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思路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初探论文(优秀5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思路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初探论文(优秀5篇)

时间:2023-09-22 13:59:58 作者:紫薇儿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思路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初探论文(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思路篇一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职业理想切合实际。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思想端正了,职业目标与为人处事才能跟进。要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他们懂得,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开展“我为人人”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如班级卫生日、各种义工活动,到福利院、养老院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进行思想、德育教育。同时让学生懂得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德育课感兴趣,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课堂;有了和谐的课堂,才能顺利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三、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依赖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拓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做文明学生,树文明形象”活动,要求着重抓文明礼貌用语及仪容仪表,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用语口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宣传,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校内可以举办书画比赛,爱国歌曲大赛,体育竞赛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道德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爱集体、爱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坚强意志

老师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加强锻炼学生意志的教育,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锻炼学生改变做事怕苦、怕累的思想,及时发现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实际案例教育学生遇事时不急不躁,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德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校、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其中包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五、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光靠课堂上说教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只有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领会道德标准的意义,教师应对学生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更多、更好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使学生把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校多次组织专题报告,请交通部门的交警到学校做交通安全教育报告,并以实例教育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又请派出所的民警到校做法制教育的报告,讲述打架斗殴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全体学生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在实践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

六、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减少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强化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思路篇二

作为一个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总是一双方互为主客观为前提的,沟通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有时相互认识的对象,在交往中双方都应接受对方,受到对方的影响并有某种收获,共同享用对方的经验与体会,也才能真正“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氛围。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是这样做的。

1、充分倾注爱心面对新课程作为引导者和实施者的教师来说,与小学生心灵沟通的首要条件就是给学生以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也才能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学生的忧虑当自己的忧虑。一旦当学生感悟到老师真诚地热爱他时,就会激起他们心灵的火花,把教师当做最可信赖的人,并毫无保留地将心灵的大门向老师敞开,告诉你在他幼小的内心深处的秘密。

第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是起点,也是沟通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当学生正待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的及时的微笑;当他们置身迷途的时候,你能够及时给予指点;当他们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关心,送区一份温暖;当学生犯了错误,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给以语重心长、慈母般的劝慰。如果抓住了这些有利的教学时机,只要几句话,几分钟就能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心又灵犀一点通”的艺术效果。

第二:必须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其中,关键的工作是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睁大眼睛发现学生的每一处优点,缤纷给予及时而恰当的鼓励,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每一处错误,决不能“上纲上线”,态度生硬,而更应注意批评的技巧,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对学生保持尊重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有礼貌地对待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充分体现出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较之慈祥、和蔼可亲、关心更为深刻的爱,它将为我们合格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奠定基础。如果缺乏严格要求,学生就会像一株树苗生出杈枝,不会成材。当然一味的“严”,往往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及特殊的环境特点宽严并进,宽容待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创造条件与他们达到心理相容。

2、充分给予帮助贯彻疏导原则,帮助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就要作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以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式和健康发展。例如:我班上有一位男同学的学习和纪律都很差,与许多任课老师的关系都很僵,但他的乒乓球却打的很好。有一次,我发现他正在打乒乓球,就走过去与他对练起来。在乒乓球上下翻飞时,师生对话也展开了:“你有不少的缺点,但也有优点。你的体育就很好,三好已经占了一好了,只要你努力,一定也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这个学生从未曾想到自己能和“三好”沾边。我的几句鼓励的话温暖了他的心,竟成了他进步的起点。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这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作具体的分析,掌握学生思想“疙瘩”的来龙去脉,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心理发展。

尽量给予生活上的帮助,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铭记于心的,特别是对家庭经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更是如此。

3、充分展现民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宜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应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首先,教师应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接触,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劳动,一起娱乐、聊天,一起做游戏,一起探讨生活,个人理想,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实存在,是理解他们的,是可爱的可信赖的“朋友”。

其次,班级所开展的活动应该掉“老师绝对权威”的传统陋习,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诸如班委干部的选拔,各级“三好生”“优干”的确定,班内的重大活动等,要让学生发挥主动精神,积极建议,参加评议,陈述各自的、各方面的理由,而不是“老师说了算”的结果。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也进一步融洽了师生的沟通。

再次,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师生之间可以倾心交谈,也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教师本人,更要在会上深入浅出地剖析自己的思想行为,工作中的得与失,让学生感觉到你的诚心,这就促进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误会和隔阂的消除,增进感情上的沟通与交流。

总之,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教师会得到很多启发。“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确是“民主性的精华”。在实施的新课程面前,我们必须得接受“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实,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件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就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而不能有丝毫的忽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思路篇三

思想品德课本中编排了不少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相关联的内容,其内容贴近实际,是帮助学生深化吸收课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实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年龄特点,按照课本上提供的内容和活动形式,适当安排学生开展一些社会活动,例如拜访革命先烈纪念馆、组织街头社会调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主题班会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了解了社会各界的真实状况,明白了学习思想品德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认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水平。例如:在教学“法律保护我成长”时,除了要把相关的法律知识完全介绍给学生之外,还可以联系一些社会上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的案例,要求学生结合在课堂上学习的法律知识,开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教师的相关安排和要求,学生们有的上网查阅相关案件的资料和图片,有的在学校图书馆里寻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学生在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侵害时,学校所应采取怎样的救助措施,家长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学生自己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这样的实践活动无疑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活动中自主体验

在活动开展起来之后,教师除了要确保活动的广泛性之外,更应该让学生保持专注度,深入参与到活动中去,确保取得高质量的活动效果。新编思想品德课本中对于学生参与活动后是否有所收获,作了重点强调。参与、探索、思考是开展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在活动过程中自主体验道德的冲击。在安排活动内容和步骤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以及当今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品德的养成就在于自己每天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培养。例如:为了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开展名为“我爱我家”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父母敞开心扉,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成信,装在信封里,由教师郑重地教给家长,告诉家长这是自己孩子内心的呼声,从而让家长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开展亲子交流,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对话。另外,针对那些与父母交流太少,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他们和父母的交流工作,让学生自己体验到活动的意义。

三、开展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思品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可以理解为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身边的各项小事中感悟出道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掘,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中万千百态,在每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选几个学生来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印象深刻、值得思考的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内容要真实客观,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一两分钟就足够,最好让全班学生轮流发表,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言的'机会,然后再让全体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再发表自己的想法,点评发言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达到共识。例如,有一位学生评析了小区里一些妇女在公园的人工湖里洗衣服的现象,他从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的角度去评析,教师就可以提醒学生结合《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律上的规定,去分析哪些现象和行为是遵循了保护环境的原则的,哪些是违反了相关规定,是要被取缔的。假使学生觉得生活中的事情太过琐碎,难以提取为案例拿来评析,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去阅读报纸,多看新闻,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去评判是非对错。事例评析活动,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感悟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四、促使学生道德践行,初步感悟人生价值

实践活动要能够让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服务社会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社区公益、关爱孤老、普法宣传、环保活动、协管交通,还有各种志愿者活动等多项内容。公益活动的目的是在社会上发扬奉献精神,提倡关爱互助的良好风气,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组织初中生参加这样的活动,看起来似乎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其实完全可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的,例如可以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加街头环保宣传,组织一日爱心捐助等。此外,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也可以与之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后,不妨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去探望城里的敬老院,让学生当一次关爱老人的志愿者,陪老人在阳光下聊聊天、说说话,替老人梳头捶背,帮老人的屋子打扫干净,在这样的志愿者活动中,让学生明白每一位老人都是值得去尊敬和关爱的,让他们在关爱老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体会人生的真谛,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道理。服务社会是思品教育核心内容的体现,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

五、总结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结合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能够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特别是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意义。思想品德教育是要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积极向上的好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结合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品德教学工作。

作者:石可伟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思路篇四

社会发展推动教育模式向着以人为本方向发展,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能够充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推动教育改革。课堂上的师生沟通能够将课堂气氛扭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为此,下文对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教学师生沟通原则进行介绍,描述师生沟通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并针对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沟通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任何的课堂沟通活动都对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理解,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与知识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道德品质实际上是一种个体化的心理现象,其在学生素质上的养成以及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环节中重点就是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特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特点得以施展。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与思想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故事,在课堂中创设相互沟通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的环节中,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他人感受,强化思想道德意识。

(二)有助于学生自我概念形成

初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的评价、观察、定位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支配。学生自我概念意识能够直接影响学生行为。积极准确的自我概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信心,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反之,消极的自我概念让学生不能坚定的面对学习与生活,容易产生自卑感,止步不前。自我概念简单解释为从与人沟通中发展而来。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沟通在青少年自我概念意识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初中教学模式正在向着培养社会性人才方向发展,社会发展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沟通是实现生存的不二法则。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对方沟通能够帮助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沟通互动中向学生们提供快乐。由于现代初中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学习节奏比较紧张,再加上互联网等社交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这样的局面将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沟通,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有效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排解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师生沟通理解存在偏差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具有教师向学生提问,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进行问题回答,这样的互动交流越多越好,那么课堂气氛就会越热闹。其实不然,在教师这样理解下的课堂只是满堂问,虽然课堂形式很活跃,但是学生不能实现与教师之间真正的思想交流。该种教学课堂互动模式依然存在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处于课堂学习中的被动者,教师在知识教授上一直采用知识灌方式,不能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课堂教学忽视学生价值观目标实现

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显然,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被忽视,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学习技能格外关注。这种在学生学习中的教学疏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而造成这样的现状原因主要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单一的围绕着书本知识学习,教师采取知识点问答形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教学角度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无可厚非。但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角度分析,教师并没有注重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三)学生思想品德课态度存在问题

在初中学生课堂教学评价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对方认识存在问题,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在考试中的占据的位置不重要。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学习中,对事实焦点、社会热点以及身边新闻事件漠不关心。换言之,由于应试机制的限制,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之间的吸引力不足,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基于这种认识,导致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不能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得不到锻炼,注意力不能集中。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沟通的原则

(一)师生平等参与原则

新课标对初中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学生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期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阶段,只有在师生课堂沟通中实现平等原则,教师才能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

(二)相互尊重原则

相互尊重原则是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平等相待,懂得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与自由,这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构建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前提。在思想品德教学环节中,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定位,是引导者,还是主导者,教师需要摆正自身位置。而学生也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步。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并在与学生沟通中给予学生以鼓励。另外,实现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想法,而学生要在在课堂上与教师分享想法。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注重以情动人,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真挚的情感交融。

(三)启发性原则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那么,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应该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进步。启发性教学帮助学生对课堂论题的深入思考。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启发和探究相互结合,实现真实有效的师生沟通。因此,要想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师生沟通,需要遵从启发性教学原则。

四、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也是道德的示范者,教师在课堂上是一言一行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大影响。学生有意识的模仿教师,好的模仿对象能够对的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影响,相反,消极的教师形象也为学生的心灵带来伤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前,需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养。这样,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才能将书本中具有距离感的人物形象转移到身边的人物身上,并实现楷模效应。在耶鲁大学的沟通研究计划结果中表明,信息沟通的意图、特长以及信息的提供的可信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受众对沟通的反应。同一条信息,如果被信誉较高的沟通者叙述,要比信誉较低的沟通者叙述,更加容易获得赞同。由此,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师在学生之间的'信誉度,教师的信誉度进而也决定了学生对其沟通信息的认同感。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二)教师准确定位课堂角色

教师在课堂角色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与学生的沟通态度,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态度中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与尊重。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有很多种,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三种定位分别是权威、顾问、同伴。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权威”的沟通态度具有强制性,也可以说权威的沟通态度中,教师并没有真实意义上实现与学生的沟通,该种沟通态度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似,教师只是针对课堂问题进行机械式的提问。“顾问”在师生之间沟通中的态度更加偏向于指导。而“同伴”的师生沟通态度是真诚、尊重以及平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态度是实现课堂有效沟通的充分条件。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同伴,需要从了解学生开始,教师应该学会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并以学生的心情去理解学生,采用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学生的思想发展。再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与教师沟通中得到满足感,内心容易向教师靠拢,更加容易与教师成为同伴。

(三)向学生提供沟通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将知识平均给不同的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知识与学生一一对应。在调查中发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不能控制的将更多知识分配给一部分学生,也就是教师“喜欢”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而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将不能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失去了与教师沟通的机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潜意识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了标定,在教师心中有喜欢的学生,也有一部分不喜欢的学生。而造成教师对学生能力标定的主要的因素为:学生背景、考试成绩、外貌、智力情况等。无论在哪一种课堂中,完全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有些困难,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教师难免会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初中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需要教师对特殊标定的学生人格发展予以注意,鼓励学生差异性发展,实现整体性齐头并进。例如,在对被标定为“弱势”的学生教学沟通中,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意识控制,进而减小标定所带来的危害:第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面带微笑,向他们点头,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第二,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想法,并予以适当的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帮助,切记不能打断学生发言。

(四)课堂角色扮演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实现与学生沟通。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与教师之间存在相互信任的关系。因此,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中不是教师的替身,而是在表达的观点。在角色扮演中,重点不是学生在说什么,而是学生当时情景中的情感自然流露。而教师在角色扮演中,以不做评价的方式进行,观察学生的反应,听取学生的建议。教师能够在学生角色扮演中体会到学生的想法,看到学生的精神世界。综上所述,教育机制不断革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不能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提高。在师生沟通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从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沟通的意义进行论述,通过对师生沟通的原则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艺.思想品德课师生交往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周钱.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d].杭州师范大学,

[3]周君红.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师生互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张黎青.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2

[5]韦舒莹.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6]叶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7]郭萍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沟通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8]梁平.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d].鲁东大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思路篇五

一、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谐的教学必然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击中学生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优化情境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围绕创设的情境主线,结合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学龄特征和具体学情,在一种富有情境的轻松氛围里,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在这当中学生也能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注重教学的导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如在教学《天下父母心》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父母的重新认识呢?教师可用视频短片,向学生播放四川汶川地震中,母亲用瘦小的身躯为孩子支撑起狭小的生活空间的`视频材料。以及母亲死后,仍然用自己的奶水哺育婴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父母感恩”的重新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引用诗歌朗诵、歌曲等形式。

三、突出主体地位,发掘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的课堂应该是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性特征的课堂,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所以应突出学生主体性,把学生看着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视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的同时,感受到激励和鼓舞,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这样,学生自然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活力的方法形式多样,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只有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真正具有活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