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妈妈的爱读后感(实用5篇)

最新妈妈的爱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09-24 22:05:24 作者:雁落霞 最新妈妈的爱读后感(实用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妈妈的爱读后感篇一

时间回到夏季伤残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奥会”),在男子200米跑t36级决赛中,一位黄皮肤的选手率先冲过终点。虽然面容有些抽搐,但他坚定地高举着右手食指,做出第一名的手势,向世界证明自己仍然是跑道上的“神奇小子”。

近日,由这位“神奇小子”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终于上映。趁着奥运会的热潮,希望大家能想起那位被遗忘的奥运英雄苏桦伟。

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由吴君如监制及主演,尹志文执导,根据前残奥金牌得主苏桦伟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苏桦伟作为香港残奥运动员的辛酸经历。

电影开场很简洁地交代了苏桦伟成长背景。苏桦伟出生时患上黄疸病,黄疸入脑导致神经受损,即便在苏妈(吴君如饰)的坚持下被救了下来,伟仔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出现脑痉挛及严重弱听的情况。

这些后遗症导致伟仔到了四岁时还不会走路,在工厂打工的苏妈只能每天背着他上班,把他放在自己旁边照顾着。

相较于懵懂的伟仔,苏妈从伟仔出生时就已经备受周遭的压力。如今连上班都需要特别去照顾儿子,不仅招来旁人的指指点点,还有心眼坏的人特意抓弄不能走路的伟仔,让苏妈很是愤怒。

电影的第一个爆发点,也是出现在预告中的镜头。苏妈为了迫使伟仔站起来走路,把他扔上了传送带,甚至狠狠地扔下一句话:“你走给我看,不然我们一起去死。”

结果当然是伟仔成功站起来,走向苏妈。但这一段无疑掀起影片的第一个高潮,让人为伟仔感动,也替伟仔感到安慰。

但苏桦伟的“神奇之旅”至此才刚刚开始。从不会走路,到因为平衡问题,走路比别人慢,再到13岁入选香港伤残田径队,15岁出战残奥会接力项目并获得金牌,苏桦伟可谓一路创造奇迹,“神奇小子”之名也由此而来。

其实,从伟仔进入香港伤残田径队,到他踏上残奥舞台,这条路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并非一帆风顺。

田径队里的大哥刚开始并不服苏桦伟,火车东(胡子彤饰)更因为教练安排平衡力差的伟仔取代他跑最后一棒而离队,直言要伟仔100米能跑进15秒以内,才会归队。

伟仔虽然跑得比同龄人快,可要一下子跑出别人练习多年的成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还好有苏妈不离不弃,甚至每天陪着伟仔与火车赛跑,只为了让儿子跑进15秒内,与队友一起踏上奥运舞台。

苏妈无疑是无数平凡母亲的代表,她们为了孩子能付出一切。相信对于伟仔来说,他的起点和终点一直都是陪伴在旁的苏妈。

总说运动员是“台上10分钟,台下功”,训练的艰辛不言而喻,但乐观的苏妈在陪伴伟仔成长的'同时,还会带出很多正能量,就是把起跑时会听到的“onyourmark”改成“望阿妈”,已然充满亲情的智慧,也体现出母子俩亲密的关系。

苏桦伟在亚特兰大残奥会取得第一枚金牌后,也参加了接下来的两届奥运会,而且都收获了金牌,并且多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继续着“神奇之路”。

但因为父亲突然受伤,医药费和家庭生活重担全落在苏妈身上。被寄望继续夺金的伟仔,留在伤残田径队里接受训练,备战20北京残奥会,但每个月只能拿到政府的3000元港币补贴,难以帮补家庭重担。

伟仔不忍心母亲一个人打好几份工作,就为了支撑家庭和自己的跑步梦,毅然决定放弃运动员生涯,去当一名快递员,只因为快递员每个月的收入达到7000元港币,转正后更有13个月薪,远超残疾运动员的训练补贴。

苏妈当然不希望儿子放弃梦想、放弃接下来的奥运会,母子俩的冲突再度掀起电影的高潮,苏妈一句“你要跑才能被别人看得起”也道出了运动员的辛酸。

运动员的生涯有限,一旦退出赛场,哪怕曾经是奥运冠军,也会被大众逐渐遗忘,更别说是受关注度更低的残疾运动员。

离开跑道的苏桦伟将不再是“神奇小子”,哪怕他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也因为他天生的“不普通”,而难以得到相同的待遇,这是当一名残疾运动员的悲哀。

幸好,故事并没有停留在埋怨和控诉。虽然伟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输在起跑线”,但他总能拼命追赶、超越命运,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便是他人生故事里最精彩的地方。

由成年苏桦伟(梁仲恒饰)喊出的关键台词,传达着整部电影的核心精神,除了表现出伟仔不屈服命运的斗志,也令人相信,哪怕出生时并不是“普通人”,也可以凭借拼命追赶,逆袭成为“不普通的人”。

正如片尾曲《神奇之路》中唱到的:“落后未落败,大步行下去。有耐力后来居上,才算天赋。”人生的跑道很长,只要坚持跑下去,还有很多机会能后来居上,希望那些“输在起跑线”的人,或当下正落后的人,能够在伟仔的身上,感受到不轻言放弃的神奇力量,继续勇敢向前冲。

其实,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神奇小子”,但苏桦伟更“神奇”的地方,还在于他有一位“神奇妈妈”,始终陪伴在他身旁。

从剪指甲,到日夜陪跑,再到成为伟仔残奥赛场上的“终点线”,苏妈在社会压力下,用自己的方式培育伟仔,这既是典型的母亲形象,也展现出超凡的母爱力量。苏妈与儿子之间的感情真挚动人,相信会让不少为人母的观众很是感触。

也因此,《妈妈的神奇小子》并不是苏桦伟一个人的故事,而是由两位神奇之人共同构建的电影。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里的一众演员都奉献出精彩演绎,造就出这样一部年度感人之作。

其中,吴君如饰演的苏妈不仅神似,一出场就带出多个泪点。细微的表情、隐忍的泪水、坚定的回答,都让人感受到苏妈身上的“不容易”,举手投足都令人动容,更推动电影进入一个个感情的高潮,尽显影后功架。

而三位“苏桦伟”的选角也可谓传神。他们不仅能抓住原型的特点,还能让电影人物跳出单纯模仿的框架,表演中赋予对人物的理解,让伟仔这个角色更加鲜活。

希望大家能去支持这部感人的体育电影,也希望在我们如今为奥运会运动健儿、奖牌得主欢呼的同时,不要忘了那些曾经的英雄们。

妈妈的爱读后感篇二

“妈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有说她伟大,有人说她严厉;有的人眼中她不苟言笑,有的人眼中她和蔼可亲。但不置可否,每一个妈妈都能用自己布满糙茧的温暖手掌撑起一个小家。

不放弃的爱

以前我不懂,大家总说母爱是最无私的爱,我却总不能理解,究竟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无私的爱,甚至总把妈妈为我做的一切,当作理所当然。直到今天,我看了这部让我触动很深的电影,才豁然开朗般,终于明白:什么是无私的爱。是小苏桦伟生了那样严重的病时,苏妈毫不犹豫的地“治”!是小苏桦伟终于站起来时,苏妈眼眶里的泪水和张开的手臂;是苏妈要第二个孩子不是为了顶替苏桦伟,而是怕他老了后无人问津。

苏妈的爱像黑天夜中的星光劈开一条裂缝,像寒冷深冬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苏桦伟不完美的身体,照亮了他的一生。没有一个妈妈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哪怕是有残疾的孩子。就像苏桦伟说的“我知道我起跑慢,所以我才要在后面拼命的追。”他也很幸运,他妈妈的不放弃,让他有了“追”的机会。

用力哭不如用力跑

那是一条红色的跑道,是次次的枪响,一遍又一遍的起跑,和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一个“跑"字,为苏桦伟本来残缺的人生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整部电影最触动我的,就是苏桦伟第一次获奖后,将那块沉甸甸的金牌挂在了妈妈的脖子上,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会赢好多的金牌给妈妈。多少妈妈勤勤恳恳付出一生的劳与爱,就是为了这一刻,这骄傲的一刻。

妈妈不善言辞,却总在用自己笨拙的语言鼓励着苏桦伟,苏桦伟也从不曾忘记妈妈的话:用力哭不如用力跑。从此,他遇到困难不再无助地哭泣,他只能用力的向前奔跑,他知道,自己虽然走得比别人慢,但跑得比别人快。

这是一部被爱包围的电影,是一位残疾人的夺冠历程,也在呼吁着我们多关注残奥会。运动员就是一个这样的职业,一刹那的闪耀不等于永恒,或许很久之后,苏桦伟这个名字会被人们淡忘,会有新的残疾运动员顶替他的位置,可真正重要的,是这份对生活永不言弃的赤诚的心,是这样的精神长存于我们的心中。或许,这才是残奥会的意义所在。

神奇妈妈和神奇小子,像两把生生不息的篝火,燃烧在我们的心中。

妈妈的爱读后感篇三

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母爱是伟大的。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妈妈生了名叫郑大的`孩子,可是那个孩子是个聋儿,郑大妈妈为了让郑大上学,用了一年时间到处打工赚钱。

我认为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我觉得片子中的妈妈很坚强,她一直在为郑大努力着,为了他能上所普通的小学,她费尽了心思,她从早到晚教郑大说话,可是,当他在学校面试的时候,还是没有通过,被校长拒绝了。在她下岗以后,就跟着朋友去卖书,可是,书都被工商局的拿走了。所以她只好又找了一份钟点工的工作,也好多陪陪郑大,谁知,郑大的爸爸又在这时出车祸,去世了。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他们母子俩实在太艰难了,这个妈妈真是太辛苦了。一边为郑大不停地工作着,一边还要教郑大地学习说话。而身有残疾的郑大也在母亲的关怀中顽强的成长着,他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佩服他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是啊,天下所有的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我以后一定会孝敬妈妈,做个孝顺的孩子的。

母爱是伟大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珍惜母爱,用我们的寸草之心,去报答母亲的三春之晖吧!

妈妈的爱读后感篇四

苏桦伟1981年出生,中国香港人,香港残疾运动员,四届残奥会获得六枚奥运金牌。是目前男子一百米两百米t36残疾人世界纪录保持者。

亚特兰大残奥会4×100米接力金牌。悉尼残奥会,男子100米、200米、400米3枚金牌,男子4×100米接力铜牌。雅典残奥会,男子100米金牌,20北京残奥会男子100米铜牌。并且苏桦伟以24秒65的速度夺得金牌,同时也打破了该项目残奥会的世界纪录。伦敦残奥会,田径项目,男子200米决赛,中国香港选手苏桦伟以24秒77的成绩夺得银牌。

今年吴君如拍的《妈妈的神奇小子》再次让我们知道了苏桦伟,也让我想起了在拍了一部名叫《12秒58》的电影,原型也是苏桦伟,这部电影感动了很多人,也让我们知道了中国有个喜爱短跑的“阿甘”。

苏桦伟我的人生告诉了我们,就算命运对我们多么的不公平,我们也要勇敢面对,因为我只有战胜了它我们才能重获新生。

在香港苏桦伟是十大杰出青年,香港杰出运动员,同时还是年北京奥运会香港传递的火炬手。这再一起证明了努力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现在的苏桦伟已经告别的他喜欢的田径赛场,他的事迹也在不断地鼓舞着那些在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儿健儿们,并且也在不断的告诫和鼓舞着我们。加油!苏桦伟!加油!每一位拼搏的运动健儿们!

妈妈的爱读后感篇五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事在人为,有志竟成。

苏桦伟,出生后得脑痉挛,听力丧失,语言功能减弱,站起来都十分困难。人们常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了一扇窗”。正是那扇窗让苏妈发现了他的跑步天分,开启了夺冠之旅。如同学习一般,可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习不好不意味着全盘皆输,总有自己发光发亮的时间、地点,所以我们要把握机遇,找到自己正确的道路。我很幸运出生健康,四肢健全,成绩也还不错,未来更希望自己全面发展,走文化道路。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苏桦伟一次次创造了奇迹。从站起来到讲出来,他用了比常人多数倍的心血,付出了更艰辛的努力,后来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他成功百米跑出了14秒58的好成绩,在人生第一场比赛中成功夺金。与火车赛跑是他多年来的希望,那一次,他做到了!他超越了火车!回望初中,我也是在目标中前行的,第一次48名到立志进前30名,20名到立志进前10。上课时的仔细聆听,回家时的认真写作业,只为了那千钧一发时一名惊人,。马上又至期末,我定当全力以赴,完成目标,不辱使命!

“用力哭不如用力跑”,失意时,人们常会用哭来发泄,但不如用实际行动证明我能行。苏桦伟就是将泪水变成汗水,用努力来换取冠军的辉煌,将质疑自己的人打败。我曾经也被质疑过,小学时成绩可能不是十分突出,几乎没有考过全班第一,可能自己也不自信的缘故,总是想证明自己,我铭记笨鸟先飞,以更多的努力逐渐找到学习方法,成绩稳步上升。

“一刹那的光辉,不代表永恒”。每个人都辉煌过,可当你取得成就的那一刻,就是过去式了,“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终究过去了,只有未来的才值得努力为之奋斗。苏桦伟不断突破自己,为香港对夺取了一枚又一枚的金牌,至今仍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但他没有骄傲,我曾也参加过各种比赛,也拿过不少证书,但那只证明那一阶段还可以,不能因为第一名而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厉害,如同龟兔赛跑,你不失败,天理不容。

在人生道路上,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咸,每一天都是五彩缤纷的,我要以铁一般的意志去战胜生活中的“拦路虎”,胜不骄,败不馁,相信吧,我的胜利终会到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