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国学教育班会教案(精选7篇)

最新国学教育班会教案(精选7篇)

时间:2023-09-29 10:09:15 作者:JQ文豪 最新国学教育班会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教育班会教案篇一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 :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 齐读这首诗。

三、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四、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击鼓》 总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国学教育班会教案篇二

让学生喜欢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国学经典的教案,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国学教育班会教案篇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明白《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完美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2、《三字经》朗读录音。

3、学习资料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这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资料,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亲师友,香九龄,孝于亲,融四岁,弟于长。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资料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期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就应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之后成为大官,但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趣横生。

在教学《三字经》前,我反复阅读教材,明白这些资料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通篇皆为整齐押韵的三字或四字小节,结构整齐悦目,读来简洁凝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根据这一特点,我查阅了超多的资料,制作资料有关的小故事课件,借助这些故事帮忙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做人的道理。本次教学中,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诵读《三字经》的用心性。在教学资料时,利用《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两个故事,结合文本,由字到句,再拓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知何为“孝”何为“悌”的道理。另外,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语言特点,主要的教学支点就是“读”,采用自读、练读、指读、合作读、表演读、竞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这一系列的过程,层层深入,步步提高要求,从诵读中,教材的押韵美感、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或者说正是教材语言特有的声律美感内在地决定了吟咏诵读是其主要学习方式。因听声而记真切,因吟诵而见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语言的声音美本身!这能够看出每一天让孩子反复吟诵这类读本,美辞佳句尽入腹中,积累日丰,有助于培养学生凝练、典雅的文言语感和美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识字量及运用知识的潜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国学教育班会教案篇四

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念古诗。

3、能够用动作表演激发幼儿吟诵古诗的兴趣。

准备:

古诗课件、古诗相关头饰。

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幼:春天的歌曲。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来认识两中喜欢在春天里活动的小动物。

二、放燕子、鸳鸯图片。

师:这是谁?(燕子)

师:燕子长着什么样的尾巴?(剪刀)

师:燕子长着剪刀似的尾巴,飞行特别的快。在春天到来时,

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愉快的飞来飞去。

师:我们在来看它又是谁呢?

幼:鸭子、鸳鸯

师:我们有的小朋友会认为它是鸭子,它可不是鸭子,鸭子可没有这么漂亮的羽毛,它叫鸳鸯。鸳鸯的羽毛特别漂亮,而且鸳鸯是最有感情的动物,它们在出游时总喜欢成双成对,结伴而行。

师:认识了这两种动物,接下来老师要带小朋友学习一首关于燕子和鸳鸯的古诗,名字叫《绝句》。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是怎么吟诵的。

三、展开。

1、播放视频吟诵古诗《绝句》。

师:好听吗?

幼:好听

师:这首古诗是一位叫杜甫的老爷爷写的。老师为小朋友说说这首古诗里讲的是什么。

师:迟日江山丽:日,是什么意思意思?

幼:太阳

师:意思是说,春天来到时,山水都特别的美丽。春风花草香:春风吹过,飘来了花草的清香。

泥融飞燕子:泥,是什么意思?

幼:泥土

师:松软的泥地里有几只燕子在田野里愉快的飞来飞去。

沙暖睡鸳鸯:沙,就是小朋友玩的沙子。天气暖和了鸳鸯舒适的睡在河边的沙滩上。

师:下面老师教小朋友学习这首古诗。(学习两边)

师:这样学习古诗可能小朋友不容易记住,我们把小手拿出来,给它加上动作表演,看是不是就容易记住了。

2、动作表演念古诗两遍。

师:小朋友都会了吗?(会了)

师: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看看你们是不是都会了。哪我们一起来玩古诗接龙游戏把。先来试试看,老师说古诗的前半句小朋友们说后半句。(玩两次)(分组玩两次)

3、师幼共同吟诵古诗一遍。

师:我们大家再一起来念一遍这首古诗,我请大家起立,这一次小朋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身体动作来表演古诗。

四、戴头饰表演古诗。(交代游戏规则)

师:刚才小朋友们学的都很认真,表演的动作都很优美。我们就用你们优美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吧。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头饰,(出示相关头饰表演古诗)

五、欣赏古诗新唱。

师:我们学习了这首古诗,也用动作表演了这首古诗,古诗还可以唱,而且唱出的古诗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听听。(放视频唱古诗)

师:好听吗?

师:等下节课老师再教小朋友学唱这首古诗。

国学教育班会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弟子规》 第一章 入则孝(“事虽小,勿擅为……德有伤,贻亲羞”)教学目标:熟读成诵;合作交流,理解含义;经过学习,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弟子规》相关材料,孝敬父母典型故事。

教学模式:情境激趣——配乐诵读、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配乐)世界上有一种声音很动听,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种依靠很坚实,那便是父亲的肩膀;世界上有两个永远爱我们的人,那便是我们的爸爸和妈妈。每一天眼前浮现的总是他们劳碌的身影,每一天耳边听到的总是他们叮嘱的声音。父母付出的太多太多,作为儿女的我们该如何报答这份恩情呢?今天的国学课堂就让我们走进《弟子规》,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去感悟如何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弟子规》简介:

1.“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2.《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三、配乐诵读,理解含义: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2.学生交流,理解含义。

(1)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2)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3)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4)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四、欣赏故事:

亲尝药汤 扇枕温衾

五、分享你与父母的故事: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点评。

六、用你最真诚的语言跟自己的父母说说心里话:

教师适当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作评析。

七、结束语:父母要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向上。那么,从现在起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从现在起,上课不再溜号、趴桌子,做一个向上的人;从现在起,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做一个孝顺的孩子。爱父母是一生一世的情节,爱是最大的出息,只有学会爱父母,才能学会爱这个世界。愿我们的父母健康、平安!

国学教育班会教案篇六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学”“易为人”“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经》的节选。

板书课题:《三字经》

二、学习课文

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非”: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七)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国学教育班会教案篇七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日有所诵》中的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老子》、《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的选萃;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等。)以及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篇目。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优秀儿歌童谣30首。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5首;《三字经》选萃。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优秀中外现代诗文10首;《老子》选萃。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5首;现代诗文10首;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十则;。

六年级:《木兰诗》、《满江红》、《岳阳楼记》、《劝学》(前三节)、《师说》、《大学》选萃;现代诗文10首。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晨间背诵。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诵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

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二晨会。以年级为单位由年级负责人组织,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2、每月评价

评价时间是每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的阅读课。依托全校少先队大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每学年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每学年一级,共6级。由语文教研组长组织老师考核六年级,由年级负责人组织部分优秀学生考核其他年级,如:六年级考核五年级,以此类推。

4、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跳级考级。(提高:为7—9级)

各级测评内容:

一级:

1、古诗:《咏鹅》、《草》、《静夜思》、《春晓》、《古朗月行》、《登鹳雀楼》、《清明》、《锄禾》、《一去二三里》、《画鸡》。

二级:

1、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迟日江山丽》、《

赠刘景文》、《江南春》、《悯农——春种一粒粟》、《忆江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寻隐者不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

2、《三字经》从开始至“此十义,人所同”。

三级:

1、古诗:《游子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日》、《咏柳》、《回乡偶书》、《小池》、《山行》、《竹里馆》、《江雪》。

2、《老子》从“道可道”到“道法自然”。

四级:

1、古诗:《游园不值》、《乐游原》、《村居》、《春夜喜雨》、《七步诗》、《滁州西涧》、《浪淘沙》、《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

2、《诗经》(关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一、四、六、十四、十五、十六章)。

五级:

1、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梅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赠汪伦》、《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宿建德江》、《长歌行》、《望天门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

2、《论语》——《里仁-里仁为美九章》(1、5、8、9、10、14、17、24、25章)、《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六级: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渔歌子》、《寒食》、《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元日》、《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论语》——《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七级:

1、古诗:《示儿》、《四时田园杂兴》、《题临安邸》、《墨梅》、《石灰吟》、《竹石》、《己亥杂诗》、《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望》、《过零丁洋》。

2、现代诗文:《鸽子》、《西湖的女神》、《雾》、《等了许久的春天》、《深闭的园子》。

3、寓言故事五则:《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拔苗助长》、《鹬蚌相争》、《自相矛盾》。

4、神话故事两则:《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八级:

1、古诗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望岳》、《乌衣巷》、《初春小雨》、《卖炭翁》、《如梦令》、《西江月》。

2、现代诗文:《春晨》、《荷塘月色》、《断章》、《春》、《月》。

3、寓言故事五则:《愚公移山》、《螳螂捕蝉》、《卖椟还珠》、《曾子杀猪》、《朝三暮四》。

4、神话故事三则:《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嫦娥奔月》。

九级:

1、现代诗文五篇:《生活是美好的》、《春水》、《笑》、《沙扬娜拉》。

2、《诗经》——《子矜》、《鸡鸣》、《短歌行》、《陋室铭》、《大学》第一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