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范文(18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范文(18篇)

时间:2024-01-08 06:33:18 作者:碧墨

六年级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桥梁,它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组织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在这里,大家可以找到一些六年级的教案范例,了解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例文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__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__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案例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说明过程中,作者也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全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人体器官的声音与健康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说明文在小语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作为一种常用文体,在高年段的各册教材中均有出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步骤方法,即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体会说明的方法,进而提高表达能力。本课结构清晰,语言特点鲜明,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理清思路入手,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的内容及方法,完成教学的重点,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深入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从而掌握人体机能。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2体会学习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3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生命奏鸣曲。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指名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3学生默读思考。

4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生命奏鸣曲”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层(3、4自然段)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噶。

第三层(5、6自然段)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三)探究交流。

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引导交流,抓住有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如:

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_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

3知识拓展。

(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

(四)全文小结。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

(五)仿写练习。

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

五、资源介绍。

1、生命的基本功能。

2、生命的本质。

语文六年级全册教案

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可以想象与可以听见的声音,善于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体会并掌握设问开头引领段的方法。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倾听。

2、说说“倾听”的意思。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学会倾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并认读。

顷刻啃骨头聊天奔驰唠叨过滤聆听器皿嘈朵。

辨析:

柳-聊皿-血嘈-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类声音。请用笔划下来。

2、课文中多处用了一种方法引领开头,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给人以亲切交流的感觉,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和谐)。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受来。

4、“聪明的人”和“没有感觉的人”是怎样对待“听”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从声音的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想象声音之美。

1、读课文1-3自然段,谈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现画面的美。)。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自已认为最美的部分。

3、用换词法理解“顷刻”。

4、体会雪花满足而温柔的感觉是什么。面对这种境界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美吗?

(品读: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灯的面颊,怜爱的泪水夺眶而出……)。

5、想象这三种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听得见的声音?画出课文中的动词。

(吹掀啃拨唱吵啄打落扫摇冲开关……)。

2、你从声音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了吗?

3、将这些声音进行分类。再读一读,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结:是啊,我们什么都听得见。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渐渐成长。)。

(三)重点理解如何过滤声音,学会选择和思考。

2、说说“聪明人”和“没有感觉的人”各是怎样对待“听”的?理解什么是“过滤”,什么是“声音的过滤”。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过滤”声音的?

4、小结:在声音的世界里,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看、用心听、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声音,学会聆听。

1、多媒体展示,倾听各种声音的美妙,比较各种声音,让学生学会听辨,并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2、听一首曲子,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

3、听一段话,感受心灵之声。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种美妙的声音便在你耳边。

板书设计:

想象的声音美。

学会倾听现实的声音趣世界在欢笑。

过渡的声音妙。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2、反馈交流

(1)细品三“问”

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他却故意说……

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

(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粗中有细

听语言智勇双全

语文六年级全册教案

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播放这首歌,并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当然教学本课着力点还是应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画面、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这一点今天我似乎做得还是不够,我希望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和我都还没有找到感觉!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将自己在这一课教学中的得与失与大家交流:

首先,在朗读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对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语言都很精妙,因此积累这样的句子、语段,对于学生今后的习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日的顽皮、可爱。从而油然而生一种喜爱、赞美的情感。

第三,在画面中欣赏落日的美。文中在描写落日的经过时,向我胶展现了几个画面,并且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使落日富有了情趣和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欣赏了落日的整个过程:落日像孩童时的顽皮;像大红灯笼时的柔和;像跳水员时的优美。在教学最后一个画面“入水”时,我还引导学生给落日这位跳水员打分,学生在读文后,都给它打了满分,并且紧扣文中词句列出能说服人的理由,从而感受到了落日入水时的美妙。

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熏陶,同时也为他们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备课时对学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充分,导致课堂上不必要的浪费了很多时间。例如:在处理“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本想学生很顺利就会完成,但事实上事与愿违。又如:处理“涨溢”这个词语时,由于自己课前没有去关注这个词语,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时,花费了很长时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备课备学生的重要性。

《烟台的海》以优美的笔触,形象地再现了北面临海的烟台一年四季独特的海上景观。我在教《烟台的海》一课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课改新理念,设计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并且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让学生进行内容的自我选择:选择一个季节(一段)进行重点学习。伙伴的自由选择:选周围的几个同伴成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春日烟台的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或给你怎样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与此同时,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四人小组共同努力,探究某个季节烟台的海的特点,这一过程,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高了广阔的自由空间,同时让学生在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小组学习后交流对春天烟台的海的感受,有学生认为是“绿盈盈的,富有生机。”也有学生说是“活泼的”、“轻盈的”、“春天烟台的海像个顽皮的孩子”??我都给予充分肯定,表扬,接着我引导学生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的朗读体会,最后我还为学生配上音乐进行感情朗读。这一过程中,学生读出了趣味、读出了个性,读出了积极的思维活动,读出了丰富的信息含量。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预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这种让学生品词品句,以读促情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怀。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师范读,生体会。

二、介绍相关资讯:

1、作家作品: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

2、题目赏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鱼”和“熊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积累相关词语。

四、师生共同赏析课文,掌握关键词语。

五、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写出文章结构提示:

六,生合作探究后总结文章主旨: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语录,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

七,处理课后习题。

八,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鱼熊掌——舍鱼。

﹜舍生取义。

生义——舍生。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复述故事的内容。

了解鲁智深桃花庄行侠的事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了解《水浒传》

一、齐声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谁?—鲁智深,干什么?—行侠,在什么地方?—桃花庄)

二、再读课题,你还想了解什么?(鲁智深为什么要在桃花庄行侠?结果怎么样?)

三、学生浏览课文,简要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说说鲁智深是怎样帮助刘太公的?

复述课文内容

了解鲁智深桃花庄行侠的事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鲁智深是个怎样的人?

了解《水浒传》

一、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人物的精神形象

1、读课文第3 ~ 7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鲁智深语言的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注意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形象。

示范指导:

智深一听,心里觉得很奇怪,嘴里故意说:“看你闷闷不乐的样子,不会是因为我来打搅了你吧。”

(1)学生读句子,思考:“闷闷不乐”这个词写出了刘太公怎样的神情?

(2)从“看你闷闷不乐的样子”中体会到鲁智深怎样的品格?(观察细致,对人真诚热情)

(3)鲁智深的到来“打搅”了刘太公吗?他明知刘太公是个热情待客的人,为什么还要这样说?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将刘太公闷闷不乐的原因主动揽到了自己头上,让刘太公主动告诉他烦恼的真正原因,这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所以鲁智深是一个粗中有细、知勇双全的侠士。

(4)再读鲁智深的这句话,在朗读人物语言中想象人物的形象。

3、指导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体会鲁智深其他的语言,感悟鲁智深的精神形象。

二、演绎故事,再现侠义英雄气概

1、精读鲁智深行侠仗义的部分,边读边琢磨人物的动作神态。

2、扮演角色,演绎“行侠”情节。

3、学生自主评价各个角色的表演情况

4、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再给人物画像,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2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

此节知识虽不是很重要,但我独列出来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

1、此节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2、密切联系生活,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良好习惯,重视科学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2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新知探究。

(一)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学生自读课本第99页,了解;。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二)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1、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

教师课件出示:例如:小丽2001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02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确1.8元,共101.8元。)。

个别学生回答:

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

4、教师讲解:

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5、学生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6、教师引导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课件出示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三)、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讲解计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为什么?

(4)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利息税金:8.10×20%=1.62元税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强调:教育储蓄课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率。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张敏把8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到期后他一共可取回多少钱?(50分)。

2、李叔叔今年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3年,年利率为2.7%,到期后扣除利息税,得到的利息购买一台6000元的彩色电视机吗?(5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小组内解决疑难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你们小组内汇报一下。

学习了利息你有什么想法?以后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

利息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主要是通过公式的掌握教给孩子解题的方法,快捷而实用。

教学后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1.20.367。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4.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六百分之七十二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百分之五百。

2.550.481.2510.3。

个别学生口答。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0.24==24%。

1.4====140%。

0.123===12.3%。

(3)请大家观察一个,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5)完成第80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27%==27÷100=0.27。

135%==135÷100=1.35。

(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6)完成第80页“做一做”的第(2)题。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教学例3。

(1)出示例3: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80%。

(2)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80%==。

(4)想一想: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5)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5、教学例4。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当堂测评。

1、练习十九第1、2题。

2、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后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3、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2)58页做一做第一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三、当堂测评。

1、判断,并说明理由。(40分)。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30分。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3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四、谈收获、讲表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2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口答:

1、24是50的几分之几?

2、13厘米是43厘米的几分之几?

3、10千克是45千克的几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怎样求?

每个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掌握什么是达标率.

(3)怎样求达标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疑难。

3、学生逐步汇报。

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120/160×100%。

=0.75×100%。

=75%。

(二)教学例1(2)。

学生自学85页教学内容,了解发芽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提问:

什么叫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这三种种子哪种种子的发芽率高?(大蒜发芽率高。)。

让学生感知发芽对农民伯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三)其它百分率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了解:

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树/种植棵树×100%。

命中率=命中球数/投球总数×100%。

岀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的1至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1、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2、从达标率到出油率,拓宽知识面。

教学后记。

语文六年级全册教案

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可以想象与可以听见的声音,善于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体会并掌握设问开头引领段的方法。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倾听。

2、说说“倾听”的意思。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学会倾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并认读。

顷刻啃骨头聊天奔驰唠叨过滤聆听器皿嘈朵。

辨析:

柳-聊皿-血嘈-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类声音。请用笔划下来。

2、课文中多处用了一种方法引领开头,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给人以亲切交流的感觉,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和谐)。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受来。

4、“聪明的人”和“没有感觉的人”是怎样对待“听”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从声音的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想象声音之美。

1、读课文1-3自然段,谈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现画面的美。)。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自已认为最美的部分。

3、用换词法理解“顷刻”。

4、体会雪花满足而温柔的感觉是什么。面对这种境界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美吗?

(品读: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灯的面颊,怜爱的泪水夺眶而出……)。

5、想象这三种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听得见的声音?画出课文中的动词。

(吹掀啃拨唱吵啄打落扫摇冲开关……)。

2、你从声音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了吗?

3、将这些声音进行分类。再读一读,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结:是啊,我们什么都听得见。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渐渐成长。)。

(三)重点理解如何过滤声音,学会选择和思考。

2、说说“聪明人”和“没有感觉的人”各是怎样对待“听”的?理解什么是“过滤”,什么是“声音的过滤”。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过滤”声音的?

4、小结:在声音的世界里,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看、用心听、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声音,学会聆听。

1、多媒体展示,倾听各种声音的美妙,比较各种声音,让学生学会听辨,并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2、听一首曲子,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

3、听一段话,感受心灵之声。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种美妙的声音便在你耳边。

板书设计:

想象的声音美。

学会倾听现实的声音趣世界在欢笑。

过渡的声音妙。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活于沙俄专制时代,他在作品中一方面无情揭露沙俄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一方面宣传恶势力的不抵抗。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穷人》这篇小说如实的反映了这段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崇尚品德。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特别指出易读错的字“作”、“梧”。

2.随机理解下列词语:忐忑不安、倾听、抱怨、自作自受、宁静、搁板、顾惜。

3.“揍”的右边。

4.同桌检查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6.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整理。

三、整体感知,初步读懂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理清文章脉络。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教学设计:

围绕桑娜的情感变化体会她的人物品质,向学生渗透心理描写的作用以及写作方法,让学生编写结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使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穷人?而文中的穷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深入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上一个问题。

2.引:在如此的困境中,桑娜又做着怎样的事呢?

3.默读课文,画下有关的句子,从中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三、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2.汇报。

3.从第9节中,你体会到了哪几种感情?(怕丈夫埋怨、害怕、自己愿付出代价、希望平安归来等)。

1)文中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复杂心情?讨论。

2)学生体会读,师指导读。

3)再读体会人物心理及写法。

4)指导写作。

4.丈夫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

5.分角色朗读。

四、课后延伸意在创新:看图片,听音乐。

导:在窘迫的日子里,桑娜又收留了两个孩子,他们是多么善良呀。可是,他们今后的日子又会怎么样呢?请大家试想一下,给课文编写结尾。

学生回答。

五、作业:仿照课文第9节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板书:

穷人。

桑娜又收留了两个孩子今后日子?

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2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课本第106页的主题图(投影出示)。

1、观察主题图的内容。

提问:主题图上都画了哪些运动项目?

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描述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方法。分别展示在黑板上。

3、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如果要清楚的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同时课件出示。

二、新知探究。

(一)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教师提问。

(二)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三)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四)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五)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六)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七)“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当堂测评。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

课后小记:

人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

3、学习专题研究,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教学准备。

2课时(也可用1课时,详见后面的说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4。

特点?

(答案要点: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五、尾段导入,了解专题。

2/4。

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

学生读书、思考。

六、小组合作,探究专题。

教师:接下来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自定一个专题,如“风俗人情”,又如“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然后从画图上认真地查找,用心分析画图上的内容,把符合专题的内容一一找出来。

学生看老师播放的光盘或从画图上查找。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上网查找。

七、班上交流,适时指点。

班上汇报时,老师要给予适当指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部分,老师要给予补充;,学生分析判断错的,老师要予以纠正。

风俗人情:一是游戏活动,有野台戏、耍猴戏、僧侣拳击、说书、走钢丝走绳、打花鼓、和尚杂耍、斗百草、傀儡戏、相朴等;二是清明活动,如打秋千、放断鸢、插柳、春游野宴、扫墓、军中射柳;市招类,如特别标志(酒帘、饭铺晃子、接骨店、香蜡铺、笔墨店、鞋店、杂货店),又如饮食类市招(官盐、糖房、糟熏海味、蜜饯、羊肉、茶点、小吃店),又如公家机关市招(官厅、状元府)。

桥梁建筑:茅屋、瓦屋、华屋、殿宇、庙、摊子、战台、桥(八字型、拱型、平板硬桥)、墙、牌坊。

道路交通:船(帆船、画舫、游艇、木筏、渡船、官船);车(独轮车、双轮车、四轮车);轿子(二人小轿、花轿、驳轿、官轿);骆驼。

3/4。

人际关系:做生意的商贾,骑马的官吏,看街景的士绅,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

八、独立构思,撰写专题报告。

以《中的风俗人情者》或《国的桥梁建筑者》,或……,写一篇专题研究报告。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4/4。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第一课时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一、引入: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活于沙俄专制时代,他在作品中一方面无情揭露沙俄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一方面宣传恶势力的不抵抗。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穷人》这篇小说如实的反映了这段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崇尚品德。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特别指出易读错的字“作”、“梧”。

2、随机理解下列词语:忐忑不安、倾听、抱怨、自作自受、宁静、搁板、顾惜。

3、“揍”的右边。

4、同桌检查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6、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整理。

三、整体感知,初步读懂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理清文章脉络。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围绕桑娜的情感变化体会她的人物品质,向学生渗透心理描写的作用以及写作方法,让学生编写结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使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一、引入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穷人?而文中的穷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深入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上一个问题。

2、引:在如此的困境中,桑娜又做着怎样的事呢?

3、默读课文,画下有关的句子,从中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三、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2、汇报

3、从第9节中,你体会到了哪几种感情?(怕丈夫埋怨、害怕、自己愿付出代价、希望平安归来等)

1)文中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复杂心情?讨论。

2)学生体会读,师指导读。

3)再读体会人物心理及写法。

4)指导写作。

4、丈夫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

5、分角色朗读。

四、课后延伸意在创新:看图片,听音乐

导:在窘迫的日子里,桑娜又收留了两个孩子,他们是多么善良呀。可是,他们今后的日子又会怎么样呢?请大家试想一下,给课文编写结尾。

学生回答

五、作业:仿照课文第9节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板书:

穷人

桑娜又收留了两个孩子今后日子?

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2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新知探究。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二:14÷12≈1.167=116.7%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当堂测评。

1、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课堂质疑、谈表现。

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自己表现得又怎样?

相对自己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并理解两种不同解法的含义。

教学后记。

相关范文推荐
  • 01-08 校园戏剧节策划案大全(14篇)
    策划书是确保项目成功的重要一步,它包含了各种重要的信息和决策。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策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您好!xx大学xx学
  • 01-08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演讲稿大学(优秀15篇)
    青春是一个岁月交响曲,我们要奏出最美妙的旋律,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春感悟,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
  • 01-08 建军节演讲稿(热门21篇)
    在演讲稿中,演讲者可以通过语言和肢体表现来增强观众的理解和共鸣。如果您正在寻找一些演讲稿范文的灵感和素材,以下是一些不错的选择,请随意参考。八一建军节演讲稿,每
  • 01-08 医院年会主持词(优质1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各位同仁,大家好!很高兴能为大家主持今天的会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场丰富有意义的交流。这些范文是由一些经验丰富的主持人整理而成,包含了一些
  • 01-08 餐饮新员工培训计划表(汇总20篇)
    有效的培训计划可以帮助员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培训计划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餐饮业是服务行业,很
  • 01-08 英语大赛英语词大全(18篇)
    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与世界各地的人更好地沟通。英语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类英语总结题目的写作要求。说起比赛,从小到大我参加过许多项目
  • 01-08 国企财务人员工作总结(优秀13篇)
    通过财务工作总结,可以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掌握财务运营效果,并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下面是一些关于财务工作总结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对大家写作起
  • 01-08 欠租催款通知(通用15篇)
    通知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将重要信息快速传达给相关人员。尊敬的广大读者,为了提升阅读环境品质,图书馆即将采取安全措施,请您配合。_____(对方公司名称)并
  • 01-08 北京装修合同(实用17篇)
    装修合同的签订应该注重细节,特别是对于变更和索赔等问题要有明确的约定。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份标准的装修合同应该包含哪些重要内容。1.木工:可能很多朋友
  • 01-08 加工的合同(通用18篇)
    加工是一种将原材料通过特定工艺加工处理,使其成为新产品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供大家参考讨论。乙方: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