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辛十四娘读后感(汇总9篇)

最新辛十四娘读后感(汇总9篇)

时间:2023-10-06 19:47:31 作者:琉璃 最新辛十四娘读后感(汇总9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辛十四娘读后感篇一

大家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多善举当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尽孝心的吗?这个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正因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之后继母朱氏对他很不慈爱,还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搬弄是非,父亲渐渐对儿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继母钟爱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到鲤鱼,正在他祷告的时候,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仅仅有一颗纯洁的孝心,我觉得他还有宽宏大度的品质,他的继母居心不良对他心存厌恶,还借着父亲百般刁难他,而王祥不管继母怎样,总是孝敬她,尊敬她,为了继母的爱好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到继母,但我想继母必须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除了这个故事,二十四孝里还有忠孝双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杨香、弃官奉亲的潘岳、卖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给咱们带来感动。

读完二十四孝,想想咱们此刻的生活,我突然觉得满足。正因咱们此刻不愁吃,不愁穿,一向在长辈的爱中成长。有什么事都能够由家长代劳,咱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或受到打击,前来关联的也是他们,指导领悟,纠正错误的还是他们。长辈给予咱们太多的爱,咱们就应孝顺他们,不用像古人那么极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脚、或是使成绩提高往往就是孝顺长辈的最好方法。

让咱们怀着一颗孝心孝敬长辈吧!

辛十四娘读后感篇二

我看完了二十四孝之后很感动,现在我知道了孝是什么:孝是在父母事业有困难能给予帮助,孝是在父母很累的时候端上一杯热水,孝,大到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让父母终身受益,小到只是在节假日给父母干一些家务。二十四孝也正是如此,就让我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二十四小中的一孝——《怀橘遗亲》。

这个故事讲得是:从前,绩儿和父亲一起到袁将军家做客,袁将军用橘子招待绩儿,绩儿尝了一口,觉得很好吃,心想:妈妈还在家里,她最爱吃橘子,我把剩下的橘子都带回家给妈妈吃吧,于是就趁袁将军不注意,偷偷拿了几个。

现在我想对大家说一句话:“百善孝为先”。

所以请从现在开始,好好孝顺你的父母长辈吧!

辛十四娘读后感篇三

这就跟你问声好!我们又见面了!你好吗?在新的一年里,你想我吗?什么?你不?晕啊,人气不好!

顺便说一下!这些天你读过什么书吗?不!这些天你做了什么?让我们放鞭炮吧!

拜托,别胡扯了,转移的主要话题。就在几天前,我读了一本鲁迅先生写的书,叫《晨花与日落》。什么?我听说了!嘿,让我们看看我的感受吧!今天,我看了一本叫《二十四孝图》的书!

我不知道在我面前有什么东西在反对和阻碍着口语化,“马虎”和“温文尔雅”,但在我身后的东西却让我感触很深!

“卧在冰上,求鲤鱼”,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孝顺父母,但这是不现实的想法。你看,如果冰很薄,我相信不管孩子们的体重增加多少,如果冰太厚,他们会破冰掉进水里,我想我没有必要这么说!它会被冻死的!所以我明白的故事“躺在冰乞求鲤鱼”不是让你模仿(当然,它不能),但是你明白“孝道”不是模仿,而是你心中把这个孝道和有自己的行动表达!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强调。弟子规对长老的态度无疑是明摆着的。孝道本应是中华民族传统中不可磨灭的观念,这一点在著名的“鸡喂牛,羊跪乳”的故事中得到了体现。

这篇文章说,当作者看到《二十四孝》的时候,他看到做一个孝顺的儿子是多么的难,所以他放弃了原来的计划。事实上,我认为,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没有把他自己的头上,那么严格,只要我认为,我的母亲,我的'父亲,和自己不让他们担心,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是一种孝顺。虽然不像这样感人,但至少是一种普通的孝道!

事实上,这些例子想要表达的是“孝道”的精神。孝道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种精神。普通的“孝道”更温馨。这是一种淡淡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家庭,让每个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那么惊天动地,平凡的“孝心”,一个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更温暖而幸福。

辛十四娘读后感篇四

孔子说过一句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出现“孝子”的故事有诸多。

在二十四孝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卧冰求鲤》和《恣蚊饱血》,这二则典故,深深记住在我的脑海中,时时提醒我的言行准则。

《卧冰求鲤》讲的是曾经有个孝子,在一个隆冬的晚上,自已的继母病倒,想吃上一口新鲜的鲤鱼肉,他就自已解开衣服,卧倒在冰上,冰突然融化,跳出二条鲤鱼,他欣喜若狂把鲤鱼抓回家煮给继母吃,继母吃后,大病全愈。

《恣蚊饱血》主要讲古代吴猛,他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到了夏季,吴猛赤和身坐在父亲的床头任蚊子叮咬而不去驱赶走,这样就是为了担心蚊子离开自已去咬父亲。

从以上二则典故中,我体绘到,百善孝为先,让我们心怀感恩之心去孝敬我们的父母,有时我们要坐下来,跟渐渐已老的父母聊聊天,聆听他们的教诲,他们的心声,也让父母知道。我们已长大了。

辛十四娘读后感篇五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辛十四娘读后感篇六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

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

辛十四娘读后感篇七

最近刚刚看完《二十四孝图》,心中颇有感触。虽说是简短的24个小故事,24幅图画,但是,仍然让人产生不少感想,既有感动,又有个人思考。其中的心得体会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孝”在我们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不知流传着多少以孝为主题的传说。当然,不用说,《二十四孝图》中就收录了24个孝子的故事。简单的介绍下,时间上,从上古的尧舜时期,直到宋代,内容上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24个故事,时间跨度4000年。可以说,这24张图,展示了中华民族从其产生到繁荣的这段时期内,孝道发展的全景图。其中人物丰富,形象丰满,个性十足,地位差异悬殊,上至天子帝王,下至黎民百姓,可谓展示了古代社会各阶层的孝道姿态。语言上,虽然文章是由文言文翻译而来,但是便于理解阅读,确实是教育世人 的良好教材,更不用说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籍。

下面我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受:

首先,孝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在中国流传了5000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它是有中国 特色的一种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既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先谈谈正面的作用。

看看“孝”这个字,“子”背着“老”,典型的象形字。古人真是伟大,简简单单,便道出了孝的真谛。何谓孝,就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爱。晚辈为了长辈,背着他们,关心与敬爱饱含其中。正是孝,拉近了家庭成员心与心的距离,于是便有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场景。

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

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可见,孝对于社会有着极其的重要的作用。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从《二十四孝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24个故事有不少明显的夸张之处,甚至有个别故事为了宣扬孝,竟有残酷自虐之倾向。举个例子。

王祥卧冰求鲤。因家中老母生病,王祥为了给老母煲汤,不惜在严寒冬日,赤裸身体,以自己的体热化开冰冷坚硬的河面。这个故事,表面上儿子为了老母亲舍弃自己,让人感动,实则夸张过度,不切实际。只为求一尾鲤鱼,何必自虐?只要找来工具,挖开冰面,钓上一尾并不是什么难事。明明简单的道理,偏偏要用这种荒唐的方法来解决,真是愚蠢至极。更有甚者,埋儿奉母。荒年,在古代是时常是出现的,但是竟然有人要埋掉自己的亲生骨肉节省下粮食来供养老母。如此做法,着实让人不解。人真的能这么狠心?那位老母亲真的能咽下用小孙儿的命换来的粮食?毕竟血浓与水啊。这些愚孝 不仅在与家庭内部肆虐,更是影响了整个社会。“天下无不是父母”,“三纲五常”,也是此等愚孝衍生出来的糟粕,搞的社会乌烟瘴气。于是乎,终生大事由父母做主是孝;谈到父母的名讳,必要放声大哭,是孝;将地方官,大臣,天子视作生身父母是孝;父母去世,要放下一切,守墓三载,这也是孝。愚昧啊,何等的愚昧。

时代毕竟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终究也会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当封建社会的大厦坍塌,愚孝也如东逝之水,终究将化成历史的烟尘。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或许是国家没有大力宣扬新世纪孝的重要性,人们似乎将孝淡忘了。为了个人生活的方便,他们忍心父母安置在敬老院,他们忍心将老人呼来喝去,他们忍心辱骂父母只为红颜一悦,等等的类似事件已是数不胜数。这是社会的倒退吗?我不相信,我们更不希望是,我们渴望孝的回归。

终于,我们看到了,还有他们,一个个感动中国,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你们可以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奉献一生,你们可以坚持年年月月,你们可以忍住心酸,微笑着流泪。他们不曾被我们熟知,也不曾被社会标榜,不过,他们仍然默默的继续着,用行动感化世人。他们是平凡的英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你的父母,当他们在早晨叫你起床的时候,无意中打扰了你的好梦,可能你真的是学习太晚十分瞌睡,请压住你的火气,乖乖起床;当你因为成绩的下滑而被父母责备的时候,请不要在心里埋怨他们,他们是真心关心你;当你事业有成的时候,请将成功与你的父母分享,你的今天有他们的功劳。

请抓紧时间,现在做,还不晚……

辛十四娘读后感篇八

今天从我爸爸的一本玉器书上看到二十四孝的故事,不过今天只讲二个我最拿手的。因为以前有这二个故事的动画片,所以不用看书,我就先给妈妈讲起来。

第一个是“哭竹生笋”。以前有个孩子,因为他母亲病了,想吃竹笋,可是这大冷的天,到哪儿去找竹笋呀。于是,他感到很对不起妈妈,就抱着一棵竹子大哭起来。他的眼泪居然把雪都融化了,长出了许多竹笋,他就把这些竹笋统统摘回家煮给妈妈吃,妈妈吃了以后,病果然好了。

第二个故事是“扼虎救父”。从前有对父子,他们家很贫穷。有一天,他们在田里种地,突然一只非常凶猛的老虎跳了出来,咬住父亲的腿。别人看到有老虎都吓得抱头鼠窜,只有他儿子不仅不逃,反而勇敢地猛冲过去掐住老虎脖子不放,最后老虎被掐死,老父亲得救了!

我很喜欢看二十四孝的故事,因为他们个个都孝敬父母,现在我们小朋友虽然生活越来越好,但对家人和长辈还是要孝顺的呦!

辛十四娘读后感篇九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那么生养之恩又何以为报呢?虞舜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我们诠释了他的博爱。

舜生母早逝,继母的二个孩子总是加害于他:在舜修补粮仓时,他的父亲和弟弟纵火行凶,舜机智逃脱;在舜掘井时,继母与弟弟又密谋杀死他,舜使尽浑身解数才逃出升天。可是,面对家人三番五次的陷害,善良的舜毫不怨恨,仍然敬父疼弟。

他的孝心感到了天地万物,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除草,同时,帝尧听闻舜的孝心与才干,便把女儿下嫁于他,后又传位给舜。

舜登基称帝后,仍不忘友爱兄弟恭敬父母。

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敬亦敬之。”舜教会了我们以博爱待他人,而闵损善待亲人的品质也给了我们不少启迪。闵损自幼丧母,孤苦无依,继母还时常虐打他。

冬天两个弟弟吃饱穿暖,而他却只能穿上芦花做的“棉衣”,挨饿受冻。一天,父亲外出,闵损站在雪地里冷得直打颤,一不小心把马鞭掉到了雪地里,父亲严厉斥责他,朝他甩去一鞭子,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这才知晓闵损生活的并不好,大怒之下,想要休掉妻子,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父亲十分感动,便依了他。继母听闻,悔恨不已,从此待他如亲子,一家人父慈子孝,共享天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只有用最诚挚的孝心来报答父母。春秋时期有一孝子名郯子,父母年老,患有眼疾,他不顾自身安危寻来鹿乳治亲。一天,郯子身披鹿皮钻入鹿群,挤取鹿乳,看见猎人射杀母鹿,心生不忍,便掀开鹿皮现身,将供奉双亲的实情告知,猎人敬他孝顺,便赠以鹿乳,护他下山。

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我们悲伤时,父母是慰藉;当我们沮丧时,父母是希望;当我们软弱时,父母是力量。爱是一切感情的源泉,父母给予了我们所有,那我们又要用什么来回报呢?唯孝而已,同样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相关范文推荐
  • 10-06 最新总裁的独宠小公主 修剪花草的总裁读后感(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10-06 最新读后感议论(汇总6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6 最新看水浒传的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
  • 10-06 2023年抢春水的读后感(优秀10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
  • 10-06 戴银铃的长臂猿读后感(大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就
  • 10-06 2023年拉丁神灯读后感想(精选8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
  • 10-06 最新赢的读后感(实用8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
  • 10-06 策略在线阅读 投资书籍读后感逆向投资策略(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10-06 西游记五十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感(汇总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
  • 10-06 最新随笔是读后感嘛还是(汇总10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