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17篇)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17篇)

时间:2023-10-13 07:16:53 作者:紫衣梦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17篇)

军训总结是我们对军事技能与专业素养的回顾和总结,也是我们发现自身潜力与不足的机会。想要写出一篇出色的教师总结吗?不妨参考以下为您准备的范文,或许能够给您一些写作上的启示。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一

1、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吃上熟食。这种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北京人过群居生活(3、4)。

3.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居住在洞穴中,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最早能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用兽皮缝制衣服。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7、河姆渡人(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居住干栏式的房子。

8、半坡人(约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战争走向融合。(两个战争先是炎帝和黄帝大战蚩尤,后来是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叫阪泉之野)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炎帝又被称为神农氏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13、大禹治水的方式:筑堤堵水、疏通河道。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成为禅让制推选出来的第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定都阳城。禹传位于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5、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商朝出现了青铜器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西周时建筑物上开始出现瓦。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分封制的意义:巩固对国家的.统治。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我国夏、商、西周出现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形势图)p36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晋楚之战)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0、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1、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法。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33、商鞅变法的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曾,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3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36、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

40、孔子,名丘,子仲尼,春秋末年的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教育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43、秦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44、在渔阳戍边,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45、秦自统一以来在全国建立了一套行政体系,在中央设三个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理军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或太守,县的长官叫县令。)

46、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46、秦统一以后对全国的文字进行了统一,统一的文字叫小篆。

47、秦统一以后对全国的钱币进行了统一,统一的钱币叫圆形方孔钱。

48、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作用:军事防御。(当时主要是抵御匈奴)

49、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50、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5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52、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采取的措施是推行“推恩令”。

53、西汉时,监察京师官员和皇族不法行为的官吏是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使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55、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

56、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由此可以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7、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58、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意义: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9、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60、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主要内容是中医理论和致病原则(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最早见于这部书)。“神医”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

6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它建立了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

62、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中国本土兴起。

63、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64、秦陵兵马俑的意义:气势恢宏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超高水品,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65、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二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影响民居

a、南半球:房屋坐南朝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北面

b、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南面

c、低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小,中、高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大。

(2)影响服饰

b、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

c、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3)影响人民的饮食习惯

南方人喜吃甜;北方人喜吃咸;山西人喜酸;四川人喜辣;藏民喜欢吃糌粑;

(4)影响农业生产

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农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淮河以南是一年两熟;海南岛是一年三熟。

决定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种类: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三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自然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热带等;经济区域,如工业区、经济特区等;行政区域,如广东省、广州市等,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确定这个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即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大体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也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吻合,这个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体是我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四

一、事件:

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3、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

二、等可能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3、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

4、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

三、几何概率

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2、求几何概率:

(1)首先分析事件所占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

(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

(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五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六

一、隋唐:

隋炀帝 涿郡 余杭 曲辕犁

筒车 吐蕃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天可汗

颜真卿 欧阳询 阎立本

吴道子 鉴真 玄奘

天竺 《大唐西域记》

二、宋元:

赵匡胤 澶渊之盟 铁木真

忽必烈 澎湖巡检司、琉球

宣政院 占城稻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关汉卿

《窦娥冤》 毕昇 火铳

三、明清:

朱元璋 丞相 锦衣卫 八股文

景德镇 郑和、戚继光、倭寇

反侵略、嘉峪关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汤显祖《牡丹亭》

施耐庵《水浒传》

罗贯中《三国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

曹雪芹《红楼梦》

章回体 紫禁城 郑成功、荷兰

西藏、驻藏大臣、顺治

新疆、伊犁将军、噶尔丹

大小和卓、乾隆 文字狱 闭关锁国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七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八

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非洲及国际社会需要继续努力,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提高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把其巨大潜力转化为现实。目前,尽管非洲农业停滞的原因仍在争论中,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可以从非洲农业发展演变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政府需要投资农村公共产品,征收可预见的、较低或温和的税收

农业的发展需要一些条件,除和平与秩序、宏观经济稳定、低通货膨胀等基本条件之外,还需要农村公共产品,可预见的、较低或温和的税收等。由于相对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非洲特别需要政府投资一些农村公共产品:道路、电力、灌溉设施、排水设施、农民教育、水、卫生设施、农业研究和推广方面的持续投资等。实践证明,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支出是有回报的,这可以从亚洲绿色革命期间的回报中看到。例如,印度在农业研究和道路基础设施方面获得了很高的回报,在教育和灌溉方面的回报也不错(fan.setal.,2000)。对中国、越南、泰国和乌干达进行的类似分析也表明了类似的趋势。研究发现,尽管各国在不同的公共产品上的回报有所不同,但可以发现,农业研究、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长和减少贫困的三种最有效的公共支出类型(al.,2003)。此外,城市偏向的政策及对农业征收重税会极大地阻止农业的投资和创新,抑制农业的增长(al.,2007)。

(二)尊重土地产权或使用权

非洲大陆不少地方盛行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或部落所有制不利于减少投入和产出市场的扭曲和低效率,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在这种所有制下,农民(或牧民)常常无法独享劳动或风险收益,所以他们既不愿意进行足够的投资,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保护他们的农田和牧场。只有尊重土地产权或使用权,使小农户能够看到机会和希望,他们才会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投资和创新,这可能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三)需要发展相关投入、金融、中介市场

近年来一些非洲国家出现的合同农业的经验教训表明,合同参与双方特别是农户的违约和机会主义行为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从违约中获得的短期收益可能会根据合同的规模增加,但随着市场联系、投入、保险、中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违约的声誉成本和寻找替代买家的搜索成本将超过违约所带来的直接收益,从而有助于诱导合作伙伴履行合同协议,降低农民组织违约的可能性,进而推动非洲农业的结构转型。

最后。对于中国来说,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除了开展定期的中非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交流之外,我们可以在弥补非洲一些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农村公共产品、深化中非农产品加工合作等方面着手,可以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重视非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官方正式文件中迄今还仅仅包括了埃及、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四个国家,这与非洲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利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帮助非洲建设一些农村公共产品如道路、电力、灌溉设施、排水设施、农民的教育、水、卫生、网络通信等设施,同时充分利用或继续我在非洲的农业示范中心,结合当地地理及气候条件(通常,一套通用的农耕方法不像专门针对特定农作物、地区的方法那么高效),量身打造相关作物(如水稻、玉米、木薯和小麦)种植,提高非洲当地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率,使非洲先天不利的地理条件得以改善,将其资源、劳动力及市场等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九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由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总结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十

1、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2、长期的热点地区。

(1)焦点之一: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洲、欧洲、非洲,“五海”指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黑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2)焦点之二: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3)焦点之三:匮乏的水资源。中东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沙漠广布,水资源缺乏。

(4)焦点之四:宗教纷争和文化差异。

1、发达国家几种的地区。

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欧洲西部是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地区之一,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3、传统的畜牧业。

(1)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重视畜牧业。

(2)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蓄大国,火腿、香肠、乳酪是主要的出口产品。

(3)畜牧业发达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草场广布。

1、概况。

(1)范围: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气候: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有“热带大陆”之称。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3)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4)人口与人种:本区有6个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形成的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最根本原因)

(2)弊端:制约了本区经济的发展。

(3)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民族工业和旅游业等。

3、人口、粮食、环境。

(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长期以来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地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缺粮成为本区各国普通遇到的问题。

(2)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独占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地形:东部是大部分水岭,西部是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

3、人口和城市: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首都为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4、古老生物繁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动物如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

5、“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还是重要的小麦和牛肉出口国。

6、“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主要矿产有煤、铁、铝土矿,是世界上铝土矿最多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占有很大比重。

1、移民国家。

(1)人口已超过3亿人(2006年)。

种族构成白种人:占总人口84%

黑种人:占总人口13%

其他:占总人口3%

2、优越的自然条件。

(1)领土构成: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夏威夷、阿拉斯加州)。

(2)位置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相对位置: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

(3)地形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大平原(面积占国土一半)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4)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

3、农业地区专业化。

(1)主要农业带:乳蓄带、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小麦区、混合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

(2)影响农业带的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城市人口等、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

(2)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居民构成。

白种人黑白混血种人黑种人印第安人

占一半多约占40%占6%不到1%

(3)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玛雅文明、足球、桑巴舞、狂欢节。

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矿产丰富: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2)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

(3)农产品众多: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

(4)水能资源丰富: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伊泰普水电站。

3、热带雨林的危机。

(1)壮阔的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60%在巴西境内。

(3)热带雨林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4、城市化问题。

(1)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会带来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3)解决措施:迁都,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及加强城市管理。

(4)主要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十一

(一)南极地区

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

2.地形:以高原为主

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人类宝贵的淡水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5.代表动物:企鹅

6.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极地区

2.特征: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白令海峡

3.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男,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4、代表动物:北极熊5、考察:建立了黄河站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十二

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世界上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共有11个,其中有6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3、经济发展差异: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4、三类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等),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会判断)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十三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1、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东临大西洋,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民族大熔炉:巴西的土著居民人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巴西的人种复杂,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占40%,黑人占6%,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桑巴舞、狂欢节(每年二月中旬)、世界一流的足球队(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3、地形:面积均居世界第一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亚马孙河(世界第二长河)。

4、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

5、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十四

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之整式的加减

同学们对数学中整式的加减知识点还记得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哦。

1.单项式:表示数字或字母乘积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5.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6.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7.去(添)括号法则:

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8.整式的加减:一找:(划线);二“+”(务必用+号开始合并)三合:(合并)

9.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希望上面对数学中整式的加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十五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oc。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火州),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活动积温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活动积温,一般来说,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减少,生长期也变短。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夏秋季节)。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旱灾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十六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1、单项式

a) 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 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项式次数为0)

2、多项式

a)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b) 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a)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b)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b) 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d)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整数);

e) 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整数)

a)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整数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b) 。

d) 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e) 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f) 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g) 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篇十七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2023年中秋给家人的感谢信(汇总8篇)
    一分钟的专注可以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你认为一分钟足够做些什么?如何在一分钟内做到最好?希望通过以下的一分钟总结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于总结写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 10-13 弘扬劳模劳动工匠精神心得体会(优质5篇)
    在写读书心得时,我们需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同时也要有适当的文学修养和表达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读书心得,这些文章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值得
  • 10-13 2023年企业妇女节活动 妇女节策划活动方案(优秀18篇)
    决议的核心是以务实的态度,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解决,以推动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决议的撰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实用的决议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
  • 10-13 最新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的教学视频 数学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汇总13篇)
    公司宣传语是企业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传达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品牌形象。公司宣传语需要能够有效地传达公司的核心价值和独特卖点,让客户和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下面是
  • 10-13 家长在孩子升学宴上的讲话稿(通用18篇)
    家长在孩子升学宴上的讲话稿篇一各位亲朋、各位好友、各位贵客:大家好!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今天终于有了收获,儿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和她的母亲一方面为儿子取得的成绩
  • 10-13 英语考试总结与反思(实用8篇)
    考试总结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薄弱环节。学习总结范文5:在这次学习总结中,我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下一次学习将更加有计划地进行,提高学习效果。英
  • 10-13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饭店打工(精选7篇)
    整改报告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的重要文件。即使是范文,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符合自己的需求和要求。
  • 10-13 2023年防溺水警示标语(精选8篇)
    竞聘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挑战,更是对自我认知和发展的机遇。在准备竞聘材料时,我们应该注意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的逻辑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竞聘求职信范文,供大家
  • 10-13 野生动物的宣传语(大全14篇)
    非常感谢各位的光临,让我们一同庆祝这个令人激动的时刻。记住,欢迎词不只是一份演讲稿,更是对大家的真诚问候和善意期盼。如果大家对撰写欢迎词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以
  • 10-13 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3篇)
    财务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财务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评估工作成果。服务月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总结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篇一本学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