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最新初中传统文化说课稿 初中传统文化(精选5篇)

最新初中传统文化说课稿 初中传统文化(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08:59:38 作者:琴心月 最新初中传统文化说课稿 初中传统文化(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传统文化说课稿篇一

在中韩端午节相争韩国最终申遗成功后,举国感到忿忿不平,国人们纷纷指责韩国卑鄙,无耻,抄袭中国申遗项目的人各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国人能够反思自身呢?与其说是韩国抢走中国的端午节,不如说是国人自己扔掉它罢了。

其实,韩国申报成功并非是坏事,恰恰相反,还是件好事。何解?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是的,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让那些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人们打响了警钟;给以那在背后骂骂咧咧,指责韩国过错的无知国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件事件进行深刻反思。

时常在一些电视节目中看见被岁月给尘封,被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所掩盖的传统建筑,传统文艺,甚至传统习俗。面对灯红酒绿,层楼叠榭的摩天大楼,谁会甘愿住在那破旧,老土的四合院,窑洞,吊脚楼,过着原始土着民般的生活呢?谁还会对那传统的造物技术——简单粗糙的物件和纯手工高强度劳力而放弃学习更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从而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在眼球经济,泡沫经济盛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保留住中国的国粹——京剧……少之又少罢了。

今天,大多数80后,90后,00后不过传统节日而喜欢过洋节。在一次小学生问卷调查中,有专门“按重视程度,给传统节日”排序的题目,结果几乎所有学生都填写了“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的顺序,端午竟成为孩子们眼里最不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相比,学生们更愿意过圣诞节等洋节。“我最喜欢过圣诞节了,能收礼物和贺卡,大家还能一起玩,很开心。端午节就很平淡了,唯一盼头就是放假,就连吃粽子也是平时就能吃到。”某小学生回答说。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过圣诞节,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过于单调和严肃,都不如圣诞节般轻松有趣、充满幻想。

而当问到屈原是哪国人,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门,离奇搞怪。而在几十年前,即使目不识丁的老人们都能谨记屈原的生平事例和对国家君王的忠贞,还有每年的划龙舟是为了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包粽子扔进河里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使江鱼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演变为吃粽子了。

初中传统文化说课稿篇二

3月,在微博上流行一系列涂鸦画,杜甫成了主人公。画面上的他时而手持狙击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该系列的原型是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中《登高》那首诗的配图,由已故的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绘制。图中的杜甫端坐在一块岩石上,瘦削的面庞微微上扬,帽子的系带随风朝后飘扬。而在网友的笔下,杜甫已经变身肌肉男、神龙斗士、杰克船长……且不去说这种现象的初衷究竟是为了什么,但这种行为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在糟蹋中国的文化,就好像孙子在笑爷爷的沧桑是一种滑稽。

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唐诗宋词、话本戏剧,这些传统文化培育和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人格。建设文化强国,理应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弘扬传统文化固有的精神价值,形成新的文化传统。因此,建设文化强国应与传统握手言和。这意味着,必须破除以往对待传统文化那种非精华即糟粕的二元对立思维,与传统和谐共处。且不说精华或糟粕是相对而言的,站在文化传承发展的立场,我们也应对传统文化持温和与善待的态度。

钱穆先生曾说,对本国以往历史须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如此“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乃这个国家独有的精神遗产,不尊重不善待传统,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更谈不上文化发展、文化强国。进而言之,尊重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都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题中应有之义。

初中传统文化说课稿篇三

中国这几十年里社会剧变,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文化心理已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变味,社会陷入空前的文化混乱与文化空洞之中。传统文化难道就这么被掩埋吗?身为中国人,我们经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阵痛,去其糟粕使其融入世界优秀文化基因义不容辞。也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华文化获得新生。

传统文化就像是历史河床孕育的鹅卵石,浸出岁月的清辉或被沙浪掩埋。遥想千年前,有人说:“红缨擎苍,年少轻狂!”后来金戈铁马,血染沙场;有人说:“墨蕴思量,红袖书香。”后来一阕离词,只影萧墙。后来,他们有人叹:“黄沙漠漠,月影苍茫。”却流金夺火,天各一方。又有人叹:“红唇薄酒,青丝千丈。”却桃花依旧,逝水汤汤。任岁月东流去,无论是征战沙场还是深宫秋怨,有令人钦佩敬畏的,也有不堪回首的。这些组成了最原始的传统文化,而我们要取的,仅仅是其中的精华。春秋诸子百家的儒道佛法等家文化体系,蕴含了古人的智慧,许多仍为人们所用。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堆砌出一座流光溢彩的殿堂。我们得学会欣赏、品鉴,做到这一点,唯有用一颗心认真感悟。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他们无法无天或是自私冷漠。不要说让他们静心面对传统文化,就是举手之劳,也懒得动弹。他们认为自己是“头号人物”,任何事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若遇上与自己直接利益无关的事,毫不犹豫地高高挂起。这些人缺失的其实是份信仰。回望唐朝,玄奘法师虔诚一颗心,踏过万水千山终于取回西域的真经。难道他就一定要去受这个苦行并且必须坚持吗?他不过是放眼天下,信念不变而已。心中坚持一份信仰才能承受得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阵痛,支撑起这份厚重的珍宝。

文化的回归绝不是单行道,它必然会与现代思想及外来文化发生碰撞。住在广东的阿刘选择继续留守家里的几亩盐田。靠晒盐挣不了多少收入,他还要去捕鱼、做电工来维持家庭的生计。村里其他人都出去打工谋生,只有他坚持留下。当问到为何不外出打工赚取更多钱财时,这位因长年日晒而皮肤黝黑的汉子憨厚地笑了笑:“大家都出去了,那些盐田都荒废了。若是我也出去,不久彻底没了吗?我就是想保留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技艺。”你可以嘲笑阿刘固守传统,不懂变通;而我分明在他的话里感受到一种对传统的守护意识。我始终相信尽管外来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更新着人们的思想,但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优秀的东西存在。它们古老,但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应当被传承,不该就这样被遗忘。也许好莱坞大片的激情与过洋节的浪漫让你开心,那么聆听传统文化的召唤,你的心会复归平静,像是回到最温和的初纪元。那时,喧闹中的安静便于无形中使你的心广袤、深邃起来。

传统文化不该被抛弃,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传承。

初中传统文化说课稿篇四

除夕夜播出的央视猴年春晚,不仅主打“家庭收视”概念,更设置了四个外景分会场。而整场晚会大量非遗元素与现代科技、流行文化的“混搭”,东西南北各地民俗文化符号的涌入,让这场春晚显得年味儿十足。华阴老腔一声吼,震撼了全场,唱得气势磅礴,唱得观众热血沸腾;唱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也唱出了非遗文化的生机与气场。

其实,在整个春晚舞台,非遗元素不胜枚举,比如歌手萨顶顶演唱歌曲时,云南彝族舞蹈演员所带来的海菜腔和跳菜舞就是非遗。据介绍,海菜腔是滇南四大腔之首,被誉为民族中的“美声”唱法。跳菜舞,是云南南涧县境内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而跳的一种风俗礼仪性舞蹈。他们极富地方特色,又富有生命力。

非遗元素的融入,彰显了古老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正如萨顶顶接受采访时所称:“感谢来自云南南涧的跳菜团队、‘花腰歌舞’的团队,这两个团队在这个节目中表现出了民族的文化和自豪感,这一点特别重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春晚在以往节目编排的'基础上,创新性的融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并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巧妙地与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相结合,让全球观众能够欣赏并了解到中华大地优秀的传统文化。

非遗上春晚,具有多重内涵。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基因,保留了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的痕迹与活力,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尊重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保护老祖宗筚路蓝缕的历史胎记,也是传承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智慧与才华。

作为全国民众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夜饭”,端上非遗这道菜,显得不仅不违和,更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不难想象那种场景,当彝族人看到本民族的海菜腔和跳菜舞,一定欢呼雀跃,激动万分。而其他民族的同胞,同样不会生疏,而是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

初中传统文化说课稿篇五

我们生活的五山镇,是一个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小镇,农俗博物馆、农家书屋,收藏馆随处可见,最有名的是位于镇中心的杜权成书画收藏馆,在这里,聚集着一大群热衷书画的人们。这里每年都是会定期举办书画培训班,书画展。书法和绘画已渗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街道村庄,随处可见书法爱好者自己挥洒笔墨书写的对联。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富足和安乐无不流露其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着、感受着并亲手创造着书法艺术的美。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不胜枚举,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词藻,都不足以给它准确的诠释。但是,作为华夏一员,传承和保护身边的传统文化是必须的,这些瑰宝必将成为我们永恒的骄傲!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