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活动策划>最新校报活动策划书(通用8篇)

最新校报活动策划书(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19:12:48 作者:曼珠 最新校报活动策划书(通用8篇)

公司宣传语应该具备记忆性和激发共鸣的特点,使客户在大量信息中迅速记住和辨认出该公司。在创作公司宣传语时,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优化,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准度。小编为您搜集整理了一些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公司宣传语,希望能够给大家启发。

校报活动策划书篇一

6月22日,《广州日报》再次报道血燕,一番禺消费者在厦门燕之屋购买血燕,经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高达3.6g/kg。

8月15日,浙江工商部门公布了浙江血燕的抽检结果:抽样检测了3万盏血燕,结果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50倍。广东“鹰皇”、“正基”,厦门“燕之屋”、北京“庆和堂”与杭州“李宝赢堂”等知名品牌,无一幸免。网络开始疯传“毒血燕”!

8月16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燕窝市场专项检查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燕窝,一律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依法查处,该销毁的坚决销毁。

8月20日cctv的《新闻调查》中揭示,血燕本就是一种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东西,却在内地风行了几十年,实属“惊天骗局”。

8月21日,《北京晨报》报道,市面上的白燕也造假……

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瞬间搅浑了这个已有数百年沉淀,年销售达200亿以上的巨大市场。“血燕事件”缘于“亚硝酸盐”的超标,但谓之“超标”又没有可参照的国家标准;没有标准却撞在“食品安全讨伐”的枪口,媒体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架势令原本脆弱的行业品牌几近崩溃。

笔者无意去评判事件本身的孰对孰错,只对近年风靡一时的燕窝会所专卖经营模式谈几点看法,这种曾经颇受追捧的盈利模式,如今正处于事件漩涡中心,纠结人心。

由此不得不提事件中“伤害最深”的燕窝专卖品牌――“燕之屋”。在保健滋补行业混沌迷茫的几年里,燕之屋在国内首创了“燕窝出售、燕窝堂吃及燕窝外卖”的“燕窝专卖店模式”,推出“现点、现吃、现炖、现送”的一站式服务,并先后邀请刘嘉玲、濮存昕等明星作为形象代言,开创了保健滋补品的全新经营模式。短短几年,燕之屋在全国发展了400多家加盟专卖店,年销售额达到数亿规模,无可争议地成为行业发展的典范。在“燕之屋”的带动下,又涌现了“燕思巢”“燕行家”“燕安居”等燕窝专卖品牌,一时间,数“燕”齐飞,好不热闹。

燕窝专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很重要一点,就是“聚焦”!

在“燕窝专卖”之前,主要有2个业态在经营燕窝:药店、参茸店,

“燕之屋”的企业主在切入保健滋补品之初肯定有碰到这样的困惑:是以药店还是参茸店的方式来经营呢?药店以“卖药”的形式售卖燕窝,可信度高,但利润率底;参茸店品项繁多,受众面广,较易维持生意,但没有特色产品且经营者众,较难凸显。“燕之屋”企业主当初肯定经历过痛苦的徘徊和尝试。最终,燕之屋做了至关重要的抉择:

品项上,做瘦身处理,在众多贵系滋补品里,只选择做“燕窝”――这是聚焦!

经营模式上,独辟蹊径,移植了咖啡会所的经营模式,在燕窝的终端消费上注入全新的时尚生活元素――这是竞新!

“聚焦”为之框定了明确有效的目标群体,大大提升品牌传播的击毙率,使新晋品牌的突围成为可能;“竞新”为之创造了增值基因,并使产业的效益化与规模化成为可能。就是这个“聚焦+竞新”,成就了燕之屋(乃至整个燕窝专卖)的宏图伟业。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血燕事件”来袭,虽然起因源自“血燕”,却危及所有燕窝,这对于专项经营燕窝的“燕之屋”“燕思巢”等燕品牌,无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所面临的,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产品问题,而是企业的生死存亡之害。

反观同样经营燕窝(但不止经营燕窝)的同仁堂、颐参堂、胡庆余堂、雷允上等贵系滋补品品牌虽也感受到切肤之痛,却也无伤大雅。区别在于,前者是一把伞,柄断则伞毁;后者是一座房,断一柱尚可兀立。

这也就是企业的产品线问题。产品线(productline)的关键点在于“一群相关的产品”,“销售给同一顾客群”“经过相同的销售途径”,从产品线的“长度”“宽度”“深度”“相关度”下功夫,科学规划企业的产品战略,这既是公司盈利能力扩展的官道,又是企业抗风险能力拔高的诀窍。

在产品线上“聚焦”,甄选企业的核心产品,集中资源进行竞争力打造,从而带动企业品牌的总体发展,这是屡试不爽的经营诀窍。但“聚焦”的精髓在于“聚”,“聚”是众多基础元素的集优,失去基础就为“弃”,以“弃”为代价的“聚焦”,虽一时效果无二,从长远发展来看,则隐忧其中。

“血燕事件”留给我们的必将是一个历练,是偶然也是教训,希望我们引以为鉴,总结更多,思考更多,学习更多。

校报活动策划书篇二

由于招新过后,新会员的加入使记者团这个团体更加壮大,同时,大部分会员对记者团所需要具备的精神、素质人不太了解。我们希望通过新老会员交流会以及访谈的形式进行交流,希望将老会员的经验教训传授给下一届的同学,从而提高学生记者的热情以及专业素质,并明确会员的权利与义务。

记者节活动暨记者团新老会员交流会

说记者看到的真实谈记者感到的真情

20xx年11月8日

轻松但又不失人文气息

大学生记者团

大学生活动中心会议室

大学生记者团所有成员特邀嘉宾(本团指导老师、记者团大二及大三学长学姐、其他社团的负责人以及老校友)

1、开会通知所有干事

2、发邀请函到各会员手中

3、拟定海报,并张贴在指定位置

1、精心做好活动策划工作以及邀请嘉宾,由团长负责成立策划小组;

2、地点申请工作由副团长负责;

3、首期宣传工作由信网部或其他部门负责;

4、选择主持人,人员通知签到,购买所需物品由秘书处负责;

5、制作幻灯片由信网部负责;

6、于8号下午2点开始布置会场,由策划小组与秘书处负责

1、招待邀请的所有嘉宾

2、正式开始,主持人致词,欢迎到场嘉宾,并作介绍;

3、指导老师发言

4、嘉宾致词

5、开场节目,文艺表演等

6、介绍小板块主持人,并邀请嘉宾上台就座;

7、中间互动环节;

8、中间负责采访的人员现场采访

9、主持人在次致辞,并邀请下一组嘉宾上台;

10、结尾节目

11、由团长、副团长致词感谢来宾,并提出对未来记者团发展的期望

1、所有人员必须到齐,严格签到请假制度;

2、环节安排突出记者团特色,并保证场面热情、平稳;

3、做好事情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充分完备现场的服务。

1、邀请函:21元(100份)

2、装饰用品:25元(彩带、气球等)

3、奖品:40元

4、纸杯茶叶:25元

5、其他应急费用:50元

共计:161元整

校报活动策划书篇三

一、产品品类过多,重点不突出,无法形成固定消费群体。

在北京市场的宋河良液上市初期主营的是共赢天下系列,属于高端产品,按照这一品线,在终端的选择、渠道的开发、代理商的选择都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但是在市场开发过程中,这一原则发生偏差,随着中小型终端的出现,销售人员强烈要求低价产品的跟进,宋河良液的其它品种也紧跟着推出,从零售价几百元到十几块钱的十几个品种,表面上看,好像是尽量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是重点产品没有了,消费者拿不准你是高档酒还是大众酒,购买心理是容易形成惯性的,尤其在白酒市场,喝高档酒会自然想起五粮液、茅台,大众酒无非浏阳河、金六福酒,宋河良液会让什么样的客人想起来呢?目标过多其实是目标不明,在今天的白酒营销市场,细分市场、对目标客户精确打击才是生存之道,市场上的成功产品五粮液、金六福等没有一家是大小通吃的。

二、渠道开发切入时机不合适,盲目求大求全,已有尾大难除之患。

白酒的主要传统渠道是餐饮和商超,在这两个渠道开展产品推广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这两个渠道的潜在特性,一个是卖方市场、一个是买方市场,商超往往是几十个品牌的产品摆在那里,由顾客按他的主观意愿挑选产品,影响他的是品牌知名度和价格,而餐饮终端恰恰相反,虽然一个店里也有几十款产品,但是绝大多数提供给顾客的只是菜单上的照片,影响他们更多的是服务员的推荐。一个产品在新市场的开发,优先启动最容易控制和最容易传达产品理念的销售渠道,才可能增加客户首次购买的机会,只有条件成熟了,再向其它渠道扩散。然而宋河良液,在启动餐饮市场不足一年时间,就快速启动了商超系统,推进铺货速度是达到了,但是销售情况恐怕管理者们并不乐观,原因是什么?因为在北京市场宋河良液切入商超渠道的时机不对,品牌知名度还远达不到顾客可以主动购买的地步,加之北京的商超费用名目林立,作为二线品牌又是商超采购们主要的费用收取对象,一边销售不理想,另一边费用巨大,宋河的管理者们出钱如割肉,时间越长越是恶性循环。

三、与供货商没有形成“合力”

厂家与代理商之间只是停留在开店、物流配送、资金周转等简单的合作层面上,短期看,是把代理商的运作风险降低了,厂家的服务到位了,但只能说对吸引代理商加盟作用更大些,换个角度看,其实是把代理商变成了厂家营销方案的执行者,然而这两种企业完全没有从属关系,能否确保执行力!?值得推敲,厂家统一推行的营销策略,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经销商各自特点,就无法把合作者的自身优势力量,也纳入到产品推广的整体规划中来,本应该代理商服务于产品、渠道,厂家服务于代理商的游戏规则,变成了厂家服务于渠道,代理商服务于厂家的位置倒换,这也是白酒厂家经常犯的错误,仅仅在资金周转上依靠代理商,当产品滞销时,单打独斗的问题立刻就出现了。

四、市场蛋糕还没做大,分食者就过多,利益分化导致合作者积极性不高。

早在产品入市初期,宋河良液在北京的代理商就不下十几家,十几个月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产品的餐饮终端铺货不到二百家,数字看着不小,可是除以十几个代理商,就剩下平均不到二十家,按照目前的销量每个月又能给代理商带来多少利益呢?商贸公司的经营之本是通过产品流动带来营业利润,产品卖得又慢、又没量,能奢望代理商对产品有多大支持吗?又能幻想它能和厂家同甘共苦吗!

另外,宋河良液引以自豪的开店费用支持,在使用上由于代理商的过多,每月平均摊到各家的核销费用也并没有与其它同类厂家拉开距离,每月五十万的费用分到五家支持大,还是分到十几家上支持大,道理很容易理解,宋河良液本应展示实力的最佳时机也丧失掉了。

五、市场一线人员缺少培训、流动性太大

宋河良液商超部、招商部、业务部、维护部门等机构俱全,鼎盛时期光一线促销员就有一百多号,这么大一个营销团队要想按一个营销思路,分段、分人不变样的执行起来,那是需要按照高密度的人员定期培训和制度化管理才能运行起来的,“口子窖”在北京市场运作的好与其终端促销员一直是采用集中封闭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并不是要讲各级业务员同吃同住,就能保证执行力,还要根据产品的不同、公司企业文化的不同,因地制宜的采用自己的方法,但是宋河良液采用的促销经理负责、业务员协同、促销员定期轮换的方法,从结果上讲,效果并不理想。加之,餐饮渠道的特殊性导致人为因素在终端促销上,所占比重很大,一个优秀促销员在终端所起的作用甚至比业务员还大,可是任何促销员的成长都需要时间,某一个终端的客情维护可能需要一到三个月时间,刚刚培养好感情,人就调走了,下一个还要重新开始,是管理制度服务于市场还是市场服务于管理制度,需要经营者们深刻的反思;人员的流动性过大尤其是一线促销员的流动,严重打击了促销员的信心,更动摇了管理者的心理底线,裁人、换人则成了解决方案的不二选择,如此以往,促销员越来越少,终端建设越来越差,销量越来越少,管理者也越来越不敢投入。

校报活动策划书篇四

活动目的:

(1)为记住这团成员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加强记者团成员之间的配合默契。

(2)同时向全校同学宣传记者文化,加强对记着团这一职业的认识。

(3)记者节是一个专属于记者的特殊节日,让所有成员让你死记者特殊性,体味记者的付出与责任。同时,这也是一次对新成员的鼓舞,对老成员的激励。

走进大学生记者团,了解大学生记者

20xx-11-8中午11:40

主教楼a座大厅

大学生记者团

总体事项:

1)对外宣传,对内宣传,宣传方式,宣传筹划,会场布置。(策划中心宣传部)

2)人员通知(穿着准备),秩序维持,会场清洁。(策划中心组织部)

3)拍监制指导。(采编中心)

前期宣传:

1)对内宣传:主要采取口碑宣传方式,各个成员之间相互通知传递。(由学姐通知下去,再由值班人员在电话中通知到,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相互通知传递。)

2)对外宣传:只要哦采取网络宣传,横幅宣传和口碑宣传。(在网上发布记者节的消息,把横幅或海报贴在显眼处宣传,由各个记者团成员在班上、寝室做口碑宣传,通知到每个院系,让班主任在班上通知吧。)

前期制作:横幅的制作和海报的制作和粘贴,收集学校师生对记者团的祝福语,交由广电播出。

人员通知邀请:由团务中心对学校领导和校友发放邀请函。

1)活动当天组织者提前一个小时到现场,准备工具人员就绪。

2)组织人员提前到场进行秩序维护。

3)在学校领导或校文办领导的祝福下拉开此次记者节的序幕,领导并签名

4)同学们在横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进行读者建议调查。收集意见雨建议。

5)对同学们宣传记者团文化,了解新闻,了解记者。(发放134期《服装报》,给同学介绍记者团,在同学间征文图,调动大家对记者团的好奇和热情。)

6)签名结束之后与校长合影,再记者团成员全体合影。

7)送走同学,老师和领导之后打扫收拾会场。把道具收回记者团办公室,并相应的人做好整理记录。

1)保证人员安全,会场整洁

2)保证秩序可以有序进行

3)保证一直都有耐心,热情,并始终微笑示人

横幅:130

总计:130

策划人:胡华君

各人任务:总秩序维持人(伯晓清)

突发事件处理人(徐莉、胡华君)

邀请人员负责人(凌坤)

宣传总负责人(师静静)协助(尧燕培)

摄影总负责人(王朋朋)

发报总负责人(徐少龙)

会场布置总负责人(窦月伟董云翠)

校报活动策划书篇五

为了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宣传学校形象,促进教学交流,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特创此《办龙泉育才报》。

总编卢艳,主编李定国,责任编辑涂兰琼、吴继涛、轮值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用于承办出刊经费、稿费、有奖竞猜、编辑组活动经费。

每月举行一次,时间定在月底的周末。

1、总结本月的出刊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2、结算当月承办班级的出刊经费、学生的稿费和互动奖品。

3、计划下月的出刊主题和编辑方向。

每周一

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各班级

班主任、语文老师协助。

1、各班成立一个小记者团,负责校里校外的新闻采风。

2、提前一周通知承办班级出刊主题,好准备材料。

3、编辑组面向全校师生征稿,一经采用,月底支付稿酬。

4、小记者的稿件由语文老师编辑后备选。

5、涂兰琼老师提供一周学校的大型活动的摄影和报道;吴继涛老师负责记录稿件及稿费。

6、轮值班级的语文老师准备版面所需稿件,提交吴继涛老师设计版面,提交主编。

7、李定国老师负责整体版面内容编辑,提交总编审核,在周一出版。

8、每班两张校报分别以正反面上墙,以作承办参考。

头版:展示国内教育大事、校园大型新闻和活动。

二版:展示校园动态、小记者专栏。

三版:展示学生优秀作文、美术、班级照片等。

四版:专题征文、教师稿件。

中缝:校园笑话、非语文科目的趣闻、诗谜有奖竞猜等。

(版面设计要求:二三版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互动性,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四版尽可能引发教师的笔战,成为教学思想交流的主阵地。)

2、学生作文5元一篇。

3、美术作品3元,其他文体2元

4、教师随文10元。

每个年级要提前做好规划,如一周未见出版,扣班级综合考评20分,取消该班评优资格。一学期结束后将根据校报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120元,二等奖:100元。三等奖:80元。(名额不限)

策划人:xxx

20xx年9月11日

校报活动策划书篇六

从20xx年11月8日第一届中国记者节,到今年(20xx年)是第十四届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全国性节日。为了庆祝中国第十四个记者节,庆祝我们校园媒体工作者自己的节日,特举办**师院第八届大学生记者节。

为了让记者团成员及其他各二级学院记者团过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加强各记者团成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向全院同学宣传,加强其对我校记者团及记者这一职业的认识。

主办单位:**师范学院团委学生会

承办单位:**师范学院学生会学习宣传部**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

协办单位:各二级学院学生分会学习宣传部各二级学院记者站

待定

20xx年11月5日--11月28日(具体待定)

1.开幕式;

2.各二级学院海报展览及投票;

3.文传学院新闻专业教师的业务知识讲座;

4.记者节征文摄影大赛;

5.出刊《大学生思想动态》庆祝记者节特刊;

6.**师范学院第八届大学生记者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

11月5日下午3点在综合楼108隆重启动。邀请校团委领导、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致辞,参与人员主要为校学生会学习宣传部干事、校大学生记者团全体成员及各二级学院学生分会学习宣传部成员、各二级学院记者站成员。

1、校学生会主席发言

2、校学生会学习宣传部代表发言

3、二级学院记者站代表发言(2人)

4、校大学生记者团代表发言

5、校团委老师发表重要讲话并宣布**师范学院第八届大学生记者节开幕

6、放气球、礼炮,合照留念

开幕式完毕后,将二级学院海报摆出并在展出期间面向全校师生展开公开投票,由同学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海报作品,最终海报评比结果将在闭幕式晚会上公布,并对参与投票人员进行抽奖。海报展览同时发放《大学生思想动态》庆祝记者节特刊。

展览时间为11月12日至14日。

邀请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的教师来给记者团及其他感兴趣的同学开展新闻写作技能训练讲座,借此一方面提高大家对新闻及记者行业的兴趣,一方面极高大家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从本活动正式对外发动之日起至11月15日止为作品征集时间。本次征文主题为待定,届时优秀作品及获奖结果将在下一期《大学生思想动态》中发布。

在记者节前期进行《大学生思想动态》庆祝记者节特刊的筹备,报纸主要为十一月份学院团委、学生会工作动态以及各项的活动宣传报道,副刊内容为记者节介绍,**师范学院第八届大学生记者节活动安排。

记者节相关评选结果结束后11月28日(暂定)在音乐演奏厅举行闭幕式晚会。晚会节目主要面向全校学生和记者团成员征集,晚会期间穿插小游戏、海报评比、分会组织奖、抽奖、知识竞答抽奖等及相关评选结果的揭晓。

1本次活动由校学生会学习宣传部统一组织安排。

2校学生会学习宣传部主要负责开幕式工作的安排,闭幕式晚会节目的征集与筛选,各二级学院海报的评选统票、分会组织奖的评选统票和活动证书的打印。

3校大学生记者团主要负责十一月份《大学生思想动态》以及记者节副刊的出刊与发放,各学生分会海报展览期间的人员安排,记者节横幅的制作,记者节教师讲座安排等工作。

4记者节征文摄影与评选,展板制作,会场布臵由校学生会学习宣传部和校大学生记者团共同完成。

1、海报评选: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2、征文: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3、摄影: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5、二级学院学习宣传部组织奖三名。

开幕式道具(活动条幅和会场装饰):200元

报纸刊物:600元

晚会场地及音响租借:1000元

晚会其他花费(演员及主持人服装和晚会道具):800元

纪念品及其他资料:100元

奖状及证书:100元

其他:300元

合计:3100元

校报活动策划书篇七

为了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宣传学校形象,促进交流,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特创此《办龙泉育才报》。

二、编辑组专项经费:用于承办出刊经费、稿费、有奖竞猜、编辑组活动经费。

编辑组会议时间:每月举行一次,时间定在月底的周末。

四、编辑组会议内容:

1、本月的出刊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2、结算当月承办班级的出刊经费、学生的稿费和互动奖品。

3、计划下月的出刊主题和编辑方向。

五、出刊期:每周一

六、轮值承办方: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各班级

七、承办责任人:班主任、语文老师协助。

八、操作流程:

1、各班成立一个小记者团,负责校里校外的新闻采风。

2、提前一周通知承办班级出刊主题,好准备材料。

3、编辑组面向全校师生征稿,一经采用,月底支付稿酬。

4、小记者的稿件由语文老师编辑后备选。

5、涂兰琼老师提供一周学校的大型活动的摄影和报道;吴继涛老师负责记录稿件及稿费。

6、轮值班级的语文老师准备版面所需稿件,提交吴继涛老师设计版面,提交主编。

7、李定国老师负责整体版面内容编辑,提交总编审核,在周一出版。

8、每班两张校报分别以正反面上墙,以作承办参考。

九、版面栏目设置:

头版:展示国内教育大事、校园大型新闻和活动。

二版:展示校园动态、小记者专栏。

三版:展示学生优秀作文、美术、班级照片等。

四版:专题征文、教师稿件。

中缝:校园笑话、非语文科目的趣闻、诗谜有奖竞猜等。

(版面设计要求:二三版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互动性,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四版尽可能引发教师的笔战,成为教学思想交流的主阵地。)

十、相关稿费的测算

2、学生作文5元一篇。

3、美术作品3元,其他文体2元

4、教师随文10元。

十一、激励机制

每个年级要提前做好规划,如一周未见出版,扣班级综合考评20分,取消该班评优资格。一学期结束后将根据校报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120元,二等奖:100元。三等奖:80元。(名额不限)

十二、各班校报工作轮值安排

策划人:李定国

9月11日

校报活动策划书篇八

香港高等院校不少科系和研究领域具有世界及亚洲一流的水平,享有盛誉和口碑,已是不争事实;内地学子前往香港就学的开放政策,如果只是类似“自由行”一样的权宜之计,或许不值得鼓励,但在对香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刻检视和反省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借助和利用香港这个现代化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平台,作为沟通内地、香港和世界的桥梁。

最近一项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多半的香港大学生受访者,不知道国家主席究竟是谁,甚至还有个别受访者以为中国的首都就在香港中环半山脚下的特区政府办公大楼里面。该项民意调查见诸报端之后,舆论哗然,市民哑然,政府略显尴尬。尽管这次民意调查结果并无法充分反映香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的现状,但是在回归7年之后的香港,居然还存在这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常识贫乏,是值得正视和深思的。已有论者忿忿然,曰:香港青年学子对祖**体的知识盲点,最大的责任在于香港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以及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内容。

殖民地百多年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无可否认一开始就有“割裂”港人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同的主观意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西化和英式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里,潜意识中的“去中国化”痕迹显然,英国殖民者的处心积虑,后来被台湾的日本总督认真加以仿效,于是就有上世纪30年代在台湾强制推行的“皇民化运动”;香港殖民当局廉价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普及以及刻意拒绝国语、执意推行粤语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设计,给“九七”之后香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的延续和变革,带来了诸多的隐忧,这种隐忧甚至还可能给香港年轻一代对祖国认同意识的增加和深化带来困难。

或许,香港部分青年学子对祖国的认同和认知是一知半解的,是肤浅和表层的,需要补课,也需要香港现今的主政者认真加以面对,但与此同时,对香港现行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尤其是香港高等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的水平和水准,也应该给予实事求是的肯定和评价。

一个不到700万人口的商业城市,却拥有8所以上的高等院校,并不多见,这也是英国殖民当局在“后九七”过渡期间,除了建设新机场在内的“玫瑰园计划”之外,另一个令后人喜忧参半的“大手笔”。从原本仅有的两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短短的两三年间,扩张为8所高等院校,投入的庞大资源可以想像,这种交回主权之前的慷慨解囊,自有殖民当局另一种无法言传的政治考量,但毕竟,8所高等院校矗立在港九各地,以及他们各自精彩的美轮美奂的教学科研设施,已经成为“东方之珠”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点缀。

香港经济在急速转型中,香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和高等院校的转变和转型也在加速过程中。由于现时香港制造业的空洞化,以及无法回避的高科技发展与人才和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配备的脱节,香港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制似乎还不具备培养大批高新科技人才的基础条件,目前的移民政策也无法在短期内吸引大量海内外科技人才来港发展,无法建立具有规模的高新科技园区,这是转型之痛,转变之痛,但也给香港大批引进包括内地青年学子在内的外来生员,从而逐步改变现时香港的人口结构和智力结构提供了机遇。

[1][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