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小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 小班音乐春天教学设计(实用5篇)

最新小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 小班音乐春天教学设计(实用5篇)

时间:2023-09-30 02:35:39 作者:薇儿 最新小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 小班音乐春天教学设计(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篇一

1、乐意参与轮唱的活动,并学习用生动的表情进行演唱。

2、初步学习分角色进行演唱的'方法以及学习用轻声高位进行演唱的方法。

3、感受与同伴轮唱的愉悦情绪。

1、律动:猪小弟

2、练声曲:小乌鸦

a、帮助幼儿感受并使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进行演唱。

b、引导幼儿用连贯和跳跃的不同的方法进行演唱。

3、歌曲:春天

a、引导幼儿用连贯的方法演唱第一段、用比较跳跃的方法演唱第二段。

b、提示幼儿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进行演唱。

4、表演轮唱:春天

a、提示幼儿用生动、愉快的表情进行演唱。

b、帮助幼儿选择适当的头饰进行扮演活动。

c、提示幼儿要仔细聆听同伴的演唱,轮到自己演唱时就要大胆进行演唱。

5、律动:蝴蝶飞

柳树、花、蝴蝶、蜜蜂、小白兔头饰若干。

小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aba的结构,感受乐曲a、b两段鲜明的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听辨“骑马”和“扬鞭”的乐句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游戏中紧张与放松所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安静欣赏乐曲。

(1)师:有一个小动物藏到了老师的音乐里,你们能帮老师把它找出来吗?

(2)完整播放乐曲一遍。

(3)师:请小朋友说说,是什么动物在老师的音乐里做游戏?

二、师:小马在老师的音乐里做什么游戏你们想知道吗?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就知道了。(教师讲述故事)

三、完整倾听乐曲(第二遍),引导幼儿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师:这首音乐讲的也是《小马过河》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哪段音乐讲的是小朋友们骑马,哪段音乐讲的是小马在过河。(教师随a段音乐做马跑和扬鞭的'动作,用伸直手臂做“桥”,手指在手臂上爬行的动作来表现b段音乐。)

四、分段欣赏。

a段音乐:师:请你听听这段音乐讲的是小马在做什么?如果你听出来了请你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重点引导幼儿随乐做“扬鞭”动作的同时发出“驾”的声音。)

五、欣赏b段音乐:

(1)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曲用手臂做独木桥,手指在手臂上爬行的动作来感受b段乐曲舒缓平稳的节奏特点。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来做独木桥,并随b段音乐表现出来。

六、请幼儿起立,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完整的做动作,感受全曲。(原地)

七、游戏:小马过河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小马过河的游戏吧!可是没有独木桥怎么办?看看我们身边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搭独木桥?(启发幼儿用椅子搭建独木桥)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游戏。

(3)组织幼儿讨论过桥的安全。

师:独木桥很窄,小马过桥的时候要怎样做才不会掉到河里去?(小心翼翼、一个跟着一个……)

小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篇三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唱歌曲,并学会正确地处理用不同速度和不同表情演唱。

2、通过音乐体验小马高兴与伤心的不同心情。

活动准备:双响筒、响板、手铃人手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拍手点头》、《这是小兵》、《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2、发声练习:《小鸟醒来了》、《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

二、复习歌曲《小马》。

1、老师弹奏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2、老师弹奏歌曲旋律,请幼儿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用快慢不同的速度和表情进行演唱,注意提醒幼儿与他人速度协调一致地演唱。

4、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用手拍出均匀的节奏,以此感受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

5、带领幼儿边唱歌边用响板、手铃按四分音符为一拍均匀节奏,用两种不同速度分别跟随两段音乐演奏,教师提醒幼儿演奏时应与他人速度一致。

6、教师用双响筒由弱渐强地敲奏,以示小马由远而近地跑来了。弹完前奏后,全体幼儿用乐器边歌唱边伴奏,歌曲结束后,仍由教师演奏双响筒由强渐弱地敲奏,以示小马由近及远地离开了。

三、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小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篇四

设计意图:

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想以动作、游戏等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通过听、唱、做、演等形式感知和体验音乐中音的强弱变化,运用恰当的力度演唱歌曲。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表现。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物质准备:

歌曲《大雨和小雨》的音乐磁带、雷雨声。

活动重点:

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活动难点:

能够大胆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随《高人和矮人》的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入座)

1、“轰隆隆,雷公公发怒了,打雷了,下雨了!”(教师随即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刚才我们听到了打雷下雨的声音,你们知道下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吗?”(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下雨)

二、熟悉歌曲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先来听一听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地欣赏歌曲一遍)

2、“录音机里下雨的声音真好听,它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3、请你们再欣赏一遍,这一次你们要仔细听一听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教师第二遍播放音乐,幼儿回答)

4、教师清唱。提问:“听了杨老师唱的歌中,你们发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状态,及时肯定幼儿的动作)

5、“哇,你们真是太棒了,杨老师刚才看见你们都做得特别好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吧!”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唱;

(2)第二遍教师伴奏,幼儿自由表演唱)

三、音乐游戏:大雨、小雨

刚才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要听好游戏的规则哦:

1、教师朝幼儿大声喊“下大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大雨的状态;教师轻声向幼儿说“下小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小雨的状态。

2、幼儿游戏若干遍。

3、“哎呀哎呀,又打雷下雨了,赶紧躲雨去吧。”

小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篇五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访问农民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教师准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相关范文推荐