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与评价(优秀5篇)

最新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与评价(优秀5篇)

时间:2023-10-10 18:40:06 作者:书香墨 最新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与评价(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要学习的内容都是和溶解相关联的知识。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实验课。上午上完第一个班级的课后,让我有一些感触和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分析食盐,面粉,沙子等物质在水里的状态,来揭示什么是溶解。这节课的优缺点有以下几点,我进行了总结。

优点:

1、学生的纪律要照之前的实验课有所进步,因为在上课的时候,我就告诉了今后的每节实验课,都要选表现特别好的小组粘贴小星星,到荣誉墙上。然后累计给予奖励。

2、学生们的状态特别好,做实验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远比枯燥的知识更吸引人。所以兴趣特别高。

3、填写实验记录单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往学生经常会问我,这怎么填,那怎么填,而这节课,学生们都是边看现象边自己填写,在他们做实验的时候,我在下面巡视,发现写的都很认真。都是小组自己独立完成,在写的时候,组员也帮助记录员一起分析。这与我的放手也有关系,这节课上课时候,我就说,报告单下课之前必须交上来,而且内容要填满。以前总是怕学生填错,或是时间不够用,留到最后填写,造成报告单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现在发现,及时填错了,这不正是一种反馈嘛?发现错误,才能及时纠正。再者,最后,汇报实验现象的时候,学生也能及时改正。

缺点:

1、即使这节课颁布了奖励制度。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遵守纪律,不能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还有当老师喊停的.时候,置若罔闻。在上实验课的时候,特别考察学生的自律性。如果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遵守制度,不但影响课堂,也会导致实验失败。

2、这节课的第二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时间的分配,上实验课,最大的感触就是时间不够用。从准备,到操作,再到交流,汇报,记录。并且有的实验课真的很满,一堂课要做好几个小实验,一堂课下来,确实是很充实的结束,有时甚至完不成。没有实验员帮助准备实验用品,这就更需要把时间合理分配。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实验课,要加以改正,力求更好。

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在上这一堂实验课之前,我就了解了一下,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放进水里会慢慢化掉,而把沙放进水里却不会化掉。就像有些学生听说过“溶解”这一个词,但是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溶解。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来发现了解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和特征。

本课第一部分是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里的变化。文中提出了四个问题,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通过这四个问题,让学生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是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食盐和沙在水中不同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可面粉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面粉是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的?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更接近于沙还是食盐呢?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再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引出过滤,用过滤的方法来说明面粉在书中是溶解了还是没有溶解。最后总结本课内容。

上完了这一课,我感觉学生的观察还有描述不够深入,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的味道。而且在描述食盐和沙子这一个环节不够充分,学生不做实验也能凭生活经验得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做这一个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观察到沙和盐在水中不同的现象,并能把它描述出来,为接下来观察面粉,理解溶解这一概念做好铺垫。但是学生在描述的时候,一下了说了盐能溶解,沙子不能溶解这一结论,而我也没有进一步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什么现象,说盐在水中溶解?看到什么现象说沙子没有在水中溶解?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对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还有一点,这一堂课组织教学没搞的好。学生可能在这一学期第一次进实验室,过于兴奋,往往在我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动手去弄桌上的'器材。当时的我没有发觉,只顾着自己去讲解。()在课后,组里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比较难把握,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一堂实验课下来了,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自己讲的太多,对学生扶得过多,学生自己探究的内容过少。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实验常规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学难点: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8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食盐

20克、面粉20克、沙30克,玻璃棒1根,3张滤纸,过滤装置。

教具准备:过滤装置。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出示食盐和沙,学生观察,说一说食盐和沙子的特征,并记录。

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取一匙食盐和一匙沙(已备好)

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记录)。过一会儿再轻轻搅拌,观察比较它们的`变化(记录)。

提示:用玻璃棒搅拌时用力不要过大,不要碰撞烧杯内壁和底部,小心玻璃易碎。

(2)、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沙子在水里呢?

2、面粉的探究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4)、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取一小匙面粉(已备好),加入一个盛水的烧杯中,静静地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记录)。提示:要轻轻搅拌,小心玻璃仪器易碎。

(5)、学生汇报交流:面粉在水里是怎样变化?

(6)、讨论: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更接近于沙子还是食盐呢?

(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因为水变白了;有的学生说面粉没有溶解,因为里面还有面粉颗粒)

(7)、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统一,我们把这三杯混合物静置一会儿再观察。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再来做个过滤的实验。老师这里有一张纸,叫做滤纸。我们将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从中分离出来。以面粉和水的混合物为例,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强调注意事项: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结果:滤纸上留下了面粉颗粒,水到了烧杯里,面粉从水里分离出来了。

(8)、演示实验:过滤食盐溶解与沙和水的混合物,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9)、重新观察静置的三杯混合物,你发现了什么?

三、归纳整理,总结提高。

1、师生共同整理解获得的信息。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能说说溶解是怎么一回事吗?

四、拓展,课外延伸。

请你回家泡一杯奶粉或调一杯糖水仔细观察奶粉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吗?

板书:

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同学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如看到糖和食盐等“化”到水里的情形,但要真正弄清楚溶解的概念也并不简单。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同学在自身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建立溶解的念。

首先从同学最熟悉的食盐溶解的现象动身,一定要注意引导同学加强观察,并学会总结溶解的特征。溶解的特征之一是“溶液不会自行沉淀”,特征之二是“看不见物质的颗粒”。但是我们在溶解食盐过程中,往往由于食盐自身含有杂质,在溶解后在杯底会有一些沉淀。为防止对同学发生误导,一是在实验准备时,把食盐溶液进行过滤,二是在同学实验出现类似现象是,要和时的解释。同学观察完溶解现象后,让同学观察沙在水里的情况,可以更好的做对比,从对比中找到溶解的真正含义。

当同学对溶解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同学根据溶解和不溶解的特征来区分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面粉和食盐与沙相比,溶解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特征处于前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所以同学较难判断,究竟能不能看见面粉颗粒呢?因为面粉溶解后,出现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悬浊液,几乎看不清面粉的颗粒,这就需要同学仔细耐心的观察,当放置一段时间后,很明显,面粉沉淀到了杯底。当我们靠近一些,我们还是能看到水中悬浮着的面粉颗粒。因此通过用眼观察,我们就可以判断面粉是不溶解于水的。而后面的过滤实验则更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同学在进行过滤实验时,出现较多的误差,如有的同学不会很好的使用玻璃棒;有的同学太用力,从而把滤纸戳破了等失误。同学的这些失误是由于我在实验之前,没有给同学充沛的时间掌握过滤的要点,所以在实验之前应该多加强指导。实验过程中,需要把过滤纸很服贴的放入漏斗中。在实验中我把干的过滤纸浸湿了,这样就能很服贴地放入,这也是想当然的做法,不够科学。课后,我查了一下,原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把过滤纸放入要过滤的溶液中浸湿。虽然我课上的操作并没有影响实验效果,但这种操作是不够科学的,所以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同学树立良好的.典范。

总之,对于同学科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让同学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这样才会深刻,也才是真正增加了同学的知识。

物质的溶解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当学生分别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逐渐发现,食盐缓缓消失,在水中无影无踪,而沙则没有,缓缓的沉到杯底。

由这两个观察实验,学生可以初步的区分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溶解就是完全消失,不溶解就是没有消失不见。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本实验和沙水混合实验有什么区分呢?

把面粉与水的混合物放到阳光下,会发现水不在是清澈的,在水中有了不少的悬浮物,这些悬浮物既没有消失,也没有沉淀,它们会溶解吗?这类没有明显溶解现象,也没有明显沉淀现象的物体我们如何让学生知道,这不是溶解,它的水合物也不是溶液?此时,教材上安排的过滤实验的作用就体现出来,通过过滤,学生们发现在近似溶液的液体中可以过滤出大量的不溶解物体,这些物体在水中,我们的肉眼难以发现,但这并不表示它们不存在,而是存在的,正是这些物体的存在,使得面粉与水不是溶液而是混合物。

由此,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判定是否是溶液的又一标准,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将液体与物质分离,如果可以则不是溶液,如果不可以,则是溶液。

相关范文推荐
  • 10-10 2023年中国结教学反思与听课总结 教学反思教案(优质7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
  • 10-10 2023年说课稿有教学反思吗(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 10-10 2023年大班教案双木桥及教学反思(实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
  • 10-10 2023年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 10-10 2023年幼儿美术海底世界教学反思(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 10-10 最新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
  • 10-10 最新期末地理考试教学反思(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 10-10 太阳和地球教学反思与评价 太阳教学反思(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
  • 10-10 2023年幼儿游戏丢沙包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 10-10 2023年眼睛和镜子教案反思(汇总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