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青岛版(优质1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青岛版(优质19篇)

时间:2024-01-07 13:40:04 作者:字海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的框架,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思考和布置。教案模板范文汇总如下,供教师们参考使用,希望对大家的备课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接下来,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学生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后引导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等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这样课堂才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自主交流会发现:竖着看,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每一竖列的商相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横着看,当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每一横排的除数都相同。这样,知识让学生自己整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为了让学生感知这些规律的价值,紧接着,我便安排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设计了四个有层次的问题。

1.()÷()=1。

这道题是让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教师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说出表内除法以外的等于1的算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不完全归纳概括的能力。

2.()÷5=()。

在这一题中,学生可以根据5的乘法口诀按照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填,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个别学生可能填出50÷5=10、55÷5=11等这些表内除法以外的算式。这一题既能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6÷2=3:

(6×3)÷(2×3)=();。

(6×4)÷(2×__)=3。

结合前面所发现的规律,这一题渗透了要到四年级才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里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只要能感悟到这一性质就行。

4.生活中的应用。

1瓶钙片24片,1个小朋友吃,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2瓶同样的钙片,2个小朋友吃,每人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往下编,3瓶同样的钙片呢?

这一题是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也只需要学生能有所感悟就行了,不要求全面掌握。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造的平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让学生选择其他不同的方法亲自动手制作“表内除法”表。对于学生的课外作业,我会抽时间将他们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并展示,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这三个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可以说学生一直处在思考的状态,每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探索性。

整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历了整理知识、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体验到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会了整理和归纳知识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十年的变化”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2)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下面我就这四个教学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2)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学生独立计算。(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口算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4.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5..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6..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角的认识。

2.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例1,让学生在实物当中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例2,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画角;结合练习3,感知角的大小。

3.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对角的认识是笼统的、模糊的,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科学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及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角有大小,并且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5.教学重点。

理解角,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6.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7.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纸、扇子。

根据学生知识的有限性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对被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绎法、合作交流法,并在课前创设课堂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这些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觉地获取知识,了解角并且学会比较大小。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学会比较大小。

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合作交流的精神,并在交流过程中,把自己想法告诉合作人员,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一)、创收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创设一个情景,引出一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图中的平面图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角。并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共同特征。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对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结合生活,感受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找“角”: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材料找角。同学相互汇报。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就在我们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同学相互汇报,如有错误,可以帮助同学指出错误,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顶点。

(教师示范画角)。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角的大小。先通过观看老师演示纸扇打开和合拢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在变化,它是有大小的。再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角的大小,渗透比较的方法,并在小组当中进行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巩固角。

1.说一说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2.练习八第三题。

3.角在生活的运用。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再次帮助学生巩固角的知识。第三题让学生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的乐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叫***,来自*******小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比一比》。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三方面进行阐述。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过“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比较大数的方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习和提升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教具准备有:教学课件、数字卡片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交流比较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数学学习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知识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三)猜数游戏,应用新知。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下面我就这四个环节做一下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同学们,‘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搞促销打折活动,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电器商场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本环节主要通过“购买电器”、“中大奖”等活动来完成学生对新知的自主探索。

活动1“购买电器”: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及价格。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师想挑选每种商品中最便宜的电器买回家,你们能帮助我吗?此问题旨在将生活中的大数应用到数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并将结果写在纸上。

3、呈现学生反馈材料,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4、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总结出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以上活动旨在让学生探究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发展,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地加以肯定,请他们尽可能地说明理由,对于错误的说法,要及时教育学生不能取笑他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比较较大数的方法,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2“中大奖”:

在商场里有许多竞猜活动,谁能把以下六种商品价格在最短的时间内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谁将获得一个奖品。同学们赶快参与吧。(课件出示:mp3387元、燃气灶809元、热水器1725元、数码相机4300元、浴霸345元、台灯99元)。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比较,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猜数游戏,应用新知。

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想数的人只能说“是”或“不是”,猜数的人提问,直到把数猜中,猜的次数尽可能少。

通过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这样的活动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然后汇报交流,体现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呢?举例说明,并比较。

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上册“千米和吨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还没有正式接触,只是在尺子上见过。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再让学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从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的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实际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还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从而加深对毫米这个概念的认识。

又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

再如教学吨的认识时,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结合教学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制量具,并用来度量一些简单的物体。另一方面,通过度量物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例如:让学生量黑板的长、铅笔的长、课本的厚度,还可以量几条线段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简单方法,还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教法和学法看成一个整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综合考虑、设计教学。还要借助直观、及时抽象,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认识,提高分辨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转载数学网)。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希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三课《分糖果》。

《分糖果》一课是本单元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小数目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目的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这样几个活动,继续积累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认识除法打下坚实基础。

1.知识目标: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过程与能力: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情感与态度: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以尝试探究为主导,采取因材施教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性等策略,并应用实物投影,挂图,小棒,圆片,记录表,豆子等教学手段,确定了自主学习、同桌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

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还要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参与。本课在理解教材意图基础上,创设学生身边的“给小客人分糖果”的情境,学生本能产生互动,从中引出课题,并提出问题“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在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根据经验,学生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带着强烈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为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随机示范引领学生在表格上记录分的过程。

学生出现了四、五种不同分法,有多次分的,也有一次分完的,这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的。从中,学生体会到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对于一次分完的,教师及时追问,是碰巧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表扬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应用口诀帮助平均分。接着引导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多数学生都喜欢第3种,也有孩子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没有强求孩子,以“那你们能用所喜欢的办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东西吗?”引出下一个活动。

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组内的小朋友,由于数目更大,又要求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分糖果”活动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说一说,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引导学生分工后动手分一分。

在有效的合作后,教师将不同的分法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呈现,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这里重点请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说一说,体会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而且分掉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预设之外出现了一次分12根的方法,通过追问,学生发现原来也是先用10试试,再次调整后每人分12根的。最后处理6人小组的,是把10调小后,每人分8根。通过操作和交流,学生获得“试商”初步经验。

接着给学生一个反思、调整的机会。如果重新分一分,想怎么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思,优化了自己的策略。最后,教师不忘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分豆子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活动。自读规则后,师与一生合作,提供示范。学生游戏,兴趣很浓。由于时间关系,预设的改变游戏规则的尝试没有进行,延伸到课后。

先让学生谈收获与不足,思维得到梳理。根据学生建议布置作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效果设计作业。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遵循教材编写安排,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全体参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这是大家设计此课的共同特点。但是,我的创新之处是更重视学生活动中的思考交流及活动后的评价与反思,重再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方法和策略。真正做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保证每个活动展开和落实,可能会从时间上略显匆忙。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学地位: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计算,并且在本单元的《做家务》、《需要几个轮子》、《可爱的小青蛙》等课中,已初步接触了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3)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关键:

通过小组合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教学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激趣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学学法:

教学过程:

(一)与学生共同完成几个绕口令。

一张桌子,四条腿;两张桌子,八条腿;……。

师:其实这是应用了?生:4的口诀。

一双筷子,有两根;两双筷子,有四根;……。

师:这是应用了?生:2的口诀。

一只手,五根手指;两只手,十根手指;……。

师:这是应用了?生:5的口诀。

(二)自然过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很多地方都能应用到这些乘法口诀。你看,动物学校开学了,学习一天后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瞧!他们在回家路上多高兴!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并板书:回家路上。

(一)问题一:你在回家路上看到了什么?

1。分组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

(二)问题二:根据你们观察到的内容提出与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1,小组合作:1人提问,1人回答,1人记录。

2,小组汇报展示。

3,师板书整理。

船上共有多少只小动物?4x4=16(只)。

路上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x3=9(只)。

草地上共有多少朵花?2x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x5=15(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x4=12(条)。

1。师出示口算卡片(开小火车的形势)。

2。看图填空。(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游戏:抢凳子。

三轮,共六人参加,淘汰三人,剩下三人获胜,派发小礼品。

准备六道算式,五把椅子,椅子上贴好数字:12,12,24,24,18。

六道算式是:2x6=3x4=4x6=3x8=3x6=2x9=。

音乐起第一次撤掉数字24的椅子,第二次撤掉数字12的椅子,第三次,找到座位的三人获胜!

后师引导学生总结: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设计这个游戏的小秘密?生:有两道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师补充:在乘法口诀表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口诀不同,但结果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是一样的口诀。我们在后面还要继续学习。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里,大家今天玩得开心吗?开心之余,你又有什么收获呢?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内容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力求通过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模式二中本课的相关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创设了挑战数学广角的情境,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其次,我关注师生合作,促进交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等。

教法、学法设计: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让学生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如先放十位上的2,再放个位上的1组成21,接下来把原来个位上的1放在十位上,把原来十位上的2放到个位上,数位交换一下就变成另外一个数12等等。)。

课件出示题目用数字卡片1、2、3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请同桌同学互相合作,一个小朋友摆卡片,每摆好一个另一个人就在答题纸上把摆的数记录下来。(同桌合作)。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首先,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

问:哪组同学说一说你们写出的两位数跟他们的有什么不一样?(有学生说他可能漏了,也有学生说他重复了)再引导:要想做到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哪位有好的方法呢?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有学生说先位置调换,也会有学生说固定十位或个位。)。

问:你们觉得他们的方法好吗?

师用学生说的方法摆给学生看。

师一边小结一遍用课件展示:看来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质疑:那谁是密码呢?(点击课件验证)。

课件展示活动一:

握手游戏。

(课件展示)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你们喜欢哪套衣服呢?生自由回答。

这些衣服一共有几种穿法?把这些衣服用序号代替,在作业本上连一连吧!

生动手连一连,汇报结果。

(课件展示)一个练习本。

出示问题(买一个练习本5角钱,有几种付法呢?)。

出示1个5角,2个2角,5个1角的图片。

每4人1个小组说一说吧!生汇报。

课件展示4种付钱方法。

练习二(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5、0、2、6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呢?动手写一写。

提示:注意写的时候要按顺序写,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师:能摆出几个呢?指生回答。

课件出示结果,摆出12个数字让学生观察。

学生发现05、02、06不是两位数。强调0不能放在最高位。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有序排列方法的掌握,也帮助理解两位数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游玩了哪里?对!数学广角。今天的数学广角有趣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冀教版第三册《七的乘法口诀》。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有了1~6的乘法口诀作为基础,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的基础上来熟记口诀,并能够运用在生活中,也为后面的口诀的学习做一个更好的铺垫。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归纳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记住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在算一算,数一数中,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

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其中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的`基础上来熟记并运用口诀。

本课我使用的教具、学具主要有多媒体课件和找朋友卡片。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算一算,数一数,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分如下三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巧设游戏,复习导入。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3、巩固提高,应用深化。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我的教学内容是《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数一数与乘法”。

主要内容有

1.乘法的意义。

2.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后续的学习中孩子们还会学习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其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让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

第二课时《儿童乐园》是学生充分认识感知到加法和乘法的密切联系。在后面的《有多少个点子》一课中,则是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第四课时《动物聚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笔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的学习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熟悉的研究情境。在情境图中,有着丰富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素材,这是学生认识乘法的生长点。在丰富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法。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我校属于市区学校,硬件设施较好,有多媒体教室,可以随时使用。学生的年龄集中在7岁半。家长素质相对较高,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并能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的辅导。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问题,能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学习兴趣对于掌握数学知识非常重要。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所以激趣很重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的形象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引用了教材上“儿童乐园”这福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__。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看,说,听,写,找。以求达到“高效率”的课堂。

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我主要采取了“扶”,“放”,“动”,“做”“说”,聚焦情境一,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我巧妙的设计了通过计算“一共有多少人乘坐小飞机?”给学生以冲击,使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接下来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大胆尝试用刚接触的乘法解决情境图中中剩下的几个数学问题。在开放的情境中巩固了新知。

根据低年级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一特点,我特意安排了这个“拍手游戏。让学生放松并再一次集中注意力。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思维。我校强调“效率课堂”,我认为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向课堂要质量。所以这节课,我把课后作业融进了课堂中,以求达到“讲练结合”的完美效果。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大家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节。我用一个乘法问题结束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我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掌握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猜一猜》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继排列、组合之后的又一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新增课程,是学生接触逻辑推理的第一堂课。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儿童在生活里,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的知识经验,自己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只能是初步的,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第一层次:激趣引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人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动画人物柯南是推理的高手,也是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以他引入课题,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为接下去的学习打好了感情基础。

第二层次:在游戏中猜测,在猜测中习得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教学以其内在的趣味性诱发儿童潜在的学习动机,启动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因此在这一层次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猜地方法,我设计了三次猜的游戏,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猜之中掌握猜的技巧:

第一次猜我设计猜书的情境,让学生从瞎猜——给出一个条件的猜——给出两个条件的猜,从而让学生明白猜也不是乱猜的,要有依据的猜,才能一次性猜对。

第二次猜是在第一次猜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猜左右手的游戏明了猜测时一定要有明确和完整的提示语,并且通过学生出题让老师猜,同学出题让同学猜这两个环节来巩固猜两样东西的技巧。

第三次猜是在第二次猜的基础上增加一样东西让学生猜,先是不出示第三个提示让学生猜,学生猜不出来后再出示第三个提示,又一次让学生明白提示语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讲情思路之后,我又出示一张表格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原来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一张表格清楚的表示出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思考的好方法。在这一层次中最后还对猜两样和三样进行了比较,学生从比较中知道这两种猜的联系,从而在做题时能够将三样转化为两样来做。

这三次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第三层次:巩固拓展

通过帮助柯南破案,猜节目这些学生比较喜欢的题目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同时在巩固中加以拓展和提升。

总而言之,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试图通过游戏使学生能够学得一种思考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对学生得语言训练却做的不是很好,如何指导训练学生能够完整说出推理过程还是我今后要注意得地方。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认识路线图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为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会用这些表示方向的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部分学生还曾在生活中见过,但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他们对于路线图并不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观察公交车站牌、游乐场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在情感态度方面,要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思考方面,要使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场景中运用八个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教学难点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意识,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处理。

在新授环节,教材呈现的公园里的四季亭、盆景园等场景是学生不熟悉的,我把公园平面图换成学生喜爱又常去的游乐场平面图,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欢快的音乐中展示一幅幅游乐场里人们欢快游玩的图片,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冲击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并以此很快引入新课。接着我借助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平面图,使学生了解要描述路线图,就要知道游玩景点、明确方向再确定路线,通过认识小明和小芳的游玩路线帮助学生学会用八个方位词描述路线。对于个别描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方向板描述方向。

在练习环节,我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路线图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直接意义和作用,我拍摄了汽车上的行车路线图、街头路牌分别添加在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的前面。同时,在试上中发现学生对于书上的城市平面图没有感受,因此我把这幅平面图改成了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情况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得也会比较有兴趣,也让学生在模似情景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环形车问题,由于学生并不都具有这方面的乘车经验,而仅根据教材中的简单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环形车的概念,因此我把这题融入第5题的城市地图中。先让学生观察站牌,初步明白环形车的特点,再在地图中演示行车路线,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环形车概念。

新课标提倡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我采取了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的学习形式。小组活动是在新授环节,学生初次学习描述小明游玩路线时。小组交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放松地畅所欲言,各人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描述路线,学生在描述中相互补充,达到理解上的共识,并完善结论,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寻找自己与他人在认识上差距。

在认识了公共汽车的路线图后,我按排了同桌互相提问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学生已有的乘车经验,学生的提问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如一个学生提出需要转车的问题。个别学生对转车有经验,班上出现了两种答案,这时我是引导者,点拨、引导学生选择更合理的路线。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回答全班共享解决回答的策略,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自己解决了。

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会了确定路线图的方法,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制定合理的路线,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准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请学生分类(按0摆放的不同位置来分并说说分类的现由)。

分3类:中间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间末尾都是0:5080。

意图:这种分类练习既有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下面学习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的含义。

(3)读中间带0的数。

请学生概括出: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试着写几个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三、四位数。

(4)读末尾带0的数,强调:如100007303800。

为什么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找出草稿纸上这种类型的。

数。

(5)掌握中间或末尾带0的读数方法。

(6)通过读数找出读数的方法。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7)试读例5:56847259032006400305010000。

(8)结合读数的方法:看题、讨论、回答。

a、万以内数的读法,从()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b、千位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

c、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意图:这样安排迁移自然,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读数法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白不但怎么读,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读,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过程中还要丝丝入扣,学生积极性就高,参与意识就强。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再次巩固读法。

(四)巩固练习:

1、说出计数器上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并读出来。

例:372120439300强调若数位上没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上数的组成就不用说。

3、先把三个数808300读一读,再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填表。

最小最大。

三位数。

四位数。

5、书p72页第6题,读出下面各数。

6、摆数游戏,请你用2个8和2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

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青 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 窗2《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 掌握了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乘法的 初步认识》、本册第一、三单元《表 内乘法》和本单元信息窗1《用2~5的 乘法口诀求商》基础上学习的。同时 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学习第八单元《有 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利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熟 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生 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 趣。

能熟练地用6~9的乘法 口诀正确求商 。

教学难点:

用6~9的乘法 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

二年级学生思维方式主要 还是形象思维,他们乐于 探究,渴望交流和教师的 称赞,他们经历了一年级 下册第七单元《乘法的初 步认识》,二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第三单元《表内 乘法》、第四单元《除法 的初步认识》和本单元第 一课时信息窗1的学习过 程。初步掌握了用乘法口 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用6~9的乘法口诀 求商,从方法上来讲,学 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 这要建立在学生对乘法熟 练掌握的基础上。另外,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一个 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 对该类问题的熟练解决也 是本课教学的成败关键。

1、合作,就是要切磋学 问,交流疑问,共同 完成学习任务。

2、探究,则是要求质 疑问难,深入研究 并解决问题。

3、自主,即主动,要主动 地在数学实践中丰富数 学素养,提高数学能力。

1、前置学习:比比谁做的最快!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知识的迁移,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标本是什么 吗?咱们和书上的小朋友一起 来制作标本吧。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情境图,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着把你提出的数学问题解决出来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语文数学学科的联系,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及听、说的能力,同时训练学 生从活动中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4、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42朵花能做7件标本,做一件标本需要几朵花?

小组交流汇报 独立解决

42÷6= 42÷7=

我们的方法是_________口诀:六七四十二

小结: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

小结:一句口诀可以求两道除法算式的商。

根据情景图,小组合 作,提出问题并解决。

56片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

56÷8=7(件) 交流自己的想法。

72片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

72 ÷ 9=8 (件)使学生感受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本环节采用“放”的形式,经过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求商的方法。

5、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第一关 我是小法官

设计意图:这道是基础题,为了加强学生对新知 识的理解 。

第二关 看谁算得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列四道 算式 。

第三关 我最棒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 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6、回顾整理 内化提高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思考,自主进行知识的内化;教师总结和点评,对知识进行梳理的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1、教材内容:

二、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出现的。引导学生用画圆圈图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难点:在理解倍的意义基础上,掌握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练习本。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奇花岛探迷,先复习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推进学习自动生成知识: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切入举偶,谈话导入。

二、对话平台。

温故知新。

原来老爷爷在给他做介绍呢:“我今年种了牡丹花和兰花(随机操作课件:牡丹花为1个2,)谁能来说说兰花是(4)个(2)。”

生回答。

师:“表现得好,(多媒体)送你们一枝蝴蝶花,看!漂亮吗?”“再来一枝。”

你看到了什么?数数果实有几个,花朵有几朵?

“谁会再来说一说这句话?”

(多媒体)师: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机,万物复苏,老爷爷想把奇花岛打扮得更加美丽,他想在南边的坡上种上一些花。看,爷爷把坑都挖好了。

师:大家看看爷爷挖的两排坑数有什么关系呢?

谁再来说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几倍?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二倍吗?

生反馈。

师:看看大家的劳动成果吧!(多媒体)操作课件以示奖励和赞赏。

师说:如果老爷爷在第2排再挖3个坑,现在的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倍”的关系吗?

生思考,反馈: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

师:你说得真棒!可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吗?

师:想知道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个数的几倍,就先想想第二排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排的个数。

师:孩子们你们表现真的精彩!我提议,大家为自己鼓鼓掌加把油好不好?

玩中学。

师:3个题目都没有难倒大家,爷爷十分高兴,他要邀请大家到他的后花园去玩玩。

师:哟!爷爷后花园门口就有两种漂亮的花。嘿,这边墙上还有两行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喇叭花2朵,白玉兰12朵)。

师:过去我们都用o来表示物体,今天我们用一个o代表一朵花,比如:

喇叭花:oo。

玉兰花:oooooooooooo。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来画一画吧!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绘画,老师巡视。

生反馈绘画过程和想法。

师:如果现在请你来圈一圈,你认为应该几个圈一圈?

师:好,动手圈一圈吧。

把你发现的说给大家听听吧!

你能试着写出算式吗?

生反馈。

师:倍不是单位名称,不能带作单位。师小结并板书: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

齐读。

学中做。

(操作多媒体:)摆花。

老师在第一排摆上2朵花,在第2排摆上2个2朵,请大家说第2排花的朵数是第一排的几倍并且说出算式。

老师在第1排增加到4朵,在第二排摆上12朵,学生说倍数以及算式。

第一排摆上3朵,如果我想让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2倍,我该怎么摆?

大家看看这两排花下面还有3行字,大家齐读题目:

把第一排的花朵数看成()份,把第2排的花朵数有这样的()份,所以,第2排是第1排的()倍。

把你想到的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

反馈。齐读。

玩中乐。

师:美景欣赏够了,我们来做个拍倍数的游戏好吗?

生拍我跟:生拍2下,我拍6下,说:老师拍的次数是你的3倍。6÷2=3。

我拍生跟:生说倍数,说算式。

生生互动。

做中得(多媒体幻灯)。

2、按esc退出奇花岛课件,切换到幻灯课件。

3、填空:

4、课件出示主题图: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到元旦节了,咱们校长和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过得有意义和快乐,决定在那天进行一场文艺演出,瞧!这就是同学们在彩排节目的现场。

咱们一起把上面的句子读一读吧。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写算式,说想法。

小结:我们在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

三、活动延伸,知识应用与拓展。

量一量班上的黑板的长度和宽度,再估一估长度大约是宽度的几倍。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的见解和认识,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谢谢!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

一、教学背景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第一课时,教材第12页至14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分数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二、根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举例说明“每份同样多”,并能说出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至少。

80%的学生能比较规范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主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物学具,在真实的数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二)主要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积淀经验。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三)应用新知,理解“平均分”(四)全课总结。下面就每个环节的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进行说明。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学具图形代替实物,按照小组人数将这些“实物”进行分配,然后集体交流,汇报分的过程及方法。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利用实物展台,选取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小组进行对比,并交流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由此揭示这种公平的分法——平均分的概念。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件出示练习三第2题:小红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她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是对的?先由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想法,再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二年级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知重要的排列的数学思想及其方法。排列的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而且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新课部分安排了学生利用三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其主要目是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排列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积累知识、抽象思维较弱、理解能力有限,对多个事物的排列,常常出现遗漏、重复。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意识。

依据《课标》对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及我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学情分析,以及《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学生喜欢破译简单的密码入手来引入新课。我准备了数字卡片的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把重点内容利用板书呈现。整节课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

二年级的学生积累知识、理解能力有限,缺乏空间想象力,在心理上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很难的,特别是数学广角内容一年级没有接触过,突然接触,学生不知道学的是什么。而且学生也容易将排列和组合混淆,在本节课不作定义上的讲解,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所以,不能够直接让学生来学习,学生会觉得很困难,也不能够有好的效果,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只是没有被系统的提炼出来。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结合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创设一个利用1、2两个数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教学,这里是让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学生拿出卡片进行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本节课属于数学活动课,既然是活动课,那就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通过“摆”发现问题,通过“说”进行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三)课间休息。

(四)巩固练习。

1、变式练习:把数字1改为0,用1、0、3任选2个数字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3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做法?

3、三个人每,两个人握1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

4、逛逛服装店,这里有2件衣服和2条裤子,小朋友们你们想怎样搭配买一套衣服呢?

5、《儿童文学》、《十万个为什么》和《自然奥秘》要送给小红两本,可能送哪两本?

(五)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儿童乐园》选自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二课。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有多少块糖》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时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乘法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更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课起着关键的承前启后作用。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改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情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计算的简便性。

教学。

重点:

会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从加数相同连加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并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说学情。

只有对学生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数学基础,但对乘法及其意义还比较陌生。这个学段的孩子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大部分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

说教法学法。

针对二年级孩子好奇好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学到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改指出,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教学过程转化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

课堂伊始,我开门见山,谈话导入:“同学们,王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去儿童乐园玩,那儿有什么好玩的?”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后,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故作神秘地说:“你知道吗?儿童乐园不仅仅有这么多新鲜有趣的游戏,那儿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和秘密呢!”顺势揭题并板书:《儿童乐园》。

2、探索新知。

首先,面对繁杂的情境图,我会引导孩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序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这样做降低了课堂坡度,使我的数学课始终面对全体学生,同时学生注意力在同一焦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接着,我请学生针对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充分利用情境图,自然、连贯地向下一个环节过渡。

其次,在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中,我选择了“有多少人坐小飞机”这一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得数,在这里,学生会采用数一数或加法的方法,教师同步板书并请学生解释连加算式的含义:即4个2相加。接着,教师提出:除了加法,还有一种算法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乘法,先集体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将原有知识进行迁移,引出“乘号”、“乘数”和“积”的概念,并及时补充读法和写法,再对比加法算式,得出“2”是相同加数,“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也表示“4个2”相加,学生自己。

总结。

出加法、乘法所表示含义相同,结果也相同,这一步骤学生从现实情境走向符号世界,而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就是本课的思维对象——乘法的生长点,通过对比,学生从形式上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为了突破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我将课本内容适当拓展,小飞机的数量由4架增加至6架、8架,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在汇报时说清楚各数字的含义,强化乘法意义的认识。接着,我将情境图、连加算式、乘法算式放在同一屏幕上请学生观察,得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这里我将课堂还给学生,并将图与算式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当小飞机的数量增加到30架时,学生发出了一阵阵惊叹,教师及时询问:“对你来说,这个问题难点在哪?困惑你的是什么?”孩子直观感受到,数量太多,计算太麻烦了,此时,教师揭开事先写好的连加算式,长长的算式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课堂达到了一个小小**,再请学生试着用乘法解决,汇报时说明乘法的意义。这时黑板上读法、写法、计算均十分复杂的加法算式与简便的乘法算式形成了强烈对比,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和简便性,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这一系列的学习经历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体验,而体验是为了获得直接经验和感受,增强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和发展。

最后,我再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完成后请学生根据同学列的算式猜一猜他解决的是哪一个问题,这样对教材进行了有机处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课程内容呈现地具有层次性及多样化,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这样的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经历观察、提问、猜测、实验、验证、计算等活动,有效突破了课程重难点。

3、巩固延伸。

练习部分我选用教材19页练一练。

第1。

2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评议,在过程中教师注意多元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如果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初步而清晰的认识。

4、总结全课。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请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感受与收获,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个微缩课堂,我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体现了加法、乘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内容。

儿童乐园。

——初步认识乘法意义。

加法:2+2+2+2=8(人)。

乘法:2×4=8(人)。

4×2=8(人)。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0(人)。

2×30=60(人)。

六、预说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采用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活动形式,并充分利用简单实用的课件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相一致,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味”和“儿童味”,真正将陈省身先生提出的“数学好玩”落到实处!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经验,根据课堂的生成性,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而不是忠诚地执行教学预设!

我的说课到此全部结束,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耐心倾听,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
  • 01-07 队列训练教案(汇总19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共同体。在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案例,了解一些具体的教学安排和措施。
  • 01-07 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总结(汇总15篇)
    活动总结是促进个人和团队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活动总结范文,了解一些撰写活动总结的技巧和要点。
  • 01-07 语文式自我介绍(热门19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向他人展示自己能力与经历的机会,我觉得我们应该善于通过自我介绍来传达自己的价值与价值观。如何在自我介绍中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 01-07 委托办理港澳通行证委托书大全(16篇)
    通过学习范本,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对于理解总结的写作要求和结构有很大帮助。本人因工作原因无法返回湖南省株洲市出
  • 01-07 挂点帮扶工作总结(专业14篇)
    月工作总结是提高和发展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应该重视起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可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校的定点帮扶基层单位是英吉沙县城关乡喀
  • 01-07 有趣自我介绍大全(20篇)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展示我们的成就、兴趣爱好和个人价值观,从而引起他人的兴趣,并与他们建立更深入的交流。以下是一些自我介绍的攻略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01-07 高二歌唱音乐教学计划上学期(通用19篇)
    学期计划是一学期开始时,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详细规划的一种计划书,它能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面对新学期的到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学期计划
  • 01-07 事业单位个人总结政审(汇总19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下面是一些个人总结的范文,从中可以看到不同风格和写作方式的展示。公务员政审个人总结:我叫x
  • 01-07 新学期幼儿园教师工作计划保育员(模板18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因时制宜,紧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下面是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小班孩子正是个性开始构成的时期,
  • 01-07 变电站消防演练新闻稿大全(19篇)
    新闻报道旨在传递事实和真相,提供客观、全面、平衡的信息,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和判断。想要提高新闻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吗?不妨参考以下这些新闻报道,或许能给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