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计算经过时间教案(通用5篇)

最新计算经过时间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10-10 23:14:15 作者:QJ墨客 最新计算经过时间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计算经过时间教案篇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

1、对一个时间表示的是时段还是时刻不明确,没有详细地思考计算的结果究竟是时段还是时刻,从而造成表示的错误,如用电子表的格式表示经过的`时段。

2、学生没有分析计时方法是否一致,没有考虑是否应该转换计时方法。

3、学生不会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解题,甚至有些学生对各种方法存在混淆的认识。

分析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在读题的基础上,要注意题目中时间表示是用了哪一种方法。

2、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示时间,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段,让学生对时刻和时段有更清晰的认识。

3、让生明确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读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与要求,选择相对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填空题,如果求经过的时段并不是很长,而且开始和结束时刻都是整时且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可以选择用数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头的方法求时间时,应该采用三到四个箭头,这样有利于将难度降低。

5、如果时段的计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难度降低,分别先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段和第二天的时段,再进行相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计算经过时间教案篇二

通过创设情景,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初步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的同时,对时间进行了简单的计算。这里对时间长短的比较还需要进行准对性的练习来加以巩固。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这是学生在初步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从课中情况看,学生对计算经过的时间有较大困难,个别学生书写不规范,还有有部分学生老是把时段与时刻混起来。需进一步加强引导。这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计算经过的时间,对于孩子有些困难,特别要注意强调对于时与小时的区别,个别孩子书写不够规范,容易将时段与时刻混淆,有待加强。

计算经过时间教案篇三

学习《时间的计算》这节课时,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上课的时间引入课题,接着问一节课40分钟,什么时候下课呢?学生因为是熟悉很快说出来,然后给出两个时刻,让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经过时间要形成了一定的格式,练习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指出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说出该节目开始播放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4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目地的先解决整时段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既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又能很快的掌握一般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我想学生的学具应该得到进一步改进,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感悟出经过时间就是分针和时针在钟面走过的一段时间,然后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有些题目,如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小时借1小时再减,再用这方法比较麻烦,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改过来,列成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的算式,对此我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纠正,学生容易理解,正确率也有所提高。

只是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教师也只能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是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更多的练习,讲解。

计算经过时间教案篇四

大家都是用下面这样的方式来导入的,我也这样设计了(见下面的教学流程,呵呵,落入了俗套),但中间加了问题:为什么用秒作单位呢?可与时、分作比较,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是如何学习“时”的时间概念的?那么今天我们想想怎样来研究“秒”,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方法。

如果不这样去引入,那么又可以怎样去教呢?可以从哪里去入手?突破口在哪里??

想到的切入点:

出示下面的信息:

(1)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

(2)火车每秒约行55米

(3)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4)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5)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每秒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

(6)装配一台海信电视节约1秒钟,整个公司一年可节约成本500万元。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时间短、效率高、创造的价值高!

师:秒表示时间短,你说说怎么个短法呢?

继而展开.......

三上《秒的认识》教学流程

一、导入

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二、探知

(一)感知1秒

1.关于秒,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出示钟表,认识秒针

3.感知1秒,1小格为1秒。

感知1秒能干些什么?

(1)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

(2)火车每秒约行55米

(3)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4)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5)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每秒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

(6)装配一台海信电视节约1秒钟,整个公司一年可节约成本500万元。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时间是1秒1秒累积起来的,我们要珍惜每1分,每1秒。

(二)感知几秒

1.1大格为5秒。2走到3走了几秒?5走到8呢?

2.感知15秒、30秒。

3.从教室这头走到那一头大约要几秒?系一条红领巾大约要几秒?

(三)认识1分=60秒

1.观察秒针走60小格,分针走多少?1分=60秒

2.感知1分钟能做什么?举例

3.时间格言

三、练习

1.估算1分的活动

学生把头趴在桌子上,老师说开始,大家心里估计1分钟的长度,觉得时间到了,就没有声音坐直。

看钟表秒针走动,拍手数数,感知1分钟。

2.我会填。

我们上一节课要40。

小明跑50米用9()。

妈妈每天工作8()。

3.我会转化。

60秒=()分4分=()秒

70秒=()分()秒90秒=()分()秒

10分=()秒

计算经过时间教案篇五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本节课我采用了游览的形式,在课件中一个小导游――喜羊羊,首先带领大家游览中山纪念堂、中山市博物馆、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故居、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游览中让小导游提出数学问题:“2小时等于多少分?”进行时间换算的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在对事情与时间的关系的体验中,逐步建立时间的观念。通过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让喜羊羊带领大家去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看电影《少年孙中山》,根据电影播放的时间10:45,和到达电影院的时间10:30,求需要等待的时间,引出时间计算的问题。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讨论时间计算的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小导游又带大家去中山城参加羊村举办的各项比赛,通过小导游的提问,巩固时间计算的方法。在练习部分重视教具、学具的作用,通过观察和直观演示,把直观教学和时间的计算对应起来,增强了学生对时间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最后,我展示了美羊羊的作息时间表,看它把时间安排的非常合理,不浪费时间,我们也要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

我本着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原则,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

存在困惑:

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内容安排都比较靠前,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进率是10的、100、1000的。

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我对于以下三点有一些困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