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最新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优秀5篇)

最新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优秀5篇)

时间:2023-09-23 23:37:31 作者:翰墨 最新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优秀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篇一

--三大顽症激化了医患矛盾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了一些不正之风,医疗卫生行业同样无法幸免,特别是近年来医疗服务中滋生的收受药品回扣、收受病人钱物、开单提成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收受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一些医生开大处方,乱开药、乱检查进而乱收费。这些案例三天两头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如今,打个喷嚏患个感冒开一百元的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是典型的乱开药。

收受病人钱物,即所谓的收红包问题,一般发生在手术前。很多医务人员明确表示:的确不应该收,但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办什么事不需要送个礼?更何况做手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患者送了红包心里也会踏实一点。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生敖忠芳说:"不反对患者送红包,在日本,很多病人看完病后,会恭恭敬敬给医生递上一个红包,以表谢意,这红包仅表示一个心意。而国内的红包已经变味了,患者有花钱买安心的考虑,有些医生甚至会暗示患者送红包,那已经不能叫红包,而应该叫黑包了。"直接导致医患冲突的原因在三大顽症以外上述三大顽症虽然是个共性的问题,也是医患关系激化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双方很少因此发生直接冲突,医患之间还存在其他很多直接导致冲突的导火线。

医患矛盾却日趋激烈。这与我国的法制建设、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增强有很大的关系。以前看病出现纠纷和矛盾,患者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找谁申诉,现在大多数患者已经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社会的进步。但仍有很多患者不愿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认为官官相互,患者讨不到公平,于是就闹。目前很多纠纷是通过闹来解决的,有的患者闹起来没完没了,甚至发生危害医护人员安全的事情。这不是个别现象,各家医院都有。"

"最根本的原因,以前看病吃药住院做手术都不要钱,或者说大钱并不要患者掏。现在不一样了,患者要全部埋单,最起码也要埋大单。计划经济体制下,患者跟医生没有经济利益冲突,反正公家埋单,很多患者希望医生能给他们多检查、多开药,根本不存在什么乱检查、大处方的说法。医改后就不一样了,很多钱甚至全部的钱都要患者自己掏腰包,患者当然开始与医生和医院计较起来,矛盾也就开始越来越突出。

很多医生分析认为,现在患者就医时有明显的恐惧心理,认为医生就是"要钱"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医患属于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不牵涉金钱,共同面对一个"敌人"-疾病;现在这对"亲兄弟"因为要付给一方金钱了,原来几乎等同兄弟的医患双方就"反目"了。

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篇二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变、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传统的医患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医患关系作为一种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医生角色与患者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了新的动向。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

现阶段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患者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二是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增高,医疗费用与期望疗效不相符。三是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四是有些医院确实存在因医务人员工作过错,导致损害患者的事情。五是舆论和媒体的报道有失公允,武断地确定医院存在过错,引起公众对医院信誉的质疑。六是有些纠纷的产生完全是患者因经济利益的驱动。

(二)、医患关系的变化

1、医患关系的间接化

医学高技术的应用,使诊疗方式正在逐步向自动化、信息化、遥控化发展。医生更多的是通过仪器设备获得病人的生理、生化指标等数据或身体部位的图像摄片,并为自己的诊疗提供依据,使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关系日渐淡化。长此以往,医患关系将日趋失衡和紧张。

2、医患交往的经济化

医院逐渐成为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和服务的特殊经营者,而广大患者也成为坦然享受医疗服务的特殊消费者。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也渗透到医患关系中,医患关系逐渐成为有偿服务的经济关系,患者对医疗费用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

3、医患关系调节方式的法制化

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增强,广大患者不再对医院的过错保持沉默和谅解,而是采取多种方式甚至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权益,如请医疗专家、法律专家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以求一个“说法”

4、医患地位的平等化

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逐渐被打破。事实上,这几年患者的自主权倍受关注,从“以病人为中心”到“病人自主选择医院、医生、药店”,都是一种人本意识的强化,医患地位的平等化还体现在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上,这打破了以往医疗方式,医疗过程由医生说了算的封闭局面。

医患纠纷的产生,既有医疗体制内的因素,也有医疗体制外的因素;目前学术界认为导致医患纠纷矛盾的主要是社会、医方、患者方三大因素。

(一)社会因素

1。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国家医疗卫生经济政策和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对医疗投入不足。许多医患矛盾的焦点在“钱”上,患者希望少花钱看好病,而医院为了生存、发展,想方设法增加医疗收入,谋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医疗服务收费挂钩,各种经济指标的考核压力是扭曲医疗行为、加深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

2。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医疗保险覆盖面太小,参保群众的个人自付比例过大,大病后巨额医疗费用与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存在着过大的差距,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3。药品配售型市场结构不完善,物价政策不到位。药价虚高是配售型市场结构所导致的,也是引起医药领域腐败和加深医患矛盾的又一重要因素。

4。媒体对医患矛盾进行不恰当的渲染。部分媒体对医患矛盾过分渲染炒作,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理解,片面地将医患关系理解成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一些负面报道的失实,严重伤害了大多数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积极性,也疏远了医患双方的关系。

5。职业“医闹”的出现,使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起来了。

6。医疗技术、药物技术的水平与医疗需求有一定差距。

7。宣传、教育的意识形态的反思。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等等。

8、社会福利事业的国际差距大,社会财政整体医疗投入的不足等。

(二)医方因素

1。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部分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少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病历书写及相关医疗文书的记录不重视,自身行为不规范,不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价值以及应该享有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等权力。职业道德感不强,医疗服务中的欺诈行为、“红包”、“回扣”问题,也是引起医患矛盾的一个方面。

2。缺乏正确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可增强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和依赖性,即使医疗过程中或结果不是很理想,病人也容易理解。反之,就医过程中医生与病人没有进行充分和准确的沟通,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极易引发医患矛盾。

3。举证倒置、过分谨慎行医。为了防范医疗纠纷,部分医生过分谨慎行医,如履薄冰,怕医疗纠纷,从而过分检查、过分用药、过分治疗,加重了病人的负担,最后有的还是出现差错,就更加谨慎、更加小心,如此不良循环,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再紧张。

4。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误诊、漏诊、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发生差错事故是导致医患纠纷的直接原因。

5。息事宁人,助长了“医闹”的产生与发展。一但发生医疗纠纷,院方为求平安,政府为保和谐,即便院方无过错,也不得不给予患方适当经济补偿,从而助长了患方“医闹”风气的日盛。

6、医方因素还医院管理科学的不发达,医院管理制度的时代局限性,医院管理者的整体素质的高低不齐等。

(三)患方因素

1。患者对健康的过高期望与医学常识相对缺乏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和治疗效果抱有很高的期望。实际上,就医疗工作而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一个过程。而每个患者的身心健康和个体差异,也会直接影响着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再加上有些疾病是无法预测和治愈的,现代医疗技术还未能达到万无一失的境界。但是患者有时就不能理解,看好病是应该的,看不好就一定是医方的责任。无视医疗工作是高技术、高风险和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一门科学。

2。患方对医方过高的期望值与有限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患者来就医时是怀着对医方很高的期望值,一旦治病效果不理想,就误以为医方没有尽心尽职,就要求医方承担责任。特别是病情恶化或死亡时,患方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难以承受这巨大压力,患方会因“人财两空”而迁怒于医方,甚至引发暴力事件,使医方蒙受委屈和损失。也有个别的患者素质太差,总想着少花钱看好病,甚至想看完病后再从医院捞一笔,恶意敲诈医方,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3。患者的维权意识、参与意识增强与法治意识淡漠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检查、诊断、治疗、用药、手术方案及收费情况要求医方及时告知,要求参与对病情诊治方案的选择和决定。当患者感到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保障时,极易诱发医患矛盾。而当矛盾发生后,患方常认为通过法律途径不能使自己的权利得到足够的维护,继而采取非理性的维权行为。更有甚者,明知无理,也要通过“医闹”来胁迫医方让步。

4、国民素质,整体患者的科学水准、道德水准的提升落后。

医患沟通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

(一)、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应该看到,当前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群众越来越高的卫生健康需求与该水平医疗服务的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集中的表现就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而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都是公立医院,但是相当多医院的正常运行主要靠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医院设备购置、规模扩大靠收费的积累,医疗服务收入由医院自行支配。这种机制的直接后果是医院过分注重经济收入,而忽视群众利益。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必须研究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

1、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强化质量管理

在市场经济时代,病人是医院工作的中心,作为医院服务的对象,病人是医院利润的最终来源,拥有病人是医院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病人建立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就需重视病人的利益,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就医行为,给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设法满足其需求。

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和医患关系的改进具有共同的基础:企业要以客户为中心,而医患关系的改进也需以病人为中心,企业需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医患关系的改进也必须重视病人利益,给病人让度价值,千方百计满足病人需求。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快速、周到、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达到企业利润最大,改进医患关系也是为了达到吸引和保持更多病人的目的,实现医院的价值。

改进医患关系的同时,应狠抓医疗质量。要切实把好“三关”,一是人才建设关,大力培养和引进有用人才,负担科技兴院的重任;二是专科建设关,抓重点、扬特色,努力抓好专科建设;三是科研项目关,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新技术开发,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缺陷。

2、对医疗队伍进行教育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1)、转化医护人员治病观念

一些医护人员把病人当作“零件损坏的机器”,只注重治病,不注意待人。尤其是随着临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医者对人体越来越小的局部进行越来越深的研究以及越来越专的诊断与治疗,而对于全部整体的人的注意力却逐渐减少,这就在医者思想上不由自主的积淀了“看病只是对付病人某块组织物”的意识。医护人员的头脑中整天充满着各种影像、图示、波形和数据,而患者那种被疾病所折磨的痛苦形象却逐渐模糊不清,淡忘了对于病人作为人所应付出的情感关怀与人文关怀。这种情感“物化”现象,对改善医患关系极为不利,医疗服务模式必须实行“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

在医疗服务走向市场的今天,尊重患者的合法权利已成为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必须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法律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问题成为医护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把患者的合法权利变成了若干具体的法律条文,如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等等。这相对于以往患者的病历保密,不允许病人翻阅病历等老规矩来说,是医护人员一时还难以适应的。因此,医院必须在组织学习这些法律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2)、强化服务意识,实施病人满意工程

充分认识到医疗服务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服务行业的特殊性服务,同样要遵循市场规律。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是人们对医学也有了更为广泛和全面的了解,观念文化和政治上的种种变化,使得今天的许多患者已不再是逆来顺受的被动方,他们能够在医疗过程中提出更多自己的见解并做出自己的理性决定。维系医疗服务和医患关系的,已不仅仅是医生的医疗技术和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超越技术、经济的尊重的服务。因此,把患者作为医疗服务、医患关系的中心成为健康领域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以病人满意为工作准则和行为准则。

(三)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除了政府部门、医院管理层、医疗队伍的努力之外,患者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都是由于患者对于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了解不足,对医院寄予不恰当的依赖,对医疗效果抱有过高的期望,一旦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产生焦躁甚至愤怒心理,导致不理智行为而造成的。

1、让患者充分了解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主动影响和降低患者

的期望值

首先,医学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和探索性,现代医学还有许多未触及的领域,还有许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疑难问题,医疗技术的局限客观的存在着。加上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也存在差异,即使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医疗确诊率仅为百分之七十,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之间。进医院不等于进保险箱,医生并不是包医百病的神仙,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其次,就医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医生看病是一个复杂的高智能过程,除了专业的知识,还必须有一套严谨的就医程序来作为保证。医院的规章制度、运行秩序是经过科学的提炼和总结制定出来的,不能为方便某个人而破例。再者,医护人员作为普通人的一员,也具有大众所具备的七情六欲,过失与缺点,不能苛求医护人员时时刻刻的表现都完美无缺。只有让患者对以上三个方面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患者的期望值才能有所下降。

期望值作为患者个人主体的主观愿望,医院不能运用硬性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只能够尽自己所能引导患者建立正确合理的期望值。医院可以与广大群众建立互动关系,向社会阐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和非人力因素,让群众了解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难处,解答例如药品费用为何居高不下等大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取得广大患者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可以开展各种医疗咨询活动,让医护人员走向社会,把各种基本的医疗知识、医疗过程传输给普通民众,自然有助于医院开展工作。

2、对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予以尊重并使之充分享有

医院医疗服务过程的透明化操作是降低患者期望值最有效的方

法。以往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的不信任,怀疑其“开大处方”、“赚黑心钱”等,皆因服务过程不透明产生。医院可以采取类似其他一般性服务行业的个性化服务体系,如对同一种病症,可向患者提供不同的处方,由患者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心理紧张程度决定采取哪种治疗方案,这样,医药费用高低,治疗周期长短,都由患者自主选择,降低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也就减少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可能性。

要建立新型医患关系,作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主体的医院应付出更多的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实际行动取得社会及大众的理解与支持,寻求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篇三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

(二)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三)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在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四)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

(五)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

对医疗机构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眼睛向内,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措施。我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是东北、华北部分地区疑难重症的抢救中心。近些年来,我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从思路到规划,从举措到实施,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从我院的实践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从六个方面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用保障人民健康来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篇四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明显上升,引发的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一)医患关系中的不和谐是当今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深化诸多社会矛盾的局部表现,是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误会,与其称其为“矛盾”,毋宁称为误会更来得准确些。医患之间没有什么根本性矛盾,其目标是一致的,敌人是共通的,那就是疾病和死亡。在和疾病与死亡的殊死搏斗中,病人和患者结成生死友谊,这才是医患关系的主流,君不见梁山好汉不打不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新型医患关系必将建立。切不可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当,一有误会就武断地指责某方,使医患误会愈演愈烈。而一些不法之徒,从中渔利,暗自推波助澜。缘于医患纠纷养活了一大帮人,除了“医闹”,还有借医患纠纷赖以生存的一些行业。患者、医生相互防范,不仅患者牢骚满腹,医生也怨气冲天,不信你看流行在医生中的民谣:“国家投入不到位,救死扶伤常欠费,八方摊派排着队,医院经营要纳税,流通混乱药价贵,转嫁医院来替罪,谈判争利增国资,反说单位在受贿,各种检查周周有,层层领导忙勾兑,医院债台高如山,院长书记难入睡,医生挨打又挨骂,流血流汗又流泪,医闹点火忙煽风,医生医院喊救命,医患关系成敌对,两败俱伤肥了谁?”虽然未免偏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态可见一斑。

(二)、既然医生患者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并肩和病魔死亡作战,兵法云胜败乃兵家常事,大获全胜仍然是大多数。君不见大胜时医患双方弹冠相庆,送锦旗感谢信的络绎不绝,称道之声不绝于耳,又是“救命菩萨”,又是“再生父母”。其中不少患者心声催人泪下。

医院如战场,有赢就有输,一旦不利就反目成仇,老拳相向,不管什么原因,一概说“我不懂”、“我是医盲”,好象法律和舆论给了医盲以特权,一句“我不懂”就为胡搅蛮缠、无理取闹找到了理直气壮的理由。就象我不懂法就可以闹法院,就可以去袭警,就可以杀人放火,这是法制社会所不容许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所无法容忍的。自古以来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生尽力医院尽责也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如果病人一死就要追究医院和医生的责任,那可能医生上班就不是戴钢盔的问题了。

(三)勿庸讳言,医生行业中有行为不检点者,有以权谋私者,甚而至于有“白眼狼”,象我党有几个贪腐分子不能改变我党的光辉形象一样。广大的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忘我奉献。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总是把人民的健康安危放在第一位。曾几何时,医者风头正盛,粉丝如云。君不见历来有不能作良相当作良医的说法。君不见非典肆虐,所有的白衣天使都是“最可爱的人”。非典过去了,医生却被小人了一把。不仅“妖魔”而且还“化”了。有几个不良分子,不能把医护人员都看成坏人,就象有几个“医盲”或“医闹”不能把病员都看成“医闹”是一个道理。有人别有用心地大造舆论,把卫生行业问题无限夸大,把广大卫生工作者一棍子打死,不是唯恐天下不乱便是企图趁浑水摸鱼,从中渔利,以致于病人医生之间相互防范,就象两个兄弟在夜色中相向而行都怀疑对方是鬼魅。这夜色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良知应该清楚。

(四)、试想,试问,没有医生的安全,哪来病人的安全?医生也是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基本的权益需要维护。马斯洛人类需求论说:安全是仅次于生存的需求。如果医生没有安全感,成天诚惶诚恐,就不要说开拓创新(探索和创新是医学的灵魂),就连最基本的常规工作都很困难。大不了请病人另请高明,成都不行有北京上海,北京上海不行有巴黎纽约,巴黎纽约不行还可以等到22—23世纪。到头来患者反而不知道该到哪里就医了,这才是真正的“看病难”。这对于患者安全吗?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病人来就医谁不想首先要安全,但端着录相机、揣着录音笔来看病,你想有安全,医生有安全吗?医生不安全,他能给你安全吗?面对着摄象机、录音笔、家属患者防贼一样的目光,有人说:“白求恩老先生如果活着,恐怕也要挟起皮包回加拿大了吧!”虽然是假设,我深以为然。如果在医患关系中也搞“有罪推定”,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那就难免堕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以发现敌人、制造敌人为已任的魔道。

(五)、从概念上说,医患关系是涵盖患者和医疗保障体系、医学科学、医疗机构及医生与患者关系四者的总和,只是前两者看不见摸不着,医院和医生便成了发泄的靶子。

没有了原合作医疗赖以生存的人民公社,劳保医疗得以附丽的国有企业,原来享受公费报销的干部如今也要掏腰包,如果是“一根针一把草”年代,也掏不了几个钱,如今是新药新技术多,病房档次多,看病嘛,谁愿意让身体吃亏,能用高档药我为什么要用普通药,能用高新技术为什么要用普通技术,能请大专家为什么要看小医生,能住高级病房为什么要住普通病房。殊不知这一切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需要自己掏腰包,而且这一掏还不是一个小数目,于是气便不打一处来。于是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批评医院技术落后,条件太差,专家太少,一方面又骂医院收费太高,乱用高新技术;一方面廉价的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另一方面收费较高的大医院车水马龙人满为患。提供低档廉价服务的医院患者不来,提供高档而价高服务医院又该挨骂。

办医院也难,办城市医院更难,随时处在医患关系的风口浪尖,患者层次多,需求复杂,病情危重疑难。设施差了病人提意见,设备陈旧病员不满意,待遇差了好医生要跳槽,市场价格日渐高涨,医药价格降了又降,政府拨款镜花水月,降低成本隔靴搔痒,院长点石成金无术,医生难为无米之炊。

供需关系的矛盾并非仅存在于医患之间,似乎对其他行业的不满,可以理解和宽容。房价高吗?买不起大的买小的,买不起贵的买廉价的;教育收费贵吗?读不起贵族学校的读平民学校,读不起大学读职中;电信贵吗?打不起手机打街边机。每个公民都理直气壮地要求保障生命和健康权益,这个责任便历史地落在了医疗行业的头上。但医疗行业是多么希望有能力挑起这个重任。

(六)、医学科学是一把双刃剑;造福于人的同时又会伤害人。民间不是有种说法“是药三分毒”。如何趋利避害,是医患双方共同目标。长命百岁是人生的理想,古已有之,只不过从前是皇家专利,而今人人想玩一把,谁不想炼成长生不老之寿、金刚不坏之身。

有人说是医院在诱导患者过度健康消费。我倒认为是患者的上述需要在诱导医院的发展,满足患者的需求总是作为服务行业的医院的首要目标,不管你的科技含量有多高。

医学科学太无能了,发展太慢了,全球的疾病确诊率仅70%,一些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如“非典”、“爱滋”人们束手无策;新的疾病不断涌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如果人类在生命和健康问题上继续这样“窝里斗”,医学科学危矣!医疗事业危矣!我们多么希望人人享有医学科学的最新成果,健康地跨入下个世纪。

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一)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寻找服务创新点。当前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与医疗服务的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集中的表现就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而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政府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扩大医疗服务供给,缓解医患双方的供需矛盾,特别是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力度,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医患纠纷。按照既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又保护医院方合法权益,更保障医学科学正常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和补充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制定既兼顾医患双方利益,又约束医患双方行为的《医疗纠纷处理法》,出台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确保医患纠纷能得到依法处理,从源头上避免产生“医闹”现象,杜绝“闹而优则赔”。

(三)完善医疗风险制度,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覆盖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通过杠杆作用及其风险分担机制,实现医疗风险责任的社会化。在建立医疗风险制度后,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及家属可不直接找医院,找医生个人,只需与保险公司交涉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避免医患双方冲突的发生和升级。同时,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不同形式、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

(四)严格医疗机构监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类医疗机构的全面监管,对不具备行医资格的医疗机构要依法予以坚决取缔。各类医疗机构要坚持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主题,规范医疗管理。认真执行各项医疗技术规程,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医务人员收入与医药服务收费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承包、药品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杜绝药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费用情况,让患者放心。

(五)加强医患双方沟通,促进双方理解包容。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做到“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一个要求”: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对病人或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两个技巧”:多听病人的询问,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三个掌握”: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的社会心理;“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受教育程度和对沟通的感受、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五个避免”:避免强求病人即时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病人观点和避免压抑病人情绪;“六种方式”: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和实物对照形象比喻沟通。

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篇五

医患关系本应成为最和谐的人际关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关系变得日趋紧张,且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被所医治的患者打骂、伤害,伤医、杀医事件不断上演;媒体舆论充满了公众对医者的幸灾乐祸、挖苦讽刺,甚至伤医、杀医被视为患者维权理所应当的手段之一;医护人员则满腹委屈与愤怒,有的消极怠工,有的全副武装,有的采取防卫医疗。试想,如若医护人员与患者相互敌对、相互失信、相互伤害,那么医疗技术将停滞不前,医疗水平必然变得保守、退却,最后的胜者将是病魔,届时民众的生命将得不到有效保障。新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医患关系是一种最基本且特定的人际关系。究其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医患关系应定义为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医疗活动中所建立的特殊人际关系。换句话说,医患关系是个群体关系,它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它还会对社会和谐安定造成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时期,医患关系本应和谐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医疗纠纷事件逐年上升,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矛盾升级,进而演化成医疗暴力,患者就医时心存疑虑,医生行医如履薄冰,医患双方的诚信严重缺失。据央视新闻20xx年调查显示:59.8%的医务人员受过语言暴力,13.1%受过身体伤害,仅有0.05%的医患冲突是因医疗事故和差错,绝大多数因患者对医疗效果不满意、不信任医生的治疗方案及觉得医护人员态度不好。医院的耳鼻喉科和急诊室最易发生暴力伤医案件。

医患纠纷的频繁上演,不论是给医方还是患方,甚至给社会秩序,都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1)扰乱医院正常的就诊秩序,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

(5)阻碍临床医疗技术的正常开展以及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

(6)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2.1医院方面

(1)医院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观念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而医院仍然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在某些方面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办事效率较低,管理存在漏洞,如就诊程序繁琐、医疗环境复杂、收费标准不透明等,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管理观念还需进一步改进。

(2)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当前一些医务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患者缺乏耐心、细心、关心和爱心,依旧保持看病不看人的传统观念,未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得患者的人格未得到尊重,患者的精神未得到抚慰。

(3)医院对医务人员的监管不到位。长期以来,医院对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只注重业务技术培养,缺少必要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行为建设监督,使得一些医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态度冷淡生硬,或者在医德医风方面存在不正之风,甚至少数个别医务人员出现了贪腐现象。

(5)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医学是一门需要不断进步的科学,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加之医疗对象千差万别,要求医院的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技术水平;但现实中,一些医院尤其基层医院往往对技术水平缺乏追求,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不足,经常出现漏诊、误诊,或者责任心不强,忽视了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延误最佳就诊时机,造成误治的严重后果,也引发医疗投诉甚至医疗纠纷。

2.2患者方面

(1)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与医学水平本身局限性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医学知识未全面普及,患者的医学知识相对缺乏,加上综合素质和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不能正确认识医学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也不能充分理解医疗工作的高风险,从而在就诊时对医务人员寄予过高的期望,一旦医疗效果达不到患者期望的结果或与患者期望的结果有偏差,就可能引发医疗投诉甚至医疗纠纷。

(2)患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申诉渠道不通畅。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健全与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一些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如果对医疗服务或医疗效果不满意,会借助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但是这些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患者在全部就医人群中只占少数。实践中由于患者法律意识淡薄,发生医患矛盾时申诉渠道的不通畅,维权成本较高,加之社会上职业医闹的影响,患者维权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如在医院拉横幅、打砸医院、殴打伤害医务人员等。

(3)医患之间的低信任度。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以及自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患者不安于被动的求医角色,在涉及自身健康的每一个细节上都想知道的更加清楚透彻,但实践中医疗服务往往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如诊疗过程中对检查、用药不透明,医院的价格公示栏形同虚设,侵犯了患者的合法利益;同时,个别医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诊疗过程中收受红包、过度检查、开大处方等,极大损害了医务人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得一些患者在就诊时先入为主的对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不信任或存有怀疑,加剧了医患之间信任度的大幅滑坡。

2.3其他方面

(1)医疗体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新一轮的医改正在逐步推行、不断探索中,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而医患关系也是对医疗体制改革的一种挑战,需要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和维护。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问题仍然在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存在,高投入的医疗费用与患者低水平的收入矛盾突出,当患者期望值较高,而医疗结果与期望值差距甚远便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产生医患矛盾。

(2)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同地区间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目前医疗体制下,医疗优势资源往往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而基层医院尤其贫困山区或者农村的医疗资源获得较少。在医疗资源相对充足的大医院,物资、人员、技术以及设备都可以应付各种紧急事件,相比之下,基层医院则难以应对,这也会在某种层面上引起医患矛盾。

(3)媒体舆论的错误导向。随着传播媒介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事件的公开透明度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媒介发表自己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然而,由于部分媒体记者在报道事件时失实,未调查清楚便加以报道评论,片面的将医疗纠纷的责任归咎于医方,公开对医院及医务人员进行谴责,导致社会公众在不明事实的情况下发表错误或者带有偏见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公众,也极大地损害了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形象,使得社会公众对医方产生不信任或敌对心理,更加加深了医患矛盾。(4)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年来,虽然我国相继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规范医疗卫生行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患者的利益,但从总体来看,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仍然缺乏完备健全的法律法规来防范医疗纠纷,在医疗纠纷发生后缺乏必要的政策规定来缓解纠纷、解决问题,使得部分患者撇开法律途径维权,反而采取非正常甚至偏激手段进行维权,更加激化了医患矛盾。

3.1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明确政府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职责,运用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体现社会的公益性,同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推动医院积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大政府对医药卫生行业的经费投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放宽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增加可报销的诊疗项目,降低个人支付比例,使人民群众看得起病;制定完善、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提高就诊费、治疗费、手术费等,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降低化验、检查等费用,合理收治患者,降低医疗费用;结合地区差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切实落实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缓解患者看病就诊难的现状,消除人民群众看病贵的思想,从宏观角度上减少医患矛盾。

3.2加强医院管理,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建立健全医院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医务人员行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建立必要的监督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优化医院就诊环境,简化就诊程序,明确收费标准,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借鉴国外医院先进管理经验,吸取先进的医院管理观念,改变原有的医院管理模式,注重培养教育医务人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严格完善的医疗服务标准,通过定期学习、培训、考核,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技巧,改进医患沟通方式,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运用亲切、通俗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取得患方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与患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3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联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

网络媒体是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大众进行沟通的桥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联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能够有力推动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由于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关注问题,媒体往往会参与到发生的医疗事件之中,它们的报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医疗机构应当重视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及时向网络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真实的信息,让网络媒体在第一事件了解事实真相,第一时间据实报道,让社会大众了解事实真相,发挥正面的舆论引导作用。此外,医疗机构还应主动联系网络媒体,定期宣传医患关系和谐健康、团结向上的形象,报道宣传医院新技术新业务以及医务人员先进事迹等,传递正能量,让社会大众重塑对医务人员的正面形象,重新树立对医院、医务人员的良好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3.4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积极探索完善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医学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身的一门科学,有太多的未知领域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这也就决定了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医疗服务的效果是否让患者满意,服务态度是否让患者觉得满意,都是当前医患关系的焦点。然而目前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不论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是《侵权责任法》,均没有系统、全面地对医患关系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作出规定,加之诉讼时间长、成本高、举证难,在出现医患纠纷时患方往往避开法律途径寻求救助。因此,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相关法律,在立法上平衡医患双方的权益,引导医患双方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完善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如设立第三方调解机构,通过该机构的介入,将医疗纠纷引出医院,由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处理,既能降低医患双方的维权费用,也能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取得医患之间的信任,将医疗纠纷处理向健康方向引导。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大众获得医疗信息有了捷径,但由于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面对网络的海量信息,患者很难甄别良莠,因此仍需要医学专业人员的帮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普及防病治病知识,让社会大众了解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提高社会大众对医疗技术存在特殊性、局限性及高风险性的认识,缩小医患之间的医疗知识差距。只有让患者认识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局限性和高风险性,了解医务人员为保护患者生命健康付出的艰辛,才会真正理解医务人员,进而积极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 09-23 最新初一下学期的学期总结 初一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实用5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
  • 09-23 最新药品自检报告制度及流程(模板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 09-23 最新班级组织是一种教育性组织 班级活动组织策划(模板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09-23 2023年银行客户资产报告(精选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
  • 09-23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安全工作计划(汇总9篇)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之制定相应的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 09-23 大班幼儿爬的体育活动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
  • 09-23 2023年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
  • 09-23 药品质量年度自查报告(汇总6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
  • 09-23 2023年丹东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电话(实用5篇)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
  • 09-23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