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研讨会议总结讲话(大全5篇)

研讨会议总结讲话(大全5篇)

时间:2023-10-03 20:45:17 作者:ZS文王 研讨会议总结讲话(大全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篇一

20**年11月13日上午**市第六小学隆重举行了数学、语文学科“问题引导法”观摩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市教师学校副校长盛**和小教部领导及四位教研员。会议由沈**校长亲自主持。观摩会上刘**老师上了一节二年级第六单元数学课——《7的乘法口诀》,王**老师完整呈现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全课教学。全校教学领导和班主任参加了会议。

为了真实展示六小平时的教学,我们按教学进度选课,没有进行试讲,两位教师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精彩的展示给与会领导和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老师的数学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符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通过播放动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老师语言的引导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引发思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王**老师执教的语文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虽然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但是她独具匠心的`备课,多种形式的朗读,资料的恰当出示,过渡语的深情点播,让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关心少年儿童,关心劳苦大众,深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最后的拓展延伸,全体学生起立配乐朗读臧克家的《有的人》更是把教学推向了高潮,让文本、作者与读者的心产生共鸣,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教学结束后,两位上课教师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全校教学领导和班主任积极开展研讨。刘校长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课,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老师们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优点,有的方面也开诚布公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教师学校的领导和教研员对两节课的展示及教师的研讨予以很高的评价。盛校长说此次观摩课课感觉很清新,很真实,丝毫没有作秀的痕迹。数学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训练特别好,问题不留痕迹,能教给学生方法,电子白板运用自如,而且背景颜色柔和,有助于保护孩子眼睛。语文课脉络清晰,做到了教路、学路、文路三路合一,读写训练贯穿始终,教学能感染读者。教研氛围浓郁、朴实,实效性强。同时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加强教学目标的实用性,课程结束时可否回扣一下目标;教学要注重细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学避免模式化,突出学科特点。

最后沈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总结。她说“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我市推广的集理论性、操作性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我们如何备课、上课、研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会上沈校长再次重申了“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深刻内涵。深刻阐述了“用模式、读教材、研学生、设计问题”是我们应用“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方式方法。对两位老师的上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研讨的朴实感到满意,对盛校长的讲话表示赞同和感谢。同时也希望,借本次观摩研讨会的契机,六小能更深入的扎实推进“问题引导教学法”,并推广到各个学科,希望更多的教师走进课改的团队。

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篇二

理论研讨会上如何总结讲话?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理论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供大家阅读参考。

20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共审计300多万个单位,审计处理后已上交财政1400多亿元,追还被挤占挪用资金1300多亿元,审计监督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宏观调控,促进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珍贵。在20年的审计实践中,我们探索积累了许多反映历史进程、体现审计工作发展规律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今后审计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基本方面:

(一)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依法审计、突出重点,这是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基本方针。

(三)必须始终坚持“人、法、技”建设与审计工作协调发展,这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根本保障。

与国外审计相比,我国审计工作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效益审计尚未开展,审计内容基本没有超出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的范畴。二是审计管理水平低,在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规范化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审计质量控制薄弱,从审计业务的决策、执行、控制三个环节看,决策管理不够科学,控制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执行环节的质量。四是审计技术方法比较落后,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以手工查账为基础的审计上。五是审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比较差,全面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尚未实行。现代国际审计发展的大趋势与我国审计工作水平之间的反差,也表明我国审计工作还处于审计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仍然处于中国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对当前审计工作现状和整体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我国初级阶级的审计工作主要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审计工作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转型期。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尚未形成。

第三,地区之间、层级之间审计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今后五年审计工作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就全国审计机关来说,研究今后审计工作的发展战略,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和体现审计的本质。从本质上说,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和法制的工具。强化审计监督,能够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提高行政行为的科学性、透明度和有效性,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能够促进法律法规的执行,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推动法制的完善。xx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审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2.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规划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1x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这一要求是针对审计署而言的,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研究确定自己的目标。 当前在推行效益审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盲目跟风,过分偏向效益审计,而忽视真实合法审计。必须明确,对各级审计机关来说,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真实合法审计仍是主要任务。效益审计也必须建立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二是脱离实际,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在具体目标上各地、各级不求一致。要通过实践,逐步探索效益审计工作规范。

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篇三

我县xxxx年中考复习研讨活动今明两天分别在县城中学、县城二中、清原镇中、文源中学全名展开,今年的中考复习研讨与以往相比,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往年的复习研讨活动安排在下学期开学后,一般是3月中旬。今年省教科研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将第一轮复习安排在1月5—13日,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将第一轮复习研讨活动安排在1月13—15日,我县继省、市两级的活动之后,将我县中考复习研讨安排在了1月28—29日。其主要原因在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长,九年级内容结束早,各学科不同程度已经进入总复习阶段。面对新的变化,我们也做了及时的应对,将中考复习研讨提前安排,给一线教师以新的引领和服务。

本次中考研讨活动除了常规的中考七个文化课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之外,还包括了八年级结业的生物、地理两个学科和体育学科。体育作为中考科目计入总分,正不断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在紧张的复习阶段将学生体育锻炼和中考项目相结合,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给体育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项研讨活动,能够给教师在中考体育锻炼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本次中考复习研讨活动我们邀请了市教科研中心各科的教研员共同参与,以讲座的形式对我县的中考复习出谋划策,寻找良方。参加活动的教师主要是我县九年级的全体学科教师,针对性强,有共同的关注热点和关心的问题,能够在一个共同的话语体系下进行沟通。

我参加了在县城中学进行的物理学科中考复习研讨活动,市教科研中心的周老师给我县教师做了有关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xxxx年中考试题分析,对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是试卷分析,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阅卷中采分情况下进行了说明;第三部分是复习建议,就一轮、二轮、三轮复习如何进行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并通过一节课为例对复习课堂的设计做了说明。

通过一上午将近三个小时的讲座,周老师从高处着眼,地处落脚,既有思想的引领,也有具体复习方法策略的渗透,尤其是基于统计基础上的难度和区分度的科学统计,为我们复习什么,怎么复习提供了依据,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复习有很好的导向和指导意义。

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篇四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最终就是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从旧知识中自然迁移,自主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可以准备出一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而且可以使备课人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我把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确定主备课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

然后由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学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讨论,参与者普遍认可通过双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政治教材枯燥无味的局限性,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当所有备课人讨论完毕后,主备课人负责整理和总结,并按照备课要求形成文字、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

有的`学科备课组成了主备人一言堂,其他教师或者当听众一言不发,或者是赞不绝口,没有达到资源共享的教研效果。

1.提高认识,促进行为的自觉化。组织教师学习讨论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交流使用集体备课后的收获,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集体备课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

2.改革评价制度,激发教师备课热情。

总之,经过这一学期的集体备课,大家都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且提高了我校整体授课水平,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研讨会议总结讲话篇五

上午9点多,因为感冒而有点迷糊的我来到靖江一小,到了活动现场,看见听课席上已经放好了本次活动的素材,而且依据材料封面的颜色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区块,真好,我们听课的老师很自然地分好了组,我们要落实的课堂观察项目,自然也一一落实到了老师们的身上,这减轻了不少前期人员调配的压力。指定了四位组长,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我们进入了听课的环节。

两位老师,根据"感恩"的主线,分别演绎了《同学,有你真好》、《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不同关注点的研讨课。对于课的呈现,我就不再多说。

在课的运行过程中,我注意地在观察我们听课老师的举动,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一次的研讨活动,实实在在地呈现出与以往不一样的状态: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在那里依据自己课堂观察的切入点,细细笔记、认真揣摩。这一次的研讨,在汲取闻堰镇小活动的经验基础上,我们主要从"教师的评价语言、学生的参与度、生成性资源的把握艺术、教师的行走路线|"等维度,对两堂课进行深层次的解剖,期望在这样的深入观察中,明确教师在课堂操作中的细节性亮点和问题,促使教研活动的扎实有效。

整个教研活动完整的进行下来,我发觉,这样的教学研讨,老师们经历了"幸福的教研",同时,老师们拥有了"幸福的收获"。这两个"幸福",不是空洞的说辞,我觉得是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基点:

首先,这一次的活动,我们实现了"从投石问路向抛砖引玉"的转变。二月份,我们在闻堰镇小举行的专题研训活动,当时我们也是采用了分系类观察并剖析课堂的研究形式,但当时在我们还是首次介入,大家心中都没有什么底,甚至于对于课堂进行怎么的关注,都有些不太明确,因为,这样的分系列观察课堂,要求更细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丝毫不遗漏,否则拿出的结论就缺乏科学性。由于当时在活动预设中存在太多不清晰的因素,当时每个项目只安排了一位老师进行观察和分析,导致参与活动的教师面,达不到最广泛的程度;但是,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有具体的观察研究目标,因为有任务,所以我们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深入细致了,我们要在小组内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和个人观点,那么,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呈现出了"欣赏+研究"的姿态,这两者的结合,我觉得,是一种质的飞跃,因为从发言的结果来分析,我们完全避免了曾经惯用的"这里好那里好大多都好+适当补充不成熟的个人看法"之类的无关痛痒式的评点,而是在很客观地还原课堂原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家的认识与思考,这不是心血来潮的虚假忽悠,而是依据大家深入的课堂解剖基础上的集体智慧。在这一点上,我们真正走向抛砖引玉的理想研究,因为今天我们所提供的研究的载体,必将对老师们今后的常态教学产生观念上以及操作层面上的影响。当一个教研活动每一个人都有事干了,而且确实有收获了,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当然,在享受这一份幸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地发现,在这一活动形式下,我们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调整的结点。

首先,分块关注与整体把握,应该找到平衡。我们在尝试了新的教研模式之后,似乎完全丢弃了多年的传统。诚然,这样的分主题的关注剖析,能够使得教研活动更加的深入细微,但是,因为只有分的落实,没有了整体性的把握,使得们在研讨完后对一堂课的完整性把握没有了一个具体的思维。分块关注,在解决某一些的实际问题上,必定会产生神奇的效力,但是,这样的分解,会不会打破我们思维的完整性,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安排一批老师,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从整体上对课进行分析,这样,分合联动的举措落实,也许会产生更加全面的研讨的效应。

其次,现象剖析与解析建议,应该侧重后者。从两次的研讨中我们不能发现,老师们在进行具体评点时,对于课的原型的解析,相对能够讲得更为细致周到一些,但是,对于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理性分析,相比前面的观察信息的说明,就要逊色一些。按照理想教研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得知其所以然,所以,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学习的真的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研讨弱势与困惑项目,力求实现突破。如果说我们这样的课堂教学观察是在为改变教师的教学常态、促进精致课堂的形成上积极服务,那么,随后的集体研讨,是在为我们的教研活动走向精致而探寻新的思维。很显然,就今天的研讨中,针对"课堂的生成与把握"这一研究的项目,成为了本次研讨活动的弱势。连续两次的活动,好像对于这一关注点的观察与解析,怎么都没有能够呈现出一个很理想的状况,无论是生成点的找寻还是生成建议的说明,都成为了一个很难一下子逾越的坎。为此,这就迫使我们听课的`老师,能够跳出纯粹是听者的单一思维,与上课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学生一起感同身受,那样,也许对于生成的把握就更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