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渔歌子课后反思(优质17篇)

渔歌子课后反思(优质17篇)

时间:2023-12-22 11:29:48 作者:翰墨

范文是积累和沉淀各种优秀写作素材和技巧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2在下面的范文集合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的范本,每个范本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价值。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中,我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词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词中所描绘的江上渔舟,两岸红桃,雨中青山,天空白鹭,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录相充分地让学生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堂是师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个领域,而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又取决于课堂的气氛,因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学生也在笑声中、沉思中、感动中一起领悟。

以往教学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但这样显得呆板而枯燥,我先让学生读词圈出景物,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想象画面对词入座落实了字形、词义,整体结合起来,又把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单调地解释诗意。再让学生由画中提到的景物想开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词的内容内化为每个学生心中的画面。通过学生的用心感受,对词有新的认识以后,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而结尾的拓展,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抓住重点的字词进入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比也更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一篇教材要尽量大的发挥它在本位上的教学价值,而该词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单调的字面表达到色彩明丽的直观画面,从枯燥的文献资料到词中对话的深刻体会,这都是学生发挥想象,让思想深入其中的过程。为此,我在课上积极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展开想象,使每幅生动的画面内化为语言,很好的巩固了内化语言的功效。

渔歌子的课后教学反思

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词中前两句写意白描,未多着色却明丽鲜艳,三四句中的箬笠“青”和蓑衣“绿”,与前文的远山近水或呼应或点缀,至最后一句的“斜风细雨”将前面所有的色彩一一冲淡,形成了人亦为景的独特画矶和审美情趣,物与物的和谐升华为人与物的和谐。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我集中于“诵读”和“感受”,即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朗读活动来感受“诗情画意”。围绕“扎扎实实学语文”的语文课堂理念,我选点为“赏读课”课型,引领学生“入文,入韵,入景,入情”,去感受词中的意趣,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力求将一首古诗的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将课堂结构设计“六个板块”:第一个教学板块“读题识词”。《渔歌子》是鄂教版语文教材“诗词诵读”部分中首次出现的词,因此,首先要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如“词即长短句”,“词有词牌名”等等。

第二个教学板块“感知词韵”。落实最基础的知识——“字词句”。在着重落实常用生字词的读写积累这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完成“读谁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的朗读目标。

第三个教学板块“寻找词人的影子”。词的后两句,作者抓住垂钓之人的背影,所带,所穿,寥寥六个字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寻找“词人”的影子,自然而然地引出词的后两句,初探词人的“不须归”的原因:看到了美景。从而引出词的前两句。

第四个教学板块“想象画面,深入感悟”。在读了词的前两句后,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而感受美丽的春景,紧扣“白鹭”这一意象,体会词人是通过白鹭这种有灵性,志存高远,但又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的鸟来传达这也是谁向往的生活。

第五个教学板块“悟词中情,深探不须归”。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并将张志和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比欣赏,强调“狂风浪起且须还”“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受诗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闲自在。

第六个教学板块“拓展,个性演绎”。这一教学板块是对上一板块的拓展和升华。读词人的其他四首《渔歌子》,来强化学生对诗人“寄情山水,远离世俗,淡泊宁静”的情感和人生追求的更加丰富的深刻的理解。在“作业超市”中,我设计了三个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来完成:(1)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小散文;(2)喜欢书画的同学,可以画一幅《渔歌图》,并在图上题上这首词;(3)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配上合适动听的旋律把这首词唱一唱。原以为吟唱这首词是学生难以完成的,出乎意料的是,好几个同学声情并茂地唱了出来,直到下课铃响起,学生仍跃跃欲试,意犹未尽。

执教完本首词,我的'脑海里便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与愧疚: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精通音律,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夸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而我忽略了这一点。在第四版块中,如果先让学生说说从《渔歌子》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作者用上了哪些丰富的色彩?然后再来想象画面,把自己仿佛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说出来,就会顺理成章地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词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中,我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词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现美景,体会诗中美景

词中所描绘的江上渔舟,两岸红桃,雨中青山,天空白鹭,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录相充分地让学生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气氛

课堂是师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个领域,而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又取决于课堂的气氛,因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学生也在笑声中、沉思中、感动中一起领悟。

三、谈话交流,拓展加深体会

以往教学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但这样显得呆板而枯燥,我先让学生读词圈出景物,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想象画面对词入座落实了字形、词义,整体结合起来,又把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单调地解释诗意。再让学生由画中提到的景物想开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词的内容内化为每个学生心中的画面。通过学生的用心感受,对词有新的认识以后,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而结尾的拓展,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抓住重点的字词进入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比也更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四、悟写结合,拓宽想象空间

一篇教材要尽量大的发挥它在本位上的教学价值,而该词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单调的字面表达到色彩明丽的直观画面,从枯燥的文献资料到词中对话的深刻体会,这都是学生发挥想象,让思想深入其中的`过程。为此,我在课上积极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展开想象,使每幅生动的画面内化为语言,很好的巩固了内化语言的功效。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文《渔歌子》,整个教学十分顺畅,无论是学生的诗句理解,还是对诗句的背诵,都让我感觉学生的学习气氛很浓厚。在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品味这首词的时候,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突然间我发现了外面的雨很符合《渔歌子》的诗歌意境:斜风细雨!于是乎我马上组织学生静静地走到窗前观察外面的小雨,学生看着看着就兴奋起来,很多同学都说:“老师我发现了现在的情景可以用到古诗里的词句!”我及时的提问说是什么呢?他们纷纷答到:“斜风细雨!”看来只要学生认真观察,他们的领悟力是很高的。所以当我们再一起背诵这首词的时候,孩子们的感情释放得非常到位!

《渔歌子》是唐朝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词中的意趣。

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多读读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利用多媒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课上采用竞赛活动,分男女两组背诵此词,激发了学生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渔歌子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了解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特别强调让学生比较同是描写江南春景的两首词的异同。

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结果——比较异同,忽视了过程的体验——朗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美景,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让学生初读正音,自学了解词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之后,就让学生比较和前一首词的异同,从学生发言情况来看,学生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表面说说想法。因为学生还没有很好地去体验、感受《渔歌子》这首词所描绘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老师没有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如何能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呢?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再多读读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那么再和《忆江南》进行比较时,学生的感受会大不相同。不过,让学生直接去比较异同,对五年级刚接触词的学生来说,太理性化,难度也大了。不如换个问法:白居易和张志和笔下的江南各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幅呢?这样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触及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其实,这首词和柳宗元的《江雪》对比起来学习,更便于学生把握这首词的主旨。一个是寒江垂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一个是春雨垂钓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是垂钓图,意境相去甚远。学生通过比较,更能体会《渔歌子》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唐朝词人张志和写的一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由于这首词学生早已熟读成诵,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所以在课堂上我着力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怀。我让学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想象画面,借助课文插图,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画面,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象出的画面,这一环节,主要是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鉴别能力。最后,我让学生说说渔翁为什么“不须归”,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渔翁已经陶醉在了春天的美景中,有的说雨小不用回去,还有的认为这是钓鱼的最佳时间,舍不得回去……这样的品读,使学生感悟到了作者所塑造的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以及作者所透露出的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遗憾的是少数学生课上不够积极,对画面的描述语言不够优美,看来以后在课堂上要对这些学生多加引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渔歌子的课后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凝练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理解诗意,领会诗情呢?以上教学片段,我注意让学生从诗词中的饿关键词语出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景进行想象,建构文本意境,在大体把握诗意。

感受适诗词描绘的情境后,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诗词主人公渔翁的内心世界,体会悠闲自得的心态,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点是做比较成功的。

1、创设情境,导学得法。《渔歌子》充满了诗情画意,画面色彩明丽。我先让学生从画面上找,再到字词里面找,学生找到了方法,体会到了景色的美,色彩的美。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渔翁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我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走进渔翁的内心世界,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到渔翁的情感。

2、借助想象,读出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堂上,我大胆放手,抓住关键字词让学生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诗词去想象,不断地体会,多次的、多角度的读悟,做到了想象中理解,理解中想象,朗读促感悟,感悟促朗读。

渔歌子的课后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首先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接着让同学们自读这首词,观察这首词跟前面两首古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容易发现这首词的3、4句字数跟1、2、5句不相等,而前面两首古诗的每一行字数相等。

老师接着就告诉同学们,这就是词的标志,词中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词也叫长短句。渔歌子是词牌名,不同的词牌名也决定长短句的字数。词牌名决定了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但今天这个词牌名既是格式同时也是词的题目,概括了词的内容,因为这首词就是写垂钓的渔夫的。

接着我让学生抓关键词体会,这首词描绘的什么季节、什么地方的景色。学生通过“桃花”、“西塞山前”知道了是春季,西塞山。然后我让学生找找这首词描绘了哪些景物。

学生也找出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我问青箬笠、绿蓑衣是景吗?学生回答这是渔夫的打扮,不是。接着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什么画面。

学生就根据这些景物,概括说了我见到的画面有哪些景物,极其简略,描绘得不具体、不形象,没有美感。然后我就再引导学生讲讲,你心目中的这些景是什么样的?企图把景描述得具体、生动、形象。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描述具体了一些,但跟我的想象和要求还差一截。

于是我把我心目中的画面描绘了一下,学生听后,似乎有点感动,都面带微笑,露出喜悦的神色。经过这样的想象之后,我们就请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渔歌子的课后教学反思

由于这首词学生早已熟读成诵,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所以在课堂上我着力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怀。我让学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想象画面,借助课文插图,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画面,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象出的画面,这一环节,主要是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鉴别能力。最后,我让学生说说渔翁为什么“不须归”,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渔翁已经陶醉在了春天的美景中,有的说雨小不用回去,还有的认为这是钓鱼的最佳时间,舍不得回去……这样的品读,使学生感悟到了作者所塑造的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以及作者所透露出的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遗憾的是少数学生课上不够积极,对画面的描述语言不够优美,看来以后在课堂上要对这些学生多加引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渔歌子的课后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江南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中,我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词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词中所描绘的江上渔舟,两岸红桃,雨中青山,天空白鹭,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音乐充分地让学生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堂是师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个领域,而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又取决于课堂的气氛,因此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学生也在笑声中、沉思中、感动中一起领悟。

以往教学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但这样显得呆板而枯燥,我先让学生读词圈出景物,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想象画面对词入座,落实了字形、词义,整体结合起来,又把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单调地解释诗意。

再让学生由画中提到的景物想开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词的内容内化为每个学生心中的画面。通过学生的用心感受,对词有新的认识以后,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而结尾的拓展,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抓住重点的字词进入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比也更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一篇教材要尽量大的发挥它在本位上的教学价值,而该词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单调的字面表达到色彩明丽的直观画面,从枯燥的文献资料到词中对话的深刻体会,这都是学生发挥想象,让思想深入其中的过程。

为此,我在课上积极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展开想象,使每幅生动的画面内化为语言,很好的巩固了内化语言的功效。然而,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我的遗憾甚多:

一、作为公开课,我准备得较为充分,但那天早上,临阵出了点状况,我没有时间调试好课件,导致该渲染气氛时的音乐,没能及时呈现,冷场尴尬,失趣不少。

再者,我自身存在的一个弊端,上课老是前松后紧,喜欢自由,未秉承章法。没有做到教而有法,导致延时。加之课间音乐的打扰,让人不堪其扰,学生也无心听课,教学效果欠佳。

总之,诗歌教学为古之经典传承,用哪种方式能将其发挥到极致,还是我要挖掘和进攻的方向。教学有法,无法而至极致。亟待与各位同仁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请大家对我的这节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恳请各位不吝赐教,我将不胜感激!

渔歌子的课后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对学生强调学习诗词不但要思考,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而且要展开想象,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体会写作意图,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主要分三个环节:一、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三、品析“渔翁”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首词浅显易懂,学生的理解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在想象画面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写景的词语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如诗如画的春景图。美丽的西塞山、展翅飞翔的白鹭、艳丽的桃花、清澈的流水、肥美的鳜鱼、微风拂面、春雨如丝……清新宜人的画卷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陶醉的表情——他们显然已经享受到文字带来的美感。接着,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画面中的“人”。学生抓住“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到他的悠闲自在,联系“白鹭飞”理解他渔夫生活的无忧无虑。我还补充了作者的背景资料:时局动荡、官场黑暗、退隐江湖、寄情山水,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者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思想。学生的朗读与背诵明显更有感情了。

渔歌子教学反思

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 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词中前两句写意白描,未多着色却明丽鲜艳,三四句中的箬笠“青”和蓑衣“绿”,与前文的远山近水或呼应或点缀,至最后一句的“斜风细雨”将前面所有的色彩一一冲淡,形成了人亦为景的独特画矶和审美情趣,物与物的和谐升华为人与物的和谐。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我集中于“诵读”和“感受”,即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朗读活动来感受“诗情画意”。围绕“扎扎实实学语文”的语文课堂理念,我选点为“赏读课”课型,引领学生“入文,入韵,入景,入情”, 去感受词中的意趣,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力求将一首古诗的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将课堂结构设计“六个板块”: 第一个教学板块“读题识词”。《渔歌子》是鄂教版语文教材“诗词诵读”部分中首次出现的词,因此,首先要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如“词即长短句”,“词有词牌名”等等。

第二个教学板块“感知词韵”。落实最基础的知识——“字词句”。在着重落实常用生字词的读写积累这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完成“读谁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的朗读目标。

第三个教学板块“寻找词人的影子”。 词的后两句,作者抓住垂钓之人的背影,所带,所穿,寥寥六个字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寻找“词人”的影子,自然而然地引出词的后两句,初探词人的“不须归”的原因:看到了美景。从而引出词的前两句。

第四个教学板块“想象画面,深入感悟”。在读了词的前两句后,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而感受美丽的春景,紧扣“白鹭”这一意象,体会词人是通过白鹭这种有灵性,志存高远,但又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的鸟来传达这也是谁向往的生活。

1

第五个教学板块“悟词中情,深探不须归”。 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并将张志和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比欣赏,强调“狂风浪起且须还”“ 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受诗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闲自在。

第六个教学板块“拓展,个性演绎”。这一教学板块是对上一板块的拓展和升华。读词人的其他四首《渔歌子》,来强化学生对诗人“寄情山水,远离世俗,淡泊宁静”的情感和人生追求的更加丰富的深刻的理解。在“作业超市”中,我设计了三个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来完成:(1)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小散文;(2)喜欢书画的同学,可以画一幅《渔歌图》,并在图上题上这首词;(3)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配上合适动听的旋律把这首词唱一唱。原以为吟唱这首词是学生难以完成的,出乎意料的是,好几个同学声情并茂地唱了出来,直到下课铃响起,学生仍跃跃欲试,意犹未尽。

执教完本首词,我的脑海里便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与愧疚: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精通音律,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夸他的词是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而我忽略了这一点。在第四版块中,如果先让学生说说从《渔歌子》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作者用上了哪些丰富的色彩?然后再来想象画面,把自己仿佛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说出来,就会顺理成章地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词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2

《渔歌子》所传达的作者的志趣就如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一样简单,快乐,自由,让人一读就爱不释口,心情愉悦。因此整堂课我都是在与孩子们徜徉在诗词的诵读中去感受词的`魅力,孩子们也读得比较有兴味,这便是我的欣慰所在。具体表现如下:

1、引导学生阶梯式诵读:字正腔圆地读,朗朗上口地读,历历在目地读,每一层次的读都有目标,通过不同的手段:发现押韵、播放音乐、想象画面色彩、声音,孩子们便有了学习的动力,也便学的跃跃然!

2、通过划分节奏,欣赏画面,想想画面,倾听范读,表达体验等教学方法,积极调动了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幻觉等感官去感受词的节奏美,画面美,意境美,力图带给孩子们身心的享受。

协调的。对孩子的评价也重在激励,由心而发。让孩子们能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欣赏!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诵读诗词,有很多个体的体验包含其中,在多次的齐读过程中其实就抹杀了个体体验,从而固化了这首词的基调。

2、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太多了点;肢体语言也多了些,语速快了些,不利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3、最后的拓展部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写一写“张志和跟柳宗元”的对话,更能真切地走进作者,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陌上花开缓缓行”,我愿在古诗词教学这条道上走向深远,让孩子们因此能享受经典,爱上诗词!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还会学”!

在执教完本首词,我的脑海里便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与愧疚,收益颇多:

1、时间应该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朗读指导的环节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时间,让学生读得更到位。吟唱古词,一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是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但这部分花的时间比预计多。

2、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但我倾听时却不够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是一门艺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学生的回答有些偏离主题时,应该要仔细捕捉有关信息,作适时引导。

3、其实整堂课下来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淡定,内心不够平静,没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刚刚好。

总之,经过这一次的赛课,收获很大。我将不断学习,以求更上一层楼!

今天上了一节语文课,总的感觉还是有点蜻蜓点水,一飘而过。

这节课上了两个环节:一个是朗读方面的;一个是绘景方面的。

朗读方面,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这个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但我上课的时候注重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说“你觉得这首词中有哪些生字的字音是比较难读准的?"这个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候,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比教师包揽讲解要好得多。就比如说薛法根老师在教学课文生字的时候,就常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在书中找出生字填写,更重要的是,他告诉学生还有最后一组生字没出示,让学生在课文中去找自己认为难读准的生字,然后告诉其他同学。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

其次,就是打节拍,把诗词的节奏感读出来。我提示,诗和词都有一定的韵律美,只要我们和这节奏,就能把这种韵律没打出来。我先示范一遍,然后全班一起打节奏:西塞(大)山前( 大) 白鹭( 大)飞( 大);接着用你拍一我拍一的形式再读节奏。打完之后,我让学生试着创作其他的节奏,就比如说:西塞(大.大)山前(大.大)白鹭(大大)飞(大)。不过,学生的创作基本上很少,一个原因应该是我给他们的时间相对少了些,另外有可能就是他们以前没有过多的接触这种形式的诗词学习。

再次,就是讲究停顿,诗词的朗读是要讲究停顿的。我又是让学生自己来说应该怎样停顿朗读,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说自己的看法。先抽几个学生说、读,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男女分读。

最后,就是带着感情来读这首词。我先示范,然后问他们感觉如何?你觉得这首词可以读出一种怎样的味道和感觉来?抽说、读,(自由读)齐读。

错了,当然也不排除是学生紧张的原因。不过,这也就提醒我,不能只看表面的“全相”,而应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去。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描述画面,然后师生一起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这首词的画面描述出来。现简述一下经陈老师提议后的环节。首先,问学生这首词描绘了哪些景物,先让他们借助注释默读理解这首词,在词中找出这些。接着便在学生边说时教师的ppt把这些景物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再让他们具体的描绘这些景物。接着让其描述整首词的画面,教师再画简笔画演示。最后,闭眼想象,你就是那个渔翁,此时此刻,你。。。。。此时此景,我们情不自禁的诵起了。。。。(师生深情诵读)

这首词的设计还有一个环节是品悟诗人,拓展积累。但是因为时间不够省了。这个环节首先是从景中跳出来问学生,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渔翁?从此中的哪里可以看到?交流完了再问,张志和钓鱼从不用鱼钩,塔吊的是什么?(悠闲地心情。。。)接着就是问他们这首词能背诵出来了吗?背完之后,再让他们积累:这首词有些句子经常被人借用,你觉得是那几句?说。把他摘抄到练习本上。

有兴趣者课后:用今天学习这首词的方法自由学习其它三首《渔歌子》。

评价简忆:

1、用ppt把一些要求出示,如朗读的要求等等。

2、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原案评价:

1、听视频歌曲后,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环节可不要,因为后面已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描绘景物。

2、一定要记得回顾、介绍词及词牌。

3、说朗读要求的时候,最好用ppt出示。

4、先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找出其描写的景物。接着单个的具体的描述、形容,再全词描述,画简笔画。

5、后面简笔画教学教师包揽的情况。

6、直接让学生找景物,做两张ppt,当学生讲到时就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

7、有时教师示范,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渔歌子的课后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唐朝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教学这首词时,我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欣赏这首词所描绘的形象,体会这首词所蕴涵的情感。

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好等方式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训练学生通过看注释,写画面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词内容的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说一说,使画面逐渐丰富,再在把心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为展开个性化的朗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查了资料知道“唐诗素描”不同于对唐诗的一般意义的解释,它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用优美的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每一首唐诗描绘成一幅精致的写意画。

那么《渔歌子》简单的27个字,就可以想象成:这是江南的春季。雨迷蒙了远天,西塞山躲藏在更深远的背景中,时隐时现。一行白鹭充当了这幅静物画中灵动的几笔,纯洁的羽毛如雪,擦亮了人们黯淡的目光。

视线的一隅,一只破烂的筏子泊在静静的江中。船头,戴青箬笠、披绿蓑衣的诗人,手握一杆没有鱼饵的钓钩,双目微闭,若有所思。其实,他钓的并非是鱼,而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罢了。

风用轻灵的细手,穿引着如丝的雨,悄悄为江南织一张嫩绿的地毯。

真的好想做一只自由的鸟,从此栖落在那株岸边的小树,不再归去。

这样,优美的唐诗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了,它们成了一幅幅亲切的画面在脑海永远不会褪色。

《渔歌子》教学反思

1、同桌交流理解的字、词。

2、不理解的查资料或问老师。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词的主要意思。

4、品味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随后,让孩子们按照方法同桌自学《渔歌子》。

……。

几分钟后,

师:好!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

……。

师:同学们,这首词中,作者为我们描写了许多的景物,谁来说说,都有哪些景物?

生1:西塞山、白露、桃花、流水、鳜鱼、风、雨。

生蠢蠢欲动。

师:还有?(还有)。

生2:还有一个钓鱼的老翁。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青箬笠、绿蓑衣,还有文章的插图。

师:你真会学习,观察得很仔细,课文的插图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去感受。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双眼,静静地聆听着优美的古乐,心中默默地背一背这首词,想一想,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播放古曲渲染气氛。)。

静静地等待着,不一会,一位同学举手了。又不一会,两三个同学举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手渐渐多了起来。

生1: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师:“连绵起伏”这个词用得很好。就这样,还有谁来交流?

生2:我仿佛看到了姹紫嫣红的桃花开放了,河里的鱼儿在欢快的游动着……。

生3: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前有几行白鹭在自由自在的漫舞……。

生4:我仿佛看到了老翁的鱼篓里装着自己亲手钓到的鱼儿,心中充满喜悦……。

生5:我仿佛看到了连绵的西塞山前点点白鹭在漫天飞舞,和煦的风吹在人脸上很舒服,老翁看到这样的美景,有些陶醉了。

……。

孩子们的发言越发让我激动。

师:同学们,如此美丽的画面,诗一般的美妙,将你看到的画面用笔写下来好吗?

点头。

不一会工夫,便有同学举手。

从他们声情并茂地交流中,我感觉很知足。

学生对于古诗词很熟悉,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课堂上,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弄懂古诗词的大意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已没有任何问题。

这时如果将剩下的时间用来让孩子们感受、体悟、想象诗词所描绘的优美境界,让同学们在感受充盈之时一泄于笔尖,那将是多么畅快的事。

渔歌子教学反思

在《渔歌子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了解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特别强调让学生比较同是描写江南春景的两首词的异同。

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结果——比较异同,忽视了过程的'体验——朗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美景,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让学生初读正音,自学了解词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之后,就让学生比较和前一首词的异同,从学生发言情况来看,学生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表面说说想法。因为学生还没有很好地去体验、感受《渔歌子》这首词所描绘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老师没有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如何能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呢?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再多读读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那么再和《忆江南》进行比较时,学生的感受会大不相同。不过,让学生直接去比较异同,对五年级刚接触词的学生来说,太理性化,难度也大了。不如换个问法:白居易和张志和笔下的江南各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幅呢?这样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触及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其实,这首词和柳宗元的《江雪》对比起来学习,更便于学生把握这首词的主旨。一个是寒江垂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一个是春雨垂钓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是垂钓图,意境相去甚远。学生通过比较,更能体会《渔歌子》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教学中,感觉有以下几点处亮点:

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

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还会学”!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还会学”!

在执教完本首词,我的脑海里便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与愧疚,收益颇多:

1、时间应该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朗读指导的环节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时间,让学生读得更到位。吟唱古词,一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是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但这部分花的时间比预计多。

2、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但我倾听时却不够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是一门艺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学生的回答有些偏离主题时,应该要仔细捕捉有关信息,作适时引导。

3、其实整堂课下来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淡定,内心不够平静,没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刚刚好。

总之,经过这一次的赛课,收获很大。我将不断学习,以求更上一层楼!

《渔歌子》教学反思

一、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但还不够成熟。

二、“吟咏”,体验了词的韵律美,但还不够深入。

在课堂上,我播放了配乐,还播放了《渔歌子》改编的歌曲。学生听了很新鲜,觉得很有意思,也能像模像样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吟咏这首词。但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吟咏的形式,但整堂课时间的把控不足,在吟诵方面的时间不够。

三、“拓展”,感受了词情,但还不全面。

课堂上,我出示了作者张志和的生平介绍,让学生从中看出张志和一心远离官场,真心隐逸山林的高洁情怀。还通过出示张志和哥哥的《渔歌子》与张志和的《渔歌子》的对比,体会到词人“不须归”的坚定决心。但对于拓展的诗歌学生读的不够,没有加注释,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总之,上这样的汇报课,我真的感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感受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真的有一定帮助。当然本节课也不足之处,自己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今后我将注重积累,以使自己能将评价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

《渔歌子》教学反思

我的《渔歌子》教学:第一,力图体现诗词教学的厚度。《渔歌子》这首词只有短短的27个字,备课时,应该把它先读厚。一个词人张志和,一首《渔歌子》,就这样流传了千年,我开始查阅一些资料,张志和这个人形象逐渐立体饱满起来:他是诗人,他是词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哲学家……我根据《渔歌子》词中有画、词中寄情这两个特点,从厚厚的一沓资料中筛选出了张志和“心志平和”这个名字的来历,以及颜真卿对他的评价,丰厚学生对张志和的了解。

第二,丰盈画面,在音乐伴奏下,通过教师范读,继于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想象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具体描述心中的美景,让他们心中的画面有色彩,有声音,有动感。

第三,品味“钓中情”,张志和笔下的渔翁为何不归,应该不难理解,但是需要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并想在孩子们心头留下一种情怀,是需要好好设计的,于是我引用颜真卿的话,切中要害,又饶有趣味,学生在会心一笑中就真正感受到了渔翁的悠闲,豁达。

第四,研究“钓”之蕴,从古至今描写垂钓的诗词很多,该选哪些让孩子去品味,我仔细琢磨,最后选种了〈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江雪〉中孤独的垂钓,〈渔歌子〉中悠闲的垂钓和〈题秋江独钓图〉中豪放的垂钓。三篇诗词,三种情感,三个境界,期望着能留给孩子们对诗歌执着地追求的热情。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六年级语文工作计划上下学期范文(18篇)
    工作计划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工作计划范文,它们结合了个人经验和学科知识,为我们提供了一
  • 12-22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6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教学工作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评价,既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借
  • 12-22 幼儿园班主任年度考核工作总结(优秀17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一学期或一学年内班级管理与教育实践的总结,它可以帮助班主任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班主任工作总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认真总
  • 12-22 草房子第十章读后感(精选22篇)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的机会,我希望通过写读后感来整理自己的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草房子》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油麦地小学校
  • 12-22 学年度安全工作计划范文(18篇)
    工作计划范文是对未来工作计划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在以下范文中,大家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
  • 12-22 护理学专业学生自我鉴定(通用14篇)
    护理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对病人的照顾和治疗。以下是一些护理总结的写作指导和实用技巧,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尊敬的领导:敬业是她的态度,诚信是她的人
  • 12-22 产品加工协议书(精选14篇)
    在现代工业中,加工已经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和精细化的过程,需要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下面是一些加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分析,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 12-22 医院年度考核个人述职报告(模板24篇)
    尽管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工作任务繁忙,但我觉得撰写一份全面述职报告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反思,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阅读其他人的述职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12-22 幼儿园中班安全总结(优质17篇)
    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逐渐学会独立完成各种小任务,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幼儿园中班教学评估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安全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
  • 12-22 建设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优秀17篇)
    参与质量月活动可以激发员工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质量月期间,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质量管理的经典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一、工程概况。新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