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通用8篇)

最新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21:22:02 作者:书香墨 最新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通用8篇)

环保宣传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行动,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环保宣传要根据不同地区和群体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环保宣传不仅仅是传递环保知识,还需要注重情感共鸣和价值观引导,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些方面的内容。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一些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感受作者兰亭盛会之乐和聚散之悲,学习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

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感情发展的线索安排,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几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难句。

2.情景交融和感情线索。

3.作者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虚妄论调的批判。

教学内容和过程:

明确:“入木三分”。

设问:它的出处和原意怎样呢?

明确:我国最著名的大书法家,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唐朝张怀灌著的《书断》里,记有他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因为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所以深透入木。因此形容书法用笔功力之深,谓之“入木三分”。后来也可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

讲解:王羲之,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写的《兰亭集序》(板书课题),流传至今,即所谓“兰亭字贴”,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众,而且文章本身也为人所称道。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篇文章。

二、释题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朋友以及儿子、侄子共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把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这本诗集作了序。(序是一种文体,放在书的前面或后面)题目意思是“兰亭集会的诗集的序”。它是古代诗序中的名篇。

三、点拨字词句,疏通文意

1.点拨字词句。

本文文字简练,有的字句有一定难度。课文注释中有的,这里不再重复,没有而又需要理解的,稍作补充解释并归类如下。

词类活用:“一觞一咏”的“觞”:喝酒(名动)/极:尽情享受(形动)/“一死生”的“一”:看成一样(意动)/“齐彭殇”的“齐”:看成相等(意动)

省略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后省“之”(省宾语)/或因寄所托:“因”后省“之”(省宾语)/晤言一室之内:“言”后省“于”(省介词)

难句:(1)引以为流觞曲水:把它引来作为漂流酒杯的环曲的渠水。(2)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的寿命长短,顺从自然规律,听凭造化安排,终归有穷尽的时候。(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现在才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看成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相等也是胡乱造作的。

2.学生根据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自荐口译全文。(由三人完成,每人一段,共三段)

四、思想内容分析(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下第五步骤同)

第一段:写兰亭盛会,贯穿并突出一个“乐”字。(划横线处板书,下同)

开头总叙盛会的时间、地点、原因。紧接着连连写出令人可乐之事:名士济济聚首兰亭,一乐也;山水环绕,境界清幽,二乐也;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三乐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乐也;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五乐也。末尾“信可乐也”一句方才点出“乐”字。短短一百多字,简洁流畅,生动自然,使盛会如画卷般展现眼前,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优雅的情趣。

第二段:抒发人生感慨,即盛事不常,修短随化,同足感慨。贯穿并突出一个“悲”字。

开头一句,点明人生的短暂,紧接着指出,人虽取舍动静不同,但都难免为“欣于所遇”的乐和“所之既倦”的忧所左右,前者则“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后者则又“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再接下去进一步慨叹人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生短暂,终有穷尽之时)”的无可奈何。最后“岂不痛哉”一句方才点出一个“悲”字。这种情调,无可否认带有士族阶级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我们也应看到它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劝勉人们必须珍惜时间和人生。唯其如此,对“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向之所欣”,才会“兴怀”,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短促人生,才有“痛”感。“况”字的转折,正是这种情绪的最好说明。

第三段:承上文议论抒情,进一步写感想,阐明作序缘由,贯串并突出一个“感”字。

这段前半,从对“昔人兴感之由”的分析中,发表了一个富有思想价值的论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是什么东西呢?《庄子·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两船并行,引申为两事物并存)意思是生的同时就是死,死的同时就是生,死生同时在于一体,没有区别。这就是所谓“一死生”。《齐物论》又说:“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没有比夭亡的儿童更长寿的,而活了八百岁的彭祖是短命的)意思是彭祖同更长寿的事物相比,显得命短,殇子同更短命的事物相比,显得寿长。这就是所谓“齐彭殇”。“一死生”“齐彭殇”虽然指出了事物的相对性,含有一点辩证的因素,但却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否定了生死寿夭之间的本质区别。庄子的这一思想是和他的无为即有为,无为而治的虚无主义思想核心是一脉相承的。东晋玄学清谈之风盛行,士大夫喜欢剽窃老庄唾余,而王羲之力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为虚诞妄作,言下之意认为,尽管人生短暂,但仍然应该而且可以有所作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再接下来,作者明确交代作序缘由是以供后人兴怀,这种为人生而作文的思想,无论在当时和现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写法上,这段首尾照应,突出了一个“感”字。

五、艺术技巧鉴赏

1.表现手法。

2.线索安排。

三段依次抒发“乐”———“悲”———“感”,无不注入了作者浓烈的感情,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这就是本文的线索。这条感情主线非常醒目,成了统率全文的神,它不仅使文章脉络分明,中心突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诗的韵味。这是作者谋篇布局、线索安排的匠心所在。

3.语言表达。

句式骈散结合,读来音韵铿锵而又不觉得刻板一块;用语朴实清新,一扫当时雕辞琢句的浮艳文风。

由于上述艺术技巧的运用,本文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与他的书法作品相得益彰,辉耀古代文坛。

六、作业

1.熟读本文,进一步提高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鉴赏水平,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2.搜集自己以往的作文,编成一本习作集,为它题写书名并撰写一篇自序。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一些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感受作者兰亭盛会之乐和聚散之悲,学习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

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感情发展的线索安排,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几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难句。

2.情景交融和感情线索。

3.作者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虚妄论调的批判。

教学内容和过程:

明确:“入木三分”。

设问:它的出处和原意怎样呢?

明确:我国最著名的大书法家,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唐朝张怀灌著的《书断》里,记有他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因为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所以深透入木。因此形容书法用笔功力之深,谓之“入木三分”。后来也可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

讲解:王羲之,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写的《兰亭集序》(板书课题),流传至今,即所谓“兰亭字贴”,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众,而且文章本身也为人所称道。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篇文章。

二、释题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朋友以及儿子、侄子共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把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这本诗集作了序。(序是一种文体,放在书的前面或后面)题目意思是“兰亭集会的诗集的序”。它是古代诗序中的名篇。

三、点拨字词句,疏通文意

1.点拨字词句。

本文文字简练,有的字句有一定难度。课文注释中有的,这里不再重复,没有而又需要理解的,稍作补充解释并归类如下。

词类活用:“一觞一咏”的“觞”:喝酒(名动)/极:尽情享受(形动)/“一死生”的“一”:看成一样(意动)/“齐彭殇”的“齐”:看成相等(意动)

省略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后省“之”(省宾语)/或因寄所托:“因”后省“之”(省宾语)/晤言一室之内:“言”后省“于”(省介词)

难句:(1)引以为流觞曲水:把它引来作为漂流酒杯的环曲的渠水。(2)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的寿命长短,顺从自然规律,听凭造化安排,终归有穷尽的时候。(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现在才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看成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相等也是胡乱造作的。

2.学生根据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自荐口译全文。(由三人完成,每人一段,共三段)

四、思想内容分析(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下第五步骤同)

第一段:写兰亭盛会,贯穿并突出一个“乐”字。(划横线处板书,下同)

开头总叙盛会的时间、地点、原因。紧接着连连写出令人可乐之事:名士济济聚首兰亭,一乐也;山水环绕,境界清幽,二乐也;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三乐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乐也;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五乐也。末尾“信可乐也”一句方才点出“乐”字。短短一百多字,简洁流畅,生动自然,使盛会如画卷般展现眼前,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优雅的情趣。

第二段:抒发人生感慨,即盛事不常,修短随化,同足感慨。贯穿并突出一个“悲”字。

开头一句,点明人生的短暂,紧接着指出,人虽取舍动静不同,但都难免为“欣于所遇”的乐和“所之既倦”的忧所左右,前者则“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后者则又“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再接下去进一步慨叹人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生短暂,终有穷尽之时)”的无可奈何。最后“岂不痛哉”一句方才点出一个“悲”字。这种情调,无可否认带有士族阶级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我们也应看到它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劝勉人们必须珍惜时间和人生。唯其如此,对“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向之所欣”,才会“兴怀”,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短促人生,才有“痛”感。“况”字的转折,正是这种情绪的最好说明。

第三段:承上文议论抒情,进一步写感想,阐明作序缘由,贯串并突出一个“感”字。

这段前半,从对“昔人兴感之由”的分析中,发表了一个富有思想价值的论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是什么东西呢?《庄子·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两船并行,引申为两事物并存)意思是生的同时就是死,死的同时就是生,死生同时在于一体,没有区别。这就是所谓“一死生”。《齐物论》又说:“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没有比夭亡的儿童更长寿的,而活了八百岁的彭祖是短命的)意思是彭祖同更长寿的事物相比,显得命短,殇子同更短命的事物相比,显得寿长。这就是所谓“齐彭殇”。“一死生”“齐彭殇”虽然指出了事物的相对性,含有一点辩证的因素,但却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否定了生死寿夭之间的本质区别。庄子的这一思想是和他的无为即有为,无为而治的虚无主义思想核心是一脉相承的。东晋玄学清谈之风盛行,士大夫喜欢剽窃老庄唾余,而王羲之力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为虚诞妄作,言下之意认为,尽管人生短暂,但仍然应该而且可以有所作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再接下来,作者明确交代作序缘由是以供后人兴怀,这种为人生而作文的思想,无论在当时和现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写法上,这段首尾照应,突出了一个“感”字。

五、艺术技巧鉴赏

1.表现手法。

2.线索安排。

三段依次抒发“乐”———“悲”———“感”,无不注入了作者浓烈的感情,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这就是本文的线索。这条感情主线非常醒目,成了统率全文的神,它不仅使文章脉络分明,中心突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诗的韵味。这是作者谋篇布局、线索安排的匠心所在。

3.语言表达。

句式骈散结合,读来音韵铿锵而又不觉得刻板一块;用语朴实清新,一扫当时雕辞琢句的浮艳文风。

由于上述艺术技巧的运用,本文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与他的书法作品相得益彰,辉耀古代文坛。

六、作业

1.熟读本文,进一步提高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鉴赏水平,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2.搜集自己以往的作文,编成一本习作集,为它题写书名并撰写一篇自序。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热门】】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联系现代文写作,把写作知识融合其间

3、升华全文中心,讲解对学习的认知

【教学重点】

1、从古文学习中体会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联系自身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10~15分钟

一、导入

介绍自己、每篇古文都是古人知识的精华,也是每个大作家写作方法的体现,更是对每个学习人的一场考试。下面我们一起来解答下王羲之给我们出的一份试题。(1m左右)

二、巩固基础

带领大家把全段朗读一遍、重点字词注释的认知到位。

三、阅读理解

【过渡】我们闯过了古人的基础题,下面就是古人留下的阅读题了。

下面我们看以下的几个问题,让我们在结构和思想上全面阅读找出答案。

整体感知

第二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其结果是殊途同归,最后归结于消灭(死亡)。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议论在本段中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的?讲解

提示:(论述观点、与上下文联系)

四、写作融入

【过渡】这种论述的方式只能在古文中实现吗?

展示作文分解其中几句找到相似的语句同时灌输修辞方法

结构、中心思想、优美语句(修辞方法)缺一不可

五、人生题

可联系时政

加上中心两个思想+学习方法

益民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教学目的:

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意义。

2、理清课文内容层次,品味朴素清新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序的题材特点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2、作者及背景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流芳万古。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从书法而言,它是历代书法家必摹之帖。同学们可以翻到本册书的插图,欣赏《兰亭序帖卷》。这里每个字都孕育着生命,通篇看来,浑然一体。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

二、文言知识梳理

1、注音

2、通假字

趣舍万殊“取”,取舍

悟言一室之内“晤”,交谈

3、解释下列加点字含义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都

(2)修禊事也举行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4)引以为流觞曲水酒杯

(5)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实在

(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之于

(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过去

(8)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理解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注定

(10)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情趣

(11)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1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把…..看成一样把……看成平等

4、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标志

(3)不知老之将至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得到

(5)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作为

(6)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成为

(7)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用来

(8)引以为流觞曲水把

(9)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为触发感慨

5、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人

(2)所以游目骋怀使动用法使……驰骋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用法把…..看成一样

(5)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成平等

(6)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长寿短寿

(7)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6、文言句式

(1)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6)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9)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10)悟言一室之内状语后置

第二课时

一、文言知识巩固(见导学案)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找出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字词。

乐——痛——悲

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三、赏析课文

1、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41名士在兰亭举行修禊诗会,因什么而乐?

找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美景: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

乐事: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群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如此良辰美景乐事,对于有着高洁脱俗情怀,美好自由心灵的作者来说,真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文中说“信可乐也”(实在)。

2、那么第二段中作者又因何而痛呢?

(1)到底人生中有些什么原因会令我们痛苦?找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容易对既得之物感到厌倦,心理永远不能得到满足。年将老、兴将倦,欢乐有期,这是共同的。(欲望无限)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把握自身命运(命运难测)

生命短暂

痛欲望无限

命运难测

如:《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

(3)人类文明从古至今不断发展,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面对须臾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文中也写到了这一点,请找一找。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空谈抱负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出世

明确:不能,因为社会现实太黑暗太残酷了。

补充背景:东晋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中有的人是静者,谈玄悟道:“晤言一室之内”,有的人是动者,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欢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在一时的陶醉和满足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

3、那么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请结合第三自然段分析。

明确:积极的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可见作者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想为后世留下点什么。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老庄主张“无为”,一切顺其自然,作者对这种观点是否定的。

而且王羲之本身的书法成就就是证明他是有所作为的。补充:王羲之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见课件)

4、既然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那么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悲叹“呢?

曹操曾经悲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他最终成为了乱世枭雄。

李白曾经悲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但他成为了一代诗仙。

苏轼曾经悲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他终成一代文豪。

小结:所以王羲之他们在表面的悲叹中,深藏着对人生执著的追求和留恋。可谓是“消极其表,执著其里”。

悲否定老庄,肯定人生

消极其表,执著其里

四、拓展延伸

1、古今文人论生死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陶渊明:“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2、由感动中国人物透视生命

(1)黄舸:一个生命就要走到尽头而只有十六岁的男孩,为了对他进行过帮助的人说声谢谢,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已经进入倒计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疾病早已剥夺了黄舸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亲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轮椅,用绳子仔细地“固定”,以保证他不致滑落。父子俩从20xx年开始走遍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因为没有钱,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儿子黄舸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汇款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颁奖词】:生命的到计时,滴答滴答扯动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2)警界保尔孙炎明: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民警。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xx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做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3)无臂钢琴师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他说“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五、我手写我心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让学生看教材中《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从摹本可以判断“书中极品”的评价绝非妄言。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二、解题

1、走近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

(1)字音辨识

(2)听录音,请学生分别划出三个段落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来(“乐”“痛”“悲”),划出不懂的字词句来。

3、感知作品,理清思路

根据文章的情感变化,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教师明确:第一段(1、2自然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第二段(3自然段):抒发人生感慨

第三段(4自然段):交代作序目的

四、合作探究、品读鉴赏

(一)研习第一段,即1、2自然段

1、迅速浏览课文,然后合上课本,凭记忆按提示查找内容要点

背诵线索: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

如:时间:“永和……癸丑……暮春……”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少长……”环境:“此地有……,又有……”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二)赏析本段写法的高妙之处

1、摘录本段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学生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模拟想象你便是其中一文士,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将景物和你的感受诉诸笔端。

教师点拨:本段中作者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极其简约。想那阳春三月的江南该是鲜花吐芳,姹紫嫣红。此段中作者却只选山、水、林、竹、天。写山岭,从高耸、横亘状其势;写竹林,从茂密、参天绘其形;写溪水,着眼于水清流急,回环相映之态;写晴天,写煦风,仿佛景物皆着感情色彩。如此美景,在良辰、乐事的氛围中,给人带来的是愉悦,是欢欣,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和游人如织的快乐场面。

3、提示学生朗诵时注意语调要清新明快,充满欢欣,优雅之情调。按照提示每组选代表朗读。

4、学生讨论、交流

(1)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来并加以总结说明吗?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在第1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述了这次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乐;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五乐。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

(2)本段末句“信可乐也”能否改成“信可乐矣”?请阐述理由。

明确:“信可乐也”不可改为“信可乐矣”。因为用“也”语气平缓,笔势沉稳;而用“矣”语气激越,笔端情感外露。仔细揣摩第1段中描述景物只在山、水、林、竹,而舍鲜花吐芳;就是写林写竹,只言“茂”“修”,而弃其绿、碧、翠,极力营造素淡、雅致的格调。兰亭集会本是赏心乐事,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并不过分显露,这是他气节高爽、性格沉稳的表现。

(3)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五、当堂训练

尝试着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天气晴朗,春风和煦,不可不谓之“良时”;会稽山阴,清幽兰亭,茂林修竹,山环水绕,不可不谓之“美景”;时贤名流,志趣相投,不可不谓之“贤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不可不谓之“雅事”;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不可不谓之“乐心”:这实在是人生之乐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美谈佳话。千年以降,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些文人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

七、预习作业

1、预习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

2、如何理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潺潺,胜友云集,曲水流觞,泼墨挥毫,赋诗饮酒,不亦乐乎!可作者的感情怎么变成了“痛”呢?他由眼前的美景、盛会想到什么了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二段,看看作者的心思到哪儿去了。

二、研习第3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二段,理清文章思路

提问一:请合上课本串讲本段大意

提问二:这段话作者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

提问三:作者为何而痛?

一痛惜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二痛生命有限,终期于尽。

2、诵读提示: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以理论为主,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中的“痛”。末句以降调慨叹语气收束。

请按照上述提示,每组选代表诵读

三、研习第4自然段

1、熟读课文,理清背诵思路

这段议论中包含感情,请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问题:(1)当前士大夫的人生观是怎样的?

(2)你认为作者赞同他们的人生观吗?为什么?

明确:由读昔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着,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会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随着感情变化的步步推进,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2、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明确: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

四、探究性训练

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屡屡发生。士大夫自危而无奈,寄情山水,啸傲山野,思想消极,行动无为,感觉生命就像浮萍之于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是哪里,生死无常。于是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所谓“一死生”“齐彭殇”,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即玄理之一。受社会思潮影响,东晋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出世入仙的情调很浓,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在这种背景下,王羲之在文中描绘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还能批判当时盛行的虚无思想,实际上就是眷念人生、热爱生命的表现。他在书法上的执著努力和卓越成就也是对抗人生虚无的体现。诚所谓“消极其表,执著其里”,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小结: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利器。

2、学生列举“古今文人论生死”。

例举摘要: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人生意义来讲)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人生意义来讲)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从人生意义来讲)

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从生命规律来讲)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陶渊明:“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坦然面对)

庄子:鼓盆而歌(齐生死)

3、学生谈:怎样看待生与死?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察品类之盛 盛:热闹

b.列坐其次 次:序次

c.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d.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此,这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b.第二段先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

c.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d.作者感慨时光易逝,往昔不再,人的生命的长短都由造化的安排,最后都会消失。所以作者才发出“岂不痛哉”的感叹。

答案:

1、b

2、a“唱和的赠言”错,是诗集的序。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梳理掌握本课出现的重要文言知识。

2.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兰亭集序》这篇文章。

释题:

(“兰亭集/序”,因为书下注释告诉我们,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名士孙统、谢安等人在兰亭举行修禊诗会。会后将诗作汇编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所以题目是指兰亭诗集的序言。这种为诗集而作的序,我们并不陌生,《滕王阁序》也属于这类。)

背景知识:

大家可能对“修禊诗会”很感兴趣,那么什么是“修禊”呢?。

(所谓“禊”是一种风俗祭祀,古人在三月三日这一天,到水边嬉游,举行祭祀、沐浴等活动,以祛除疾病和不详,之后文人会有饮酒赋诗的集会。所谓“修”可理解为“举行”。“修禊”即指举行祛除不详的礼俗之事。

在兰亭的这次修禊诗会,采用了一种传统的宴饮风俗,就是“流觞曲水”。所谓“流觞曲水”是古人的一种酒宴游戏,“觞”指酒杯,字面上理解就是“流动的酒杯,曲折的水道”,给大家看老师的照片,看书下注释。形式上有点类似于“击鼓传花”,但却风雅而有趣。)

检查预习:

古人尚且如此风雅,我们也风雅一回。今天我在这里想用“流觞曲水”的方式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我手中有一杯酒,大家的手就是水道,这杯酒就在你们手中流动,在课件上我会打出问题,能回答出问题的同学就不用把酒杯往下传了,可以饮了这杯酒,回答我的问题。我的问题不难,但也怕大家过于谦让,所以传到第四个人必须回答问题。

1、解释词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游目骋怀信可乐也趣舍万殊

若合一契一死生齐彭殇

2、翻译句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分析课文:

齐读第一节,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这次兰亭盛会的感受。

作者不仅是乐,而且是感慨“信”可乐也。这是一场怎样的盛会,让作者“乐”在其中,。请从盛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环境、气候、作者兴致等角度,说说兰亭盛会为什么能让作者深感快乐。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生机盎然

地点:会稽山阴——山的北面,阴凉

人群:群贤毕至——优秀人才

环境:山、林、竹、水——山清水秀,

气候:天朗气清——宜人

兴致:既有天地万物的审美,又有对宇宙的思考的理趣

所以有视听享受,又有对生命的思考,自然与人达到高度和谐统一。)

但是快乐并不长久,当厌倦,当情随事迁之时,快乐满足自然消失,感慨也就随之产生了。

当快乐消失,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慨,请大家读第二节后半部分,概括一下。

(人的情感变化迅速、生命短暂有限——真正的感慨)

作者用一个字表达他对生命短暂的感受——痛,让人觉得悲痛。

(人对生命短促、世事无常的感慨,或者对死亡的`恐惧在快乐得意时产生,在中外历史上都不是偶然现象:

这样的感慨是否消极?

(正是因为人生的美,它的消亡才让人痛苦,只有热爱生命,并且乐在其中的人才会关注珍惜生命。)

6、消极的是当时“一死生、齐彭殇”的环境,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消极,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认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即所谓“一死生”“齐彭殇”。

7、在消极环境中,作者提出“死生亦大矣”,该怎么翻译?这哪里是古人云,分明是作者自己的看法。

(翻译:死和生一样,也是人生中的大事啊。他自己也这样践行的。死和活都要有价值,他的书法“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潇洒而灵秀,充满生命力,正是他抗拒人生虚幻的努力。)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古文观止》)

(痛在生命短暂,痛在消极的环境)

8、像王羲之这样看重生命价值的人,古已有之,正如作者所说“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作者应该有知音之感,为何会“临文嗟悼”呢?读第三节前半部分。

(“固”,大家本来应该知道的,却被抛弃。我们看前人,会为他们感到遗憾,后人看我们也会感到遗憾。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这样的心境下,王羲之写下作序的原因,“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将他个人的感受,上升到人类普遍的局限性。)

9、第二节的感情“痛”与第三节的“悲”,两个字能否调换?

(“痛”:自身对生命短暂的悲痛。

“悲”:由己及人,对一代代人都留有遗憾的可悲,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

10、齐读配乐

【文学网小编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1、认知目标:

能借助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并积累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能就本课的文言知识提出质疑,通过质疑解疑理解课文。

2、能力目标:

能就本课提出问题并在积极参与讨论中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和老师的引导能体会作者“积极追求,有所作为”的乐观情感。

【教学重点】

质疑解疑讨论过程。

【教学难点】

借序抒情的行文之巧,作者的感情定位。

【教学设想】

1、利用南海教育信息网资源加大教学容量一课时完成。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王羲之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

3、本文在字面上虽然难度不很大,但作者借序抒情的行文及抒发的人生感慨较虚,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故课堂上主要采用质疑、讨论、教师引导的方式,必要时老师讲解。

4、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工具】

电教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与王羲之有关的信息。)

二、朗读

1、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读音、节奏、语气。

2、配乐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语气。

3、学生大声自由朗读。

三、学生质疑

(可能比较“散”)

学生质疑。

学生解疑,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老师引导解决。

四、老师质疑

(起“聚”的作用)

1、全文共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分别用六个字概括)

明确:第一段:记叙兰亭盛会。

第二段:抒发人生感慨。

第三段:点明作序目的。

3、第三段作者“悲”什么?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痛”欢乐易逝,时光易逝。“悲”后之视今,犹不能喻之于怀。

五、讨论

1、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集的目的,试一一指出并说说作者行文的巧妙之处。

明确: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些内容都是根据书序体裁的要求写的,文章首尾圆合,自不用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这与写什么文体就要像什么文体,并借一种文体抒发感情或表达观点的高考作文的要求是一致的。

2、你最喜欢《兰亭集序》中哪些语句?简要说说原因。

六、堂上练习

(略)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2023年大二竞选副班长演讲稿三分钟(精选8篇)
    教师演讲稿是教师在演讲过程中保持逻辑和条理性的必备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旗下的讲话和演讲,一起聆听领导的嘱托与鞭策。大二竞选副班长演讲稿三分钟篇一尊敬的
  • 10-13 大学生监理实践自我鉴定(精选8篇)
    决议是一种力求确定、执行的行动计划,有助于推动工作和项目的顺利进行。决议的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以提高效率和效果。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
  • 10-13 最新税务审计简历工作经验 审计税务个人简历(精选8篇)
    就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展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为了在工作中取得好的表现,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态度。就职总
  • 10-13 一年级教学论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通用8篇)
    公益活动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怎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公益?下面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公益活动总结
  • 10-13 最新全校家长会主持词及流程(大全12篇)
    感恩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感恩总结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才能更加扣人心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感恩名言佳句,希望能给大
  • 10-13 最新期中总结班会主持稿(模板10篇)
    军训总结是我们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考试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期中
  • 10-13 军训心得体会初中生(实用15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有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加深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读书心得的范文,它们涉及了不同的话题和观点,希望能够为
  • 10-13 2023年试用期工作总结和心得体会 试用期满心得总结(模板11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是一个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机会,每一次总结都是一个重要的成长过程。下面是一些生产安全管理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试用期工作总结和心得体
  • 10-13 2023年职工岗位调动申请书 医院职工岗位调动申请书(优质8篇)
    在职业生涯中,辞职申请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成功申请助学金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撰写申请书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职工岗位调动申请书篇一尊
  • 10-13 2023年阳光励志的唯美句子(大全10篇)
    辩论是一种全面发展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锻炼人们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那么我们该如何准备一场成功的辩论呢?需要做好深入的主题研究和论据准备。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