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中班古诗绝句教案(优秀10篇)

2023年中班古诗绝句教案(优秀10篇)

时间:2023-10-05 21:20:46 作者:笔舞 2023年中班古诗绝句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中班古诗绝句教案篇一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一课时。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1、学习第一句

(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贴黄鹂)

(3)介绍黄鹂。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习翠、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5)读第一句诗。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2、-2、-3)的节奏。

(6)说句意。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

2、学习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那是一只白鹭吗?(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4)说句意。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2)讲解千秋、含。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政权,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1、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每句诗的大意,走近了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做大诗人杜甫,把诗人作诗的情景给大家表演表演。现在黑板上的这幅画,正无限的扩大、扩大于是,我们这儿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画。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听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循声望去,诗人看到草堂附近怎样的一幅春景图,可以先向我们介绍介绍,而后诗人挥毫泼墨,并为我们高声呤诵所作的诗。先请大家在座位上讨论讨论,练习练习。

2、学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呤诵呤诵。

4、齐诵全诗。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中班古诗绝句教案篇二

一、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四、课前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行“背诵古诗擂台赛”。

一、揭示课题。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

师小结:他一生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那时,一场战乱刚过,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师简介“安史之乱”)杜甫写的这首诗就是反映当时太平环境下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点明学法。

1、点明学法

师:平时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诗。第四步、读出感情。第五步、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诗,交流汇报。

四、感受意境。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五、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六、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3、默写古诗

七、总结

中班古诗绝句教案篇三

执教者:陈迎春 2013.4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杜甫的《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绝句》这首诗。

3、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绝”字。

谁能给“绝”字找找朋友。(绝种。绝缘 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要求):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能请出这些生字的拼音朋友来?(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出示生字,指多名读)

3、能给他们找找朋友吗?开火车组词

4、出示词语,齐读。

三、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1、师: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说说都有那几步? (生: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情、悟诗意。)

2、这节课,我们试着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学《绝句》这首诗好吗?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看看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

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生:......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生:解诗题。

师: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课件出示:绝句解释)引: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诗人杜甫在四川成都有一间草堂,叫杜甫草堂,他在他的草堂欣赏美丽的春光,他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草堂,诗文)于是,他就随兴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篇。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能读懂什么?不懂得请做上记号。(生自由读)

2、学习第一句

(1)出示第一句,问:谁读懂了第一句,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4)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5)“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里的位子,看看该怎样写,才写的漂亮。(生:左中右结构、挂下来的柳枝正好写在竖中线上„„)a、师范写,生书空。b、谁能给它找找朋友?(柳条、柳枝„„)

3、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问:谁读懂了这一句,请读懂意思的同学说一说?(生:„„)(2)瞧!这就是白鹭。(出示课件)

(4)晴天的时候,天是什么颜色的?(生:蓝色。)师:对。青天就是蓝天。(5)那根据古诗的特点,跟(板书:“上”)对应的又是那个字?(生:鸣)

那你能想象,这群白鹭从水面向蔚蓝的天空上去会是怎样的画面呢?(生:边飞边叫 边拍翅膀边唱歌)

师:想想看,它们可能会怎样叫、怎样唱呢?(生:„„)(6)现在能准确地说说这句是的意思吗?(生:„„)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人是靠什么器官感觉到的?(生:„„)“一行白鹭上青天”呢?还能听到吗?(生:只能是看到)

师:当你听到黄鹂鸣叫,看到白鹭高飞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生:„„)

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请看图朗读(出示图)(指

2、3名读,小组读,齐读)(7)要想读出古诗的美,就要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出示有节奏诗)现在再来读读看。(齐读)

4、学习

三、四两行诗句。

(1)出示第三、四句,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从这两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生:雪)

(2)现在老师可疑惑了,刚才诗人听到黄鹂叫,看到白鹭飞,一派明媚的春光,而现在却看到了雪(板书:雪),这是怎么回事呢?(生:„„)

师: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那么就是说一年只有“一秋”,所以“一秋”也就是一年;那么“千秋”是什么意思呢?(千年)师:谁能理解“千秋雪”的意思?真的有千年吗? 师:知道“西岭”在那里吗?(课件解释)

师:我们知道:西岭――指岷山,在成都西面。因为我国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所以西岭上积雪终年不化,这“千秋雪”指的就是常年不化的积雪。

(3)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这“窗”字也是“我会写”中的生字,这字谁能教同学们写?(生:上下结构、„„)a、师范写,生书空。b、谁能给它找找朋友?(窗户、窗门„„)

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把这幅“千秋雪”的图,框了起来,镶了起来,那作者为什么不用“框”“镶”,而用“含”。(板书:含)(生:„„)

师:看看我们教室里的这些框框里的东西,都是静静的,那只是一种静态的美;而“含”字好像把窗框写活了。窗框就好像照相机一样,把远处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拍下来,展现在作者的面前。

师:可见这个“含”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诗,读出“含”字的韵味悠长。(第一组先来,第二组,第三组,齐读)

(2)现在谁来说说“万里船”的意思?这里的“万里”真的是一万里吗?(对!和“千秋”一样表示虚指。“千秋雪”写出了时间的久远; “万里船”绘出了空间的辽阔。)(3)这“万里船”来自哪里?东吴指什么地方?(生:„„)(课件出示:东吴„„)(4)师:草堂在这里西岭在西边,那么东吴应在哪里?(师板画)万里之远的东吴船只,现在就停在门口,可见这个“停”字就是诗中的哪个字?(板书:泊)(4)回忆一下,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再次出示写作背景)

师小结:同学们因为多年战乱,一些道路和河道被封锁,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现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了,这些可以自由来回的“万里船”又重新停泊在门口了,作者可以坐这些“万里船”回自己的故乡了,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又将是如可呢?能用你的朗读声,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吗?试着读读看(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生说,师出示课件)

7、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课件出示

1、2)

五、总结全诗,感悟诗情。(1)(课件出示:引画节奏)

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你觉得美吗?要想读出古诗的美,就要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你能给这首诗画节奏吗?(2)(出示有节奏诗)师:好!现在我们来读读,看看感觉怎样?(指一二组读)(3)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声,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瞧——(出示看图朗读画面)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魅力。咱们再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课件出示:看图读古诗)(3)(课件出示:引画节奏)

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你觉得美吗?要想读出古诗的美,就要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你能给这首诗画节奏吗?(4)(出示有节奏诗)师:好!现在我们来读读,看看感觉怎样?(读一次,背一次)(5)师:杜甫的诗被人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你能体会到吗?a、(课件出示:)(板书:黄、翠、白、青)

b、(完成《课堂作业》p4,t3)。c、校对。(6)、小结

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边说边板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作业自选超市(三选一)

1、给古诗《绝句》画一幅插图。

2、读一读、学一学杜甫写的古诗。

3、再给大家背一首自己课外所学的古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它用词精确、凝练,年代相隔久远。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上完这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配乐朗读,课件的制作,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学法指导是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自己学会知识由此培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我们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更是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生学会这首古诗时,我旨在让他们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等),希望他们在课外能够自学更多的古诗。

三、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在会读的基础上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四、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班古诗绝句教案篇四

生:春天有五彩斑斓的花。

生:春天一到,大家的衣服就越穿越少。

生:春天树叶长出了新芽,像是换上了一件新衣服。

生:春天来了,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

……

师: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师:简介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写作背景。

(评析:以谈谈“春天是什么样的?”这一话题导入,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说春天,带领着孩子们进入到春天的情境中,并引导学生介绍知识点“绝句”及杜甫资料、写作背景,这样不仅使学生拓宽了语文知识面,也能锻炼学生的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生:想。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生自由读。

师,出示生字“鹂”“鹭”。这两个字你读准了吗?

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略。描红。

(评析:引导学生学生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这三个要求自学,在初步感知全诗的情况下,学会两个生字“鹂”“鹭”,并指导学生描红,做到读写合一。之后让学生把全诗朗读准确,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两只黄鹂鸟在枝头欢唱。

生:我看到天空中北归的白鹭。

生:我看到远处的江边停着远道而来的船。

生:我看到远处的高山,山顶那经年不化的积雪。

师相机出示图片。

生交流,读。同桌互相评析。指名读。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评析:首先,让学生默读古诗,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再让学生结合所理解的诗意,上台按古诗内容贴一贴意境图,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可以监控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他们把探究中取得的收获体现出来,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最后,让学生看着拼贴完整的意境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既体现了合作性,又让他们有一个自我阅读的空间,更关注到本班中理解与朗读水平不高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朗读都能再上一个层次。)

师: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生背诵。

师: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生:创作诗歌。

(评析:在这一教学步骤中,让学生先背一背曾经记过的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古诗,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其鉴赏能力,再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写法,出示相关春景图,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关于春天的诗。)

中班古诗绝句教案篇五

1.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一、导入

1.师幼自由认识的飞禽引入。

2.利用课件引导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为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幼儿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幼儿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幼儿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幼儿,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中班古诗绝句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九个生字,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

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 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绝句

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西岭

千秋雪

万里船

教学反思: 本课的优点:课堂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学生认识了九个生字,并且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诗句的含义,非常直观、形象,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明白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中,读的较为充分(学生的自读,纠正发音;老师范读;学生打节拍地读;理解诗句后的熟读;感悟诗境后的美读。

本课的不足: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致不高,一堂课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局限于几位;对于学生的评价太过单调,没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到位,学生只是读出了诗的节奏,而没有做到有感情地读古诗;感悟诗境时,引导的过于简单,原本设计的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几种“事物”,进一步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丰富色彩,进而感受春景的魅力之处”,由于紧张的缘故,也疏忽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感悟不深刻,没有感受到如此美丽的春景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勃勃生机。

虽然课堂留下了遗憾,但是“我参与,我幸福”。经历了,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感谢评委老师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让我的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进步,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做一个更为合格的引导者!

中班古诗绝句教案篇七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

2、反复吟诵诗句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再学习二首杜甫的绝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展示第2张ppt)。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方法。

(生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古诗学习

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学生交流)(展示第2张ppt)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2.赏音乐,学古诗。(展示第3张ppt),播放ppt内flash文件,让学生看着视频初步了解古诗。

3.进入诗内容学习。(展示第4张ppt,接下来每个小步骤根据第4张ppt上的超链接进行)1)导读,大体上介绍诗的大概内容,让学生先对诗产生映像。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2)展现古诗内容,播放声音,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录音默读古诗。3)师: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呢? 引出诗的作者,进行作者简介。课前预习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4)解释部分生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绝句”“千秋雪”“西岭”“泊” 5)解释诗的大意。6)学习生字。

三、课上巩固练习。

1)诗句填空题(展示第11张ppt)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展示第12张ppt)3)选择题。(展示第13张ppt)

将学生分小组,每道题目分别请两三个学生起来回答,答对以加分作奖励,最后得分高的将获得老师准备的小礼品。这样能让学生发挥自主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竞赛中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谈体会。(展示第14张ppt)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根据ppt上的问题,抒发奇想,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从而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五、快乐唱歌,巩固知识。(展示第15张ppt)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集体跟着视频学唱古诗。

将古诗编成歌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方式正符合小学初级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六、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七、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已学杜甫诗歌,背诵并默写古诗。(展示第16张ppt)

八、拓展延伸。(展示第17ppt)

介绍杜甫另外一首《绝句》诗。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绝句这类体裁。

中班古诗绝句教案篇八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的节奏美、画面美、情感美。

3、初步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体悟诗歌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的节奏美、画面美、情感美。

2、初步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体悟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解题: 题为《绝句》,什么叫绝句?有什么特点?每首诗有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这样的诗称为绝句。

三、读出韵律美

1、学生自读诗歌并质疑:

自读诗歌,把不认识的字标记出来问一问。

2、指读,让其他学生评价。

3、思考: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1)要读出节奏(指读齐读)

绝 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读懂意思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观察老师标红字的字体,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色彩艳丽,色彩鲜明的春天的景色。

这些景物组成怎样的画面?

这春天的景色真美啊!天空。白鹭。柳树。

黄鹂。

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指读学生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 讨论交流展示:用同样的方法读

三、四两句,思考: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哪些画面?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读出来?

中班古诗绝句教案篇九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9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理解诗的意境,认识生字。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一.我们以前曾学过杜甫的诗,你们给大家背一首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1.师范读古诗,听字音,听语调和停顿。

2.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诗,听听谁读得好。

4.再读。

5.指名读,分行读,齐读。

6.看图上的景物,结合诗句,想想古诗的意境。

7.说说每一行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指导。

8.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体会意境美。

9.认读生字,介绍“舟”字旁,指读生字,开火车读,扩词。

三.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希望有一天同学们能走出去,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大好河山壮美。

中班古诗绝句教案篇十

一、复习预习:

1、课前老师布置搜集有关诗人杜甫的资料,现在谁来汇报?

2、(好,就到这里。)同学们,春天来了,草长莺飞,唐朝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这一幅十分动人的春景图深深的感染,不禁吟出了一首很美很美的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去品味古诗《绝句》吧!(板书课题)

3、请看课题:同学们,绝句是古诗体裁的一种,五个字一行的叫做五言绝句;七个字一行的叫做七言绝句。你知道这首诗是几言绝句吗?(七言绝句)

二、定向自学:

1、对了,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78页,(老师看看谁的拿书姿势最美?)先静静的听老师朗读,注意要听清字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再把课前全出来的生字和同桌同学互相考考字的读音,还可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再给他组组词。(开始)

4、现在呀,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又跳回到古诗中了,你是否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自己把古诗再读读,把字音读准。

5、谁愿意把古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尽量在脑海中想象画面。(2~3名)

6、(课件出示诗的前两句)请同学们把书放下看大屏幕,自己读读诗的前两句,边读边结合大屏幕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7、在脑海中有画面的同学请举手,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a、我好像看到了在明媚的春天里,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枝上欢快的唱歌。(板书:黄鹂)

b、我好像看到了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上蓝蓝的天空。(板书:白鹭)

8、让我们一起高兴的读读这两句吧!

(同学们,古人在诵诗的时候有个特点,总爱摇头晃脑的,你能模仿出来吗?试试看)谁来试试?一起来试试。

9、就到这里,请看大屏幕,自己读读诗的后两句,在你的脑海中又出现了哪些画面呢? a、我仿佛看到了江边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驶来的船。(板书:万里船)b、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杜甫透过窗户看着对面西岭上千年不化的雪。(板书:千秋雪)

10、真美呀!就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那里景色的美!一起来读读诗的后两句。

三、讨论探究:

1、古诗中单字的意思非常有趣,你们知道吗?“鸣”可以理解为“叫”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唱歌”的意思。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找找诗中其它字或词的意思,然后汇报给大家听。

2、嗯!说的真好,这古诗中单字的意思可真有趣,让我们一起再读读,体会古诗的含义。

4、同学们,诗的对仗使古诗读起来更有节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有节奏的读一读。

5、(课件出示画面)读得越来越好了,老师还想再听一遍,这一次,会背的同学可以不看书。

四、拓展积累:

1、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这首诗也出自杜甫的绝句,先听老师读一遍,注意要听清字音。

2、好,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4、下面自己再读读古诗,边读边结合大屏幕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a、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5、大家说的真棒,就说到这里。同学们,杜甫遇见美景诗兴大发,写下这千古绝句。遇见了如此美丽的景色,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下面就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这美丽的景色。

6、古诗就学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9页,我们要学习写生字了,谁来领读本课的生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