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淀粉科学教案(模板5篇)

最新淀粉科学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09-26 02:41:32 作者:雁落霞 最新淀粉科学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淀粉科学教案篇一

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这样几个知识点: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与唾液作用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蓝色物质,并应用此性质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在熟读教材教参,把握了科学概念及重难点的基础上,我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主实验去获得知识。首先以一份神秘的信件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再以活动反馈和猜测验证的方式获得科学概念,最后以解读神秘信件和制作神秘信件结束教学。整个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体现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具体反思如下:

课堂伊始,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也为了衔接本节教学内容,我提了两个问题: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种?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节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中制作神秘信件这一活动,我以校长收到神秘信件,却不知信的内容,请同学帮忙引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惊奇的刺激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大多数孩子面面相觑,也有的孩子说,也许可以放在火上烤一烤,或者放置水中浸湿。我没有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只是告诉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自己寻找答案。学生的胃口彻底被吊起来了。

淀粉与唾液发生化学反应,使米饭出现甜味,这一内容学生无法解释,我便给出是一段小资料,让孩子自主阅读,然后解释给大家听。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关于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蓝色物质这一科学概念,则是通过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转变前概念,建立科学概念的。

在大家动手寻找淀粉的踪迹时,则是完全放手,让孩子们先说出实验的步骤,然后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前,我只是简单介绍了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虽然没有此物,但方法得让孩子知道),关于实验中如何合作,没说一句废话。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如此的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而且井然有序,实验效果也好。

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基点,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的有效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我有意结合教研主题,课堂伊始,让学生帮助校长解读神秘信件时,有学生提出用火烤或浸湿的方法,这主要是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此环节,我知道了全班学生没有一个知道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色的这一特性的。在活动反馈中,学生说米饭有甜味,是因为米饭中含糖,然后我出示小知识后,就此引发认知冲突,通过仔细阅读,学生知道了自己的前概念是错误的,并且在以后的猜测验证环节,通过自主探索转变前概念,建构了科学概念。虽然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但我感觉还是有收获的,起码我知道这条路是可行的。

这堂课整体来说很顺畅,这都要感谢同事的全力配合。感谢张老师为我提供的课件和实验材料,更要感谢五班师生,尤其是班主任金老师的全程配合。且不说课前实验材料的配备,单说课后实验材料的整理工作,无论是桌面还是地面,都极其整洁。再次表示感谢!

评课中,几位同事和领导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张老师提出验证真假钞票中,如果能让学生拿钱验证,效果会更好。我接受了张老师建议,在后来的几节课中,都是让学生提供钱币,孩子的积极性很高。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的表现很好,但课后仔细琢磨,课堂上对孩子的评价很少,我想,如果评价机制跟得上,孩子的表现会更好。毕竟,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

一直以来,无论从教哪一学科,我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本节课结尾,让学生制作神秘信件,我便规定了内容——写一句励志格言送给你的好朋友。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教育。

淀粉科学教案篇二

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得比较开心成功。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和下发了碘酒后,学生对这些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很第一个环节,请学生品尝米饭。这米饭是我一大早在家新做出来的,学生拿来的,其中有一个怕吃了着凉,我还裹上了毛巾(感动)。很多学生尝到了甜丝丝的感觉。有的孩子没尝到直接咽肚子里了,还有的学生没好意思尝。对于为啥咀嚼是甜的,我进行了细致的解释。

在我讲了滴管的使用方法后,让学生观察了一下碘伏的'颜色,将滴管发给了各个小组,学生直接就往米饭上滴了,结果黄色的液体滴到盘子里的米饭上,米饭瞬间改变了模样,好像蓝黑色的液体渗在了上面,学生都很兴奋。这时,学生得到这样的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后,会变成蓝色,颜色很深,接近黑的了(原因是碘酒多了)

接着,各组迫不及待地验证其它实物里是否含有淀粉,发现有的学生还是忘记了滴管的使用方法,用玻璃口用力地戳蒸发皿里的土豆块、苹果块上,我急忙制止,又强调了一遍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能用玻璃口接触被检测物体。

淀粉科学教案篇三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物质的变化”一大章中的一节内容。它是承接前两节课有关研究化学变化而来的。同时,启迪了后面几节化学变化的内容,也为今后中学生物、化学两学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因为教材的这一大章都是在带领学生研究化学变化,所以应该让学生把认识这个反应的颜色变化作为本课重点。

难点: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去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因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能只重视理论,而轻视能力,所以我把学生的动手实验定为本课必须攻破的难点。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进而能去鉴别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分析推理和动手实践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奥妙的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说教学准备

老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些米饭、一些淀粉、一小瓶碘酒、一支滴管,以及学生自己带来几种常见的蔬菜和少量水果。

三、说教法

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去读、去思、去练。

这节课,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去探索无限的未知世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对没有兴趣的事物,不会积极去感知,而且化学概念刚接触不久,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借助感知材料,比如实物米饭、淀粉和碘酒,并布置学生从家里带来常见的蔬菜和水果,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实验演示法,分组实验法和发现比较法贯穿课堂,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直接易懂、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这节课的主线是:先思考并体会“会变味的米饭”,再观察演示实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然后动手实践“寻找淀粉的踪迹”,最后课外小发明:“制作神秘的信件”。

这是一节在实验室里教授的新课。我让学生分组坐好。给每组学生都发放一小袋米饭,让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蔬菜和水果放在实验桌上。在授课前,我强调实验室里的安全纪律,就是实验室里的一切仪器、药品,在没有老师允许的时候不得触摸、闻味道,更不许品尝,就连带进来的做实验用的食物也不能吃。

四、说教学过程

鉴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滋长的。我在新课前让学生回忆前两节科学课的知识:有些物质变化只改变了自己的形态、大小,另外有些物质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样安排就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又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1、导入

我就是采用生活事例导入:大家对米饭太熟悉了,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我们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里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呢?本节课就是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去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2、授课

在安排学生一定的时间文本阅读后,我们即开始:

议一议:米饭是甜的吗?米饭出现了甜味,说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甜味跟什么有关呢?老师带领学生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会认为是米饭在口中咀嚼产生了新的物质,他们可能会提到唾液起了作用,答案是肯定的`。我让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本第30页的方框中内容,总结看来,淀粉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发生化学变化的。

试一试:这个活动是布置给同学们的课后作业。我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被捕狱中,他是怎样和党保持联系的呢?原来,他用笔蘸上稀饭,在写给亲属信的空白处,给党写机密信件。这个信中的信怎样才能被读出来呢?党的有关联络员接到信后,就用一种药水浸透信,方志敏写给党的信就能读出来了。大家来猜一猜,党的联络员用的是什么药水?它和稀饭液写的信发生反应,就能显出字来。联系新课知识,大家很快就会猜到这药水是碘酒,道理是稀饭的清液含淀粉,它遇到碘酒就生成蓝色物质,于是就看到了信。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巩固了新课的知识点,又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出神秘的信件呢?回答是肯定而响亮的。这时,老师要把调制淀粉液的方法告诉学生,就是煮一点稀饭,掺水,用上层清液就是了。拿它当墨汁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让同学想办法,使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

课程结束后,我安排学生整理实验室,叫组长把碘酒统一放到讲台上来,让老师收捡,做实验用的食物放进垃圾篓,玻璃器具如滴管、表面皿应该在清洗后放到老师指定的地方。

淀粉科学教案篇四

科学概念:

稻谷、糙米和精米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和构造。

过程与方法: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形态特征;能使用工具细致地观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不同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识米饭来历的活动中,感悟粮食来之不易,并感受科技发展使人类从中受益。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到稻谷、糙米和精米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和构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录像

学生准备:每组绿豆、米和稻谷的混合、糙米一份、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稻谷的观察

1、(出示一盒混合物)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但是它们混在了一起,先请大家帮帮忙把它们分类的挑选出来。

2、你们分成了几类?怎样分?

3、豆子和米大家都很熟悉,稻谷可能对大家来说就比较陌生,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稻谷是怎样的并记录下来。

4、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5、把稻谷的皮剥开后,就会看到有这样的米,这叫做糙米(出示一杯糙米)。等会请大家观察对比一下糙米和你们刚分出来的米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

6、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8、这个角做胚芽,如果不去掉,它就会长成芽,长芽的话米就不能吃了。

板书:大米比糙米少了胚芽,胚芽是种子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

活动二:米饭的来历

大米是在糙米的基础上加工的,怎样得到大米?糙米又是怎样得来的?

板书:禾苗――〉稻谷――〉米――〉米饭(播放录像)

小结:米饭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要爱惜粮食,不要随便浪费粮食。

拓展:(投影片出示图片)认识他吗?如果没有他,我们现在可能还要饿肚子呢。他一生都在研究稻谷,他的成果为我们祖国赢得了荣誉,西方人把他培育的杂交稻称为“东方魔稻”,国际上一致认为杂交稻是继我们古代“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作业:下节课带各种各样的米和一小袋米饭

五、板书设计

大米比糙米少了胚芽,胚芽是种子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

禾苗――〉稻谷――〉米――〉米饭

淀粉科学教案篇五

本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提出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则是提供材料,适时引导、点拨,真正做到学生主动参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该设计适用性强,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基本达到了预先确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发散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各小组成员的领悟能力也不均衡。

相关范文推荐
  • 09-26 四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学反思(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四年级
  • 09-26 2023年幼儿园中班教师春季个人工作计划(实用6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幼
  • 09-26 美术得奖了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反思(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 09-26 最新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优秀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
  • 09-26 最新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精选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 09-26 奇妙的网科学教案反思(优秀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
  • 09-26 庆三八讲座 庆祝三八妇女节的活动总结报告(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 09-26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反思(优秀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
  • 09-26 最新四年级亿以内数的改写教学反思(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09-26 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优秀7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