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大全16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0-12 22:07:04 作者:LZ文人 最新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大全16篇)

通过小班教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请大家阅读下面的初三教案案例,了解一下不同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一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索、迁移类推”的方法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练习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发展数学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二

教科书第98~99页,分数混合运算相关复习。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索、迁移类推”的方法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练习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发展数学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含中括号小括号混合运算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练习本等。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引出课题——分数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从总体上复习分数混合运算这一板块的内容。

教师:有关分数混合运算,我们学过哪些主要的知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抽学生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逐步完成下面的知识内容。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梳理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复习,使学生的头脑中对本版块的知识有一个清晰地脉络。】

2.复习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如果说出:分数四则混合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教师追问:能具体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运算顺序,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1)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没有括号,有乘除也有加减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出示“分数混合运算”第1题。

教师: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教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略)

教师出示这样一个算式:4

要求学生在这个算式上面添括号,使运算顺序符合下面的要求

(1)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2)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3)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抽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正确判断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是要按照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每一步计算;三是要按照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书写。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出上面两道题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个别指导,并抽学生到黑板上计算;计算结束后,集体评讲。

3.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出示:5

教师:这道题按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教师追问:如果按这样的运算顺序算,会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按运算顺序算非常麻烦)

教师: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想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怎样简算?

教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重庆市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宁夏回族自治区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青海省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教师:你们会解答这几个问题吗?

处理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7题。

先让学生从问题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让学生提出说学问题并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解法。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各自的解法。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三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计算。

2、投影片反馈、评讲。

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改变复习题(2)的运算符号后出示:

7又7/8-4又5/12+2又1/6

审题: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区别?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今天我们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课题。

三、教学新知

教师提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谁能说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括号里面的。)

1、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尝试计算

(2)投影反馈:

解法1:7又7/8-4又5/12+2又1/6

=7又21/24-4又10/24+2又4/24

=5又15/24=5又5/8

解法2:7又7/8-4又5/12+2又1/6

=7又21/24-4又10/24+2又1/6

=3又11/24+2又1/6

=3又11/24+2又4/24

=5又15/24=5又5/8

(3)小结:

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做题时要注意观察题中各数字特点,运用合理方法进行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家家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演算,也可一次通分,同步计算。要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

(4)试一试:

7又7/8+4又5/12-2又1/66又5/6+4又3/5-11又2/15

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把例添上小括号为:

7又7/8-(4又5/12+2又1/6)

(2)尝试练习。

(3)反馈:

说说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

(4)再尝试例2。

计算:2又1/5-(1又3/4-5/12)

(5)投影反馈。

(6)讲评。

计算过程中,可约分时要及时约分,可使计算简便。

(7)小结:

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计算过程中,可约分时要及时约分,可使计算简便。

四、巩固练习:

1、对照练习:

7又1/2-2又5/9+3又1/6...............7又1/2-(2又5/9+3又1/6)

2/15+3又3/10-2又1/3...............2/15+(3又3/10-2又1/3)

在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时,也必须认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

2、改错:

5又1/2-1又5/8+1又3/88-3又6/11+1又5/11

=5又1/2-3=5又5/11+1又5/11

=2又1/2=6又10/11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p.139(1-3左8题)

2、《作业本》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四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五

1.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让学生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3×9÷675+360÷20+5(75+360)÷(20-5)

(2)让学生交流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出示运算顺序,让学生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运算顺序来,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新内容做铺垫

2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新授:教学例4

(1)学生读题,明确已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条思路。

a可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米,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根据题意,应先求一共做了几朵花。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列式计算。尝试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中学生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教学例5

(1)学生分析运算顺序。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

(3)汇报自己的计算顺序及过程。

3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交流.

师小结.纠正.板书。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的练习,使训练面广知识点更全面对所学知识掌握更牢固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的有关习题。

分数混合运算

75+360÷20+58÷2∕3-5

75+360÷20+5=8×3∕2-5

=12-5

=7(朵)

答小红还剩7朵花。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七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投影。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1 -( + )= =1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p7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学生列式计算后教师小结。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板书,并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想想该怎么算?让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地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何联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这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指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3.做练习十二第5题

提出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4.做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集体核对。

5.做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1竖排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后评讲。

6.做练习十二第3题的第1竖排。

练习后评讲。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做练习十二第2题第2竖排。第3题第2竖排,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

后全班交流。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九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十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六、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十一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算一算。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或1-(11/+2/)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十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总课时数 第 课时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积占1/,杜鹃花的面积占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

(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算法预测

(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

(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十三

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件

一、复习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16-4+2116-4+21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十四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本练习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第1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练习,第2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第3题是文字题,第4、5是应用题。

一、口算练习

p140.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口答。

二、基本练习

1、计算p140、2

2、文字题p140、3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三、思考题:

仔细观察后说一说,先填哪一个?怎么算?

四、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十五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口算练习十五第5题

集体口算后校对,并请做错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3/8+5/83/7+5/6+4/75/8-(3/8+1/12)2/3-1/4-1/45/6+2/5+1/6+3/55/9+(4/5+4/9)

1、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使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2、学生独立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1)加法结合律;(2)加法交换律;(3)(4)减法运算性质;(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解方程1/2+x=1x-3/7=1/2x+2/3=7/6

1、指出:方程中的x不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2、学生独立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并请错误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义与结果,强调单位“1”。

2、改变习题:将“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改成“小华调查了全班30位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

(1)该怎样解决问题?

(2)为什么方法不变?

强调:这两题都只要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从单位“1”里去掉送鲜花的1/3,再去掉送贺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图画的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与全班实际的总人数没有关系。

五、总结延伸

完成书上思考题。

1、计算后找出规律。

2、应用规律直接写得数。

3、应用规律自编加法算式。

小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十六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是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上的,为以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好准备。因此我在教学时直接引导学生回顾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说明运用这些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学会解答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样引入让学生觉得新知不新,没有学习难度。

本节课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采用自主探索教学法,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并重视对学生在计算习惯方面的培养。

成功之处:

一是借助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来。首先我请两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比较两名学生计算方法后,及时小结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同时一起算。要注意检查第一次约分后所剩下的分母分子是否还能约分,直到分母分子不能约分后才能计算。

二是精心创编计算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创编了一些具有典型特点、学生易错的.习题。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应用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计算时,要合理选择才便于计算结果正确,并形成合理利用运算定律进行运算的意识和掌握一些计算技巧。

三是重视计算习惯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时不仅注重训练学生掌握灵活的计算技巧,更注重要求学生在做每一道计算题时,首先不能把题抄错;其次要认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不能忽视书写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