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去括号教学反思(实用9篇)

2023年去括号教学反思(实用9篇)

时间:2023-10-08 17:22:35 作者:笔舞 2023年去括号教学反思(实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去括号教学反思篇一

去括号法则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这部分知识对于后面的整式加减,解方程,以及后来的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等内容及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难点是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的理解及应用.

学生对去括号是比较陌生的,在学习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对于括号前是负因数的情况加以练习和强调。

由于去括号是以乘法分配律为理论依据,因此在课前先提问乘法分配律,先是数的运算,再上升到字母,让学生感到本节课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紧密相连,这样在教学中,就会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就会容易些。

去括号这节内容,看似容易,实际上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在整式的加减与有理数运算中,学生最容易搞错的地方就是括号和符号。在去括号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决不能疏忽大意。

上课的过程中觉得最困难的还是怎样给学生最简洁明了的指令。总是觉得自己的话语很啰嗦,学生还是不太明白。一年多了,虽然和学生有一些默契,还是觉得很不够,有时候甚至觉得举步维艰,引导学生思考不成,也只能自己讲解出来。比如今天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小组讨论的结果就很不理想。以前去找同学玩的时候提到过学生预习的问题,如果没有好的学案引导,没有学生很自觉的思考,预习往往会对学生上课的思考起到相反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上课时老师的指令也很重要,说多了同样会限制住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砖”才能引出“玉”来还是大有学问的。

今天的课堂还是自己说的太多,但是由数到式的类比还没有明确的指出来。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也没有体现,不过选择乘法分配律这个切入点去讲“去括号法则”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只是下课后才发现缺少一个我和学生一起做的例题,只好在下一节课实现了。

去括号教学反思篇二

加一个符号就能改变相应的`运算定律,这就是对小括号的概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括号》的内容。

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相应地改变了运算顺序,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趣味性!

本节课我先出示了学生减星星的主题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发现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在学生思考时,结合“先加后减”的思路,讨论算式“10-2+3”能先算加法吗?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先算加法?以此使学生感受到引入小括号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在算式10-2+3=中合适的位置添加小括号,表示先算加法在算减法,在添一添的基础上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同时告诉学生小括号应该如何进行书写,并且明确小括号的加入可以改变算式的计算顺序。接着学生总结规律,在两步计算中,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边的式子;没有小括号就按照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做一做”中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对如何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的小括号的书写和意义,但是加上小括号后的算式应该如何读?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明天上课就会进行解决,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牢记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融会贯通!

去括号教学反思篇三

本周一的教研组活动,由我来上,其他教师评课。我上的是整式去括号这一节。感觉真是太差了。再加上这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有些迷糊,我自己也不清醒,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把这节课给上完的。

细细想来,这节课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我利用章前问题3引入新课,但此问题的信息量太大,难度太高,学生没法下手,而应用题本身就是学生的死角。一上来难度就这么大,注定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2.在探索去括号法则时,我有些着急,虽然是利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的,说的过快,没给学生展示清楚。

3.让学生观察规律时,应该用彩色粉笔标记出来,以便学生顺利找出规律。

4.时间分配不好,学生练习的少。

5.教师的站位不对,教师应该把大多数黑板给学生,方便学生看清楚。

看来对教材和学生还得好好的研究,找出适应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去括号教学反思篇四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制订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课设计强调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在自主学习中生成,在探索交流中生成,在不断地生成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个方面的有效性,即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2、大胆放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独立地去探索老师精心设计的自学菜单,独立地去认识小括号,感受小括号的作用。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精编自学提纲,这些数学问题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善于自学,并在此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发展独立练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等学力。

3、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手段。本节课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体验到探索与成功的欢悦;有效保证了学生的课内训练度,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去括号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去括号部分。在教学和随后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还是有一些易错点。

首先我们按整式的加减时的教学模式把括号的情况分了三种情况:(1)正括号,如:(3a+4b);(2)负括号,如:-(2a-3b);(3)数括号,如:5(3a+4b),-3(2a-3b)。在去正括号时括号直接去掉;在去负括号时负号和括号去掉的同时括号里的每一项要改变符号;而数括号就按照乘法的分配律是正数就把正数乘进去,是负数的就把负数乘进去。

这样做降低了去括号的难度,但学生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一些问题:

(2)数括号的'情形时,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时,乘数应遍乘括号内的各项,不要漏乘.

(3)符号的出错也占了计算过程出错的很大的比例。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会加强这一块儿的练习和作业的反馈,多利用平台把一些易错点通过一些学生的作业呈现给大家,还有杨老师给我提出来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给需要变符号的项标记出来,变号前后就会有一个对比,不容易出错。

去括号教学反思篇六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教师若能经常“装装糊涂”、故意“犯傻”,往往能将思考、探究和表达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激活数学课堂。近日我在教学“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认识小括号”时,就运用了“装糊涂”的策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让学生尝试将例2第二种解法的分步算式8+22=30、54—30=24列成综合算式,果然发现一些错误答案,有的写成8+22—54=24,有的写成54—8+22=24。我请两名代表板演出来,没有马上作评价,而是笑着问学生:你们对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看法?学生一下就看出了第一个算式的问题:30是同学们两次买走面包的个数,而54是面包的总个数,30—54不够减!我表扬同学们思路清晰、善于发现问题,接着便开始装糊涂,指着第二个算式说:“这个应该对了吧!”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自觉展开讨论,终于有学生站起来大胆地发表意见:“这个算式也不对,因为54—8+22的结果应该是68,怎么会等于24呢?!”我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是啊,看来问题就出在运算顺序上!怎么办呢?”

汪东全的小手高高举起来了,他自信地说:“可以在8+22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一步先算!”可不,这是他一贯的思考方式,每次做混合运算时他都十分细心地在先算的步骤下面打上横线,并轻轻地写上得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看来今天他的方法发挥作用了,能不高兴吗?经他这么一启发,班上有许多同学也坐不住了,纷纷喊道:“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小括号!”我又一次装起了糊涂:“你们说的小括号是什么符号呀,它有什么作用呢?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清楚?”几个已经会了的'孩子七嘴八舌地把小括号的作用讲得头头是道,我站在一边,似乎成了一个“闲人”;可是我发现,同学们都听得格外认真,生怕漏掉了再次挑毛病和第一个发现问题的机会。

我见大多数学生都听懂了,突然灵机一动,第三次装起糊涂来:“咱们班的聪明人可真多呀。既然小括号这么重要,那我们把第一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也添上小括号吧,这样应该更‘保险’了吧!”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54—(22—8)=24”。教室里再次炸开了锅,同学们笑着嚷开了:“老师,不对不对,这个算式也不等于24!”“这种方法不能添小括号!”“加了小括号反而错了,意思不对啊!”……听着同学们急切的语气,我知道,孩子们还有话要说。于是我再次顺理成章地“退居幕后”,心甘情愿地把“舞台”让给了学生,让他们继续展示自己的思想,去讲清楚算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懂得了小括号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加的道理。

三次装糊涂,收获了三次精彩;老师愈糊涂,学生越智慧。看来,数学课堂真是“难得糊涂”呀!

去括号教学反思篇七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教师若能经常“装装糊涂”、故意“犯傻”,往往能将思考、探究和表达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激活数学课堂。近日我在教学“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认识小括号”时,就运用了“装糊涂”的策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让学生尝试将例2第二种解法的分步算式8+22=30、54—30=24列成综合算式,果然发现一些错误答案,有的写成8+22—54=24,有的写成54—8+22=24。我请两名代表板演出来,没有马上作评价,而是笑着问学生:你们对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看法?学生一下就看出了第一个算式的问题:30是同学们两次买走面包的个数,而54是面包的总个数,30—54不够减!我表扬同学们思路清晰、善于发现问题,接着便开始装糊涂,指着第二个算式说:“这个应该对了吧!”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自觉展开讨论,终于有学生站起来大胆地发表意见:“这个算式也不对,因为54—8+22的结果应该是68,怎么会等于24呢?!”我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是啊,看来问题就出在运算顺序上!怎么办呢?”

汪东全的小手高高举起来了,他自信地说:“可以在8+22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一步先算!”可不,这是他一贯的思考方式,每次做混合运算时他都十分细心地在先算的步骤下面打上横线,并轻轻地写上得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看来今天他的方法发挥作用了,能不高兴吗?经他这么一启发,班上有许多同学也坐不住了,纷纷喊道:“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小括号!”我又一次装起了糊涂:“你们说的小括号是什么符号呀,它有什么作用呢?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清楚?”几个已经会了的孩子七嘴八舌地把小括号的作用讲得头头是道,我站在一边,似乎成了一个“闲人”;可是我发现,同学们都听得格外认真,生怕漏掉了再次挑毛病和第一个发现问题的机会。

我见大多数学生都听懂了,突然灵机一动,第三次装起糊涂来:“咱们班的聪明人可真多呀。既然小括号这么重要,那我们把第一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也添上小括号吧,这样应该更‘保险’了吧!”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54—(22—8)=24”。教室里再次炸开了锅,同学们笑着嚷开了:“老师,不对不对,这个算式也不等于24!”“这种方法不能添小括号!”“加了小括号反而错了,意思不对啊!”……听着同学们急切的语气,我知道,孩子们还有话要说。于是我再次顺理成章地“退居幕后”,心甘情愿地把“舞台”让给了学生,让他们继续展示自己的思想,去讲清楚算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懂得了小括号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加的道理。

三次装糊涂,收获了三次精彩;老师愈糊涂,学生越智慧。看来,数学课堂真是“难得糊涂”呀!

去括号教学反思篇八

本周一的教研组活动,由我来上,其他教师评课,我上的是整式去括号这一节。感觉真是太差了。再加上这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有些迷糊,我自己也不清醒,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把这节课给上完的。

细细想来,这节课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我利用章前问题3引入新课,但此问题的信息量太大,难度太高,学生没法下手,而应用题本身就是学生的死角。一上来难度就这么大,注定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2.在探索去括号法则时,我有些着急,虽然是利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的,说的过快,没给学生展示清楚。

3.让学生观察规律时,应该用彩色粉笔标记出来,以便学生顺利找出规律。

4.时间分配不好,学生练习的少。

5.教师的站位不对,教师应该把大多数黑板给学生,方便学生看清楚。

看来对教材和学生还得好好的研究,找出适应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去括号教学反思篇九

今天教学了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出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学生选择自己理解、喜欢的分步计算或综合算式完成了对此题的解答。对小括号的引出我是这么做的:先让学生理解270-180=90(位),90÷30=3(名)这种分步计算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写成综合算式怎么写。肯定有的学生虽然想的是先做减法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几位游人,但会这样列式:270-180÷30,于是,我引导在这里有除法和减法,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这样的话180÷30求出了上午需要的保洁员人数,而270是下午的游人数,不能减。要想先算减法求出差,应该怎么办?很多同学都会想到加上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必要性,理解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新授例题巩固练习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般都能理解、掌握,但在实际计算中却会犯各种错误,比如粗心,不肯列竖式使计算结果错误,少数学生第一步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对了,而第二步有加法和乘法时候的运算顺序却错了,变成了从左往右计算,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完全掌握运算顺序。因此,在实际计算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做到一步一回头,做一步检查一步,提高正确率,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