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大全(23篇)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大全(23篇)

时间:2023-11-25 11:00:05 作者:MJ笔神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大全(23篇)

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论在哪个职位或角色下,爱国是我们共同的使命。这里是一些爱国题材的艺术作品和展览,希望可以通过艺术形式传递出爱国的情感和力量。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

摘要: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守起来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一种无比忠诚的深厚的民族感情,借助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让学生明白了爱国的重大意义又让学生清楚身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筑守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无比忠诚的一种深厚的民族感情,是一种价值的精神营养品。语文教材体裁多样的的文学作品,有许多课文正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尽览祖国山河,激发爱国热情。

中华大地呈现出多种自然风光,景色绮丽,风采诱人。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就向学生介绍了祖国江山美不胜收的景色。

首先可引导学生去尽情游览:走进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去领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雄奇;随着碧野走进《天山景物记》,置身于塞外独特的绚丽的景色中;跟随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去泰山极顶观赏日出的辉煌。还有春雨江南的秀美;骏马秋风塞外的壮美;杭州西湖的阴柔美;黄山苍松云海的奇特美等等。让学生置身其中,荡胸涤肺,心旷神怡,排除污秽杂念,萌发健康的爱国感情,在学生的心中烙上“中国”印,无论走到哪里,祖国的山山水水会让他们梦牵魂绕。

其次,结合课堂教学,发动学生课下去找有关描绘祖国山河的文章,结合中国地图,踏访文章所介绍的地区,处在什么地里位置,有何物产、名胜古迹和人文风貌。学生通过查找文章和阅读,对祖国的幅员辽阔、土地的富饶有了深深地了解,学生沉浸其中,自然会对祖国产生依恋之情,为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国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哺育自己的山河产生热爱之情。

最后,要引导学生把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家乡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可通过以“我心中的故乡”、“我爱家乡”等为题的诗歌、散文朗诵、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同时也要从另一个侧面让学生体会到有多少中国人为了自己的祖国不被外人侵略,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中国人背井离乡数年,还要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重重险阻,重回故里的原因。这样就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久而久之,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英雄模范人物,树立爱国责任感。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再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祖国孕育了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同时还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英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正气歌、爱国颂,这些文质优美的课文能点燃学生的爱国之心,也能在学生心中筑起维护祖国尊严的钢铁长城。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英雄,明白爱国是一种传统美德,应以爱国为荣。

汉代的霍去病,为国家的生存和强盛,在戎马中度过一生,说出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宋代的岳飞为挽救祖国危亡,离妻别母,转战沙场,发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文天祥为抗击元兵的进攻,坚贞不屈,临危不惧,誓死不投降,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清代的谭嗣同为“维新”慷慨就义,以身殉国,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还有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柔石、白莽等许多爱国青年,无不体现爱国主义的豪情。通过引导学生,学生认识到,英雄们总是把自己的欢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由于这种爱国主义情感产生的巨大凝聚力,使得中华民族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在内忧外患面前,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是祖国岿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其次,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的精神,提高学生思想素养,树立爱国责任感。

1、学习英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是维护人格、国格的强大力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的气节。华罗庚甘愿抛起国外的高额报酬,排除种种险阻回到祖国,正体现了这种气节;当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轰炸时,全国人民的爱国声援正体现了这种气节;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行为正体现了这种气节。爱国者忠于祖国,不屈不挠就是出于对祖国的感情。要引导学生懂得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是追求崇高人格的最高境界。

2、学习英雄舍生报国的献身精神。

爱国就应在国难当头是挺身而出,保效祖国,不惜用自己的血肉筑起新的钢铁长城。在讲解一些有关课文时,可结合学生实际,给其出一些思考题,与以正面引导和讨论。如“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看刘和珍的行为”、“谭嗣同的流血值得吗?”等等。通过激烈的争论,让学生明白爱国的含义所在,然后要求学生写作文给予落实,《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我从刘和珍的身上看到了中华的崛起》、《赤子之心》等作文,从内容多样的文章中,不难看出学生从英雄的行为上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当生命与正义发生冲突时,要献身正义;当个人的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献身国家。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洗涤和净化。

3、学习英雄,纠正学生思想误区。

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忽略了对自己思想的品德的培养,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思想: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等。这些错误的思想导致许多扭曲的行为,出现了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有位母亲无奈的在给儿子的汇款代单上这样写道:“上班日当午,汗滴脚下土,须知手中烟,颗颗皆辛苦。”语文教材中就有一部分课文也可起到纠正学生错误思想的作用。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牢记“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王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雷锋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焦裕禄“心中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等等,英雄的行为和思想,会让学生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和自己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相比,后者是何等渺小,这些英雄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明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前途才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

有位学生在演讲中这样说道:以前的我们或许因为一些错误的思想,作了一些错误的事情,现在反思起来,显得多么的幼稚,从英雄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我明白了身上肩负的责任,为以后“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耻辱不在中华大得上重演,我们要向英雄学习,把爱国当成自己的责任,关心国家的前途民运——。由此可见,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让英雄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发挥榜样的力量,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之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必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始终贯穿在语文课教学中。只要紧紧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就能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是一个爱国者。

参考文献:

[1]戴木才.造就孩子光辉人生,教师博览,,(2).

[2]景淑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青年研究,,(1).

[3]课本.国情.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

一、环境陶冶法。

良好的环境具有导向、激励、育人、审美等功能,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着一种渗透力很强的性情陶冶。为此,学校那么些在精心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由入境而入情,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1、净化美化校园。很显然,在一个整洁优雅、情趣横溢的环境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显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而在一个纷乱嘈杂的氛围里大讲爱国主义,则显得苍白无力、格格不入。可见,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即是校园的美丽和宁静。

2、布置环境。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占领各种宣传阵地(宣传栏、黑板报、走廊、教室墙壁等),张贴国旗、国徽图案、革命领袖和历史杰出人物的肖像、爱国名言等。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用直观鲜明的艺术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油画、壁画、连环画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造爱国人士纪念亭和塑像等。

3、发挥环境作用。让学生留下对美好环境的“感性印象”固然重要,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建设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活动中,包含着许多陶冶学生性情的契机。

二、情境感染法。

勿庸置疑,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素材,犹如粒粒闪光的珍珠,但要串成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美丽项链,决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面无表情地喊几声令学生坠云入雾的“伟大、崇高、优秀”之类的言辞可以办到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碰撞,硬性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这要求教师必须饱含真情,用富有磁性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表情,创设一种情境,制造一种氛围,如和风细雨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无论是语文课中讲到人物形象的美丑、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还是历史学科中谈到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卑躬屈膝的屈辱史、忠臣英烈的.悲壮和奸险小人的可耻;亦或政治学科中提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现实中人心不古的缺憾,教师都应用一种如江流般深沉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潮起潮落,使学生如临其境,深感其情。

教师要做到这点就应当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文道结合,水乳交融,情境自生。如语文课运用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激发就是一例:时代散曲乃诗人赞颂祖国,高扬时代主旋律之心声;烈士心曲是革命烈士鲜血铸就的诗章;古国恋曲为民族英雄魂去来兮的感召等,这些均是教材中的“闪光点”。

三、活动激情法。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

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3、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四、按需施教法。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边际效应”,即一个东西的价值与它满足需要的程度成正比。用通俗的话来说即: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好。如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中,也就是说,教育如能触及学生内心世界最敏感迷惑最需要答案的部位,所留下的痕迹是最深的,在情感上所产生的磁化效应也最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洞察学生内心,把握其思想脉搏,深析其身心特点,重视周边环境的影响,仔细寻找契入点,以此深入,逐步扩大深化,激发其情感。

如有的同学对市场经济要不要奉献精神很迷惑,这时就要有社会上种种事例加以醒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合作。如果不讲责任心和奉献,只知坑蒙拐骗、见死不救,我们将生活在冰冷无情的世界里,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发展市场经济只是一句空话。还有前不久出现的“追星热”曾使教育一度陷入尴尬境地。此时我们不应该圆避,而应耐心说理、设法疏导,用更加明亮的“英雄明星”、“科技明星”、“教师明星”冲淡其脑中浑沌的“星云”。

触击兴奋点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在学生情感上引起强烈共振,还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具鲜明的时代性。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

小学历史课本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要在小学历史课上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老师除了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适当地增补一些乡土教材,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历史课教学的始末外,还应注意做到:

“情感”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学生的感情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来再现当时当地的情景。例如教学《中日黄海大战》一课时,为了突出邓世昌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勾起学生回忆影片《甲午风云》黄海大战的'生动场面,再让学生议论,教师归纳时指出邓世昌入水后曾被随从救起,但当他看到全舰战士都牺牲了,再次跳入大海殉难,临死前还高呼杀敌不绝,这种义不独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学生。

历史是过去的东西,它主要靠教师语言的讲述,使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概念。因此历史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精炼而富于感情和启发性,才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教学《百日维新》一课时,教师要生动形象地讲述史实,绘声绘色地展现意境,戊戌六君子代表人物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献出生命,“我自横刀向天笑”的铿锵语言,在教师敬重、慷慨、深有感情地讲述后,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以表达谭嗣同不畏艰难,为人民、为国家敢于献身的精神,激起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崇敬。

小学历史课必须改变照本宣读、一讲到底的旧模式,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教学诱导他们步步深入。教师犹似一位导游者把众多的“小游客”带到历史的百花园中去欣赏“奇花异景”。在教学中,我们在新课讲授前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思考题,在课堂上自学课文。对教材有初步理解后,教师再铺开叙述,启发提问,让小学生对历史的来龙去脉步步深入理解。例如讲解《大泽乡起义》一课,我们列出三个思考题:为什么秦末会发生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的经过是怎样的?这次农民起义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这种按教材重点难点出示思考题,逐段阅读课文,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然后教师铺开叙述,既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可把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课外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补充,只要不是野史,只要围绕本课教学内容,就鼓励他们讲。他们从《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从书》等书中,学到不少知识,在课堂内外谈论。我们还开辟了“历史第二课堂”、“历史之窗”,让学生在这个园地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进而也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情感激发论文

语文教材里的篇目具有丰富的情感性。中学生阅历逐渐丰富,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他们的情感也呈现出多样性。他们的自尊心、自卑感也较为强烈,有的时候呈现出不稳定性,容易走向极端。当他们在思想苦闷之时,读到励志的作品,就会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当他们热情高涨时,如果思想受到挫折,他们就会心灰意冷,这时如果读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生命的意义”一段话也就会受到鼓舞,心中就会有积极的形象,也就会从自己的身上释放出正能量。当然,对中学生来说,受他们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他们的情感往往也会出现矛盾,各种思想感情会交融在一起。教师应该发挥语文教材人文性的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摒弃假恶丑的思绪。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把握中学生的情感特点,利用好教材中情感教育的优势,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情感教育。

二、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体验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认知,对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情感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任何环节都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且,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包含着很浓的情感色彩,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自己不良的情绪带给学生。教师对语文课文的解读,一定要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情感,不能把消极的因素带给每一个学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感情的技巧,要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教师的积极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这是因为情感具有传递性,教师的积极情感必然会向学生传递向上向善的因素,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激活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创设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去学习,从而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而且,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气氛,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语文教材中美的语言、善的行为、积极的形象、美好的人生,都会对学生产生感染的力量,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

1.在聆听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叙事作品文字优美、情感至深,曾经打动了无数人,让一代代人感动不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作品的时代、作品的体裁,为学生的聆听创设条件。如恰如其分的教学情景,可以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聆听中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作品描述的情景之中。如教学《春》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的形式,让学生聆听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静听泉水的叮咚声,小鸟宛转的歌声,想象春天大自然的美,感受心灵的气息。这样,学生热爱生活之情便随之而生。

2.在阅读中产生感情。语文教学本身就与生活密切相关,如有一些作品,描绘了河山的.壮美,荒漠的苍凉,小村的僻静,城镇的繁盛,到处是一幅幅画面。教学时,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景中有情,面临其景,感知形象美,一定会使学生产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教学《沁园春雪》时,教师可播放投影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雄伟的长城、起伏的山峦、滔滔的黄河,使学生在视觉上感知美的画面,为进一步领会诗人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奠定基础。

3.在朗读中品味情感。古人主张诵读,朗读成诵。古人充分肯定了朗读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朗读,品鉴诗文,可以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这是理想的诵读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读出作品的意蕴,进入到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中,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与作者一起爱之所爱,恨之所恨,真正受到情感的熏陶,就要让学生积极进行朗读。当学生通过涵咏、朗读,用心灵去领悟时,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渗透到了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中去了,进而使学生获得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

4.在想象中体味情感。作品是对生活的反映,因此,鉴赏作品也需要借助想象,从而品味到作品的美,品味到作者创造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倾注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的真谛,把握作品的思想,体会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意境的美妙,感受语言的美妙,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学校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纲要》从原则到方法,都给我们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要求,同时也说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整个爱国主义教育宏伟工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在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联系中学政治内容特别是讲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时,我们实际主要是联系学习贯彻国家思想理论,还有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任务等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在学生思想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历史上凡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就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可以结合近代工业革命后中国落后挨打的事实,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是党带领我们的人民走向胜利,是党使我们的新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今天。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地教育,善于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与此相联系,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

(1)通过“英雄事例”教育,可以用一个个为国捐躯、英雄献身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比如为他们讲述不畏大漠风沙守疆保土的卫青和霍去病及大汉将士,告诉他们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他们肯为国家民族舍弃小家,他们身上包含着千年不变的爱国主义英雄情节。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认识来激发自己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国情教育,使学生对祖国壮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为曾经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

(3)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必须在知识上不断地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爱国、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教导学生从思想上高度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祖国在国际的舞台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员,我们只有认清祖国所面临的局势,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效力。而作为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4)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活动,配合政治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组织爱国主义方面的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还经常利用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录像片、专题片,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实效性。利用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爱国主义书籍。从日常做起,培养学生的爱国行为。特别是在重大的纪念日教育、传统的节日教育、英雄人物的诞辰纪念,向学生讲述这些英雄们伟大的事迹。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国歌、升旗对于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三、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课堂学习是改造学生主观世界的主要渠道,但如果能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清明节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传统”清明节扫墓活动,通过介绍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向烈士献花圈,让学生代表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而作为政治老师的我们可以最后不失机的进行总结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逐步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位中华儿女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完成先烈们没有完成的强盛梦。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21世纪爱国主义精神不再表现为抛头颅、洒热血,而是表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要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劳动观。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青年学生更应该积极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为祖国的建设出力,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利用中学政治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对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人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和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教师必须打破旧的模式,寻求适应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个性单纯活泼,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立足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中学是青少年所受的基础教育,而基础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当代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了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担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更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运用精髓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贵资源把大学生凝聚和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对于大学生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自身的成长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和西方价值观冲击和弱化了大学生的爱国思想。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和随之而来的现代通信、传媒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受到严重冲击。受西方国家大肆吹捧的“国家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等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自己的民族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面临汹涌而来的外来文化,部分大学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腐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生活方式等的影响下,过分强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西方发达国家盲目崇拜,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节。此外,受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国情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混乱,认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减弱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受到了严峻考验。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唯利是图、利己主义,这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的追求。经济的开放性和思想的多元性,社会不正之风的盛行,导致当前社会价值观发生错位,一些庸俗、低级的处世哲学直接、深刻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致使部分大学生迷茫、困惑,丧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忘却了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此外,网络文化的盛行,尤其是一些国际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借助网络的开放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影响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甚至让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怀疑。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

1.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面临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却不够平衡。部分高校未能认识到在大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已不适应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因此,日常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有待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要素,某一环节的断裂或缺失,都会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效果。目前,部分高校主要通过正面灌输这一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让思想相对独立,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部分大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过于抽象、笼统、空泛和沉闷。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当前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地位的认识不到位,出现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调,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中的效果。

爱国主义是爱国思想、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的有机统一,不仅代表了人们对祖国的认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巨大的哺育功能,对引导、教育、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理想人格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爱国意识,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引导大学生践行爱国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儿女繁衍发展并创造出先进文化的丰功伟绩,因此,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和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了解,增进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起源和思维特征、古代先民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理解,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性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体会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记载的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用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谱写出的民族品格和民族英雄气概,既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又是激励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形成的民族自强精神、民族创造精神和民族奉献精神则有利于激发出大学生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崇高民族气节,吉鸿昌慷慨赴死的爱国决心、陈嘉庚倾囊兴办教育的爱国情感、焦裕禄一心为民的报国之心、邓稼先默默献身国防建设的报国志愿等感人肺腑的爱国故事,都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这些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身上所蕴藏和表现出来的赤诚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鞭策大学生将自己真实的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理论结合起来,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还有利于鼓舞大学生将爱国的理想转化为具体行动,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但其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有效的教育途径。

(一)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1.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我国高校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还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且过分侧重近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然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不仅蕴含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还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因此,高校在充分挖掘和提炼的基础上将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中,不仅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还有利于优化、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2.用优秀传统文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诗言志、歌咏言,文以载道。”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形式,鲜活的内容,厚重的历史感而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中,为全体成员认同、接受、内化。因此,高校可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如《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论语》选读等)、系列专题讲座的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的课堂,或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中通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等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大学生开展民族历史、国情、民情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加深大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起着感染、启迪、陶冶、塑造大学生的作用。因此,要发挥校园文化环境中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教育功能,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场景和细节,让大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

高校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校史馆、校内的纪念馆和校园景观中,还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传播的各种形式(如校刊校报、校园广播、展板、橱窗、横幅、标语、路牌等)有效结合,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通过邀请在传统文化方面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征文比赛、书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占领互联网阵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通过加强学校教职员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群体有其独特的个性,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单纯的课堂教育并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甚至有时会给他们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综合素质,为此,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若能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既有利于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传统的真谛,又有助于将爱国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高校可依托学校所在地的人文底蕴,运用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切身感受当年革命先辈、英雄模范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付出的艰辛时,还可以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升华爱国情感。可借助校内各种学生社团,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贵资源,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文化艺术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性认识,增强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爱国情怀的意识,从而激发出践行爱国主义的自觉性。此外,还可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及五四、“一二·九”运动等重要事件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让大学生既切实体会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又增强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一)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烙有中华民族的历史印记,故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性无疑也是其固有特征之一。但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级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避免让大学生产生狭隘的民族意识(如部分大学生盲目抵制外国产品,鄙视或者仇视外国人等),应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爱国主义观念,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等关系。

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德育功能,但每个时代都有它自身的特征。因此,现阶段要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把学习优良传统作为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还要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时代特色和需求,有目的、分层次地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教育,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精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内容,但当代大学生有其自身的思想特点和主体需求,因此,在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国情,遵循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和当前社会热点,精选对大学生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内容,以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并自觉把爱国情感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实际的爱国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资优,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资优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主要表征有:层次参差不齐,文化知识薄弱,学生思想既单纯又混乱,是非观念、法制观念淡薄,行为不规范可塑性大等。这个特殊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较大的难度。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做好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培养合格”四有“体育新人,已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新的课题。体育资优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出现’疲软’现象,效果弱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另外体育资优生重体育轻德育、智育,文化知识,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先天不足“。二是体育资优学生思想简单,敏感性强,选择性却差,他们对时事和形势关注不够,理解能力不强,而社会上一些消极、负面的东西往往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一些错误思潮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影响。三是对体育资优生道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上存在着知识贬值,脑体倒挂现象,人们普遍重视和追求物质利益,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一些学生片面追求享乐,讲求实惠。

(一)充分发挥室内理论课的优势,提高体育资优生政治思想素质。

体育教师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加以精选,精选应当按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要求,并适应中专生的文化和社会知识水平的原则来进行,使学生真正能学懂,并会应用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调整并更新内容,使之与学生实际、社会实践贴近和联系起来。

体育课要与其他科目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体育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外,也要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导向,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并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尽量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由远至近,由抽象变具体,由书本延伸到社会,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学校对学生在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应根据具体实际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学生对社会现象敏感的问题要加强正面引导不能搪塞,使学生能认识社会现象从中得到教益。

(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1、在对体育资优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敬业、奉献意识教育至关重要。

体育资优生奋斗在运动场,他们渴望上大学是他们的梦想。

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培养他们勇于奉献的精神,要让学生知道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旺盛斗志。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热爱体育事业并为之奉献。

2、竞争意识教育对于体校学生来说尤显重要,体育本身具有挑战性、竞争性,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体育更是如此。

要把竞争意识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训练、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在竞争中求胜利,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为国家争光的欲望。使学生懂得竞争是无情的,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那种甘居中游,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只能导致竞争失败。提倡敢于冒尖,敢为人先的精神,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有不怕挫折的心理准备。

(三)狠抓队伍建设,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网络。

1、体育资优生有个特点就是对教练员比较服从。

因此,教练员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训练当中去,要摒弃教练员只管训练水平提高不管学生思想好坏的观念,在训练中思想工作做好了,就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提高训练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播、板报、校刊等宣传教育工具的作用,运用演讲、知识竞赛、辩论等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寓教于乐,把教育工作做得生动活泼。寒、暑假是学生社会实践的良机,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开阔视野。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教育形式要新颖化、方式多样化,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有实效。要重视教育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青年学生在心理、生理上逐步走向成熟,他们渴望成功有强烈的成才感,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思想,对症下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力求以理服人,要让学生主动力口强自身修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人的思想也是千变万化,而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只有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教育者的工作水平,才能真正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体育资优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方针。掌握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教育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水平,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精神塑造人,才能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四有”体育新人。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社会实或活动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与推进改革开放相结合、与师德建设相结合.真正实现在大学生中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实现四化、振共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作者:王兰英金新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刊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420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知国  爱国   报国。

1、1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20多万来自祖国各地的观众,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锦州有5所高校,每当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人是一名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们不但对革命史的了解甚少,而且讲到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梁士英舍身炸碉堡时,一些人会发出“真傻”、“这不是有病吗”的议论声,通过这些言语可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逐渐的发生转变。江泽民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情况》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

1、2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2、1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大学生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确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对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缺乏认识,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3不管采用什么途径都要引导大学生在生动的对比鉴别中提高认识。如,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新旧社会两重天和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事实;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事实;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通过阶级对比,使大学生懂得虽然我国目前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但腐朽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阶级斗争依然存在;通过对比教育激发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实现四化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阶级斗争的观点和爱憎分明的情感。

3、1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大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

3、2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时,还要考虑大学生情感的特点,帮助他们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克服情感的肤浅性、波动性,使他们懂得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是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我们既要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感情,又要指导他们自觉地“调节”、克服脆弱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要以生动形象的事物、形成强烈的刺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青少年的认识特点一般是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壮丽的山河、雄伟的建筑、家乡建设新貌、热烈的劳动场面、欢快的节日盛况、奥运赛场的胜利都能使他们产生爱国之情。因此,我们要组织大学生参观祖国建设新貌、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进行今昔对比;也可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他们从爱家乡、爱学校的一草一木,扩大、深化、升华为深刻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3其次,要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具有辩证哲理的晓理,激发爱国之情。晓理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做到中肯而切合实际,深刻而不失含蓄。另外,我们要注意组织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合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党史,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特别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4、1报效祖国是知祖国、爱祖国的发展,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时代的具体要求。热爱祖国主要体现在是否有报国之志、报国之才和报国之行。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去育志、育才、导行。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热爱我的祖国。

金色的十月,我伫立在金色的秋风中,遥望东方地平线那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思绪如骏马般飞腾,回想起祖国的历程,让人刻骨铭心!

我热爱我的祖国,是因为中国曾经经历了多少沧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我热爱我的祖国,是因为它在毛主席、小平总设计师、总书记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嫦娥奔月是我们先辈们几千年前的伟大梦想,这个梦想在“神州5号”载人飞船载着杨利伟进入太空以后,已经在逐步实现。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3育才,即培养大学生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科学本领。一个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才,报国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就必须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祖国各方面的有用人才。正如陶行知所说:“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

3

页,当前第。

3

1

2

3

爱国主义文化下英语教育研究的论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在众多领域的交流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逐渐削弱。因此,学校在进行英语教育教学时,要适当的灌输爱国主义认同教育,将爱国主义认同教育与英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理解差异、吸收精华、互惠共荣、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导入的必要性。爱国主义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但爱国主义的核心和重点当属广大青少年,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地,是培养综合型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将爱国主义认同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之中,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校职能,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教育要遵循教学规律,将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等融入日常的英语教学,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跨语言交际能力,文化接受能力以及形成敏锐的文化思维”。要想实现远大的教育目标,必须在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化敏锐度,保证学生不移本心,用批判性的思维对待文化渗透与英语教育。(二)导入的紧迫性。由于中国的风俗习惯、文化思维、教育方式等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别,而英语是一门开放性、自由性、情境化的学科,因此,学生极易被各种各样的不良思想所腐蚀,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将学习重点放在了语言学习、技巧学习以及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导致许多学生崇洋媚外,一位追求国外的前沿事物,形成了“国外好、中国差”的错误思维。因此,将爱国主义认同教育导入英语教育中,要求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形成负责任的主人翁意识,不仅可以发挥英语学科的思维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有利于相互借鉴,弘扬中国文化。中国自古就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孔子的“仁”、“爱”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墨子的“兼爱”和“非攻”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入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有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传承中国文化,并做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程度,向世界传递中国优秀文化,让中国更好地“走出去”,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一)将爱国主义思想灌输于英语教学之中。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人们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的英语教育中,学校注重西方文化的发展地位,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缺乏爱国主义情怀,逐渐将爱国主义推向边缘化的境地。将爱国主义思想灌输于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比例是促进英语教育长效发展的根本所在。1.借助翻译、词汇等教学渗透爱国主义认同思想。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细节,利用一切教学手段逐步渗透爱国主义认同思想。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词汇、句子翻译等渗透爱国主义认同思想,如当教师讲“oneshouldnotimposeonotherswhathehimselfdoesnotdesire”这句话时,除了引导学生直接翻译出该句的字面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让学生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优秀民族习惯。其次,爱国主义认同思想在英语教学中无处不在,我们具备充足的材料和素材来学习爱国主义认同教育,例如,“beijingopera、tea、cheongsam、kongfu”等词汇都来源于中国,这些着实可以让广大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形成心理认同,让自己更加为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2.利用课文内容导入爱国主义认同思想。课文内容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基本材料,利用最普遍的课文内容逐渐引导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发展途径。例如,申奥成功是所有中国人民为之振奋的一件大事,当学习“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课时,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专业的语法知识、句子结构以及课文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讲解拼搏向上、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让学生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更高、更快、更强”,让学生体会奥运健儿们为国争光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责任,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优秀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广大学生奋勇争先、刻苦学习。

(二)在英语教育中渗透中国文化教育。英语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主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素养。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英语教师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例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阶段,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都缺乏传统文化教育。如果教师缺乏文化认同感,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能够就成为空谈。我国已经有部分教师将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内容渗透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并且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丁往道教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期间,将中国文化穿插在英语教学中,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北京大学的辜正坤教授将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用于英语教学,吸引大批学生的学习。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发现,学生已经逐渐认识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文化的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只有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更为清楚地掌握文化的精髓。

(三)转变日常教学模式,导入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缺失是目前文化教育不愠不火的一大症结所在,尽管许多学校开设了许多英语文化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发展流于表面,教师并没有对此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学生也没有真正领悟到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另外,一些学校的文化知识教育课程课时较少,教学内容死板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继续采取这种形式,还会导致学生抵触心理的萌生。因此,学校要转变日常的教学模式,不要一味介绍英语知识和外国文化,致使英语文化先入为主,学校应该切实增加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课程的课时比例,合理增加该课程的学分,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逐渐提高爱国主义文化教育的'学习地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

(四)将爱国主义文化与英语活动有机结合。日常的英语活动多种多样,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要想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完美导入,必须在课内、课外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导入爱国主义认同思想。本文重点讲解课外实践活动的应用,众所周知,课外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派生形式和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英语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手段。学校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包括英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外文歌曲大赛、英语沙龙等,在这些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虽然英语是其主导语言,但可以在开展与交流的过程中,适当增加民族文化的比例,增设民族文化知识竞技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等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另外,除了上文中提高的课外活动,一些班级的英文手抄报展示、英语角、小组辩论赛、日常英语朗诵等也是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的绝佳机会,这些活动的选题、素材整理、流程确定都可以结合中国文化进行,例如,以“中国功夫的起源与发展”为题的手抄报展示既可以有效的融入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对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将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更好的与英语教育相结合,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的协同努力和有效配合,另外,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要懂得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更多为我所用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在面对文化冲击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以便于在文化矛盾与重大问题前快速做出选择,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从而将英语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又能恰如其分的维护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4]曹现芳.谈在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2.

浅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摘要: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守起来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一种无比忠诚的深厚的民族感情,借助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让学生明白了爱国的重大意义又让学生清楚身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筑守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无比忠诚的一种深厚的民族感情,是一种价值的精神营养品。语文教材体裁多样的的文学作品,有许多课文正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尽览祖国山河,激发爱国热情。

中华大地呈现出多种自然风光,景色绮丽,风采诱人。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就向学生介绍了祖国江山美不胜收的景色。

首先可引导学生去尽情游览:走进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去领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雄奇;随着碧野走进《天山景物记》,置身于塞外独特的绚丽的景色中;跟随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去泰山极顶观赏日出的辉煌。还有春雨江南的秀美;骏马秋风塞外的壮美;杭州西湖的阴柔美;黄山苍松云海的奇特美等等。让学生置身其中,荡胸涤肺,心旷神怡,排除污秽杂念,萌发健康的爱国感情,在学生的心中烙上“中国”印,无论走到哪里,祖国的山山水水会让他们梦牵魂绕。

其次,结合课堂教学,发动学生课下去找有关描绘祖国山河的文章,结合中国地图,踏访文章所介绍的地区,处在什么地里位置,有何物产、名胜古迹和人文风貌。学生通过查找文章和阅读,对祖国的幅员辽阔、土地的富饶有了深深地了解,学生沉浸其中,自然会对祖国产生依恋之情,为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国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哺育自己的山河产生热爱之情。

最后,要引导学生把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家乡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可通过以“我心中的故乡”、“我爱家乡”等为题的诗歌、散文朗诵、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同时也要从另一个侧面让学生体会到有多少中国人为了自己的祖国不被外人侵略,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中国人背井离乡数年,还要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重重险阻,重回故里的原因。这样就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久而久之,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英雄模范人物,树立爱国责任感。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再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祖国孕育了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同时还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英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正气歌、爱国颂,这些文质优美的课文能点燃学生的爱国之心,也能在学生心中筑起维护祖国尊严的钢铁长城。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英雄,明白爱国是一种传统美德,应以爱国为荣。

汉代的霍去病,为国家的生存和强盛,在戎马中度过一生,说出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宋代的岳飞为挽救祖国危亡,离妻别母,转战沙场,发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文天祥为抗击元兵的进攻,坚贞不屈,临危不惧,誓死不投降,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清代的谭嗣同为“维新”慷慨就义,以身殉国,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还有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柔石、白莽等许多爱国青年,无不体现爱国主义的豪情。通过引导学生,学生认识到,英雄们总是把自己的欢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由于这种爱国主义情感产生的巨大凝聚力,使得中华民族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在内忧外患面前,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是祖国岿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其次,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的精神,提高学生思想素养,树立爱国责任感。

1、学习英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是维护人格、国格的强大力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的气节。华罗庚甘愿抛起国外的高额报酬,排除种种险阻回到祖国,正体现了这种气节;当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轰炸时,全国人民的爱国声援正体现了这种气节;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行为正体现了这种气节。爱国者忠于祖国,不屈不挠就是出于对祖国的感情。要引导学生懂得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是追求崇高人格的最高境界。

2、学习英雄舍生报国的献身精神。

爱国就应在国难当头是挺身而出,保效祖国,不惜用自己的血肉筑起新的钢铁长城。在讲解一些有关课文时,可结合学生实际,给其出一些思考题,与以正面引导和讨论。如“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看刘和珍的行为”、“谭嗣同的流血值得吗?”等等。通过激烈的争论,让学生明白爱国的含义所在,然后要求学生写作文给予落实,《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我从刘和珍的身上看到了中华的崛起》、《赤子之心》等作文,从内容多样的文章中,不难看出学生从英雄的行为上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当生命与正义发生冲突时,要献身正义;当个人的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献身国家。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洗涤和净化。

3、学习英雄,纠正学生思想误区。

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忽略了对自己思想的品德的培养,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思想: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等。这些错误的思想导致许多扭曲的行为,出现了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有位母亲无奈的在给儿子的汇款代单上这样写道:“上班日当午,汗滴脚下土,须知手中烟,颗颗皆辛苦。”语文教材中就有一部分课文也可起到纠正学生错误思想的作用。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牢记“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王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雷锋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焦裕禄“心中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等等,英雄的行为和思想,会让学生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和自己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相比,后者是何等渺小,这些英雄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明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前途才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

有位学生在演讲中这样说道:以前的我们或许因为一些错误的思想,作了一些错误的事情,现在反思起来,显得多么的幼稚,从英雄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我明白了身上肩负的责任,为以后“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耻辱不在中华大得上重演,我们要向英雄学习,把爱国当成自己的责任,关心国家的前途民运——。由此可见,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让英雄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发挥榜样的力量,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之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必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始终贯穿在语文课教学中。只要紧紧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就能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是一个爱国者。

参考文献:

[1]戴木才.造就孩子光辉人生,教师博览,2002,(2).

[2]景淑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青年研究,1997,(1).

[3]课本.国情.

探索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学生的爱国教育

为了更好的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月15日,西河中心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全校学生共分两批观看。一至五年级为一批上午观看,六至九年级为一批晚上观看。一至五年级学生分别在三间教室同时观看了动画片《回马亭》;六至九年级同学晚上在教学楼前活动场上观看了故事片《勇士》,该影片讲述了1935年5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的动人故事。《回马亭》动画片讲述了小安和同村小伙伴在回马亭救下了被日军追捕的新四军游击队长刘大哥,其后,小安运用智谋多次协助新四军打日寇成为抗日好助手的故事。同学们观看得非常认真,观看完影片后,四至九年级同学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讨论了影片的内容和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后感。

通过观看电影,使学生知道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精神命脉,以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5篇,以供大家参考!

爱国的形式有千万种,譬如:岳飞驰骋沙场,精忠报国,是一种爱国;鲁迅在民族遭受苦难之时,高声呐喊,是一种爱国;在灾难面前,国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亦是一种爱国的姿态。爱国不分尊卑,只要你有一颗赤子之心,到处都是爱国的体现。

孙中山说的好:“做人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唯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与自身之肩上。”是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的强大都是靠国人来维护的。中国上下五千多年,有许多杰出的爱国者,譬如:吉鸿昌、钱伟长、岳飞、朱自清......甚至,武汉小学生在雨中听见国歌响起时向国旗敬礼时的表现,小学生都知道怎样爱国,更何况我们作为警校生,是未来的预备警察更应该懂得怎样爱国。爱国主义力量是伟大的,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的了什么呢?国家是人民的希望,人民是国家的力量,没爱有国,国家也就不存在了;不讲爱国,国家就是一盘散沙,没有爱国主义,国家就不能抵御外辱,就会一击而破。

爱国是在利益面前的舍身取义;是在民族面前的血荐轩辕;是在荣辱面前的拼尽全力;是我们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时,用汗水和生命捍卫国家尊严的义不容辞。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你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作为一名预备警察,贯彻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孩子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做一名青年,要深知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感情,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报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传统的美德。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典范文章有蕴涵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字里行间无不饱含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应责无旁贷。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如实地记录了革命先烈的斗争生活。例如《七根火柴》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名战士宁愿为革命事业而保护火种,不愿为苟全生命而耗用火柴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刘胡兰慷慨就义》写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慷慨就义。《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在文章结尾满怀神情地写道:“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时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生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意识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先烈们的遗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担负起建设强国的重任。

这里所谓的游览,并非教师带领学生去旅游胜地观光,而是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跟贺敬之走进仙境般的桂林山水,和李健吾一起雨中登泰山,与刘白羽穿过景色瑰丽奇特的长江三峡,跟徐迟去黄山“探险”。这些作者寓情于景,文笔酣畅,挥洒自如,色彩浓烈,语言华美,把五彩缤纷三自然景色绘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图画。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的景象,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图中,欣赏作者笔下的名山大川,把这些雄姿奇景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唤起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正如凯罗夫所说的,爱国主义与其他情感和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

三、弘扬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我们的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代的文学家灿若群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在这些名篇中,有春秋战国时的诸子散文,他们大都崇尚文采,深入比兴,韵散兼用,说理透辟;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语言幽默庄重,鲜明地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政论散文言辞激烈,感情充沛,纵横恣肆,简洁明快,铺张扬厉,颇有气势;有唐诗宋词,唐诗雄壮纤秀,平淡富丽,想象奇特,争奇斗艳,宋词意境婉约细腻,雄豪恢张,想象奇幻突兀,手法灵活多样,还有元明清大家的作品,他们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教读这些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增加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实现,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契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也是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在庆祝新中国成立_周年之际,制定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培育时代新人,最重要的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爱国情,不论中华儿女身在何处,都应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始终把爱国情怀深深扎根于心底,而这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的支撑。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各民族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前几天,一段14秒的视频火爆:在海拔4300米的四川甘孜州石渠县长须贡玛乡查加部落村中心校,一名佩戴着红领巾的藏族少年,用校服认真地擦拭着五星红旗上的雨水,专注的神情、仔细的模样,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之情。不少网友被少年擦拭国旗的模样深深打动,在火热的讨论中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少年所在的学校,加上校长总共只有5名教师,但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都会照常进行,无疑,正是这一场场教育的开展,在少年的心中树立起了热爱祖国的理想信念,扎牢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之根。

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明显,一个从小看五星红旗、听国歌长大的孩子,即使一时不能明白其意义,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国歌国旗的内涵一定会影响他的价值观。2008年汶川地震,“地震男孩”程强被空降兵部队所震撼,立下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誓言,如今的他,即将走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场。程强的梦想实现了,这是他的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的生动案例。

青少年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更多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的青少年,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目标,使之满怀“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的使命感,励志用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实现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精神和文明建设全过程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爱国就是中国人精神脉络里流淌着的基因。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基因永续传承,将不断提振中华儿女拼搏奋进的精气神,为新时代的航船汇聚磅礴的前行伟力。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其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俗话说“一花一世界”,新时代的发展是快速的、变化的、充满挑战的,更是多样的、包容的、充满机会的。正因为这种不拘一格、让人有一种不断突破的兴奋感。在祖国飞速发展的同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是野心勃勃,希望在青春正好的年纪里,用自己所学、所想、创新奋斗,为国家繁荣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的时代里成就自我、建功立业。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

不忘初心。

做有志新青年。术业有专攻专攻就要做到精准。青年人有自己的一腔热情。满怀着对时代憧憬想象着未来成功的景象。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发展格局和环境。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我们要依然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所谓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面对着各色诱惑、各种假象。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回想初心何处方向在哪必须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把自己的理想目标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各行各业不论能量大小尽其所能物尽其用不好高骛远踏实勤恳努力奋斗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立足岗位、践行使命。新时代发展的广阔天地里,最锻炼人的、最需要青年人才的地方就是基层。作为当代青年,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立足岗位实际,做好每一件小事。建功立业。不是侃侃而谈、不是空想妄想,更不是只说不干。时代赋予我们太多的机会。我们只有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建功立业。才能不负自己、不负时代。

革命传统教育是一件庄严和肃穆的事,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景点遗址等,感悟革命先烈为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无比,感怀当下生活幸福美好的来之不易,感念初心使命释放的无限潜能,激发内心对党的信念、信仰、理想、宗旨等的笃定与砥砺,等等。可以说,革命传统教育意义和价值是非常大的、也是难以言表的。

承载的精气神,实意与先烈先辈的英魂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净化污垢、清刷灵魂的效果。革命传统教育成效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只有自己亲身。

体会。

到。因此,一旦革命传统教育失去真心、走心,极容易沦为形式和过程。

在现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过程中,不乏少数党组织和个别党员干部把革命传递教育当作“走秀”。比如,有的事前不做功课,对要去的革命景点“茫然不知”,现场参观时跟着队伍走听得“稀里糊涂”,只顾着拍照、比手势,事后仍旧“云里雾里”。再如,有的开展“历史重现”特训,管理疲乏、组织不严,培训现场“嘻嘻哈哈”、松松垮垮,不但玷污了历史和英雄,还滋生不良作风。诸如类似,缺乏神圣感和严肃性,将革命传统教育带偏了节奏。

归根结底,革命传统教育属于党内教育的重要构成,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属性。若把革命传统教育当作一场秀,参观时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参观完冷冷清清、凄凄切切,一丁点收获没有,甚至带着旅游的心进行教育,岂不是严重吞噬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政治性与原则性,也让党内政治生活抹上一道阴影。因此,无论如何要动真格、出重拳刹住这股歪风,确保革命传统教育的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临时点名让学员现场发表感想运用“重走长征路”等特色教学课程等方式确保党员干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让革命传统。

教育。

走心不“走秀”,根本还是要宣扬规则的力量,让革命传统教育在机制框架下运行,在阳光下透明防腐。比如,可以侧重对党员干部参与革命传统教育的考核与检查,倒逼其认真投入到革命传统教育中去;再如,可对革命传统教育的课程进行评估,确保在源头上为党员干部提供精品营养等等。总之,革命传统教育必然要以思想修炼、精神锻造为主,提升党性作风、笃定政治理念。

借助语文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汉字与汉语的学习,还是开展德育的重要平台。在小学中实施法制教育,增强小学生的法制意识,从而为其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关键环节。对此,本文将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作为研究课题,以此来探寻法制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渗透。

法制教育的实施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而法制观念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小学语文作为一个蕴含法制教育相关内容的学科,对于法制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非常深远,这主要体现在两点。1、站在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角度上讲,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新时期,人们的法制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也开始应用法律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身体与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进行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类知识学习的初期。而要想实现教育目标明确给出的要求就必须要建立初步法制意识,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怎样把法律应用到生活中,并尊法、守法。所以,小学时期就应把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当作教育环节中的一个关键内容,使学生从小便知法、遵法。2、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学生犯罪率不论是哪种不良观念或习惯的养成,都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建立起来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非常差,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很大。最近几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人们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还导致了突出的网络毒害问题。小学生长时间迷恋网络游戏,观看黄色、暴力等视频,倘若家长与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合理的开导与纠正,那么一旦被有不良心理的人挑唆,那么便极有可能养成、斗殴等习惯,最终在这条黑暗道路上越走越黑。因此,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还在于育人,要让学生学会相关文化知识,还要教育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

1、挖掘课文内容,传授法律常识现阶段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就是父母的掌中宝,受到各种溺爱,很少被严格约束。此外,加之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不全面,导致小学生自小就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倘若在这种生活与学习环境中受到消极的外界影响,便极有可能形成不懂规矩的恶习,更有甚者会出现违法犯罪。就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大部分的教师都只重视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提升,并认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识字能力[2]。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语文教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通过传播、讲解和法制教育有关的文本内容来实现法制教育的实施。当前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内容都可以用作法制教育的例题,所以教师必须要全面发掘教材,吃透教材,找出可以用作法制教育实施的合理教材内容。例如《鸟的天堂》中的“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对于这一句话,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这为何变成了鸟的天堂?”而大部分学生在熟悉了课文之后便可以找到答案:因为本地农民禁止他人捉鸟。学生在回答完这一问题后,教师便可以立足于环保来对学生实施这一方面的法律常识教育,使学生可以了解,爱护、保护野生动物是全体社会人员应承担的义务。2、发挥习作教学作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习作对语文学科而言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载体。教师可通过布置命题作文实施法制教育,例如“围绕感恩,写你想感恩的人、事、物等”。在围绕“感恩”这一话题写作时,学生可以受到道德上的.感恩教育,此外还可以将法律与道德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尊敬、感恩父母的意义所在。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感恩父母是义务与法律责任,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后感、读后感,以此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例如教师在阅读一则新闻报道时发现有些人认为拾金不昧的人太傻了,有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应好好把握。而针对该错误想法,教师应在作文课上播放捡到他人财物未归还而引起的法律纠纷相关音频,使学生认识到捡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须要还给失主或上交国家,因为这是法律义务,一旦违反,就要担责。如此一来,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写作素材也有所增加,最重要的是还使学生掌握又一个新的法律知识。3、开展各类语文活动,提升学生法制认识人们常说,法制源自生活,约束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引导多种课外活动来有效的渗透法制教育。例如,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提升学生法律意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是将那些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角色放到课上,使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切身演绎、经历与评判不同角色的真善美,最终奠定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基础。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要求多名学生分别扮演行走于美丽小路上的人,立足于对美丽小路的喜爱与保护,为学生讲解不乱弃垃圾、采花、折树枝等的重要性,并为其深入讲解这些行为都违反了环保相关规定。通过让学生处在切实的环境中亲身经历与领悟,还可以真正学会对与错的分别,并了解遵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切实意识到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的意义,最大限度的挖掘课本中的合适内容作为法制教育材料,并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开展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葛家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小学时代.(09)。

[2]懂艳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j].青少年日记.(12)。

浅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内容]。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许多“丑”形象,然而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对作品正面形象的鉴赏,而忽略了对“丑”形象的品味。其实“丑”形象也是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同样具有审美价值,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综观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不少作品在塑造正面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丑”形象,使作品更具典型性和社会认识价值。如奥楚蔑洛夫、黄世仁、贾雨村、菲利普夫妇、胡屠户、周朴园、鲁四老爷、别里科夫、葛朗台、张委、康大叔等人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丑”形象的言行去了解一切剥削阶级的罪恶和腐朽,以及社会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提高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的识辨力。同时,这些“丑”形象还可衬托、表现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人物,使人们在美与丑的对比中,领略人生的意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丑”形象主要有如下几种典型:

一、浅薄势利型。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是手艺人,虽然不是什么大恶人,但这个市侩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充分表明这是一个粗野自私、浅薄势利的小人。范进中举前,他责怪范进“不知累了我多少”,骂范进“尖嘴猴腮”,“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范进一旦中举,就变骂为捧,说他“才学又好,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这前倨后恭的浅薄势利表现,把胡屠户的丑恶灵魂暴露得淋漓尽致。

和胡屠户一样,菲利普夫妇、奥楚蔑洛夫也是这样的势力小人。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因为他们丑的思想、丑的言行,归根结蒂都是当时社会制度和社会风貌的体现。

二、残忍虚伪型。

《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阴险残忍、虚伪自私的人物形象。他原是一个封建地主,后转化成资本家,其发家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血泪史。他包修江桥,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为镇压罢工运动,他一面收买工贼,分化瓦解工人队伍,一面又唆使矿警开枪打死了30多个工人。他的私生活也极为自私虚伪,对待侍萍始乱终弃,但又想掩饰其卑鄙的行径,假惺惺地要为侍萍修墓,想从精神上得到自我解脱,可当他得知眼前的鲁妈便是当年的侍萍时,却又声色俱变,凶相毕露。他确是一个阴险残忍、虚伪自私的伪君子,是一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

和周朴园相比,吝啬、贪婪的葛朗台,其残忍、虚伪有过之无不及。为了钱,他掠夺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妻女也不能幸免。巴尔扎克塑造的这个对金钱有着疯狂占有欲的吝啬鬼形象,使人们看清了罩着温情脉脉面纱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的关系。

三、顽固守旧型。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一个保守、顽固、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东西,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抱着怀疑态度。他老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自觉地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别人也装在“套子”里,企图挡住社会前进的步伐。作者正是通过别里科夫这个形象的塑造,无情地鞭挞了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的奴才性格,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在崩溃与瓦解前的垂死挣扎。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其实也是个顽固守旧的典型,封建秩序的卫道士。他和别里科夫一样具有自觉维护旧制度的奴性。稍不同的是,他们一个保守得近乎神经质,一个则表现得温文尔雅,道貌岸然。

四、穷凶极恶型。

《白毛女》中的黄世仁、《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孔乙己》的丁举人、《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张委、《药》中的康大叔等形象,都是穷凶极恶、置草民百姓生命于不顾的恶棍丑类。他们有的张狂露骨,有的表现稍微比较隐蔽。其中最令人过目难忘,切齿而又不齿的,就是那个康大叔。

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是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群众的`工具,代表着封建王朝的权威和秩序,我们可以从他丑恶的外貌和行动中看出他的野蛮和凶残的本相。他以杀人为职业,以卖人血馒头为“专利”。对群众蛮横凶恶,说话时都要别人“笑嘻嘻的听”、“恭恭敬敬的听”;他对革命极端仇视,称赞告发亲侄子的夏三爷是“乖角儿”,咒骂革命者夏瑜是“贱骨头”,种种丑恶卑劣的言行令人侧目。他对华老栓一扯、一裹、一塞、一抓、一捏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这个刽子手的穷凶极恶、贪得无厌。“有其奴必有其主”,从康大叔身上,我们可以想象到封建统治阶级是多么贪婪残暴!

五、家长专制型。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是一个蛮不讲理,极其专制的人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专制思想。对于焦仲卿夫妇忠贞的爱情,她视而不见,毫不同情,一意独断专行,残酷地棒打鸳鸯。为了维护其封建家长的威严,她把聪明能干、知书达理的兰芝赶出了家门,丝毫不顾惜她几年来“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的勤劳和贤慧。为了达到除却眼中钉的目的,她不择手段,对儿子软硬兼施,时而恶语威胁,时而好言诱骗。我们可以通过焦母这个人物清楚地看到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残酷摧毁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教材中文艺作品内的“丑”形象,是作家艺术匠心的结晶。塑造这类形象,作家们不是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像鲁迅那样使用白描手法,或是如契诃夫、巴尔扎克那样以嘲讽笔法描写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可笑的行为,让其在特定的环境中作充分表演,或是如冯梦龙、莫泊桑那样冷静叙事,不着痕迹地于充分揭露中鞭挞丑人。细细体味作家们塑造人物的不同笔法、不同风格,我们可以获得艺术的熏陶,写作的借鉴。

浅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相当多的史论文章所引用的史料常与史实不符。统编语文教材中《过秦论》《六国论》《伶官传序》等都有这类问题。有些问题在课本注释中有简要说明,有的在语文教学中引起争论(这些争论也见于报刊杂志)。《过秦论》中叙述战国四公子,统率了不同时期的各国20位名将进攻秦国,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历史事实的,但是作者为了反衬秦的强大,为了说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有意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因而没有考虑其是否符合实际。这种情况正如朱一新《无邪堂答问》中所说:“诸子发摅己意,往往借古事以申其说……冀以感悟时君,取足达意而止,亦不复计事实之舛误。”先师余嘉锡先生也认为“(刘)向之为学,虽非后世之考证家,然博极群书,尤熟于《左传》……岂不知司马子反、叶公子高、令尹子西与昭奚恤非同时人?然所以采之者,取其‘惟善以为宝’之意耳……虽时代名氏之不合,然不可不谓之善言理也。”所以读这类文章应侧重理解作者所论之“理”,不必拘泥于史实是否真实。

然而上述课文中因史实舛误而引起对某句或某词的误解,则是在教学中应探讨的问题。

《六国论》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速”常见义项有“招致”和“迅速”两义。先秦典籍中两义就同时存在。“速祸”的“速”,如果劝迅速”义,就今天来解释应该说是正确的。秦灭六国是秦国的既定国策,灭燕只有先后之分,并无招惹与否之别,不刺秦,秦也必然要灭燕,刺秦正贻秦以迅速灭燕的口实。但是这不符合苏洵的原意。苏洵引用荆轲刺秦,强调的是招来祸患。苏洵把六国分为三种类型:赂秦的韩、魏、楚,与嬴的齐和抗秦的燕赵,而燕之所以灭亡是由于荆轲刺秦而招祸。后文也说“刺客不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因此就苏洵《六国论》的本意说,“速”用的是“招致”义,不然,岂不是把今人的观点加之于古人了吗?再说,苏氏颇着重于六国灭亡的先后。其实六国相继被灭不过短短九年时间而已,苏氏所以强调时间早晚,也是为了证明赂秦者先亡,不赂秦者不致先亡或不致于灭亡的论点。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前的一段议论,主要论点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强调后唐庄宗宠信伶人导致国家灭亡的史实。其中一句说:“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如果把这句中的“困”字理解为“围困”,也不合史实。《伶官传》记了四个伶人: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门高)。敬新磨以诙谐谏庄宗,无劣迹,谋反杀死庄宗的只是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和他指挥的军队,并非数十伶人,所以这里的“困”理解为“困惑”“沉溺于某项事物”较为合适。这和最后“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困”同义,而且也是呼应的.。

因此阅读或讲解这类文章时,第一,要着重讲作者所说的“理”,也就是作者所持的论点,不必纠缠所引某事是否真实;第二,在某些词句上要根据全文论点来作解释。

因事及人,以评论人物为主的史论又是另一种情况。史传后的作者论赞且不说,自唐宋以来的史论则多是评论人物之得失,且大多数是表示了作者与一般不同的见解。苏洵的《管仲论》责管仲不能临死荐贤;苏轼的《贾谊论》讥贾谊不善处穷,“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认为蔺相如完璧归赵乃一时之幸;以及《晁错论》《豫让论》《信陵君救赵论》等,都无悖于史实,而能言之成理。阅读这类文章对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是有效果的。

[1][2]。

探索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学生的爱国教育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利用清明祭扫烈士陵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3月29日上午,宿州天地阳光学校组织近1600名师生来到宿东烈士陵园,聆听关工委老同志讲述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组织中小学生祭扫烈士墓,并分别隆重举办新少先队员和新团员宣誓仪式。

宿东烈士陵园是宿州市关工委首批授牌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安葬着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270余名。在高高矗立的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宿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塔前,全体师生齐声高唱国歌。在学生代表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圈后,集体默哀3分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心情。朱仙庄镇关工委执行主任詹东体为同学们讲述了赵一鸣等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勉励同学们要弘扬烈士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新入队少先队员宣誓后,26名新团员在老团员带领下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队伍前列,他们面对两面红色的团旗和近1600名师生,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高昂雄壮的青春誓言响彻陵园上空,表达了同学们对共产主义的无限向往和为团组织增光添彩的豪迈激情!简短、庄重、热烈的宣誓仪式,给所有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使同学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明确了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思想政治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论文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

一、在教学中要突出政治课的思想教育性。

《大纲》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要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头脑,帮助学生正确思考当代国内、国际的社会政治现象,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了突出政治课这一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方向性原则。教学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并把逐步确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贯彻始终。

2.科学性原则。教学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直观,在教学中所引用的代表性人物、典型事例都应经过缜密核证。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发的伟大实践,联系国内、国际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及国内、国际的新问题、新变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道理。教育过程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

4.正面教育原则。教学中要注意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示范。

二、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启发性原则。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思考问题,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表现自己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2.坚持知行统一原则。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思维模式。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丰富自己的知识,使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手段与知识经济时代相联系,用更丰富、更广博的知识去哺育我们的学生。可以这样说,没有超前意识、没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就无法创造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上课时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每堂课必须先听取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想知道知道什么,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该不讲,哪些内容需要补充更深、更广的资料,哪些需要指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分析等等。

2.创新性原则。要敢于推陈出新,本着为学生而教学的思想,大胆在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3.用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武装自己的原则。在21世纪的教育中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必然要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当今政治课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运用这一手段下载资料,制作课件,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为政治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用先进思想鼓舞人、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巨大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论文

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依据教材,搞好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初中教师要具备极强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感,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这样才能把教材讲透、讲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在学生的思想上开辟爱国主义的根据地。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其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不妨把“爱国主义”当作一个专题来讲。要联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涵义。当前要求学生把握的爱国主义本质特征是: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紧密相联。让他们知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历遭劫难,而仍以强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一大法宝。同时,联系“公民义务”的具体内容,强调指出:热爱祖国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公民的一项神圣义务。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观念扎根于学生心中。

在教法方面,思想政治课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如讨论、演讲、参观、专题讲座等。切忌“满堂灌”或讲授与实际相脱离的枯燥理论,使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变成无味的说教。具体而言,由于现代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条件优越,攀比浪费现象严重,不爱惜劳动成果。为达到本学科教学目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或参观农民劳动的`场面,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或写观后感等,教育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爱惜劳动成果,形成优良品德。

从思想政治课是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这一角度而言,初中其他各学科的教学,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涓涓细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与思想政治课配合最紧密的当推初中历史课。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们懂得,爱国就是使祖国富强起来,而要使祖国富强,就需要有献身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为人民利益而生,为祖国富强而死,这正是他们爱国主义精神所在。爱国主义的外延很广泛,大到轰轰烈烈的战斗英烈,小到默默无闻的日常琐事。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爱国就是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就是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作为学生,就要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勇于与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这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如果说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能以“靖康之耻”擦亮学生的眼睛,那么,初中地理课教学则能激发学生“江山如此多娇”的思想感情。一般地说,初中语文课文的选编,以直接或间接抒发饱含在作者胸中的积极向上的感情为主。如《在仙台》、《海燕》、《白杨礼赞》、《“友邦”惊诧论》、《蚕妇》等,均属此类。教师可以运用朗读、演讲的方法,巧设导语,烘托氛围,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文学享受中增强对祖国的感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如升旗、开会、游戏)也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各科教学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当前,由于中考“指挥棒”的盲目导向,使初中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干脆走了形式。这有悖于我们的教育目的,很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短视行为。我们应该看到,爱国热情往往是学生顽强拼搏的动力,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智育割裂开来,从而削弱爱国主义教育。相反,在初中教学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应成为我们今后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探索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学生的爱国教育

“同志们,冲啊!嘀—嘀—嘀—嘀—哒—嘀”!这是电影《勇士》中红军成功抢渡大渡河中的胜利场景,同学们看完后无不拍手鼓掌,大呼痛快。原来,这是4月6日,祁门彭龙中心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校园的观看现场。

是的,现如今,像这样大家齐聚一堂看电影的机会与场面确实少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影院实在难以唤起广大观众对那战火风飞的年代,对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一种共鸣。这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校园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为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爱国教育影片进校园”活动,该校特邀请县文广新局电影放映队来校为师生们放映了这两部爱国主题影片,不仅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更让大家重温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重新燃起了对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宝贵生命的革命英雄的敬仰之情。

走出放映礼堂,同学们很是激动,感触颇深,他们纷纷表示,一定就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绝不辜负革命先辈们的殷切期望,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强大。

据悉,本次“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校园”活动也是该地区的一项民生工程,其目的是让广大师生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记住历史,不忘初衷,让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精神。

该次的观看影片活动预期效果较好。

相关范文推荐
  • 11-25 小学亮点工作总结(优质22篇)
    随着这个月的结束,我们需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
  • 11-25 教育读书笔记心得(热门15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深化对书籍的思考和领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独到的观点和思考。
  • 11-25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看心得范文(16篇)
    心得体会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后,对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感悟等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能指导我
  • 11-25 服装店管理规章制度(精选20篇)
    规章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秩序、促进合作、保障权益,使组织和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规章制度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是否加班取决于心情在崇
  • 11-25 以好奇为话题(通用21篇)
    优秀作文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和赞赏。高分作文是每个学生都向往的成就,我们有没有掌握写出一篇优秀作文的技巧呢?如何写出一篇令人印象深刻、更接
  • 11-25 小学生西游记读书心得(模板15篇)
    读书心得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回顾,更是我们与作者的对话和思想碰撞,有助于启迪和拓展自己的思维。特别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例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 11-25 伤心充满我的心(通用19篇)
    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阅读优秀的作文范文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纸钢琴》。
  • 11-25 上半年乡镇改革工作总结(汇总15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全面回顾过去一个月的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20年我镇上半年信访工作,在镇党委政
  • 11-25 写小小动物园的四年级(实用19篇)
    优秀作文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让人印象深刻。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这些作文在内容、结构和语言上都有着独到的表达,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
  • 11-25 妞妞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专业17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品味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读后感。《妞妞——一个父亲的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