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2023年小学科学观察报告(优质5篇)

2023年小学科学观察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3-09-25 19:36:36 作者:琴心月 2023年小学科学观察报告(优质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观察报告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三、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flash:

(1)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

(2)生物的应激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要类群

1、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生物的种类

3、生物的主要类群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植物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裸被

子子

无脊椎动物

鱼类

动物两栖类

脊椎爬行类

动物鸟类

哺乳类

其他生物

三、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3、生物能产生后代。

4、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生物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讲述]: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在我们现在的地球上生活着大约有30多万种植物,150多万种动物,当然还有很多种类的微生物。它们形态各异,趣味无穷。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归类为不同的类群。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填图游戏,看看谁知道的生物种类最多,并且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flash]“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

对于学生无法填充的个别生物种类进行简单的讲解,如蕨类、藻类植物等。

[表扬]:看来同学们对生物类群的知识了解得还真不少。

[总结]:生物的主要类群。

[提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那怎么才能叫有生命呢?生命有什么现象?

[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归纳出生命的特征。提示:可以参考书中的相关内容。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发言。

[视频]配合课件

[讲解]:刚才我们提到的实际上是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这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提问]: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出示图片]:“一根蔓上的西瓜”,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一下这两个西瓜,你能发现什么?

[提问]:你知道这种现象是什么吗?

[总结]: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提问]:植物会动吗?如果可以,你能举出例子吗?

[播放视频文件]:“含羞草”、“根的向水性”。

[讲述]:绿色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向光生长,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产生的反应;动物有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的行为。

[出示图片]:纺锤树,让学生发挥想像说出图片上的树为什么长成这样?

[小知识]:瓶子树(萝卜树,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的巴西,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间的地带,这里有雨季交替。在雨季里它枝叶繁茂,树干中贮存大量的水分,进入旱季落叶,胖胖的肚子里贮存的大量水分使其顺利度过旱季,这就是生物适应环境。

[提问]: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环境,你能举出例子吗?

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地说明了生物对我们生存的环境的影响。

[介绍]: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总结]:哪位同学能把刚才我们大家讨论的生命的特征总结一下呢?

1、生物能生长发育;

2、生物能新陈代谢;

3、生物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生物的应激性;

5、生物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6、生物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跟着老师的提示思考并举出自己所知的有生命的物体:人、狗、花、树木等,没有生命的物体:石头、大山、水、桌、椅等。

了解到在地球上生活着大约200多万种生物。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被分为不同的类群。

对游戏颇感兴趣,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在电脑上操作填图。

对生物的分类知识有初步了解。

带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记录,并选定组员进行发言。

认同老师的说法,根据已有知识回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

回答:遗传现象。

仔细观察,发现两西瓜大小不同,花纹也不完全一样。

有的摇头,有的回答出:变异现象。

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并举出自己从课外书上看到的例子。

很有兴趣地观看,对植物的应激性有直观地了解,并认识到应激性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对这种树的形状产生好奇,开始进行猜测。

举出例子:夏天树木繁多的地方温度比大马路上要低许多。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

蚯蚓可以松土,改良土壤,处理有机废物。

纷纷举手

多媒体展示

课外探究

教学反思

课堂练习:

1.把下图中的植物归位:

水杉桫椤睡莲

(1)属于蕨类植物的是桫椤;属于裸子植物的是水杉;属于被子植物的是睡莲。

(2)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水杉、桫椤。

2.植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是(a)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

3.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墨汁,这一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b)

a.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排泄废物

d.生物需要呼吸

4.你能认识图中的动物吗?先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归类。

(1)属于鱼类的是热带鱼;属于两栖类的是青蛙;

属于爬行类的是龟;属于鸟类的是丹顶鹤;

属于哺乳类的是熊猫;属于环节动物的是蚯蚓;

属于软体动物的是海葵;属于节肢动物的是螃蟹;

(2)属于脊椎动物的是热带鱼、熊猫、龟、丹顶鹤、青蛙。

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螃蟹、海葵、蚯蚓。

(3)图片中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的是熊猫、丹顶鹤。

5.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附表)

本节课首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然后通过游戏的形式,师生间展开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生物的主要类群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

2、生物的种类异、应激性、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

3、生物的分类影响环境、生物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游戏:填写生物名称

课外探究实验: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人班级同组调查人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天气状况

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状况

参与调查的建议和体会

小学科学观察报告篇二

一、教材分析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同学们对周围的常见材料如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不陌生,但对于这些材料了解并不深入。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知道一些常见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了解这些材料的主要的物理特性,发展学生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贯穿教学始终,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

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生活经验为基石,激发兴趣,突破教学难重点”的教学主线。教学时我不仅仅要让学生动起来亲手实践,而且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得到科学依据,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一。根据学生心理水平激兴趣,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都是从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科学课标中提倡的“小学科学教育作为科学启蒙教育,要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基本理念为指导,体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力求借着生活这个“百科书”让学生感知理解材料概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科学学习中。

二。观察材料的特性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才2个多月,对科学课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在比一比,猜一猜等轻松的活动中学习。为此,我在本环节设计了猜谜语活动,让他们打一材料。我认为这不是一般的猜谜语,而是把谜面一句一句呈现,让学生对所猜的谜底的范围不断缩小,最后,谜面呈现完才得出谜底——木头。这一生活中最常见的,最容易了解的材料,再拿出一块木头进行验证,补充木头的特征。这样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木头的特点也能够粗步了解。此外这为后面让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其他材料的特性作了铺垫,便于学生轻松掌握材料的特点。

三。整合内容开展比赛,调查身边的材料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在学生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时,采用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调查比赛,凸现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这一教学重点。首先,我对教材进行整合,将身上的物品,书包的物品,教室的物品三张调查表整合为一张。让学生在调查中,发挥小组合作能力,比一比哪个组快速完成调查表。并在快速完成调查表后全班交流。

本节课的科学概念是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而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也引导学生去分析使用不同的材料也可以制成一件物品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也是我们培养的核心目标。

我想: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捕捉。为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我不仅让小组讨论,还利用向孩子们展示了木头,玻璃,塑料,纤维,金属,纸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拓展延伸了课外知识。

本环节中我意在不仅完成预计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学到只有团结合作,分工明确,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谈收获。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对材料形成较完整的认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外延伸

继续调查搜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新的材料,它们又可以制作哪些物品,并记录下来。

真正有效的课外实践不仅可以帮学生树立“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一科学理念,而且使科学课程目标得以更好实施。

总之,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充分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动眼,动脑,动口,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体会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科学教学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科学学习过程,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是什么东西做成的。从而引入材料的概念,并板书:像木头这样能制作成物体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材料。

2、新授:

1)认识描述六种常见的材料。

先向学生展示六种常见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看,摸,拿等)让学生对材料的物理特征有个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说说各种材料的特征。让学生对描述材料有一定难度,此时通过选择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木头的特征。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好地认识了木头的特征也为他们对其它材料的描述做了个引导,能够有效地突破难点。

2)了解周围的材料。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这个内容设计了三个活动,首先是让学生调查身上的物品,其次是调查书包里的物品,再是调查教室里的物品。为了避免单调,调查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调查身上的物品时两个同学一组观察,交流,完成书上的表格。调查书包里的物品时,采取学生独立完成的方式,将自己书包里的东西一一列出并进行记录,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一个调查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采取周围同学互相说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能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另外,在调查材料的活动中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由于各种材料的特性不同,用途不同,许多物品需要多种材料才能做成,不同的物体的制作需要不同的材料。这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小学科学观察报告篇三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进行了“植物”和“动物”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在这个单元里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当学生们对各种物体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可以按照组成物体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描述这些物体。而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材料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1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这一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他们将观察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书包和教室里的设施,分辨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常见材料,描述它们的特性。这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二)、具体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教学准备:

1、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餐巾纸、牙刷、毛巾、钥匙、玻璃杯、木梳)。

2、我们身上的物品、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的统计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摸奖猜谜活动

3、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后师说:是的,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材料人们使用,今天咱们就来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要研究的问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会越感兴趣。用摸奖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似乎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对小学生来说也很意外,在兴趣盎然的摸奖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观察记录身边的材料

1、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带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试着把它们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小学科学观察报告篇四

1、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温度计,这里仍需给予重视、

实验特点

时,读数要快,否则,温度就要下降、

(2)温度计的玻璃壳易碎,初中学生活波好动,如果组织不好,易损坏仪器、

教法建议

1、实验的组织

2、实验过程

(2)测温过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3、7年级科学问题『关于温度计』

(1)按照题目算出来,乙的一刻度就是甲的1、05刻度,所以当乙从20℃变到80℃时增加了60℃,而甲却增加了63℃,相同的乙从20℃降到—2℃时,甲的刻度降了22*1、05=23、1个刻度,所以甲此时的示数为15—23、1=8、1℃,所以你做的是对的!

小学科学观察报告篇五

4月29日星期六

今天,是我把生态瓶带回家的第一天。我把它放在餐桌上。弟弟看见了,异常开心,拿起鱼食飞奔上餐桌,一边跑还一边叫:“小金鱼,吃个饱!”

我连忙跑过去抢救小金鱼,还边叫:“我刚喂过!”可已经来不及了,弟弟的魔爪已经“抓住”了可怜的金鱼——他倒了小半袋鱼食!我朝他大吼:“我刚喂过它,你还喂,还喂这么多,你想撑死它。”弟弟睁着大大的眼睛,不屑一顾地说:“没事,不会死的。”我想给金鱼换水,可自来水里有漂白粉,需要沉淀后才能放鱼,不然鱼会死的,这可怎么办好?没办法,只好先把水沉淀在那儿,再说了。

说时迟,那时快,无知的金鱼正大口大口地吞食着它的美味佳肴——鱼食。看着它贪心的样子,想到它也许会被撑死,觉得惨不忍睹,好可怜哦!

一分钟、二分钟……时间飞逝而过,一小时了,我看那水沉淀的也差不多了,便给金鱼换了水,可是,鱼食早已被金鱼吃得所剩无几了!金鱼在水里游得跌跌撞撞,明显是吃多了撑的。我心里想,求求你了,可爱的金鱼哟!千万别死,这可是金玮康的,你死了,我怎么向他交代?他肯定会怪我的,这里还剩两条了。可恶的俞晨昕!都是你害的。

晚上,鱼已经趴在瓶底了,眼看就快死了!它的肚子大大的,活像怀了小金鱼,要是在平时,我早已哈哈大笑,可在今天,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但心里仍抱着一丝希望,希望金鱼不要死。

夜深了,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心

里都在想怎么和金玮康交代了,鱼啊!别死!我此时最大的心愿。

4月30日星期日

今天一早,我穿着睡裙就出来了,看金鱼呗!

啊,我的愿望实现了!金鱼没死!真的没死,谢谢苍天!不用向金玮康交代了!

这样,我昨晚准备了一夜的《道歉稿》岂不白准备了?还好,是在心里准备的!这时,弟弟也从房间走了出来,仰起头,骄傲地说:“怎么样?没死吧!”“托你的鸿福,我的小祖宗喂。”我说。弟弟更加得意洋洋了。我也不高兴再去理他,顾自己庆幸。“大难不死,必要后福”,但愿这句话没错!金鱼怎么说也算是逃过了大难了吧?但愿也能有“后福”。

5月5日星期五

阿姨旅游回来了!给我带了礼物——石头。可别小瞧这些石头!它们可漂亮了!有大的、有小的、有圆的、有扁的、有瘦的、有胖的……形状各异。上面还刻着花纹,有红的'、有蓝的、有紫的、有黄的……五颜六色。有一小袋哩!我爱不释手。中午,我在金鱼面前发呆,看着里面那几块俗俗的石头,突发奇想:把那些漂亮石头放进来,跟金鱼做伴多好啊!说干就干,我趁给金鱼换水时把石头都拿了出来,又放进去了,一些那种五颜六色的石头,换好水,再看去,好漂亮哦!金鱼的尾巴像一层薄薄的轻纱,金鱼游过石头,像一层轻纱拂过石头,显得好幽静,好美丽!

晚上,我睡得特别香,还做了一个梦,梦见金鱼和石头成了好朋友!

5月6日星期六

第二天、我起得格外早,心情也特别好,可有件事,让我一天的心情都像蒙上了阴影,灰蒙蒙的,没有乐趣。

原来,是那昨天晚上还神气活现的两条金鱼全死了!为什么会死?我脑袋里充满了疑问,可以说是满腹狐疑。我开始像“大侦探西门”那样慢慢推理起来。

了闻,有股味道,但说不出是什么味儿。我突然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有些漂亮的石头是经过加工、人工处理的,里面可能有有害物,会使鱼无法生存。我突然明白了,那些石头里有使鱼不能生存的物质的。于是,我一气之下把那一小袋石头全扔了,心里才痛快些。

我此时才明白,自然的是最好的,也是最适合动物生长的。

5月7日星期日

今天,我的生态瓶又请进了新客人——龙虾和田螺。希望它们在那儿能快乐的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