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8篇)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8篇)

时间:2024-01-06 08:11:03 作者:笔砚

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紧扣时代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既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要符合实际应用需求。接下来将会呈现一些获奖毕业论文的精彩片段,供大家参考。

会计电算化概述的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确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等。

(3)推动会计技术、、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治理体制是:财政部治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分治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在遵循国家同一的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分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的条件下,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财政部分治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任务是: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软件及天生的会计资料符合国家同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视;促进各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进步会计工作水平;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天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同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同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按照《会计法》规定,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会计电算化治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治理办法》等一系相关国家同一的会计制度。对单位使用会计核算软件、软件天生的会计资料、采用电子计算机替换手工记账、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等会计电算化工作作出了具体规范。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不仅仅是处理工具的变化,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与手工处理有很多不同之处,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对于进步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会计职能转变、进步效益和加强国民经济宏观治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减轻劳动强度,进步工作效率。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处理全部或主要是靠人工操纵。因此,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低、错误多、工作量大。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把会计数据按规定的格式要求输进计算机,计算机便自动、高速、正确地完成数据的校验、加工、传递、存储、检索和输出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职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计算机对数据处理速度大大高于手工,因而也大大进步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二、全面、及时、正确地提供信息。

在手工操纵情况下,会计核算工作无论在信息的系统性、及时性还是正确性方面都难以适应治理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得到及时、正确地输出,即可以根据治理需要,按年、季、月提供丰富的核算信息和信息,按日、时、分提供实时核算信息和分析信息。随着企业互联网lntranet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可以迅速传递到企业的任何治理部分,便企业经营者能及时把握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进步会计职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原有会计职员一方面有更多时间各种经营治理知识,参与企业治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学习把握屯子机有关知识,使得知识结构得以更新,素质不断进步。较好的会计基础和业务处理规范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条件,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操纵中不规范、易出错、易疏漏等题目的解决。因此,会计实现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四、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实行会计电算化,无疑可以使广人财会职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使财会职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治理。然而,会计假如真正能发挥其治理、猜测、决策以及控制功能,不仅需要丰富的内部财务会计信息,而且还需要丰富的外部信息,如世界经济信息、国家经济政策信息、实时信息、市场销售信息、物价变动信息、企业经营信息等等。随着全球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中心的计算机的到来,国际互联网作为正在日益扩大的世界最大网络已连通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数以千万计,而且国际互联网作为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框架,已成为联接未来信息化的桥梁,信息的使用者从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只需几秒钟即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又可以从不同的地方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国内外数据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这恰恰能够满足部分治理、企业治理、行业治理、跨国公司治理对信息的需要。这将为财务治理职员、会计治理与分析职员、企业高层领导利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治理、分析、猜测和决策提供良好的机遇。

五、促进会计和技术的发展,推进会计治理制度的改革。

计算机在会计实务中的,不仅仅是核算工具的变革,而且也必然会对会计核算的、、程序、对象等会计理论和技术产生,如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由于会计凭证的产生方式和存储方式的变化导致会计凭证概念的变更;由于账簿存储方式和处理方式的变化导致账簿的概念与分类的变化;由于内部控制和审计线索的变化导致审计程序的变更等等,从而推进会计理论的和发展。

六、推动企业治理化。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不仅需要进步生产技术水平,而且还需要实现企业治理的现代化,以进步企业经济效益,便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计工作是企业治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据统计,会计信息约占企业治理信息的60%一70%,而且多是综合性的指标。实现会计电算化,就为企业治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就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以期吸引更多部门、组织和个人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来,并通过各种手段,整合相应的工作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构建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整体合力,以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抛砖引玉。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但是纵观当代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在从业人员素质、会计准则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改善,因此选择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依旧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围绕本选题已做哪些准备工作,计划再做的工作:

已经通过互联网的途径查询了很多需要的资料,例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认真研读了他们的学术文章,还研读了一些有关会计准则的资料。

计划再通过身边能接触到的互联网信息,会计从业人员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及方法。

计划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1.计划查找大量资料,全面了解会计国际化这个进程。

2.尽可能多的、范围尽可能大研究该领域其他学者的学术文章,寻找到其中的共同点。

3.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出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合理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玉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8)。

[2]唐芳.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0(26)。

[3]王延祥.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4]徐世伟.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

[5]王婉.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企业技术开发.2011(03)。

[6]王潇明,王成龙,王青.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及策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0(15)。

[7]黄小敏.会计国际化的总体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

[8]世居文.论我国的会计国际化[j].民营科技.(01)。

[9]杨勇.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05)。

[10]李松.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1(04)。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会计学。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西安。

您的学校背景:

要求字数:字开题报告。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国会计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会计监管问题依旧层出不穷,如三毛、绿大地、长虹、中捷等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丑闻触目惊心;而且某些上市公司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作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这严重地侵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虽然我国大多学者意识到改善我国会计监管现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动态的会计监管措施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对如何优化会计监管体系以发挥其动态性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会计监管体系的特性具体应表现为:会计监管目标具有实践导向性;会计监管主体具有开放性,会计监管部门设置合理,权责明确,且彼此之间能动态地协调和有效制衡,由此形成的会计监管模式能因时因地制宜;对会计监管对象的选择科学合理,会计监管内容能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得以完善,会计监管客体能得到全面有效的监管;会计监管依据系统规范,能为各利益相关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实时、充分的制度保障;会计监管方法适应社会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能让利益相关者对会计监管对象实施及时、持续和全面的动态会计监管;会计监管功能是能不断修正静态的利益格局,最终实现“有效地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市场的公平和效率”的目的'。

本文以我国会计监督现状为研究对象,并在充分考虑我国政治、经济、人文、法律背景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对我国会计监管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优化我国会计监管现状。本文的研究是以会计监管实践与客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为逻辑起点,针对我国会计监管的现状,对会计监管体系的主要组成要素的表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相应地从会计监管目标、会计监管主体、会计监管客体、会计监管依据和会计监管方法五要素来优化我国会计监管现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我国会计监管体系进行优化,旨在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改变我国会计监管现状,提高会计监管效率,有效地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市场的公平与效率,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中国物资出版社.,7。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2001.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研究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算化会计逐步的将代替传统手工会计,而手工会计的发展历史悠久,有着较为成熟的思路与规范,而电算化会计则有许多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搞清楚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差异,达到优势互补。

2、应用价值: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会计。

(一)传统会计的含义。

(二)当前传统会计的发展。

1、发展速度慢。

2、发展范围广。

3、发展潜力小。

(一)电算化快的的含义。

(二)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及影响。

三、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四、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缺点对比。

主要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收集法、分析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实际操作法。

研究进度计划:

1001到20101105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10.11.06到2010.11.06开题报告答辩。

2010.11.06到2010.12.30完成初稿。

0101到201102完成修改初稿。

2011.02到2011.03完成初稿。

2011.。03到2011.04定稿。

2011.04到2011.05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于庆华.审计学与审计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曹慧明.审计探索与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李秀乾.关于网络审计探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2001.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把电子计算机用于会计数据的处理,实现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在国际上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经济管理比较先进的国家已经相当普遍。

(1)美国。

目前,美国各企业的会计处理已广泛采用了电子计算机,例如材料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都实现了计算机化,并且通过计算机网络沟通了产、供、销各个环节。由于微机的广泛应用和软件信息产业市场的形成,众多的小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编程人员,而是从计算机公司购买应用软件包,例如:总账、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明细账,工资计算,时务报表等软件包。

(2)日本。

如今,在日本已普遍建立了信息处理中心和信息处理系统。除了开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外,日本的有些计算中心开发了代理中、小企业记账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形成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计算站和计算中心四个层次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会计凭证送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终端机上录入,再通过联网系统传送到计算站。计算站利用计算中心提供的会计应用软件,处理数据,一方面将处理结果通过网络传送给计算中心,作进一步深度加工,为宏观经济和企业咨询服务。

另一方面将打印出的各种报表送给会计师事务所,由会计师事务所再将报表送至企业。

(3)西欧。

西欧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都大量把计算机用于商业、时务领城。在原西德,计算机工业是各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部门,而软件和数据处理服务则是最活跃的市场;在英国已开发了一些应用于财会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在法国,很多公司开发了代理客户记账、税务咨询等系统。

计算机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首先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开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基层企业单位把瞬息万变的商品经济活动尽快反映出来,为国家宏观调控及时提供科学依据。虽然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了计算机。但目前发展很不平衡,沿海省市所属企业单位比内地发展快,大中型企业单位比小型企业单位应用效果好,原中央直属企业单位比地方企业单位应用水平高,工业企业比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的单位多。从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单位组建了会计信息系统,并甩开了手工账本,如何组织财会人员加强会计管理,搞好预测、决策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有些单位虽然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了计算机,但手工账本还不能甩掉,而手工与计算机处理长期双轨并行又有困难,问题急待解决,众多的中小企业单位,想把计算机应用起来,但在资金、人才和软件开发等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难,还需要组织推动,协助解决。纵观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现状,我国处于会计软件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逐步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实用、高效、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就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开展的面还不大。第二,发展不平衡。第三,相当多的单位还处于计算机与手工记账并行的状态。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众所周知,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施乐,法国的威旺迪等大公司曝出的假账新闻曾经一度轰动了世界,给现在的业界以警示,再加上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在利益的驱使下,现今我国企业中出现了信息失真、假账盛行、偷税漏税、贪汚盗窃等现象,给国家财政经济、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伤害。这些已经发生的真实案例或是潜在未曾发现的事件,这种种负面消息,仍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会计人员素质的某些缺失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给会计界带来了信任危机。而本文研究会计人员素质缺失的现状及提升对策,目的在于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才能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帮助会计人员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本质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讲求诚信,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利于国家反腐倡廉法制的有效开展,进而有助于社会形成清正廉洁之风,因此,本文的研究同时旨在呼吁人们特别是会计人员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各种相关法律制度,关注社会动态,掌握实事政策知识、企业管理知识、财政税务知识等相关知识,充分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和政策,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会计素质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同时缺乏一个稳固的社会诚信体系作为支撑,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们对此的研究仍然处于一个完善阶段,在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制度制定研究上经验不足,还不能够制定出一套真正有效可行的策略。而在国内现有的文献中,大多数学者主要围绕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现状相关问题、诚信缺失问题、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探讨会计诚信缺失方面,相关学者主要是从会计学本身来寻求答案,如:

刘建华认为“会计信用短缺”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会计工作失去了诚信?曾粤、郭梅、陈秀丽等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周国光(2008)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是‘造假’还是‘坚持诚信,抵制造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与代价之间的权衡。”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只要存在买卖交易,市场就自动建立了“一份隐性的公共契约。”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利益,就必须讲诚信,以此赢得顾客。刘建秋(2010)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任经济,交易双方以信任为基础签订契约,而维系契约主体之间的这种信任关系的本质就是会计诚信,且会计诚信同样具有市场成本与收益,会计诚信的成本与收益特征决定了市场会计诚信的均衡。在对会计诚信教育的研究中,大部分文章把会计诚信作为职业道德教育建设的一部分,如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马华提出,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他强调,会计诚信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会计人员素质现状及解决措施方面,相关学者做了较全面的研究文献,如:

我国学者袁成(2011)在《会计职员从业基本素质分析》一文中提出: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不断创新的意识,为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必须接受会计继续教育及自我修炼。

学者李正全(2010)在《浅议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及提升建议》一文中提出:现代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均不太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及我国企业的需要,我国企业中,下到基层会计职员,上到管理层会计从业人员,整体会计人员的素质现状令人堪忧,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全方位人才少之又少。

学者程霞(2010)在《我国中小型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素质管见》中,范宇俊(2012)在《现代企业会计职员素质分析预测》中都呼吁高度重视我国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训练与培养,指出不但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还要兼顾其职业道德水平。

学者郑志斌()在《企业会计人才素质发展浅析》一文中指出:通过因素分析,得出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包括商业管理组织能力、个性特征、基础知识等在内的几点最重要的要素。

从国内学者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会计人员不单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还应强化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创新水平、良好的个性特征、商业管理组织能力等在内的非专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的非专业素质对我国企业发展和社会需要而言越来越重要。

2、国外研究动态。

相对于国内学者的研究,国外学者就诚信方面研究远早于中国,而且会计诚信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完整的信用体系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国外的会计发展较稳定。早在1929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国家,就开始关注会计诚信问题了。但是,国外会计诚信在安然、施乐等事件发生前,基本上都停留在以行业自律为主的信用研究上,国家对会计诚信的干预,相对较少。相关学者对会计诚信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如何完善行业自律上,如美国的迈克尼尔在1939年提出会计真实性概念,真实性是会计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发展。法国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和伦理学与政治科学院院士阿兰佩雷菲特,在《论经济“奇迹”》一书中,详细考察了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四个国家经济出现奇迹的具体原因,提出经济发展和经济奇迹的产生,除了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第三要素——精神因素,而诚信便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诚信突出对他人信任和负责并积极协助的要义。虽然书中想重点表达的是“货币自由交换与分配和自主契约”是实现并充分体现竞争与诚信原则的主要形式,但不可否认他强调了诚信在经济社会的重要性。美国经济学家dr以1974年-1981年违反会计系列公告(asr),1982年-1991年违反会计和审计强制公告(aaer)的公司中抽取了100家公司作为样对照样本,通过对他们在财务杠杆、资产组成、盈利能力、流动性、资本回收、规模等几方面的财务指标所做的显著性检验,证明了财务状况恶化是管理当局选择不诚信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在新泽西州一位著名的“首席情感官”n.j-basedwilkin&guttenplan描述他的公司文化时说,“这都始于信任和诚实,我们需要确保我们trustwordiy和诚实。”全球金融危机摧残了世界上多数企业,同时也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脆弱性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但是伊斯兰银行却能屹立不倒,全赖于该银行建立的那道“防火墙”,即伊斯兰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是建立在通用可敬的价值观、理想和道德,诚实、诚信、透明、合作和团结之上的。然而他们忽视了国家宏观政策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政府政策其实是市场和行业自律都替代不了的。第一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罗斯福就宣布由政府干预经济,此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而亚当斯密的市场自由论不在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定律。自此,政府政策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同样的,在会计这一领域里,也离不开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美国在安然事件后,也颁布了《企业责任法案》,这一法案是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企业法规基本框架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使美国会计诚信的治理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随后又颁布了《审计准则第99号——考虑财务报告中的舞弊》,这说明美国会计诚信的研究已由行业自律向以政府干预为主的方向发展,也加快了会计诚信治理的规则的制定。自此,美国的会计准则也不在是其他国家会计行业参照的唯一标准,各国开始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会计制度,英国就及时的对会计规则进行了修改,jackmaurice在《accountingethics》一书中,介绍了英国会计职业的发展与变化及执业素养,他提出要对会计诚信本身有一个总的认识,熟悉会计职业的执业素养远比理解道德伦理更为重要,反映出会计诚信的构建是要凌驾于会计职业执业素养基础之上的。使本国会计诚信在各国陷入“诚信沼泽”之时,还能出淤泥而不染。

再看国外的相关机构、学者对于会计人员素质及解决措施方面的研究,其主要是针对现在企业中所需的会计人员素质和如何达到这些相应的要求,给予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美国会计学会(aaa)(2009)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中发表了题为“会计教育--为不断发展的企业做准备”的贝德福特报告(bedfordreport)。指出:会计人员必须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及企业对这一职业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这一研究主要基于21世纪会计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当前会计人员素质不太符合企业需要这两方面,另提出受聘者的非专业素质、社会能力是当前所需。这一报告内容也侧重于根据目前形势的变化发展呼吁各界会计人士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在《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发展方向》中提出:未来企业会计从业者需要培养行业能力(functionalcompetencies)、个人能力(personalcompetencies)和一般商业视角能力(broadbusinessperspectivecompetencies)。这一组织的相关研究同于美国会计学会,主要也基于当前会计人员素质现状和如何更加适应社会需要方面,强调会计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强化各方面的能力。

德国学者卡尔特和罗吉(1988)在《thetimeforprinciplesofaccountingprofession》中对此作了相当深的探索:他们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尤为重要,呼吁国家和政府加强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教育,更好地满足企业需要。

瑞士学者里布斯()在《thedevelopmentofaccountants’virtues》中对各国会计人士素质现状及相应的素质提升对策作了研究:他们认为现阶段会计人员素质仍存在一些需改善的问题及会计人员素质与当前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不太相适应,提倡各国政府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强化会计人员素质监管等来改善这些现状。

据国外的研究可知,国外的相关机构高度重视培养会计人员为企业和社会所需的素质,包括诚信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为了适应职业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受聘者的社会能力、非专业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工作经验、性格等,所以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3、自己的.见解。

在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机构、学者们的研究分析之后,考虑到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对于企业发展、市场运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现阶段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现状加以分析,阐述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各种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本人通过各类网站、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杂志等资料,大体上掌握了当前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的总体情况,会计人员存在哪些素质上的问题,因会计人员的素质不够完善所产生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给企业、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以及如何解决或者完善这些问题以避免其产生的恶劣影响。随后本人全面搜集了与会计人员素质有关各种不良报道,分析我国不同企业会计人员的学历情况,总结其业务处理水准,职业道德水平等其他非专业素质状况。本人将前述所研究论证的结果以论文的形式真实客观地反映在此。在阐明会计人员素质的基本定义、基本要素、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按照先揭示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存在的相关问题再解释其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可行性对策的行文思路,在大量实证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个人对此问题的见解。

二、研究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当前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现状。其中从五个方面来进行深入探讨,由这五个方面详细的向人们揭露出当前企业会计人员出现的诸多问题。如:1、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企业财务管理素质要求不符。2、企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3、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偏低。4、企业会计人员个性特征不符企业需求。5、企业管理层综合素质偏低。

第二部分主要是承接上文进而对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而对于其原因,本文结合三个实体案例,并进行适当延伸,从而分别阐述了导致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缺失的内外部原因。

第三部分本文就上文的现状及原因,从而提出我研究分析后得出的,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五个对策及建议,如:

1、大力发展会计教育。

2、严格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考核。

3、提高企业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健全会计人员素质监督机制。

5、会计人员需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参考法。

查阅相关书籍、学术期刊、电子图书等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关于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现状的研究,进而运用相关的资料全面系统的研究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现状的相关问题。

2、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各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相关的企业会计人员信息,从而整理出相关的研究论据。

3、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法。

以基础理论为指导,以相关企业会计人员相关实际信息为基准,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

(二)可行性分析。

1、作为一名大学生,大学学习、生活了四年,不仅掌握了许多与本课题相关的知识,同时也通过大量的课余实习活动,对人文、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与相关文献的查找,掌握了大量关于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现状分析的可用资料,为本文的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进程安排:1、开题报告完成时间:20xx年9月1日以前。

2、论文一稿完成时间:20xx年9月2日——9月30日。

3、论文二稿完成时间:20xx年10月15日以前。

4、论文三稿完成时间:20xx年10月30日以前。

5、论文定稿完成时间:20xx年11月25日以前。

主要措施: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咨询相关问题,及时修改论文。

[1]袁成.会计职员从业基本素质分析[j].中国金融市场,2010,(9).

[2]李正全.浅析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及提升建议[j].会计发展,2010,(8).

[3]程霞.我国中小型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素质管见[j].财务信息,2010,(2).

[4]孙德民.浅析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素质[j].企业会计,,(7).

[5]许向阳.美国会计职业改革的启示[a].国际实务,2010,(2).

[6]潘晓彬.中国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不足及发展[j].财务分析研究,2009,(9).

[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财会字2010,(9).

[9]郭立然.谈谈企业会计职员素质现状[j].会计实务界,2012,(11).

[10]马友伦.会计教育探究[m].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11]effectofaccountingwork[a].advancesinaccountingeducation[c].accountingpersonneleducation,2011,4(1):75-93.

[12]qualityofmulti-nationalaccountingfirmspersonnel[j].accountingeducation.2009,(8).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择合理的财务软件。

六、结论。

预期目标:通过对运城临猗变压器厂会计电算化建设的研究,正确认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协调性措施,使企业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制度构建的重视程度,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主要措施:本论文工作的重点是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为了顺利完成这两项工作,已制定了具体的调查方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探讨临变会计电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五、主要参考文献:

[2]温更新.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3]何卓静.民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j].科技创业.(4).

[4]刘冬军.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d]锦州.辽宁工学院,.

[5]高建立.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9.

[7]陈文.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设想[d].永州.湖南科技学院,2007.

[8]胡仁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9]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目的:

目前,租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租赁会计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租赁具有多种功能,租赁行为覆盖面广,涉及金融、贸易、法律等多学科,而我国租赁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租赁会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租赁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力图通过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新颁布的租赁会计准则中涉及的有关租赁业务的一些会计问题,结合中国租赁业的发展,解决中国融资租赁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完善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租赁会计行为。

研究意义:关于租赁会计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讲,可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界对具体会计准则的探讨,推动和促进《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完善和发展;从实践意义上讲,可以对《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办法,从而使租赁会计准则更加具有操作性,更有效地指导会计人员的操作。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国内对于租赁会计问题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企业租赁业务的现状的分析;二是对租赁会计准则和实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三是对如何完善租赁业务寻找对策。

纵观大多数学者对租赁会计的研究,他们定义了租赁的概念,并对租赁种类进行严谨分类,各租赁研究专家及其他有关人员不断撰文对租赁实务的若干问题提出有用的建议,积极推动租赁会计的发展,并对会计准则的推广做出了卓著贡献。

上海理工大学的张萍萍在xx年04期的商业经济中发表《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浅析》。她认为:我国融资租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缺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租赁管理专业人才,以及融资产品创新不足等。我国政府应从建立健全融资租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在融资租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全国租赁业协会,实现行业规范化管理;建立租赁业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入手,发展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同时租赁公司还要重视对租赁从业人员的培养。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毅在xx年第9期财会月刊中发表的《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特色研究》中,他指出,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对租赁的划分在定性和定量上都给出了较好的说明,租赁标准中把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租赁会计准则采用的资产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我国在缺乏可靠的公允价值的.情况下,用账面价值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体现了会计的本国化。对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强调了融资租赁收益的分配结果应使租赁的投资净额有一个固定的投资回报率,这种方法就是实际利率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比较合理,分摊也较准确。而租金逾期未能收回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我国规定: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的租金,应当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冲回,转作表外核算。在实际收到租金时,将租金中所含融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我国承租人拖欠租金已成为制约租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影响了出租人的资产质量,为真实反映出租人的经营成果,根据谨慎性原则,应对此作出相应规定,这才体现了我国国情。

王世玉、申军学在中国证券期货的xx年08期《租赁会计准则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对新会计准则应用中的几点不足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是关于新的准则对于融资租赁标准的界定,建议准则制定部门进一步细化划分标准,加强会计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分类时严格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简化未担保余值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发生减值时,不再重新计算内含利率,同时根据一致性的原则,可采用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同时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宣传,规范租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也对加强租赁业的风险防范和培育租赁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情况:

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成立后的七八年时间中,fasb花费了它的将近一半的人力资源来研究租赁会计问题。1976年,fasb出台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no.13——租赁会计,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然而,虽然fasb后来还制定了9个补充公告,6个解释公告,12个技术公告,以及大量的紧急事项处理意见,fasbno.13依然被公认为没有能够达到其所陈述的目标,因此依然需要对no.13进行重新考虑。作为对sfasno.13重新考虑的成果,fasb和其他g4+l成员组织共同推出了租赁会计的两份特别报告。这两份报告提出了租赁会计的新观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新观点不再区分资本租赁和经营租赁,而是要求承租人将所有租赁引起的权利和义务都确认为资产和负债。两份报告推出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可以说代表了未来租赁会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都花费了很多精力来研究和完善租赁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而在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现行的租赁会计准则仍然暴露了很多的局限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租赁业务也越来越复杂,租赁会计也在发展中不断变化。本课题就租赁业务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做了深入研究。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人们的思想上、法制上、软硬件上及安全措施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可的软件就有40多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更是不胜枚举。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还很低,约80%的企业还处在手工记账阶段的实际情况下,这就迫切要求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从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单位的经验教训及将要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来看,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充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尚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性。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二)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另外,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而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该公司的损失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但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大多数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使用上,财务会计制度的滞后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六)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而我国财务软件还不具备有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七)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偏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会计电算化,顾名思义就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们应当而且是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并与市场细分相结合。

财务软件协议可以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譬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使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以被识别、被接受,这样不同软件系统下的数据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作处理,这样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使不同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建议按农业、工业、商业、外贸、金融、行政机关、科研单位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

(三)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安全要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

在财务软件中增加安全功能,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及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会计电算化软件各层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在系统中应建立起操作日志,记录所有人员对系统所做的操作,包括操作的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依据操作日志所提供的线索,对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为了防止病毒的侵袭,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能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来的软盘要先进行病毒检测,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在计算机中装入防病毒软件,这样在开机时进行时实控制,对硬盘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杀死病毒;定期备份数据和文件;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等。此外,要建立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黑客的侵入,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采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防护措施,将非法用户拒之网络之外,面对重要商业秘密泄密的问题,可以对软件的重要信息采用加密技术,以防重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

(四)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还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工作,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同时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即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或不一致。前一种情况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后一种情况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应由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企业管理电算化软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有效应用系统,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

(六)使系统开放并使软件具有国际水准。

这就要加强自身软件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从我国会计文化的传统出发,兼顾西方会计文化,开发出适应全球范围的会计软件。

(七)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施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有效的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复杂而又枯燥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使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等等。

但如果我们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上诉问题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实践中的作用和发展;如果重视并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更远层次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爱亚.谈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3,5。

2毕树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9。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燕惠兰.经济信息概论[m].成都:西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5黄正端.会计信息系统[m].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2004。

6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袁树民.电算化会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目的:。

目前,租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租赁会计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租赁具有多种功能,租赁行为覆盖面广,涉及金融、贸易、法律等多学科,而我国租赁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租赁会计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促进租赁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力图通过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新颁布的租赁会计准则中涉及的有关租赁业务的一些会计问题,结合中国租赁业的发展,解决中国融资租赁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完善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租赁会计行为。

研究意义:关于租赁会计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讲,可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界对具体会计准则的探讨,推动和促进《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完善和发展;从实践意义上讲,可以对《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办法,从而使租赁会计准则更加具有操作性,更有效地指导会计人员的操作。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租赁会计概述。

1.1租赁的定义。

1.2租赁的特点。

1.3与租赁会计相关的概念。

2、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2.1租赁类型的确认与计量。

2.2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特点。

2.3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3、租赁会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租赁会计现状。

3.2租赁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3.3我国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关于租赁会计整改的一些建议。

4.1租赁交易界定标准不统一的改进。

4.2租赁资产入账价值规定的改进。

4.3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处理的改进。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对于租赁会计问题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企业租赁业务的现状的分析;二是对租赁会计准则和实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三是对如何完善租赁业务寻找对策。

纵观大多数学者对租赁会计的研究,他们定义了租赁的概念,并对租赁种类进行严谨分类,各租赁研究专家及其他有关人员不断撰文对租赁实务的若干问题提出有用的建议,积极推动租赁会计的发展,并对会计准则的推广做出了卓著贡献。

上海理工大学的张萍萍在04期的商业经济中发表《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浅析》。

她认为:我国融资租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缺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租赁管理专业人才,以及融资产品创新不足等。

我国政府应从建立健全融资租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在融资租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全国租赁业协会,实现行业规范化管理;建立租赁业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入手,发展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同时租赁公司还要重视对租赁从业人员的培养。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毅在第9期财会月刊中发表的《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特色研究》中,他指出,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对租赁的划分在定性和定量上都给出了较好的说明,租赁标准中把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租赁会计准则采用的资产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我国在缺乏可靠的公允价值的情况下,用账面价值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体现了会计的本国化。

对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强调了融资租赁收益的分配结果应使租赁的投资净额有一个固定的.投资回报率,这种方法就是实际利率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比较合理,分摊也较准确。

而租金逾期未能收回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我国规定: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的租金,应当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冲回,转作表外核算。

在实际收到租金时,将租金中所含融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

我国承租人拖欠租金已成为制约租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影响了出租人的资产质量,为真实反映出租人的经营成果,根据谨慎性原则,应对此作出相应规定,这才体现了我国国情。

王世玉、申军学在中国证券期货的08期《租赁会计准则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对新会计准则应用中的几点不足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是关于新的准则对于融资租赁标准的界定,建议准则制定部门进一步细化划分标准,加强会计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分类时严格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简化未担保余值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发生减值时,不再重新计算内含利率,同时根据一致性的原则,可采用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

同时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宣传,规范租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也对加强租赁业的风险防范和培育租赁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外研究情况:。

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成立后的七八年时间中,fasb花费了它的将近一半的人力资源来研究租赁会计问题。

1976年,fasb出台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no.13——租赁会计,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然而,虽然fasb后来还制定了9个补充公告,6个解释公告,12个技术公告,以及大量的紧急事项处理意见,fasbno.13依然被公认为没有能够达到其所陈述的目标,因此依然需要对no.13进行重新考虑。

作为对sfasno.13重新考虑的成果,fasb和其他g4+l成员组织共同推出了租赁会计的两份特别报告。

这两份报告提出了租赁会计的新观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新观点不再区分资本租赁和经营租赁,而是要求承租人将所有租赁引起的权利和义务都确认为资产和负债。

两份报告推出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可以说代表了未来租赁会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都花费了很多精力来研究和完善租赁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而在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现行的租赁会计准则仍然暴露了很多的局限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租赁业务也越来越复杂,租赁会计也在发展中不断变化。

本课题就租赁业务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做了深入研究。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分析我国企业租赁业务的现状。

2.研究租赁会计现行规定内容和实务上存在的问题。

3.完善租赁业务管理的措施。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

首先介绍租赁会计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其次诠释了新准则中承租人和出租人租赁的判断标准、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以及承租人和出租人租赁的会计处理,并就需要思考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新准则达到向上推动的作用;最后提出如何有效进行租赁会计业务管理和处理的相关对策。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助图书馆、期刊资料室、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和经济类网站及政府信息网等,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

2.比较分析法:通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对我国新租赁会计准则中涉及的有关租赁业务的一些会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完善企业租赁会计的措施。

3.实践观察法:利用实习机会,多实践、多观察、多思考,从实践中汲取智慧。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1、第20周(1月7日-1月11日)选题;。

2、第1周(203月4日-3月8日)完成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

3、第2-10周(年3月9日-5月10日)完成论文一稿;。

4、第11周(2014年5月13日-5月17日)完成论文二稿;。

5、第13周(2014年5月27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

6、第14周(2014年6月3日-6月7日)论文定稿;。

7、第15周(2014年6月10日-6月14日)准备论文答辩;。

8、第16周(2014年6月17日-6月21日)论文答辩和毕业鉴定。

七、参考文献。

[1]entofaccountingstandardaccounting,。

[3]曹伟.会计准则导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4。

[4]吕春艳,江霞.高级财务会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9。

[5]王淑敏.金融信托与租赁(第二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3。

[6]张士建,张彪.融资租赁承租人会计判断与政策选择[m].北京:财务与会计,(5)。

[7]常勋.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2。

[8]罗素清.租赁会计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2。

[9]李鲁阳.融资租赁若干问题研究和借鉴.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1。

[10]王毅.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特色研究[n].武汉:财会月刊,(9)。

[11]韩绪军,余苗荣.关于租赁准则中几点不足的探讨,武汉: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1)。

[12]杨宗昌,乔旭东.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太原:会计之友,2000(11)。

[13]林斌.对租赁准则若干问题探讨.兰州:财会研究,(9)。

[14]会计准则编写组.新会计准则[m].北京:财政科学出版社,2006。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下的成果,也是传统财务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对改善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工程财务管理作为市政工程单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市政工程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会计电算化作为新型的财务管理手段,其对市政工程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及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是市政工程单位财务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见解。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通过计算机科学和会计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以计算机进行会计相关工作。会计电算化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处于变化、创新阶段,对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善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对我国的以人工操作为主,再通过计算机进行记账、报账、算账环节的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的革新。对市政工程建设而言,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实现市政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工作的转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涉及的会计核算项目繁多,内容复杂,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人员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记账、算账、填写报表等工作,而会计电算化,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高效利用,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压力,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此外,会计电算化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核算模式进行事先设定,像转结损益、转账记录等,能够自动记录并自动生成凭证,在最终核算或查询凭证时,能够通过计算机快速而准确的查找结果,这不仅提升了账目记录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还极大地降低了市政工程的人力资源成本。

首先,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这样会导致系统内部控制的单一性,而会计电算化通过用计算机来展现内部控制的形式,能够进一步将单位的内部控制程序化、制度化。其次,传统的财务管理下的内部控制,依托人工操作来实现,容易受到操控人员的权限控制,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管理,只要录入数据没有问题,很大程度上就能确保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最后,会计电算化能够进一步规范市政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由原来的多项审核转变为单一的凭证控制,这就给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严谨的态度审核数据并录入,同时,计算机操作也规避了财务管理人员人工操作时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提升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从而最终提升单位的内部控制。

就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编制财务报表是财务管理工作中较为复杂的内容,报表的编制需要财务人员对报表内的数据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要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切实掌握账目上的各种运算关系。会计电算化在市政工程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要建立在财务人员对财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运算关系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也就意味着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由于市政工程单位每年要负责不同的项目建设,会导致每年的财务报表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对各种先进的电算化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使自身的能力与单位的发展需求相匹配。最后,由于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人员编制报表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报表软件的熟练操作,最终能够在完成日常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对财务数据的综合利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管理,增强财务管理的灵活性。

加强会计电算化在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必须始终坚持会计电算化的原则性基础和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并以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一方面,市政工程单位必须要树立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市政工程单位领导者要在遵循市政工程发展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用于单位发展且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单位人员的工作。此外,市政工程单位领导者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以身作则,在单位员工中树立起榜样,切实遵循并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优化、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以进一步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市政工程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要使会计电算化得到真正科学且高效的应用,就必须不断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一方面,要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要加强系统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程序性,要明确操作人员的职权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形成相关文件公示。同时,要注重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和更新,防止病毒风险,对出现的故障,要做好记录并进行分析总结。另一方面,市政工程单位要加强对财务相关人员的授权控制,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要对各个岗位的可操作权限进行明确规定,不可越权操作,每一次操作都要进行记录备份,以避免私自更改数据或舞弊现象的发生。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是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想要提升会计电算化系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需要对其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在市政工程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明确财务工作的重点,妥善处理好相应的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系统的问题,并不断完善与之相对应的子系统。其次,要切实加强财务信息的传递安全性,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最后,要加强对电算化系统防火墙的建设,切实做好电算化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以确保电算化系统的稳定性。

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精选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理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结合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可行性过渡的措施。

一、前言。

会计电算化作为首次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不仅缩短了财务数据处理的时间,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一方面其为财务部门配置的网络设备,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促进了相关软件行业的成长,为会计信息化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软件基础。但会计电算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还未实现其他部门的充分融合,缺少信息共享的机制等,由此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就成了必然趋势。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会计技术为手段,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对企业经济过程进行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记录、反映、核算和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经济活动。它是由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程序系统与会计人员等组成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坚实丰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除会计的基本理论外,还吸取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是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把会计人员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同时它又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所在,所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是紧急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目标的控制优化出发,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信息的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把核算和管理结合为一体,有效地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其次强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实现对再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的预决策控制。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特性,再借助于现代经济数学方法,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分析,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及会计分析。由于能实时采集、传输、处理经济活动中任何一时间断面的经济数据,可连续取得经济活动中的动态、静态信息,将其与预测、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将结果反馈于经济活动过程,以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正常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事中控制、事前预决策,这是手工会计系统完全无法实现的,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最后具有全新的工作程式。传统会计工作程式是:收集原始凭证或制作原始凭证,分析业务性质,根据会计制度和记账规则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总账,计算成本、结账、编制报表等。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式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在现场直接进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经业务性质识别、分类后,生成会计凭证记录,输出记账凭证,经审核后,生成会计主文件数据库,可据此输出成本、报表等资料。在这种工作程式下,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也相应地改变了,手工会计系统内部工作岗位已变为数据录入、审核及系统维护等新的岗位。内部控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对现有的会计处理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及分析和储存,同时给用户提供会计信息核算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简言之,会计信息化就是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同理,人事信息系统是以人事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是以生产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首先是数据处理更加便捷,主要操作是输入记账凭证,其他的记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只要输入的记账凭证是正确的,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一定是正确的,不必进行相互核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其次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管理信息系统其他任何子系统的数据都要求更准确,例如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之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都必须完全相等,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额。最后数据结构较为复杂。会计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五个方面进行的,这五个方面又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既有呈现层次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又有呈现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数据的增减又呈现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所以数据结构十分复杂。

(一)知识结构合理性不足。

当前,很多会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合理性还严重不足,即便是有的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与理论能服务于手工核算工作的开展,但是电算化对其的要求则要求更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会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设备的运维技术知识。但是很多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然而在计算机技术知识方面则十分缺乏,所以在计算机处理中往往难以完成各种会计核算任务。而且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又相对低下,而这就使得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不当,即便是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升级的今天,其会计功能始终徘徊不前。

(二)保密意识差。

安全性问题是会计核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如果硬件存在故障,软件被病毒供给之后,各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会降低,而且随着数据资料在存储介质方面的变化,加上资料没有及时的打印或备份,只要发生故障,就可能因此导致损失较为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自身的保密意识较差,例如在操作权限设置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操作管理方面的力度不足,尤其是在防毒、防黑客方面的工作不足,经常会导致系统崩溃以及网络瘫痪的情况出现。

(三)软件技术水平低。

当前,有的数据库系统在功能上面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会计软件方面,虽然很多企业在开发会计软件时选用了数据库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属于小型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其不仅功能薄弱,而且主要服务的是单客户,所以对于多用户的并发使用显然不足,加上其功能的单一性导致了其自身的适应性较差。而且很多会计软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专业的企业会计软件很少,而企业又在不断的发展,企业在软件技术方面的投资不足势必会导致整个软件技术水平低下。

(四)政策法规滞后。

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是手工核算,而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不管是账户设置,还是账户登记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的组织与会计系统设计和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均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结合会计电算化特点,完善当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因为财务会计制度滞后已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一)提高综合素质。

为确保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对其的培养,强化信息化教育方面,鼓励高校设立有关信息化的专业,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积极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早日建立起技术硬、素质高,符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此外,还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的培养以及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然后逐步向复合型的人才发展。

(二)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企业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既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又需要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决策上的支持。因此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企业领导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功能,加强对员工全面的信息化的培训,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出有用的信息。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既需要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又需要企业贯彻信息化理念,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数据在企业内外部间共享、流通,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职能。因此企业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四)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需要,综合企业人、物、财的情况,制定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步一步稳定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着手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与问题,并梳理出今后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按照实务与效益互利、先局部后总体的原则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优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前面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功能,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而且合理配置了财务资源,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信息职能间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也成为了可能,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为企业的继续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凯新。“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年第29期。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软件在中小企业实现了普及,熟练操作财务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高职院校一直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对高职院校来说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就读的门槛进一步降低,高职院校的学生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学习主动性较差,理论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新知识理解能力不足等。这些情况使教学工作面临挑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急需提高。但是,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强、随机应变能力强的特点,教师也应转变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会计电算化课程属于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会计电算化的熟练操作离不开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对在上机操作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很多同学在上机时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尽管这些问题是经常遇到或者教师反复讲解的。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源就是理论知识不扎实。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满堂灌”,因为太过枯燥、乏味,即使是努力学习的学生也无法坚持听完,所以应努力使理论教学生动化,形象化。比如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将每个系统的操作流程形象化,可以加入动画形象为学生生动讲解。由于每本教材中都有相应的案例,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前应根据教材中案例公司的财务信息将整个的操作过程录成视频或者将操作过程截屏制作成动态ppt。视频或ppt可以提前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预习,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时比较直观,在以后进行上机操作时也能作为参考,还能帮助学生课下复习,一举多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丰富有趣,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分组时,每组三到五个学生,优秀的学生与差生数量应该均衡。在上机的时候遇到问题先进行组内讨论,不能解决了再进行组间讨论;每组同学要对自己组上机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然后定期的进行组间交流,教师及时给予总结;学生平时成绩按组给出,这样对学生进行分组化管理,不仅可以促使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在学习好的同学的带领下进行上机练习,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强化知识点,完善知识体系。另外,还可以给组内的同学分配角色。在学生进行初次上机练习时往往是一人分饰多个角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但是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同学在进行财务处理时会淡化甚至没有角色意识,有的学生会全部用主管的身份进行所有的财务处理。所以为了使学生有角色意识,可以进行体验式教学。在第一次练习结束时给组内的同学分角色。分好角色后思考讨论在以上业务中自己所分配角色的工作内容。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权限,在进行业务处理时要先明确接下来的工作是谁的权限,应由谁来登录系统进行财务处理。

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上机操作一遍就认为自己掌握的很好,没有练习的必要了。事实是等到期末考试时这部分同学往往是遇到常见问题忘记如何解决、不会解决而考试不及格。教师可以加强练习,指导学生对多套公司财务业务进行上机操作。只有加大练习的频率才能巩固所学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上机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电算化这门课程实施过程性考核。所谓过程性考核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多个项目,对每个项目出题进行上机测试,每个项目的分值占一定百分比,用每个项目的测试结果乘以所占比例,就是这位学生的期末成绩。项目的测试内容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以表现为课堂练习。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多多练习,也可以增加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项目考核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进度和完成情况给学生考核成绩。过程性考核对于会计电算化这类实践性强的课程尤其适用,通过过程性考核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成绩评定体系,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想要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利用微课、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加理论课程的有趣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配合过程性考核促使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上机熟练程度,采用分组讨论,角色分配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专业课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建立,马继伟,贾圣武,等。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的培养[j].财会月刊,2010(18).

[2]郑牵宝,颜成颖。微课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研讨[j].中外企业家,2016(26).

[3]庞婧。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知识经济,2016(15).

[4]刘乙睿。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6(23).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讨论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同时提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关键词: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管理控制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许多新问题,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

(一)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企业使用计算机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变化,如财务部门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甚至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

(三)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一)日常控制。

1、业务发生控制。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

2、数据输入控制。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3、数据通讯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

4、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

5、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二)管理控制。

1、组织机构设置。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职责划分。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

3、档案管理。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

(三)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1、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对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

2、符合标准和规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

3、系统转换。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

4、程序修改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件进行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也会发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参考文献:

[2]郭敏莉。试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1)。

文档为doc格式。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从进货来源上看,不少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是选择购买通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一些非法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数据库,而部分会计人员对计算机风险缺乏了解,这将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此,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经济生活的广泛应用,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步较晚,但是,其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存在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人为因素,舞弊造假。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有些系统内部工作人员窃取口令、文件,用来作弊。或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泄露商业秘密、等。

(二)会计软件自身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不少单位由于各方面原因,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模式是选择购买通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由于通用使得一些非法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违法操作,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还有一些会计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客观上增加了追究责任的难度和产生风险的几率。

(三)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电脑无与伦比的运算速度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对计算机风险缺乏了解,思想上不够重视,许多单位也忽视安全防范教育。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少单位非电算化会计人员随意操作、至使系统软硬件故障等,导致会计数据错误、丢失或被篡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容易被截取、盗用,甚至被篡改。同时,由于审计取证难度大,同时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五)病毒侵袭造成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当前,计算机病毒防不胜防,在网络环境下,一台计算机染上病毒,能够导致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也感染病毒,它可以通过软盘、u盘等途径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有些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其他利益而入侵单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盗取机密资料、文件、数据等,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二、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对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从内控制度抓起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1、对一般工作上控制:

一定要避免兼职,因为组织与管理控制的基本目的是减少发生错误及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要相互分离,互不兼任,同时还应定期轮换,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业务处理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要严格分离,除了执行业务记录的职能外,不能负责业务的批准和执行,也不能保管除计算机系统以外的任何资产。

2、对应用过程的控制。

(1)关于输入控制:经审批的业务数据能准确、完整地输入系统,被系统发现并拒绝的错误数据,能经恰当的改正后重新输入系统。所有业务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恰当的审批手续,只有经审批的数据才能输入系统。所以输入操作是保证系统数据正确的关键环节,要有严格控制;会计软件必须具备必要的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

(2)关于处理控制:处理过程的现场控制应该将前个过程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检索,经过系统核对、验证无误,确认该处理过程正确无误后才可以进入本次处理;业务时序控制是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一个处理过程的运行结果取决于若干个相关条件过程的完成;数据备份及可恢复控制是将机内会计数据进行备份,是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防范措施。

(3)关于输出控制:在账簿无误的情况下再进行输出报表等,这便是时序控制;根据账簿、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设置控制程序对输出的数据进行核对,是数据稽核控制授权输出控制就是只有经过批准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

(二)进一步完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软件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系统投入运行后,首先应保证会计软件运行的安全会计软件必须具备安全和保密功能模块。软件设计者应开发权限设置、自动校验、提示功能、保护功能等模块,并融合到系统软件中,引入各种控制机制,使各业务系统成为基于同一种操作系统平台的大系统。各种业务之间能相互衔接,相关数据能够自动核对、校验、备份。为了会计核算资料安全保密,任何人不允许直接使用命令打开数据文件对数据操作,或使用工具软件直接对会计软件的文件进行操作,能够自动进行数据备份,保存会计档案资料以磁性记录形式并进行加密存储。

为了尽可能减少硬件故障率、减轻硬件故障造成的危害,应加强硬件管理。因为硬件是会计软件运行基础。严格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单位应根据工作的需要,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层层防范系统各模块要设置相应的口令;执行严格的权限控制措施,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每次操作完毕,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系统,以防数据丢失。遵守上机登记与运行日志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由会计软件自动生成的运行日志,系统管理员要定期检查等。实现对用户使用系统的及时跟踪。

(四)切实加强病毒的防范和控制。

对于计算机病毒应采用“防、查、杀”相结合的方式,坚决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一定将病毒对系统的潜在破坏性减到最少。防范工作应从这几方面进行:必须使用正版软件。由于购买的盗版软件从非正规渠道,则可能携带病毒,要提高对计算机异常现象的警觉。发现计算机有奇怪的现象的出现可能意味着计算机感染了病毒、计算机中存在有问题的软件或出现了硬件故障;及时升级反病毒软件。定期备份数据。数据一定要至少每周备份一次,通常要进行异地备份;对外来软盘要进行防病毒检查专机专用,决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

(五)关于网络安全控制。

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已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互联网得到充分的应用。关于用户权限设置,从业务范围出发,将整个网络系统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拒绝其他用户的访问。关于密码设置,每一用户按照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密码进入系统,对密码进行分级管理,避免使用易破译的密码。对重要数据加密,传输重要数据前对其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作相应的解密处理,并定期更换加密密钥。关于设置网络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对于需要与外网进行数据通讯的单位,需要安装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火墙主要安置在网关处,对流入、流出单位内部的数据进行安全防范。能够防范众多的攻击手段,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另外,为了防范内部的网络威胁还需要配置入侵检测系统。两者互为补充,可以极大的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优化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学与计算机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学习会计电算化除了要有完整系统的会计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外,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会计电算化学科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囊括了财会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的中职课堂应该如何做好会计电话化教学呢?笔者总结几点如下。

要想真正实现会计电算化首要的必须是打好会计基础,掌握好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计电算化并不是很新的东西,它只不过是把原来手工操作的用计算机来处理罢了。没有牢固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即使电脑操作、运用的再好,也很难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软件设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与手工会计核算方法而开发设计成的,会计人员只需要把原始资料输入程序,计算机便会借助于软件输出我们所需要的账页和报表。所以,如果财会人员没有手工做账的实际操作经验,也就弄不明白每个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因而也就不能透彻地掌握会计软件核算原理。因此,我建议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之后,随即应相应的开设《手工会计实务操作》课程,让学生进行手工做账实际操作,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这样,则便于学生能够顺利地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深刻地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工作原理,为学生将来掌握其他会计软件或升级的会计软件打下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与此同时,熟练的电脑基本操作技术也必不可少,二者必须兼而有之,否则,就失去了会计电算化的宗旨与真正意义。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着密切联系,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在讲授电算化基础理论,尤其是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功能时,具体方面如:帐务处理系统设计、工资、销售等子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内部结构,此时,最好是在穿插讲授小程序的基础上,演示相应的系统软件,以便加深感性认识。我校会计系拥有自己单独的机房,且每一台机上都安装了杭州新中大,北京用友等流行软件的教学演示版。因此在进行相关部分教学时,学生可在固定时间里浏览与比较这些软件系统及相应的功能设置。也可自己动手输入模拟数据,进行实地操作。有时候笔者也邀请财务软件销售人员来给学生进行操作培训,辅导学生如何使用软件。由于现行windows版的财务软件操作简单易学,因此这部分的教学难度并不太大,但给学生带来的感性知识却是大有裨益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安排好的话,不亚于一次“岗前培训”。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运用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等多种方法。例如会计电算化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一集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具体的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已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随着会计电算化软件由单机财务软件转为以网络为主的erp软件和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使得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实践。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目前较为流行的erp软件:用友、金蝶、新中大、浪潮等。在教学过程中最好选择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流财务软件来讲,在学完这两种主流软件的基础上,注重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自学其他1-2种财务软件,可以进行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做出书面总结,最后教师点评。有条件的还应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对各种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预测和决策,使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目前过分重视传授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受过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方法训练,缺乏独辟蹊径、开拓进取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要教常规的思维模式,还应该教逆向思维等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应在原有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在专业课内容方面,对于银行会计、外贸会计、房地产会计等行业会计课程,其原理部分不必重复再讲,主要是结合这些企业会计实务的不同部分,突出各有关行业特点,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在以后应用中能举一反三。

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随着会计理论、会计法规和制度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是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地加以调整和更新,它是一个从实践应用到会计实务变更,再到会计理论突破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及时抓紧时代的脉搏,理论结合实践,做好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1]陈琪。基于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8):256~257.

[2]田金玉。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改革取向的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20(2):85~89.

[3]黄正瑞,黄微平。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5(1):50~53.

相关范文推荐
  • 01-06 大庆石油精神心得体会(汇总22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经验和收获的总结和反思,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提升。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
  • 01-06 黎明的通知作者(模板17篇)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通知来告知他人一些必要的消息。如果你对通知的写作感到无从下手,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有所收获。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
  • 01-06 图书馆文明读书的倡议书(汇总16篇)
    亲爱的同学们:图书馆为我们筑起了进步的阶梯,是我们求知路上最神圣的殿堂。每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由担当的大学生都应该积极维护这个殿堂的优美环境和良好秩序。
  • 01-06 卫生保洁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保洁卫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
  • 01-06 大二军训心得感想(专业17篇)
    军训心得是让参训人员在军事训练结束后能够系统地总结自己的训练过程和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军训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军训。终于在我的期盼中拉开序幕,
  • 01-06 乡镇项目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近年来,乡镇项目得到了
  • 01-06 电子测量仪器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概括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经验和见解,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和特点。以下是一些普通人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平凡的经历和努力,发现了人生
  • 01-06 白酒业务经理工作计划(通用18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工作量,避免工作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篇工作计划书,它是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而编写的,相信对你的工作规划会有所帮助
  • 01-06 抒情读书心得感悟(热门18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对于写读书心得还在苦恼吗?不要担心,以下是一些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 01-06 房屋分家协议书简单(模板20篇)
    合同协议的解除应符合法律规定,并在事先约定的条件下进行处理。撰写合同协议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法律要求,以下是一些示范性合同协议,供大家参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