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2023年张学良读后感(汇总5篇)

2023年张学良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7 04:24:00 作者:翰墨 2023年张学良读后感(汇总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张学良读后感篇一

张学良身上有两个特别优秀的品质——爱国情操和豁达情怀。

他处在的社会军阀割据,日本人对东北虎视眈眈,在祖国的土地上飞扬跋扈。张学良积极推行强硬的反日政策。

一方面大力开发建设东北,修铁路,建海港,鼓励官民兴办煤矿、织厂、窑业,兴办东北大学,开发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在父亲去世,主政东北伊始,为了摆脱日本对东三省的控制,他无视田中内阁的蓄意阻提,毅然实施东北“易帜”,他以“我是中国人”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回绝日本特使许愿拥戴他做“满洲王”的诱惑。他拥护了南京政府,这个时候,结束了军阀割据的状态,中国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拳拳的爱国心炽热而又让人动容,他从不曾考虑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前途,自己的荣誉,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就是要自我牺牲!因为没有能保卫好国家,作为一名军人何以为家!

轻信蒋的诺言,被拘留的这段岁月,张学良处处行动受限,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自由与爱情》曾经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见自由在人心中的重要性。而张学良这一扣押就是54年的漫长岁月。

这期间,如果少帅能按照蒋的要求,对发动西安事变低头认“罪”,违心地承认是上了共产党的当,就有获释的可能。但他坚持真理,不讲假话、绝不肯以出卖人格做政治交易。

这54年,他辗转多处,吃尽了苦头,但是却对一切的事情看得开,放得下。他消解了自己心灵上结节,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和研究明史上,平时听听京剧,散散步,养养花,钓钓鱼,和别人说话也是幽默风趣,极为开朗。

因为少帅坚定自己坚持的道路时正确的,心态健康,“百折不恼”,所以他笑对未来,坦然面对,晚年的他更是简单,“做个老百姓”“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真是坦荡!

张学良读后感篇二

在苏联丢掉东北利益以后,苏联急于需要一股势力来制衡中国方面的'各方势力,来稳定远东的大后方。东3蒋公选择退让,在他的角度看也是明智的选择,东3一方面是苏联,一方面是日本虎视眈眈,蒋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管控那块地盘,选择退让,也种下了日俄矛盾的种子,这就是蒋公的选择。蒋公也将了苏联一军,那么东3苏联失去后,中国就必然大兴红色,因为苏联感觉到了远东的危机感,又必须扶持一个可以信赖的队伍,中共那时候借力借势也就是这个背景,中共得到了苏联全力的支持,苏联用红色又将了蒋公一军。那么中国红色和蒋公的虐红,就是那么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后到中共长征,生死一线,假如张学良和蒋公联合围剿,那么中共是没有生机的。或许张学良和蒋经国的关系,还是为何,本人并不知晓,他并没有拔掉苏联在中国的据点。留下了中国革命的心心之火,假如张学良有那个志向,也完全可以合兵一处,学清兵入关,走朱棣造反路线,他放弃了。他在蒋公和中共中间,选择的回避,不得罪也不帮助任何一方,为何只有他自己知道。

至于日本从来都完不转中国,不管中国再乱,他也没那个造诣去玩转华夏。入关就是最大的错误。

中共和蒋公,在战略上其实都不错,可惜的就是政治觉悟不一样,制度建设的不一样,导致了蒋公的选择性退让,选择后续待发,可是,蒋公制度性的缺陷,李宗仁白崇禧,在失去地缘平衡的背景下,突然就无法驾驭,而中共在制度上的优势,能进能退,结局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或许就是毛说的,人民的军队的强大,权贵军队的妥协性,和纵横自保懦弱性,

假如,蒋公评定东3,2战的的剧本是不是要重写?轴心国会不会是中德?

假如张学良有足够的谋略,是不是他能有序的统一中国?

古今多少事,只付笑谈中。

张学良读后感篇三

在中国没人不知道张学良将军,但是最近几年不知道怎么了,对张将军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很多人甚至用很恶劣的语言攻击张将军,把很多不实之词加在他的身上。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我善意的认为,这些人是历史盲,而不是别有用心。

如何评价张学良将军的历史功过呢?恐怕周说的“千古功臣”四字最能概括吧。

说张将军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非说张将军是无瑕的完人,相反的,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纨绔子弟公子哥的习气,谁让他是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呢?谁生在那样的家庭,大体都得吃喝玩乐吧。有人说他吃喝嫖赌抽俱全还活了100多岁如何如何,呵呵,这是小事,说说权当玩笑了。真正让张将军处于风口浪尖的,无非两件事,一是918,二是西安事变。

918事变,无需多说,传统上我们都说是蒋介石给张学良发了不许抵抗的密电,但是最近几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蒋介石没有发这样的电报,不抵抗是张学良自己的命令。其实,无论有没有蒋的密电,张学良在这件事上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点是必须承认的。作为守边大将,当时北中国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面对敌人的侵略不奋起反抗,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我想在一点上,张学良将军自己也深深的自责,否则就不可能有以后发生的种种事情了。但是我还要说一点,张将军有他自己的过错,那么作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者的蒋介石是怎么处理918的'呢?他有抵抗有反击吗?他面对侵略的态度是什么?不也是坐着看,然后祈求国联的调解?丝毫没有一点反抗外辱的气节。所以说,918事变由一个突发的事件继而坐实成为东北沦陷的事实,不是张学良一个人的责任。

说到西安事变,也是传统说法和新派说法互相冲突。新派说法的种种,我就不多阐述了。但是我想这些用种种猜测质疑张学良将军的人,把张学良看的过于复杂了。其实我们看各种张学良的事迹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张学良是一个非常忠厚非常善良的直性子人,甚至可以说相当单纯,这种性格的人处于一个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的确是很容易出事。

比如说中东路事件,老蒋说,中东路是不平等条约,你张学良要给我把路权从苏联人手里收回来。张学良根本不多思考,ok,既然领袖要我做,那我就做。根本不看当时东北军有无实力与苏联抗衡,也不考虑蒋介石此举是否有削弱东北军实力之意。结果呢?仗打了,输惨了,当初老蒋允诺的种种帮助一分一毫没有看见。这一仗东北军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同时东北军的实际战斗力被一旁观战的小日本看在眼里,可以说是满盘皆输。不要说换成老帅张作霖,就是换成任何一个其他的军阀,都不可能对蒋介石的命令如此言听计从的。随后爆发中原大战,即便吃了老蒋的暗亏,但是张学良并没有记仇,还是从大局出发率领10万大军入关调停,让蒋介石得以坐稳的位置,也让老百姓不再受战火的涂炭,更让中国维持了统一的局面。由此可见,张学良绝对不是一个虚伪的唯利是图的政治家,他是一个不计私利从大局着想的人。

回到西安事变上来,当时的张学良身背国恨家仇,头上顶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心情可想而知。而蒋介石调东北军去西北打仗,一方面东北军远离乡土士气低落严重受挫,另一方面蒋介石不停的催战而丝毫不顾华北面临的危机。是中国人继续打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辱?这个问题如果让其他的政治家们想,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在单纯的张学良这里,没有其他的答案!简单的人往往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西安事变过去好久了,现在有些吃饱了撑着的人发出种种非议,他们就想不到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那么蒋介石当时势必调“中央军”精锐到西北打红军,双方如此消耗下去,到了七七事变之时,面对日军的突然侵略,我们中国人拿什么抵抗?可以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千钧一发之际,是张学良将军用一生的命运挽回了局势。再次回到我的观点,就是张学良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是合格的中国人!

不计私利的政治家,在政坛上也许会被看做傻瓜;不计私利的军阀,除了张学良将军找不出第二个。西安事变只是张将军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一个失去故土的东北人,一个身背国恨家仇的将领的本能做法,真正让张将军永垂中华青史的,则是东北易帜。

但凡有一点私心的人,都不会放弃这么巨大的利益诱-惑而去服从一个刚刚和自己打完仗的政权。但是张学良就是做到了,1928年底,东北易帜,中华民族再次统一。有人说,这不都是张学良一句话吗,有什么难的?这么说的人一定要知道,当时日本人的势力有多大,气焰有多嚣张;要知道,当时东北高层内部的反对声有多激烈,张学良顶住的多少压力。还有人说,东北本来就是中国的,易帜不易帜区别不大。其实不然,在当时的强权时代,如果一块领土没有国际法的认可,弱势的一方你真守不祝就像外蒙古,从清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看上去毫无争议,但是你到后来就是保不祝东北也一样,如果张学良不易帜,那么东三省当时就不是国民政府管辖,以后出了什么事,你真的说理都没地方说,苏联人能让贫瘠的外蒙-古-独-立了,某个列强要是不放过沃野千里的东北黑土地,你能有什么办法?纵观近代史,这样的事太多了。

所以说,东北易帜从形式上使中国完成了统一,从这以后无论哪条国际法,都不能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即便日本人强占东北并扶持傀儡政权,一样不被国际社会所认可。正是因为东北易帜,二战后东北才能顺利的回到中国的版图,从这一点上说,张学良将军当之无愧的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时光流转,现在张将军早已作古,然而他的一生,还是留给了后人很多谈资。在近现代的中国,被大书特书的英雄有很多;在当代的中国,被追封的英雄和被翻案的“好人”也不少,但是有几人能做到张学良将军的所做的呢?放弃私利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在先,力挽民族危局于即到在后。还是那句话,他也许不是个精明的政治家,但是他是个对民族立有大功的中国人。

张学良读后感篇四

张学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的爱国情怀。

首先,在中华民族危急时刻,他能舍己利民,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空前凝聚力最广泛的力量,实在是时代的呼唤,个人魅力使然。

其次,他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支援国内建设,只要是国内亲朋故友到他那里,都热情招待。一心一意渴望,促使祖国强大。

再次,他从国家需要,民族大义出发,在各种紧要关头,都能顺历史潮流而动。各种大事,都证明他是大智慧,是英雄。

张学良读后感篇五

作品从张学良出生开始写起,一直到青年、壮年、老年直至去世,最后对张学良一生的总体评价。文章的脉络体系清晰,总共20章,每一章又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

张学良身上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悲剧色彩是一条主线,二十个章节分别介绍了他的人生经历、业余爱好、思想追求,描写了他与生命中的亲人(父亲张作霖、前妻于凤至、妻子赵一荻),四个朋友(郭松龄、周思来、宋美龄、蒋士云),两个当事者的故事,文章也解读了张学良九一八不抵抗和晚年没有回大陆的原因。

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讲述故事时,敏锐地捕捉了每个人物的内心,洞察心理,人物特点突出;而在哲学、史学上,作者学养深厚,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在政治问题上,作者分析细致,抽丝剥茧!文章文笔流畅,众多的资料和故事像一块磁石吸引人!

父亲在那个年代摸爬滚打,是真真实实的富一代,生于19的世纪未期的动乱时代的他,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经历。他起身草养,混迹于社会的最底层,做过兽医,出入赌场,曾经落草为寇,接受过清军的收编。在同土匪、豪绅、无赖长期厮混的过程中培植了狠毒、奸诈、决绝的枭雄个性和狡猾无赖、厚颜无耻、不择手段的流氓习气,同时给自己的家庭创造了富裕的生活环境。

而张学良作为富二代,青年时期,吃喝玩乐,挥金如土,他的本钱雄厚。同时,他的兴趣爱好广泛,由于酷爱书画,年轻时不惜重金购买名人书法和绘画作品。明代的书画、扇面,明朝有名的那些人,几乎没有没收到的。

作为富二代,玩只是一部分,学习才是重点。六岁起,张学良就被送进家塾,系统学习儒家经典。青年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他在学习传统教育的同时,学习英语,并参加监督教青年活动,结识了新派人物,对西方文化产生兴趣。他热情豪放,幽默风趣,一路上又春风得意,显得浮躁简单,没有心机。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最新讨厌妈妈读后感(大全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
  • 10-07 最新小橘灯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 10-07 人物评价读后感(模板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
  • 10-07 漫游未来记 小灵通漫游未来读后感(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10-07 最新故乡文章读后感(精选6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
  • 10-07 2023年管理读后感 管理学读后感(汇总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
  • 10-07 2023年古诗梅花的读后感(精选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
  • 10-07 除夕故事的读书心得(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 10-07 2023年端午节的读后感(汇总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 10-07 2023年读典故的心得体会(优质7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