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最新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汇总9篇)

最新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汇总9篇)

时间:2023-09-04 18:10:59 作者:雅蕊 最新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汇总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篇一

论文关键词: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三废回收;资源综合利用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节能实施方法,即明确节能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以科技进步、技术革新为手段,寻求节能工作的重大突破。此外还介绍了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节能改造的技改项目和成果。久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多元化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跑者,节能降耗,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必将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以新型绿色能源二甲醚为主导产品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甲醇和二甲醚,节能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公司成立以来,将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作为节能降耗的突破点,坚持能源开发与资源节约并举,积极探索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公司通过采用汽轮机直接拖动压缩机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造气工艺和装置,集中回收了废气、废热,降低了煤、电、水的消耗,使各项消耗指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二甲醚是国际上公认的新型清洁能源,是理想的石油替代燃料,将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二甲醚洁净燃料,对解决我国石油战略稀缺资源短缺、保护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司自主研发的“液相法复合酸脱水催化生产二甲醚”工艺从工业生产的角度解决了二甲醚生产过程中的世界性难题,特别是液相复合酸脱水催化剂的研制和冷凝分离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生产工艺产品提纯成本高、投资昂贵的缺点,投资降低1/2,生产成本降低1/3以上,可实现大规模生产环保型车用和民用燃料的需求,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明确节能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节约能源不仅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公司与临沂市政府、罗庄区政府分别签订了《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确定了年度节能0.66万吨标煤的目标,并根据节能目标制定了科学详细的节能方案,将节能工作落实到了实处。同时公司将节能工作列入了绩效管理的范畴,与各级部门负责人分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节约奖励、超标处罚的激励机制,不但将节能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个人,而且充分调动了各级人员节能的工作积极性。

(二)以科技进步、技术革新为手段,寻求节能工作的重大突破

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作为能源化工企业,节能工作的关键在于能否运用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手段改造传统落后的工艺、设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作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一大批行业中高端技术人才,并一直致力于对现有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造,公司通过实施系列技术改造,单位产品能耗降稳居行业领先水平。

1.汽轮机直接拖动压缩机技术的.应用。公司现有4m32型气体压缩机6台,单机功率为2500kw。我公司在行业内创新性地采用了汽轮机直接拖动压缩机技术,将其中4台压缩机改电机拖动为汽轮机直接拖动,减少了汽轮机在发电过程中能量损耗。发电厂厂用电按15%计,4台压缩机改电机拖动为汽轮机直接拖动后,仅此一项年可减少能量损耗折电量1200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4800吨。

2.“三废”回收再利用改造的实施。公司是以无烟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然后再用甲醇合成二甲醚的化工生产企业,现已建成投产的二甲醚装置,装置均采用了固定层间歇煤制气工艺技术。该技术在原料工段中,有部分煤矸石产生;在制气过程中,产生部分废渣和吹风气;在甲醇合成过程中有部分驰放气产生。煤矸石、造气废渣虽然不符合生产工艺需求,但本身仍含有一定的热量。吹风气、驰放气中含有较多的可燃成分,主要为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等,这些可燃气体成分含有很高的热值,如果直接放空排入大气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

为了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公司投资1200万元,启动了“三废”回收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在原有两套生产装置的基础上新增了“三废”回收锅炉一套,将造气工序产生的炉渣、原料工段筛选出来的煤矸石、造气炉产生的吹风气、合成工段产生的弛放气等通过三废锅炉进行回收再利用。技术改造实施后,“三废炉”每小时可生产压力为3.82mpa、温度为450℃的过热蒸汽20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加强节水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公司现有6套循环水装置,分别对造气、合成、精馏、压缩等不同工段工艺冷却用水实现闭路循环,正常生产中仅向系统补加部分因挥发等造成的损失水量,大大降低了一次水用量。最近,公司投资近400万元新上生化和化学处理法废水处理站一座,处理能力设计80m3/h,已投入运行。废水处理站运行后将生产废水全部处理达标排放。废水经处理后,部分作为造气污水冷水补水,部分作为煤场喷洒用水等,实现废水综合利用。现废水排放量降到50m3/h左右,比投运前减少20m3/h,降低了一次水用量,年增效益20.9万元。

4.对锅炉引风机、给水泵等设备新上变频调速装置,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降低了电耗。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综合能耗比去年降低2.05%,实现节能量0.90万吨标煤。

1.继续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的管理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的落实,并将其纳入经营监督、财务核算和监察审计的范畴,与年度考核挂钩。对节能降耗工作目标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责任单位及其领导实行问责制督促落实。

2.计划对耗能重点设备锅炉进行工艺自动调优控制,提高燃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

3.计划对35t混燃锅炉进行系统改造。改造后将增加锅炉产蒸汽量,进一步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率。

4.进一步加强生产管理,优化系统工艺,保证系统长周期运转;及时供应适应造气炉工艺条件的煤种,稳定煤种;原料加工部门提高加工质量,确保造气炉炉稳定,提高单炉产气量,降低煤耗。

久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多元化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跑者,节能降耗,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必将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篇二

教学秘书是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枢纽,那么关于教学秘书的个人发展计划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教学秘书个人发展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教学秘书在现代教育过程中的四大作用,根据现状调研总结出四个失衡,针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岗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秘书岗位可持续发展的四条建议。

关键词:高校;实践;思考;教学秘书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职位,在加强教学管理、维持教学秩序、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教学秘书在工作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体会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深入思考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一、四大作用:高校教学秘书岗位功能分析

1、辅助、参谋。院系教学秘书的工作主要是对教学计划的实施进行管理,包括常规教学管理、教学日常管理和教学档案的整理保存,其主要职责在于协助分管教学院长及其他院、系领导做好本学院的教学管理辅助工作及有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协助分管院长开展教学、教务活动,使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沟通、协调。教学秘书还负责向全院教传达学院及上级主管部门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任务;传达各类教学管理文件;征求和听取教师对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等工作。这既为院系领导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课程进度、教师调停课、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都通过教学秘书来联系和沟通。

3、监控、督查。教学秘书对领导做出的教学决策,负有检查、监督、催办、落实的职责。这就需要教学秘书了解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协助领导检查教学质量,分析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所反馈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这就需要不仅在教学管理中形成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使教学管理工作取得新进步;同时为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意见建议,以确保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管理、育人。教学秘书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在承担教学管理任务的同时,又直接参与学生的考试安排、成绩管理、信息反馈等环节,因此工作中与学生联系较为广泛,接触频繁,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联系,多给予学生督促、帮助和指导,从而在育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四个失衡: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现状调研

1、劳动强度与价值认同失衡。教学秘书的工作大部分是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事务,工作繁重、劳累,短期内看不到具体、直接的结果。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来说,教学正常运转,没有教学事故的发生就是教学管理人员的成绩,这些方面很难对工作的业绩进行考核。因此,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一直不被认可。在领导看来,教学秘书只是一个服务者,地位、职责远不如专任教师;在普通教师看来,教学秘书仅仅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认为教学秘书无非是做一些简单的、机械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只需被动地完成上级的任务,不需要创新,因此,大部分人认为,教学秘书学历层次不需太高,只需能处理日常性的文字和工作即可。

2、人员配置与工作总量失衡。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教学秘书的工作任务也随之加重,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教学秘书的工作几乎涵盖了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量大而烦琐。大部分学校,一个院系即使有上百名教师和上千甚至几千名学生,也仅仅配备一名教学秘书,加班加点往往成了工作常态。从工作时间来说,笔者对山东某高校26位教学秘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有20位教学秘书,每天的工作量远远超过8小时。虽然整日在这些繁杂具体的事务中忙忙碌碌,但仍然得不到认可,也看不到成效,有时还备受怕出差错的心理煎熬。从心理上来说,大部分教学秘书都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和焦虑症。就拿考试来说,为保证考试的有序进行、不出差错,他们会经常对全院甚至全校的考试安排、监考安排进行详细核实,对长达几十页的安排表一遍又一遍核对,相当机械。由于对考试安排出现差错而引起的教学事故的恐惧,经常会出现明知已经核对过多次,却还要再行核对的现象;存放试卷的房间,明明知道已经锁好,但还会多次查看,越来越没有了自信,因此长期处于谨小慎微、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从身体状况来说,由于长时间从事电脑相关工作,不少教学秘书虽然很年轻,但已患有严重的腰椎、颈椎疾病。

3、工作投入与薪酬待遇失衡。由于教学秘书在高校不被重视,所承担的工作、责任与所得到的报酬往往不平衡。近年来,由于各高校招生计划的不断扩大,教学秘书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教学管理的基础工作都要教学秘书处理,他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理应得到较高的薪资、职务待遇和发展空间。但现实不是这样,教学秘书的付出和回报往往不成正比。从工资待遇上看,教学秘书的工资普遍偏低,他们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繁杂事务,成绩难以量化,往往得不到认可和重视,从而造成了与教学科研人员横向比较中的收入差距。

4、业务成绩与发展空间失衡。从自身晋升看,教学秘书的职称评定和职务升级均不占优势,由于忙于事务,工作量比一线教师低,科研成果不如一线教师高,管理系列优秀难以划定。从长远发展看,高校普遍重视一线教师的发展,教学秘书却很难获得业务培训、进修深造的机会,使得原本缺乏系统培训的教学秘书们倍感前途渺茫,与高校一线教师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四条建议:高校教学秘书职业持续发展

为了激发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学管理工作更为健康、更为有序地进行,学校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教学秘书明确和规划一条适合教学秘书职业发展的路径。笔者在此提出了“四条”建议,以期保证高校教学秘书的全面、自由发展和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平稳、健康运行。

1、树立人本理念。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做到尊重教学秘书的人格,重视教学秘书的工作,树立“人本”理念。首先,要给予教学秘书以人文关怀,肯定其工作中的成绩,包容其工作中的失误,凸显其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提高教学秘书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之切身感受到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是统一的。以“人”为本,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秘书的重要性,重视教学秘书的选拔和培养,充分肯定教学秘书的成绩和作用,制定符合教学秘书的考评体制,提高教学秘书的地位和待遇,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用激励的政策留住人,用支持的政策发展人,从而保证队伍的整体素质及工作热情、积极性。

2、灵活人员配置。目前,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要管理1000~20xx名学生,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工作内容杂乱琐碎,因此,配备充足的教学管理人员是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二级学院应根据办学规模、师资队伍、专业数量、学生人数,配备相应的教学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院不仅应配备专职的教学秘书,还可以请青年教师兼任助理,或增设各系、各专业的教学秘书岗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专职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减轻工作压力,使之更多地加强业务学习的时间,以更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还可以使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在工作的同时,更好了解了教学管理的各个流程,更快地熟悉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还可以使青年教师引发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配套晋级政策。学校可像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样,出台专门的适合教学管理系列的职称评审制度,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以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学校可建立教学管理系列,在实际工作成绩与教学管理研究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下,重点考察工作业绩,合理地评定职称。针对职务晋升难的现状,学校也可根据高校基层教学秘书的任职实际年限及本人工作的表现,确定相应的级别,根据从事工作的年数逐层地确立行政级别,为他们的发展前途开拓一条有效通道。

4、鼓励科研创新。教学管理也是一门科学,值得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改善。高校重视基层教学秘书的研究,第一有利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也有利于高校教学秘书的个人发展。应该像教师搞科研、抓教学一样,也应鼓励并带动教学秘书在认真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针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焦点、难点、重点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中提升管理水平,将科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教学管理。

总之,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岗位。要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就必须足够重视教学秘书这支队伍。学校各级领导及学院应正确认识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职能、任务,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并且结合学校实际建设好这支队伍,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作为教学秘书自身,也应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学管理素质、信息化管理素质和综合专业能力,以人为本,灵活地运用和理解原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广大师生服务,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以此来胜任不断提高的岗位要求。学校重视与自身提升相结合,这应该是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篇三

摘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主观上要看我们能否正视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解决,这对于我市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把我市建设成园林化生态城市极为重要。

地下含水层按其水力学特征分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孔隙潜水、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孔隙承压水和第三系大安组裂隙孔隙承压水3种类型。第四系上更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以砂砾石为主,含水层厚度大,水位埋藏浅,富水性强。该层地下水的补给源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江水的侧向补给、灌溉水的回渗补给及邻区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其排泄主要是向下层承压含水层的越流排泄、农灌区的开采排泄、蒸发排泄以及向下游邻区的侧向径流排泄。潜水主要化学类型为重碳酸一钙钠、钠钙型水1)分布于城区的外围、局中,铸碱性水、铁、锰和有机质含量普遍升高。由于人为影响潜水普遍遭受污染,日前e1出现较大范围的重碳酸、氨化物一钙钠型水,主要分布在大民屯、劳动湖和浏园一带,因此潜水已不宜生活饮用。造成潜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重、中污染区大部分在氧化塘和劳动湖一带,塘、湖水直接渗透污染潜水。2)工业渗坑、生活污水井遍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极易通过渗坑、渗井渗入地下。3)郊区菜田和农业区长期大量地施用农药、化肥,经灌溉水和大气水而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4)工业废渣、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堆放,雨水将有害物质带入地下,简易厕所无防渗措施都是造成潜水污染的重要途径。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层岩性以含砾中粗砂、含砾细砂为主,含水层厚度大,承压水水位埋深浅,承压水水头高度26.68~69m,富水性强。本层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是上层潜水的越流补给及侧向径流补给,其排泄主要是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开采地下水。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是重碳酸一钙钠、钠钙水,属中偏弱碱性水,矿化度一般为0.22~0.49mg,除铁、锰含量略高外,水质可称为优质水,但在城区局部地带出现重碳酸、氧化物一钙钠型水,显示地下水的污染。承压含水层上覆亚黏土、淤泥质亚黏土,构成承压含水层区域隔水层但分布不稳定,岩性、厚度、埋深等变化较大,局部地带隔水层厚度1m或缺失,成为沟通承压水与潜水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的天窗。第三系大安组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岩组,勘探资料比较少,基本处于未开采状态,该含水层是齐市未来水源开采目的层。

齐市中心城区目前城市供水主要由市政供水和企业自备水源两大供水系统组成,其中市政水源7处,年开采量4015万m3,企业自备水源井187眼,年开采量3230.7万m3,呈污染趋势。工业及生活用水主要开采第四系中更新统孔隙承压水。由于长时间的大量集中开采,承压水天然状态已被破坏,形成较大的封闭状的开采降落漏斗,降落漏斗呈椭圆形,长轴北东至南西向,漏斗中心在龙沙水厂,中心最大水位降5.121m,降落漏斗范围约200km2。开采降落漏斗的形成引发了环境地质问题的出现。

1)开采降落漏斗的形成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流场,使原来单一的北部侧向补给变为四周环状补给,增加侧向补给带的长度,同时水力坡度的加大,也使侧向补给量得到增加,这就使处于龙沙水厂以南的大民氧化塘成为威胁水厂水质的一大隐患。

2)随着承压水层水位与局部潜水位差p的増大,使局部潜水向下部承压含水层的越流量得到增加,导致承压含水层的水质发生变化,局部地出现水污染现象,如第一机床厂和省农机厂等地承压水水化类型为hco3一cl型,属污染类型,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氰化物等含量也高于其它地区。龙沙水厂至肉联厂一带,地下水中硝酸盐、氧氪、亚硝酸盐等指标都不同程度地超过饮用水标准,呈现超量、集中式开采地下水产生的水位降落漏斗是人为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状态的必然体现,是很正常的现象,据1987年至今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结果显示,开采降落漏斗在枯水期扩大,丰水期缩小,这是由于齐市含水层厚度大,地下水储存功能、调节功能比较好,枯水期消耗的水量在丰水期能够得以充分补偿,地下水基本处于均衡开采状态,因此开采降落漏斗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可通过调整开采井布局和开采强度得到控制和恢复。但是也应看到开采降落漏斗的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潜水基本遭受污染,不宜生活饮用,承压水局部遭受污染),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和的话,那么我们引以自豪的优质承压水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其供水功效会越来越差,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失去可持续利用水源的有力支撑。

从1987年开始在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富拉尔基区布设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点,目的就是通过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监测,掌握其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但现在看来对这些监测资料充分开发、科学利用不够,还没有开展对地下水发展变化趋势预报和预警方面的工作。地下水预警系统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比较热门的一个项目,是指在天然条件或人类活动作用下,对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在达到某一质量限度时,适时给出相应级别的警戒信息。地下水预警研究包括地下水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地下水变化趋势的预测及方法,预警方法及预警模型,预警指标体系和等级值的确定,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等。具体说地下水预警就是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给予定量的描述,分析其所处状态,预测其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度。地下水的预警与一般的地下水水量、水质评价方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以地下水的状态变化为识别指标,考虑地下水是否从一状态向另一种状态变化或转移。2)预警的取值要反映一种变化趋势,重点不在于地下水资源状况属于哪一级,而在于与现状比较,其状况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是向坏的方向发展。3)预警评价侧重对不同时间、时段的动态变化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是一个,而是随不同时间而变的系列,加强了动态的描述。地下水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见图1。对于水资源管理者而言,通过地下水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掌握动态性的地下水监测资料,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提供依据[1]。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本系统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做出科学的、全面的分析和估计。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通过对某些决策变量的操纵,使系统既定的目标达到最优。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地下资源评价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地下源评价与管理两者往往相互脱节,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环境地问题。齐市20a来来先后开展了齐齐哈尔市北市区供水水文地质初勘、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齐齐哈尔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等项目,对地下水的量和质都有了明确的概念,但却一直未能建立科学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从而使我们管理工作未能从宏观角度出发,科学调配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产生了由开采降落漏斗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这就是人们普遍认为对一个地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其地下水资源开发前所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相对而言,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却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等到产生了危及人类生活生存的环境地质问题之后,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和管理模式。上海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形成了以市区地下水开采区为中心、最大沉降量达2.63m的蝶形沉降洼地。地面沉降造成沿江地区潮水上岸、地面积水、桥墩下沉、城市部分建筑物倾斜、开裂等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应以科学技术为先导,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让用水者获得最大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同时使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最小。

优化配置水资源就是调整用水结构,分层、分质开发,分质、分类供水[2]采取相邻井中浅层(50~100m)和深层(100~150m)分段取水的办法,这样可以缓解开采降落漏斗的发展趋势。此外,对于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潜水,应在各项管理政策上鼓励用水者开发利用潜水,将潜水用于建筑施工、国林绿化、除尘、降温、消防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行业,科学地将部分开采量分配到潜水,加大潜水开采强度,这样不仅可增加嫩江向潜水侧向补给量,使已污染的潜水得到快速更替,降低污染浓度,改善水质,而且,潜水开采量的增加造成水位下降,降低潜水与承压水之间的水压差,减少了潜水向承压水的越流补给量,从根本上保护承压水,将优质的承压水用于满足居民生活饮用和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工业用水,地表水应用于用水量大且水质要求不太高的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应因地制宜,地下潜水和地表水兼用。

4局部地段限制第四系承压水开采,开辟新水源

齐市中心城区中更新统承压水开采过于集中,鉴于目前已形成水位降落漏斗的情况,应限制增加开采量。为满足用水要求及应对用水紧急情况,在市区西北部的浏园和东北部的工人屯一带开辟新的水源地,保证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

5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节约用水

水资源管理要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加大供水管线,调整井点分布不均、过度集中开采的状况,不得随意增打新井,凡地下水资源必须按规划要求合理确定井距和成井深度,在用水方面建立循环用水系统,提高地下水重复利用率。农业逐步采取节水型灌溉技术,以喷灌、滴灌代替渠灌、漫灌。生活、生活用水方面减少供水系统的跑、冒、滴、漏,对各业用水实施用水定额制度、取水许可证制度等,便水资源管理逐步纳入依法治水、管水的轨道,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6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1)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按照水资源保护法的要求严格禁止兴建有污染水源的建设项目。2)加强三度的治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3)加速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7加强水文地质工作

凡是新建水源地要做好先期勘探试验和供需评价工作。富拉尔基区目前开采量较大,但没有做过专门的供水勘察工作,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应及时开展供水勘察工作;第四系下更新统含水层和第三系大安组依安组含水层勘探资料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开展工作,为地下水资源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类似乎有一种通病,就是为长远着想者寡,急功近利者众,居安而不思危。当时间的脚步不断地向前迈进时,人们渐渐意识到人类忽视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结果是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的出现,紧接若是寻求控制和治理环境地质问题的办法,这又是一条艰难而耗资巨大的漫长之路。我市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或多或少还存在着问题,亟待解决。

1)未能实现分层、分质供水,合理调配水资源。受我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第八条在城市供水管网范围内,不得凿井取水的制约,大量优质承压水被用于建筑施工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行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资金浪费。

2)在水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空白区。市自来水公司在我市地下水开采量中占地下水的总开采量50%,本应列入水资源管理部门的重点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对自来水公司失于管理,使其各水厂的开采井布局及开采强度未能从宏观角度予以考虑,出现龙沙水厂采水井布局不合理,过量集中开采所产生的水位降落漏斗和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果对这个问题再不加以重视的话,难保其它水厂不会出现类似情况。

3)20a来在城市水资源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水资源管理的科技含量很少,这不仅使水资源管理工作容易步入误区,而且也极大地阻碍了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进程。

4)城市水资源管理要尽快实现科学管理,除决策者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外,关键还在于能否有技术过硬的队伍。但多年来我们囿于自家的天地,没有走出去,致使科技人员不能适应新形势对科学的新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主观上要看我们能否正视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解决,这对于我市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把我市建设成园林化生态城市极为重要。

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篇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为根基的中华文明走过了悠悠数千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王朝,中华文明中无不体现出农业的重要性。然而在古代,即使有“士农工商”的社会观念,封建地主制却使作为社会生产主要实践者的农民与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割离,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到新中国的钟声敲响,沉睡的中华大地又开始复苏。三十一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农村真正步入她光辉的改革发展之路。

要解读农村改革发展,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村的概念。农村是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有了对农村概念的正确认识,我们来解读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三十年。

六大以来,中央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两个趋向”的基本论断,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

回望改革过去30年,我们发现诚如温家宝总理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路子。但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解决‘三农’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探索”。

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道路还很长。目前我国市场农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农村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农资市场等发展还不完善,造成了农村生产要素向城市“逆向流动”,严重地制约着农业和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事实上,农村内部改革是内容最复杂、环节最多、层次最深、难度最大的改革,重点应解决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只是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培育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形成竞争性的民间融资机制,这是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重要条件;三是,培育和发展农村技术市场,大力发展农业技术,使农业生产与科技充分结合。实现科技兴农,科学富农。农村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大好政策的背景下,各方资本正不断进入农村。与此同时,农村发展也遇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一是农村土地分散式生产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矛盾;二是农民相对落后的意识形态与先进农业经营理念之间的矛盾;农村现有基础设施的极不完善与农村经济配套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制约了农村发展的步伐。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并不是农民们自己的是,而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虽然学习生活在都市,但是也可以心系农村发展,投身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大有可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力量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拥有最为新鲜的思想认识。我们可以以我们的知识力量支持农村发展,积极参加支农建设,组织知识下乡。为农村带去新的先进的文化,开阔农民的认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规划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积极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帮助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法制、文化建设,使农村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对此,我们也应该又清楚的认识,正确理解新农村的含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拆了旧居建新房,许多地区在相应基础设施还未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盲目建设,既浪费了宝贵的农村资源,也有悖于新农村建设的主旨。新农村的新不只是房屋的新,而是农村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的全面发展更新。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时,不能只注重表面,而要深入农村,实地了解地区发展的优势、特色,结合地区实际状况进行全面合理的新农村规划。从而建设出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人际关系和谐的真正的新农村。相信在正确思想指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必将走出又一段辉煌。

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篇五

须真正做到教育公平

董干小学 史春圆

【摘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公平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热点问题之一,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事关整个教育的质,同时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必须重视的内容。云南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与成果,并且分析了在这些努力与成果的背后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真正做到教育公平。

关键字: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公平;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指导思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2、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均衡配置学校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精神。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经费配套投入、相关部门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农村各中小学配齐了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舍面积增大,教学楼得到改建或重建;按要求修齐教室、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室、实验室、团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食堂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网络资源到到共享、班班通工程得到解决。美丽的教室,红色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按照要求得到了改善,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标准,缩小了农村区域之间的明显差距。平衡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3、教师素质与生活质量提高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是琢磨基石的工匠,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贫穷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师资基本数量的缺少、学科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短缺、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是之前存在的真实问题。但是,二十年来,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关的优惠政府,引进优秀教师;加大对教师的培养。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育培训、学科培训;学校整合等一系列措施。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等得到了提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象得到缓解。云南省持续实施特岗教师计划,2016年新招聘特岗教师4987人,安排到农村地区学校任教。以“国培计划”引领示范,健全完善省、州(市)、县(区、市)、学校各级培训平台和网络。2016年,“国培计划”共培训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为主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2.7万人。从2016年起,在全省85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全面实行乡村教师(乡中心区、村庄学校的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并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8亿元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3556套。

学生接受公平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学校和老师要把全部精力用到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上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实行了划区域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不办实验班、重点班、实习班;教师不搞偿家教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以“师德六条”、“五严禁五不准’”、“教学十不准”等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美了,教室亮了,设备齐全了,跑道红了,教师勤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巩固了,家长满意了,但是,要让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差距缩得更小,就必须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

二、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做到学校内部管理公平

教育要均衡,学校管理要跟上。人性化公平的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作为学校,教师是首要的管理对象,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除了对教职工的学习、教育、关心、尊重、信任等之外,更重要的是拟有一套完整完善的管理制度。

1、学校教师的评优评先、竞聘等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具有鼓励性。

2、学校教师工作考核要完善,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后勤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的肯定与评价、考核与奖励等措施。

3、完善实验仪器、乐器、电脑、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开出使用及保管,图书借还阅览及保管等情况、达到的效果情况的评价等制度。不能完全以纸质资料印证工作完成情况。

4、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平台,结合实际扎实抓好,必须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绝不能为了检查让教师花时间、费精力、做应付式的学习培训。

三、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1、“大班额”现象现在农村各中小学还很凸出。学校管理不到位,“大班额”问题得不到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会严重失衡。这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师资配备不均衡。一方面教师编制总额超编,另一方面农村边远学校和乡镇薄弱教师短缺。主要原因一是教师流动失衡。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师工资财政直拨个人账户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调控手段弱化,年轻教师稍有成绩,村小的就流向镇中、镇小,镇中、镇小的优秀教师又流向县市城区,“掐尖”和自由流动现象严重。二是学科结构失衡。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在村小等薄弱学校尤其突出。三是年龄结构失衡。乡镇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

3、办学条件不均衡。经过“普九”时的突击建设及后期国家专项资金的拨付,一部分城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改善,但农村中心小学和村小条件十分落后,条件简陋,教室破旧,缺少教学辅助设施和运动场地。

4、学生分布不均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由过去“有学上”到要上个“好学堂”。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学生流向优质学校。一些资源优质的学校无序招生、盲目扩班,助长了 “择校风”。有的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有的学校生源不足,开班不齐。

四、解决的措施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规划是前提、学校布局是基础、师资配备是核心、资金投入是关键、政府重视是根本。

1、推进新一轮布局调整,实现农村中小学校合理分布。按照“小学就近适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尽快修编规划,进行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使之与城镇发展、人口结构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县市城区学校重点完善布局规划;各区镇处场重点建设好每镇一所初中、一所镇小和服务万人左右的农村中心小学,形成以镇中、镇小为主体,中心小学为基础,极少数村级低年级教学点为补充的学校布局;确定永久性保留学校和过渡性学校,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整合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

2、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分步缩小城乡差距。

坚持以发展求均衡,分层级、分阶段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达到区域同标、城乡同标。鼓励和提倡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学校,原则上每个乡镇建设一所标准化中学和一所规模在300人左右的标准化小学,提高学校装备水平,配齐教学设备,教学器材,完善功能用房及设施;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学校服务半径大,学生上学难,特别是留守学生管理难等问题。

3、建立管理和保障机制,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篇六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联网借助三项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在日常生活及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带动这些产业升级、发展与繁荣。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人们在家可以享受到更舒适的家居环境,家电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与管理,身处千里之外,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房屋状况,甚至可以远程喂养你的宠物,完善的安防系统,让您能够随时知道家中是否有火灾、煤气泄漏、漏水、房屋被撬,甚至下雨天,窗户可以自动关闭,而这都是借助物联网实现的,而这一天,已经到来。

当然,还有智能物流与智能医疗,城市货物与快递纳入云端大系统,对货物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监控,货物运到哪,在那一辆车上,驾驶员是谁,还有多少分钟到达,都可以通过手机app、web查看。老百姓关心的医疗也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远程医疗设备可以走入家庭,人们不需要到医院排队挂号,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检查,医生可以在远程对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出判断,并且人们的健康状态汇总到城市云端,在各个医院都可以联网查看,方便医生快速做出判断。而这,不是将来,而是现在。

物联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智慧城市,许多基于物联网的产业和应用都是服务于智慧城市的主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是城市建设的稳定技术基础,城市智慧化发展也使得物联网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智慧城市囊括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建筑和家居、智慧集成六大领域,打造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涵盖各种关系和价值 链。施耐德电气会从全局角度出发,统筹协作政府、企业等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整合多方需求,实现资源、利益最优化,并通过设计融资、人才发展模式,助 力城市实现全方位发展模式。

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篇七

人和自然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可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发自然资源,而很多的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开发的深入总有枯竭的一天。环境危机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了,随着环境的恶化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人类发展到今天,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虽然科学技术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可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经受了由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危害。发达国家如日本的熊本县水俣湾就曾出现过“水俣病”,事后调查是由于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水里造成的。我所要讲的是日本从1956年发现这种病开始,一直到1968年经过了12年后日本政府才重视这件事,才勒令工厂停止废水排放。可见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的艰辛,环境保护所处的辅属地位。人们只注重了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当然到最后受害的往往是人类自己。在各国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因此,环境保护的问题应摆在发展的前面。

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被满足后,就开始追求享乐和舒适的生活,可是人们并不考虑限制和约束,没有限制和约束的发展和使用,最终的结果便是不能持续发展。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使用的后果是什么?人们在开始使用时往往并不考虑这些,只是注重发展得来的实效,得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当今人口发展和资源之间产生矛盾时,环境问题已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人们才开始考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

在现今的情况下,我们的科技是发展了,但这发展是以付出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温室效应、极端恶劣天气现象的增加、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现象,都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警告,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首先会影响到人类,因此,人类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保护好环境。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做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使地球生态环境能和谐发展。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很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利用开发,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资源,发达国家发展的这100年所消耗的资源要比过去几百年还要多,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已经超出了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了。不过,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各国也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使地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生态持续发展得到延续,将可持续发展进行下去。

人类的生存活动是离不开环境的,而正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才使地球的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便利和依赖,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因而自然环境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但是自然环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这时,就会出现资源枯竭的危机。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各种消费活动的副产品,都会由环境来消纳和吸收,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就象现在的雾霾天气增多的现象,就是环境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足的表现,实质上是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造成的危害的结果。环境危机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现象,我们称为环境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是指人类的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例如,涸泽而渔、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现象;再有一种情况就是环境污染,如前面我讲过的日本的熊本县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于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对人或这个区域中的生物产生了危害,使这些生物不能正常生存,直接威胁着人类和这些生物的健康。

环境危机的影响还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生存也可能构成威胁。因此,一种文明的延续必须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人类在活动中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控制环境污染,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可持续性。环境危机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些什么?今天全球都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建设和谐的地球家园,让我们的地更绿、天更蓝、水更清,不仅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留给我们的后人,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稳定而健康的生态环境。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发展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可是环境危机是在如今的高科技、高发展速度下产生的,现有的科技手段并不能完全遏制这种现象,因此,人们应该重新定位我们的发展,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和作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破坏自然规律恣意行事,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阶段,要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考虑协调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任何以发展为借口的破坏环境的发展思路和模式都是错误的,而且环境问题涉及的是一个整体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要全面地看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篇八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缓解当前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建设智慧城市是经济增长“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智慧城市不仅会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城市生产方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当前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内涵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通过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事实上,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在特定空间上的具体体现,是一场信息产业再升级和信息技术创新引导的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和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这就要求城市发展既要在技术上实现透彻感知、互联互通和深入智能,更要实现城市经济、生活和管理上的全面“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与战略意义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城市时代,亟需充分利用城市信息化把握发展机遇,改变以往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面临的诸多失衡问题,以及应对城镇化过快发展所蕴藏的“大城市病”集中爆发风险。基于这一现实需求,加快推进城市“智慧化”,实现城市经济“智慧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经济增长“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1)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通过引进电子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子政务,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以及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以提升公共服务部门的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切实解决城市居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使全体居民更多地分享信息化和城市化发展成果,推动城镇化发展模式由侧重数量,关注经济要素集聚的外延型城镇化向重视质量、突出城市功能完善和经济社会效益提升的内涵型城镇化转变。

智慧城市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实现: 在生产方式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将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助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和动力,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信息化,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推动生产方式由“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变。在消费方式方面,智慧城市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消费、电视购物、远程服务等消费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实现成本节约与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

(4)发展智慧城市有利于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智慧城市,有助于我国把握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机遇,发展物联网、云计算、3s 等高端信息技术,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提升城市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与现实基础

在“十二五”时期,智慧城市与集成电路、智慧工业、地理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共同列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二五”科技计划的规划重点,以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加快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处理好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之间的关系,建立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共同作用的动力机制。一方面,要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性作用,制定相对完善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智慧城市相关产业流动。

智慧城市建设要处理好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促进产业技术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发挥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注重物联网、云计算、3s 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改变我国信息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要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作用,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3)处理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集成共享的关系

建立“智慧城区”或“智慧社区”,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扩展、不断提高,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的信息化和智慧化。要率先在交通、环境、医疗、教育等领域推进智慧化项目建设,解决大城市“出行堵”、“环境差”、居民“看病难、看病贵”、教育不公平等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提升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为什么要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原因?

定义: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原因:(1)一方面是中国目前的发展主要以城镇化为重心,城镇化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嗜待解决,而智慧城市很有可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最后,智慧城市建设是需要不断的创新的,而中国目前正在提倡创新,由此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就业,改善环境、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琼剧的传承和发展论文篇九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实施以下政策和措施。

一、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我国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已开展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

推行低碳生产,需要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等。

二是要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低碳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把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三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等。

四是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二、提倡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

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

三、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些行业造成的污染。

另外,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

四、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