鼓掌)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那有时间去点是台做采访。所以1992 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笑声)但我是到61 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的,所以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笑声)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笑声,长时间的掌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

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 863 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 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3 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 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仍然是“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个名人的头衔,开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什么院士,其实院上根本不懂的。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出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

北京大学教授演讲稿篇五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和珍藏的日子。大家即将从北大出发,走上新的人生旅程。

今年是北大建校121周年。120xx年前,在救亡图存的维新浪潮中,京师大学堂应运而生。从那以后,每当国家和民族遇到挫折和危难,北大和北大青年,总是以一股向上的力量,去振奋一个时代,点燃一份希望。

今年还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一百年前,北大青年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一代代北大青年毕生追求和践行的信念。四十年前,北大青年学子喊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改革开放注入了青春与活力。

去年5月2日,到北大考察,向学校师生员工祝贺建校120周年,“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再次响彻校园。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国家需要青年,青年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鲁迅先生在《我观北大》一文中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他设计的北大校徽,有一种很形象的比喻是,一个人用双肩奋力向上托举着两个人,三人为众,众志成城。

今天的北大青年,依然需要承担奋力向上托举的重任。所以,临别之际,我想送给大家的话,就是“做永远向上的青年”。“永远向上”是一种奋斗者的姿态,是执着追求的境界与持续努力的方向,更是一种价值观。

做永远向上的青年要坚守立身处世的定力

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对国家和民族怀有赤子之心、报国之志,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最大定力。只有具备这样的定力,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

西南联大时期,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学校缺少教材,著名物理学家、北大前校长周培源先生就亲自刻钢板,印制讲义。今天北大校史馆还保留着老校长当年亲自刻印的教材。

北大人对祖国的热爱,流淌在一百二十一年的精神传承之中,是去不掉、断不了的血脉,是我们最强大的精神追求和永远向上的精神定力。

做永远向上的青年要积蓄久久为功的动力

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让有的人不再相信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可以有所成就。但是在这里,我想和各位同学说的是,要相信“始终坚持”的力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老校友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在本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她成功的背后充满着艰辛。

我们的老教务长王义遒教授,在50年代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的情况下,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刻苦攻关,于1965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批原子钟。他几十年不懈努力,为我国正在建设的独立自主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时间频率体系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你们在未来的事业中,都会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只有耐得住平凡,才能收获不平凡。只有在挫折面前坚强、坚持和坚守,才能积蓄久久为功的动力。

做永远向上的青年要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助力

当今世界,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拼图,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一起构成了多元的人类文明。人类社会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困难、挑战与不确定性。

20xx至20xx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的经历,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因为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不同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20xx年,北大学生中共有84人次到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4600多人次通过各级各类项目出国学习交流,我们还有长短期留学生7000多人。大学已经成为推动各国教育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在北大相互交融,新科技、新思想、新知识在交流切磋中不断迸发。

希望你们树立广阔的国际视野,开放包容、交流协作,和而不同,保护文明的多样性,勇于面对人类社会共同的难题,培养与增强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做永远向上的青年还要保持不断探索新知的学习力

当前,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给这个时代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信息和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加快。几年来,你们在北大收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收获,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学无止境。人类对于世界以至宇宙的探索和认知才刚刚开始。现代科学诞生不过几百年,探索航天技术不过几十年,这和地球年龄的46亿年、银河系年龄的100多亿年相比,何异于沧海一粟。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对新领域、新事物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整体和更广阔的视角,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思考我们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心怀敬畏,勇于探索,只争朝夕。

你们即将从北京大学毕业,拥抱伟大时代、走向广阔天地。今天,国家发展,正当其时,希望你们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和奋斗者。

相关范文推荐
  • 09-12 2023年学校家乡演讲稿(模板5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那么我们写演讲稿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
  • 09-12 2023年部队个人思想汇报(实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
  • 09-12 最新发电厂员工思想汇报(优秀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09-12 最新学校党建思想教育 党员思想汇报(优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 09-12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 心理健康日演讲稿(优秀8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
  • 09-12 宪法就在我身边演讲稿(实用7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
  • 09-12 机关党员五月思想汇报(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
  • 09-12 2023年入党接受培养教育思想汇报(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 09-12 2023年护士思想汇报(模板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 09-12 最新年度思想汇报(汇总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最新年度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