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

时间:2023-08-01 14:53:30 作者:WJ王杰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篇一

(一)

一、安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实验培养模式的构建

1.1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新时期国家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基础扎实、工程素养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安全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煤矿安全人才。这就需要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应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把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位。周世宁院士的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人才素质的培养理念在学院师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营造了学院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改革了本科教学环节,形成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各种创新实践中表现创新才能。因此,学生实验培养思路应体现“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1.2整合实验资源

1.2.1有效整合和优化科研、教学实验室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重点配置性能先进,使用效益高的设备,满足各类型实验教学要求。对实验室用房、实验设施、实验环境、实验安全等进行科学规划,对实验设备做到集中、专人管理、统筹使用、对外开放,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网络化、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考核方法,加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2.2统筹相关优质实验资源,发挥安全工程学科专业优势

建立包含“基础实验、选修实验、研究型实验”的多层次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在完成的基础实验基础上选修部分实验;实验单独设课,精选实验项目,更新实验和课外创新活动内容;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比例,提高实验水平;让能力强的学生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型实验,实现人才的多层次培养和拔尖人才的重点培养。构建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安全工程类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和创新活动创造条件。

1.3实验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本着依托科研,服务教学的原则,不断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多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研究水平。建立一种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步将研究型实验分两大类,分别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更好地利用学校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资源,并让其转化成教学资源,发挥出培养人才的功能。

1.3.1全面实施大学生导师制培养依托学科综合优势,构建综合训练实验教学平台,坚持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鼓励个性发展,全面实施大学生导师制培养、促进科研支持实验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科研理念、科研文化、科研价值,使学生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动态,激发科研兴趣,启迪科研思维,培养科研道德,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1.3.2建立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针对学科重点研究课题,增设研究型实验课题,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开展实验研究,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建立本科生与研究生一体化培养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本科生实验课程供跨专业的研究生选修,为本校其他专业免试入选研究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安全科学与工程”科学研究的实验平台。开放研究生实验课程供本科生选修,为高年级的和免试入选研究生的拔尖学生提供提前实践的机会。

1.3.4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术团队的建设,高度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激励青年教师“进团队”,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同步培养其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本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并以科研促教学。

1.4健全工程实践基地

联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沈阳研究院)、徐州矿务集团公司、神华集团、中煤集团、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阳泉煤业集团中平能化集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江苏省消防总队、广东省消防总队、浙江省消防总队等共同建设实验室、研发及现场实践基地等,实现安全工程专业实验与科学研究、工程实际、社会应用相结合。以实验室为载体,建立安全工程专业实验与专业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着力打造贴近矿山安全实际的模拟、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探索学校与相关科研院所、行业、大型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使学生在煤田地质、开拓开采、矿井通风、煤矿瓦斯、火灾、粉尘防治等方面得到更为深刻的认识。

1.5完善实验管理机制

建设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进一步健全并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政策与机制,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考核方法,加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适应开放式的实验教学需要,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安排实验的教务和教学管理,统一管理实验室的资源,实现教务人员、实验室管理员、教师、学生互动的网络化开放管理平台。

1.6“5+2+1”培养模式

所谓“5+2+1”培养模式是指前五个学期进行学院内大安全专业的课程学习,淡化专业及专业方向,即新生入校后只进入院系而不立即进入专业,前5个学期均学习基础课程,第6个学期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发展方向,在学院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之后进入该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学科领域课程的学习,直至第7学期结束。第8学期学生主要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准备工作。学生的毕业实习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选择,可以跟随导师进行集中实习,也可以结合自己就业单位工作性质来进行实习(实习内容与学校专业方向一致),这样也有效缓解了集中实习学生人数过多造成的导师指导实习内容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学习进行选择,通过选择完成学业。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造成的知识面狭窄、职业发展方向不明、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为开放创新性实验课程的设立创造了条件。

二、实验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激励学生勇于创新,保护其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学院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安全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办法、安全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安全学院关于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的费用报销实施细则等制度,从制度上积极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对学生获得的高水平创新成果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学院实行1∶1配套的奖励政策。近三年来,投入在学生科技学术创新活动方面的专项经费达10万余元,用于学生高水平学术创新成果的奖励经费达6万余元。安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实验培养模式极大的激发出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并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近三年来,本科生主持立项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4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3项,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oalgeol-ogy、工业安全与环保、煤矿安全、煤炭科学技术、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中国煤炭等期刊正式发表科技论文104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sci收录1篇),申请专利106项,授权54项。此外,学生还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挑战杯”江苏省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创业计划大赛铜奖1项。

三、结束语

为适应新形势新阶段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学科自身特点,我校建立了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定位和建设目标,认真贯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工作核心,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先进教学理念,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验教学的内涵充实、外延拓展和服务增强为改革的重点,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为核心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着力点、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关键点,全面推动实验教学创新改革,实行实验教学开放运行。实践表明该体制是切实可行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目标定位问题,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实施手段、内容、评判标准等内容,也决定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更决定了人才成长、发展的方向。按照高等院校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本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安全科学基础知识、解决安全问题的基本技能的,具备行业安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安全管理科学知识的,掌握多种事故预防手段,且具备应用能力,能够有效进行事故预防工作、有效进行事故后损失控制工作的综合型专业人才。”这一目标为安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宏观的要求,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大安全型(宽口径、多方向)、应用技术型(重基础、重实践)、工程设计型(重技术、重技能)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我国的安全工程专业主要设置在工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必然不能偏离工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另外,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既符合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又能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相关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基本问题。在安全科学中,有一个“大安全”的概念,它是指无行业背景的通用安全,主要研究安全科学的理论、安全原理与安全管理技术;安全工程则是工程安全(或行业安全)的范畴,是以行业为基础的技术型安全专业。我们常说:安全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生产。这就决定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不同生产行业背景,并注重安全科学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中融入这种培养理念,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出符合目标要求的人才。

二、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和社会现实的不同,安全科学的核心课程设置也有较大差。方案对比可以知道,在安全专业的教学中,英联邦国家重视安全管理,美国重视技术方面的工业卫生问题,中国重视安全问题的工程解决手段。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时充分考虑要以行业为依托并逐步向外拓宽、专业拓宽领域与本学科的相关性、自身的人材力量、本专业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交叉、市场的需求等方面。高等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安全工程专业设置的课程分为四种: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和文化基础课)、技术及专业基础课(包括根据专业方向选择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课(根据专业方向选择设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满足了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技术及专业基础课程能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素质,能对本专业领域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学习或从事工作奠定基础;专业课程则保证了在具有通用知识的前提下,掌握较为具体的、深入的专业技能,体现“一技之长”。实践环节则促使其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就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而言,它要培养的是从事安全工作的“工程师毛坯”。既然如此,那么在课程设置中就要充分考虑到所培养的人才的可塑性,以使其能够适应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同时,又要考虑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从大的方面为其将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基于上述考虑,我校化工学院设立了安全工程专业,目的就是培养化学工程领域的安全专业人才。安全工程专业以化学工艺和过程装备专业为依托,以过程安全和设备安全为研究内容,体现化工安全工程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内容设置划分必修和选修两个类型、七大模块。其中,必修课包括:(1)人文社科体育模块、(2)数学自然科学模块、(3)工科基础模块、(4)工程基础模块、(5)专业基础模块;选修课包括、(6)专业必选课模块和(7)专业任选课模块。模块(1)、(2)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自然科学基础和综合素质;模块(3)、(4)则突出工科特色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设立了四大化学课程和化工原理、化工机械设备基础等工程基础课;模块(5)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培养学生安全科学意识和基本能力为目的,包括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化工热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模块(6)强调安全与化工学科的结合,突出化工行业对安全人才能力的要求,包括化工安全设计、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化工工艺与安全设计、安全与环境评价、化工装置安全可靠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等课程;模块(7)则为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与志向,设立了供学生完善自己知识体系的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现代企业管理、化学反应工程、工业危害与控制技术、火灾科学导论管理等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安全专业素质,同时又在行业安全技术方面接收过系统教育,因而在就业和考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确立合理有效的培养模式既要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经验,又要从自身出发,通过不断实践、改正,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总体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培养目标要明确。只有先有了一个准确鲜明的目标定位,各项培养工作才能合理有序地进行;(2)处理好大安全和安全工程专业的关系问题。既要防止专业内容的面面俱到,华而不实,又要避免专业设置的片面性,限制人才发展的自由和综合素质的培养;(3)人才培养要突出自身特色,立足于现实基础。既保证专业发展的生命力,又能充实整个安全科学学科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篇二

论文摘要:阐述了“工学四合”的提出以及产生过程,并对“工学四合”提出以后在校内和校外产生的变化及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证明“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论文关键词: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教改

一、“工学四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我国唯一的集航空产业研发,航空人才培养,航空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便位于其中,得天独厚的行业背景和地域优势,为学院在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创造了重要条件。

,学院从与国家航空基地关系、与航空企业的联系、教学领域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校办工厂发展五个方面入手,在比较借鉴国内外工学结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贯穿了哲学思想的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工学四合”的系统化模式。其中,“工学四合”是指“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

二、“工学四合”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一)“工学四合”模式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引发的思想观念的解放

“工学四合”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的是系统思想、系统方法以及系统原则。在对“学院示范院校建设”认识的变化中,这一思想体现得尤其明显。按照示范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学院共设计了七个专业、三大社会服务平台和工学结合模式创新研究等11个重点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重点项目有具体的指标要求,大家往往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重点项目上,容易用重点建设项目“代替”整体推进,由此在工作中会产生一些不协调现象。示范院校建设工作中发生的这种偏颇,随着对工学四合认识的不断深化,学院都会及时调整并予以纠正,并明确提出了“项目带动,整体推进,系统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卓有成效地解决了示范建设工作的协调运行问题。

(二)“工学四合”模式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引发的革故鼎新的改革

1.在教育教学领域,基于对工学四合的认识,掀起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系统推动教学改革的浪潮。“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必须打开学校大门,实现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就业的结合。在开放办学过程中,学院发现内部教学与企业技术进步、生产岗位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教学工作中滞后的、制约的东西很多,许多方面感到了“不适应”,如果不尽快改变现状,学院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因此,尽快转变观念,推动教学领域改革,已经成为全院教职工的共识。

在专业建设上,学院按照工学四合的.模式,根据国家航空资源的战略重组和产业化发展的实际,确定了建设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软件技术、航空服务七个重点专业。并以七个重点专业的发展为基础,带动飞机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36个相关专业的整体发展,形成七大专业群的共同发展。

在课程改革方面,重点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如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飞机铆接与装配技术》课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首选。为了保证课程改革取得实效,学院成立了由企业科技人员、学院教研人员联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法,结合生产岗位要求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具体针对飞机制造厂、修理厂的铆接装配和机体修理岗位,组划了10个项目、18个任务,进行普通铆接、密封铆接、干涉配合铆接、特种铆接、螺栓铆接、部件对接等方面的教学,培养飞机装配、机体修理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和工艺技术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飞机铆接与装配技术》被批为国家精品课程,取得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突破。

此外,学院还引进国外优质课程,重新构建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通过cdio方法,以教学计划、实施、评估、调控的过程管理为主线,吸纳生产技术人员全程介入,落实各个教学环节,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督导体系,相应推动教学领域以及教学管理领域的改革。

2.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院按照“工学四合”模式,内外兼顾,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构成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多样化体系。基于“工学四合”思想的影响,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整个教学基地建设呈现多样化趋势。从数量上来说,目前,学院共有校内外实训基地近80家。从种类上来说,有数控加工、普通机械加工、电工电子多种类型。从运行模式上来说,有学院自主建设管理的,有合作办学的、共同管理的,也有独立二级法人单位单独管理的等多种运行模式。其中现有数控设备不但能够承办全国数控大赛,而且还承接了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的印刷机配套件生产任务。独立二级法人单位单独管理的校办工厂,产品远销13个省市,其中为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生产的真空抬包产品,出口至塔吉克斯坦。

3.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着力完善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奖励、考核等制度,促进“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稳步进行。从产业界、科技界、教育界聘请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研究学院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咨询,开展教学指导,推动教学改革;以校企结合为导向,充分利用航空产业基地航空高技术人才密集的优势,聘用来自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程。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先进的职业理念,他们的加入使学院建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专任老师的培训力度,改变专任教师的能力结构,提高专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学院重视抓好各个层级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对于新入校的教师,重视抓好岗前培训;对于中青年教师,鼓励带工资攻读高一级学历和学位,报销学习期间的相关费用;对于专业课教师,每年暑假期间,都有计划地选派一批骨干教师深入大型企业参加相关专业的生产实践,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近两年内,学院先后组织近50名教师奔赴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学习交流,并派100多名教师前往深圳、西安、北京、咸阳机场等地区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实习单位涉及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管理等诸多行业;通过修订和完善学院专业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学习进修管理办法、分配制度、“三师”(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评定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系部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如航空维修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教学团队共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企业工作经历超过以上者有7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双师结构合理,能够满足高职教学要求。

目前,一支数量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新型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4.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坚持高职院校文化创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基于“工学四合”思想的影响,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注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与衔接。有机整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为核心理念的航空文化和当代大学教育文化,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实施cis战略,从物态(vi)、制度(bi)、观念(mi)三个层面构建航空特色高职文化的视觉系统、行为系统和理念系统,特别是把“航空报国、追求第一”核心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职生职业素质拓展有机融合,深层次推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营造航空特色的文化气氛,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归属感,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持和不懈动力。这方面的经验已在教育部组织的百所示范院校“文化与发展”论坛上交流。近日,学院《实施cis战略,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陕西省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说明,学院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航空特色文化建设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篇三

论文摘要:技能竞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突出和强调技术技能性、激励竞争性、先进导向性,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赛促学,把技能竞赛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素质拓展“雄鹰”计划紧密结合,同时从实施层面着眼,从制度上保障落实,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技能竞赛;以赛促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近年来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是各职业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凸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技能竞赛的定义及特征

1.技能竞赛的定义

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简称技能竞赛,是指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职业院校或其他组织,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由有关单位组织举办的群众性竞赛活动,并对优良技能者公开表扬。其目的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考评,了解职业教育或职业训练的成效。职业技能竞赛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社会效益为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能鉴定的基础上开展,一般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院)级四级。

2.技能竞赛的特征

一是技术技能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遵从此目标,职业教育课程传授的主要内容是技术知识,同时还要突出操作技能,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一方面考核技术知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考核其操作技能。从比赛项目的设置来看,大多为社会急需的技能型紧缺专业,充分体现了技能性。

二是激励竞争性。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作为一项比赛活动,不但会产生激烈的竞争,而且会有强烈的激励动力。参赛者以夺取胜利为目标,鼓舞斗志,最大限度地承受强负荷,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发挥机体潜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因此技能竞赛一方面对比赛获胜者给予相应的刺激,促进其技能水平发挥;另一方面对比赛后进者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督促其更加努力,以达到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

三是先进导向性。现代职业教育是先进的教育,在内容、模式、设备等方面均要体现其先进性。近年来教育部等11个单位联合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产业发展升级紧密衔接,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如“3g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物联网技术”等项目先后纳入,这就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树立了风向标。要求职业院校及教师、学生必须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切实加强实践操作技能才有可能在比赛中获胜。同时还能够引导高职院校改善实验实训室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二、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从顶层设计入手,把技能竞赛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多年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树立了“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观,始终把技能竞赛作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融入到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教学内容中去,并将竞赛成绩计入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常抓不懈。竞赛后认真总结,透过比赛项目汲取技能竞赛内容和标准,研究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教学方向和探寻新技术的要求,从而一方面加强对原有教学内容和项目的.改造与提炼,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将竞赛标准和技能规范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达到竞赛成绩和人才培养质量双丰收的效果。

2.从第二课堂补充,与学生素质拓展“雄鹰”计划紧密结合

近年来,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拓展“雄鹰”计划,根据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社团活动等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将12个素质学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科学合理设定学期素质训练项目,按项目制订详细的量化标准,有效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院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将一些专业涉及面广、难以具体结合某一门课程的职业技能竞赛纳入学生素质拓展“雄鹰”计划中去,作为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或团学活动内容,这样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既强化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3.从实施层面着眼,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

高职教育是大众教育,为了克服技能竞赛由少数师生参与的窘况,学院一方面在课程教学中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测试利用分组竞赛形式完成,考察学生对阶段培养目标的掌握情况,形成了课程教学中的分组竞赛,实现“人人参与”;另一方面要求每个系部每年必须面对全院学生组织一次以上大型技能竞赛活动,同时积极倡导、大力支持参与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从而建立起覆盖全体师生的参与制度,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机制。

对教师而言,把参加技能大赛作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和技能提高的重要内容,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组织教师直接参加技能竞赛,二是聘请教师担任学生技能竞赛指导老师,使技能竞赛尽可能覆盖每位专业教师,同时将技能竞赛经历和成绩纳入教师考核内容。 对学生而言,参加技能竞赛是操作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学院利用课程教学分组竞赛及校内组织的院级大赛,实现“好中选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专业操作技能、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掌握水平,而且为市、省级竞赛选拔好了优秀选手。另一方面通过市、省级竞赛前的集训淘汰赛,实现“优中选强”,最终确定大赛人选。通过层层选拔、逐级竞赛的方式逐步形成了师生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4.从制度上保障,保证技能竞赛的顺利实施

为了规范技能竞赛管理,提高参与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学院陆续出台了《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能竞赛训练管理暂行办法》、《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以证代课、以证代学分”的规定》等一系列制度。

学院把专业技能竞赛参赛队训练纳入教学管理中,专业技能竞赛参赛队训练实行系(部)领导下的教练员负责制。队员因训练和比赛且各门课程受影响学时达1/5者,任课教师应按规定根据其比赛成绩给予学期考试成绩相应加分。队员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参赛队的训练,可以获得相应的选修课学分或素质拓展学分。对于参加比赛获得奖项的队员,根据获奖证书的等级可对训练和参赛期间所耽误的课程进行加分。同时在全院大专各年级试行“以证代课、以证代学分”的制度,即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级、省级考试合格证书、行业认证证书、各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折算成一定的学分,可用于代替相关课程。

三、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职学生中,培养独领风骚的技能高手容易,但要做到各显身手就需要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通过技能竞赛的组织、培训、参赛等一系列环节,学院建立起了有效的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获奖选手营造了荣誉感、铺就了成才路,并在学生中形成了追求真知、崇尚技能、勤奋创新的浓郁学习氛围。

近几年来,学生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中国成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第一、三、五名,20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二等奖、三等奖;获得“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四川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获一等奖,20四川省“ti杯”电子设计竞赛获一等奖二项,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全国一等奖、四川省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ti杯”电子设计竞赛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3g移动通信技术”全国一等奖等。学院学生累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奖项130多项,获奖人员440余人次。20以来,学院是四川省内连续两年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是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的两所高职院校之一,是连续三年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同时近年来学院学生通过技能竞赛获取或直接考取linux工程师(中级)、联想lcse工程师、dcn网络工程师证书、教育部nit-pro软件工程师、人事部软件工程师(初级、中级)等行业认证证书已累计达到300多人次,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因此,学院毕业生就业力强、就业率高、创业业绩优良,受到社会普遍赞誉,每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达90%。

四、总结

综上所述,技能竞赛已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有利于推动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造就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篇四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组合。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就是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以上诸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组合,寻求一个较理想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于1979年,以上海高等旅游专科学校的诞生为标志;大学本科旅游专业教育则起步于1980年,以杭州大学招收全国首届旅游专业本科学生为标志。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由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道路。截至2017年底,中国大陆共有1641所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专业。其中,高等院校770所,100多所高等院校可以自主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等职业学校871所,现有在校学生约79万人。不同层次的旅游院校为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和储备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然而,旅游界有关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批评之声一直不绝于耳。旅游人才培养仍存在着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动手能力差、结构不理想、急需人才缺乏、人才外流严重等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旅游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到旅游行业的还不到总人数的50%,而两年后能继续在旅游行业的本科生也只有40%左右,也就是约有80%的旅游专业大学毕业后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旅游专业毕业生“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的就业倾向,对学生来说,是对大学学习几年积累的旅游专业优势的一种浪费;对高校来说,是旅游教育资源的一种损耗;对旅游企业来说,会提高其专业培训成本;对社会来说,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旅游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篇五

引导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我们需要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下是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摘 要] 21世纪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本文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商务英语 人才培养 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21世纪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如何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成为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职业外语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商务英语和贸易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其专业设置必须遵循英语和商务两个知识领域内各自学科设置的系统性,体现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的平衡;把有关学科最新成果、理论引入课程,使教学内容紧跟并超越时代发展的步伐,突显人才培养定位原则。

2.课程设置合理。课程设置应根据21世纪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交流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依托英语语言类课程为基础,突出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应用型训练,合理增设《商务英语口笔译》、《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等专业类商务英语课程。同时,依据国际国内外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的,将商务知识类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开设《商务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金融》等基础课的同时,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或高校专家以具体案例形式,开设一系列讲座,重点传授商务英语实践中所须掌握的《商务谈判技巧》、《报关实务操作》等相关课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获得切身实践经验,增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还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使课本与实践活动接轨,提高他们日后成为贸易人才的可能性。

1.开展商务模拟实训。为适应外贸企业对应用型商务人才“工作适应周期短,工作效率高”的具体要求,就必须加强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利用高科技和网络资源建立商务模拟实验室开展模拟实训,组建仿真模拟公司,明确工作章程、流程及各部门职责分工,让学生轮流担任进出口商、商务代理,公司老板、秘书、部门经理等角色,对不同角色进行实践训练,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潜力,加强学生商务技能训练,如询、极盘、完单、包装、标记信函等的`撰写。

2.培养学生创业设计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创业计划参加创业设计大赛,邀请外贸行业专家学者对创业设计进行评估、指导,分析创业设计可行性及操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客观有效的参照体系。

3.加强商务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积极有效的创业见习,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公司、企事业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商务流程和商品产出环节,增强学生对岗位的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到企业公司等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或外贸公司顶岗实训,身临其境开展业务,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让学生切身体会自身专业技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积累经验。

1.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评价相结合。人才培养应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培养人才实用性、创新性和交际性,改变传统考试制度,创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除掌握商务理论外,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商务实践操作技能,如各种进出口单证、外销合同等的制作;在模拟商务谈判中,制定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实训评价的效果评价体系,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协作与组织策划等能力。

2.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就业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全国国际商务单证考试》、《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全国外贸跟单员考试》等,进一步检测学生商务技能,促进学生早日与社会接轨,成为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1.加强英语语言教学和商务技能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务英语教学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已达600多家。面对学习者众多而教师匮乏,部分教师语言功底强但商务知识不足, 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当前我国急需高水平且能熟练运用商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将英语语言教学与商务技能教学结合起来,便成为商务教学的主要任务。

2.加强师资商务技能培训。除英语语言能力外,还应加强教师商务理论、外贸操作技能及行业知识培训, 派教师进修国内外最新商务课程,参加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所开设的寒暑假讲座培训等。

3.加强师资课堂教学技能指导。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就业为主导,商务技能为特色开展教学,善于运用鲜活具体商务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确立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将商务英语教学与英语商务教学相结合,采用边实践、边改革、边完善、边总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商务活动中人际交往与沟通、协调与共事合作的能力。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商务英语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2]陈 益 赵应吉: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之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2)

相关范文推荐
  • 08-01 客服新人工作心得体会 客服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
  • 08-01 餐饮采购部年终总结 餐饮工作报告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
  • 08-01 红绿灯调研报告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红绿灯调研报告篇一为了切
  • 08-01 心理委员工作汇报表咋填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08-01 会计新入职工作报告总结 会计工作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
  • 08-01 中级职称申报工作总结 中级职称申请书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
  • 08-01 病案室工作汇报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 08-01 个人工作总结工厂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
  • 08-01 会计工作小结是如何写的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 08-01 城市治理宣传工作报告 城市违建治理宣传稿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