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沁园春·长沙教案详案(汇总5篇)

2023年沁园春·长沙教案详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29 11:05:44 作者:笔砚 2023年沁园春·长沙教案详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教案详案篇一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沁园春·长沙教案详案篇二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课,可见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这首词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对以后的诗歌鉴赏教学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基于上述的分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2通过多次朗读体会诗歌意境。3学习本文含蓄凝炼极富表现力的语言。4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综观高考诗歌鉴赏题误答的原因主要是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较弱,对诗词的感受浅薄。基于这一原因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体会意境、揣摩语言。教学难点是:鉴赏词作的意境。

二、教学方法和教具。

《沁园春长沙》是诗歌鉴赏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歌教学起到领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会学生鉴赏本词,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设疑、讨论法为主,以点拨比较法为辅。通过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早在初中时我们就欣赏过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师生共同背诵,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同一词牌的作品《沁园春长沙》。

(二)介绍背景。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

一方面是当时社会的大背景,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毛泽东活动的小背景,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所谓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通过背景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手段,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味。在朗读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

1、教师在《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范背全词。主要目的是用标准的语言规范学生,激发他们背诵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沉浸在词的感情氛围中。

2、让学生自由朗读。朗读前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词朗读时应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领起字,这两个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3、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4、最后让学生齐读。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反复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词作的感悟,能够领会作者的.情感。

(四)赏析部分

1、理清思路,从整天上把握内容,体会词的意境。让学生用语言再现当时的场面,启发学生描绘壮丽的湘江秋景图,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置于诗的境界中,让学生用心体会伟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头,描绘的却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景图。面对眼前景物,诗人自然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表达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设计4个小题,用多媒体显示给大家,这几个问题我是按照由浅入深来确立的,主要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词,避免将词理解得支离破碎。)

为了加深对词作的理解,让学生再次诵读全词,然后找两名同学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来描述词的上下阙,学生描述之后,教师在描述,在教师描述时,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通过想象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这样既时学生领会了诗歌语言比散文语言更含蓄凝炼又极富表现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里,形象思维能力,加深了对词作的理解。)

2、诗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意境全出,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而在《沁园春长沙》的上阙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词语也有很多,让学生体会“独立寒秋”的“独立”,“层林尽染”的“染”“鹰击长空”的“击”,“鱼翔浅底”的“翔”,如果把这些词语换成其它的近义词可不可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让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做适当的评说(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把握全词的基础上从细处理解词人炼字炼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词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在对字词赏析后,还要加深对具体词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做为重点分析。这个词句里将“独立”前置,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们说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让学生把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进行意境比较。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意境要从“意”和“境”两方面来考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毛泽东的“独立寒秋”更抒发了一种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全词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在体会情景交融时可以通过朗读、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重点体会上阙景中是如何显情的,下阙情中又是如何见景的,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五)、延伸比较阅读

将《沁园春长沙》与欧阳修的《秋声赋》节选部分做比较。让学生主要从意境和表现手法来比较,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各组派代表谈,教师做结(比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写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教师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有感情)

2、把《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进行比较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从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来设计的,能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教案详案篇三

1.了解《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和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沁园春长沙》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采桑子重阳》由议论而转入写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观概写之内的特点。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3.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沁园春·长沙教案详案篇四

上课前我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请举手……多得很;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喜欢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希望同学今后能多读一点诗歌,培养自己的“纯正的文学趣味”。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

毛主席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是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咏,写诗填词。许多长篇叙事诗泱泱大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师:同学们是喜欢老师范读,还是自己齐读一遍?

生:老师范读。(老师读)

师:这首词我们重在“诵 读、领会、品味、鉴赏”(板书)

生: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小滚滚北。

师:“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

生:不行。“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慨。

生:“千山……,万……,孤……,独……。”

生:万类霜天竞自由。

生:望。

师:对。也是控制七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里诗人都看到哪些秋景?我请一位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来读一下。

(生1读“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7句)

师:哪位同学能读得更好一些?

(生2再读)

生:放眼望去。

生:收回来。

生:“仰视”,写的是“高景”。(生摹仿)

师:“鱼翔浅底”怎样看?写的什么景?

生:“俯察”,写的是“低景”。(生摹仿)

生:插腰。

师:“视角 “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生:慢点好。

师: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急匆匆地走马观花。你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现在我读着这几句,你再来表演一遍好吗?(生演示)神态自然、从容多了,颇有点伟人的气度。现在同学们展开想象,最好是闭目冥想,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是创造的核心与前提,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特别是1999年的高考作文,更是突出考察学生的想象力。现在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生:看到了,感觉到了,嗅到了。

师:好。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

生:染、击、翔。

师:“染”为什么好/

生:用了拟人手法。

生: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

师:是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击”改“飞”可以吗?

生:不好。“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天空的强劲有力,“飞”太一般了。

生:“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生:值得学习。

生:号召和呼唤。

生: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生:清静悲凉。

生: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师:毛泽东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普通书生吗?

生:不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

生:主 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师:这是全诗的“诗眼”。这样上阙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板书)的问题。下面齐读一遍上阙。

生:独立

生:惜

师:对,它领起七句,到“只识弯弓射大雕”。据此推断这首词下阙的领字是哪个?

生:恰

师:对。一直“领”到哪里?

生:粪土当年万户侯

师:也是七句,请一同学读这七句。(生读)

生:国家大事

生:这些青年有能力、有才华主宰国家命运。

生:因为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生: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师:是的。那么现在的这首诗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革命青年,都是些什么人物?

生“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的风流人物。

生:诗味不浓,像口号不像诗。

师:“稍逊风骚”是吗?诗歌宜形象,忌抽象。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毛泽东曾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象散文那样直说。”我这两句诗就太白、太直。所以不像诗。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注击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浩大志,革命气慨何其大!下阙抒发的感情是“慷慨激昂”(板书)

背诵全诗。

沁园春·长沙教案详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3、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教学过程】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他更是一位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一生著述很多,著名的论文有《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别了,司徒雷登》等;他创作了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其中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题材,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每一首都有词牌。不同词牌规定着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按字数分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等。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颂其事,这个词牌由此而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四:朗读课文:(注意一下几字的注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点明《沁园春长沙》是一篇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点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性词语。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提问:1、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眼前的景象使作者感慨万千,想到了往昔战斗的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作者所思索的问题。
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可得知:词的上阕重写眼前之景,下阕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
明确:四幅图: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六: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独立寒秋图”
学生朗读词的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让学生调整好语序,简要说说它们的大意。
明确: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也可理解为处境险恶。)
这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2)提问: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呢明确:不能,“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还可以让读者想象作者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
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
(1)学生朗读“看”字所控的7句
(2)提问:作者是怎样变换视觉描绘眼前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板书
俯视:鱼翔浅底(动)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看近观:满山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
提问: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
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僧推月下门”一句引出了推敲这一词语。在这首词的上阕中,锤炼的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明确:万、遍、染、漫、争、击、翔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写出了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染成的一样十分壮美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2)提问:同为秋景,作者同其他一些文人所流露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古来一些文人墨客描写秋景,总有悲秋之意,
如:欧阳修的“秋声赋”中描绘出暮秋山川的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于因人事忧劳,形神日渐衰老的悲感。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写秋风所破茅屋,体现了作者痛苦的心情。这与作者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反响,充满豪情壮志。作者通过充满生机的秋景的描写,流露出一种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思想,写出了对故土和祖国山河的挚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
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3、品读上阕后三句。作者问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自然和宇
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不由得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4、具体分析峥嵘岁月图:
(1)提问:下阕中的哪两个字标志着作者由上阕的眼前写景的描写转
入对往事的回忆?
明确:“忆”“记”
(2)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一般的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作用,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非常自然。
(3)下阕的领字是哪个字?
明确:“恰”是正直之意,一直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
作者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他的革命战友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者都豪情。
5、分析中流击水图:
明确:最后一句采用象征手法,形象的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历史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6、总结:这首词“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老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会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写作特点
《沁园春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阙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
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五)比较分析
1、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思考:《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从此可见,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明确:
《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沁园春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词下阙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相关范文推荐
  • 09-29 最新案件委托代理合同印花税(模板6篇)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那么合同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合同范文,
  • 09-29 2023年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幼儿园(大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
  • 09-29 2023年本科毕业生登记表班级鉴定 本科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通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 09-29 最新内科护士年度总结(精选7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 09-29 2023年线上教学数学工作总结(通用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
  • 09-29 2023年房屋租赁合同(实用9篇)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同优秀范文,希
  • 09-29 2023年酒店收银工作总结(精选9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
  • 09-29 2023年我不再粗心句子摘抄(精选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
  • 09-29 2023年沈阳故宫导游词 介绍沈阳故宫导游词(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09-29 2023年大班剪纸活动教案总结与反思(模板5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