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基础会计课程论文 工学结合基础会计的论文(大全5篇)

2023年基础会计课程论文 工学结合基础会计的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3-10-13 19:57:53 作者:书香墨 2023年基础会计课程论文 工学结合基础会计的论文(大全5篇)

公司宣传语是广告的核心,它能够通过简短而有力的文字,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核心卖点和价值。在制定公司宣传语时,我们要注意其与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的区别度,以突出公司的独特性。通过研究这些成功企业的宣传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和成功的秘诀。

基础会计课程论文篇一

将权力、责任、利益相统一,将责任预算和责任控制为主要工作内容,将责任评价和奖惩情况作为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在后来的国企改革中,逐渐被国企所接受。

这种管理制度使原本混乱的管理体制责任明确、分工清楚,能够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

因此责任会计是一门综合类的科学,与企业组织结构相适应。

责任会计的主要工作在于分化权、责、利的关系,将这三者作为将来评价各种责任中心的凭借和依据,例如财务、劳资、审计等都是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科室,这些科室该如何考核单位的盈亏情况与绩效情况,就需要各种会计报告。

2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21评价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按照按照性质与政府财政拨款情况,分为不同的类别,不管是参公事业单位也好,差额事业单位也好,通常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文化、科教、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

业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没有形成对内部组织进行绩效评价的意识。

22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可是评价两所事业单位就不可能采用完全一致的考核方法,年度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等都不可能统一而论,而且,各个单位各自的考核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亟需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3责任会计理论在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31明确各部门权责界限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难题之一就是权力与责任的界限难以划分清楚,特别是一些相关部门,例如财务、人事劳资、审计、质管、办公室等,这些科室都与事业单位的经济运算与内部绩效考核息息相关,这些部门之间的责任与权力该如何划分成为了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的难题。

综合管理部门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干预各个具体专业部门的正常工作也业务,只担任行政管理的任务,同时针对各个专业部门汇报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各个专业部门做好本职工作,互不干预,各有侧重,积极地进行有效的沟通。

32建立健全预算制度

财政预算是每个事业单位年初必须进行的重点工作,经过预先测算,按各个明细预算支出项目分解给各个成本中心。

在分解时,严格区分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针对两种不同成本的基本性质,分别下达预算指标。

在参考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物价上涨或下降的情况,务必做到合理、科学。

33建立一套日常成本会计情况的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一门相对严谨和专业的体系,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共同配合完成,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逐步建立起一套日常成本会计的体系。

分析事业单位是否存在紧急任务或临时任务,主要依据财务部门的报表编制各种会计报告,为各成本中心提供会各种具体数据,以便于做数据的综合分析。

34综合分析,确保完成工作目标

单位领导要会同相关相关科室依据实际工作的绩效情况,来安排下一步的工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时下,许多事业单位正在逐步实施这种绩效考核制度,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开展了质量考核奖惩办法,将工作效果與质量划分为多个标准,将工作内容以分数的形式量化,通过分数来决定相关科室的奖惩。

年终汇总全年的考核数据后,预算指标执行达到要求的成本中心,可用多种方式对成本中心责任人及员工进行激励,也可作为评定部门及个人优秀等级的条件之一。

当然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特别是在不可控成本的部分,如果超出预算的部分是由于市场物价突然上涨或是国家下发的相关政策,那么这部分上涨的费用应该从成本的按照比例扣除,如果超出预算的部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个人工作的疏忽或失误,那么就需要按照上述的要求进行考核。

4结论

事业单位已经逐步摆脱了传统的考核办法,融入了新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目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医疗、教育、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

引进责任会计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帮助事业单位更好更高效与科学地进行内部绩效的考核,协助事业单位更合理地制定与完成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创造更大的价值。

“摸着石头过河”,找到最适合本单位的方式,履行好事业单位的责任与义务。

基础会计课程论文篇二

1以学生为核心的学习

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颠覆了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方式,在这种新型方式下,学生与教师关系融洽、地位平等。这种方式强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老师只是对关键问题提醒和引导,并最终检验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例如,在讲授资产时,针对当前在学生中比较熟悉的快餐———肯德基,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快餐店的服务生,由学生自己归纳、概括这一特定主体———肯德基快餐店所具有的资产。学生提出:有快餐店面———房屋;店面标牌———kdf;食品加工的机器设备———炸鸡的设备;加工的原料———鸡肉、土豆……;加工后的食品———炸鸡、汉堡、薯条……这样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概括企业具有的资产:固定资产(厂房、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商标)、原材料、产成品。并且针对服务生本身这一人的因素是否作为一项资产作出界定———由于资产的一个特性是能够以货币计量,而人是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的特殊个体,所以尽管他符合资产的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人不属于企业资产。由于以学生为中心,由他们来亲身体会和讲解基础会计中的这一概念,使学生对资产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入。

2行动导向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每堂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则更为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掌握每个知识点、每科课程,更要求将各种知识技能融会贯通,这样就会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达到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这一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目的决定行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明确教学的一项目的意图,然后学生通过行动来达成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确定几个行动方案,再比较、分析、判断,选择最优方案付诸行动。可以说这一行动是为达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行动分前期、中期、后期几个阶段。学生通过前期的预测,中期的判断、分析、调整,后期的完成几个关键环节的行动达到最终目标。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内容是结构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处理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进行,另一方面需要跨学科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参加所有学习活动的计划工作,甚至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照顾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如文化知识和技能基础、心理特征和社会发展状况等。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更要注意学生的内部活动,注意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如引导课文教学法就是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它通过表面看似松散的组织形式,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工具。在讲授“财产清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一章节时就可运用这一学习方法。此章节位于学习了复式记账、凭证、账簿之后,所以学生对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了大致的了解掌握。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一致,为什么?怎样达到一致?如果使其达到一致说明什么?针对问题,学生可各抒己见,并努力为达到“余额一致”这一目标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从而顺其自然地编写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达到基础会计中银行存款这一货币资产的清查盘点。

3整体综合学习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水平,这就要求在平时不仅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有超越专业技能以外的学习体验,如情感、伦理、政治、法律等。因此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整体化的学习过程。它包括:专业学习———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学习———通过学习基本的工作技术形成方法能力;社会和交流式学习———通过掌握基本合作和交流技能形成社会能力;情感和伦理的学习———通过深入反省和认识自己,以及负责任地参加社会与政治活动,形成情商。实现整体化学习,必须在学习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做到:确定多方面的学习目标,包括专业知识学习目标、解决问题能力方法的学习目标、沟通与合作方面的学习目标以及价值和法律方面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选择针对职业的工作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学习内容是跨学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与工作任务”,它来源于企业实践,但不仅仅针对具体的岗位,而是着眼于人的职业能力和生涯发展;教学设计遵循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原则,即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及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经过基础会计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会计这一职业的工作过程。但是否具备能作账、经验丰富、熟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条件就能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呢?在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能否作假账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整体化学习对学生的会计职业作进一步规范。通过安然等一系列的案例展示引导学生展开有关职业操守的问题讨论。会计舞弊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危害给他们敲响了警钟,从而使其从自身做起,从开始做起,严格按照会计不作假账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身,让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再危害社会。另外,通过世界500强企业中大量ceo为财务出身的事实展示让学生有反省和认识自己的过程,并可进一步规划其职业生涯。使学生将会计这一职位定位上升一个台阶,看到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为其将来的职业晋升打下基础。

基础会计课程论文篇三

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中职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项目教学法

例如,在中职学生初学会计课程时,笔者会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基础会计是做什么的?”学生说:“想!”于是,笔者给了学生两张单据。第一张是“收料单”,让学生根据笔者所给的资料大胆地填写。然后,笔者宣读正确答案,并请合格的同学举手。结果,大约98%的同学合格了。笔者说:“你们看,老师还没有教,你们自己就都会了!”笔者观察到,此时学生的信心十足。这时,笔者又安排学生:根据第一张“收料单”,自己填第二张“记账凭证”。结果,同学们都不会填,强烈要求老师教给大家。于是,笔者笑了:“这就是我们在今后的‘基础会计’课要系统学习的专业知识了!”通过以上直观、具体而不单调地讲大道理式的教学和教育,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甚至下课后还在问笔者:“老师,‘借’、‘贷’是什么?可不可以马上告诉我?”其迫切的心情让笔者非常高兴和感动。

2、体验教学法

在体验教学法中,教师是体验式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体验式学习的环境氛围,引导、组织学生顺利地完成实训环节。例如,在模拟业务人员预借差旅费2000元的业务中,教师应先物色在模拟实验中需要的角色,如业务员、出纳人员、会计人员等,然后根据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作针对性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按照设计的角色进行相关业务操作,如业务员首先应说明其借款的程序:先填制一张款项为2000元的借据,经有关领导审批后,交给出纳员,出纳员审核无误后,方可将款项预支给业务员,并在借据上加盖“现金付讫”的戳记。会计人员据此编制会计凭证如下,借:其他应收款——××业务员2000元;贷:库存现金2000元,并将此会计凭证登记人账。学生亲自参与不同的角色,自己去发现预借差旅费的结算关系是企业与职工的往来结算,明白它的.实质是企业将要发生、但又尚未发生的费用;在费用尚未发生前,不能直接计入“管理费用”账户,必须先作为企业的应收债权核算,计入“其他应收款”账户,待业务员出差回来报销时再转入“管理费用”账户。通过这样一个模拟实验教学,学生很容易掌握这类经济业务的操作过程。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电脑对教学资料进行处理,增强学生的好奇感,激发中职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助于分散难点,便于学生比较分析。例如,在“会计凭证”一节的学习中,通过电脑,把各种原始凭证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某一种原始凭证(如发票)的演示中,具体用箭头标明原始凭证的名称、日期、编号、经济业务内容、金额、单价、相关经手人员的签章、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等具体内容的位置,有助于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七项内容;对于记账凭证,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电脑中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记账凭证,要求学生指明记账凭证的七项内容分别指什么,具体在哪些位置。教师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在课件中演示记账凭证的具体填制方法。通过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论

笔者相信:只要教师以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诚心去不懈追求,把教学的实践和科学的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与教师应有的广博的课外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必然会涌现出新颖的、符合当代职业中学学生特点的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课堂就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吸引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是有效的;教师的教,更是快乐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基础会计课程论文篇四

摘要:为深入了解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高职院校、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校企合作松散、效率不高,有很大的局限性,被调查者都对第三方校企合作新模式充满了期待。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第三方

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新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关键。校企合作如何取得更深入、更持续的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难点。为了找到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钟立群教授主持立项课题“基于4rs理论的第三方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研究”,意在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学校和企业在各个环节搭建合作平台,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目的。第三方机构是指为高职院校、生产经营性企业提供人才选拔招录、实习培训、岗位技能教学、考核评价、就业咨询指导等服务的专业化盈利性组织。为了深入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笔者拟定了调查方案,编制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卷)》、《“校企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和《“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高校卷)》,于6月至8月间对企业、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许多有益的信息。

1关于企业

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54份,问卷共涉及了17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现状、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的方式、企业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1.1关于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从收回的企业卷来看,有44.44%的企业与高校有过合作,55.56%的企业从未与高校进行过合作办学。从合作的方式上来看,62.96%的合作方式是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委托学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和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的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了12.96%,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和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3.7%的比例。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方式上,55.56%的比例是学生顶岗,师傅指导,31.48%的比例是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

1.2关于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的方式

企业招聘新员工的渠道中,30%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16%是通过院校招聘,16.67%的比例是高校学生在公司顶岗实习后被留用。被企业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对公司工作比较满意,70~90%能长期留任的占59.26%,而能长期留任不足50%的企业占比7.41%。从引进人才的专业角度看,愿意聘用应届的专业大学生并提供培训机会的.企业占31.25%,没有这个意愿的企业占比56.25%。在培训人才的途径上看,62.5%的企业是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的方式开展,仅有18.5%的企业通过社会培训机构。

1.3关于企业对第三方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

90.74%的企业认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中介参与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是好的做法,值得提倡和推广,并且有81.48%的企业有意愿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适合的模式进行合作,为高校学生实习、就业的机会。企业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模式,50.6%的企业认可第三方机构派学生到公司实习、就业,19.28%的企业认可第三方机构自己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公司实践专家到场指导,20.48%的企业倾向于第三方机构在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公司实践专家到场指导的模式。98.15%的企业都愿意接受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了严格的顶岗实习培训后的高校毕业生。有多半的企业认为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都不高,有第三方机构参与后,校企合作对企业和高校都将带来益处,并且有76%的企业愿意承担由第三方机构提供毕业生招录、顶岗培训等服务时的全部或多数费用,只有9.26%的企业不愿意承担费用。

2关于学生

为了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了解在校学生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期待,课题组在河北省内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560份,其中,有效问卷544份,问卷共涉及了16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学生对目前校企合作的认识以及学生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2.1关于学生对目前校企合作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仅有11.76%的被调查者了解校企合作,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有一部分实习实训可在专门的实训室进行。学生们希望能得到企业实践专家的指导,认为这将会对他们实践技能的提高、对所要从事职业的了解程度的提高、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提高都是有好处的。97.59%的学生希望到企业现场进行实习,36.76%的学生认为他们学校没有校内实训基地,学校经常组织去企业参观学校的仅占1.47%,83.82%的学生是自己通过关系联系到企业进行实习的。

2.2关于学生对第三方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

89.71%的学生认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中介参与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是好的做法,如果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一种适合的模式与学校进行合作,愿意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培训,并推荐就业,98.53%的学生愿意参与,并且有61.76%的学生愿意承担在合作中的一部分费用。

3关于高校

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高校卷)》32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问卷共涉及了16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现状以及高校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3.1关于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高校的调查,所有的高校都与企业有着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合作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教师去企业参与实践活动、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高校为企业提供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咨询等几个层面,在学生的课程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方面合作甚少。学生顶岗实习的途径主要通过人才市场招聘解决,尤其是一些不适宜于大批量到同一企业实习的专业,比如财会专业,因为每一家企业不能同时提供多个学生的实习,所以大多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关系去联系实习单位。93.75%的学校都设置了校内实训基地,其中62.5%的学校认为基本能满足学生课程实训的要求,但是这种实训由于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差距较大,所以即使经过学校严格的岗前培训,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工作角色的比例则很小。高校尤其是各个专业里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的人员严重不足,90.6%的学校认为致力于学生就业的人员严重不足。

3.2关于高校对第三方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

经调查,100%的学校认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参与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是一个好的做法,100%的学校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校企合作中,高校期望的合作模式主要有:

(1)通过第三方机构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并推荐学生就业;

(2)第三方机构自己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到场指导,并推荐学生就业;

(3)第三方机构在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场所,邀请公司实践专家到场指导,并推荐学生就业。在这些合作模式中,高校都愿意给予一定费用支持,给第三方机构作为合理回报。当然这部分费用可以以培训费的形式向学生单独收取。综合以上调查结果,课题组认为,目前的校企合作中,由于参与各方的社会目的、社会职能不尽相同,得利不均,校企合作出现了表面化、形式化、短视性等问题。在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上,各方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大多数学校没有设立校企合作的专门机构;在运行模式上,目前的合作大多是建立在“关系合作”或“友情合作”上的,致使合作关系具有非常态性;在合作态度上,由于企业没有法定义务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环境,往往是学校积极找企业,企业的反应比较消极;在环节上,由于学生岗位工作能力较差,企业只愿意为学生提供短期的顶岗实习,而不是长期的工作岗位。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企业、高校还是学生本身,都对第三方机构介入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充满期待,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在这样的模式依托下,高校解决了学生课程实训、毕业顶岗实习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学生毕业就业有了更好的去处;企业则可以录用到能直接进入工作角色的新职员,而省去了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第三方机构则全程参与高校的招生、课程实训、学生顶岗实习,参与高校学生被录用到企业以后的工作追踪及相应培训,以收取费用的形式利润,可以获得合理回报。

基础会计课程论文篇五

摘要:会计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专业,通过校企合作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从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入手,分析了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改进校企合作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合作层次;合作方式;双赢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之路。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一个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实际适应能力,并且在企业教育中充分地积累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技能,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然而,经调研,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进展并不顺利,合作层面、合作方式等均需进一步的深入。

一、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存在校企合作“一头热”、合作层面浅、合作效果不明显的现状。

(一)企业校企合作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适用会计人才,学校需要利用企业的真实环境、实训条件、实习基地、专业师资等,既增强会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又可减少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还可以优化专业师资结构。此外,企业还可以为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为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支持,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与帮助。因此学校有与企业合作的强烈愿望。但在实际中,多数企业认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学校的事,与企业关系不大,即使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同样可以招聘到所需人才,校企合作兴趣不大;再加之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企业实习、学习不能够给企业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许多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开展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此外,会计工作涉及企业财务秘密、商业秘密、涉及钱、物等财产安全,从保密的角度企业也不愿意安排学生进行适应性实习。企业校企合作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是“一头热”。

(二)校企合作层面浅,合作效果不明显

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大都是在学生实习就业方面的合作,很少涉及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合作停留在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操作层面,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得以实施。实习期间企业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责任,在校企合作中只起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的作用,使合作形式表面化。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许多企业的实习安排流于形式的讲座、观摩,或拿出部分会计凭证、账簿让学生翻看,而不是让学生动手处理经济业务。这样一来,学生很难领会真正的会计部门运转流程、业务水平很难提高,这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目的就相去甚远了。

二、深化校企合作的措施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石。为保障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有效培养,必须深化校企合作。笔者认为,校企合作需从合作层面和合作方式上深入探究,要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一)校企合作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分析岗位任职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在满足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实际要求,从前期调研分析到方案编制再到审核定稿,合作企业都全过程参与。

2.共同开发课程体系高职课程开发要遵行“能力为本,知识够用”的原则,而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来进行。在课程开发中,如何把握教材知识“必需、够用”,如何体现一定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的需求,必须依靠行业、企业参与指导。课程开发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以开放的姿态向行业、企业取经,推进校企共建课程。高职会计专业应主动走向社会,校企合作共建课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包括进行会计岗位需求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保障等各个环节。

3.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使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达到多赢。对学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和场地,改善办学条件;可利用基地的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培养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企业,通过合作企业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可以与学校优势互补,合作开展技术开发、流程再造以及员工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应按“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思路进行建设。

4.共同组建双师团队学校聘请行业优秀财务专家、企业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为技能名师或企业兼职教师,公司聘请学校的教师作管理顾问、培训讲师,校企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不仅培养在校学生,还要到企业对其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在企业从事生产活动,还要参与专业教学活动,负责教学工作以及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指导。

5.共同推进学生就业为保证会计专业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就业的各环节双方共同参与。新生入校时安排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概况、企业文化和岗位工作,通过参与简单工作体验,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有一个初步认识,为择业和就业做好心理准备。校内学习期间安排来自企业的兼职老师组织教学,将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服务的经验与案例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更加贴近,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校内仿真实训期间,聘请企业财务人员为实习指导老师,将会计岗位工作流程与实际操作带到学生实训中来,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对接,有利学生零距离就业。校外实习期间,由企业财务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扩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就业季节,校企共同举办企业招聘会,学生在企业、岗位和地域等方面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充分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顶岗实训是当前校企合作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保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校内仿真”式。指学校通过从各合作单位获得真账实习资料,经过一定处理,将真实业务转化为实训内容,按财务工作流程与方法组织实训,操作全过程仿真。2.“培训合作”式。合作单位按照自己的人才标准来培训学生,以满足自己选拔人才的需要,学生通过培训增加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增强其就业能力。与一般用人单位可采用这种方式。3.“来料加工”式。指学校与合作单位合作,由合作单位承接业务,学校完成业务。与会计事事务所可采取这种方式,由会计师事务联系的业务,学校承接,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业务,并实现实训目的。4.“筑巢引凤”式。由学校出场地、设备,合作单位来校设点办公,提供相关业务由单位业务人员指导学生开展业务处理和业务操作,学生在服务的同时达到实训目的,与记账公司可采用这种方式。5.“校办工厂”式。由学校申请成立校办公司,如设立财税咨询公司,对外开展代理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有计划安排学生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企业的会计工作,亲自动手实战,训练学生会计职业经验。

(三)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的不同,在合作中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为保障校企合作规格有序进行,双方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地方政府长效激励机制。争取地方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给予校企合作企业优惠政策,强化财政扶持、强化用地保障、实行地方税收优惠等建立吸引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行业督导机制。发挥会计行业(协会)中间纽带作用,指引与督导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建立校企合作管理评价机制。建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考核与评价机制,建制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杜国用,隋冰加.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09).

[3]王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10).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