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优秀5篇)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优秀5篇)

时间:2023-10-04 07:16:13 作者:文锋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8—9页。这部分内容是在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解决列方程求“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学好本节内容将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通过例7,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第5、6、7题完成任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用算式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不同的地方,除了形式上的不同,更有思考方法上的不同。教材安排的“例7”是一幅情境图,理解图的意思是必须的,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摘录:小刚的跳高成绩是1.39米,比小军的跳高成绩少0.06米,小军的跳高成绩是多少米?情境图虽然直观,但表达的信息零星,需要整理,整理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其中摘录是常用的整理方法。理解情境图的意思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算式方法、方程方法都必须有这一环节。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方程既然是等式,就要从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入手思考,上题可以从关键句“小刚的跳高成绩比小军少0.06米”寻找,这句话蕴含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有二:一是小军的跳高成绩-0.06米=小刚的跳高成绩;二是小军的跳高成绩-小刚的跳高成绩=0.06,应用“大数-小数=相差数”这一规律悟得。

在明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小军的跳高成绩不知道,可以设为x米,再列方程解答。”这里教师的讲授,就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列方程解决要把未知量与已知量结合起来进行列式,体验和算式解决问题的不同。到此,形成了“整理信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思维框架。至于“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书写格式,可以通过模仿课本、讨论交流、教师指导、作业反馈来熟悉,熟悉“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答句”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堂课学生的课堂作业有许多毛病,如:解写了两个,“设”前面写了一个,解方程时又写了一个;假设未知数x时后面缺了单位;求得的未知数的值的后面多了单位等等。虽然有诸多的问题,但利用课间小组长的力量和练习课的专门辅导,基本得到全面解决。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起始阶段,让学生明晰“整理信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思维框架,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们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框架去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复杂的实际问题。还有,要重视找数量间相等关系方法的积累,如根据“部分数+部分数=总数”、公式、常见的数量关系式等去寻找。

长此以往,随着解决问题经验的不断丰富,数学学科的质量也会同步提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二

此课内容是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它只有两个已知条件,两个量之间有倍数关系,即传统上的和倍、差倍问题,数量关系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遵循学生思维特点,结合教学要求,我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蓝带子和红带子长度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法,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搜索信息,得出结论。同时,在学生熟知问题的基础上将彩带简化成线段,目的在于引出线段图及其画法与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一边看线段图一边复述问题的内容,这样,使学生渐渐熟悉线段图在数学问题求解过程中的作用,感受它的优越性。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在新课的开始部分,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话将图中的信息表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对信息的搜索、整理与反馈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我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教授学生如何在线段图上标出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我画的线段图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图,利用小学生敏锐的模仿力教学线段图的画法,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画完线段图后,我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解的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线段图中给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给出的问题,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这既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活跃了课堂氛围。

在接下来的教学里,带领学生重点学习了如下两个问题,即“买一套衣服多少元?”以及“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在求解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时,先要让学生明白“一套衣服”的含义是什么,接着请同学在原先画好的线段图中标出这个问题的所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线段图所表达的含义。同时,请同学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交流看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沟通能力,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完整的将自己的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听、说、读、写、画全面发展。而在复述的过程中,也使得同学对利用画线段图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析:数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有趣的,步步深入,设计了“上街买衣服”等生活实例,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诱发出“我参与,我收获,我快乐”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尊重学生个体思维,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在这个环节里我准备了5个问题,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我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排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

(四)课堂总结,学用结合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这一节课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并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与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互相交流了心得与体会,更深入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时,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任何难题都难不倒我们的!

上这堂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第一种常用的方法掌握的很好,而对第二种方法用的同学就不是很多,有些同学接受的很慢,于是我又重点讲解了第二种方法,并选取了几个题目让他们练习。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货物方法,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方程思想,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用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一步计算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用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也能把一些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困难的问题,很容易解决。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我们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首先要审题。(板书:审题)

题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过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审题后要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分析数量关系,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要找一个数量关系式。(板书:找等量关系式)

(3)过去我们解决问题时是想怎样从已知的推算出未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未知的数设为x。(板书:设未知数)可以这样写:先写“解”字,表示下面是解题的过程,而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这句话必须写下来,否则,人家就不知道你下面列出的方程是什么意思。

(4)谁能根据我们找到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板书:列方程)

(5)下面我们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了。(板书:解方程)

请学生上黑板板书。

强调:因为在设的前面已经写上了“解”字,所以在接方程时不再需要写“解”字了。

(6)、因为这里是解决实际问题,在求出答案后,还应该像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写上答句。(板书:写答句)

(7)、在问题解决后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合理。突出两点:第一是看方程列的是否合理,第二是看解方程是否正确。(板书:检验)

2、练一练:第一题

3、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7.2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试一试: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列方程解答)

5、练一练:第二题

三、全课总结:

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四

教材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11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2、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自觉进行检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进行过什么体育比赛吗?引出例7发奖仪式的图片。

让学生用过去的方法解答:1.39+0.06=1.45(米)。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一种新的本领来解答这道题,新本领就是: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7

(1)提问: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或小军的成绩-0.06米=小刚的成绩。

追问:小军的成绩已知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师说明:小军的成绩不知道,可以设为x米,再列方程解答。

接着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出设句,并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师示范书写格式。

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

x-1.39=0.06或x-0.06=1.39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出方程。

集体核对。追问:这两种方法分别是根据什么列出方程的?

(2)提问:计算完结果后,我们还要做什么工作?你是怎样检验的?

强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按条件叙述的顺序进行思考,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书写格式。

2、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

(2)提问:题中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哪一句话来思考的?指名口答后,学生在书上填写。

如有不同的数量关系可以在书上补充。

(3)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

如果有学生出现“165÷x=33”,教师可以介绍一下解这道方程的方法,告诉学生要用两次等式的性质。再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明确两种思考方法都很好,只不过方程“165÷x=33”解起来比较麻烦。

3、教学“练一练”。

(1)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关键句说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等关系,并将这个关系写在书上。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4)集体核对。

第(1)题要引导学生列出两种方程:x+2.5=36和36-x=2.5,说明后一种解方程比较麻烦;第(2)题要引导学生列出“6.5x=78”这样的方程。

[巩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2)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交流。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6题、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2)集体核对,同时交流列方程时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小结

[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例7和“试一试” 、“练一练”,练习二的5-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 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校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加强审题,弄清题意,正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数量关系解答。

2、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

题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教学新课

1. 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例7。

(1) 出示例7情境图。

师问: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生:小军的成绩-0.06米=小刚的成绩

生:小刚的成绩+0.06米=小军的成绩

生: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师提出:数量关系都是正确的。

师问: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小军的成绩),在“小军的成绩”上打“?”。

师指出:“小军的成绩”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同时要先写“解”。

师示范: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师追问: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列什么样的方程呢?

师指出:像第3种这样,x的值表示结果的,我们可以尽量避免。

根据前2个方程,大家在小组中说说:x,1.39,0.0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师追问:会解这个方程吗?在小组中选一个,解答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字组中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x=1.45 x=1.45

指名汇报方法。

师指出:因为在“解:设……”时已经设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写单位名称。

师追问:怎样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准备怎样检验?

学生说自己的检验方法,教师点评。

(2) 小结方法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3. 教学“试一试”

(1)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 师问:哪一个条件告诉了我们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什么?(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呢?

(3) 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解答并汇报方法,师巡视指导。

解: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

33x=165

x=165/33

x=5

答:(略)

4. 指导完成“练一练”。

(1) 完成第(1)小题。

师问: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去年的体重+2.5千克=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千克)

方程怎样列?(x+2.5=36 36-x=2.5)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2) 完成第(2)小题。

师问: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基本等量关系呢?(单价*数量=总价)

师指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好根据最基本的等量关系来列?

师追问:方程怎样列呢?

解:设买了x本笔记本。

6.5x=78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二、巩固练习

1. 指导完成练习二第5题。

(1) 导理解每幅图的意思

(2) 说一说题中的等量关系。

(3)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 汇报与方法交流。

2. 完成练习二第6、7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师追问: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你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总结

板书: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

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x-1.39=0.06 x-0.06=1.39

x=1.39+0.06 x=1.39+0.06

x=1.45 x=1.45

答:小军的跳高成绩是1.45米。

教学后记: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题意,启发学生从合理的角度理清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要避免出现“x=……”或者“……= x”的形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