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理念及方法论文(优秀8篇)

最新理念及方法论文(优秀8篇)

时间:2023-10-16 09:37:53 作者:MJ笔神 最新理念及方法论文(优秀8篇)

辩论可以促使人们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注重证据的能力。如何准备一场成功的辩论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键的准备步骤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辩论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理念及方法论文篇一

1.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在高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师不会照本宣科,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会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语文教学同其他的教学不同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在生命教育渗透上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升人的生存能力。不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的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使人获得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提升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条件,改善人的生存方式。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人的生存力,不仅可以让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还可以让人享受生活,享受生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高职的学生应该懂得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途径,不仅仅是提升成绩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提升生存能力,提升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2.提高对生命的珍视程度

生命教育最直接的目标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生命的珍视程度明显提升。在高职语文教学当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很多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并不像上代人那么深刻,抗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明显下降,这会使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者说对别人的生命不在乎,视生命为儿戏,这也是现在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一种做法,更是对他人生命尊重的一种做法,通过生命教育,提升对生命的珍视程度,在减少校园暴力时间发生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1.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

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是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教师提升一下几种素养。首先是提升等待的素养,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很耐心的教导学生,按照发展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多点理解和信任。其次是分享的素养,所谓分享的素养,就是教师能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学生,同时愿意把自己的其他资源和学生共享,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全力相助,这也可以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最后是宽容,宽容是对生命珍视最重要的态度,这不仅是针对他人的错误,也是针对他人的差异,同样也是对自己的错误和个性都持有宽容的态度,要做到宽容,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哲学水平,但是宽容并不是忍让或者迁就纵容,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对于原则上的错误绝对不能容忍。

2.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把握一个理念,就是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做到“阅读第一”,并不是为了做题进行阅读。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阅读确实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这是要生命教育的理念相违背的。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体会他人的生命理念,丰富人生体验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当尽量的减少阅读的功利性,同时增加阅读的质量,教师应当寻找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进行合理的引导,不仅是引导学生的阅读,也要阅读学生的倾听,因为阅读也是同作者进行交流的一种的方式,通过阅读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这就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渗透的一种的方式。

3.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教学点,通过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反思生命,反思人生,传达出学生的活力,所以也可以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口头作文练习,语言是每个人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通过口头作文的练习,教师可以进行积极地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可以对人性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能够在交流和表达中进行良好的人性互动学习。第二,随笔,学生有的时候会忽然对人生的理解产生灵感,将这些重要的灵感记录下来,可以很好的教育学生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可以积累对人生真谛的认识,通过随笔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第三,写作,写作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对作文命题的理解,同时将对命题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在不断地对命题的理解过程中就能更好地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

三、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长久性的工程,并不是改变一届学生,甚至一个时代的学生,而是需要长久的坚持下去。相信,通过语文教师的不断地探索,生命教育会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理念及方法论文篇二

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正好位于教师和学生中间,是知识传递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手段与方法。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他们体育意识的最主要手段。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既定教学任务,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教学工作的更好实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方法越正确,则体育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够在课堂上传递更多的体育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一、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应用一些新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沿用语言法、直观法、预防与纠错法等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方法的一大特点便是重视教师在现实教学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严格教学过程,严密教学设计才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教学任务。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可厚非,实际上,新课改后,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借鉴像发现法、合作法、问题法等欧美国家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这些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便是注重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体与思维能力均得到提高。新课改后新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比较符合时下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虽然这类教学方法尚不能被更多的体育教师所接受,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竞争能力,则需要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下的体育教学。

二、结合游戏,愉快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在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中没有必要加入游戏的成分,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再加入游戏的成分显得较为童稚,不适合学生的需求。但是殊不知这个想法其实并不准确,适当地在锻炼中加入游戏的成分,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练习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将原本被动的体育锻炼变成主动探究,让愉快的感觉催动学生更好地进行锻炼。教师可以将一些锻炼内容添加到较为复杂的游戏中,不要让游戏显得太过于童稚,而要让游戏和体育锻炼完美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够促进集体意识、探究精神等品德和能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火线穿越”的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一个冲入火线,营救战友的战士,将不同的体育项目设置成各种关卡,看看哪一个学生能够在最快的速度中通过全部障碍;如可以用五十米障碍跑来考验学生的敏捷性和速度,用翻越球网或匍匐前进来考验学生的攀爬能力如何,用挪移一定重量的障碍物来考验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臂力,也可以设置一些需要群体一起完成的练习,如着蒙眼,在战友的帮助下过障碍物等,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设置游戏关卡时要花更多的.心思,既要让游戏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快乐的感觉,又要避免过于娱乐化。

三、合理设计,倡导快乐教学

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利用变化莫测的战术吸引学生。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

四、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践行新课改的一些理念与方法,需要各级各类高校体育教师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教法革新,主要为: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应用一些新式教学方法;结合游戏,愉快教学;因材施教,成功教学;合理设计,快乐教学。

参考文献:

理念及方法论文篇三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加强,我国教育教学方面也在不断的进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虽然近些年来人文理念在教育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还是偏应试,对人文理念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我国教育教学方面受传统的影响,应试教育的思想长期存在,导致人文理念的教学理念地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但随着近些年我国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人文理念的教学理念地位不断提升。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但是当前来讲,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一、人文理念方面的不足

1.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升学都是由考试成绩决定的。所以,很多学校很多教学人员认为考试成绩就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任务,而其他的像人文理念等没有放在正确的位置。老师如此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只知道应付考试,而对教学中的人文方面的东西了解很少。传统教学的方式太看重应对考试,强调死记硬背,甚至只要为了达到考试拿高分,完全不顾语文课中学生到底有没有学到什么,只关心学生答题能力是否够好。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已经长期生存了很多年,让很多学生缺失了在语文学习中对人文精神的把握。

2.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盛行,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特别是缺乏精通人文理念的语文教学专家。当然,中学中原有的高中语文老师的专业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也有待提升。传统的教学长期影响着高中语文教学,高中语文老师对人文理念人文精神没有正确的认知,缺乏对人文精神必要的了解,导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强调考试分数,而轻视学生的人文理念的培养。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也没有认识到教师重视人文理念的意识,放任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不利方面的影响。

二、应对措施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随着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的引入国内,学生对新鲜理念更有吸引力。我国的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模式对新鲜文化总是有一些些抗拒。高中语文教师或者高中教学管理人员应该了解自身的教育不足,应该把重视考试成绩分数的目标转移到关心学生是否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以及学习语文中的人文精神方面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应该让学生们不断的参与到语文教学中。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程中应该设计一些桥段不断的让学生们参与到语文课的学习中,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然后把讲授的课堂形式向互动型、双向沟通型的课堂模式转变。

2.从课堂形式、教材方面引导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我国的母语,是学生们身边最常用的语言,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高中语文教学有优势也有挑战。如果教材设置不当,有可能让学生毫无兴趣,如果教材设置的好,也许互动型课堂不需要太多也能让学生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以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师也应该多关注社会的热点,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都喜欢关注时事。如果语文教学中教师能把教材跟当前社会热点联系起来,那就效果会好很多。当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承担升学率的'任务,也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教材,挖掘社会热点,不断的更新教学方式,才能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3.大力培养人文精神的教师

既然高中语文教师中缺乏人文精神,也缺乏精通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那么相关机构就要大力培养精通人文精神的教师。一方面不断的让原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学习人文精神方面的教学,从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的精通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然后由这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对高中语文教学不断的改革创新,来不断提升高中学生对人文精神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两种方式交叉使用,让高素质精通人文精神的教师去不断的影响原有的语文教师,然后通过鼓励原有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人文理念的教学,不断的来充实高中语文教师的人文理念。以这样大力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理念的教师来应对未来需求越来越偏人文化的高中语文教学。

三、总结

高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需要人文精神的学习,人文精神的学习不但能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在未来社会中让学生们提前拥有独立思考独立生存的能力。上述分析了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以及高中语文教学中在人文理念方面缺失的应对方法。希望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重视考试成绩的同时,能更多的学习到高中语文的人文精神。

理念及方法论文篇四

新课改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让教师在实践中认识到了新课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用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带领学生去进行科学的探索和实践活动。

一、用新课改的理念来武装自己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用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来改变自己。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二、树立“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思想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首先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现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给其设置辨析字音的练习。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们去剖析文章结构以及文章的论证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论据、论证。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能够通过独立自主的或者合作的学习,来掌握知识、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三、由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

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师要改变思想,由原来教师的“教”变成学生主动的“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教师的“激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教学过程“变苦为乐”,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祝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之后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学生会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学生在探究中会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及其传递给读者的深意。

教学方式上的变化还在于,课改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可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主动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展示,去感悟,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让学生有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四、关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进步

新课改中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也有一定的区别。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它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逻辑能力评价、也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也不仅仅是单一的考试,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去进行,给学生一些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例如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直接画一个表格,对各个小组进行分数的统计,当学生回答对问题的时候,就给学生加上一分,在快下课的时候给各小组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小组学生学习。这在无形中就在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和合作意识,学生为了使自己小组脱颖而出,在课堂上都会积极努力,如此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足。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要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提高。

理念及方法论文篇五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关键点在于“材”,因此基于因材施教视野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首先离不开对学生“材”的分组。分组教学的因材施教即是指对于有相同或相近体育学习特点的学生进行相对类似的分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区分学生的个性,还能够在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以下是几点关于因材施教分组教学的切入点。

3.1.1兴趣分组

大学生拥有着独立的人格特性,经过十几年的生活经历,已经有了富有个人特色的兴趣爱好和取舍能力,因此对于体育运动项目也有着自我喜好倾向的不同。根据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具有相同兴趣的大学生集中于一个课堂进行分组教学,必然会给体育教学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如很多高校中大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体育课程类型进行分班学习,这种做法便是践行了兴趣分组教学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学能力。

3.1.2体质分组

从另一个方面看,普通大学生经过中小学长时间的体育学习之后,已经具有不同程度的体育活动能力,个人体质基础也各有不同。但大学生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体育习惯和体质已经基本定型,体质方面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因此,即便是在同一兴趣分组中的不同学生,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的强度和运动量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之间掌握能力的差异,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如有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把学生分成各个不同层次的小组,促进组内学生的互助与共同提高。

3.1.3学习水平分组

在遇到本班学生学习水平或者身体素质差异过大,无法进行分组的情况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把学生简单地分为2组,即掌握技能水平较强组和较差组。

3.1.4身体健康状况分组

另外,根据学生之间健康水平的不同,如有些课堂中可能出现病人或者残疾学生的情况,教师应从学生健康角度出发对这类学生单独安排教学内容。如很多学校针对这类学生开设专门的“保健课”以提高和恢复他们的生理机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3.1.5应该注意的问题分组教学方法是实现因材施教视角下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手段,但在进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并对不同学生的分组反馈进行分析,一旦出现问题,教师应及时对个别组中不适合的学生进行调换,以期更加合理地分配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3.2紧扣教学内容的因材施教

从教学内容上观察,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上分为专业课与其他专业选修课结合的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组成课程的每一个体育项目分类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如健美操要求身体的和谐,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更加注重学生对球类的运用能力等。对于不同项目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应当从教学课程标准出发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3.2.1心理教育

因材施教的心理教育侧重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通与精神上的鼓舞。例如,田径中的长跑项目几乎是所有女大学生难以克服和接受的,但对体育教学来说,女生长跑又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女生心理安慰,以帮助克服她们心理上的难关,提高她们自己的长跑能力和毅力。

3.2.2团队教育

球类运动,如足球、排球、篮球等多为团队项目,对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要求很高。在这种项目中,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集体和团结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也应适当加入集体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运动中培养相互之间的感情。

3.3教学目标设定中促进因材施教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通常以学生在未进行某项体育运动之前的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在学习了某项体育运动之后的能力为落脚点进行设计,旨在提高和发展学生关于此项运动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大学生通常在学习一项体育运动之前就已经具备一些体育技能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此门体育课程的认识,这种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称为大学生的体育起始能力。大学生的起始能力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力之间的差距,便是因材施教的教育需要起到作用的地方。因此,教学目标设定合理,便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因材施教体育教学的作用;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有可能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挫伤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3.4教学方法改革中体现因材施教

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和拓展体育教学手段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措施。教学方法在不同程度上为因材施教服务,体现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目标制订之后,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析,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规划。进行教学内容规划期间,教师还要遵循教学方法科学、有效而多样地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具体设计。在体育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在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的基础上呈现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体育理论课时要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等。

3.5教学评价中提高因材施教能力

在高校体育教学因材施教改革的过程中,评价体系的创新与改革也是一个重要改革方面。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检验教学质量和成果,也能够帮助学生检验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制订有关体育教学的合理评价标准,促进教师对学生水平的整体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马雷,张建华,王剑.因材施教原则在篮球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j].天中学刊,(2).

[2]董育平.再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之改革:由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所引起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

[3]刘静霞,刘笑舫.浅谈因材施教和意识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南都学坛,(3).

[4]马丽娜.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j].辽宁体育科技,(6).

理念及方法论文篇六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正使政治课成为学生的最爱,只有讲“活”政治课,才是政治课教学的唯一出路,也只有“活”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主体地位;创新意识;政治课

传统的教育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于是,讲活政治课便成为摆在每位政治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活用资源,深研教材,鼓励创新就是讲活政治课的必要条件。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要讲活政治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比如,在讲“银行”“消费”等内容时,先让学生去某个银行实地考察,做好记录,让学生去市场买东西,记录好购买地点、商品名称、数量、单价、购买过程、心理体验等相关内容。上课时,利用学生的调查,有关记录,结合教材知识共同探讨、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求知欲和好奇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学生更强烈,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往往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结论和问题的现成答案,而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试图发现新问题,作出新解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比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三、注重巧用时事教学,讲活政治课

在我对学生的一项“我喜欢怎样的政治课”的调查中发现,80%都提到喜欢教师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时政热点问题。这个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时政热点比较感兴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能结合恰当运用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实现科学教学与时事教育有机结合,这样做不仅体现了政治课的时效性与实践性的两大特征,同时,也使政治课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与问题,随时把热点引入课堂,使其成为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我在讲“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把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引入了课堂,由于当时“神舟六号”刚刚发射不久,学生都很感兴趣,这个新鲜事例,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载人航天精神,更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活政治课

利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无味的弊端,它将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直观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把视觉、听觉等调动起来,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我在讲《走进世界贸易组织》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插入了有关中国入世的图片、录音和视频资料,学生观看完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地进入了相关问题的讨论,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五、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活动的客观要求。教材中的探究与实践课,它实现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通过自主的、创造性的体验与探索活动,使学生身心得以和谐的发展。为此,我认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探究与实践”等栏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比如,讲到《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校园内的环境进行调查,给自己思考,同学商议论证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环境的具体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活动中,学生给学校提出建议,建议学校在每个垃圾站多设几个垃圾桶,每个垃圾桶贴上垃圾分类标签,每一个学生都按标签投放不同的垃圾。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实现角色的转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努力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课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国芳。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新思考.教育前沿,(6)。

理念及方法论文篇七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终结,也是社会体育的最先开始,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转接中起着中介作用。体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我国体育工作、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我国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学者们不断自我创新或从国外引进各种方法,进行了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完善工作。这种努力虽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未产生根本性的进步效果。究其原因,与教育改革工作中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有一定的关系。

1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不断地从国外引进一些方法和制度,导致无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不少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三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极其落后的模式,是学者引进外国理论形成的成果。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传统的应试教学教育观念形成的,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便是以学生学习具体的体育技能为最根本目的,以基本体育知识、技术的考核为评判学生体育能力的主要标准。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20世纪中期得到普遍使用,在我国现代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并难以清除,我国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育仍旧未摆脱这种落后模式。这种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传统的教师授课型课堂为主,基于课标要求进行统一教学,影响了学生锻炼意识的提高与培养。1990年,国务院、国家体委为了改变这种教育模式,会同有关部门曾经联合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实施办法》。这两份文件的目的都是希望大学生提高锻炼能力、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两份文件颁布后便被确立为检验高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但这些制度并未给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带来显著的效果,到现在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多问题,不少大学生根本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甚至不重视体育活动。

2体育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情况

教育部曾在《素质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其中提到: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校体育教学实际中要加强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理解,加强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关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育人无数,遵循因材施教的标准,力求使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可造之材。“因材施教”中的“材”指教育对象的个人特点,包括其性格特征与学习能力、气质特点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这种个人特点的体现则是指大学生学习体育时的心理、能力、项目爱好及身体健康水平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即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我国高校学生已经成人,从各方面来说性格特征已经确定。但由于高校学生来源复杂,学生之间家庭环境、生活背景、地域特点、个人成长经历等都可能存在极大的不同,这必然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体育教学这种活动性强而又灵活多变的课程中,学生之间的不同会更加明显。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往往根据广大学生的普遍水平进行没有差别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不能同时兼顾在体育学习上略有优势或基础不足的学生,更不能发挥中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基于因材施教观念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理念及方法论文篇八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语文作文的改革,纵观多年来的作文命题趋势,议论文成为考生偏爱的写作文体。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准确的立意,作文不落于俗套,有新意,有观点,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教学设想。

【关键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