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汇总8篇)

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汇总8篇)

时间:2023-10-16 03:39:58 作者:梦幻泡 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汇总8篇)

高中教案的编写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看一些安全教案范文,从中获取灵感和借鉴。

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1、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自然物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法测量出蔬菜的'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

2、会用短线、圆点、简单的图形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3、较细心地进行测量,乐意参加测量活动。

1、经验准备:幼儿有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物质准备:长长的蔬菜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如回形针、棉签等若干,记录纸人手两张。

——那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用什么量?怎样量?引导幼儿迁移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请一个幼儿作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丝瓜。

——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

——教师:有一根棉签就画一条短线,刚才量出来有几根棉签就画几条短线。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那么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圆点、图形等)

——提出测量要求: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对面的朋友交换。量好了从椅子底下拿出一张记录纸和笔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请一组两个小朋友一起交流: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教师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

——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张图上都有哪些问题?教师小结:测量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容易量错。

——幼儿第二次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并指导测量的正确方法。记录好后让两个孩子相互验证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前后两组互相交换,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幼儿操作。

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习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习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学具:四种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是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其次是复习环节水果游戏。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数字。1、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a、梨子娃娃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b、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c、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d、苹果娃娃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是几呢?5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娃娃和菠萝娃娃谁是9谁是10呢?“樱桃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这个环节先出示少一个水果,问少了什么?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两个水果,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三个,再还原验证。最后全没了,让幼儿凭记忆回忆出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数字?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差关系,然后巩回忆。

第二步是给水果排排队。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这个时候完全是按幼儿的意愿来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让幼儿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光数字排队,水果也在排队呢。

接着是拼贴水果,其实就是幼儿操作练习数点匹配。

第一步是教师讲解作业。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还不是很多,要不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他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会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第三步是教师评价作业。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教学反思:

1、上课时我会让他们的发言权多一些,尽量让他们多与老师小朋友开口说话,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2、大家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我会让他们来观察小朋友,让他们与老师示范动作,让他们感受到都是老师的好宝宝。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在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里人之间的亲和力比较强,易沟通,放学的时候我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与孩子交谈,关于幼儿园的事情,询问一下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关系及其他们的点滴琐事,让他们喜欢说话善于交流。

3、幼儿之间的互动也逐渐频繁了,要充分利用幼儿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乐于交往,会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能用自然物正确地测量线段及图形边的长度,并比较长短。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1、两名运动员比赛跳远的图片(运动员跳出的线段长度是2的倍数),2厘米长的短棒若干。

2、幼儿用书,形针若干,小木棒若干。

3、实物投影仪。

1、学习测量的方法。

提问:图上的运动员在干什么?我们来做小裁判,评一评他们谁跳得远?(启发幼儿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测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线段一一排列,使小棒头尾相接,没有空隙。在线段下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请一位幼儿上来,分别尝试测量另外一个运动员跳的线段的长度,教师帮助幼儿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比一比谁跳得远,并说一说为什么。

2、讨论并尝试测量另一幅图。(方法同测量图一)

3、幼儿用小棒或回形针测量幼儿用书上运动员跳高、跳远、投掷的线段长度,并给跳得远、投得远、跑得高的那名运动员贴上小红花。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1、学习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2、通过摆放"衣服"的分层操作活动,了解图形的面积不受其摆放形式及形状的变化而变化的,初步感知面积守恒的意义。

3、在相互交流中,能细致的观察、比较、测量,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操作结束后能主动将材料收拾整齐。

1、经验准备:幼儿学会给物体排队,认识数字1~6

2、物质准备:量具(衣服、裤子、帽子等);操作卡片;白板;勾线笔;

3、动画《仙度瑞拉》片段

一、动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观看动画《仙度瑞拉》片段,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出示衣服和布料

1、第一次测量探索

(1)幼儿猜测,黑板上摆放验证,探索一块布料可以做几件衣服

(2)明确测量方法:在测量时,我们要将衣服平铺在布料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有重叠也不要留空隙,我们要让衣服一一对齐,千万不能超出布料。这样我们就知道这块布料最多能做几件衣服。

2、第二次测量探索

(1)幼儿分组操作探索,一块布料可以做几条裤子或几顶帽子(2组提供裤子,2组提供帽子)

(2)小结:

师:同样大小的一块布料,能做几条裤子?几顶帽子?为什么同样大小的布料做出了不同数量的物品呢?因为帽子、裤子、衣服的大小不同,虽然测量的结果不同,但是布料的大小是一样的。

3、第三次测量探索

(1)怎样才能最好的利用布料,在上面既能做出衣服,也能做出帽子、裤子,且不浪费。

(2)幼儿操作

三、交流评价师:谁来说一说你用这块布料做出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和几顶帽子?今天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能干,你们一点都没有浪费小裁缝的布料,帮助他们做了这么多的衣服、裤子和帽子,它们对小朋友表示感谢。你们都是喜爱帮助别人的小朋友!

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1、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自然物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法测量出蔬菜的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

2、会用短线、圆点、简单的图形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3、较细心地进行测量,乐意参加测量活动。

1、经验准备:幼儿有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物质准备:长长的蔬菜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如回形针、棉签等若干,记录纸人手两张。

——那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用什么量?怎样量?引导幼儿迁移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请一个幼儿作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丝瓜。

——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

——教师:有一根棉签就画一条短线,刚才量出来有几根棉签就画几条短线。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那么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圆点、图形等)

——提出测量要求: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对面的朋友交换。量好了从椅子底下拿出一张记录纸和笔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请一组两个小朋友一起交流: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教师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

——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张图上都有哪些问题?教师小结:测量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容易量错。

——幼儿第二次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并指导测量的正确方法。记录好后让两个孩子相互验证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前后两组互相交换,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幼儿操作。

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活动实录: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

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从鱼头开始量……)

(评析:孩子们都能想到用自然物来测量,可能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说的,但这并不影响活动效果,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3、幼儿操作

(活动实录: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评析:本环节我没有把测量方法抛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由探索测量方法,然后再纠正改错。有的幼儿方法不正确在情理之中。)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

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

(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手、脚或者身边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活动室的面积、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游戏。请幼儿两两结对,互相为对方描画出身体的轮廓,然后再用回形针测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个回形针的长度。

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图片

3、记录纸、笔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跳远

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设计意图篇八

1.学习用自然物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法测量出蔬菜的长度。

2.尝试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1.课件-黄瓜 ,茄子

2.长长的蔬菜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如小棒等若干,记录纸。

1.观察图片:黄瓜,茄子

教师:这是什么蔬菜?

黄瓜和茄子看上去怎么样?

(引导幼儿说出长长的蔬菜。)

2.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量一量)

1.教师:用什么量?怎样量?

引导幼儿回忆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请幼儿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黄瓜。

告诉幼儿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

教师:有一根小棒就画一条短线,量出来有几根小棒就画几条短线。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让幼儿想一想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

(提示幼儿还可以用圆点、图形等。)

1.提出测量要求:

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小伙伴交换。

量好了拿出记录纸和笔用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3.交流:

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

4.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

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

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师幼一起讨论。

1.教师: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互相交换,

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2.幼儿操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