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长城和运河的教案(模板13篇)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模板13篇)

时间:2024-01-28 06:10:04 作者:念青松

教案模板的编写过程也是一个反思和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小编整理了一批优秀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研究和参考。

《长城和运河》教案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奇迹。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和运河》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第一课时

1. 在俺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发明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同学自学后讨论.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身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案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校陆国杰袁军辉。

现教传媒网     。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课前阅读作业:限于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的不足,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在课前布置学生去阅览室或网络上搜集有关“长城”、“运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搜集到的内容有传说方面的、历史方面的、地理位置方面的、建筑方面的、游览方面的,还有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作用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与长城、运河相关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为他们学好《长城和运河》这篇文章构建了和文本对话的平台。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学生的实际,又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改变学生在语文作业中的被动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全体学生一起各尽其职,各展其能,不但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更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长城和运河》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挂图,多媒体。

1课时。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学习难点: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

2.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注意力。

4.比赛背课文

(五)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

(六)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长城和运河》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俺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6、“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局部。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案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查阅关于长城、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用简洁的话进行介绍。

4.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5.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3.理解“人间奇迹”,明白在课文中的所指,明白课文外的一些我国奇迹。

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

3.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运用课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揭题:〈〈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3.说说你所明白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4.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忙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

(3)理解有关词语。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6)交流问题:作者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瞰长城和运河。因为只有(,才能(。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学后讨论。(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四、仿写练习。

1.观察书上插图,说说你的感想。

2.显示课件,进行仿写练习

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学生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按不同的语序写。)

3.交流练习。

五、布置课堂作业。

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3.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查阅关于长城、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用简洁的话进行介绍。

4.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忆课文的主要资料。

二、朗读感悟,进入诗境:

1.范读,边听边看看诗歌的第1、2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交流,指导朗读好1、2、句。

引读:

(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2)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如何(很奇异)理解“奇异”,这就应怎样读呢(惊喜的语气:个别读、齐读)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板书:长城运河

4.长城和运河各有什么特点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5.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

(1)说说长城给你怎样的感觉

(2)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板书:雄伟壮丽)大家一齐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在黑板上画图,帮忙学生理解)

(3)引读:万里长城东起……西到……(课件显示)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样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小组读)你能把写长城特点的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配音朗读、背诵。

6.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1)引读:运河像……(板书:动人秀丽)

(3)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述运河的这两句。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4)配音朗读、背诵

7.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奇迹)

(1)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2)比较句子:

a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b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在语感上它们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让学生初步认识设问句)读好书上句子a)(板书: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3)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三、品味语言,迁移内化。

1.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2.此刻,你理解为什么要“驾驶着飞机”观察了吧

3.你认为诗里边哪些词语用得个性好,好在何处

4.欣赏录象,激发情感,男女生配音朗读课文。

5.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6.我们伟大的祖国仅仅这两大人间奇迹吗你还明白哪些也想用诗歌来赞颂它吗

7.小组合作,完成诗歌仿写:(课件显示)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此刻我的眼前:像......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祖先)。

8.总结: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两大奇迹,但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这些奇迹的确值得我们赞扬,然而最值得我们颂扬的是奇迹的创造者们,期望我们此刻学好本领,将来也成为创造奇迹的人!

四、趣味作业,拓展实践。

课件显示:课后选取以下一个或几个作业,相信你会有许多收获:

1.爱读书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读背背《长城和运河》;

2.爱写作的你,请仿写一段诗歌,赞美课文以外我国的一些“人间奇迹”;

3.爱画画的你,请画一画长城或京杭大运河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4.爱设计的你,请收集歌颂祖国山河壮美、人民智慧的短诗,设计一张《祖国颂》小报;

5.爱上网的你,请上网浏览我国人民创造的一些古今人间奇迹。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雄伟壮丽动人秀丽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奇迹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2.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奇迹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和运河教案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1、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2、指名读,生评议。

13、齐读。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两课时.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案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二、指导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

(1)指名分两部分读。及时正音。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好有关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长城和运河教案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长城和运河教案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相关范文推荐
  • 01-28 托班讲卫生教案范文(18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一、活动目标:
  • 01-28 国庆假期生活初中范文(14篇)
    写好作文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努力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坚持和耐心。通过读取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可以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作文。又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每在
  • 01-28 其实就差那么一点范文(20篇)
    优秀作文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积累,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这些优秀作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和借鉴的余地
  • 01-28 设备以租代购合同(优秀16篇)
    通过合同协议,双方明确了合同标的、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在撰写合同协议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和格式。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本着平等
  • 01-28 五好关工委汇报材料(精选18篇)
    汇报材料是一种在工作或学习中向上级、同事或老师等展示自己工作或研究成果的书面材料,它承载着个人或团队所完成的任务、项目或研究的内容和成果。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汇报
  • 01-28 妇女节幼儿园演讲稿(热门18篇)
    演讲稿范文是一种精心组织的文字内容,用于在公众场合演讲时参考和借鉴。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
  • 01-28 交通志愿服务心得体会大全(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目标和需求。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撰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和动力。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
  • 01-28 挑战读后感(模板16篇)
    读后感是对书籍内容的思考和回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写读后感则是让我们通过文字来表达和传达自己的心路历程。以下是小编为
  • 01-28 信访干部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优秀18篇)
    通过撰写述廉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接下来,请大家共同阅读几篇优秀的述廉报告范文,领略不同单位的廉政建设成果。
  • 01-28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22篇)
    职业规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我们在职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规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分享,可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