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实用8篇)

最新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实用8篇)

时间:2023-09-29 00:24:03 作者:字海 最新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实用8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篇一

在积累了大一,大二的中医基础课后20,大三的我们开始学习经典。经典的学习,提升了我们的深华空间,培养了我们的中医辩证思维。为我们将来从事中医药工作打下了基础。我对自己学习伤寒做个简单的分享。

1.理解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多用心品读,用心体会。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著,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倍,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伤寒论》主要讲诉仲景学术思想,探索期精微大意,因此就应该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文句子的含义,然后将其背诵,记在脑海里,到遇到时便可拿出来用,体现熟能生巧之意,只有熟了以后反复的应用才可体现出其精微之处,然后在不断地使用中得到提升。

2.六经辩证的学习非常具有逻辑性,知识特点具有框架性,对我们学习起来就非常容易。每一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这样先记住病纲总的特征,再来分析其中的特殊病症,从同到异,相比较的学习,比较容易记住,结合各种致病特点,各脏腑受邪特点和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从各经病治疗,治法入手,失治,误治后出现的病症,一一梳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六经传遍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情况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阴而反映强烈,不论病在一经或合病,或并病在三阳,但若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则可传入三阴。由阳经传入三经的,病多属热,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若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正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可发于阴。

3.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学习

六经辨证是要辨别出病、脉、证、治四方面的基本内容,可见通常所说的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对辨识以上四方面内容的简称。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提纲,凡外感疾病。出现此脉证者,即可成为太阳病。太阳病有经证腑证之分。太阳经证因因病者体质及感受邪气不同,分为邪气中风两大类。中风的主要脉症有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自汗,鼻鸣,干呕,脉浮缓等,其病机为卫阳浮盛,卫外不固,营阴外泄。伤寒的脉症有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其病机为风寒外束,卫阳郁遏,营阴凝滞。太阳腑证有蓄水,蓄血之分。蓄水证是表邪不解,内入太阳之腑,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职,故出现脉浮发热,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少腹满,脉浮数等。蓄血证是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热与血结,血蓄下焦膀胱部位,起临床证候为少腹急结或硬满,其人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等。此外,太阳病还有兼证,如太阳中风兼喘,兼汗漏不止,兼身疼痛等;又有因误治失治所导致的变证,如结胸,痞证,脏结,火逆等等。

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正邪相争剧烈,邪热极盛的阶段。其证多属内实燥热性质,故阳明病以“胃家实”为提纲。阳明病依据燥热与肠中糟粕结合与否,而有热证,实证之分。如燥热虽盛,但未与肠中糟粕相结,而充斥内外,弥漫周身,出现身大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洪大,烦渴引饮者,称为阳明热证。若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相结,燥屎阻滞肠道,腑气不通,出现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满硬痛,不大便,脉沉实者,称为阳明实证。另有微热约束脾的传输功能而大便硬结,不更衣十日无所苦者,名为脾约证,亦属阳明实证范畴。阳明病虽以里热燥实为主,但也有由于里虚或中寒所导致的阳明寒症,虚证。此外,阳明篇中还有发黄证,血热证等变证。

少阳病是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病在半表半里的中间阶段。邪入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其主证还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白,脉弦细等。少阳枢机不利还包括有若干兼证,如兼太阳之表,则出现发热,微恶寒,肢节疼烦,微呕,心下支结等;兼阳明之里,则可见往来寒热呕不止,心下急,或心下痞硬,郁郁微烦,或潮热,不大便等;若兼气化不利,则可出现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等;如少阳病误下,病邪弥漫,表里俱病,虚实相兼,则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初始阶段。病入太阴,以脾阳不运,寒湿阻滞为主,故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食腹自痛”为提纲。除太阴本证外,尚有太阴兼表证,见脉浮,四肢疼烦等;有太阴腹痛证,见腹满时痛,或大实痛等;若太阴寒湿在里不解,郁而发黄,亦可形成太阴发黄证。

少阴病是外感并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段。病至少阴,心肾阴阳气血俱虚,故以“脉微细,但欲寐”为提纲。少阴病有寒化热化两途:寒化证见手足厥冷、身倦而卧、下利清谷、小便不利、脉沉微等;热化证则以心中烦不得卧,咽干咽痛,或下利口渴、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为主要脉症。此外,少阴病还有兼太阳之表的两感证,热化精伤、邪热并归阳明的急下证,以及热移膀胱、下厥上竭等症。

厥阴病是伤寒六经病症的最后阶段。厥阴为病,肝失条达,木火上炎,脾虚不运,易形成上热下寒的病理变化。厥阴病提纲“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即反应了厥阴病寒热错杂的证候特点。然厥阴受邪,阴阳失调,若邪气从阴化寒,则为厥阴寒证;从阳化热,则为厥阴热证。病至厥阴,正邪相争,阴阳消长,加盟手足厥逆与发热交替出现,则为厥热胜负证。若由于“阴阳其不想顺接”,表现为四肢厥冷者,则称之为厥逆证。邪犯厥阴,肝失疏泄,影响脾胃,升降失调,还可见呕吐、下利等证。

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篇二

一、读《伤寒论》的初衷

《伤寒论》是我在留学期间阅读的一本著名医学经典,我选择阅读这本书并非是学术研究的需要,而是出于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我深感到了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医文化。读《伤寒论》的初衷,是为了打开一扇通往中华医学精髓的大门。

二、深入理解病理学

《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医学著作,被誉为中药学的圣经。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医的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西医学中,病理学是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而中医病理学则更注重于疾病的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阅读《伤寒论》,我学习到了中医看待疾病的独特视角,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把握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

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是“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伤寒论》中的各类疾病案例和治疗方法,让我了解到中医治疗的方方面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受“伤寒之证”的影响,也体会到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辨证施治不仅需要医生的悉心观察,还需要对经典文献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更加明确了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并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治疗方法。

四、对中医文化的思考与传承

在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对中医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作为一名留学生,我意识到中医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医文化,我可以在国际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中医的传播和发展。读《伤寒论》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愿望,我希望将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五、实践与创新的结合

读《伤寒论》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是需要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我可以了解到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但真正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病情和患者的特点进行灵活运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推动中药学科的不断发展。读《伤寒论》让我深感到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的理论。

总结起来,读《伤寒论》使我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本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学到了中医病理学的基本知识,把握了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思考了中医文化的传承问题,并深刻体会到中医需要实践与创新相结合。在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和传承。

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篇三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

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篇四

学习《伤寒论》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中医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实际病例的处理和诊断。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对《伤寒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部经典著作涵盖了中医伤寒病的防治原则,它所提出的“六经辩证”分析方法,让我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中医对疾病发展过程的分类,每种经都有对应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其次,我在实践中运用《伤寒论》的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曾经遇到一个感冒咳嗽的病例,按照伤寒论的方法,我使用了宣肺止咳的方剂,结果患者很快康复。这让我深感《伤寒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再次,我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在阅读和理解《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我也开始关注每个病症的细微差别,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伤寒论》不仅让我提高了临床技能,更让我形成了独特的思考方式。我坚信,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中医的独特魅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将《伤寒论》的精神实质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

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篇五

第一段:开始引入主题,介绍《伤寒论》的背景及重要性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这部经典以其医理精深、方案独特而被世人所推崇。作为一名留学生,我对这部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阅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文化厚重和医学智慧,也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段:阐述研读《伤寒论》对增进医学知识的作用

研读《伤寒论》能够帮助医学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的病症及其治疗方法,以及疾病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通过对一些典型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理及其与人体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药物组成和配伍知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第三段:谈论研读《伤寒论》对提升医学素养的意义

研读《伤寒论》不仅帮助我们增加医学知识,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医学素养和人文素质。通过深入研究这部经典,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代医学家们对于人体疾病的深刻认识和治疗方法的智慧。这种医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我认识到中医药学不仅仅是一种医学理论,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同时,阅读《伤寒论》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第四段:探讨研读《伤寒论》对培养综合能力的帮助

研读《伤寒论》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部经典中,医生需要通过对不同病症和病人情况的综合考虑,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这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伤寒论》通过大量真实的病例,让我们了解到医生所面临的实际挑战,培养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段:总结全文,强调研读《伤寒论》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研读《伤寒论》对于留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它不仅能增加我们的医学知识,提升医学素养,还能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通过学习这部古代医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医文化,同时也更加充实自己的学识和信念。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医学情况,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研读《伤寒论》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且有益。

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篇六

伤寒论是中医学经典之一,秉承着“寒热情有不同,病久则形成”的理念,是中医学诊疗的基石。我们在留学期间有幸得到了一位杰出的中医专家的指导,对于伤寒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在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其中包括对于中医精神的认同、对于学术探讨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类健康的责任感。

第二段:中医精神的认同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涉及到中医的核心理念,也是一种中医精神的体现。在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独特的诊疗方法。我们认识到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辩证思维,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关注人的内在调节能力和自愈能力。这一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让我们更加深信中医学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学术探讨的热爱

读伤寒论不仅让我们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让我们对学术探讨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伤寒论的研究涉及到中医学的多个领域,包括临床诊治、方剂药理、病理生理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我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医学知识。通过和同学们的研讨,在互相启发和共同探讨中,我们获得了新的见解和思考方式。这种学术探讨的热爱,不仅让我们对伤寒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我们对中医学的进一步追求。

第四段:对人类健康的责任感

在读伤寒论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医学对人类健康的责任感。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习伤寒论,我们不仅是在传承中华医学文化,更是在承担着传播中医学知识、推动中医学进步的责任。我们懂得,中医学作为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学科,有着无穷的潜力,对于治疗现代常见病、慢性病和疑难杂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努力,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第五段:结语

通过读伤寒论, 我们对中医学精神有了更深的认同,对学术探讨充满热爱,对人类健康感到责任。这一切都为我们的留学生涯增添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同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中医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我们将积极传播中医文化,努力推动中医学在当代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读伤寒论,正是我们留学生涯中一次精神的磨砺,也是一次学术的启蒙。我们将为此而自豪,并将之作为自己人生发展的指南。

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篇七

我们选一本好书,就像选择一名知己,记得刚刚来到大学的我,对中医一片迷茫,总是感觉过于深奥,可是随着自己不断地探索,还是小有成效,这里帮助我最大的就是《伤寒杂病论》,它是临床医学的典范之作,应该是学医者的必读作品,但是它言简而详,博大而约,纵横交错,非浅尝辄止可见效。不是我们背几条,几十条原文就能够越好的。在这里共同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伤寒杂病论》辩证论治体系及为丰富。分别有六经辩证,脏腑辩证,八纲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经络辩证,病因辩证,方剂辩证,痰气水饮辩证,妇科病辩证。六经辩证是最主要的辩证方法之一,其中对太阳病论述的最多,但也最精辟,“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嗇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阳浮阴弱,是疾病的病机,是营卫失和的表现。同时使用嗇啬,淅淅等词生动形象地反应了病人怕冷的感受,最关键的是提出了干呕的临床表现,因为正邪斗争于表,无法顾护于里,导致里气相对不足,胃失和降的原因,真不愧是字如千金,言简意赅,的确令人惊讶。

其次,《伤寒杂病论》中的表里先后治则也是一大亮点。对于表里同病,汗下先后的治法,张仲景提出了:“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这对我们临床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第一,对于表证兼有里实的病人,我们要求先解表,够用下法。为了防止表邪入里,使病情恶化,滋生变证。但是我们也要遵循急者治其表,缓者治其本的原则。比如,阳明腑实兼有外感表邪,且里证较急,我们必须现攻下,后解表。第二,对于表证兼有里虚的病人,我们要先补里,后解表的原则,这样不但有利于药物被吸收从而调动阳气,而且有扶正驱邪的含义。第三,对于表里同治,我们要注意辩证表里关系是否密切,里证是不是大实大虚,只有表里密切相关,而且里证非大实大虚,才可以用表里同治的原则。比如,桂枝人参汤证,太阳误下后导致的脾虚表不解的证治。因为错用下法,导致脾气不足,正气不能达表抗邪,可以看出表里密切相关,非大实大虚之人,可以用表里同治可以说每一条原文都要遵守这个原则。所以我们要分清表里先后关系,对症下药。让中医药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

再次,《伤寒杂病论》给我们提供了经方相互组合的思维方式。比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对于表郁日久,邪轻证轻的病人而言的,用麻黄汤来解表邪,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两方加减合用,体现了金方的应用广泛,同时,在临床上,不断扩大对《伤寒杂病论》的应用,如果辩证准确,可以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说是经用不衰。这也是为什么能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最后,它告诉我们要重视药物的剂量和药后护理。以桂枝汤为例,如果是用来调和营卫的话,桂枝和芍药剂量相当,桂枝用来解肌透邪,芍药用于敛营和卫。如果,桂枝汤用来治疗心阳虚导致的奔豚证的话,我们要加大桂枝的量,来平冲降逆。如果是脾经络受邪,导致的胃脘疼痛,那么就要加大芍药的量,用来缓急止痛。可以看出,同一个方子会有不同的用法,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剂量的配伍。另一个方面,在外感表邪服药的同时,要求我们盖衣覆被,顾护人体的正气,借助外在的环境,祛除病邪,还要求我们要食粥护养。因为正邪斗争于表,里气不足,我们可以吃清淡的食物,促进正气的恢复。

学习《伤寒杂病论》我们要有信心和正确的态度,不断开阔思路,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学习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临床上对疑难杂病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伤寒论表格总结下载篇八

作为一位经常需要应对感冒、咳嗽等疾病的人,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和中药治疗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伤寒论》这部经典的医学著作,作为我常读的一本书。在其中,太阳篇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特意专注莘莘学子之先的学习之后,总结出以下三个心得体会以期更好地吸取《伤寒论太阳篇》的精髓。

第一,务必从多个维度进行阅读。《伤寒论太阳篇》散文部分,无论是汉字的意思,语句结构还是篇章的整体结构,都和我们所熟知的现代汉语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我们不能用现代文字的理解方式来解读其中的文字。虽然严格来说不算艰深,但太阳篇中往往伴随着大量医疗专有的术语,如果不带着专业的知识背景去理解,可能难以领悟其中的精华。此外,阅读中还需要反复琢磨其中字词的含义和推理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在类比辩证思维基础上看ECG, 医学生都可以理解。

第二,细节决定成败,我们需要注意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在读《伤寒论太阳篇》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句话似乎都是与前一句话、后一句话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心,不然就容易被一些细节而弄得一头雾水。比如,单单一个“烦心”两个字在太阳篇中就出现了无数次,我们要准确理解这两个字的内涵所在,才能够更好地领悟书中讲述的内容。

第三,我们必须有真正的兴趣。在太阳篇中,实际上也涵盖着许多有趣的内容,包括中药的物性、人体经脉穴位等等,这会使你对中医的理论产生自己的认识。读这一篇并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考试,而是要真正地了解中医,明白它的真正意义来源。由于太阳篇的内容广泛博大,读读心有所得。当你能够了解到一些深层次的内涵的时候,归根结底,我们还是会对太阳篇产生非常大的兴趣,也会更加热爱中医。

以上,就是我的三个心得体会。在我们学习中医和《伤寒论太阳篇》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去阅读太阳篇,并多次反复琢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精义所在,为我们在今后的中医养生、中药治疗方面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启示。

相关范文推荐
  • 09-29 最新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通用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
  • 09-29 最新毕业典礼演讲稿(优秀10篇)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演讲的直观性使其与听众直接交流,极
  • 09-29 试用期员工转正工作总结(优质9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 09-29 最新部队文职岗位面试自我介绍 军队文职新年工作计划优选(模板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09-29 2023年初中生演讲努力才有机会 中学生励志努力演讲稿(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09-29 最新差生的小学生期末评语(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
  • 09-29 学生团员自我评价(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
  • 09-29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二年级
  • 09-29 最新教师团队秋游活动方案设计(模板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
  • 09-29 最新小学周一升旗仪式主持稿 小学生周一升旗仪式主持词(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