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做有温度的学前教育论文(实用19篇)

做有温度的学前教育论文(实用19篇)

时间:2024-02-21 22:59:03 作者:薇儿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作文的典型样本,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写作范本的信息,以下是一些不错的资源和网站,可以供您参考。

学前教育论文

生源较差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努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往更为全面的方向发展。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歌唱技巧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投身于音乐学习中,从而为学生往后的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因为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划分音乐知识的重要性,将教学重心着重讲解,而对于其他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的教学时间,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实践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的实践,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亲自进行体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及时更新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它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强相关的维修和更新工作。要及时解决教师在设备上反映的问题,对破旧的乐器应该及时更换,确保教师能够顺利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接触不同的乐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而且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所塑造的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演唱,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而且,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幼儿的发音方式,以确保能够保护幼儿的嗓音。而在声乐教材的选取上,应该选择各式各样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歌曲,从而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欲望,彻底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结语。

总而言之,正因为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地方,因此学校和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进行优化,应该树立一个正确并且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合理地设置教学课程,及时维修和更新所需的教学设备,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善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为全面的幼儿教育人才,帮助学生今后更为顺利地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工作。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开发智力,也就是培养幼儿的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词汇量、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推理能力、视觉驱动能力等等。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首先应着手听,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劳伦斯?沙皮罗认为,故事是影响幼儿思维的最好方式。多听有三点好处:1.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加深对语句和语境的理解,迅速提高阅读能力。2.扩大幼儿的词汇量,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每天重复相同的词汇和句型,不断刺激幼儿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使幼儿的记忆力迅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掌握准确而规范的.表达方式。长期坚持不懈,幼儿的语言能力,记忆力,词汇量,理解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都会提高。3.熏陶高尚的道德情操,故事要多选名著,因为人类各种美好的思想感情,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灵魂,从中吸取精神营养。

美国作家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1995年出版以来,“情商(eq)”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稍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良与人相处,把握自己与他们的情感等等。总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形成的前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去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形成。

培养意志,发展自制力,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1]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学前教育论文

何谓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就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促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协调与联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我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习对和错,形成初步的判断对与错的能力:对外部世界和对所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学习探索,试验和观察):学会简单与社会交往(学习聆听,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情绪,让他们经常进行正面的情绪体验(建立自信,学习与同伴和家人沟通):获得健康的体魄(通过活动锻炼身体)。

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社会性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接受了适宜社会性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这一教育方案的儿童。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所以,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内容如下: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7。发展与练习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二)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是必要的。

乡村都市有土、洋之分,虽然都是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然而无论景观、房舍、建筑,都有差别。久居都市的孩子,每天所风的无非是几幢大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要玩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恐怕都找不到足够的空间,父母应多带孩子们到乡村、田园玩玩。若做不到,则家中若有院子或空间,可放些砂石、野草,虽无大自然之宝,但也聊胜于无,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身体,弄脏了还可以洗,最重要的,从中玩出野性,常能影响未来的雄心壮志及达观进取的精神,这些不是一些斯斯文文的积木可以培养出来的。

(三)多给予孩子鼓励。

对孩子的评价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一个良好的自我系统的形成,有赖于主我与客我的积极互动。幼儿很希望从教师、父母、同伴那里得到自我认识。孩子还是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从中获得关于自己的印象,如果他面对老师的漠视,他还敢向老师表现自己吗?我们知道,幼儿如果得到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利于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从而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特征,反之就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四)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因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益处,促进幼儿积极与他人合作,逐渐具有合作的意识。如游戏“照镜子”一课,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个幼儿拿镜子,一个幼儿对着镜子往额头贴红点,看哪一组贴得又好又快。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反思,让他们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做的、应该怎样改进等。在这里,教师应注重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达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学前教育不单单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文化课本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希望家长及幼师们能紧抓孩子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孩子的无限潜能通过学前教育激发出来,为今后的成才之路坐下良好的铺垫。

学前教育论文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临摹绘制为主,一幅四开大小、难度适中的简笔彩色画大约需要6个学时才能完成,有的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才能完成作业。这种教学形式费工又费时,会使学生的思想停滞,感觉迟钝,并且极大地浪费原本就很少的课时。现在一般中高档的幼儿园大都已实现电脑设备教学,环境美化也都是用电脑设计、绘制好后喷绘输出,或者采用幼儿园专用环保装饰墙贴,即便一个小小的指示牌都是用电脑雕刻的,既高档、防水,又方便清洁。手工绘制或制作的墙饰时间长了会变色、粘灰、脱落。以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观点和“形准”的评画标准,在快节奏的当下是有待商榷的。教学当随时代,现代幼儿园美术教学多采用电、光、声、影等多媒体综合形式或者在游戏活动中认色知形,很少用粉笔或者颜料手工绘制教学。笔者认为,学前的美术教学若主要以手工绘画和制作为主,是不太可能在极少的课时条件下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也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要拿出三分之一的课时用来开设电脑美术教学外,还要把音乐、舞蹈与电脑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美术游戏活动课程。

二、伊顿12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及电脑绘制。

笔者以学前大专班上的第一堂色彩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步骤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电脑美术教学改革的方法。该教学内容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模式,先讲解然后手工绘制、填色需要4个课时,而借助电脑教学只需要2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可谓事半功倍。学生既学习了色彩知识,又掌握了电脑绘图技能。学习色彩要从认识色相环开始,了解色彩形成的过程,即色彩是怎样从三原色开始,经过不同的组合出现间色、复色,又是怎样排列后形成色相环的,以及色相环对学习色彩具有哪些作用。认清这些问题,学生将会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伊顿12色色相环原理。

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itten)是一位瑞士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色彩大师,他设计的12色相环非常鲜明、直观地展示了色彩规律,把本来十分复杂的色彩理论简化得十分通俗,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它的构成原理是由红、黄、蓝三原色开始,两个原色相加出现三个间色,再由一个间色加一个原色出现三个复色,最后形成12色色相环。

2.电脑绘制步骤。

第一,打开coreldrawx4软件(简称cdr),在左边工具箱中选择基本形,在出现的基本形面板中选择梯形,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画一个正梯形,通过垂直镜像得倒梯形。第二,用挑选工具双击倒梯形,使之成为旋转状,按下键盘上的快捷键ctrl,垂直向下移动旋转轴心。第三,从菜单栏“排列”下的“变换”中选择旋转,在出现的旋转面板的角度框中输入30,点击“应用到再制”11次,得到图6的组合圆形。注意,倒梯形的旋转间距是靠移动旋转轴心的上下调节的,要想将12个倒梯形刚好组成一个圆,需要反复尝试。第四,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先填上红黄蓝三原色,先用挑选工具击活最上面的倒梯形,在调色板中点击黄色即可,图7为填充后的效果。第五,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红的中间填上间色橙色,在红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紫色,在黄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绿色,是填充后的效果。第六,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橙的中间填上复色黄橙色,在红与橙中间填上复色红橙色,在红与紫中间填上复色红紫色,在蓝与紫中间填上复色蓝紫色,在蓝与绿中间填上复色蓝绿色,在黄与绿中间填上复色黄绿色。第七,cdr软件的调色技巧:在填复色黄橙色时,先填上黄色,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用挑选工具点击调色板中的橙色,即可在黄色中加入橙色,加入的多少与点击的次数有关,以此法依次为其他5种复色点击调色。第八,6个复色填好后,整体观察每个级别的过渡是否自然。如发现有的色过深或者过浅就要进行调整,调整好后用挑选工具框选所有图形,用鼠标右键点击调色板上的“去掉轮廓”按钮完成最后的制作。

学前教育论文

幼师声乐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服务对象,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具有较强的课程驾驭能力,以便有效开展课题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在声乐课程教学的设计方案中,遵循个性发展、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使他们在声乐教学过程当中发挥积极主动性。

二、明确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从内容、时间、知识、技能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方面,首先要确定学生二至三年的教学总体计划,然后再依次设计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从整体到局部,每个步骤和环节丝丝入扣,确保幼师阶段的教学计划清晰明了;在教学目标内容方面,声乐教师的设计,既要包含演唱技巧的训练,更要加强学生音乐素质培养,两者都需要兼顾;在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综合考虑教学涉及的知识点,每次课培养的目标,如声乐的原理、歌唱的基本方法、科学的歌唱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技巧、歌唱共鸣的认识、歌唱吐字咬字清晰、嗓音保护基本知识等等;在教学目标技能方面也要通盘考虑,分阶段实施,从易到难,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幼师声乐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和声乐实践两部分。声乐实践课是学生掌握声乐技能能力的课堂,构成了声乐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在声乐实践课程中,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声音特点、演唱能力和情感表达的差异,选择适合其声乐学习的、个性化的曲目,再通过演唱过程中注意气息的流畅、收放自如,形成胸腔和口腔的共鸣,并咬准每个字的发音,使学生逐步驾驭基本曲目、不同风格歌曲的演唱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逐个指导,使他们都能正确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声乐理论的学习是以课堂集中传授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对声乐理论课程有清晰、科学的认知,积累丰富的声乐知识,为后续的声乐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声乐课程的教学,其内容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逐步深入,并且要求学生学会坚持,投入真情实感,刻苦训练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有效开展声乐课程的实践和理论课堂教学与训练,使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首先要明晰教学重难点,注重课堂互动。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或训练中,要明确教授的重难点,然后引导学生对教授的理论和演唱的训练进行课前分析,特别是声乐演唱作品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把握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充分做到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理论学习相对枯燥、乏味,教师要依据所授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讲解和有效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课程中,鼓励学生从理论层面先分析作品的特点,演唱的重点和难点,再用感性的思维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并在演唱过程中尽可能完美的展现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把握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学习。声乐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态度要端庄,更需要全身心投入,特别是情感的投入,只有用心去感受作品,表达作品,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其动态。在学生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向更高标准冲刺;在情绪不稳定,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教师要保持耐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调节心态,掌握学习和训练内容。只有准确把握学生心理,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供教学实践,确保教学质量。声乐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的演唱能力的高低为衡量标准,而要保证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必须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声乐训练,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校教学实施设备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另外,除了课堂之外,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找时机,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给学生争取更多登上舞台的机会,从而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实践,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声乐表达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拓宽知识面,补充教学内容。声乐教学就是使学生能通过演唱来对曲目进行有效诠释,以此来感染人、教育人。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演唱达到应有效果,除了学生具有良好的唱功之外,还需要真实的情感、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还有鼓励学生接触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如与声乐学科相关的知识、各种文学作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各种体验,从而夯实基本专业素养和文学修养,提高自身的声乐素质。

四、合理采取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主要以实践训练为主,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应以活动为主,而非满堂讲授。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活动课为主,集体授课为辅,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个别指导模式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其主要适用于实践训练课。在实践训练过程中,班级里每个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特质存在差异,如果没有针对性的统一授课,很多学生的演唱最佳效果难以显现。实行个别指导模式,教师围绕个别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到量身定制,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小组教学模式就是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对小组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在小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声音条件、学习进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相似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这样便于学生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且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同时进行比较性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和激情,共同提高演唱能力。实践训练模式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模拟演出的形式进行训练和教学,让学生能大方自然的面对全班“观众”。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文娱活动,借助学校舞台,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县市部门主持的一些唱歌比赛,借助活动,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集体合成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组织各种合唱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各自在合唱中的内容,理解各部分的内涵,突出集体共鸣声音,达到互助协作的效果,提升学生合唱能力。儿歌唱游模式。由于幼师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就是幼儿,经常进行儿歌唱游教学,能使声乐教学与专业紧密结合。在唱游模式中,可以把学生的舞蹈、琴法、活动课程的内容柔和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大量的幼儿歌曲,还可以掌握在歌唱中快乐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演唱和教学能力。

五、有效使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声乐理论和技能课的教学,因授课内容不同,只有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针对理论课,以讲授法和示范法为主;而训练课则以示范法、练习法、个别指导法、评价法为主。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六、资源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声乐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能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视频资源,借助“班班通”进行有效教学;实践课通过教师解读、视频资料中专家示范进行讲解,以及演唱家作品演唱,能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效果,训练方法,演唱效果,让学生对声乐训练有科学、深刻地认识。另外,也可以利用媒体设备,录制学生自己训练和演唱的视频,通过观看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论文

精细化管理作为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和流程协同再造重要的管理理念及应用工具,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提升社会分工精益化、整体服务质量精细化及部门综合能效的必然趋势。精细化管理立足常规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和推进流程细节及精益环节,把细节精细化应用于常规运行环节和过程管理中,进一步促进组织的整体效能提升和服务水平。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不仅涉及到幼儿园的规范运行及幼儿保教保育质量,还直接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快乐成长,具有重要的应用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精细化管理要求各个环节构造严谨落实责任职责,明确岗位任务及具体工作,在管理理念及常规行动上力求尽职尽责、追求完美。精细化管理彰显了宏观战略管理的科学合理、日常管理环节步骤的精益求精,把细节精细管理及责任细化渗透到组织结构的全过程运行管理中。幼儿的保育保教质量和服务效能是幼儿园整体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幼儿处于每个家庭组织的中心地位,幼儿身心健康及保育保教水平关乎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幼儿工作无小事,细节环节是大事”这种管理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幼儿园精细化管理定位于管理理念的精细化、实施育人的细微化、具体管理的细节化,精心完成保教保育的各个环节内容,精细提升幼儿服务综合水平治理,打造以幼儿为中心的精品幼儿园。

一、建章立制精确职责,实现园务管理精细化。

(一)建章立制,政策保障,规范制度细节。

幼儿园的规范运行和科学管理需要制度进行整体规范、章程宏观引导,制度规范保证幼儿园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依法治园,政策章程保证幼儿园保教保育行为依法执教、有章可依,建章立制精确职责对于实现园务管理精细化具有重要保障功效。根据园所的规律特点和具体情况,完善园所制度建设、保教保育管理制度和后勤规范细则,特别是与幼儿身心健康和育人环节密切相关的教学保育守则规范(《保教保育细则》《幼儿活动细则》《幼儿园一日工作规范》等)、食品安全等饮食管理制度(《幼儿园食品安全守则》《食堂卫生安全制度》《幼儿园饮食管理办法》等)、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总则》《疾病防治制度》《卫生消毒规范》等),从制度机制和规范管理方面着手,调整修正、改进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及章程细则,促使各项制度切实制约个人规范及监督管理行为,加大幼儿园各项制度规范及章程政策的执行效果,促成优良园风的形成。

(二)纵横结合,分层管理,健全多层管理网络。

幼儿园工作队伍有管理人员、幼儿教师、卫生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后勤管理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构成,根据岗位职责和职位要求,要切实推进精细化分工制度,协作联动、权责明确、分级管理。既要明晰纵向的管理岗位及分工任务,又要精细横向的职位责任及工作目标,在纵横结合与综合权衡中层层落实工作重点及细则,步步推动政策决策落实到位,全方位多角度构建分层次的细节网络,充分调动工作者的主动性、专业性,不断理顺职责关系及管理职责,有效推动幼儿园各项事业的效果性、效率性及管理水平。

(三)主次明晰,综合评价,完善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幼儿园整体的宏观决策、顶层安排及日常管理等内容,分级制定工作目标计划,明晰重点任务、主要工作及日常规划;综合权衡和总体度量各级岗位的工作性质、职责内容及基本要求,制定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估制度体系。围绕幼儿园制定的宏观战略愿景和微观细则管理进行考评标准及实施指标的设定,依据幼儿园不同岗位职责、性质内容及主次要点,定性与定量联动结合的原则选择评估工具(360度绩效考评、平衡记分卡、卓越绩效等),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过程性考核及综合性评估。通过评估体系的精细化制定、评估工具的精准化考评、评测结果的精益化反馈,奖惩优劣,激励后进,促使各级工作人员把工作实绩与考核标准切实结合对照,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专业水平,真正把个人目标与幼儿园整体愿景有机结合,推动幼儿园整体性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引进“6s现场管理法”,科学推动幼儿园保教保育质量。

随着精细化管理在各类组织的广泛应用和经验融合,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核心和应用杠杆也由最初起始于日本企业的“5s管理”向“6s现场管理”能级提升,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构建了6s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释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90%以上的企业组织运用6s进行现场管理及日常运行管理,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常规工作部署化、人员素养提升化、厂区面容清洁化、安全运营持久化、物资储备标识化”。而幼儿园根据自身环境特点、保育保教特征及园所文化科学实施应用“6s”可以有效推动幼儿园组织管理规范化、保教保育工作有序化、园所环境清洁化、卫生保健(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园所物品设备摆放有序化、教师素养综合化。

(一)规范执教,严谨育儿,确保保育保教工作精细化。

“6s现场管理”对于“素养和整理”有着深刻的内容寓意和理念延伸,对于整体6s正常运行发挥巨大作用。保教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始终,科学合理的规范执教是确保保教保育工作质量的前提,规范执教与严谨育儿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强幼儿学习生活能力,合理对应幼儿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培养幼儿综合素质。通过6s管理的应用,不断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水平,加强学习培训与提升综合素养,创新教师执教方式和教育理念;在规范执教中“整理整顿”,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与创新,综合分析幼儿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和主观诉求,在保障教师执教质量和保育能力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二)优化环境,保障安全,落实园所日常运行的“6s现场管理”

幼儿班级和活动室有很多玩具、书本、物品、设备及设施,6s管理可以有效促使各类物件保持清洁整齐、规矩摆放,各种物品有属于自己的标签与位置,这种规范行为在减轻教师工作任务和压力的同时,也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协同能力;对于办公区域、游戏区域及食堂后勤区域而言,6s现场管理的有效落实可以促使用具、办公设备、游戏设备等硬件设施规范存放、有序摆放,保持洁净与清爽的园所环境;在卫生保健和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中,严格遵守消毒和疾病防控制度,确保园所食品卫生安全、校园治安安全等底线要求,确保幼儿在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中快乐成长。运用6s现场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园所环境、教学环境及办公后勤区域整洁规范,提升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效率及服务效果,为保育保教工作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和育人氛围。

(三)规范细节,立足常规,逐步形成特色教育文化。

6s现场管理应用幼儿园管理规范,力求实现科学的育人格局:“幼儿园组织管理规范化、保教保育工作有序化、园所环境清洁化、卫生保健(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园所物品设备摆放有序化、教师素养综合化。”这些都有赖于制度的持久遵守及格局的持续稳固,细节决定成败,规范重于泰山。只有规范细节、立足常规,才能确保幼儿园各项环节工作有序、有效、持久,全面贯彻落实章程制度的同时,以幼儿为中心,做好保教保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卫生保健工作、校园安全工作及后勤管理等常规规范性工作,综合应用绩效评估工具,及时反馈更正,有效整理整顿误差,保持中心工作和核心教育内容有序开展。在精细化管理的推动及促进下,根据园所特点、区域特征及家长幼儿需求,逐步打造富有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开展富有成效的育人课程,形成彰显园所特点的教育文化。

三、构建柔性化及人性化的和谐氛围,推进人本管理精细化进程。

(一)以人为本,以情动人,理解尊重教职工。

每个教职工都是幼儿园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推进者,对幼儿园发展贡献自身应有的力量,人本管理的精细化要求重视人,尊重人,关注每个教职工的个人发展及个人情感。从宏观顶层人力资源建设到微观个体性人文关怀,体现对于教职工价值尊严的重视,尊重理解教职工个体性差异及人格特征,关心理解,细致入微,以人为本,以情动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重视教职工的工作成果及劳动付出,真正让教职工以自我实现需要的态度融入幼儿园保教保育工作中。通过教代会、教职工座谈会、研讨会及班组会等形式倾听教职工全方位诉求和需求,教职工感受到被认可与尊重,由衷地产生工作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主动融进幼儿园整体规划与发展中,积极用心地完成布置的每项工作。

(二)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个体化优势。

教职工是幼儿园各类岗位的人才资源和建设主人,要创造条件为教职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swot分析、kpi关键指标、360度绩效考核等技术工具全方位分析各个教职工的不同特点、优势特征及岗位适合度,充分挖掘和激发教职工的岗位潜能和综合效能,发挥每个教职工的优势长处及兴趣爱好,细致入微,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待每位教职工,在幼儿园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不断形成人尽其才、同心共进的和谐氛围。通过才艺展示、教学技能比武、课题研讨、成果汇报等形式关注教职工的优势特点,及时进行反馈总结,着眼于教职工整体性发展和个性化差异,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个体化优势,调动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构建幼儿园积极向上、人尽其才的职业发展平台。

(三)探索精细,增强凝聚,营造充满活力的人文和谐氛围。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本质上是管理责任和职责的具体化、人文化、规范化及个性化,精细化管理也是环节和流程精细化的过程,精细流程、精心氛围,不断融合人文关怀,才能促进精品文化和精英教育的不断形成。幼儿园在探索精细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教职工的心理诉求和基本要求,人文关怀及以理服人的过程也是增强凝聚的过程。在制度遵守和政策实施的刚性过程中,也要关注教职工情感上的柔性管理和人文投入,切实关心关注教职工的工作情况、家庭困难及利益诉求,增强工作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教职工的团队意识和共进态度,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意识和主动进步意识,互助友爱,使教职工爱园如家,主动融入,成果共享,人才共育,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共赢、协同发展的和谐氛围。

学前教育论文

摘要:

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儿童接受小学教育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实质性的区别,不能将其混为一谈。如果将学前教育小学化,那么势必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影响。本文主要对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通过探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分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以此来为今后学前教育的合理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论文关键词: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聘用的大多都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妇女来担任,虽然这些人相对来说有较高的知识,但是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培训,只是会单纯的运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不考虑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甚至还会因为幼儿不听话对学生进行体罚。比如说,在上课期间,窗外飞过一只蝴蝶,儿童好奇的看上几眼,教师就会以不认真听讲的理由让对儿童进行惩罚,从而导致儿童的好奇心被压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儿童的综合教育。

1.2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创新也是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处于学前教育的儿童年龄大多都在3周岁到6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周围发生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任何事物都想探个究竟,都想问问为什么。每一天都按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安排,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就会把孩子们像个机器人似的灌输,长期下去,孩子必然会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前教育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对教育方式进行不断创新。比如说,在教学活动中,以游戏为主,让学生们在玩玩耍耍中学习新的知识,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无论是在教育方式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2.1教学方式的不同。

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每个学科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各个学科都是通过教师正常上课、布置作业、各种考查考试来完成的。比如说在对《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通过课前观察、激发兴趣以及谈话导入的方式展开教学,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照样子说一说”和“观察雪景说一说”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学前教育论文网而学前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学习新知识。

2.2教学内容的不同。

传统小学教育通常以书本知识教育为主,课程一般包括数学、语文、英语、自然、体育以及美术等。而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幼儿教育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内容,通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游戏为主,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加强幼儿思维训练,从而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上文提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其混为一谈,因此,学前教育小学化也必然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危害。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这些危害进行分析,我们分别对以游戏活动教学为主和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主的两所幼儿园儿童的实际情况做了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将两所幼儿园的部分儿童集中在同一教室里开展了一场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活动教学为主的幼儿园儿童,遇到什么都想问个为什么,比如说树叶为什么一到秋天就变黄了?下雨时为什么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而且这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主的幼儿园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却表现的极为消极,对学习的内容完全提不起兴趣。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会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儿童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幼儿的认识方式,从幼儿实际需要出发,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爱霞.浅谈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j].中国校外教育,20xx(07)。

[2]何馨芳,彭亚男.学前班教育教学小学化的表现及危害[j].甘肃教育,20xx(11).

学前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对幼儿的教育也愈来愈早。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第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教育中加入游戏,形成了游戏教学的模式。根据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游戏教学模式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游戏教学概述。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游戏为依托,将要教授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相应的知识。游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等特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自由发挥,进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学的特点。

1.游戏教学的体验性。

游戏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体验性,只要幼儿进入到游戏中,就会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获得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丢手绢”活动中,坐着的幼儿会对小伙伴手中的手绢有盼望的心理,而拿有手绢的幼儿则有担心被追上的紧张以及想将手绢给其他同伴的激动心情。这些思想活动都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己体验到的,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幼儿就会懂得。

2.游戏教学的自主性。

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游戏的选取者,幼儿才是游戏的主导者。在游戏开始前,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伙伴、游戏场景和游戏材料。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与同伴进行协商,只要达成共识,幼儿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游戏状态,根据自己的兴趣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对于儿童的无限包容性,在游戏教学中以自主性的方式体现,这也是游戏教学的特点。

3.游戏教学的虚幻性。

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虽是依托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但是又有超脱于现实生活的一面,即虚幻性。例如,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基础在于幼儿假装自己的身份是某一个角色,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所扮演的角色新的特色。游戏教学的虚幻性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想象力,并可以将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常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独特的价值,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价值的分析可以对今后的幼儿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经验方面的支撑。

1.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动,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游戏教学则是根据幼儿以上三个特点定制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穿插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长。另外,游戏教学的场地可以设在室内,也可以设在户外,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效率较高。

2.游戏教学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对于游戏的热衷确保了他们的参与度。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适当的奔跑、跳跃等可以增强幼儿对自身肢体协调性的控制。另外,在户外阳光下进行游戏,也增强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的体质也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游戏教学模式以游戏为出发点,幼儿在游戏中会主动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谈,也学会了倾听,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3.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

在幼儿阶段,幼儿除了学习常识性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让幼儿主动开口是提升其能力的重点及难点。游戏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扮演角色时,幼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该角色的语言特点进行模仿,可了解到接人待物的相关知识。因此,游戏教学有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幼儿教育作为系统教育的起点,其教学模式的选取是否符合幼儿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等作用,值得在幼儿教育中作为重点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陶云娣.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小班民间游戏《小兔和狼》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6):118-119.[2]陈艳红,刘红.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4):118-119.[3]乐元芬.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s1):88-89,93.[4]蔡清吉,张传堂.回归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10):136-138.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微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心,乐于接受美的事物的熏陶和启发。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在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于这种好奇心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学到科学的系统的美术知识。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创作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积极呵护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学生将来的美术创作打好基础。

美术手工教学想要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达到锻炼儿童能力的目的,就要依靠正确的教学举措。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做好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工作。

第一,构造情景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只是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任务,还要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对课本上的知识以儿童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授。这样不仅只是传授了课本的知识,更吸引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画动物的教学过程中,给他们讲一些动物的寓言故事,《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等。寓言故事是一种很能打动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生动的了解善恶美丑,懂得真善美的真谛。使得美术教学不仅停留在技法表面,而是有了比较内涵的东西。

第二,结合地域文化,借鉴当地民间艺术,把传统民间艺术手法应用到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实践中。例如,甘肃的布老虎、山西的皮影、粤西的木偶戏等,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普通的手工材料,学习传统工艺的制作、表演过程,选取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故事背景加以创作,还可以让学生突破传统段子,自己制作简单的人物和场景,比如可以在皮影戏学习的时候,鼓励学生创作一出表现当今儿童在课堂上的可爱表现的皮影戏,让学生在即兴表演之余,收获创造的乐趣。带领学生进行木偶的制作过程中,除了对木偶的制作过程的讲解,也可以讲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流传的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世界变迁的历史。

第三,练习布置画展,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举办画展既能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热情,锻炼学生进行美术手工的动手能力,也能很好地考验学生在进行团体活动中的应变能力。在布置画展的过程里,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就是学生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考验。所以,现在就要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进行实践锻炼,使得学生通过画展,不仅锻炼了美术手工制作能力,还在团体活动中学到许多与同学合作的经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经验。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但锻炼了儿童的美术手工动手能力,还使得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以加强。美术手工教学的实践研究,关乎全社会的幼儿教育,对于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有很大帮助,从而为我国当代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促使其加快发展对于儿童健康成长以及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形势来看,幼儿园课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每个幼儿园所设计的课程方案都不尽相同。学前教育课程个性化、多样化是我国幼儿园课程园本化以及本土化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课程建设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进行集中阐述。

一课程实施以创生取向为原则。

通常课程实施可分为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以及创生取向。从我国传统课程实施来看,由于受到经济体制以及课程管理方式的影响,课程实施一般都是忠实执行预定的课程计划,传输规定的教学内容。例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园普遍使用苏联分科教材,学前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如实传递给儿童。我国目前幼儿教育没有规定必须执行的教材,并且课程内容回归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课程实施就应该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但实际上,目前我国幼儿园由于种种原因,课程内容依然主要来源于各种版本的教材,并且在课程进行中,绝大多数教师也仍旧坚持教材的忠实取向。这一取向使得课程实施成了程序化、技术化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是知识的接受者,这就使儿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抹杀,是完全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理念的。

当前形势下所倡导的儿童主体地位,强调儿童不但是课程实施的对象,而且更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在这一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学前教育课程应当坚持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课程是师生亲身体会、领悟到的经验,而事先计划的课程方案仅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教育经验,因而教师应更加注重创造性、反思性教学实践。实施创生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变得更高,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关注儿童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教师就要更加尊重儿童活动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二将儿童活动视为课程设计的通道。

活动作为儿童的天性与本能,同时也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儿童在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交往等多种活动来获得直接经验,进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唯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他们才能够把内在的东西逐渐外露,并通过长时间地和外界接触,改造他们的生命,丰富他们的心灵。所以,学前课程实施的重点绝非是教师的“讲”,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做”。教师通过引导儿童在现实世界或现实情境中不断感受、体验、尝试,使儿童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体会所学知识的意义。游戏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是积极主动、自主自发、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他可以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创造。

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的生活中主要有生活、游戏以及学习三种活动,这三个活动应充分发挥合力,共同保证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这三者当中,游戏始终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这主要是因为游戏是最符合儿童本性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实现积极主动、自由自在、自主自发、不受约束,并且能够自由探索、自由创造。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都只重视幼儿的学习,却严重忽视甚至忽略了儿童的游戏以及生活。从当前形势来看,伴随“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生活”逐渐被纳入到法律法规,且开始深入人心,幼儿园方面也开始对幼儿游戏活动高度关注起来。虽从表面来看都是游戏,但实际上多数为假游戏,游戏成了包裹知识的工具。所以,学前教育改革应以儿童游戏活动为出发点,同时关注儿童生活,并对儿童学习进行合理设计,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交往、操作等活动方式,从而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应回归到“人”的问题上来,其主要内容应包含:关注儿童生命成长,构建儿童生活,培养完善人格;同时,设计合理的学前教育课程结构。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结构应当以较为完善的综合课程为主,并辅以适当的活动课程,同时加强对隐性课程构建的关注,从而实现课程类型的深入整合,最终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学前教育论文

凡是介绍高瞻课程的文本,文本的起始必呈现关键经验类目条款。当解释关键经验在课程中的地位时,《活动中的幼儿》一书指出:关键经验能够用来作为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中的计划制定和评价的指标。《理想的教学点子1》一书指出:关键经验是教师及保育人员用以了解幼儿发展、为幼儿安排活动、观察幼儿如何与材料和他人互动以及与家长讨论幼儿进展的指针,并且强调教师是以关键经验为中心设计日常计划,认为日常生活中“制定计划———行动———复习”这系列活动是课程中幼儿的中心,而关键经验则是课程中教师的中心。冯晓霞(20xx)在《幼儿园课程》一书中也认为关键经验是“二级目标”。勿庸置疑,关键经验具有教育目标属性,处于课程目标的基础地位。但是,高瞻课程人员对关键经验是课程或学习目标的说法是相当谨慎的。对此,《活动中的幼儿》提到:每一条关键经验应该反复出现,因为它们并非是要达到的“目标”,它们更像维生素和其他的营养,它们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对于良好的“智力营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幼儿》提出:关键经验不是一套专门的观点和学习目标,相反,它们是幼儿在其日常生活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经验。同时,这些关键经验使幼儿在与各种人、材料、事件和观点互动时获得知识的明确化。冯晓霞(20xx)也认为,关键经验不是特定教学活动的“菜单”,而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营养”。这些谨慎的表述不是在否定关键经验的课程目标属性,而是在否定学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把目标和指标当作直接制定教学内容路径”这一简单、粗暴的做法。

完整性、连续性与交互性关键经验是促进儿童发展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一些经验,它隶属经验范畴,所以包含经验具有的所有特性:完整性、连续性与交互性。

1.完整性。

真正称之为经验的东西都具有结构上的完整性,它与我们平时所指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不一样的,日常生活经验常常是零碎、不完整的。在生活之流中,各种各样的零碎经验在错综复杂地相互杂糅,我们的注意力被不同的事件所吸引,我们的某一项具体的活动不断受到其他活动的干扰,这样的一些零碎经验是初步的,事物只是被注意到但还没有构成一种完整结构。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具有完整结构的经验,这种经验由情感、实践、理智三种成分构成,但是在这一结构中三种成分都不会抽象地单独存在,而是互为依存地存在着。情感主要是指动机、本能、自发等成分,它是经验获得的前提,但不是全部;实践主要指操作、探究、游戏等成分,它是经验获得的必要过程,但也不是经验的全部;理智主要指活动的意义、结论等,经验的结论是具有理智成分的,但需要在情感与实践支撑下才能获得,世界上没有人只是奔着理智成分而勤勉工作与学习的,更不要说幼儿的学习。为了避免经验的零碎与不完整,《活动中的幼儿》告诫人们:“关键经验并非创造一种围绕某种特定的概念来组织的零碎的学习和教学情境,而是用来帮助教师了解人类基本的智力过程和内容。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添加任何活动和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从而组成促进儿童发展的课程结构。”

2.连续性。

经验是在系列性的活动中完善的,每一次活动都为经验带来吸取和保留的意义。关于经验连续性,高瞻课程有非常细致的描述,它强调关键经验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按经验层次由低到高并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获得。例如,在积木区,一开始,幼儿先前经验很少,他们喜欢把积木从架子上拿下,堆成堆,排成行,可能只把积木块当成游戏材料,可以获得用积木和其他材料造型的关键经验;幼儿有一定经验后,开始建构游戏,用积木来体验平衡、围合、对称等,可以获得空间问题解决的关键经验;再后来,幼儿开始将用积木搭建的各类作品进行假装游戏,可以获得假装和角色游戏、模仿、分类、比较以及语言交流的关键经验。这样,幼儿在积木区长期的游戏过程中,经历了“关键经验”的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经验的连续性并不只是强调经验获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系列活动的这一要点,更是强调系列活动安排时快与慢的关系要点。一方面,当活动安排进行得太快时,经验会变得混乱、单薄和模糊;另一方面,当活动安排得磨蹭、太久时,经验就会空虚衰亡。所以,处于经验节奏中的系列性活动,被赋予了多样性和运动特征,需要免除单调和无意义的重复。

3.交互性。

经验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这是杜威对经验特性进行描述后人们给予经验的定义,因此交互性是经验的根本特性。基于对经验交互性的深刻理解,高瞻课程的课程内容就是以关键经验为中心而提供的各类交互性活动,强调关键经验的获得发生于幼儿在活动区与他人、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之中,关键经验的获得和发展有赖于幼儿与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互动。鉴于此,高瞻课程实施者非常重视材料的挑选以及物理环境的布置,强调环境及材料必须能引发有发展价值、指向关键经验的多种学习活动;强调材料必须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探索和活动过程,而不应过于追求方便以获得“结果”;强调材料的摆放应有秩序,方便幼儿拿取、操作和放回。

在《教育幼儿》一书中,关于关键经验的必须性是这样阐述的:“学前关键经验是一系列对2-5岁幼儿在社会、认知和身体方面发展状况的描述。每一个观点都强调一种主动学习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对那些发生在童年早期的基本能力的发展是必须的。”叶平枝(20xx)认为,关键经验最初的含义就是指幼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验,并就此转述道:通过对幼儿的长期观察和互动,高瞻课程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发现,关键经验是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鉴于此,她认为关键经验是幼儿发展必须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经验系统或经验结构中起节点和支撑作用,有利于经验的建构、迁移以及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于冬青(20xx)也认为,关键经验是对学前儿童社会的、认知的、身体的和情感的发展状况的描述,是儿童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2、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3、幼儿问题意识概念的建构。

4、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

5、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

6、幼教百年沉思录。

7、伴随幼儿教育30年的历程。

8、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分析、表述方法。

9、儿童阅读障碍的生成与诊治研究综述。

10、上海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11、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12、培养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初探。

13、浅谈分享阅读的几种风格。

14、“不想像你那样做”

15、自制小沙锤(中班玩沙活动)。

16、好玩的沙子(中班科学活动)。

17、细细的沙(中班科学活动)。

18、细细的沙粒(中班主题教育活动)。

19、论信息时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20、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21、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

23、以开放的心胸开发自我。

24、美国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

25、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26、“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课题开题会隆重召开。

27、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从哪里来。

28、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29、让幼儿在宽广的语境中积累审美经验--一种看待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的新视角。

30、这本书“女”一点。

31、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

32、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

33、辛勤耕耘六十载献身幼教半世情--访卢乐山教授。

34、我自豪--我的青春属于孩子们。

35、长得一模一样。

36、“我爱卡通”活动设计的思考--回归生活视野下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

37、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

38、幼儿教师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39、儿童工作室的构建。

40、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谈幼儿阶段道德意识的培养。

41、解读儿童画。

42、好东西大家一起吃。

43、做好科学小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44、如何使管理走向科学。

45、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46、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

47、让家园沟通更加通畅。

48、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50、开展家园合作共育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51、托班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绿色通道--“亲子乐园”系列活动。

52、3岁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初探。

53、幼儿园教师应善于“换位思考”

54、教育,要能够等待。

55、要重视小班幼儿的绘画语言。

56、一条长纱巾引发的安全教育。

57、认知理论的学前课程模式。

58、意大利瑞吉欧课程模式。

59、在教育中的科学研究。

60、透视光谱方案的设计思路。

61、解读儿童疑问中的哲学。

62、老师是不是孤儿。

63、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

64、透过游戏的儿童审美能力培养。

65、关注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核心理念。

66、我的舌头太长了。

68、我国首所公立幼教机构创立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69、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学前教育论文

钢琴集体课应该怎样上呢?我们要明白学前教育的钢琴集体课和钢琴培训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教学方向、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适用于较少的人数,是少而精的,而相对于这种模式,集体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不是就像炒大锅菜一样一锅出呢?当然是不能这样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在集体课上可以很容易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但是学生的个性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在集体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弹一样的曲子,而是要将学生分组,不同的小组在教师的组织下用不同的形式来弹奏对于出现的个性问题,要在集体课上找典型,在全班范围内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集体课的人数应控制在三十五到五十人之间。每周为两个课时,每次的授课方向内容形式都应该由教师指定统一的计划。在授课时,教师应用一个课时来正式授课,另一个课时作为学生练习时间,教师可利用这个时间安排学生会课。在整个的上课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深入学生中间,主动与其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集体课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平时作业的成绩进行点评,是学生从上课就将放在课堂上。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意愿将学生进行分组,即程度较好的小组、程序中等的小组、程度较差的小组。每次上课时针对不同的小组进行差别式教学,根据分组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指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二)钢琴集体课分层次教学模式构建。

1、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了把学生分组了,在编排分组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实际演奏能力来进行。可采用考核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选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作品来演奏,教师考核学生技能技巧、音乐的表现力、感受力等等掌握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学生自己的发展意愿等,绝不能单纯的以考来进行分组。每组的人数要控制在十五到二十五人左右,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开展集体课的教学。教师应每过一个阶段,对学生从新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表现,以“优升劣降”为原则,重新调整分组。如此一来,学生有了危机感和竞争性,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层次。

将学生分组之后,教师要根据每一组的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和升学就业需求的不一,灵活指定。程度较好的一组,学生的基础好,演奏水平高,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达到一定的认知、弹奏、听辨水平。在教学内容上,应多练习不同风格、难度稍大、篇幅稍长的曲目,可拓展学生的视野。程度中等的一组,学生的基础一般,应以“重应用、重实效”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表现音乐内涵的基础演奏技能,曲目安排上应以中等难度的曲子为主,风格适中、加强和铉、八度、震音、颤音、指尖等基本功的训练。程度较差的一组,学生的基本功较差或是根本没有,应以重点训练基础、培养兴趣爱好为目标。掌握基础的识谱能力和演奏方法、技巧,曲目上应选择一些短小、简单、好听又有趣的曲子。教师在给这组学生上课时,要有更多的关心、爱心和耐心,多鼓励支持、多引导,培养他们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课堂教学分层次。

在授课时,可采用“分步骤、抓重点”的方法来进行,根据每一组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变动。

(1)理论讲解和技术示范:教师先讲曲子的理论背景、弹奏重点、难点讲清楚,然后演示实际运用的方法,示范弹奏难点。

(2)领会与练习:学生明白了曲目的要求与技能难点后,可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主动分析,同时积极联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领会弹奏的技能与重点。

(3)检查与总结:练习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表演,以检查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检查的请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四手联弹、合奏、各类伴奏音型的创作练习等。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弹奏情况做整体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办法,为学生点明学习的道路,使学生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集体课的会课,一直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现在很多老师还是以挨个检查、单独纠正问题为主,这样做不仅教师的工作量大,而且不利于发展集体课的优势。所以在会课时要采用分层次集体会课的方法。集体会课可以采用齐奏、轮奏、独奏、接力等形式来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强了集体课的群体性效应。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抽取一个典型的案例,在全班进行讲解深化学生的印象。会课可以采用小型演奏会的形式,即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比较正式的表演。演奏的曲目是需要会课的曲目,每位同学弹一首曲子一个接一个不间断进行,每位同学即是演员又是观众,在学生弹奏的过程中教师不发言,等到全体你都弹完之后教师再根据每个人的弹奏给与指导。这种形式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时间和锻炼的舞台,丰富了他们的表演经验、段炼了胆量、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4、课下作业分层次。

教师要根据不同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与其能力相适应的作品,在布置时要把学生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做全面地预示,对较难的知识点讲解清楚,重点难点要正确地给学生示范。让学生确实明白他们在课下练习的是什么、应该怎么练、练成什么样,这样才能在会课时减少“共性”错误的发生,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效率。

5、学生评价分层次。

评价学生是,不应该仅看考试成绩,还应重点参考学生的平时成绩、上课表现、练琴情况,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等。分层次评价体系要多元、发展、综合,其目的不是为了区分学生的优劣,或是贬低某些学生,而是旨在建立一个全面性、综合性的评价体系,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这个体系应以激励和改进为目的,使生能够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为日后的努力指明方向。在评价各组的学生时,也要有所侧重。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要多表扬肯定,增强它们的自信心,获得成功体验;对于程度的学生,要多以鼓励为主,指明努力的方向、使其积极奋进;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多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让学生有危机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模式,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框架当中。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根据学前教育领域的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现在看来集体化教学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来教师当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学前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填充着幼儿教师的人力市场。但是从这近年来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幼儿的艺术领域教育教学中发现她们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音乐素养方面,学生欠缺的东西更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音乐素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综合能力。

由于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的急需,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的红火,社会上一些学校争先恐后开办学前教育专业,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以至于用人单位不时反馈现在的幼师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尤其是弹唱技能和音乐素养知识欠缺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经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学生的底子薄,在入学时对音乐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少,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彻底消化吸收;第二,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不足,入学后对理论课程不够重视,造成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最终对技巧能力的影响较大;第三,学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音乐素养的相关课程安排较少。目前很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强化的是儿歌弹唱的能力,殊不知儿歌弹唱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对音乐的感知,对歌唱的要求,对钢琴弹奏知识的了解,对声音美的追求,和对手指与肢体的协调能力的配合等等各方面,并不是每周一节声乐课、一节钢琴课就可以解决的。而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综合提升必定可以对她们的弹唱能力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音乐素养是一门音乐知识的综合学科,它并没有一个专业的学术解释,但却是学习音乐的学生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必修课,而且音乐素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能力和动力。目前对音乐素养的普遍认识是:音乐素养是一门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创编、音乐赏析和中外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的课程,是我国各个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的入学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目前器乐考级开始要求逐步增加的音乐理论基础,是培养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全面音乐素质提高的一门重要学科。当前,在学习音乐素养上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在老师方面,认为一节课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用在乐器演奏教学上,哪有时间去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素养?这种想法,容易产生演奏能力与音乐素养能力严重脱节的现象,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它直接表现出学生识谱速度慢,识谱错误率高,对音乐内涵不能领会,致使练琴效率变低,学琴周期拉长,压力增大,兴趣消失。在学校方面,如何快速培养一个零基础的孩子在短短的几个学期内达到可以胜任幼儿园儿歌弹唱教学的需要,是培养机构的责任和重中之重,因此,培养机构和院校往往比较重视技能教学,以便快速的完成培养目标。在家长和学生方面,忽视音乐教育规律,拔苗助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一味要求老师赶进度,赶级别,只为了拿到证书而努力,致使老师只能舍弃音乐素养课程的教学,即使考级通过了,或是比赛拿了奖,也只能停留在会弹或唱一、二首曲子,其他什么都不会,造成这种情况是学习音乐者极大的不幸,也是老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时间上的一种浪费。使得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以及发展缺少动力和创造性。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一般是一周一节声乐课,两节钢琴课,这样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技能技巧的练习,重在让学生掌握了弹唱能力,而忽视了音乐理论课程的支撑,殊不知任何技能技巧都离不开理论知识,就像大楼的根基一样,只有根基牢固了,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建造高楼大厦。而幼师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可以看出幼儿音乐艺术的培养目标主要从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进行制定,因此幼师生的培养和教育不应该仅从弹和唱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而更应该重视音乐素养的综合教育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程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基础乐理知识、音乐赏析的方法、中外音乐的发展历史、音乐的和声结构、音乐的创作编辑等各方面。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入学的水平层次以及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和走向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而言,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她们的技能技巧以外,还应该在理论知识方面给予她们一定的补充,音乐素养的相关课程和知识也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的课程比例,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还可以有更多的可发展性,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和创作。尤其是基础乐理知识,儿歌创编、和弦编配以及音乐赏析的相关知识,有了这些理论知识的支撑,才可以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技能技巧能力的学习,也才可以更好的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幼儿音乐艺术培养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总的来说,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学习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他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所以,学习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学员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儿歌弹唱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各个理论课程的支撑和铺垫,仅仅依靠每周一次的钢琴技能课堂是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和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的。因此需要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和院系共同努力,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安排以及实践课程训练等全方位的重视和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技能和音乐素养课程知识的学习除了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各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应结合幼儿三至六岁的发展特点,重点培养幼师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表现的能力,运用肢体动作、或节奏韵律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学习音乐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学前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有了广泛的研究。幼师生也无一例外地要高质量地完成学前教育理论课的学习,形成理论素养。本文结合幼师实际,针对学前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谈谈加强幼师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策略。

专业信念与责任被看作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柱。一个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加强学前教育理论课的学习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能够正确地看待幼儿、对待幼儿、尊重幼儿,从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因此,幼师生更需要树立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意识信念,充分认识专业价值。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与责任,把教育作为内心热爱的工作,把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来对待,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荣耀的职责来承担,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完善自身素质。

加强理论课教学,在教学方法、方式上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是教学内容调整需要的结果;是教育对象特点研究后“因材施教”策略的实施,即教师的“教”要去适应幼师生的“学”。

内容决定形式,结构改变功能。从综合课程看,教学中教师可能更注意实践案例的分析引导,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的合作教学,共同成长。比如采用各有所长的多位教师以教学小组的方式承担教学任务,发挥集体才智进行教学。从课程结构调整看,教学可能更需要对幼师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风格的研究,做出适应学生的方法选择。总之,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教学内容和形式更新颖,更多样。

加强幼师理论教学实施中使理论内容与实践体验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克服理论课突出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而带来的重知识讲解、轻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现象。

首先,教学目标凸显“实践性”。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师范学校教师教学时既要向师范生传授保育教育知识,又必需培养同学“保”“教”的能力,实现由学与教、师与生之间的转变。依据幼儿园教师岗位的需求,制定出培养目标体系,包括情感目标、社会目标、能力目标、学科目标等,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同学分层次、分板块进行技能达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推进,在实习、实训中强化。

其次,教学备课凸显“探究性”。备课过程中引入同学参与,通过师生相互合作,一起交流,共同探究,使教学出现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局面。同学参与备课的主要过程为:收集教学资料——讨论资料的取舍——设计教学过程——制作教学课件——预讲课。这样,“做中学”、“学中做”,不只锻炼了同学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合作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师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让他们体验、实践教师的角色,为将来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打下了实践的基础。实现课堂“学—研—做”一体化,达到课堂师生“合作探究+实践演练”的理想实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圣地,对幼师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育是对人的发展基础阶段的启蒙教育,早期教育的质量,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者,而幼师生是即将成为幼儿教师,他们要针对幼儿学习情况不断钻研教材,创造性进行取舍,选择最优教学方案和最优教育手段,这要求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并发挥创造性能力来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要积极引导幼师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经常与他们平等对话、双向沟通,形成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他们传授知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品质;要以幼师生为主体,围绕他们的发展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巧妙提出问题,要给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鼓励积极发言、大胆质疑,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在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质疑释疑,树立创新意识。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作为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养成专业内涵、职业特点的知识源头。现行的理论课程结构已不能满足未来教师对各种知识的需求。因此,师范学校应调整专业课程与教学技能课程之间的比例,加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深入学习教育和教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内容,完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增加教材的可读性,提高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材形式更加活泼。学前教育专业课时需要在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上加大比例,如果能达到比例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以上,就可满足对教师专业化教育课程的扩展要求。幼儿师范学校要加强课程的改革力度,研究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扬长避短,发挥幼儿师范学校的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确保幼儿师范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重要场所的师范学校,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调整课程结构,增设实用性课程,使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校理论课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加强学前教育理论课的学习。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

[2]杨小微.现代教学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xx.11.

[3]孙玉洁.觉醒与自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20xx.8.

[4]朱新卓.教育变革的现代困境,教育研究与实验,20xx.(4).

学前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对幼儿的教育也愈来愈早。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第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教育中加入游戏,形成了游戏教学的模式。根据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游戏教学模式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游戏教学概述。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游戏为依托,将要教授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相应的知识。游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等特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自由发挥,进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学的特点。

1.游戏教学的体验性。

游戏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体验性,只要幼儿进入到游戏中,就会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获得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丢手绢”活动中,坐着的幼儿会对小伙伴手中的手绢有盼望的心理,而拿有手绢的幼儿则有担心被追上的紧张以及想将手绢给其他同伴的激动心情。这些思想活动都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己体验到的,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幼儿就会懂得。

2.游戏教学的自主性。

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游戏的选取者,幼儿才是游戏的主导者。在游戏开始前,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伙伴、游戏场景和游戏材料。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与同伴进行协商,只要达成共识,幼儿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游戏状态,根据自己的兴趣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对于儿童的无限包容性,在游戏教学中以自主性的方式体现,这也是游戏教学的特点。

3.游戏教学的虚幻性。

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虽是依托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但是又有超脱于现实生活的一面,即虚幻性。例如,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基础在于幼儿假装自己的身份是某一个角色,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所扮演的角色新的特色。游戏教学的虚幻性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想象力,并可以将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常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独特的价值,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价值的分析可以对今后的幼儿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经验方面的支撑。

1.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动,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游戏教学则是根据幼儿以上三个特点定制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穿插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长。另外,游戏教学的场地可以设在室内,也可以设在户外,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效率较高。

2.游戏教学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对于游戏的热衷确保了他们的参与度。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适当的奔跑、跳跃等可以增强幼儿对自身肢体协调性的控制。另外,在户外阳光下进行游戏,也增强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的体质也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游戏教学模式以游戏为出发点,幼儿在游戏中会主动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谈,也学会了倾听,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3.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

在幼儿阶段,幼儿除了学习常识性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让幼儿主动开口是提升其能力的重点及难点。游戏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扮演角色时,幼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该角色的语言特点进行模仿,可了解到接人待物的相关知识。因此,游戏教学有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幼儿教育作为系统教育的起点,其教学模式的选取是否符合幼儿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等作用,值得在幼儿教育中作为重点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陶云娣.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小班民间游戏《小兔和狼》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6):118-119.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一大重要环节,学前教育的建设,关系着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人才输入的根源,学龄教育专业的发展正在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而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所采用的人才培育模式并不能满足现有的人才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加以研讨。本文仅以笔者观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探索加以概述。

随着我国国家体制建设这一方面越来越健全,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其中,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大重要环节,对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受到了越来越高度的重视。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方面加大重视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投入不断加大,幼师这一职业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加大。幼师地位的改善,直接导致了幼师的就业难度降低,学前教育自然成为了近期就业的热门方向。同时,幼师的需求增加,直接导致了幼师培训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和相关培训部门也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的发展本应当十分积极,但现今的学前教育行业发展却并不尽人意。现有的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中,师资力量的缺失成为了普遍现象。大多数机构仅依靠少量的职业教师甚至完全依靠未经培训的教职工作者的支持就盲目开展了学前教育工作,这种现象的主要诱因,就是现有的学前教育模式的误差。故本文从分析学前教育培养模式出发,对学前教育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几点探索性思考,旨在为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做出些许改观。

学前教育的主要教育师资,即现今所说的幼师。在我国高校设立相关学前教育培训类专业之前,我国对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培养一向以中专等师范类教育机构为主。作为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职工作者,幼师是对幼儿进行直接教育的实施者。幼师的素质是否满足条件,教育经验是否丰富,教育方式是否满足幼儿的教育标准,都对幼儿受学前教育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而幼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性能力,又与幼师在受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质量和自身学习情况有着直接关系。目前的相关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培训机构,对幼师的教育能力提升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现今,我国在幼师培训一方面的建设仍然不存在完善的教育培训系统。幼师培训机构能够为幼师提供的只有工作的相关专业素养以及一个短期的幼教工作方向,这在我国学前教育需求量逐渐增加的大环境下显然十分不足。因此,在入职之前幼师所接受的培训量显然不够,幼师在入职后的自学以及相关培训部门组织进行职后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幼师应加强对自身教育使命的认知,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园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幼儿作为我国的未来与希望,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提升的同时保证其身心健康的正确发展,这需要幼师的不断引导与耐心教育。幼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应明确自身立场,了解自身责任,对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加大重视。

其次,现今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没有硬性的法律法规存在,这就导致了幼儿园在相关的办学管理中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导致了我国学前教育标准的差异化。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同样存在着师资团队专业素养低下的情况。由于我国现今对学前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需求,故幼儿园的开设十分普遍。这就导致了对于幼师的需求量同比例增加。有关幼师行业的培训机构,在我国的建设中还不存在相关的系统化培训标准。这就导致了在幼儿园,尤其是区级、县级行政单位的幼儿园中的教师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甚至不满足学前教育教师的从业资格。这类非专业性教师,在教育理念、学前教育以及幼儿园课程标准上不存在自主的见解,对于我国学前教育不了解,无法胜任现今的学龄前教育需求。

在当下我国学前教育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中就应在路径选择一方面加大重视。现有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死板且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抛开人才需求不看,在教育模式一方面实现路径的转变就成了当下最需要实现的解决方案。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所得到的无非就是身心的健康发展,故促进儿童发展就是现今教育的基本目的,教育从其本质上来说与其是儿童发展的摇篮不如说是实现儿童发展的一种途径。现今的教育模式的侧重点出错也促使了学前教育专业回归了其教育专业的本质。从当前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的教育体制后续建设中,在学前教育这一模块的建设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在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其积极性。其次,在儿童早期教育方向的研究成果来看,学前教育的教师发展应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过程。这不仅需要教师在自身素质提高以及专业性知识学习的方面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在其内在人文精神营造和自主谋取自我發展。教师应做到从入职教育逐渐走向专业化研习。为促学前教育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当下多数学前教育教师培训机构都采用着入职教育的培训模式。这些短期培训虽然在教师的工作中能够起到相应作用,但在其普遍适用性上并不宽容。因此,大、中型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将视野放置于专业化研习方向。由于专业性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需要,学校在开展培训时在教师的专业化方向的努力不可或缺。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改观的前提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才能在未来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的进步与改观有着其必然性。在其发展前景中,必须参考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需求与学龄前这一特殊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参考如何更优化的培养我国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来进行。只有在改革途径上贴合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实际,这一行业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才能够足够乐观。

学前教育论文

1.重视基础绘画训练,忽略手工操作训练。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师没有相关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运用纯美术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期间不能结合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作业以绘画为主,忽视手工制作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开设和训练,没有专业的场地,没有丰富的制作材料,缺少经验丰富的手工课专业教师,学生无法接触到幼教手工素材,无法熟悉材料工具的使用和性能,无法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只能带学生画而不能做,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陷入一个狭隘的单一模式。

2.重视技法技能训练,缺少教学活动指导。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技能课教学中,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于各年级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怎样的目标没有较为详细的评价方案,只是按照教师偏重的喜爱课程进行美术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如何组织幼儿园的美术课教学,中职现行教材普遍章节少,内容简,而幼儿园美术教学往往不是单一的手绘,而是一个融合了各个学科知识,尤其是自然学科和生活知识(常识)的综合教学活动。它对环境的选择,场地的设置,情景的创造,均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做好更加周密完备的课前准备,多元化组织教学。课堂的管理,氛围的营造,甚至灯光、音乐、道具、服装都需精心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寓教于乐。而目前中职美术教学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培养学生画一张画,做一件手工的层面上,幼儿美术课的编排组织也只是纸上谈兵,或者直接舍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会画会做而不会组织不会教。其所学美术技能,只能用于演示示范或者教室环境布置。

3.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审美取向重成人化。对一副作品或作业的评判标准,美术专业教师往往出于专业习惯,停留在高考美术专业评判准则上,看构图,比例,光影,虚实,冷暖,调子等方面的优劣,缺乏对幼儿绘画心理的研究,缺乏对优秀儿童画正确的评价,这样培养出的师资,也会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画作品,而将儿童绘画的自由想象,活泼天性,大胆夸张,丰富联想等优秀的地方视为不干净,不合理,不整齐,不规范,不合逻辑。最终导致幼儿绘画作品中规中矩,过于程式化,成人化,违背了儿童天性,把幼儿的艺术天赋抹杀于萌芽之中。

二、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评价体系、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1.修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健全美术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规律,学生课堂作业需要充足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目前,两课时美术教学不能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类学生完成作业的需求,应在原来两课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时,使教与学之间建立较为牢固、系统、规范的教学制度和宽松的课堂作业时间,从而达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绘画技能的训练。

2.创造环境,提升学习兴趣。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美术课的开设,配备具备教学经验的专业专职教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洗涤心灵,享受愉悦,从而提升思想境界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要优化校园美育氛围。通过办展览,搞讲座,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营造和谐高雅的艺术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3.重视实践,适应就业需求。学校应多组织美术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幼儿园见习实习,使他们了解就业需求和就业所需具备的基本功,明白美术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知道组织好一堂幼儿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4.转变理念,发挥学生特长。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特点,机灵活泼,擅长歌舞,善于表演。美术课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专长,变讲授式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自主学习为主,在活动交流中达到训练绘画手工技能技巧和幼儿美术课编排方法的目的。

5.科学教学,形成学科桥梁。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以德育为中心,美育为桥梁”。美术教学,尤其是幼儿美术课教学是一门多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学科,如舞蹈、音乐、自然、科学、体育相互结合,多知识点,多层面启迪学生,传授知识。只有把握住这一点,中职美术教师才不会闭门造车,盲目独行。才能授予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理念。

学前教育论文

以往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或老师总是把已经分析得特别细致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由于受到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孩子也对这种不甚“科学”的教育方式形成了习惯和依赖。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得人们对幼儿的培养和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也成了教育的一个关键之处。

一、建构开放与互动的校园平台,促进共同发展。

为了鼓励幼儿能够更多、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空间,要通过开放与互动校园平台的建立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们的共同发展。具体来说是:

1.开放式人际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幼儿的人际关系交流与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所以应该让幼儿们的身心能够在相互交流和各种娱乐活动的参与中得到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此外,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在不断的鼓励他们进行交流、建立友谊的同时要适当地多给予孩子们一些自主权,让他们自主的选择和建立同学之间的友谊。

2.跨班级幼儿及校内小学生间互动式活动空间的建立。

学校举办的活动,无论大小都应该鼓励幼儿参与,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能,同时也使得他们表现自己的想法得到激励与提高。

二、在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注重设问引导。

一般来说,对自身不了解、有疑问的东西幼儿都会特别感兴趣,因此一旦他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就会迫切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而这也正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作为幼儿教育的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处处细心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将先前设计好的问题通过适当的途径引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然后想方设法让他们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引导他们从已经学习到的知识中找寻有关目前问题的答案,并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在对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之后,教师再进行假设与确定,然后让孩子们在问题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一些疑问与想法等进行观察并加以重视,从问题中探索知识,学习知识。例如,在寒冷的冬季让孩子们记录热水结冰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在孩子们还没有认识磁铁的情况下,让孩子们观察桌子上的金属小汽车为什么会自己动等。通过这种设疑的方法让孩子们产生探索知识、寻找的激情,从中学习有关的知识。

三、将游戏作为教育的一种“媒体”

科学活动是对幼儿的成长产生较深影响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对幼儿科学活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有必要将游戏这种活动项目加入进来。但游戏必须是经过严谨选择的符合科学的、操作性强、合理的,并且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将游戏作为教育的一种“媒体”,其益处具体如下:

1.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有助于他们分清到底什么才是对自己有利的,以此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激发想象力。

在游戏中会有很多情节和场景上的变化,孩子们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或者说为了使游戏更加精彩,更加能够掌握,他们会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以确保自己能够适应整个游戏内容或者规则的变化,也会通过想象将以前积累的游戏经验运用到当前的环境之中,从而在激发想象力的同时也会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发挥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更多的搜集和应用各种具有教育性意义的游戏,使孩子们的智力在游戏中得到不断的开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得到提高,思维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不断的发散和开发。

四、注重对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作为审美心理结构中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最关键的课程,同时也是最基础的课程。注重对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接触和欣赏艺术中的美。

首先要对幼儿进行美术课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自由的美术创作课题,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并通过这种创作过程体会艺术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课程加强孩子们对音乐韵律美的体验。

2.参与和品味游戏中的美。

游戏也是一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美的活动。老师应该多带孩子们进行相关的科学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

应加强孩子们与外面事物的接触,在与自然的接触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纯朴与美,加深他们对自然体会与情感联系。

五、注重对学生的“三化”教育。

这里所说的“三化”指的是个性化、民主化和环境化。具体来说:

1.个性化教育。

这是指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很好的了解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他们的先天个性得到最充分自由的展现,对他们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设计不同的、个性化的教育活动方案,然后选择针对性和明确性的活动游戏方案实施。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针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可以多采取鼓励的措施,而针对外向型的幼儿则可以选择多督促的教育措施。

2.民主化教育。

所谓民主化教育,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多给幼儿一些发言的机会,在制定某些规则时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共同探讨。这种民主化的教育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更自觉地遵守已经制定的规定,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还可以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规则制定的民主程序中。

所谓环境化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设立一些具有教育性的事务,在减少教师对幼儿批评指导的同时使幼儿也能在日常活动中提高自我监督的能力。例如,可以在幼儿睡觉的房间墙壁上画上或者贴上一些既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又能够督促他们好好休息的图画;在幼儿的厕所里又可以贴上一些让他们学会节约用水的标语或图片;在看书的地方贴上一些能督促他们好好看书,好好学习的图画等等。

六、结语。

总之,在儿童成长的人生初期,应该尽量充分挖掘出他们的自身潜能,要对幼儿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儿童成长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家人以及自身的人。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所带给他们的喜悦,另外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对他们的疑问表示赏识,从而不断地激起他们对事情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在正确的引导中教会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2]朱云娟.论幼儿学前教育有效策略研究与探讨[j].科技资讯,2014,11:185.

[3]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郭娜.幼儿学前教育的方法探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7:95.

相关范文推荐
  • 02-21 综合实践活动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看看他们的观点和收获如何。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
  • 02-21 科学春天来了教案(通用18篇)
    范文是对某一课题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后得出的模范性写作,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达上,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 02-21 电影翻译个人简历(热门24篇)
    定期更新个人简历,添加最新的学习、工作或实习经历,保持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精选个人简历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简历的质量。
  • 02-21 军训学员表彰大会(模板21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官,亲爱的老师们、同学
  • 02-21 美丽的初中(模板16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不断积累词汇和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一只丑陋的毛毛虫,人们往往忽略
  • 02-21 如何删除中的简历表格的某格(通用17篇)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简历已经成为求职和升职发展的必备工具之一。看看这些个人简历范文,你会发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安排,可以帮助你提升个人简历的质量。在一份个人简历
  • 02-21 政治学习心得体会报告(汇总12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进行梳理和整理。往后面翻,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别具一格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创作的灵感。
  • 02-21 教师班主任辞职申请书(优秀23篇)
    辞职申请书是一种向雇主提出辞职意向并解释离职原因的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辞职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的辞职申请书。记得合理
  • 02-21 巴金的家的读书心得(模板13篇)
    1.读书心得是我们在阅读一本书后对所获得的知识、感悟和体验进行总结和表达的一种方式。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关于读书心得写作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 02-21 公职人员赌博心得体会(优质21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和改进行为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赌博一直是社会上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