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初级中药师工作报告

初级中药师工作报告

时间:2023-07-31 06:48:39 作者:李Y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级中药师工作报告篇一

2018年初级中药师考试报名的相关事项还没有公布。你知道如何备考初级中药师考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级中药师考试知识点记忆方法,欢迎阅读。

利用汉字同音、谐音或编顺口溜的方式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教材中,关于数字的内容较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时间为特征。二是以百分数为特征。三是以金额数字为特征。将相关特征的数字内容按上述方法分门别类,从不同侧面来把握这些内容,加深印象。

取某些内容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字形成一句话,取其精干,以点带面。

对于一些内容繁多,性质相近的内容,为了防止混淆,可以通过列取表格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对每科辅导用书,复习一两遍后,适当做一些归纳总结,相同类似的要点、重点收集在一起,一方面掌握全面,防止遗漏;另一方面,可以对每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建立一个框架,以框架为基础,延伸拓展到相关章节的详细内容。

调动自己情感的`积极性,正如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意识培养对多需记忆知识的好感,把他想象成一种美好的东西,便有难以忘怀的效果。

注重理解的记忆。理解透彻了,所学知识便成了自己的东西,也就不那么容易忘了,当然,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记忆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成人学习要充分重视这个薄弱环节,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初级中药师工作报告篇二

1.浸提的基本原理是

a.溶剂的浸润与渗透,成分的溶解浸出

b.溶剂的浸润,成分的解吸与溶解

c.溶剂的浸润与渗透,成分的解吸与溶解,溶质的扩散与置换

d.溶剂的浸润,成分的溶解与滤过,浓缩液扩散

e.溶剂的浸润,浸出成分的扩散与置换

2.药材浸提过程中推动渗透与扩散的动力是

a.温度

b.溶媒用量

c.时间

d.浸提压力

e.浓度差

3.与溶剂润湿药材表面无关的因素是

a.浓度差

b.药材性质

c.浸提压力

d.溶剂的性质

e.接触面的大小

4.浸提时,一般温度应控制在

a.浸提溶剂的沸点或接近沸点

b.100℃

c.100℃以下

d.100℃以上

e.150℃

5.浸提过程中,溶剂通过下列哪一个途径进入细胞组织

a.毛细管

b.与蛋白质结合

c.与极性物质结合

d.药材表皮

e.细胞壁破裂

6.浸提药材时

a.粉碎度越大越好

b.温度越高越好

c.时间越长越好

d.溶媒ph越高越好

e.浓度差越大越好

7.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增加浸提浓度梯度

a.不断搅拌

b.更换新鲜溶剂

c.连续逆流提取

d.动态提取

e.高压提取

8.在扩散公式中dc/dx代表

a.浓度差

b.扩散速率

c.扩散系数

d.扩散半径

e.扩散浓度

9.乙醇作为浸出溶媒不具备的特点是

a.极性可调

b.溶解范围广

c.可以延缓酯类药物的水解

d.具有防腐作用

e.可用于药材脱脂

10.浸提过程中加入酸、碱的作用是

a.增加浸润与渗透作用

b.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作用

c.增大细胞间隙

d.增加有效成分的扩散作用

e.防腐

11.下列关于单渗漉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材先湿润后装筒

b.浸渍后排气

c.慢漉流速为1~5ml/min

d.快漉流速为5~8ml/min

12.渗漉法提取时,影响渗漉效果的因素是

a.与渗漉柱高度成正比,与柱直径成反比

b.与渗漉柱高度成反比,与柱直径成正比

c.与渗漉柱高度成反比,与柱直径成反比

d.与渗漉柱高度成正比,与柱直径成正比

e.与渗漉柱大小无关

13.回流浸提法适用于

a.全部药材

b.挥发性药材

c.对热不敏感的药材

d.动物药

e.矿物药

14.下列哪一种操作不属于水蒸气蒸馏浸提法

a.水中蒸馏

b.挥发油提取

c.水上蒸馏

d.多效蒸发

e.通水蒸气蒸馏

15.煎煮法作为最广泛应用的基本浸提方法的原因是

a.水经济易得

b.水溶解谱较广

c.可杀死微生物

d.浸出液易于滤过

e.符合中医传统用药习惯

16.下列不适于用作浸渍法溶媒的是

a.乙醇

b.白酒

c.丙酮

d.水

e.甲醇

17.下列溶剂中既可以作为脱脂剂又可以作为脱水剂的是

a.醋酸乙酯

b.丙酮

c.氯仿

d.油醚

e.苯

18.关于分离因数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分离因数是物料的重量与所受离心力之比值

b.分离因数是物料的所受离心力与重力的乘积

c.分离因数越大,离心机分离容量越大

d.分离因数越小,离心机分离能力越强

e.分离因数越大,离心机分离能力越强

19.下列哪一种分离方法属于沉降分离法

a.板框压滤机

b.蝶片式离心机

c.水提醇沉法

d.树脂分离法

e.膜分离法

20.以下关于水提醇沉法操作的论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药液浓缩至稠膏

b.水煎液浓缩后即可加入乙醇

c.用酒精计测定药液中的含醇量

d.慢加醇,快搅拌

e.回收上清液,弃去沉淀

21.“架桥现象”容易在下列哪种方法中出现

a.水醇法

b.醇水法

c.吸附澄清法

d.大孔树脂精制法

e.滤过法

初级中药师工作报告篇三

我们只有每天不断地学习锻炼,才能渐渐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渐渐的接近那根优秀线,最终超越那根优秀线。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高频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概述

药物配伍变化指药物配伍后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配伍禁忌仅只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

1、合理配伍用药的目的

(1) 药物间产生协同作用而增效(2) 在提高疗效时,减低毒副作用。(3)利用相反的药性或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

2、配伍变化的含义 药物配伍后,由于物理、化学或药理性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不合理的配伍可能引起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消失,甚至毒副作用增强。

(一)整体观念的概念

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体现。所谓整体,即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则是相互影响的,而且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相互关联。人体在能动地适应外在环境的过程中,维持着其自身的稳定和机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机能活动。可以看出,这种五脏一体观,正是反映出人体内部器官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封闭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方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整体活动中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人体的经络系统将全身上下内外、脏腑组织、肢体官窍等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气血津液理论和形神统一学说,则正是反映了机能与形体的整体性。

总之,中医学在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都贯穿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这一基本观点。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产生相应的反应。人体的阴阳气血在生理上受到四时季节、地理环境和昼夜晨昏的影响,在病理上同样也发生着不同的反应。

例如,春夏季节,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表现为皮肤松弛,疏泄多汗。机体则以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之阴阳平衡。秋冬季节,阳气收敛,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既可保证人体水液代谢排出的正常,又能保证人体阳气不过分地向外耗散。人体四时的.脉象变化、昼夜阴阳生理活动变化等,都是人体随自然阴阳变化而进行的生理性调节,说明人体与自然界存在统一性。

又如,对季节性多发病的认识,如《素问》指出:“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同时对于人能主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提高健康水平亦有正确的认识。

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中医学十分注意分析和把握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的有机联系,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环境的不同,久则可造成人体身心机能上的某些差异。诸如社会地位、经济状态、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均会对体质、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发生有所影响,此亦是中医学诊治疾病非常重视社会因素的原因所在。

(一)症、证、病的概念

1.症

即症状和体征。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病人主观感觉或医者进行检查所获得的结果。

2.证

即证候。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所构成。故证候能反映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四要素及其关系,是中医学临床的诊断结论。

3.病

是疾病的简称。是指具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能以反映病变全过程的根本矛盾。

(二)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辨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外在或内生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而证则是人体疾病过程中典型的反应状态。所以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并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所表现的“证”是属于风寒还是属于风热辨别清楚,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恰当的治疗。

(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证同治同,证异治异,是中医临床论治的基本规律。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常可见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因此,往往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所谓“同病异治”,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不同的病机,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所谓“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的证候,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由此可见,中医治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区别。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哲学理论。阴阳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成为中医药学重要而独特的思维方法,深刻地影响着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

阴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了事物阴阳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故《类经》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中医学的阴阳,是常识概念、哲学概念和医学概念三者的综合,是事物的属性概念而非事物的本体概念。

中医学阴阳学说是以阴阳的属性和规律来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从而概括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的运动决定着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变化,以及衰败和消亡。因此,中医学认为阴阳规律乃是宇宙自然界中事物运动变化的一种固有规律。任何事物,虽然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区别,但必须指出,用阴阳来概括或区分事物的属性,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才具有实际的意义。中医学正是运用阴阳规律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二)阴阳的特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绝对性)

1.相关性

又称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互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

2.普遍性

3.相对性

(1)阴阳的可分性:指在属阴或属阳的事物中,还可以再分为阴阳两个方面。此种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的特性,体现于“阴阳互藏”关系之中,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有另一方。故《内经》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2)事物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在一定条件下,阳可以转化为阴,阴亦可以转化为阳。

(3)当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其事物的阴阳属性亦随之发生改变。

4.规定性

阴阳属性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事物阴阳属性规定的不可变性:即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阴阳属性在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已确定的属性是不可改变的。如寒热属性,寒被规定属阴,热被规定属阳等。此又称阴阳属性的绝对性。

(2)中医学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而将人体内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阴。此一规定性,相对于哲学的对立统一法则而言,说明阴阳范畴不仅具有对立统一的属性,还具有某些特殊的规定,在中医学领域则正是其优势之所在。

初级中药师工作报告篇四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下面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初级中药师考试中医基础章节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居于胸腔,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称之为“君主之官”。

1.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心、脉、血三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都由心所主,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

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论上认为主要是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心脏的搏动正常,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不息,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表现。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所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血液正常运行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2)心藏神

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但在中医学藏象理论中,则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分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功能。古人之所以把心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志的功能分不开的。由于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故心主神志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心血的营养作用。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2.心的系统联系

(1)心在体合脉

脉,指血脉。由于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故又称脉为“血府”。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与脉在结构上直接相连,而脉中的血液要依靠心气的推动方能运行不息,故说:“心主身之血脉。”心的功能正常,则血脉流畅;心的功能异常,则血行障碍。如心气不足,血脉不充,可见脉象细弱无力等。

(2)心开窍于舌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达语言。舌的味觉功能和语言的正确表达,均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3)心在液为汗

心在液为汗。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所谓“汗血同源”,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4)心其华在面

心其华在面。华,是光彩之义。心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面部色泽的变化显露出来。由于心主血脉,而头面部的血脉分布又极为丰富,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而有光泽。

由于肺位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1.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肺的主气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肺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于气的生成方面,特别是宗气的生成,主要依靠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其次,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于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的呼吸运动,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乃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与此同时,也促进着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因此,肺的呼吸均匀和调,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

(2)肺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即是升宣和布散,也就是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的布散。“肃降”,即是清肃、洁净和下降,也就是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肺主宣发和肃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宣发,呼出体内的浊气;通过肺的肃降,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敷布至全身,宣发外达于皮毛,肃降下行而布散。三是通过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通过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3)肺主通调水道

通调水道。通,疏通;调,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主宣发,将津液布散至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过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这就是肺通调水道功能在调节水液代谢中所起的作用,所以说“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4)肺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朝,聚会的意思。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周身的血液均统属于心,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而血的运行,又依赖于气的推动,随着气的升降而运行至全身。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调节着全身的气机,所以血液的运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

“治节”,即治理和调节。故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肺主管人的呼吸运动;二是随着肺的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着全身的气机;三是由于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而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2.肺的系统联系

(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在体合皮。皮肤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是抵御外邪侵袭的重要屏障。由于肺主气,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故肺的生理功能正常,皮肤得养,则皮肤致密,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亦较强;中医学把汗孔又称作“气门”,是因为汗孔不仅是排泄汗液的途径,实际上也可随着肺的宣发和肃降而进行着体内外的气体交换,所以汗孔亦有“宣肺气”的作用。

其华在毛。由于肺合皮肤,故毫毛也得到肺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肺的功能正常,则毫毛光泽而不易脱落;若肺失宣发,则毫毛憔悴枯槁,并易脱落。

(2)肺开窍于鼻

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门户,故有“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都是肺气的作用。所以肺气和,呼吸利,则嗅觉灵敏,声音能彰。由于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所以外邪袭肺,多从鼻喉而入;肺的病变,也多见鼻、喉的症状。

(3)肺在液为涕

鼻为肺窍,涕是由鼻腔分泌的黏液,并有润泽鼻窍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鼻流浊涕;肺燥,则鼻干涕少或无涕。

1.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即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饮食入胃后,经过初步的消化,输送至脾,脾对之进一步消化,再吸收其中的精微,然后转输至心肺,化生气血布散于周身,才能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所以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多属于液态状物质,所谓运化水液的功能,即是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能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因此,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反之,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聚湿、生痰,甚则引起水肿。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2)主升清

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所谓“升清”的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又说“脾气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另一方面,脾气主升,也是维持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位置的重要因素。因此,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人体始有生生之机;同时,也由于脾气的升发,才能使内脏不致下垂。

(3)主统血

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主统血,即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脾气的固摄作用。脾气充足,血液就能循其常道而行。如脾气虚弱,不能控制血液在脉管中流行,则可导致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病证,也称作“脾不统血”。

2.脾的系统联系

(1)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丰满壮实。因此,脾的运化功能障碍,必致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这即是《素问》所说“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脾气健运,四肢的营养充足,则活动轻劲有力;若脾失健运,四肢营养不足,则可见倦怠无力,甚或萎弱不用。

(2)脾开窍于口

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脾开窍于口,系指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气健运,则口味正常,能增进食欲;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等口味异常的感觉,从而影响食欲。

(3)脾在液为涎

涎为唾液中较清稀者,具有保护口腔黏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4)脾其华在唇

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是全身气血状况的反映,实际上也是脾胃运化功能的反映。如脾失健运,气血虚少,则口唇淡白无华,或萎黄不泽。

初级中药师工作报告篇五

导语:初级中药士资格考试,是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请大家跟着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试题吧。

第 1 题

小便淋漓5年,下肢欠温,神疲乏力,纳差,近日小便闭塞不通,腹胀痛,急躁不安,可诊断为()

a.虚实夹杂

b.因虚致实

c.实证转虚

d.寒证化热

e.寒热错杂

正确答案:b,

第 2 题

六味安消散的功能是()

a.开窍醒神,镇惊息风,活血通络

b.疏肝健胃,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c.舒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

d.健脾和胃,止痛止吐

e.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

正确答案:e,

第 3 题

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方药是()

a.痛泻要方

b.保和丸

c.四神丸

d.葛根芩连汤

e.藿香正气散

正确答案:d,

第 4 题

湿热病由脾胃传及肝肾为()

a.间脏传变

b.不间脏传变

c.表邪人里

d.里病出表

e.三焦传变

正确答案:e,

第 5 题

五脏中五行归类属水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e,

第 6 题

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及胃肠型感冒的非处方药是()

a.十滴水胶囊

b.****定中丸

c.藿香正气水

d.木香顺气丸

e.清暑益气丸

正确答案:c,

第 7 题

处方直接写药名,需调配清炒品的是()

a.远志

b.枳壳

c.厚朴

d.枇杷叶

e.酸枣仁

正确答案:e,

第 8 题

火元偏盛的药物药性为()

a.腻、重

b.钝、凉

c.轻、糙

d.热、锐

e.轻、锐

正确答案:d,

第 9 题

肾阴虚可致肝阴亏的依据是()

a.五行相侮

b.五行相乘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e.五行制化

正确答案:c,

第 10 题

小便短赤,频急热痛,属()

a.膀胱湿热证

b.大肠湿热证

c.肝胆湿热证

d.湿热蕴脾证

e.肠热腑实证

正确答案:a,

第 11 题

“受盛之官”是指()

a.三焦

b.胃

c.膀胱

d.胆

e.小肠

正确答案:e,

第 12 题

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间歇()

a.弦脉

b.濡脉

c.代脉

d.结脉

e.促脉

正确答案:c,

第 13 题

特异质反应的含义是()

a.指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b.指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

c.指由于遗传因素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d.指由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e.指某些药物因被反复应用导致使用者瘾癖的特性

正确答案:c,

第 14 题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

a.阴邪郁闭阳气于内

b.阳气抗邪于外

c.阳气的推动作用减弱

d.机体精、血、津液亏耗,阴不制阳,阳相对亢奋

e.机体阳气受损,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

正确答案:d,

第 15 题

热证时常见()

a.浮脉

b.沉脉

c.迟脉

d.数脉

e.虚脉

正确答案:d,

第 16 题

含挥发油多的饮片应贮存于()

a.通风、干燥处

b.通风、阴凉处

c.阴凉、干燥处

d.密闭贮藏

e.石灰缸内

正确答案:c,

第 17 题

主司腠理开合的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正确答案:d,

第 18 题

身热口渴,烦躁失眠,小便短赤,便时灼热涩痛,舌红苔黄,脉数,证属()

a.心火上炎证

b.心火亢盛证

c.火热扰闭心神证

d.心火下移证

e.胃火炽盛证

正确答案:c,

第 19 题

可用于嗳气吞酸,胃痛少食的是()

a.保济丸

b.越鞠保和丸

c.左金丸

d.加味左金丸

e.温胃舒胶囊

正确答案:d,

第 20 题

附加有采时新陈类术语的药名是()

a.香白芷

b.炙麻黄

c.乌梢蛇去头

d.绵茵陈

e.金毛狗脊

正确答案:d,

相关范文推荐
  • 07-31 绿化公司月度工作报告 保险公司月度工作报告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
  • 07-31 应聘人事工作报告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
  • 07-31 乡镇近期防火工作报告总结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
  • 07-31 文员工作总结汇报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
  • 07-31 工作报告如何写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 07-31 林浩添简历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 07-31 食品生产主管工作总结 会计主管工作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
  • 07-31 超市服装工作总结 超市工作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
  • 07-31 专业珠宝销售服务心得分享大全(20篇)
    培训心得是在培训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的结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读书心得范文。珠宝销售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行业,需要销售人员具备专业
  • 07-31 文艺晚会工作报告 文艺晚会主持词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