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虞美人教案课(精选19篇)

最新虞美人教案课(精选19篇)

时间:2023-10-17 12:15:32 作者:笔舞 最新虞美人教案课(精选19篇)

高二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研读这些六年级教案范文,教师可以深入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虞美人教案课篇一

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一课时

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

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发表看法.(8分钟)

欣赏:歌曲

跟唱(10分钟)

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

(5分钟)

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

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虚结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美好的时光匆匆而去,作者开篇奠定悲凉的基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断,唏嘘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

拓展阅读: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

《浪淘沙》

《相见欢》

《乌夜啼》

迁移训练(5分钟)

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

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自由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

虞美人教案课篇二

1、了解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以诵读为主来品读词;体会词的音韵美;

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作者

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配乐朗诵: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四、集体朗诵

五、品味诗歌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春花秋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头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5、知识延伸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六、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七、作业:背诵课文

虞美人教案课篇三

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一课时

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

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发表看法。(8分钟)

欣赏:歌曲跟唱(10分钟)

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5分钟)

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断,唏嘘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

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

《浪淘沙》

《相见欢》

《乌夜啼》

迁移训练(5分钟)

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

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自由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

虞美人教案课篇四

1.欣赏盛开的虞美人花,感受花朵颜色的五彩缤纷。

2.尝试用水彩颜料画花朵,初步感受宣纸晕染的变化效果。

3.学习点画法来表现虞美人的花朵,用直线表现虞美人的花茎。

宣纸、托盘,画笔,人手一份;水桶、水彩颜料,教学课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你们喜欢花儿吗?喜欢什么花呀?

(二)欣赏虞美人,感受其颜色、外形独特的美。

1.引导幼儿观察虞美人的图片。

2.小结:虞美人的花朵开在花朵的顶端,它的花瓣颜色鲜艳,花瓣的中间有一些花芯,花茎又细又直,虞美人盛开的时候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

(二)介绍绘画材料——水彩颜料、宣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宣纸,向幼儿介绍在宣纸上作画的要点:

宣纸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在宣纸上画画一定要注意,只要轻轻地画出圆形,颜料就会慢慢地往外圈晕染出去,所以只要画出一个小的圆形或者椭圆形就可以了,画笔在纸上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了。

2.画好各种颜色的花朵后,在花瓣中间画上不同颜色的花芯,再沾上绿色的颜料在花朵的下面画出花茎。

(三)幼儿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讲解绘画时需注意的事项:

1.不同颜色的画笔要按颜色摆放,不能把颜色弄混;

2.不要在整张纸上画满花朵,花朵之间应该留有空隙。

3.幼儿分组进行绘画,教师观察并辅导。

重点观察幼儿布局画面的情况,提醒幼儿画笔不在纸上停留太长时间。

(四)将幼儿作品展示在一起,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成就感。

虞美人教案课篇五

1、认知目标

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

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

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

概括全文的情感

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

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

1)品味意象

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

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

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

一、关于李煜:

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2、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1)垓下歌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虞美人教案课篇六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3.背诵诗歌。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1课时

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古词。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流派。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板书)

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

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

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

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

2.教师范读诗歌。

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

(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

明确:愁。

5.提问:哪些词体现了词人的故国情感?

明确:春花,秋月,往事,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春水。

学生齐读上片

1.思考:“春花秋月”是美景,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致,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2.思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明确:昨夜的东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举头仰望明月,不由思恋起故国。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已不在了,正所谓“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回首故国,只有伤痛和悲哀。

3.小试身手: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情景散文。

学生齐读下片

4.思考:“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之意。反映作者悔恨、追思、悲愤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思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你是否同意

这种观点?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同意。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

6.拓展:化抽象为形象的诗句有哪些?

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这首词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李煜,如果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如此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能打动人们的心灵。正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请多才多艺的同学演唱《虞美人》。

1.背诵全词;

2.李煜,我想对你说。

虞美人教案课篇七

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

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发表看法.(8分钟)

欣赏:歌曲

跟唱(10分钟)

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

(5分钟)

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

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断,唏嘘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

拓展阅读: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

《浪淘沙》

《相见欢》

《乌夜啼》

迁移训练(5分钟)

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

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

文档为doc格式

虞美人教案课篇八

今天我们以炼字炼句作为解读突破口,具体赏析有着双重身份的词人李煜流传千古的名词《虞美人》。

1、身世

2、爱好 (ppt展示)

3、词风特点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爱情生活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4、语言特点: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记笔记)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1、 找出每一句你认为需要重读的字词

(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自己试着读,明确读出的感情基调——低沉凄迷

五、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2、作者的愁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华清中学第二届教学新秀第一轮赛教语文课堂实录春花秋月 往事

小楼东风 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 朱颜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4、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后宫佳丽的容颜,

词人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

5、 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改”

朱颜 (貌美如花到容颜衰老)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欢乐自由到愁思绵延)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觉得这句话写的好吗,好在哪里?明确: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昼夜不舍,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李煜之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法国作家缪塞: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虞美人教案课篇九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词七首》的第一首,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探究诗词的意境和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虞美人》一词篇幅短小,仅有八句话,但却蕴涵了丰富而深广的情感!主要写的是词人从一国之君沦落为亡国之奴的人生境遇的改变,以致发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和着血泪的悲叹。

2、学情分析:

本词虽是双调,却很短小,上下阕各28个字,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并不难,但是要使学生对此建立深刻的认识并提高相应的鉴赏水平,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准确的定位,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要有积极的思考,做好充分的自学和合作学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领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体悟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理解主旨句的丰富内涵,感受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难点:对主旨句的深刻理解,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我想在教法上以激发兴趣,问题导引,讨论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情感,获得新的认识。

2、学法上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作者李煜的生平资料,并搜集有关《虞美人》的鉴赏性文字,以及李煜的其他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在探究文章的意境、语言和情感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

导入——品味鉴赏——总结

为了先声夺人,打动学生,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语。

冰冷的月光,狭小的殿堂,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我们就来静静聆听这首《虞美人》。

播放徐小凤的《几多愁》,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介绍作者,知人论世。李煜的一生,传奇而浪漫,大起而大落。我设想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把握他的生活经历的两个不同时期所带给他的词作内容和和风格的影响。尤其是他的七月初七的出生以及七月初七的死亡,这是一种宿命还是一种巧合,还有他的重瞳的传说,他对佛教的信仰都会极大的调动学生了解走进李煜的热情。我们更多地关注李煜,其实就是在关注他的作品。我觉得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是解读他的作品的一把钥匙。

主体部分是品味鉴赏:

我安排了这样的六个环节:听——读——品——评——仿——背。

这个过程基本上都是学生在活动,我们教师只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新课标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通过三者的对话,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回归。

听:同学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我们也来一起听一遍)

读:听完朗诵录音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可学生代表朗读,也可分组竞读,或集体诵读。提出具体诵读要求,抓住一个“愁”字,要读出悠远、悲伤、无奈的味道。

品:品味感悟。在这一环节中,我想采用设问导思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力求随着文章脉络的展开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逐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

我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写得最好?或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是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由于学生个人的体验和经历不同,他们所喜欢的词句也可能不尽相同。我也问过我读初三的女儿,她说喜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顏改。我问为什么?她说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相类似,桃花又开,人已不在,有点物是人非的苍凉的味道。是啊,这在与不在之间。变与不变之间承载太多的酸甜苦辣,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那就按照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体现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全词的主旨句呢?引导学生抓住这句中的情感性词语标志,那就是“愁”,进而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愁的。学生很容易分析出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愁比作了滔滔的江水,奔流不息,无穷无尽。

为了加深对这句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回忆:这愁和《相见欢》中的哪句相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做到温故而知新。

再做深入的探讨研究:那么作者究竟为什么而愁呢?也就是他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解决的办法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知人论事,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去把握,二是从课文的内容提取信息,赏析前六句,争取最大程度地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通过探讨学生会发现李煜为什么而愁了,荣华富贵没有了,故国家园没有了,帝王江山没有了,阅尽了人间冷暖,饱尝了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愁“是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以水喻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引导学生探讨其它写“愁”的诗句,进行由此及彼的迁移拓展,与本课的主旨句进行比较,加深对作者的愁绪愁怀的理解。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比如学生会举出许多写“月”的诗句,挖掘出“月”这个意象所沉淀下来的文化含义。

评:用一句话评价李煜其人或其词。可评价作为一个词人的成功之处,也可评价他作为一个君王的失败之处。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前人的评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让学生品尝到劳动后喜悦与快乐。学生搜集到的评语可能会有: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亡国之后成词宗。”“亡国之音哀以思”学生也可会有自己独到而精彩的评介,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的实力。

在这里引导学生从李煜身上吸取的经验教训:

提示学生联系《伶官传序》中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许多同学由李煜会想到勾践,比较二者作为亡国之君的不同。勾践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而李煜面对故国,只是日夕以泪洗面,只是用他溢满忧伤的语言,诠释了他难以名状的痛苦,历史将他变成一个弃儿,而他个人沉沦于苦痛无可自拔,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而李煜的成功,也恰恰是从他做亡国奴的那天开始的,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词牌"虞美人"的由来,当年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虞姬的悲剧故事。

由此,引导学生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李煜与项羽同是末路王族,同有绝笔之作,《垓下歌》《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鉴赏的能力(略)

在品味——评价这一环节中,抓好两点,一是让学生反复朗读,二是关注重视学生个人的理解,个人的体验,不求答案的统一,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学生个人的理解和体验虽然很粗糙很不成熟,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和归宿。

仿:如有兴趣,学生可自填一阕《虞美人》。学会遣词造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出格式和内容要求。

格式:上下阙的字数以及每一句的字数必须与原文相同,内容可取材自己的生活感受,也可就地取材,以学习李煜词作的感受为内容。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与快乐,学习李煜的词,又学填《虞美人》,此之谓,享受词生活,提升艺术美。

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齐背这首词。

最后是教师总结:

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我们看到了李煜用绝望与眼泪创造的美丽,看到了南唐后主用生命创造的辉煌!

虞美人教案课篇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写。“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对“春花秋月”的吟咏歌唱,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但论起悲凉深沉,则莫过于李煜。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月”在古诗词中的涵义是什么?——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国”指什么?——已亡之国。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故国”——旧地。

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慨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当年在阑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4小结

解说一: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相承,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解说二: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5“愁”的内容:

亡国之恨(自我悲情)——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虞美人教案课篇十一

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宋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虞美人教案课篇十二

词的形式有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结构:词牌——标题——填词,词牌也叫曲牌,是歌或调的名称,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有不同的平仄要求,有不同的押韵要求,写词当然就叫填词了。

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仅是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婉约派的代表作家除柳永外,还有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或写山水融情于景。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虞美人教案课篇十三

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一课时

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

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发表看法.(8分钟)

欣赏:歌曲

跟唱(10分钟)

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

(5分钟)

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

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虚结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美好的时光匆匆而去,作者开篇奠定悲凉的基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断,唏嘘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

拓展阅读: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

《浪淘沙》

《相见欢》

《乌夜啼》

迁移训练(5分钟)

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

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自由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

虞美人教案课篇十四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的第三代国君。“好声色,不恤政事”,被宋朝灭国;人称李后主。相传后主被俘后,于七夕(他的生日,阴历七月初七)在寓所命歌伎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毒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也是他的绝命词。他最为传诵的名作《虞美人》、《相间欢》、浪淘沙》等几乎人人能上口,后人亦称他为“词帝”。

2、听配乐朗读

3、自读

4、赏析

(1)这首词里有一个字是思想情感的眼,试找出来加以品味。(愁,亡国之愁。)

(2)这首词怎样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愁?有什么艺术特色?(学生自己回答,答案不要求一致)

(3)本词如何通过时空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情感的?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写眼前之景,又写想像之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愁思贯穿始终。

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对比衬托,铺垫积蓄。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的美景与“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朱颜改”的悲情,作三次对比。极好地为抒发故国凄凉、物是人非的愁情作铺垫,推涌出结尾两句的千古绝唱。)

5、背诵

虞美人教案课篇十五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就这首词的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赏析。字数不少于100字。

这首词写于降宋以后。

无言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理解自己?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晴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锁”字表明自己的身份。

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这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愁,千千万万无形的感情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

虞美人教案课篇十六

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是无能的,以致国破家亡。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精通,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着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词充满亡国之恨。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前人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虞美人教案课篇十七

2指名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再听朗读。思考:这首词抒发什么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4品味语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夸张。

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虞美人教案课篇十八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弃,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虞美人教案课篇十九

2总结: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方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最终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酝酿成人类悲情。

相关范文推荐
  • 10-17 2023年级地理教学计划(实用14篇)
    教学计划能够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业规划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职业规划的参考和启示。级地理教学
  • 10-17 2023年法制班会总结 法制宣传班会总结(汇总8篇)
    军训总结是每一位参与军事训练的学生应完成的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整个军训过程。这些知识点总结范文不仅包含了基础知识点,还有一些拓展和延伸内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 10-17 2023年团日活动主持人台词(精选8篇)
    民族团结是国家的繁荣和稳定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丰富民族团结活动内容,组织民族文化交流、体育竞赛等活动,增强民族凝聚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族团
  • 10-17 2023年车辆抵押借款合同电子版弄(通用11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是商务合作中规范行为、保障权益的基础。以下是一份典型的施工合同案例,其中包含了工程范围、验收标准、付款方式等重要内容。车辆抵押借款合同电子版弄篇一
  • 10-17 2023年不老泉读后感(实用18篇)
    即兴是一种在实践中产生的表演形式,它强调即兴创作和即兴表达。在即兴表演中,艺术家要保持专注和警觉的状态。以下是一些即兴教学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分享,供教师们借鉴和学
  • 10-17 电力企业集体劳动合同管理办法规定(优秀8篇)
    承包合同的目的是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避免纠纷和不必要的损失。下面是一份标准的赠与合同样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电力企业集体劳动合同管理办法规定篇一甲方(用
  • 10-17 最新辞职报告员工辞职申请书(精选20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我们应该写一份实践报告来总结和概括我们的实践经验。这些开题报告范文的语言流畅、逻辑严密,说明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辞职报告员工
  • 10-17 校长小助理竞选稿一分钟(优秀8篇)
    文明礼仪是展示一个人修养和素质的窗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修饰和仪表的整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文明礼仪教育资料,希望对您有
  • 10-17 最新高一化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末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大全11篇)
    银行是金融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机构,它们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下面是一些期末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高一化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篇
  • 10-17 幼儿园园长工作思路 幼儿园园长工作计划(精选11篇)
    运动会是激发激情、展现个人与团队能力的绝佳机会。运动会宣传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通过以下这些运动会宣传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会的魅力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