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老屋读后感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读后感(汇总5篇)

老屋读后感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6 22:59:17 作者:念青松 老屋读后感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读后感(汇总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老屋读后感篇一

我读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我明白了其中的一个道理: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小猫要找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善良的老屋为了让小猫睡个安心觉,老屋用最后一口气坚持了一个晚上;老屋为了老母鸡安心孵蛋,老屋又站了二十多天;老屋又为了小蜘蛛织网找虫子就又站了一会儿。最后小蜘蛛边吃虫子边给老屋讲故事,讲了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可见信念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老屋,因为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也需要助人为乐的人。记得有一次,我们中午放学的时候,走在半路,有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拉着一个拉杆书包,一不小心他的拉杆书包掉进了一个小坑里面,我后面的孙萌看到了,飞快的从我身边跑了过去,把我前面的那个一年级小朋友的书包,帮他拉了出来,那个小朋友感激地对孙萌说了一句“谢谢!”多感人的画面啊!多暖心的场景啊!孙萌的这种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从老屋身上,我也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可贵,并且还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老屋读后感篇二

两周前,我们李校长在朋友圈发了一篇散文《没有父母的老屋》,文中写道:“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读完此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起了我们那个没有父母的老屋。

1975年动工,1977年建成的青砖红瓦房,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艰辛、心血和汗水,它是我们艰苦奋斗,凝心聚力的结晶,是七口人得以安身立命的“新家”。

记得那年大年初二,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我们一家就开始上工,全家老小齐上阵,到马家岗,起石头,砸煤块、烧石灰。窗台以下都是青石砌墙,父亲起早贪黑,用小推车一车车把石头推回来,然后找石匠凿平,垒起来。窗台以上后墙是土坯墙,前墙父亲狠了狠心,说:“前墙都用青砖吧,美观又结实。”当时也有用麦秸铺顶的,叫草房子,父亲却节衣缩食,买了红瓦,所以我们家就建起了当时很时兴的青砖红瓦房。主体建成后,还要进行内粉、铺地、安门窗、建院墙,垒门楼等一系列艰辛的后续工作。父亲在外上班,下班后就回家建房,夜以继日,马不停蹄,直到1977年,一家人才告别了又黑又潮又狭小的老南屋,欢天喜地,乔迁新居,父亲却瘦了十几斤。

父亲在新家栽上了香椿树,从8里外的大姨家背回来手把粗的石榴树,还栽了几棵梧桐树。因为有了香椿树,每到吃面条的时候,我们就会随手捋一把香椿,用开水一焯,放到面条里,就会满嘴飘香,食欲大增。那棵石榴树,在父亲的精心护理下,死而复生,每年都会挂很多果实,压弯枝头。那几棵梧桐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使夏天的小院清爽宜人。

1988年,父亲又带领全家翻新了老家的房子,准备给两个孩子一人一座院子。

1997年父亲还没退休,就积劳成疾,离我们而去;三年后,母亲也撒手人寰。我们的家,也就成了没有父母的老屋。香椿树死了,好在又滋生了很多小树苗;石榴树结了几年之后也枯萎而死,几棵梧桐树也长成了栋梁才,因为妨碍了邻居,不得不让出树的人给带走了。堂屋墙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2000年,那块钟表刚开始还在滴滴答答响着,到现在也成了永恒的纪念。

逢年过节,姊妹们团聚,也只能在我姐家或我的家(因为我们在本村),虽然老屋我们也不断地回去,但却再也看不到坐在门口等我们的老母亲,喝不上母亲做的炒米汤,吃不上母亲擀的手擀面,听不到母亲的责骂声……打开堂屋门,姊妹们只能对着父母的遗像,回忆父母的点点滴滴。

记得那年冬天,天下着雪,我到林州听语文优质课,回来已经晚上7点多,饥寒交迫,又加上和爱人闹了点不愉快,所以晚上就没回学校,当我回到娘家,炒米汤的香味扑面而来,母亲就在火边给我热着,两碗热辣辣的炒米汤下肚,我红光满面,倍感温暖,所有的不愉快一扫而光。母爱就是那冬日的暖阳!那带着浓浓爱意的炒米汤成了我的最爱。姊妹们团聚,我也会给他们做炒米汤,自认为做得很地道,但他们却毫不掩饰地说:“还是没咱娘做得好喝!”

母亲刚去世的那年春节,我又情不自禁地来到父母家,迎接我的是冰冷的上了锁的黑大门,我泪流满面,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大哥和小弟回来,总要到老屋看看,换掉破损的砖瓦,修葺脱落的墙壁,打扫庭院的垃圾,疏通下水道……下雪之后,我和姐姐会到老屋去打扫积雪,春节的时候我们还会去贴春联。父母走了,家没了,但房子还在,我们还有念想。曾经有很多人想买我们家的房子,大哥态度很坚决,一口回绝,不卖!房子象征着家,没了家,钱有何用!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家的老房子还在,我们还时常去修补,这,也许就是乡愁,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吧,永远割舍不断!父母走了,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家就永远在!

父亲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大姐,一再嘱咐我们,只有你大姐在家种地,农忙时节一定要给她帮帮忙。为了父亲的嘱托,每到农忙时节,大家都会主动给大姐帮忙,春种秋收。在大姐做大手术时,兄弟姐妹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姐姐加油助威,才使她战胜病魔,重获新生。最近,她儿子在林州买房,也是众人拾柴,帮他在林州安了家,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乡亲们见了我们,还是热情地打招呼:“都回来了!来家里坐会吧。”大哥和小弟也会到关系不错的的邻居家,拉会儿家常,甚至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有时,大婶大娘也会很伤感的说:“你爹娘都是好人,他们要是还活着,就该享清福了!可惜他们没那福气了。”他们的话,也常常使我们潸然泪下。父母一辈子不容易,的确没享过一天清福!

父母虽然没给我们留下万贯家产,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父母宽厚仁慈,勤劳善良、任劳任怨,艰苦朴素的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成为我们的家风,代代相传。

父母走了,但没有父母的老屋还在,看到老屋,就像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老屋成了父母的象征,家的象征。虽然姊妹们都在城里有房有车,生活幸福,但逢年过节,他们还会回到家乡,祭拜父母,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屋,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

老屋读后感篇三

寒假里,我阅读了李秋沅老师创作的儿童小说——《虞人巷的老屋》。其中温馨感人的情节和如诗如画的语言,就像春日里的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房。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金杏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回到位于南方海岛的故乡生活。她用孩子纯真的眼光去探索世界,以淳朴而敏锐的心灵去认真感受岁月静好的温度。透过她清澈如水的明眸,我看到了睿智和蔼的爷爷,行医济世的奶奶,在误解中坚持自我的“肖仙女”,靠糊纸盒为生却活得优雅的阿憨奶奶,等待爸爸归来从青丝到白发的天送伯伯……这些平凡的人都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留下了不平凡的痕迹。他们的故事组成了一曲优美、深沉的时代奏鸣曲,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明亮悠扬,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情节就是金杏爷爷去世的场景。爷爷突发性脑溢血,住进了急救病房。在金杏眼里,“爷爷在心电图的机器里活着,是一道道起伏的曲线,在输液管里活着,是一滴滴下落的滴液。”尽管如此,金杏还是每天放学就坐在爷爷的身边,千万遍地呼唤着爷爷,她坚信爷爷能苏醒过来,一切都能回到以往美好的样子。可惜最后,爷爷还是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爷爷的葬礼上,我想金杏肯定会想起以前和爷爷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吧,一起散步,一起唱歌,一起看海……然而留给金杏的只有那份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所幸的是,坚强的金杏并没有一直在丧亲之痛中萎靡不振,而是继续积极乐观地迎接美好的生活。因为她始终记得爷爷说过的一句话:“我们都是时间的珠子,在时间的尽头,都会再相聚的。”爷爷走了,变成了相框里的爷爷;金杏心中的爷爷,却依然活着。她没有遗忘那份深沉的爱,爷爷在她的心中甚至比以前更加清晰,更加可亲,更加强大。其实,爷爷一直住在她的心里,从未离去。

或许截然不同的境遇会让我们走上不一样的路,拥有不一样的生活;或许现在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会成为未来的陌生人;或许我们中的一些人再也不可能相见;或许我们一起流下的汗水、泪水和欢声笑语都会被淡忘在记忆的边缘……未来有太多的可能,而近在咫尺的毕业已是事实。时光无法倒流,我们只能珍惜当下欢聚的每分每秒。

即使毕业了,我们也不能忘记校园里苍翠的香樟,金黄的银杏,不能忘记运动会的终点线上是谁给了你一个大大的拥抱,不能忘记下课仍然追着赶着我们订正作业的老师们。我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锻炼,一起聊天,一起哭,一起笑……清晨,是你第一个给予我爽朗的笑声;黄昏,是我在留恋斜阳下你熟悉的背影。六年,2192天,我们因奇妙的缘分认识了彼此,仿佛刚刚真正相知,就要别离。没关系,等岁月慢慢吹干了夏日的泪痕,这一切的美好虽然定格,但已然成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值得回味的一部分。其实,在记忆的碎片里,没有一个人曾经离开,因为遗忘才是真正的别离。

老屋读后感篇四

今天在看《语文读本》时,看到了一篇余秋雨先生写的文章。我想以前听说过他的名字,还没有拜读过他的文章呢,于是便接着看了下去。

这篇文章叫做《老屋窗口》,是一篇半现实,半回忆的文章。写了作者回到老家住在自己童年时居住的地方,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生活。而又由一场大雪,想起了一位比自己大十岁的女孩子——河英。她是第一个去他们学校上学的女孩,每天都有由她妈妈和老师的目光护送着去上学。而河英到了十五六岁,应该是结婚的时候了,而她却不愿意,希望能够继续上学,所以逃婚。而在几位年轻女老师的帮助下,使得这位女孩子能够重回教室上学。而这位“创新”的女孩的行为引起了乡亲们的议论,他们经常以河英为坏孩子的“榜样”而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当作者回乡后想去寻找她,发现她还是和其它妇女一样,在家中干粗活,照料一大堆的孩子。

作者通过写这样一个希望能够与传统思想斗争而最后还是被传统思想打败的女孩,使作者也使读者引发了深思。在我看来,这个女孩子确实是有很前卫的思想,能够有新的主张,有了现代文明的模式,但很可惜的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几个能够形成]她那种思想,大多数的人都认为那是荒谬,无耻的。他们还保留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假如当时有多一些人想到这一点,我想,今天的中国应该是会更加富强的。

作者按照从现实到回忆再回到现实这样的插叙的思路来写,也将故事更好的连贯了起来。作者从老屋窗口这个角度写起,以它作为一条线当作一个着落点更好的引出主题,使得文笔更加自然,并且用“老屋窗口”这个线索为题目。

这篇文章从故事内容到写作手法都颇有特点,实在是值得我们一读。

老屋读后感篇五

有一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但它给了小猫一个睡觉的地方,给了老母鸡一个孵蛋的地方,给了蜘蛛一个织网的地方。老房子虽然弱,但还是尽力帮助比它弱的人,我真的很佩服它!

我上课的时候,看到一个没有笔的同学。他坐在那里担心。我拿出铅笔盒,拿出一支钢笔,给了那个同学。他拿了笔,眉毛张开了。他微笑着说谢谢,然后开始做你迫不及待的作业。

我看到老师正在修电脑,怎么修不好,屏幕闪烁着各种颜色,一脸的无奈写老师的家庭作业的时候,我马上来帮忙的,尽管它修好了,老师还表扬了我,我很高兴我没想到,虽然我有一点力量,但它可以像老房子尽可能给谁需要帮助帮助的人。

我不光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一个外人,也可以进行帮助学生家里生活的人,有一天我在看书,爸爸在打扫环境卫生,爸爸工作已经累得满头都是大汗,地还是脏的,我说:“爸爸让我打扫吧。”爸爸非常同意了,我开始就是打扫,我把床边、墙角、桌子下、沙发下的垃圾全扫出来了,又开始不能拖地,我把可以直接看见的黑斑全拖得一干二净,自己孩子心里也很快乐。

看来他是乐意帮助别人。

相关范文推荐
  • 10-06 最新柴静看见读后感(优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6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第的读后感(汇总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
  • 10-06 最新教师的境界心得体会(优质5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
  • 10-06 朱光潜给朱光潜读后感(实用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
  • 10-06 2023年智慧背囊读后感(通用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
  • 10-06 极简项目管理读后感(实用10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
  • 10-06 小屁孩的读后感 小屁孩读后感(实用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0-06 西风颂读后感 西风东土读后感(精选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 10-06 2023年员工弟子规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模板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 10-06 最新零极限读后感分享 零极限读后感(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